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89073U -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89073U
CN207889073U CN201820244256.0U CN201820244256U CN207889073U CN 207889073 U CN207889073 U CN 207889073U CN 201820244256 U CN201820244256 U CN 201820244256U CN 207889073 U CN207889073 U CN 207889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or retainner
retainner plate
thimble
plat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42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勇胜
罗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Yuy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Yu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Yuy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Yu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42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89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89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890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上模、下模、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若干顶针组件及弹性件,下模朝向上模的端面设有若干下模仁,下模远离上模的一端设有容置腔,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间隔滑动位于容置腔内,每一顶针组件分别对应每一下模仁设置,且每一顶针组件均包括弹性顶针及顶针,弹性顶针的一端固设于第二顶针板上,顶针的一端固设于第一顶针板上,弹性件固设于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之间,用于在第一顶针板受压时压缩于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之间,以使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分别带动弹性顶针及顶针将所述产品自下模仁顶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能够保证产品的顺利出模,有效确保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注塑生产中,不仅需要考虑产品模具设计的准确性及精度,以使模具制备出来的产品符合设计要求,而且还要确保产品能够方便出模,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具有卡勾、侧孔或倒扣等结构的产品来说,由于卡勾、侧孔或倒扣等结构的存在,而导致产品出模非常困难,因此,在模具设计时,通常需要设计斜顶、滑块等辅助结构来实现产品的顺利出模,保证产品的质量。然而,采用斜顶出模的方式,若在同一模具上设置有多个排位紧凑的产品,由于模具内部空间较小,因此容易使相邻的斜顶之间产生干涉作用,从而导致产品无法顺利出模,不仅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影响产品的注塑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不仅能够在同一模具上设置多个排位紧凑的产品,而且还能保证产品的顺利出模,有效确保产品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
上模,所述上模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上模仁;
下模,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端面设有若干对应所述上模仁设置的下模仁,各所述下模仁分别与各所述上模仁连接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下模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设有容置腔,且各所述下模仁在所述下模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顶针板,所述顶针板滑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顶针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滑动位于所述容置腔远离所述下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二顶针板滑动位于所述容置腔临近所述下模仁的一侧设置;
若干顶针组件,每一所述顶针组件分别对应每一所述下模仁设置,各所述顶针组件均包括至少一根弹性顶针及至少一根顶针,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另一端均伸出所述容置腔并延伸至所述下模仁内,所述弹性顶针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型腔内的所述产品;每一所述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每一所述顶针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第二顶针板并伸出所述容置腔延伸至所述下模仁内,所述顶针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型腔内的所述产品;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板固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针板固接,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顶针板受压时压缩于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之间,以使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分别带动所述弹性顶针及所述顶针将所述产品自所述下模仁顶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包括底板、下模固定板及固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下模固定板之间的两间隔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下模固定板及两所述侧板连接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下模固定板临近所述上模设置,且所述下模固定板设有若干所述下模仁,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顶针板的两端均滑动连接于两所述侧板,且所述第一顶针板临近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二顶针板临近所述下模固定板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针板包括第一上顶针板及与所述第一上顶针板固接的第一下顶针板,每一所述顶针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下顶针板固接,每一所述顶针的另一端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上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板、所述下模固定板至位于所述下模仁内;
所述第二顶针板包括第二上顶针板及与所述第二上顶针板固接的第二下顶针板,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下顶针板固接,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另一端均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上顶针板、所述下模固定板至位于所述下模仁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模具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弹性件内,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顶针板与所述第二顶针板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模具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可拆卸穿设于所述通孔,用于抵压所述第一顶针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还包括注塑机,所述注塑机设于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顶杆固设于所述注塑机上,所述注塑机用于控制所述顶杆在所述通孔内运动至抵压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以使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弹性顶针及所述顶针将所述产品自所述下模仁顶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固设有限位开关,所述第一底顶针板上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开关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顶针组件内所述弹性顶针及所述顶针的数量分别为两根和四根,且两根所述弹性顶针相对所述下模仁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四根所述顶针中的任意两根所述顶针分别相对所述下模仁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通过在第二顶针板上设置弹性顶针,从而在利用弹性顶针实现产品倒扣直顶出模的同时,还能利用弹性顶针的弹性力为弹性顶针提供后续产品出模所需的让位空间,进而使得产品能够在顶针的作用下顺利出模。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不仅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采用斜顶顶出倒扣时出现让位空间不够而导致产品不能顺利出模的问题,而且还能有效解决因产品排位紧凑且模具内部空间小而导致的相邻斜顶之间的干涉问题,进而不仅能够有效确保产品的顺利出模,保证产品的注塑进程,而且还能够在同一模具上设置多个排位紧凑的产品,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此外,通过在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之间设置弹性件,利用弹性件缓冲弹性顶针及顶针的顶出力,减轻模具运行的震动效果,使得模具能够运行的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产品已脱模)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进行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上模10、下模20、顶针板30、若干顶针组件40及弹性件50。该上模10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上模仁12,该下模20朝向该上模10的端面设有若干对应该上模仁12设置的下模仁,每一个下模仁分别与每一个上模仁12连接形成用于成型产品C的型腔。该下模20远离该上模10的一端设有容置腔11,且每一个下模仁在该下模20远离该上模10的一端上的投影均位于该容置腔11内。该顶针板30滑动设于该容置腔11内,该顶针板3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顶针板31及第二顶针板32,该第一顶针板31滑动位于该容置腔11远离该下模仁的一侧,该第二顶针板32滑动位于该容置腔11临近该下模仁的一侧。每一该顶针组件40分别对应每一该下模仁设置,每一顶针组件40均包括至少一根弹性顶针41及至少一根顶针42,每一该弹性顶针41的一端均固设于该第二顶针板32上,每一该弹性顶针41的另一端均伸出该容置腔11并延伸至该下模仁内,该弹性顶针41用于抵接位于该型腔内的产品C。每一顶针42的一端均固设于该第一顶针板31上,每一顶针42的另一端均穿过该第二顶针板32并伸出该容置腔11延伸至该下模仁内,该顶针42用于抵接位于该型腔内的产品C。该弹性件50的一端与该第一顶针板31固接,该弹性件50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顶针板32固接,该弹性件50用于在该第一顶针板31受压时压缩与该第一顶针板31及该第二顶针板32之间,以使该第一顶针板31及该第二顶针板32分别带动该弹性顶针41及顶针42将该产品C自该下模仁顶出。
其中,该模具可用于但不限于注塑具有倒扣、卡勾或侧孔等结构的产品。
应当得知的是,当该模具用于注塑具有倒扣结构的产品时,该弹性顶针41的另一端伸入该下模仁内与位于该型腔内的产品C抵接的部分为产品的倒扣部分,该弹性顶针41用于将该产品的倒扣部分从该下模仁内顶出,该顶针42的另一端伸入该下模仁内与位于该型腔内的产品C抵接的部分为产品C的主体部分,该顶针42用于将该产品C完全从该下模仁顶出。也就是说,一个产品的脱模需要弹性顶针41与顶针42同时配合作用才能顺利完成。此外,为了使得产品能够顺利出模,在产品出模时,该弹性顶针41先将该倒扣部分顶出该下模仁,有效防止出现因倒扣卡住而导致产品不能顺利出模或造成出模产品损坏的情况,然后再利用该顶针42将该产品的主体部分顶出下模仁,同时该产品的倒扣部分也从该弹性顶针41上脱落,也就是说,在该弹性顶针41将该倒扣部分顶出下模仁后,该弹性顶针41一直与该产品的倒扣部分抵接并为该倒扣部分提供支撑力。
同理,当该模具用于注塑具有卡勾或侧孔结构的产品时,该弹性顶针41的另一端抵接产品的部分为产品的卡勾或侧孔部分,该顶针42的另一端抵接产品的部分为产品的主体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该模具可为用于注塑具有倒扣结构产品的模具,该上模10与该下模20沿该模具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该下模20包括底板21、下模固定板22及固设于该底板21与该下模固定板22之间的两间隔设置的侧板23,该底板21、该下模固定板22及两该侧板23连接围合形成上述的容置腔11,且该下模固定板22临近该上模10设置,若干该下模仁设于该下模固定板22上,该第一顶针板31的两端滑动连接于两侧板23,从而使得该第一顶针板31能够在该下模20内沿该模具的高度方向进行上下滑动,进而带动该顶针42上下运动。该第二顶针板32的两端滑动连接于两侧板23,从而使得该第二顶板板32能够在该下模20内沿该模具的高度方向进行上下滑动,进而带动该弹性顶针41上下运动。此外,该第一顶针板31临近该底板21设置,该第二顶针板32临近该下模固定板22设置。
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主要是为了使该弹性顶针41能够先将产品的倒扣部分顶出下模仁,同时利用弹性顶针41自身所具备的弹性力为后续使用顶针42将产品完全顶出下模仁提供足够的让位空间,有效避免出现因让位空间不足而导致产品不能顺利出模的情况,从而有效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脱模效果。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注塑时,上模10与下模20合并为一体,也就是说,上模10与下模20相互盖合,以使产品C能够在由位于上模10上的上模仁12及位于下模20上的下模仁连接形成的型腔内成型。当该产品C在该型腔11内成型完成时,首先,打开上模10,此时,产品C位于下模仁上,第一顶针板31与第二顶针板32所在位置设定为初始位置,然后使该第一顶针板31自该初始位置沿朝向该下模仁的方向(如图2所示的A方向)运动,同时该第一顶针板31通过该弹性件50推动该第二顶针板32一起沿如图2所示的A方向运动,进而带动该弹性顶针41与该顶针42也一起沿A方向运动,直至该第二顶针板32运动至与该下模固定板22抵接时,该第二顶针板32停止运动,此时,该弹性顶针41与该产品C的倒扣部分抵接并将该倒扣部分顶出下模仁,同时该弹性顶针41利用其自身具备的弹性力为产品C后续完整无损的出模提供足够的让位空间。在该第二顶针板32停止运动后,该第一顶针板31克服弹性件50的阻力继续沿A方向运动,并带动该顶针42沿A方向运动,在第一顶针板31继续沿A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该顶针42一直对该产品施加A方向的推动力,直至将该产品从该下模仁上顶出,也即产品C出模完成(如图3所示)。当该产品C出模完成后,该第一顶针板31与该第二顶针板32将一起沿远离该下模仁的方向(如图2所示的B方向)运动,直至该第一顶针板31与该第二顶针板32沿如图2所示的B方向运动至初始位置时,将上模10再次盖合于该下模20并开始进行下一次的注塑开模周期。以此类推,从而实现不断的进行注塑与开模过程。
其中,每一组该顶针组件40内的弹性顶针41及顶针42的数量可分别为两根和四根,且两根该弹性顶针41相对该下模仁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四根该顶针42中的任意两根该顶针42分别相对该下模仁中心对称设置,从而在脱模时,产品能够受到弹性顶针41和顶针42的均匀的推力,进而使得产品能够从下模仁中平稳的顶出,有效保证产品的出模完整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组顶针组件40内的弹性顶针41的数量可为3根、4根、5根或6根等,顶针42的数量可为6根、8根、10根或12根等。
进一步地,该底板21上设有通孔211,该模具还包括顶杆(未图示),且该顶杆可拆卸连接于该通孔211,用于抵压该第一顶针板31,为该第一顶针板31沿A方向运动提供动力。也就是说,在产品成型完成后,该弹性顶针41与该顶针42将该产品顶出下模仁的动力是由该顶杆提供的,具体地,该顶杆穿过该通孔211抵压在该第一顶针板31的下表面并推动该第一顶针板31沿A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该弹性件50推动该第二顶针板32一起沿A方向运动,从而实现该弹性顶针41与该顶针42一起沿A方向运动,并且在该第二顶针板32运动至与该下模固定板22抵接而停止运动时,该顶杆继续为该第一顶针板31提供动力,以使该第一顶针板31能够克服该弹性件50的阻力而继续沿A方向运动,实现该产品的脱模。当该产品脱模完成后,该顶杆从该第一顶针板31的下表面抽离,该第一顶针板31与该第二顶针板32利用其自身的重力沿B方向返回至初始位置。
其中,该通孔211的数量可为多个,该顶杆的数量与该通孔211的数量相对应,也就是说,若该底板21上设有三个通孔211,则该顶杆的数量也为三根,以此类推。此外,在利用顶杆将产品顶出下模仁时,多根顶杆是同时一起对第一顶针板31施加推力的,以确保该第一顶针板31的平衡性,进而确保设于该第一顶针板31及该第二顶针板32上的若干顶针组件30能够受到同等的动力。
优选地,该通孔211的数量与该顶针组件30的数量一样,且每一通孔211分别对应每一组顶针组件30设置,此时,该顶杆的数量也与顶针组件30的数量是一样的,且每一顶杆分别对应每一组顶针组件30设置。采用这样的设计,可有效确保施加于每一组顶针组件30上的推力的平衡性,从而能够实现同一模具内的多个产品同时顺利的出模。
更进一步地,该模具还包括注塑机(未图示),该注塑机设于该底板21的下方,该顶杆固设于该注塑机上,该注塑机用于控制该顶杆在该通孔211内运动至抵压于该第一顶针板31,以使该第一顶针板31及该第二顶针板32沿A方向运动,并带动该弹性顶针41及该顶针42将该产品自该下模仁顶出。也就是说,该顶杆推动该第一顶针板31及该第二顶针板32沿A方向运动的动力是由该注塑机提供的。
其中,该注塑机设于该底板21的下方是指以地面为基准,该注塑机至地面的距离小于该底板21至地面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50可为弹簧,且在第一顶针板31与第二顶针板32位于初始位置时,该弹簧具有一定的预压力,从而使得该第一顶针板31沿A方向运动时,该第二顶针板32能够一起沿A方向运动。该模具还包括导向杆51,且该导向杆51穿设于该弹性件50内,同时该导向杆51的一端与该底板21固接,该导向杆51的另一端穿过该第一顶针板31与该第二顶针板32抵接。具体地,当第一顶针板31与第二顶针板32位于初始位置时,该导向杆51为该第二顶针板32提供支撑力,以防止第二顶针板32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进一步压缩弹簧而导致缩短弹簧的使用寿命的情况。当第一顶针板31与该第二顶针板32沿A方向运动或沿B方向运动时,该导向杆51为该弹簧提供导向作用,进而为该第一顶针板31与该第二顶针板32提供导向作用,从而确保第一顶针板31及第二顶针板32能够始终沿A方向运动或沿B方向运动,进而确保第一顶针板31及第二顶针板32能够始终带动弹性顶针41和顶针42沿直线方向抵接于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该第一针板31已返回至初始位置,该底板21上固设有限位开关212,该第一底顶针板31上固设有限位块311,且该限位块311与该限位开关212对应设置,该限位块311用于与该限位开关212抵接。具体地,该第一顶针板31在初始位置时,该限位块311与该限位开关212抵接,当该第一顶针板31沿A方向运动时,设于该第一顶针板31上的限位块311也一起沿A方向运动(即,该限位块311沿远离该限位开关212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在产品脱模的过程中,该限位块311与该限位开关212是不抵接的(如图3所示),在注塑时,该限位块311与该限位开关212是抵接的(如图2所示),因此,工作人员可通过查看该限位块311是否抵接于该限位开关212而获知该第一顶针板31是否已返回初始位置,从而确定是否开始下一次的注塑过程。
进一步地,该限位开关212上设有指示灯(未图示),且当该限位块311与该限位开关212抵接时,该指示灯亮绿灯,当该限位块311未与该限位开关212抵接时,该指示灯亮红灯,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根据指示灯亮起的颜色直观地获知第一顶针板31是否已返回初始位置。
更进一步地,该限位开关212上设有警报器(未图示),当该限位块311未与该限位开关212抵接时,该警报器发出报警声,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根据报警声及时地获知产品注塑出现异常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该弹性顶针41及顶针42从第一顶针板31及第二顶针板32上脱落,该第一顶针板31包括第一上顶针板31a及与该第一上顶针板31a固接的第一下顶针板31b,每一根该顶针42的一端均与该第一下顶针板31b固接,每一根该顶针42的另一端均依次穿过该第一上顶针板31a、第二顶针板32、下模固定板22至位于下模仁内。第二顶针板32包括第二上顶针板32a及与第二上顶针板32a固接的第二下顶针板32b,每一根该弹性顶针41的一端均与第二下顶针板32b固接,每一根该弹性顶针41的另一端均依次穿过第二上顶针板32a、下模固定板22至位于下模仁内。采用这样的设计,可利用第一上顶针板31a保护该顶针42的固定端,有效防止该顶针42从该第一下顶针板31b上脱落。同理,可利用第二上顶针板32a保护该弹性顶针41的固定端,有效防止该弹性顶针41从该第二下顶针板32b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通过在第二顶针板上设置弹性顶针,从而在利用弹性顶针实现产品倒扣直顶出模的同时,还能利用弹性顶针的弹性力为弹性顶针提供后续产品出模所需的让位空间,进而使得产品能够在顶针的作用下顺利出模。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不仅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采用斜顶顶出倒扣时出现让位空间不够而导致产品不能顺利出模的问题,而且还能有效解决因产品排位紧凑且模具内部空间小而导致的相邻斜顶之间的干涉问题,进而不仅能够有效确保产品的顺利出模,保证产品的注塑进程,而且还能够在同一模具上设置多个排位紧凑的产品,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此外,通过在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之间设置弹性件,利用弹性件缓冲弹性顶针及顶针的顶出力,减轻模具运行的震动效果,使得模具能够运行的更加平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多工序同步加工的治具及其加工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所述上模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上模仁;
下模,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端面设有若干对应所述上模仁设置的下模仁,各所述下模仁分别与各所述上模仁连接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下模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设有容置腔,且各所述下模仁在所述下模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顶针板,所述顶针板滑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顶针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滑动位于所述容置腔远离所述下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二顶针板滑动位于所述容置腔临近所述下模仁的一侧;
若干顶针组件,每一所述顶针组件分别对应每一所述下模仁设置,各所述顶针组件均包括至少一根弹性顶针及至少一根顶针,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另一端均伸出所述容置腔并延伸至所述下模仁内,所述弹性顶针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型腔内的所述产品;每一所述顶针的一端均固设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每一所述顶针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第二顶针板并伸出所述容置腔延伸至所述下模仁内,所述顶针用于抵接位于所述型腔内的所述产品;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板固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针板固接,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顶针板受压时压缩于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之间,以使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分别带动所述弹性顶针及所述顶针将所述产品自所述下模仁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底板、下模固定板及固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下模固定板之间的两间隔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下模固定板及两所述侧板连接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下模固定板临近所述上模设置,且所述下模固定板设有若干所述下模仁,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顶针板的两端均滑动连接于两所述侧板,且所述第一顶针板临近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二顶针板临近所述下模固定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板包括第一上顶针板及与所述第一上顶针板固接的第一下顶针板,每一所述顶针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下顶针板固接,每一所述顶针的另一端均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上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板、所述下模固定板至位于所述下模仁内;
所述第二顶针板包括第二上顶针板及与所述第二上顶针板固接的第二下顶针板,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下顶针板固接,每一所述弹性顶针的另一端均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上顶针板、所述下模固定板至位于所述下模仁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模具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弹性件内,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顶针板与所述第二顶针板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模具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可拆卸穿设于所述通孔,用于抵压所述第一顶针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注塑机,所述注塑机设于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顶杆固设于所述注塑机上,所述注塑机用于控制所述顶杆在所述通孔内运动至抵压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以使所述第一顶针板及所述第二顶针板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弹性顶针及所述顶针将所述产品自所述下模仁顶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固设有限位开关,所述第一底顶针板上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开关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用于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顶针组件内所述弹性顶针及所述顶针的数量分别为两根和四根,且两根所述弹性顶针相对所述下模仁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四根所述顶针中的任意两根所述顶针分别相对所述下模仁中心对称设置。
CN201820244256.0U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89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4256.0U CN207889073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4256.0U CN207889073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89073U true CN207889073U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43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425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89073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8907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2929A (zh) * 2018-10-24 2019-02-19 西安康倍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结构
CN110001001A (zh) * 2019-04-11 2019-07-12 精英模具(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顶出的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方法
CN111761790A (zh) * 2020-07-02 2020-10-13 惠州市忠邦电子有限公司 注塑成型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2929A (zh) * 2018-10-24 2019-02-19 西安康倍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结构
CN110001001A (zh) * 2019-04-11 2019-07-12 精英模具(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顶出的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方法
CN110001001B (zh) * 2019-04-11 2024-04-19 精英模具(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顶出的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方法
CN111761790A (zh) * 2020-07-02 2020-10-13 惠州市忠邦电子有限公司 注塑成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89073U (zh)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CN103737856A (zh) 打印机面板被动顺序式合模精密模具
CN208615224U (zh) 一种具有二次顶出强制脱模的汽车配件模具
CN105965794B (zh) 一种具有推杆式滑块脱模结构的圆形产品注塑模具
CN203344266U (zh) 一种易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06568502U (zh) 注塑模具
CN209478778U (zh) 一种硅胶音箱套模具
CN207889052U (zh) 一种直顶模具
CN206140843U (zh) 模具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12795716U (zh) 一种斜顶出模具
CN21528310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注塑模具
CN108032493A (zh) 一种用以成型拱形工件的模具
CN203697414U (zh) 注塑模具斜顶脱模挡料装置
CN221161383U (zh) 一种二次顶出结构及注塑模具
CN220447078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
CN217803084U (zh) 复位装置及注塑装置
CN208133488U (zh) 模块式快速互换塑料椅专用模具
CN211279561U (zh) 一种手机防尘塞的注塑模具
CN220373701U (zh) 一种塑料模具防窜动斜顶装置
CN220464628U (zh) 一种零件顶出机构
CN103737867A (zh) 注塑模具斜顶脱模挡料装置
CN220373829U (zh) 一种狭小空间内两次抽芯的强脱机构
CN217373294U (zh) 静模斜抽芯模具
CN211640843U (zh) 一种能自动脱模的模具
CN218196378U (zh) 一种大长径比的橡胶塞脱模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