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1904U - 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1904U
CN216871904U CN202122655051.6U CN202122655051U CN216871904U CN 216871904 U CN216871904 U CN 216871904U CN 202122655051 U CN202122655051 U CN 202122655051U CN 216871904 U CN216871904 U CN 216871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base
feeding
box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50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王龙
曾凤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550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71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1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1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其中,这种生产线其包含上料设备、加工设备、下料设备和循环设备。上料设备配置于加工设备的进料口,上料设备用以将各种零件装入工装底座并将工装底座输送给加工设备。下料设备配置于加工设备的出料口,下料设备用以从加工设备输出的工装底座上取下工件并将工装底座输送给循环设备。循环设备连接于上料设备和下料设备,用以输送工装底座。通过循环设备能够让工装底座进行循环,使得整个生产线持续的运行。只需要在一定的时长后再进行补充原材料。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解放了流水线员工的双手,不仅提高了产能,而且能够保证工件的精度,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每个电子产品内部都或多或少的安装有用以实现各种功能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的,集成电路的封装回流焊上下料,需要通过人工把芯片、引线框架、磁性钢片等零部件装入回流焊工装底座,经过回流焊机焊接后人工检测产品缺陷。
靠人工不仅对他们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而且还易出现因技术人员误操作导致芯片损坏或视觉疲劳而产生不良品漏检等状况。使成品品质不稳定,阻碍了很多工厂产品整线自动化生产。
有鉴于此,申请人在研究了现有的技术后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包含上料设备、加工设备、下料设备和循环设备;所述上料设备配置于所述加工设备的进料口,所述上料设备用以将各种零件装入工装底座并将工装底座输送给加工设备;所述下料设备配置于所述加工设备的出料口,所述下料设备用以从所述加工设备输出的工装底座上取下工件并将工装底座输送给循环设备;所述循环设备连接于所述上料设备和所述下料设备,用以输送工装底座;
所述上料设备包括第一工装移动装置、第一机械手、第一供料装置和第二机械手。第一工装移动装置用以放置工装底座,并驱动工装底座在各个上料工位之间切换位置;第一机械手用以移动所述循环设备上的工装底座至所述第一工装移动装置;第一供料装置用以供给放置有零件的料板;第二机械手用以将料板上的零件移动至所述第一工装移动装置上的工装底座上;
所述下料设备包括第二工装移动装置、下料机械手和底板转移装置。第二工装移动装置用以放置工装底座,并驱动工装底座在各个下料工位之间切换位置;下料机械手用以从所述第二工装移动装置上的工装底板上取下工件;底板转移装置用以将所述第二工装移动装置上的工装底板移动至所述循环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上料设备能够将各个零件组装在一起然后输送给加工设备进行加工,以形成加工后的工件;通过下料设备能够将工件取下。通过循环设备能够让工装底座进行循环,使得整个生产线持续的运行。只需要在一定的时长后再进行补充原材料。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解放了流水线员工的双手,不仅提高了产能,而且能够保证工件的精度,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生产线的***图;
图2是生产线的局部图(上料设备位置);
图3是上料设备第一工位处的轴测图;
图4是上料设备第一工位处的***图;
图5是上料设备第二工位处的轴测图;
图6是上料设备第三工位处的轴测图;
图7是上料设备第四工位处的轴测图;
图8是第一供料装置的轴测图;
图9是料板输送组件的轴测图;
图10是第三供料装置的轴测图;
图11是第一工装移动装置的轴测图;
图12是第一输送装置的轴测图;
图13是生产线的局部图(下料设备位置);
图14是第二输送装置的轴测图;
图15是下料机械手的局部图(端部位置);
图16是下料设备的的局部图(不良品集料装置和不良品集料装置)。
图中标记:1-下料设备、2-加工设备、3-上料设备、4-上料底座、5-工装底座、6-循环设备、7-下料底座、8-第一输送装置、9-第一工装移动装置、10-供料装置、11-上料输送带、12-第一机械手、13-第一供料驱动件、14-第一限位柱、15-钢片底座、16-第一供料底座、17-第一供料抵接件、18-第二供料驱动件、19-第二机械手、20-第三机械手、21-第四机械手、22-料盒夹取组件、23-第二驱动件、24-第二安装座、25-料盒夹臂、26-料板输送组件、27-料盒输送带、28-料盒存放组件、29-上板组件、30-上板驱动件、31-第一安装座、32-第一驱动件、33-料板传送带、34-第二上板顶杆、35-第二入盒驱动件、36-第一入盒驱动件、37-料板定位驱动件、38-料板定位件、39-第三供料驱动件、40-第二限位柱、41-框架底座、42-第二供料底座、43-转盘、44-底座限位组件、45-转动驱动件、46-压紧件、47-压紧驱动件、48-压紧底座、49-第二工装移动装置、50-底板转移装置、51-工件识别相机、52-第一工件输送组件、53-第一工件盒夹取组件、54-第一工件盒存放组件、55-工件转移组件、56-第二工件输送组件、57-第二工件盒存放组件、58-第二工件盒夹取组件、59-下料机械手、60-第二输送装置、61-支撑底座、62-第一输送驱动、63-第一输送底座、64-第二输送驱动、65-第二输送底座、66-夹持驱动件、67-夹持件、68-钢片夹爪、69-工件吸盘、70-第一工件入盒结构、71-工件定位结构、72-第一工件输送带、73-第二工件输送带、74-第二工件入盒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包含上料设备3、加工设备2、下料设备1和循环设备6。上料设备3配置于加工设备2的进料口,下料设备1配置于加工设备2的出料口。循环设备6连接于上料设备3和下料设备1,用以输送返回使用完后工装底座5,以便循环利用。
上料设备3包括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第一机械手12、第一供料装置10和第二机械手19。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用以放置工装底座5,并驱动工装底座5在各个上料工位之间切换位置。第一机械手12用以移动循环设备6上的工装底座5至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第一供料装置10用以供给放置有零件的料板。第二机械手19用以将料板上的零件移动至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上的工装底座5上。
下料设备1包括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下料机械手59和底板转移装置50。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用以放置工装底座5,并驱动工装底座5在各个下料工位之间切换位置。下料机械手59用以从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上的工装底板上取下工件。底板转移装置50用以将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上的工装底板移动至循环设备6。
通过上料设备3能够将各个零件组装在工装底座5上,然后输送给加工设备2进行加工,以形成加工后的工件。通过下料设备1能够从工装底座5上将加工好的工件取下。最后通过循环设备6将工装底座5重新输送给上料设备3,使得工装底座5能够在整个生产线上循环流动,生产线能够持续的运行。是需要间隔一定时间补充原材料和把生产好的工件转移走即可。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解放了流水线员工的双手,不仅提高了产能,而且能够保证工件的精度,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循环设备6和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均为传送带。底板转移装置50为伸缩气缸。加工设备2为回流焊机。通过传送带在预定的方向上移动工装底座5,然后通过底板转移装置50在预定的位置推动工装底座5,将工装底座5从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推到循环设备6上,从而完成循环。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工设备2可以是波峰焊机等其它机器,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2、12和1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生产线还包含第一输送装置8和第二输送装置60。第一输送装置8用以将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上的工装底座5移动至加工设备2。第二输送装置60用以将加工设备2输出的工装底座5移动至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加工设备2的进料口离上料设备3比较远,加工设备2的出料口离下料设备1比较远。因此需要一个中转装置来辅助移动工装底座5。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机械手12直接把工装底座5从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上移动到加工设备2的进料口。通过下料机械手59直接把工装底座5从加工设备2的出料口移动到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
如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输送装置60包括支撑底座61,可滑动的配置于支撑底座61的第一输送底座63,配置于支撑底座61且用以驱动第一输送底座63水平滑动的第一输送驱动62,可滑动的配置于第一输送底座63的第二输送底座65,配置于第一输送底座63且用以驱动第二输送底座65竖直滑动的第二输送驱动64,以及配置于第二输送底座65的两对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用以夹持工装底座5的夹持件67,以及用以驱动夹持件67靠近或远离工装底座5的夹持驱动件66。优选的,第一输送装置8的结构和第二输送装置60的结构相同。
具体的,第一输送驱动62和第二输送驱动64为丝杆滑块结构。夹持驱动件66为气缸。通过第一输送驱动62驱动第一输送底座63水平移动,使第一输送底座63在进料口和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上的工装底座5之间移动。通过第二输送驱动64驱动第二和输送底座上下活动,从而让夹持组件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或远离进料口和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上的工装底座5。通过夹持驱动件66驱动夹持件67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夹持工装底座5,或者释放工装底座5第一输送驱动62和第二输送驱动64采用丝杆滑块结构,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精确的移动,避免移动过量发生碰撞。通过第一输送装置8实现了将工装底座5从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移动到加工设备2的进料口。
如图1至图4,图1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上料设备3还包括上料输送带11。第一机械手12用以将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上的工装底座5移动至上料输送带11。上料输送带11用以将工装底座5移动到预定位置。第一输送装置8用以将上料输送带11上的工装底座5移动至加工设备2的进料口。具体的,由于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附近都是机械手和第一供料装置10,直接让第一输送装置8抓取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上的工装底座5,可能会发生碰撞。因此,设置一上料输送带11,让第一机械手12把工装底座5移动到上料输送带11上,让上料输送带11将工装底座5移动到较为开阔的地方,再由第一输送装置8将工装底座5移动到进料口。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设备3包括上料底座4。在其它实施例中,各个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地板上。
如图1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包括可转动的配置于上料底座4的转盘43、配置于上料底座4且用以驱动转盘43转动的转动驱动件45、配置于转盘43上且用以限位工装底座5的底座限位组件44、以及配置于上料底座4且用以将工装底座5压紧于底座限位组件44的至少一对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配置于上料底座4的压紧底座48、可转动的配置于压紧底座48的压紧件46,以及配置于压紧底座48且用以驱动压紧件46转动的压紧驱动件47。
具体的,转动驱动件45和压紧驱动件47为电机。通过转盘43式的结构来移动工装底座5,相交于流水线式的结构能够大大节约生产现场的空间,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通过压紧组件将工装底座5压紧于底座限位组件44上,能够对工装底座5进行更好的定位固定,以防止在组装过程中工装底座5的位置发生偏移导致组装误差的出现。
如图1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包括四个底座限位组件44和三对压紧组件。四个底座限位组件44圆周均匀分布于转盘43,以形成四个工位。三对压紧组件分别对应于三个工位。上料设备3包括三个第一供料装置10。上料设备3还包括第三机械手20和第四机械手21。三个第一供料装置10分别为第二机械手19、第三机械手20和第四机械手21供应放置有零件的料板。第三机械手20和第四机械手21分别用以将料板上的零件移动至工装底座5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工位用于放置第一机械手12从循环设备6上夹取的工装底座5、用于在工件组装完成后在最上面覆盖一片磁性铜片,以及用于在覆盖完磁性铜片后将工装底座5移动至上料输送带11。在第一工位上,工装底座5需要上上下下的活动。因此,不适合安装压紧组件。其余三个工位,用于组装零件,由于零件的体积比工装底座5的体积小得多,且组装过程中需要较高的精度。因此,其余三个工位设置有压紧组件。
如图5至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供料装置10包括料盒存放组件28、料盒夹取组件22、料板输送组件26和上板组件29。
料盒存放组件28用以放置料盒。其中,料盒用以放置料板,料板用以放置零件。料盒夹取组件22用以从料盒存放组件28上取放料盒至预定位置。上板组件29用以将预定位置的料盒上的料板移动至料板输送组件26。料板输送组件26用以输送料板至预定位置。
料盒存放组件28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条料盒输送带27。具体的,一上一下设置的两条料盒输送带27,能够节约生产线现场的空间,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优选的,上层放置装满零件的料盒,下层放置空料盒。
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料盒存放组件28还包括配置于料盒输送带27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一光电检测件。第一限位件用以防止料盒自料盒输送带27上掉落。第一光电检测件用以检测料盒输送带27是否放满料盒或没有料盒。
具体的,料盒输送带27的中部和远离料盒夹取组件22的一端通过板状结构来支撑皮带;靠近料盒夹取组件22的一端,通过杆状或板状的延长件向外延伸,以使皮带之间设置有供料盒夹臂25穿过的间隙。优选的,在延长件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件,以防止料盒掉落。在延长件上还设置有第一光电检测件,以检测上层料盒输送带27是否用完,或者检测下层料盒输送带27的料盒是否放满。
料盒夹取组件22包括可水平滑动的配置于上料底座4的第一安装座31、配置于上料底座4且传动连接于第一安装座31的第一驱动件32、可竖直滑动的配置于第一安装座31的第二安装座24、配置于第一安装座31且传动连接于第二安装座24的第二驱动件23、可活动的配置于第二安装座24的料盒夹臂25,以及配置于第二安装座24用以驱动料盒夹臂25夹紧或松开料盒的夹臂驱动件。第一驱动件32能够驱动第一安装座31水平滑动,以靠近或远离料盒存放组件28。第二驱动件23能够驱动第二安装座24竖直滑动,以在两条料盒输送带27和料板输送组件26的高度之间切换。
具体的,第二安装座24可上下滑动的配置于第一安装座31,第二驱动件23驱动第二安装座24上下滑动,从而在两条料盒输送带27和料板输送组件26之间的高度切换。第一安装座31可水平滑动的配置于上料底座4。第一驱动件32驱动第一安装座31水平滑动,从而靠近或者远离集板装置,以使料盒夹臂25伸入上层料盒输送带27上夹取满料盒,或者伸入下层料盒输送带27将空料盒防止在下层料盒输送带27上。料盒夹臂25的数量有四个,下方两个固定配置于第二安装座24,用以支撑,上方两个可上下活动的配置于第二安装座24,用以夹紧。夹臂驱动件能够驱动上方两个料盒夹臂25靠近或远离下方两个料盒夹臂25。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件32和第二驱动件23为丝杆滑块结构,夹臂驱动件为丝杆滑块结构或气缸/液压缸等驱动结构。
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料板输送组件26和上板组件29分别位于料盒夹取组件22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料盒两侧贯通,料板输送组件26和上板组件29分别位于料盒夹取组件22的两侧,以便于上板组件29将料盒中的料板顶推到料板输送组件26上,或者料板输送组件26将料板顶推到料盒中。
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上板组件29包括配置于上料底座4的上板驱动件30和配置于上板驱动件30的第一料板顶杆(图未示)。上板驱动件30能够驱动第一料板顶杆水平移动,以推动料盒上的料板移动至料板输送组件26。
具体的,料板在料盒中不会自己移动到料板输送组件26上。因此,需要一推动机构来将料板一片一片的推入料板输送组件26上。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料底座4上设置上板驱动件30,并在上板驱动件30的输出端设置第一料板顶杆。通过上板驱动件30穿过料盒并靠近料板输送组件26,以将料盒上的料板顶推到料板输送组件26上。上板驱动件30为丝杆滑块结构或气缸/液压缸等直线结构。
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料板输送组件26包括配置于上料底座4的料板输送带,料板定位结构和料板入盒结构。料板输送带用以移动料板。料板输送带设置有料板限位挡块。
料板定位结构包括配置与上料底座4的料板定位驱动件37和配置于料板定位驱动件37的料板定位件38。料板定位驱动件37能够驱动料板定位件38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定位抵接于料板。
料板入盒结构包括配置于上料底座4的第一料板入盒驱动件、配置于第一料板入盒驱动件的第二料板入盒驱动件,以及配置于第二料板入盒驱动件的第二料板顶杆。第二料板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料板顶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移动至料板输送带上的料板的高度。第一料板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料板入盒驱动件靠近或远离预定位置的料盒,以将料板推入料盒中。
具体的,料板输送带能够正转,以将装满芯片的料板移动至靠近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的位置。然后,料板定位驱动件37驱动料板定位件38上升,从而顶起并定位料板。防止料板和输送带的进行摩擦而产生振动,以保证机械手抓取料板上的零件时的精度,第二入盒驱动件35驱动第二上板顶杆34上升至料板的高度。再然后,第一入盒驱动件36驱动第二入盒驱动件35向靠近料盒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空料板推入料盒中。完成一块料板上的芯片的上料步骤。
优选的,料板定位驱动件37、第一料板入盒驱动件和第二料板入盒驱动件均为气缸。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上料设备3还包括第二供料装置10。第二供料装置10用以给第一机械手12提供磁性钢片。第二供料装置10包括配置于上料底座4的第一供料底座16、可水平滑动的配置于第一供料底座16的钢片底座15、配置于钢片底座15的第一限位柱14、配置于第一供料底座16且用以驱动钢片底座15滑动第一供料驱动件13、配置于上料底座4且位于钢片底座15下方的第二供料驱动件18、配置于第二供料驱动件18输出端的第一供料抵接件17。钢片底座15用以放置磁性钢片。钢片底座15设置有供第一供料抵接件17穿过的通孔。第一供料驱动件13能够驱动钢片底座15移动至第一供料抵接件17的上方。第二供料驱动件18能够驱动第一供料抵接件17上下活动,以将磁性钢片上升到预定高度。
如图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上料设备3还包括第三供料装置10。第三供料装置10用以给第四机械手21提供引线框架。第三供料装置10包括配置于上料底座4的第二供料底座42、可水平滑动的配置于第二供料底座42的框架底座41、配置于框架底座41的第二限位柱40、配置于第二供料底座42且用以驱动框架底座41滑动第三供料驱动件39、配置于上料底座4且位于框架底座41下方的第四供料驱动件、配置于第四供料驱动件输出端的第二供料抵接件。框架底座41用以放置引线框架。第二限位柱40倾斜配置于框架底座41,以使引线框架之间具有一定的错位。框架底座41设置有供第二供料抵接件穿过的通孔。第三供料驱动件39能够驱动框架底座41移动至第二供料抵接件的上方。第四供料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供料抵接件上下活动,以将引线框架上升到预定高度。
具体的,磁性钢片和引线框架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片状。因此第二供料装置10和第三供料装置10的结构类似。都设置有一个水平活动的底座和一个竖直活动的抵接件。区别在于磁性钢片厚度较厚,重量较重。因此,钢片底座15上的第一限位柱14竖直设置,而框架底座41上的第二限位柱40倾斜设置。使得引线框架之间进行一定的错位,防止第四机械手21在吸取引线框架时,由于引线框架之间的吸引力作用,一次吸取多张引线框架。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水平活动的底座是为了方便人工放置引线框架和磁性钢片。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了结构简单,可以将底座设置成不可以水平滑动的。
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的,第一供料驱动件13和第三供料驱动件39为气缸。第二供料驱动件18和第四供料驱动件为丝杆滑块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机械手12端部设置有用以夹取工装底座5的夹爪和用以吸取磁性钢片的吸盘。第二机械手19和第三机械手20的端部设置有用以抓取零件的多个夹爪。第四机械手21的端部设置有用以吸取引线框架的吸盘。具体的,由于工装底座5比较重。因此,在第一机械手12上设置四个夹爪,从四个位置夹取工装底座5,从而将工装底座5从循环设备6移动到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或者从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移动到上料输送带11。此外,磁性钢片之间间隙较小,不便于用夹爪进行抓取。因此,在第一机械手12端部设置有多个吸盘,从而对磁性钢片进行吸附。
如图1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下料机械手59包括机械臂和配置于机械臂端部的钢片夹爪68和工件吸盘69。钢片夹爪68用以抓取工件上方的磁性钢片。工件吸盘69用以吸取工装底座5上的工件。
具体的,在上料设备3中,往工装底座5上放入了芯片、引线框架和磁性钢片,由于磁性钢片和工装底座5之间具有一定的吸附力,不能用吸盘,从竖直方向直接将磁性钢片和工装底座5支架分离。因此,在下料机械手59的端部设置有钢片夹爪68,用以夹住磁性钢片的边角位置,从而将其从工装底座5上撕下来。可以理解的是,在工装底座5上设置有供钢片夹爪68伸入的缺口。在将磁性钢片撕下来后,通过工件吸盘69将工件吸起来,移动到良品集料装置中,进行收集。
如图13、1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下料设备1还包括下料底座7,配置于下料底座7的铁片架和良品集料装置。铁片架用以放置下料机械手59从工装底座5上取下的磁性钢片。集料装置用以接收下料机械手59从工装底座5上取下元件。
良品集料装置包括第一工件盒存放组件54、第一工件盒夹取组件53、第一工件输送组件52和工件识别相机51。
第一工件输送组件52用以输送工件。第一工件盒存放组件54用以放置工件盒。其中,工件盒用以放置工件。第一工件盒存放组件54的结构和料盒存放组件28的结构相同。第一工件盒夹取组件53用以从第一工件盒存放组件54上取放工件盒至预定位置。第一工件盒夹取组件53的结构和料盒夹取组件22的结构相同。
第一工件输送组52包括配置于下料底座7的第一工件输送带72、工件定位结构71和第一工件入盒结构70。第一工件输送带72用以移动工件。
第一工件入盒结构70包括配置于下料底座7的第一工件入盒驱动件、配置于第一工件入盒驱动件的第二工件入盒驱动件,以及配置于第二工件入盒驱动件的第一工件顶杆。第二工件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工件顶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移动至第一工件输送带72上的工件的高度。第一工件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工件入盒驱动件靠近或远离预定位置的工件盒,以将工件推入工件盒中。
工件定位结构71包括配置于第一工件入盒驱动件的工件定位驱动件和配置于工件定位驱动件的工件定位件。工件定位驱动件能够驱动工件定位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抵接于工件。
工件识别相机51配置于下料底座7且位于工件定位件的上方,用以拍摄工件的画面。
具体的,通过加工设备2加工后的工件大致呈板状结构。因此,使用多层结构的工件盒来收集工件。下料机械手59将工件放置于第一工件输送组件52,第一工件输送组件52移动工件到工件识别相机51下方。工件定位驱动件驱动工件定位件上升并将工件顶起来,以便于工件识别相机51拍摄工件的画面,并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工件质量的判断识别。在判断到工件合格后,工件定位驱动件驱动工件定位件下降,将工件往工件盒的方向移动。然后,第二工件入盒驱动件驱动第一工件顶杆上升至元件的高度,第一工件入盒驱动件驱动二工件入盒驱动件向靠近元件盒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元件推入料盒中。
优选的,第一工件入盒驱动件为丝杆滑块结构。第二工件入盒驱动件和工件定位驱动件为气缸。在输送带上,工件识别相机51的下方位置设置有工件限位件和传动连接于工件限位件的工件限位气缸。工件限位气缸能够驱动工件限位件靠近第一工件输送带72的皮带,从而限制工件的位置。
如图13、1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下料设备1还包括不良品集料装置。不良品集料装置包括第二工件盒存放组件57、第二工件盒夹取组件58、第二工件输送组件56和工件转移组件55。
工件转移组件55用以将第一工件输送组件52上的工件移动到第二工件输送装置。第二工件输送组件56用以输送工件。第二工件盒存放组件57用以放置工件盒。第二工件盒存放组件57的结构和料盒存放组件28的结构相同。第二工件盒夹取组件58用以从第二工件盒存放组件57上取放工件盒至预定位置。第二工件盒夹取组件58的结构和料盒夹取组件22的结构相同。
第二工件输送组件56包括配置于下料底座7的第二工件输送带73和第二工件入盒结构74。第二工件输送带73用以移动工件。
第二工件入盒结构74包括配置于下料底座7的第三工件入盒驱动件、配置于第三工件入盒驱动件的第四工件入盒驱动件,以及配置于第四工件入盒驱动件的第二工件顶杆。第四工件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工件顶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移动至第二工件输送带73上的工件的高度。第三工件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第四工件入盒驱动件靠近或远离预定位置的工件盒,以将工件推入工件盒中。
工件转移组件55包括配置于下料底座7的转移支架、可滑动的配置于转移支架的第一转移底座、配置于转移支架且用以驱动第一转移底座水平滑动的第一转移驱动件、配置于第一转移底座的且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伸缩活动的第二转移驱动件,以及配置于第二转移驱动件的输出端的吸盘。
具体的,在判断到第一工件输送带72上的工件质量不合格时,通过工件转移组件55将工件从第一工件输送带72转移到第二工件输送带73上。通过第一转移底座水平活动,从而在第一工件输送带72和第二工件输送带73之间切换位置。通过第二转移驱动件控制吸盘靠近和远离输送带。从而在两个流水线之间移动工件。
优选的,第一工件输送带72和第二工件输送带73具有一定夹角。工件转移组件55还包括配置于第二转移驱动件输出端的旋转驱动件。吸盘配置于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三工件入盒驱动件和第四工件入盒驱动件均为气缸。旋转驱动件为旋转气缸。通过旋转驱动件能够改变工件的角度,从而适配于不同方向的输送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含上料设备(3)、加工设备(2)、下料设备(1)和循环设备(6);
所述上料设备(3)配置于所述加工设备(2)的进料口,所述上料设备(3)用以将零件装入工装底座(5)并将工装底座(5)输送给加工设备(2);所述下料设备(1)配置于所述加工设备(2)的出料口,所述下料设备(1)用以从所述加工设备(2)输出的工装底座(5)上取下工件并将工装底座(5)输送给循环设备(6);所述循环设备(6)连接于所述上料设备(3)和所述下料设备(1),用以输送工装底座(5);
所述上料设备(3)包括:
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用以放置工装底座(5),并驱动工装底座(5)在各个上料工位之间切换位置;
第一机械手(12),用以移动所述循环设备(6)上的工装底座(5)至所述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
第一供料装置(10),用以供给放置有零件的料板;
第二机械手(19),用以将料板上的零件移动至所述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上的工装底座(5)上;
所述下料设备(1)包括:
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用以放置工装底座(5),并驱动工装底座(5)在各个下料工位之间切换位置;
下料机械手(59),用以从所述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上的工装底板上取下工件;
底板转移装置(50),用以将所述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上的工装底板移动至所述循环设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一输送装置(8),用以将所述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上的工装底座(5)移动至所述加工设备(2);
第二输送装置(60),用以将所述加工设备(2)输出的工装底座(5)移动至所述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
所述第二输送装置(60)包括支撑底座(61),可滑动的配置于所述支撑底座(61)的第一输送底座(63),配置于所述支撑底座(61)且用以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底座(63)水平滑动的第一输送驱动(62),可滑动的配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底座(63)的第二输送底座(65),配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底座(63)且用以驱动所述第二输送底座(65)竖直滑动的第二输送驱动(64),以及配置于第二输送底座(65)的两对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用以夹持工装底座(5)的夹持件(67),以及用以驱动所述夹持件(67)靠近或远离工装底座(5)的夹持驱动件(66);
所述第一输送装置(8)的结构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60)的结构相同;
所述上料设备(3)还包括上料输送带(11);所述第一机械手(12)用以将所述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上的工装底座(5)移动至所述上料输送带(11);所述上料输送带(11)用以将工装底座(5)移动到预定位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8)用以将上料输送带(11)上的工装底座(5)移动至所述加工设备(2)的进料口;
所述第一输送驱动(62)和所述第二输送驱动(64)为丝杆滑块结构;所述夹持驱动件(66)为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设备(3)包括上料底座(4);
所述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包括可转动的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的转盘(43)、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且用以驱动所述转盘(43)转动的转动驱动件(45)、配置于所述转盘(43)上且用以限位工装底座(5)的底座限位组件、以及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且用以将工装底座(5)压紧于所述底座限位组件的至少一对压紧组件;
所述压紧组件包括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的压紧底座(48)、可转动的配置于所述压紧底座(48)的压紧件(46),以及配置于所述压紧底座(48)且用以驱动所述压紧件(46)转动的压紧驱动件(47);
所述转动驱动件(45)和所述压紧驱动件(47)为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料装置(10)包括料盒存放组件(28)、料盒夹取组件(22)、料板输送组件(26)和上板组件(29);
所述料盒存放组件(28)用以放置料盒;其中,料盒用以放置料板,料板用以放置零件;所述料盒夹取组件(22)用以从所述料盒存放组件(28)上取放料盒至预定位置;上板组件(29)用以将预定位置的料盒上的料板移动至所述料板输送组件(26);所述料板输送组件(26)用以输送料板至预定位置;
所述料盒存放组件(28)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条料盒输送带(27);
所述料盒夹取组件(22)包括可水平滑动的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的第一安装座(31)、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且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的第一驱动件(32)、可竖直滑动的配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的第二安装座(24)、配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且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4)的第二驱动件(23)、可活动的配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4)的料盒夹臂(25),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4)用以驱动所述料盒夹臂(25)夹紧或松开料盒的夹臂驱动件;
所述第一驱动件(32)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座(31)水平滑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料盒存放组件(28);所述第二驱动件(23)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安装座(24)竖直滑动,以在两条所述料盒输送带(27)和所述料板输送组件(26)的高度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驱动件(32)和所述第二驱动件(23)为丝杆滑块结构;所述夹臂驱动件为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板输送组件(26)和所述上板组件(29)分别位于所述料盒夹取组件(22)的两侧;
所述上板组件(29)包括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的上板驱动件(30)和配置于所述上板驱动件(30)的第一料板顶杆;所述上板驱动件(30)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料板顶杆水平移动,以推动料盒上的料板移动至所述料板输送组件(26);
所述料板输送组件(26)包括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的料板输送带,料板定位结构和料板入盒结构;所述料板输送带用以移动料板;所述料板输送带设置有料板限位挡块;
所述料板定位结构包括配置与所述上料底座(4)的料板定位驱动件(37)和配置于所述料板定位驱动件(37)的料板定位件(38);所述料板定位驱动件(37)能够驱动所述料板定位件(38)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定位抵接于料板;
所述料板入盒结构包括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的第一料板入盒驱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料板入盒驱动件的第二料板入盒驱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料板入盒驱动件的第二料板顶杆;所述第二料板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料板顶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移动至料板输送带上的料板的高度;所述第一料板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料板入盒驱动件靠近或远离预定位置的料盒,以将料板推入料盒中;
所述上板驱动件(30)、所述料板定位驱动件(37)、所述第一料板入盒驱动件和所述第二料板入盒驱动件均为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装移动装置(9)包括四个所述底座限位组件和三对所述压紧组件;四个所述底座限位组件圆周均匀分布于所述转盘(43),以形成四个工位;三对所述压紧组件分别对应于三个工位;
所述上料设备(3)包括三个所述第一供料装置(10);所述上料设备(3)还包括第三机械手(20)和第四机械手(21);三个所述第一供料装置(10)分别为所述第二机械手(19)、所述第三机械手(20)和所述第四机械手(21)供应放置有零件的料板;所述第三机械手(20)和所述第四机械手(21)分别用以将料板上的零件移动至工装底座(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设备(3)还包括第二供料装置(10)和第三供料装置(10);
所述第二供料装置(10)用以给第一机械手(12)提供磁性钢片;所述第二供料装置(10)包括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的第一供料底座(16)、可水平滑动的配置于所述第一供料底座(16)的钢片底座(15)、配置于所述钢片底座(15)的第一限位柱(14)、配置于所述第一供料底座(16)且用以驱动所述钢片底座(15)滑动第一供料驱动件(13)、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且位于所述钢片底座(15)下方的第二供料驱动件(18)、配置于所述第二供料驱动件(18)输出端的第一供料抵接件(17);所述钢片底座(15)用以放置磁性钢片;所述钢片底座(15)设置有供所述第一供料抵接件(17)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供料驱动件(13)能够驱动所述钢片底座(15)移动至所述第一供料抵接件(17)的上方;所述第二供料驱动件(18)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供料抵接件(17)上下活动,以将磁性钢片上升到预定高度;
所述第三供料装置(10)用以给第四机械手(21)提供引线框架;所述第三供料装置(10)包括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的第二供料底座(42)、可水平滑动的配置于所述第二供料底座(42)的框架底座(41)、配置于所述框架底座(41)的第二限位柱(40)、配置于所述第二供料底座(42)且用以驱动所述框架底座(41)滑动第三供料驱动件(39)、配置于所述上料底座(4)且位于所述框架底座(41)下方的第四供料驱动件、配置于所述第四供料驱动件输出端的第二供料抵接件;所述框架底座(41)用以放置引线框架;所述第二限位柱(40)倾斜配置于所述框架底座(41),以使引线框架之间具有错位;所述框架底座(41)设置有供所述第二供料抵接件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三供料驱动件(39)能够驱动所述框架底座(41)移动至所述第二供料抵接件的上方;所述第四供料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供料抵接件上下活动,以将引线框架上升到预定高度;
所述第一供料驱动件(13)和所述第三供料驱动件(39)为气缸;所述第二供料驱动件(18)和所述第四供料驱动件为丝杆滑块结构;
所述第一机械手(12)端部设置有用以夹取工装底座(5)的夹爪和用以吸取磁性钢片的吸盘;所述第二机械手(19)和所述第三机械手(20)的端部设置有用以抓取零件的多个夹爪;所述第四机械手(21)的端部设置有用以吸取引线框架的吸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械手(59)包括机械臂和配置于所述机械臂端部的钢片夹爪(68)和工件吸盘(69);所述钢片夹爪(68)用以抓取工件上方的磁性钢片;所述工件吸盘(69)用以吸取工装底座(5)上的工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设备(1)还包括下料底座(7),配置于所述下料底座(7)的铁片架和良品集料装置;所述铁片架用以放置所述下料机械手(59)从工装底座(5)上取下的磁性钢片;所述集料装置用以接收所述下料机械手(59)从工装底座(5)上取下元件;
所述良品集料装置包括第一工件盒存放组件、第一工件盒夹取组件、第一工件输送组件和工件识别相机(51);
所述第一工件输送组件用以输送工件;所述第一工件盒存放组件用以放置工件盒;其中,工件盒用以放置工件;所述第一工件盒存放组件的结构和所述料盒存放组件(28)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工件盒夹取组件用以从所述第一工件盒存放组件上取放工件盒至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工件盒夹取组件的结构和所述料盒夹取组件(22)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工件输送组件包括配置于所述下料底座(7)的第一工件输送带(72)、工件定位结构(71)和第一工件入盒结构(70);所述第一工件输送带(72)用以移动工件;
所述第一工件入盒结构(70)包括配置于所述下料底座(7)的第一工件入盒驱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工件入盒驱动件的第二工件入盒驱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工件入盒驱动件的第一工件顶杆;所述第二工件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工件顶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移动至所述第一工件输送带(72)上的工件的高度;所述第一工件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工件入盒驱动件靠近或远离预定位置的工件盒,以将工件推入工件盒中;
所述工件定位结构(71)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工件入盒驱动件的工件定位驱动件和配置于所述工件定位驱动件的工件定位件;所述工件定位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工件定位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抵接于工件;
所述工件识别相机(51)配置于所述下料底座(7)且位于所述工件定位件的上方,用以拍摄工件的画面;
所述第一工件入盒驱动件为丝杆滑块结构;所述第二工件入盒驱动件和所述工件定位驱动件为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设备(1)还包括不良品集料装置;所述不良品集料装置包括第二工件盒存放组件(57)、第二工件盒夹取组件(58)、第二工件输送组件(56)和工件转移组件(55);
所述工件转移组件(55)用以将所述第一工件输送组件上的工件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件输送装置;所述第二工件输送组件(56)用以输送工件;所述第二工件盒存放组件(57)用以放置工件盒;所述第二工件盒存放组件(57)的结构和所述料盒存放组件(28)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工件盒夹取组件(58)用以从所述第二工件盒存放组件(57)上取放工件盒至预定位置;所述第二工件盒夹取组件(58)的结构和所述料盒夹取组件(22)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二工件输送组件(56)包括配置于所述下料底座(7)的第二工件输送带(73)和第二工件入盒结构(74);所述第二工件输送带(73)用以移动工件;
所述第二工件入盒结构(74)包括配置于所述下料底座(7)的第三工件入盒驱动件、配置于所述第三工件入盒驱动件的第四工件入盒驱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第四工件入盒驱动件的第二工件顶杆;所述第四工件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工件顶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以移动至所述第二工件输送带(73)上的工件的高度;所述第三工件入盒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四工件入盒驱动件靠近或远离预定位置的工件盒,以将工件推入工件盒中;
所述工件转移组件(55)包括配置于所述下料底座(7)的转移支架、可滑动的配置于所述转移支架的第一转移底座、配置于所述转移支架且用以驱动所述第一转移底座水平滑动的第一转移驱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转移底座的且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伸缩活动的第二转移驱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转移驱动件的输出端的吸盘;
所述第一工件输送带(72)和所述第二工件输送带(73)具有一定夹角;所述工件转移组件(55)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转移驱动件输出端的旋转驱动件;吸盘配置于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工件入盒驱动件和所述第四工件入盒驱动件均为气缸;所述旋转驱动件为旋转气缸;
所述循环设备(6)和所述第二工装移动装置(49)均为传送带;所述底板转移装置(50)为伸缩气缸;所述加工设备(2)为回流焊机。
CN202122655051.6U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 Active CN216871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5051.6U CN216871904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5051.6U CN216871904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1904U true CN216871904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25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5051.6U Active CN216871904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1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94680A1 (zh) 全自动上料流水线
CN111606021B (zh) 一种上下料装置
CN111216038B (zh) 一种叠放控制***
CN111606022B (zh) 一种上下料装置
CN109677916B (zh) 一种avi检测自动上下料机
CN213770239U (zh) 一种托盘输送装置及显示屏生产线
CN212944180U (zh) 电子元件自动测试设备
CN113277306A (zh) Pcb隔纸放板机
CN113070653B (zh) 一种仓储装置的自动化上料装配设备
CN217369345U (zh) 分选下料设备
CN113264358A (zh) Pcb隔纸收板机
CN218014213U (zh) 一种sip模块缺陷异常检测设备
CN114505572B (zh) 一种自动化焊接设备
CN216871904U (zh) 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线
CN218370397U (zh) 上下料机构及外观检测装置
CN219123186U (zh) 一种半导体模组芯片溅镀制程后的高精度顶胶取放设备
CN115123815B (zh) 自动上下料测试设备
CN217200530U (zh) 一种封装基板上下板投料机
CN116281158A (zh) 一种可兼容多规格铝壳的上料机
CN113198800B (zh) 自动供料存料机以及手机中框清洗***
CN116038152A (zh) 一种柔性屏幕的激光切割***
CN215477999U (zh) 上下料设备
CN111216939A (zh) 装箱机
CN219859416U (zh) 一种自动装匣设备
CN216938859U (zh) 一种陶瓷基板的上锡膏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