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8422U - 一种新型电动航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动航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8422U
CN214808422U CN202120900427.2U CN202120900427U CN214808422U CN 214808422 U CN214808422 U CN 214808422U CN 202120900427 U CN202120900427 U CN 202120900427U CN 214808422 U CN214808422 U CN 214808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wing
control
steering engine
novel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004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永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9004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8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8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84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设于机身内;电源装置,电源装置设于机身内;第一舵机,第一舵机设于机身的顶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副翼,副翼有两个且对称设于机翼的两端;对称设于两个副翼上的第一舵角装置;第二舵机,第二舵机设于机身的的下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水平尾翼的尾部设有可上下翻动的平动板;第二舵角装置,第二舵角装置设于平动板上;第三舵机,第三舵机设于机身的的下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垂直尾翼的尾部设有可左右翻动的垂动板;第三舵角装置,第三舵角装置设于垂动板上;螺旋桨,螺旋桨设于机身的尾端且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耐用,操控方便、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动航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模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电动航模。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模型,简称航模。航模教育若是能够从小抓起,对中小学生就开始开展航模教育,有利于为祖国培养未来的航空航天人才。航模里飞行遥控飞机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力学、电学、电子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很适合作为中小学学生的课外学习题目。然而,目前大部分的遥控飞机都是为成年人而设计的,飞机的重量大,一般都在几百克到几公斤,速度快,一般都在60公里/小时,甚至一百多公里/小时,这样的重量和速度,具有很大的动能,撞到人身上会产生伤害。发动机有的是内燃机的,有的是电动机的,不管是哪种发动机带动螺旋桨,现在这样重量的飞机需要大量的动力才能够飞起来,这就导致螺旋桨的速度很快,打到人的话会对人产生伤害。现在的航模不适合中小学生,特别是新手使用,对于新手来说,练习时候坠机是时常发生的,这就要求航模具有很高的耐用性、操作性以及安全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动航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
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包括飞机本体,所述飞机本体包括机身、机翼、连接杆以及尾翼,所述机身由塑料瓶制成,所述机翼贯穿机身,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机身以及尾翼固定相连,所述尾翼包括水平尾翼以及垂直尾翼,所述新型电动航模还包括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机身内,所述控制模块为控制核心,用于信息运算以及发布指令;
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设于机身内,所述电源装置为整个***提供电力;
第一舵机,所述第一舵机设于机身的顶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副翼,所述副翼有两个且对称设于机翼的两端;
第一舵角装置,所述第一舵角装置有两个且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副翼上,所述第一舵角装置与第一舵机通过第一控制线相连;
第二舵机,所述第二舵机设于机身的的下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水平尾翼的尾部设有可上下翻动的平动板;
第二舵角装置,所述第二舵角装置设于平动板上,且通过第二控制线与第二舵机相连;
第三舵机,所述第三舵机设于机身的的下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垂直尾翼的尾部设有可左右翻动的垂动板;
第三舵角装置,所述第三舵角装置设于垂动板上,且通过第三控制线与第三舵机相连;
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设于所述机身的尾端且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螺旋桨面向尾翼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控制模块与遥控装置无线连接且接收遥控装置发送的指令。
作为改进,所述机翼的翼展为800mm,翼宽为160mm;所述机身的长度为600mm。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舵机上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中部与第一舵机转动相连;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于两个所述第一控制线相连。
作为改进,所述调节杆上设有多个固定孔,多个所述固定孔沿调节杆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控制线可穿过固定孔,用于调节固定位置。
作为改进,在所述机身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舵机到机翼前端的距离为机翼宽度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舵角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套筒以及第一螺栓;所述第一固定块设于副翼上靠近机身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筒设于第一固定块上,所述第一套筒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控制线可穿过通孔;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一套筒螺纹相接且将压紧穿过通孔的第一控制线,防止所述第一控制线滑脱。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舵角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块、第二套筒以及第二螺栓;所述第二固定块设于平动板上;所述第二套筒设于第二固定块上,所述第二套筒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控制线可穿过通孔;所述第二螺栓与第二套筒螺纹相接且将压紧穿过通孔的第二控制线,防止所述第二控制线滑脱。
作为改进,所述第三舵角装置包括第三固定块、第三套筒以及第三螺栓;所述第三固定块设于垂动板上;所述第三套筒设于第三固定块上,所述第三套筒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三控制线可穿过通孔;所述第三螺栓与第三套筒螺纹相接且将压紧穿过通孔的第三控制线,防止所述第三控制线滑脱。
作为改进,所述平动板与水平尾翼之间通过平动线分隔;所述垂动板与垂直尾翼之间通过垂动线分隔;所述平动线与垂动线相交且垂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在工作中,控制模块发布指令控制第一舵机工作,拉动第一控制线,使副翼上下翻动,进而控制飞机的左右翻滚;控制模块发布指令控制第二舵机工作,拉动第二控制线,使平动板上下翻动,进而控制飞机的俯仰;螺旋桨中电机的控制端接在控制模块上,可通过遥控装置的油门摇杆控制速度;控制模块发布指令控制第三舵机工作,拉动第三控制线,使垂动板左右翻动,进而控制飞机的飞行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新型电动航模具有结构简单耐用,操控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对于推广航模学习具有益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航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航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航模的仰视图。
图7是图6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身;2、机翼;3、连接杆;4、尾翼;5、水平尾翼;6、垂直尾翼;7、第一舵机;8、副翼;9、第一舵角装置;10、第一控制线;11、第二舵机;12、平动板;13、第二舵角装置;14、第二控制线;15、第三舵机;16、垂动板;17、第三舵角装置;18、第三控制线;19、螺旋桨;20、调节杆;21、固定孔;22、第一固定块;23、第一套筒;24、第一螺栓;25、第二固定块;26、第二套筒;27、第二螺栓;28、第三固定块;29、第三套筒;30、第三螺栓;31、平动线;32、垂动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图1~7,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包括飞机本体,飞机本体包括机身1、机翼2、连接杆3以及尾翼4,机身1由塑料瓶制成,机翼2贯穿机身1,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机身1以及尾翼4固定相连,尾翼4包括水平尾翼5以及垂直尾翼6,新型电动航模还包括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设于机身1内,控制模块为控制核心,用于信息运算以及发布指令;
电源装置,电源装置设于机身1内,电源装置为整个***提供电力;
第一舵机7,第一舵机7设于机身1的顶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副翼8,副翼8有两个且对称设于机翼2的两端;
第一舵角装置9,第一舵角装置9有两个且分别设于两个副翼8上,第一舵角装置9与第一舵机7通过第一控制线10相连;
第二舵机11,第二舵机11设于机身1的的下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水平尾翼5的尾部设有可上下翻动的平动板12;
第二舵角装置13,第二舵角装置13设于平动板12上,且通过第二控制线14与第二舵机11相连;
第三舵机15,第三舵机15设于机身1的的下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垂直尾翼6的尾部设有可左右翻动的垂动板16;
第三舵角装置17,第三舵角装置17设于垂动板16上,且通过第三控制线18与第三舵机15相连;
螺旋桨19,螺旋桨19设于机身1的尾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螺旋桨19面向尾翼4设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控制模块与遥控装置无线连接且接收遥控装置发送的指令。
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机翼2的翼展为800mm,翼宽为160mm;机身1的长度为600mm。
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一舵机7上设有调节杆20,调节杆20的中部与第一舵机7转动相连;调节杆20的两端分别于两个第一控制线10相连。
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调节杆20上设有多个固定孔21,多个固定孔21沿调节杆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第一控制线10可穿过固定孔21,用于调节固定位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在机身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舵机7到机翼2前端的距离为机翼2宽度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之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一舵角装置9包括第一固定块22、第一套筒23以及第一螺栓24;第一固定块22设于副翼8上靠近机身1的一端;第一套筒23设于第一固定块22上,第一套筒23的中部设有通孔,第一控制线10可穿过通孔;第一螺栓24与第一套筒23螺纹相接且将压紧穿过通孔的第一控制线10,防止第一控制线10滑脱。
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二舵角装置13包括第二固定块25、第二套筒26以及第二螺栓27;第二固定块25设于平动板12上;第二套筒26设于第二固定块25上,第二套筒26的中部设有通孔,第二控制线14可穿过通孔;第二螺栓27与第二套筒26螺纹相接且将压紧穿过通孔的第二控制线14,防止第二控制线14滑脱。
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三舵角装置17包括第三固定块28、第三套筒29以及第三螺栓30;第三固定块28设于垂动板16上;第三套筒29设于第三固定块28上,第三套筒29的中部设有通孔,第三控制线18可穿过通孔;第三螺栓30与第三套筒29螺纹相接且将压紧穿过通孔的第三控制线18,防止第三控制线18滑脱。
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平动板12与水平尾翼5之间通过平动线31分隔;垂动板16与垂直尾翼6之间通过垂动线32分隔;平动线31与垂动线32相交且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遥控装置及控制模块采用MC6C控制组件,电源装置采用3S,1500mah,20C规格的电池组,螺旋桨中电机选择2208,2600KV,桨选择5030,采用30A电调;在工作中,第一舵机7的控制端接在MC6C接收器的1通道,通过遥控装置的摇杆传递信号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发布指令控制第一舵机7工作,拉动第一控制线10,使副翼8上下翻动,进而控制飞机的左右翻滚;第二舵机11的控制端接在MC6C接收器的2通道.通过遥控装置的摇杆传递信号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发布指令控制第二舵机11工作,拉动第二控制线14,使平动板12上下翻动,进而控制飞机的俯仰;螺旋桨19中电机的控制端接在MC6C接收器的3通道,通过遥控装置的油门摇杆控制速度;第三舵机15的控制端接在MC6C接收器的4通道,通过遥控装置的摇杆传递信号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发布指令控制第三舵机15工作,拉动第三控制线18,使垂动板16左右翻动,进而控制飞机的飞行方向。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包括飞机本体,所述飞机本体包括机身(1)、机翼(2)、连接杆(3)以及尾翼(4),所述机身(1)由塑料瓶制成,所述机翼(2)贯穿机身(1),所述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机身(1)以及尾翼(4)固定相连,所述尾翼(4)包括水平尾翼(5)以及垂直尾翼(6),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电动航模还包括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机身(1)内,所述控制模块为控制核心,用于信息运算以及发布指令;
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设于机身(1)内,所述电源装置为整个***提供电力;
第一舵机(7),所述第一舵机(7)设于机身(1)的顶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副翼(8),所述副翼(8)有两个且对称设于机翼(2)的两端;
第一舵角装置(9),所述第一舵角装置(9)有两个且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副翼(8)上,所述第一舵角装置(9)与第一舵机(7)通过第一控制线(10)相连;
第二舵机(11),所述第二舵机(11)设于机身(1)的的下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水平尾翼(5)的尾部设有可上下翻动的平动板(12);
第二舵角装置(13),所述第二舵角装置(13)设于平动板(12)上,且通过第二控制线(14)与第二舵机(11)相连;
第三舵机(15),所述第三舵机(15)设于机身(1)的的下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垂直尾翼(6)的尾部设有可左右翻动的垂动板(16);
第三舵角装置(17),所述第三舵角装置(17)设于垂动板(16)上,且通过第三控制线(18)与第三舵机(15)相连;
螺旋桨(19),所述螺旋桨(19)设于所述机身(1)的尾端且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螺旋桨(19)面向尾翼(4)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与遥控装置无线连接且接收遥控装置发送的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2)的翼展为800mm,翼宽为160mm;所述机身(1)的长度为6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舵机(7)上设有调节杆(20),所述调节杆(20)的中部与第一舵机(7)转动相连;所述调节杆(20)的两端分别于两个所述第一控制线(1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0)上设有多个固定孔(21),多个所述固定孔(21)沿调节杆(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控制线(10)可穿过固定孔(21),用于调节固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身(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舵机(7)到机翼(2)前端的距离为机翼(2)宽度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舵角装置(9)包括第一固定块(22)、第一套筒(23)以及第一螺栓(24);所述第一固定块(22)设于副翼(8)上靠近机身(1)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筒(23)设于第一固定块(22)上,所述第一套筒(23)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控制线(10)可穿过通孔;所述第一螺栓(24)与第一套筒(23)螺纹相接且将压紧穿过通孔的第一控制线(10),防止所述第一控制线(10)滑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舵角装置(13)包括第二固定块(25)、第二套筒(26)以及第二螺栓(27);所述第二固定块(25)设于平动板(12)上;所述第二套筒(26)设于第二固定块(25)上,所述第二套筒(26)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控制线(14)可穿过通孔;所述第二螺栓(27)与第二套筒(26)螺纹相接且将压紧穿过通孔的第二控制线(14),防止所述第二控制线(14)滑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舵角装置(17)包括第三固定块(28)、第三套筒(29)以及第三螺栓(30);所述第三固定块(28)设于垂动板(16)上;所述第三套筒(29)设于第三固定块(28)上,所述第三套筒(29)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三控制线(18)可穿过通孔;所述第三螺栓(30)与第三套筒(29)螺纹相接且将压紧穿过通孔的第三控制线(18),防止所述第三控制线(18)滑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动板(12)与水平尾翼(5)之间通过平动线(31)分隔;所述垂动板(16)与垂直尾翼(6)之间通过垂动线(32)分隔;所述平动线(31)与垂动线(32)相交且垂直。
CN202120900427.2U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新型电动航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808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0427.2U CN214808422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新型电动航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0427.2U CN214808422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新型电动航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8422U true CN214808422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69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0042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808422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新型电动航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8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5782Y (zh) 一种新型飞机
CN101353084A (zh) 垂直起落轻型飞行器
CN107089328A (zh) 混合动力尾坐式垂直起降长航时无人机及其飞行控制方法
CN206857002U (zh) 混合动力尾坐式垂直起降长航时无人机
CN103318410A (zh) 一种无舵面垂直起降微型飞行器
CN203410624U (zh) 一种小型手抛无人机
CN105905295A (zh) 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
US3249322A (en) Air train
CN110481771B (zh) 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飞行器及无人机***
CN214808422U (zh) 一种新型电动航模
CN114802745A (zh) 一种可变机身姿态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CN102249001A (zh) 一种复合扑动的扑翼飞行器
CN202098551U (zh) 一种复合扑动的扑翼飞行器
CN207523926U (zh) 新型旋翼飞机
CN212160994U (zh) 一种模拟飞机操纵传动***的装置
CN108891591A (zh) 一种飞行器
CN211050901U (zh) 一种室内遥控双翼飞机
CN207450221U (zh) 一种可变气动布局的无人机
CN2619696Y (zh) 电动遥控模型飞机
CN112644686B (zh) 一种串列翼布局太阳能无人机
CN211435086U (zh) 新型动力航模
CN213083496U (zh) 一种连翼可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CN209870745U (zh) 一种大载重长航时的大型工业级无人机
CN206508547U (zh) 一种适合航模初学者的航模遥控教练机
CN208585409U (zh) 倾转旋翼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