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1536U - 电锤 - Google Patents

电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1536U
CN217801536U CN202221727593.8U CN202221727593U CN217801536U CN 217801536 U CN217801536 U CN 217801536U CN 202221727593 U CN202221727593 U CN 202221727593U CN 217801536 U CN217801536 U CN 217801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iprocating
impact
transmission
cylinder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275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珂珂
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an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an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an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an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275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1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1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1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锤,电锤包括移动组件、冲击组件及旋转组件,移动组件包括缸体及移动单元,冲击组件包括冲锤,旋转组件包括转动套、传动单元及驱动源。冲锤穿设于缸体内,并形成密封的冲击腔,当移动单元驱动缸体往复移动时,缸体相对于冲锤移动,以压缩冲击腔内的空气,利用压缩空气冲击冲锤,实现冲锤的往复冲击运动。同时,钻头设置于转动套上,驱动源通过传动单元驱动转动套相对于缸体带动钻头转动,而冲击组件设置于转动套内,进而利用冲锤实现对钻头的冲击作用。实现钻头转动通过传动单元及转动套实现,实现钻头冲击运动通过缸体配合冲锤实现,实现冲击驱动及转动驱动的分离,保证对钻头的冲击运动及旋转运动驱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锤。
背景技术
电锤原理是传动机构在带动钻头做旋转运动的同时,还有一个控制钻头做往复锤击的运动。传统的电锤是由传动机构带动活塞在一个汽缸内往复压缩空气,汽缸内空气压力周期变化带动汽缸中的击锤往复打击,并利用气缸带动钻头转动。而传统的电锤由于即需要驱动钻头转动,又需要驱动冲锤往复运动,导致传动不稳定,影响电锤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传动更加稳定的电锤。
一种电锤,所述电锤包括移动组件、冲击组件及旋转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缸体及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连接于所述缸体,并用于驱动所述缸体往复移动;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冲锤,所述冲锤穿设于所述缸体内,并与所述缸体内壁密封接触,以使所述冲锤与所述缸体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冲击腔,所述冲锤在所述缸体内可移动;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动套、传动单元及驱动源,所述缸体穿设于所述设置于所述转动套内,所述冲击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套内,所述传动单元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套,所述驱动源用于通过所述传动单元驱动所述转动套相对于所述缸体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杆及第一传动件,所述传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转动套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缸体的往复移动方向,所述缸体的外壁上形成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传动杆导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包括冲击缸部及与所述冲击缸部相连接的移动缸部,所述移动单元连接于所述移动缸部;所述冲锤穿设于所述冲击缸部内,所述冲击缸部穿设于所述转动套内;其中所述移动缸部与所述传动杆均位于所述转动套外,所述导向结构形成于所述移动缸部的外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击缸部外壁的直径与对应的所述转动套内壁的直径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传动杆绕所述转动套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每一所述传动杆通过一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转动套传动连接;所述缸体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传动杆数量相一致的所述导向结构,每一所述传动杆对应与一所述导向结构导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源与所述转动套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相对两端的一侧,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第二传动件,各个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均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驱动源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件驱动各个所述传动杆同步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往复轴及移动体,所述往复轴上设置有往复导轨,所述往复导轨为环绕所述往复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曲线形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所述往复轴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移动体限位于所述缸体上,并能够在所述往复导轨上移动;
其中,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往复轴转动,以使所述移动体带动所述缸体沿所述往复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或者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往复轴转动,以使所述移动体带动所述缸体沿所述往复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往复导轨为往复槽,所述往复槽为环绕所述往复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槽,所述移动体穿设于所述往复槽内并能够在所述往复槽内移动;所述缸体的移动缸部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往复轴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移动体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壁与所述往复槽内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往复轴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往复导轨沿所述往复轴轴线间隔相对设置的平衡导轨,所述平衡导轨为环绕所述往复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所述往复轴的轴线间隔设置;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沿轴线方向与所述往复导轨的波谷相对,所述平衡导轨的波谷沿轴线方向与所述往复导轨的波峰相对;所述平衡导轨上设置有平衡体,所述平衡体与所述移动体沿所述往复轴的轴线相对设置,当所述往复轴转动时,所述平衡体与所述移动体相向或相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锤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形成有润滑油腔,所述传动单元及所述移动组件均位于所述润滑油腔内。
上述电锤,冲锤穿设于缸体内,并形成密封的冲击腔,进而当移动组件的移动单元驱动缸体往复移动时,缸体相对于冲锤移动,以压缩冲击腔内的空气,进而利用压缩空气冲击冲锤,实现冲锤的往复冲击运动。同时,钻头设置于转动套上,驱动源通过传动单元驱动转动套相对于缸体带动钻头转动,而冲击组件设置于转动套内,进而利用冲锤实现对钻头的冲击作用,进而实现钻头在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往复冲击运动。上述电锤实现钻头转动仅通过传动单元及转动套实现,实现钻头冲击运动仅通过缸体配合冲锤实现,缸体和冲锤不需要同步转动,实现冲击驱动及转动驱动的分离,保证对钻头的冲击运动及旋转运动驱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电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锤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转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移动组件及传动杆的局部分解图;
图5为图4中的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缸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锤;100、移动组件;110、缸体;111、冲击腔;112、导向结构;113、冲击缸部;114、移动缸部;115、容置腔;116、限位槽;117、第一拼接部;1172、第一拼接腔;1174、第一拼接槽;118、第二拼接部;1182、第二拼接腔;1184、第二拼接槽;120、移动单元;121、往复轴;122、移动体;123、往复槽;130、滚动限位件;200、冲击组件;210、冲锤;220、冲击杆;300、旋转组件;310、转动套;312、进气孔;314、排气孔;320、传动单元;321、传动杆;322、第一传动件;323、第一传动齿轮;324、第二传动齿轮;325、第二传动件;330、驱动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锤10,至少能够保证传动的稳定性。具体地,电锤10包括移动组件100、冲击组件200及旋转组件300。移动组件100包括缸体110及移动单元120,移动单元120连接于缸体110,并用于驱动缸体110往复移动;冲击组件200包括冲锤210,冲锤210穿设于缸体110内,并与缸体110内壁密封接触,以使冲锤210与缸体110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冲击腔111,冲锤210在缸体110内可移动;旋转组件300包括转动套310、传动单元320及驱动源330,缸体110穿设于设置于转动套310内,冲击组件200设置于转动套310内,传动单元320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套310,驱动源330用于通过传动单元320驱动转动套310相对于缸体110转动。
上述电锤10,冲锤210穿设于缸体110内,并形成密封的冲击腔111,进而当移动组件100的移动单元120驱动缸体110往复移动时,缸体110相对于冲锤210移动,以压缩冲击腔111内的空气,进而利用压缩空气冲击冲锤210,实现冲锤210的往复冲击运动。同时,钻头设置于转动套310上,驱动源330通过传动单元320驱动转动套310相对于缸体110带动钻头转动,而冲击组件200设置于转动套310内,进而利用冲锤210实现对钻头的冲击作用,进而实现钻头在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往复冲击运动。上述电锤10实现钻头转动仅通过传动单元320及转动套310实现,实现钻头冲击运动仅通过缸体110配合冲锤210实现,缸体110和冲锤210不需要同步转动,实现冲击驱动及转动驱动的分离,保证对钻头的冲击运动及旋转运动驱动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传动单元320包括传动杆321及第一传动件322,传动杆321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件322与转动套310传动连接,驱动源330用于驱动传动杆321的另一端转动。驱动源330驱动传动杆321转动时,通过第一传动件322能够带动转动套310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源330与转动套310分别位于缸体110的相对两端的一侧,进而通过传动杆321便于实现驱动源330与转动套310的传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源330还可以位于转动套310的一侧,只要能够实现驱动源330通过传动单元320驱动转动套310转动即可。
一并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322包括第一传动齿轮323及第二传动齿轮324,第一传动齿轮323套设于传动杆321的一端,第二传动齿轮324套设于转动套310的外壁上,第二传动齿轮324与第一传动齿轮323相啮合。当传动杆321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齿轮323转动,进而通过第二传动齿轮324带动转动套310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323与第二传动齿轮324之间还可以设置其他传动齿轮。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齿轮324还可以形成于转动套310的内壁上,传动杆321穿设于转动套310内,实现第一传动齿轮323与第二传动齿轮324的啮合。
一实施例中,传动杆3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传动杆321绕转动套310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每一传动杆321通过一第一传动件322与转动套310传动连接。驱动源330驱动各个传动杆321同步转动。具体地,各个传动杆321围绕转动套310的外壁均匀间隔设置。通过至少两个传动杆321同步驱动转动套310转动,能够提高对转动套310转动驱动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钻头旋转运动的稳定。
具体地,驱动源330与转动套310分别位于缸体110的相对两端的一侧,传动单元320还包括第二传动件325,各个传动杆321的另一端均传动连接于第二传动件325,驱动源330用于通过第二传动件325驱动各个传动杆321同步转动。通过设置第二传动件325便于实现对各个传动杆321的同步驱动,保证各个传动杆321能够同步驱动转动套310,进一步保证转动套310转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325为行星轮组件。通过行星轮组件带动各个传动杆321同步传动,在其他实施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325还可以为链传动结构或带传动结构,通过传动链或传动带实现各个传动杆321的同步转动。
参阅图2及图4,一实施例中,传动杆321的长度方向为缸体110的往复移动方向,缸体110的外壁上形成有导向结构112,导向结构112与传动杆321导向配合。传动杆321不仅能够传递转动至转动套310,同时还能够为缸体110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保证缸体110往复移动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冲锤210往复冲击的稳定性。具体地,缸体110穿设有冲锤210的一端穿设于转动套310内,并能够在转动套310内沿着转动套3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利用转动套310能够进一步限制缸体110的移动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结构112为形成于缸体110外壁上的导向套,传动杆321穿设于导向套内,并能够在导向套内移动,实现传动杆321与导向套之间的导向配合。具体地,导向套内设置有配合套,传动杆321穿设于配合套内。导向套相对于传动杆321在沿传动杆32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传动杆321相对于导向套可转动,进而通过配合套,避免传动杆321与导向套内壁直接摩擦接触,降低对导向套的磨损。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在缸体110的外壁形成有导向槽为导向结构,传动杆321穿设于导向槽。
一实施例中,传动杆3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传动杆321绕着转动套310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缸体110的外壁上形成有与传动杆321数量相一致的导向结构112,每一传动杆321对应与一导向结构112导向配合。通过至少两个传动杆321与导向结构112配合导向,能够进一步提高缸体110移动的稳定性,避免缸体110在移动的过程中晃动,影响对冲锤210冲击的稳定性。
具体地,各个传动杆321绕转动套310的转动轴线均匀间隔设置。通过均匀布置的传动杆321与导向结构112的导向配合,不仅使得对转动套310的转动传递受力更加均匀,同时使得缸体110在带动冲锤210做往复冲击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力更加均匀,能够有效提高电锤1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321为圆柱杆,导向套内的空间为圆孔,保证传动杆321的有效转动。
一实施例中,驱动源330用于驱动移动单元120带动缸体110往复移动。通过一个驱动源330,可以实现既驱动传动单元320实现转动输出,又通过移动单元120实现移动的输出,能够便于简化电锤10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源330为电机。具体地,驱动源330的输出轴连接于移动单元120,第二传动件325套设于输出轴上。使得电锤10的结构更加紧凑轻巧。
一实施例中,缸体110包括冲击缸部113及与冲击缸部113相连接的移动缸部114,移动单元120连接于所述移动缸部114;冲锤210穿设于冲击缸部113内,冲击缸部113穿设于转动套310内;其中移动缸部114与传动杆321均位于转动套310外,导向结构112形成于移动缸部114的外壁上。通过将传动杆321与导向结构112设置于转动套310外,便于保证转动套310驱动钻头转动的稳定性。
具体地,冲锤210与冲击缸部113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冲击腔111,进而冲击缸部113与移动缸部114的连接位置通过隔板分隔连接,以便于形成密封的冲击腔111。进一步地,冲击缸部113背向于移动缸部114的一侧开口,冲锤210能够由冲击缸部113的开口穿设于冲击缸部113内。
在本实施例中,冲击缸部113外壁的直径与对应的转动套310内壁的直径一致。由于冲击缸部113能够在转动套310内往复移动,通过将冲击缸部113外壁的直径与转动套310内壁的直径设置为一致的,能够进一步保证冲击缸部113移动的方向的稳定。
再次一并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转动套310的外壁上开设有进气孔312及排气孔314,进气孔312与排气孔314沿着转动套310的轴线间隔布置,冲击缸部113在转动套310内往复移动至最大行程时,覆盖进气孔312,移动至最小行程时,冲锤210不覆盖进气孔312,而冲击缸部113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不会覆盖排气孔314。通过进气孔312与排气孔314实现冲锤210在转动套310内的稳定移动,避免受到气压影响而影响冲锤210的冲击运动。
参阅图2及图4,一实施例中,移动单元120包括往复轴121及移动体122,往复轴121上设置有往复导轨,往复导轨为环绕往复轴121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曲线形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往复轴121的轴线间隔设置;移动体122限位于缸体110上,并能够在往复导轨上移动;驱动源330用于驱动往复轴121转动,以使移动体122带动缸体110沿往复轴121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源330驱动往复轴121转动。往复轴121转动时,移动体122能够在往复导轨上移动,进而使得移动体122能够在呈曲线形导轨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运动,以实现移动体122沿着往复轴121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目的,进而带动缸体110实现沿着往复轴121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往复导轨为往复槽123,往复槽123为环绕往复轴121轴线的闭合曲线形槽,且曲线形槽的波峰与波谷沿往复轴121的轴线间隔设置;移动体122穿设于往复槽123内并能够在往复槽123内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体122为球体,球体在往复槽123内可滚动。
上述移动单元120相比于通过曲柄结构或偏心驱动结构实现缸体110的往复移动,曲柄结构和偏心驱动结构因需要通过摆动实现往复移动的转化,进而存在偏摆角,存在偏向力摩擦做功的问题,导致做功稳定性差。而本申请的移动单元120的往复轴12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缸体110的直线运动,不会出现偏摆交,做功稳定性更好。
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源330仅通过传动单元320驱动转动套310转动。移动组件100还包括动力源,动力源用于驱动移动单元120带动缸体110往复移动。具体地,驱动源330位于转动套310的一侧,通过传动齿轮与传动杆321啮合,并驱动传动杆321转动,以带动转动套310转动。动力源位于缸体110背向于转动套310的一侧。
通过驱动源310与动力源分别驱动转动套310转动及缸体110往复移动,能够便于分别控制转动套310的转速及缸体110的移动速度,从而实现钻头的不同的锤钻比,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动力源用于驱动往复轴121转动,以使移动体122带动缸体110沿往复轴121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另一实施例中,往复导轨为导向凸起,导向凸起为环绕往复轴121轴线的闭合条状曲线形凸起,且曲线形凸起的波峰与波谷沿往复轴121的轴线间隔设置;移动体122设置于导向凸起上并能够在导向凸起上沿长度方向移动。
一实施例中,往复导轨为至少两个,各个往复导轨沿着往复轴121的轴线间隔设置,每一往复导轨上均设置有至少一移动体122。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往复导轨,能够提高移动体122带动缸体110移动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移动体122可以为两个,两个移动体122绕往复轴121的轴线均匀间隔设置,且两个移动体122能够在往复移动时同步移动。通过两个移动体122同步移动带动缸体110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缸体110移动的稳定性,且保证缸体110受力的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体122还可以为一个。或者移动体122还可以为其他数目个,各个移动体122能够同方向同步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往复轴121上还设置有与往复导轨沿往复轴121轴线间隔相对设置的平衡导轨,平衡导轨为环绕往复轴121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往复轴121的轴线间隔设置;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沿轴线方向与往复导轨的波谷相对,所述平衡导轨的波谷沿轴线方向与往复导轨的波峰相对。平衡导轨上设置有平衡体,平衡体与移动体122沿往复轴121的轴线相对设置,进而往复轴121转动时,平衡体与移动体122相向或相背移动。通过设置平衡导轨与平衡体,能够使得平衡体与移动体122移动过程双向加速度抵消,减少加速度产生的振动。
具体地,平衡导轨与往复导轨的结构一致,平衡导轨相对于往复导轨沿动力轴的周线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平衡体与移动体122结构一致。
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6,一实施例中,缸体110的移动缸部114内形成有容置腔115,往复轴121穿设于容置腔115内,且容置腔115的内壁上形成有限位槽116,移动体122限位于限位槽116内壁与往复槽123内壁之间。具体地,移动体122部分设置于限位槽116内,其余部分设置于往复槽123内。通过将往复轴121穿设于容置腔115内,使得往复轴121的转动发生在容置腔115内,且移动体122限位在往复槽123与限位槽116之间,保证移动体122限位的稳定,保证移动体122带动缸体110移动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15贯穿移动缸部114背向于冲击缸部113的一侧,以使往复轴121能够由移动缸部114背向于冲击缸部113的一侧穿设于容置腔115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100还包括滚动限位件130,滚动限位件130设置于限位槽116内,移动体122为球体,球体可滚动地设置于滚动限位件130与往复槽123内壁之间。通过滚动限位件130避免移动体122直接与限位槽116的内壁滚动摩擦。具体地,滚动限位件130内形成有半球形的凹槽,移动体122设置于半球形的凹槽内并可滚动。
一实施例中,缸体110的移动缸部114包括第一拼接部117及第二拼接部118,第一拼接部117连接于冲击缸部113,第一拼接部117内形成有第一拼接腔1172,第一拼接腔1172的内壁形成有第一拼接槽1174,且背向于冲击缸部113的一侧开口,第二拼接部118内形成有第二拼接腔1182,第二拼接腔1182的内壁形成有第二拼接槽1184,且第二拼接部118的一侧开口,第二拼接部118的开口侧与第一拼接部117的开口侧对接,以使第一拼接腔1172与第二拼接腔1182对应连通形成容置腔115,第一拼接槽1174与第二拼接槽1184对应连通形成限位槽116。由于移动体122限位于限位槽116内,而往复轴121穿设于容置腔115,进而通过第一拼接部117与第二拼接部118能够便于移动体122在限位槽116的安装,保证移动体122在限位槽116内的有效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拼接部117一体成型于冲击缸部113上。
一实施例中,第一拼接部117与第二拼接部118焊接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拼接部117与第二拼接部118还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接在一起。
一实施例中,对于单个导向结构112,一部分形成于第一拼接部117的外壁上,另一部分形成于第二拼接部118的外壁上。第一拼接部117与第二拼接部118拼接后以拼接两个部分形成导向结构112。由于传动杆321与导向结构112导向配合,通过在第一拼接部117与第二拼接部118均形成部分导向结构112,实现传动杆321能够与第一拼接部117及第二拼接部118均产生导向配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结构112可以单独形成于第一拼接部117上,或者单独形成于第二拼接部118上。
再次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冲击组件200还包括冲击杆220,冲击杆220位于冲锤210背向于缸体110的一侧。冲锤210能够通过冲击杆220冲击转动套310内的钻头。
一实施例中,电锤10还包括保护壳(图未示),移动组件100及旋转组件300均设置于保护壳内,通过保护壳实现对移动组件100及旋转组件300的保护。具体地,保护壳内形成有润滑油腔,传动单元320及移动组件100均位于润滑油腔内。进一步地,其中传动杆321、第一传动件311及移动组件100均位于润滑油腔内。通过在润滑油腔添加润滑油,能够保证传动杆321、第一传动件311及移动组件100之间传动的稳定性,提高各个部件的寿命的同时,也可以便于增加往复速度和旋转速度,提高电锤10的冲击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锤包括: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缸体及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连接于所述缸体,并用于驱动所述缸体往复移动;
冲击组件,所述冲击组件包括冲锤,所述冲锤穿设于所述缸体内,并与所述缸体内壁密封接触,以使所述冲锤与所述缸体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冲击腔,所述冲锤在所述缸体内可移动;及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动套、传动单元及驱动源,所述缸体穿设于所述转动套内,所述冲击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套内,所述传动单元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套,所述驱动源用于通过所述传动单元驱动所述转动套相对于所述缸体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杆及第一传动件,所述传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转动套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缸体的往复移动方向,所述缸体的外壁上形成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传动杆导向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冲击缸部及与所述冲击缸部相连接的移动缸部,所述移动单元连接于所述移动缸部;所述冲锤穿设于所述冲击缸部内,所述冲击缸部穿设于所述转动套内;其中所述移动缸部与所述传动杆均位于所述转动套外,所述导向结构形成于所述移动缸部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缸部外壁的直径与对应的所述转动套内壁的直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传动杆绕所述转动套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每一所述传动杆通过一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转动套传动连接;所述缸体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传动杆数量相一致的所述导向结构,每一所述传动杆对应与一所述导向结构导向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与所述转动套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相对两端的一侧,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第二传动件,各个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均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驱动源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件驱动各个所述传动杆同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往复轴及移动体,所述往复轴上设置有往复导轨,所述往复导轨为环绕所述往复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曲线形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所述往复轴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移动体限位于所述缸体上,并能够在所述往复导轨上移动;
其中,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往复轴转动,以使所述移动体带动所述缸体沿所述往复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或者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往复轴转动,以使所述移动体带动所述缸体沿所述往复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导轨为往复槽,所述往复槽为环绕所述往复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槽,所述移动体穿设于所述往复槽内并能够在所述往复槽内移动;所述缸体的移动缸部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往复轴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移动体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壁与所述往复槽内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轴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往复导轨沿所述往复轴轴线间隔相对设置的平衡导轨,所述平衡导轨为环绕所述往复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所述往复轴的轴线间隔设置;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沿轴线方向与所述往复导轨的波谷相对,所述平衡导轨的波谷沿轴线方向与所述往复导轨的波峰相对;所述平衡导轨上设置有平衡体,所述平衡体与所述移动体沿所述往复轴的轴线相对设置,当所述往复轴转动时,所述平衡体与所述移动体相向或相背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形成有润滑油腔,所述传动单元及所述移动组件均位于所述润滑油腔内。
CN202221727593.8U 2022-07-06 2022-07-06 电锤 Active CN217801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7593.8U CN217801536U (zh) 2022-07-06 2022-07-06 电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7593.8U CN217801536U (zh) 2022-07-06 2022-07-06 电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1536U true CN217801536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3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27593.8U Active CN217801536U (zh) 2022-07-06 2022-07-06 电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15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31036A1 (zh) * 2022-12-19 2024-06-27 浙江马特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31036A1 (zh) * 2022-12-19 2024-06-27 浙江马特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01535U (zh) 电锤
CN115122282A (zh) 电锤
CN101659049B (zh) 冲击工具
EP2018939B1 (en) Power tool with vibration damping mechanism
US4456076A (en) Power-driven hand tool
EP2301719A1 (en) Work tool
EP2000264B1 (en) Power tool with dynamic vibration reducer
CN217801536U (zh) 电锤
WO2007105742A1 (en) Electrically-driven power tool
KR920004683B1 (ko) 회전식 충격장치
CN101422894B (zh) 动力工具的减振设备及装有这种设备的动力工具
US4669551A (en) Electropneumatic hammer drill
KR100538764B1 (ko) 엔진 브레이커
CN115870930A (zh) 电动工具
CN219005938U (zh) 电动工具
EP2415563B9 (en) Impact tool
EP1980371B1 (en) Impact tool
CN215902848U (zh) 往复锯
KR100880916B1 (ko) 왕복회전 동력변환장치
KR20070033318A (ko) 유압식 모터/펌프
RU2055183C1 (ru) Перфоратор
JP2017119329A (ja) 打撃作業機
SU1197829A1 (ru) Ручной инструмент с силовым приводом
KR19990037979A (ko) 왕복동식 압축기
KR20000017784U (ko) 해머 및 해머드릴의 피스톤 및 컨넥팅 로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