CN217803084U - 复位装置及注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位装置及注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3084U
CN217803084U CN202221665166.1U CN202221665166U CN217803084U CN 217803084 U CN217803084 U CN 217803084U CN 202221665166 U CN202221665166 U CN 202221665166U CN 217803084 U CN217803084 U CN 217803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liding block
push rod
plate
injection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51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51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3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3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3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复位装置,用于注塑装置的顶针板复位,包括:第一套筒;推杆,所述推杆的推进端***于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推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以及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各开口内,所述滑块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开口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滑动;其中,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推杆的所述推进端相抵,所述推杆通过所述滑块带动所述第二套筒运动;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推杆相互脱离。通过第一套筒、推杆、第二套筒和滑块的配合结构,使得模具可以带动复位装置和顶针板达成保护顶针和使顶针脱模的效果。

Description

复位装置及注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位装置和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通过注塑机将热熔原料注入模具中成型的注塑成型工艺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业造型制品的方法,其中,将已冷却的注塑制品从注塑模具上进行脱离的脱模过程是重要的工艺环节,为了达成良好的脱模效果,模具上会安装用于顶出模具的顶针板,并且将顶针板通过顶杆和固定螺丝连接至外部的动力机构上,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顶针板能够在模具合模时进行复位动作,防止合模时模具中的部件撞击顶针,导致顶针损坏。
但是注塑工艺生产线需要时常根据生产需要变更注塑制品,变更注塑制品就需要更换注塑模具,对于需要频繁更换模具的注塑工艺来讲,顶针板通过固定螺丝与外部动力结构相连的结构使得每次更换模具都需要进行旧模具的固定螺丝的拆卸工作和新模具的固定螺丝的安装工作,导致每次模具更换都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而模具更换期间注塑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降低了注塑机的使用效率,并且固定螺丝拆卸和安装需要生产人员进入模具内部进行作业,这增加了生产人员的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复位装置和注塑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复位装置,用于注塑装置的顶针板复位,包括:第一套筒;推杆,所述推杆的推进端***于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推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套筒***于所述第一套筒且与所述第一套筒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用于供所述第一套筒的推进端***,所述第二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至少两个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径向相对设置;以及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各开口内,所述滑块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开口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滑动,其中,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推杆的所述推进端相抵,所述推杆通过所述滑块带动所述第二套筒运动;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推杆相互脱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内壁面上开设有收容槽;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的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内壁面;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的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外壁面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滑块设置有第一配合面,所述推杆的所述推进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的第二配合面,其中,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推杆的所述推进端与所述滑块相抵时,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抵;当所述滑块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间发生相对滑动并相互脱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靠近所述推杆的一侧,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第三端,所述第三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更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套筒的所述第二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所述第三端的外径,并且所述第一套筒的所述第二端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套筒的所述第三端的外径的差值小于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径向上的尺寸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设置有第三配合面,所述收容槽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配合面配合的第四配合面,其中,当所述滑块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三配合面与所述第四配合面间发生相对滑动并相互脱离;当所述滑块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三配合面与所述第四配合面间发生相对滑动并相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径向面向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二接触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向上,其中,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各所述开口相抵,限制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径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方向移动;当滑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内壁面相抵,限制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径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方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开口和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向均匀排布。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一种注塑装置,包括:前模具;后模具;顶针板;以及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复位装置,其中,所述推杆设置于所述前模具,所述第一套筒设置于所述后模具,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套筒滑动连接,所述第四端固定于所述顶针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针板包括堆叠固定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板的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二套筒的第四端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第二板的第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结构相对应的定位槽,其中,所述定位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一板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二面之间,并设置于所述定位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注塑装置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顶针板位于收缩位置;当所述注塑装置处于脱模状态时,所述顶针板位于脱模位置;所述推杆向靠近所述推杆的所述推进端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推杆通过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二套筒推动所述顶针板向所述收缩位置运动;所述顶针板向所述脱模位置运动时,所述顶针板推动所述第二套筒向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三端的方向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复位装置,并且多个所述复位装置间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顶针板。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套筒、推杆、第二套筒和滑块的配合结构,使得模具在合模和脱模过程中的运动可以直接带动设置在注塑装置上的复位装置和顶针板达成保护顶针和使顶针脱模的效果,并且将复位装置直接设置在注塑装置上,无需再拆卸复位装置,大幅加快了换模时间,降低了换模工人的安全风险。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复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复位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滑块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块和第二套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块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块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注塑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权力范围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在注塑模具合模的过程中,模具的活动部件撞击顶针导致顶针损坏,模具的顶针板需要在注塑模具合模时能够带动顶针脱离模具芯面。目前主要将顶针板与顶杆的一端配合固定螺钉进行固定,再将顶杆另一端通过固定螺钉与注塑机十字板固定,而注塑机十字板与动力机构相连,动力机构能够通过顶杆带动顶针板进行运动,使顶针板能够运动至使顶针顶出的位置和使顶针收缩的位置。
但是注塑工艺生产线经常需要根据生产需要变更注塑制品,变更注塑制品则需要更换不同的注塑模具,而更换模具时,顶针板通过固定螺丝与外部动力结构相连的结构使得每次更换模具都需要进行旧模具的固定螺丝的拆卸工作和新模具的固定螺丝的安装工作,导致每次模具更换都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而模具更换期间注塑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降低了注塑机的使用效率,并且固定螺丝的拆卸和安装需要生产人员进入模具内部进行作业,这增加了生产人员的安全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复位装置。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复位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复位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复位装置10包括第一套筒11、推杆12、第二套筒13和滑块14。
推杆12的外径小于第一套筒11的内径,推杆12的推进端120可以从第一套筒11的第一端110A***第一套筒11的内部,并且推杆12可以在第一套筒11的内部沿着第一套筒11的长度方向滑动。如图1所示,第一套筒11的长度方向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Y轴方向。
如图2所示,第二套筒13的外径可以小于第一套筒11的内径。第二套筒13包括相对的第三端130A和第四端130B,第三端130A为靠近第一套筒11的一端,第四端130B为远离第一套筒11的一端。第二套筒13的第三端130A可以从第一套筒11的第二端110B进入第一套筒11的内部,并且第二套筒13可以在第一套筒11的内部沿着第一套筒11的长度方向(如图2中的Y轴方向)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套筒13和推杆12分别位于第一套筒11的相对的两侧。
推杆12的外径可以小于第二套筒13的内径,推杆12的推进端120可以从第二套筒13的第三端130A进入第二套筒13的内部,并且推杆12可以在第二套筒13的内部沿着第二套筒13的长度方向(如图2中的Y轴方向)滑动。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滑块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块和第二套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块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滑块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第二套筒13的侧壁设置有至少包括两个开口,并且至少两个开口沿第二套筒13的径向相对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开口可以为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可以沿着第二套筒13的径向相对设置,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可以贯穿第二套筒13形成。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内可以各设置有滑块14,滑块14可以在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内相对各开口进行滑动,通过滑块14的相对滑动,滑块14可以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其中,滑块14的第一位置为沿第二套筒13的径向靠近第二套筒13的轴心的位置,例如,如图5所示,滑块14的第二位置为沿第二套筒13的径向远离第二套筒13的轴心的位置,例如,如图6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表示滑块14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图6表示滑块14所示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滑块14处于第一位置时,滑块14靠近第二套筒13的轴心,当滑块14处于第二位置时,滑块14远离第二套筒13的轴心。
如图5和图6所示,当滑块14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滑块1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二套筒13的内部,推杆12的推进端120在第二套筒13的内部进行滑动时,可以与滑块14的位于第二套筒13内部的部分相抵,使得推杆12可以通过滑块14推动第二套筒13沿推杆12的推进方向进行运动。
当滑块14处于第二位置时,滑块14脱离推杆12,推杆12可以不受滑块14的影响而独自运动,第二套筒13和滑块14不再随推杆12进行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套筒11根据内径大小可以分为两段,第一套筒11的第一段113的内径小于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的内径,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比第一段113更靠近第二套筒13。推杆12从第一套筒11的第一段113进入第一套筒11的内部。当推杆12推动滑块14和第二套筒13时,推杆12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一套筒11的第一段113向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的方向。第一套筒11的第一段113包括第一套筒11的第一端110A,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包括第一套筒11的第二端110B。其中,第一套筒11的第一端110A为远离第二套筒13的第四端130B的一端,第一套筒11的第二端110B为靠近第二套筒13的第四端130B的一端。
第一套筒11具有第一端110A和第二端110B,第一端110A位于第一套筒11的靠近推杆12的一侧,第二端110B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1的靠近第二套筒13的一侧;第二套筒13具有第三端130A,所述第三端130A相对于所述第一端110A更靠近所述第二端110B。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1的第一内壁面116的第二段114设置有收容槽115,当滑块14处于第一位置时,滑块14的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二套筒13的第二内壁面133,滑块14的突出于第二套筒13的第二内壁面133的部分用于与推杆12的推进端120相抵;
当滑块14处于第二位置时,滑块14的至少部分突出于第二套筒13的第二外壁面134,并且滑块14突出的部分被收容于收容槽115内,并且滑块14的全部被收容于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和/或收容槽115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滑块14处于第二位置时,滑块14也可以不突出于第二套筒13的第二外壁面13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1的第一段113的内径与第二套筒13的外径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滑块14随第二套筒13在第一套筒11内滑动至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时,滑块14处于第二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滑块14处于第二位置时,滑块14的一部分可以从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伸出至第二套筒13的外部和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之间,滑块14的另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内。此时,推杆12的推进端120脱离滑块14,推杆12可以独自在第二套筒13内向第二套筒13的第四端130B运动,而滑块14和第二套筒13不再随推杆12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块14设置有第一配合面141,推杆12的推进端120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面141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121。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141为斜面,第二配合面121也为斜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141与第二配合面121的倾斜角度相同,有助于使两者之间的相对滑动更为流畅。
如图5所示,当滑块14处于第一位置时,推杆12的推进端120的第二配合面121可以推动滑块14的第一配合面141,使滑块14从第一套筒11的第一段113向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运动。当滑块14运动至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时,推杆12的推进端120通过第二配合面121向滑块14的第一配合面141施加压力,该压力垂直于第一配合面141和第二配合面121的表面,该压力可以在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的横向(X轴方向)上产生分力,滑块14在该分力的作用下沿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的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的横向进行滑动,使滑块14从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运动至图6所示的第二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块14包括面向第二套筒13外部并且沿第二套筒13的径向面向第二套筒13的第一接触面143。具体而言,第一接触面143可以沿第二套筒13的径向面向第二套筒13的外部方向,第一接触面143也可以沿第二套筒13的径向面向第一套筒11的第一内壁面116。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的内径大于第二套筒13的外径,并且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的内径与第二套筒13的外径差值小于滑块14的在第二套筒13的径向上的尺寸值,使得滑块14向第二位置滑动时,滑块1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内的同时,滑块14的第一接触面143还可以与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的第一内壁面116相抵,从而阻止滑块14沿第二套筒13的径向向靠近第一套筒的方向移动,防止滑块14向第二位置滑动时从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中向第二套筒13的外部脱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滑块14随第二套筒13在第一套筒11内滑动至第一套筒11的第一段113时,滑块14处于第一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滑块14处于第一位置时,滑块14的全部位于第二套筒13的内部和开口131内,并且滑块14的至少一部分突出于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而位于第二套筒13的内部。当推杆12在第二套筒13内部沿着第二套筒13的长度方向向第二套筒13的第四端130B滑动时,处于第一位置的滑块14可以与推杆12的推进端120接触,推杆12可以通过位于第一位置的滑块14推动第二套筒13在第一套筒11内朝向靠近第一套筒11的第二端110B的方向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块14设置有第三配合面142,第一套筒11的第一段113与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连接处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第三配合面142角度相同的第四配合面111。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配合面142为斜面,第四配合面111也为斜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配合面142与第四配合面111的倾斜角度相同,有助于使两者之间的相对滑动更为流畅。
当滑块14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套筒13可以带动滑块14向靠近第一套筒11的第一端110A方向运动,当滑块14运动至第一套筒11的第一段113与第一套筒11的第二段114的连接处时,第一套筒11通过第四配合面111向滑块14的第三配合面142施加压力,该压力可以在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的第二开口131B和第一开口131A的横向(X轴方向)产生分力,滑块14在该分力的作用下沿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的第二开口131B和第一开口131A的横向(X轴方向)滑动,使滑块14从图6所示的第二位置运动至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块14还包括位于第二套筒13的周向的第二接触面144,其中,第二接触面144与第一接触面143相连,具体而言,第二接触面144可以面向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的侧壁。
当滑块14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接触面144可以与第二套筒13的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相抵,例如,如图5所示,第二接触面144与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相抵可以阻止滑块14沿第二套筒13的径向向远离第一套筒11的方向移动,防止滑块14从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脱落,并落入第二套筒13的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131以及滑块1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开口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滑块14的数量。
多个开口131和多个滑块14可以沿着第二套筒13的周向均匀排布,可以使得推杆12推动滑块14时,第二套筒13各个方向受力均匀,防止第二套筒13在被推杆12推动时受力不均导致与第一套筒11间发生磨损。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注塑装置20。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注塑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注塑装置20包括前模具21、后模具22、顶针板23,复位装置10。
其中,复位装置10的推杆12设置于前模具21,复位装置10的第一套筒11设置于后模具22,复位装置10的第二套筒13固定于顶针板23。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杆12设置有推杆固定块122,前模具21设置有与推杆固定块122对应的固定槽211,推杆固定块122设置于推杆固定块122的固定槽211。前模具21在运动时可以通过推杆固定块122带动推杆12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1设置有套筒固定块112,后模具22设置有与套筒固定块112对应的安装槽,套筒固定块112设置于后模具22的安装槽。后模具22在运动时可以通过套筒固定块112带动第一套筒11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针板23包括第一板23A和第二板23B,第一板23A和第二板23B两者堆叠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板23A的第一面231a为面向第二板23B的一面,第二板23B的第二面231b为面向第一板23A的一面,第一板23A的第一面231a与第二板23B的第二面231b相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套筒13具有相对的第三端130A和第四端130B,其中第三端130A与第一套筒11滑动连接。第二套筒13的第四端130B设置有定位结构132,第二板23B设置有与定位结构132对应的定位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结构132为挂台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结构132设置于第一板23A的第一面231a表面,第二板23B的定位槽设置于定位结构132的上方,使得定位结构132位于第一板23A和第二板23B之间,并且通过第一板23A和第二板23B的固定关系将定位结构132固定于顶针板23之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结构132可以通过焊接固定或螺钉固定于顶针板23。
在一个实施例中,注塑装置20的前模具21和后模具22加压闭合时,注塑装置20处于合模状态,注塑装置20的前模具21和后模具22分离,并且需要将注塑制品脱离模具时,注塑装置20处于脱模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针板23还包括顶针,顶针用于推顶注塑制品使其脱模。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注塑装置20从脱模状态切换至合模状态时,顶针板23带动顶针从后模具22中脱离,即顶针板23处于收缩位置。当注塑装置从合模状态切换至脱模状态时,顶针板23带动顶针进入后模具22,并推顶注塑制品,即顶针板23处于脱模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注塑装置20从脱模状态切换至合模状态时,前模具21带动推杆12运动,使推杆12向第一套筒11的第二端110B方向运动,并且还使推杆12推动处于第一位置的滑块14和第二套筒13,第二套筒13带动顶针板23向收缩位置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注塑装置20从合模状态切换至脱模状态时,前模具21带动推杆12运动,使推杆12向第一套筒11的第一端110A运动,并且使推杆12从第二套筒13中脱离。顶针板23带动顶针向脱模位置运动,并且还带动了第二套筒13向第一套筒11的第一端110A方向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注塑装置20可以设置有多个复位装置10。多个复位装置10之间可以相互平行,且多个复位装置10可以垂直顶针板23,这可以使得复位装置10带动顶针板23运动时,使得顶针板23运动平稳,提升顶针板23的运动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复位装置和注塑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范围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范围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注塑装置的顶针板复位,包括:
第一套筒;
推杆,所述推杆的推进端***于所述第一套筒;
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推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套筒***于所述第一套筒且与所述第一套筒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用于供所述第一套筒的推进端***,所述第二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至少两个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径向相对设置;以及
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各开口内,所述滑块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开口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滑动,
其中,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推杆的所述推进端相抵,所述推杆通过所述滑块带动所述第二套筒运动;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与所述推杆相互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内壁面上开设有收容槽;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的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内壁面;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的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外壁面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所述滑块设置有第一配合面,所述推杆的所述推进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的第二配合面,
其中,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推杆的所述推进端与所述滑块相抵时,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抵;当所述滑块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间发生相对滑动并相互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靠近所述推杆的一侧,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第三端,所述第三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更靠近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一套筒的所述第二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所述第三端的外径,并且所述第一套筒的所述第二端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套筒的所述第三端的外径的差值小于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径向上的尺寸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设置有第三配合面,所述收容槽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配合面配合的第四配合面,
其中,当所述滑块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三配合面与所述第四配合面间发生相对滑动并相互脱离;当所述滑块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三配合面与所述第四配合面间发生相对滑动并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径向面向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二接触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向上,
其中,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各所述开口相抵,限制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径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方向移动;当滑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内壁面相抵,限制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径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开口和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向均匀排布。
7.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模具;
后模具;
顶针板;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位装置,
其中,所述推杆设置于所述前模具,所述第一套筒设置于所述后模具,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套筒滑动连接,所述第四端固定于所述顶针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针板包括堆叠固定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板的第二面相对;
所述第二套筒的第四端设置有定位结构;
所述第二板的第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结构相对应的定位槽,
其中,所述定位结构配置在所述第一板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二面之间,并设置于所述定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注塑装置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顶针板位于收缩位置;
当所述注塑装置处于脱模状态时,所述顶针板位于脱模位置;
所述推杆向靠近所述推杆的所述推进端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推杆通过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二套筒推动所述顶针板向所述收缩位置运动;
所述顶针板向所述脱模位置运动时,所述顶针板推动所述第二套筒向靠近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三端的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塑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复位装置,并且多个所述复位装置间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顶针板。
CN202221665166.1U 2022-06-30 2022-06-30 复位装置及注塑装置 Active CN217803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5166.1U CN217803084U (zh) 2022-06-30 2022-06-30 复位装置及注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5166.1U CN217803084U (zh) 2022-06-30 2022-06-30 复位装置及注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3084U true CN217803084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5166.1U Active CN217803084U (zh) 2022-06-30 2022-06-30 复位装置及注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3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5498B (zh) 模具
CN207889073U (zh)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CN217803084U (zh) 复位装置及注塑装置
CN208232189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模块化自动分离互换***
CN111037853B (zh) 氧合器螺旋导流内芯注塑成型模具
CN114932658A (zh) 一种用于高落差产品的注塑模具
CN214645594U (zh) 一种中控箱下骨架注塑模具的分步脱模结构
CN104943092A (zh) 一种带活动型芯注塑模的取件结构
KR20160040964A (ko) 내, 외측으로 이동되는 언더컷성형링을 갖는 사출금형
KR20050017224A (ko) 플라스틱 사출 금형 장치의 제품 취출 구조
CN109130019B (zh) 一种自动脱模组件
CN209971413U (zh) 拼接式垫板注塑模具
CN212147319U (zh) 多模组注塑模具
CN220447078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
CN218196616U (zh) 一种浮动式脱模结构
CN218928458U (zh) 一种可进行二次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7373294U (zh) 静模斜抽芯模具
CN218196615U (zh) 一种分段式脱模结构
CN218519086U (zh) 圆形外壳注塑模具
CN218519118U (zh) 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
CN213137677U (zh) 一种防粘脱模结构及脱模机
CN218519052U (zh) 双色注塑模具
CN221417299U (zh) 一种按摩仪壳体模具
CN215882400U (zh) 用于成型灯配件的模具
CN110435092B (zh) 成型异向孔结构的滑块机构、侧面成型机构及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