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56021U - 振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56021U
CN214756021U CN202121237248.1U CN202121237248U CN214756021U CN 214756021 U CN214756021 U CN 214756021U CN 202121237248 U CN202121237248 U CN 202121237248U CN 214756021 U CN214756021 U CN 214756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il structure
coil
steels
ir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372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雨晴
王永强
高全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212372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56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56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56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振动装置,包括壳体、定子及振子,定子和振子的其中之一包括磁路结构,定子和振子的其中之另一包括线圈结构;线圈结构包括铁芯、缠绕于铁芯的线圈及固定于铁芯两端的两导磁件,铁芯的端部和与之对应的导磁件配合,以形成导磁凸起;磁路结构包括两第一磁钢、两第二磁钢及两第三磁钢,线圈结构设于两第一磁钢之间,两第一磁钢的朝向线圈结构的磁极相同,每一导磁凸起朝向一第一磁钢;两第二磁钢分别设于线圈结构的两侧,两第二磁钢的朝向导磁件的磁极相反;两第三磁钢分别设于线圈结构的两侧,并排设置的第三磁钢和第二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可使振动装置可以实现更多方向的振动,以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振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反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振动装置(例如振动激励器等)的相关技术逐步成熟,使用振动装置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且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而这也对振动装置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绝大多数的振动装置只能实现单方向的振动,例如上下方向的振动,难以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装置,旨在使振动装置可以实现更多方向的振动,以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振动装置,该振动装置包括壳体、定子及振子,所述定子和所述振子均收容于所述壳体所围成的收容腔内,所述定子和所述振子的其中之一包括磁路结构,所述定子和所述振子的其中之另一包括线圈结构,
所述线圈结构包括:
铁芯;
线圈,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铁芯,并位于所述铁芯的两端之间;及
两导磁件,两所述导磁件分别固定于所述铁芯的两端,所述铁芯的端部和与之对应的所述导磁件配合,以形成导磁凸起;
所述磁路结构包括:
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钢,所述线圈结构设于两所述第一磁钢之间,每一所述导磁件的背对所述线圈的表面朝向一所述第一磁钢设置,两所述第一磁钢的朝向所述线圈结构的磁极相同,每一所述导磁凸起朝向一所述第一磁钢设置;
两相对设置的第二磁钢,两所述第二磁钢分别设于所述线圈结构的两侧,两所述导磁件的其中之一设于两所述第二磁钢之间,两所述第二磁钢的朝向该导磁件的磁极相反;
两相对设置的第三磁钢,两所述第三磁钢分别设于所述线圈结构的两侧,且每一所述第三磁钢和一所述第二磁钢在所述线圈的轴向上并排设置,且并排设置的所述第三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反,两所述导磁件的其中之另一设于两所述第三磁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定义两所述第一磁钢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方向,两所述第二磁钢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线圈结构包括两所述铁芯和两所述线圈,两所述铁芯按照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所述线圈缠绕于一所述铁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件包括:
承托部,所述承托部按照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压接部,所述压接部按照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承托部和所述压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及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承托部与所述压接部之间,且位于所述承托部的两端之间,所述支撑部将所述承托部和所述压接部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两固定位,两所述固定位分别用于插接两所述铁芯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铁芯的插设于所述固定位的端部凸出所述导磁件的背对所述线圈的表面设置,以形成所述导磁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结构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所述线圈结构通过弹性组件悬置于所述收容腔内,以在所述磁路结构的驱使下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两所述第二侧壁夹设于两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两所述第一磁钢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一侧壁,两所述第二磁钢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二侧壁,两所述第三磁钢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二侧壁;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弹片,所述弹片为平面结构,两所述弹片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结构夹设在两所述弹片之间,所述线圈结构的一侧通过一所述弹片连接于一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线圈结构的另一侧通过另一所述弹片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二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件的承托部和压接部分别与两所述弹片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件包括:
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一磁钢设置,所述第二端面朝向另一所述导磁件设置,所述第二端面开设有两固定槽,两所述固定槽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两所述固定槽分别用于插接两所述铁芯的端部;
第一导磁部,所述第一导磁部凸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且朝向所述第一磁钢设置,以形成所述导磁凸起;及
两第二导磁部,两所述第二导磁部分别凸设于所述插接部的背对设置的两侧面,且分别朝向两所述第二磁钢设置或分别朝向两所述第三磁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结构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所述磁路结构通过弹性组件悬置于所述收容腔内,以在所述线圈结构的驱使下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两所述第二侧壁夹设于两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所述磁路结构还包括质量块,所述质量块的面向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开设有避让孔,所述线圈结构位于所述避让孔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二磁钢及所述第三磁钢均固定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弹片,两所述弹片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质量块的两侧,所述质量块的一侧通过一所述弹片连接于一所述第一侧壁,所述质量块的另一侧通过另一所述弹片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一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磁路结构的作用下,线圈结构可以在至少两个方向上获得驱动力;此时,通过设计相应的弹性组件,便可使振动装置具有不同频率的模态,从而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发生谐振,以获得不同频率的震感。即,能够使振动装置可以实现更多方向的振动,从而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一实施例的***图;
图2为图1中导磁件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振动装置各部件组装并隐藏上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振动装置的第一磁钢、第二磁钢及第三磁钢的充磁方向(由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振动装置的线圈结构通电后所产生的磁场(由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7为图6中导磁件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振动装置的第一磁钢、第二磁钢及第三磁钢的充磁方向(由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振动装置的线圈结构通电后所产生的磁场(由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振动装置 511a 承托部
10 壳体 513a 压接部
10a 收容腔 515a 支撑部
11 上壳 517a 固定位
13 下壳 511b 插接部
30 磁路结构 513b 第一导磁部
31 第一磁钢 515b 第二导磁部
33 第二磁钢 517b 固定槽
35 第三磁钢 53 铁芯
37 质量块 55 线圈
371 避让孔 70 弹性组件
50 线圈结构 71 弹片
51 导磁件 73 挡块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振动装置的相关技术逐步成熟,使用振动装置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且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而这也对振动装置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绝大多数的振动装置只能实现单方向的振动,例如上下方向的振动,难以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振动装置,旨在使振动装置可以实现更多方向的振动,以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振动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但并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等。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振动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并以振动装置水平放置为例进行介绍: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100一实施例中,该振动装置100包括壳体10、定子及振子,所述定子和所述振子均收容于所述壳体10所围成的收容腔10a内,所述定子和所述振子的其中之一包括磁路结构30,所述定子和所述振子的其中之另一包括线圈结构50,
所述线圈结构50包括:
铁芯53;
线圈55,所述线圈55缠绕于所述铁芯53,并位于所述铁芯53的两端之间;及
两导磁件51,两所述导磁件51分别固定于所述铁芯53的两端,所述铁芯53的端部和与之对应的所述导磁件51配合,以形成导磁凸起;
所述磁路结构30包括:
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钢31,所述线圈结构50设于两所述第一磁钢31之间,每一所述导磁件51的背对所述线圈55的表面朝向一所述第一磁钢31设置,两所述第一磁钢31的朝向所述线圈结构50的磁极相同,每一所述导磁凸起朝向一所述第一磁钢31设置;
两相对设置的第二磁钢33,两所述第二磁钢33分别设于所述线圈结构50的两侧,两所述导磁件51的其中之一设于两所述第二磁钢33之间,两所述第二磁钢33的朝向该导磁件51的磁极相反;
两相对设置的第三磁钢35,两所述第三磁钢35分别设于所述线圈结构50的两侧,且每一所述第三磁钢35和一所述第二磁钢33在所述线圈55的轴向上并排设置,且并排设置的所述第三磁钢35和所述第二磁钢33的充磁方向相反,两所述导磁件51的其中之另一设于两所述第三磁钢35之间。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大致呈长方体形,从而使其内部的收容腔10a具有顶壁、底壁、左侧壁、右侧壁、后侧壁及前侧壁。此时,线圈结构50中,两个导磁件51分别位于收容腔10a的左侧和收容腔10a的右侧;铁芯53为条状结构,并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磁件51固定;线圈55由导线绕制而成,大致呈中空的柱状结构,铁芯53穿设于其中。
进一步地,磁路结构30中,一个第一磁钢31位于收容腔10a的左侧,且设置在左侧的导磁件51与收容腔10a的左侧壁之间;另一个第一磁钢31位于收容腔10a的右侧,且设置在右侧的导磁件51与收容腔10a的右侧壁之间。第二磁钢33与第三磁钢35相比,两个第二磁钢33设置在收容腔10a的左侧,两个第三磁钢35设置在收容腔10a的右侧;其中,一个第二磁钢33位于收容腔10a的顶部,且邻近收容腔10a的顶壁设置;另一个第二磁钢33位于收容腔10a的底部,且邻近收容腔10a的底壁设置。相似地,一个第三磁钢35位于收容腔10a的顶部,且邻近收容腔10a的顶壁设置;另一个第三磁钢35位于收容腔10a的底部,且邻近收容腔10a的底壁设置。即,位于收容腔10a顶部的第二磁钢33和第三磁钢35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位于收容腔10a底部的第二磁钢33和第三磁钢35也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
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钢31、第二磁钢33及第三磁钢35的充磁方向配置如下(具体可参阅图4):
(1)左侧的第一磁钢31的充磁方向向左,右侧的第一磁钢31的充磁方向向右;
(2)两个第二磁钢33的充磁方向均向上,两个第三磁钢35的充磁方向均向下;
基于前述配置,可以理解地,当线圈55通电时,能够产生如图5所示的磁场。此时,在两个第一磁钢31的共同作用下,磁路结构30可以对线圈结构50产生向左的驱动力,使线圈结构50获得向左的运动趋势;与此同时,在两个第二磁钢33和两个第三磁钢35的共同作用下,磁路结构30可以对线圈结构50产生向上的驱动力,使线圈结构50获得向上的运动趋势。而当线圈55中的电流反向时,磁路结构30则可以对线圈结构50产生向右的驱动力,使线圈结构50获得向右的运动趋势;与此同时,磁路结构30还可以对线圈结构50产生向下的驱动力,使线圈结构50获得向下的运动趋势。换言之,在磁路结构30的作用下,线圈结构50可以在至少两个方向上获得驱动力;此时,通过设计相应的弹性组件70,便可使振动装置100具有不同频率的模态,从而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发生谐振,以获得不同频率的震感。即,能够使振动装置100可以实现更多方向的振动,从而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主要由上壳11和下壳13盖合得到。并且,上壳11包括顶板和位于顶板四周的四个侧板,下壳13呈板状结构,且盖合于上壳11的底部,以与顶板和四个侧板围合形成收容腔10a。可以理解地,采用上壳11和下壳13盖合的设置形式,可便于壳体10的拆装,从而便于定子、振子、弹性组件70(即用于将振子悬置于收容腔10a内的相关结构)等的装配。
并且,本实施例中,定子包括磁路结构30,振子包括线圈结构50;即采用磁路结构30不发生振动,而线圈结构50进行振动的配置方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正好相反:振子包括磁路结构30,定子包括线圈结构50;即采用线圈结构50不发生振动,而磁路结构30进行振动的配置方式。
此外,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左侧的第一磁钢31的充磁方向调整为向右,同时将右侧的第一磁钢31的充磁方向调整为向左;只要保证两个第一磁钢31的朝向线圈结构50的磁极相同即可。至于第二磁钢33和第三磁钢35,只要两个第二磁钢33的充磁方向相同,两个第三磁钢35的充磁方向相同,且第二磁钢33的充磁方向与第三磁钢35的充磁方向相反即可。
并且,导磁件51可以采用与铁芯53相同的材质,以更好地引导磁场。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100一实施例中,定义两所述第一磁钢31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方向,两所述第二磁钢33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线圈结构50包括两所述铁芯53和两所述线圈55,两所述铁芯53按照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所述线圈55缠绕于一所述铁芯53。
本实施例中,由左自右的方向即为第一方向,由下自上的方向即为第二方向。也就是说,两个铁芯53均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并在前后方向上间隔且并排设置。每一个铁芯53上套设有一个线圈55,两个线圈55均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并在前后方向上间隔且并排设置。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双铁芯53+双线圈55”的设计,可以有效增强磁路结构30和线圈结构50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振子获得更加强有力的驱动力,使振子的振动性能得以提升,进而使振动装置100的震感更加优异。同时,“双铁芯53+双线圈55”的设计,还有利于线圈结构50的平衡和稳定,从而使磁路结构30和线圈结构50的配合更加的稳定和可靠,使振动装置100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进而有利于向用户提供更加优异的振动反馈。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件51包括:
承托部511a,所述承托部511a按照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压接部513a,所述压接部513a按照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承托部511a和所述压接部513a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及
支撑部515a,所述支撑部515a支撑在所述承托部511a与所述压接部513a之间,且位于所述承托部511a的两端之间,所述支撑部515a将所述承托部511a和所述压接部513a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两固定位517a,两所述固定位517a分别用于插接两所述铁芯53的端部。
即,导磁件51呈“工”字型。可以理解地,支撑部515a的设置,使得两个铁芯53能够被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了两个线圈55之间产生干扰,保证了线圈结构50产生的磁场的稳定性。同时,承托部511a和压接部513a对铁芯53的端部形成夹持固定,保障了铁芯53的稳定性,保障了线圈结构50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升磁路结构30和线圈结构50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振子振动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振子的振动性能。
同时,可以理解地,采用本实施例的导磁件51,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配快捷等优势。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铁芯53的插设于所述固定位517a的端部凸出所述导磁件51的背对所述线圈55的表面设置,以形成所述导磁凸起。如此,可进一步有利于铁芯53的插设于固定位517a的端部规范磁场,以与第一磁钢31产生更强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振子获得更加强有力的驱动力,使振子的振动性能得以提升,进而使振动装置100的震感更加优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结构30固定于所述收容腔10a的腔壁,所述线圈结构50通过弹性组件70悬置于所述收容腔10a内,以在所述磁路结构30的驱使下振动。
即,本实施例采用的是线圈结构50充当振子、磁路结构30充当定子的配置模式。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取消了质量块37,直接使用线圈结构50作为振子,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具体地,为了实现上述配置模式,可对振动装置100做如下配置:
结合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10a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两所述第二侧壁夹设于两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两所述第一磁钢31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一侧壁,两所述第二磁钢33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二侧壁,两所述第三磁钢35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二侧壁;
所述弹性组件70包括两弹片71,所述弹片71为平面结构,两所述弹片71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结构50夹设在两所述弹片71之间,所述线圈结构50的一侧通过一所述弹片71连接于一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线圈结构50的另一侧通过另一所述弹片71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二侧壁。
本实施例中,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即是指收容腔10a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即是指收容腔10a的顶壁和底壁。因此,两个弹片71是在上下方向夹持线圈结构50的。此时,线圈结构50中,两个压接部513a的上表面均通过上方的弹片71连接在收容腔10a的顶壁上,两个承托部511a的下表面均通过下方的弹片71连接在收容腔10a的底壁上,从而实现线圈结构50在收容腔10a内的悬置,以便于线圈结构50充当振子时发生振动。
即,上方的弹片71支撑在收容腔10a的顶壁和线圈结构50之间,用于对线圈结构50的振动进行缓冲和支撑,不仅可提高线圈结构50振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还可减小线圈结构50振动过程中的偏移量。下方的弹片71支撑在收容腔10a的底壁和线圈结构50之间,也用于对线圈结构50的振动进行缓冲和支撑,不仅可提高线圈结构50振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还可减小线圈结构50振动过程中的偏移量。并且,两弹片71“一上一下”的配置,还可使得线圈结构50获得的缓冲和支撑是双向的,从而进一步提升线圈结构50振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振子的振动性能进一步提升。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两弹片71均为平面结构,相较于其他结构的弹片71在非振动方向上具有更小的偏移量;并且,振动中应力小,可避免弯折,从而可提升振动装置100的可靠性。另外,平面结构的弹片71,加工制造更加简单,装配工艺更加简洁,可优化振动装置100的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实际应用时,弹片71与收容腔10a腔壁的连接可通过挡块73实现,弹片71与线圈结构50的连接也可通过挡块73实现。具体地,挡块73与收容腔10a腔壁的连接,可通过例如胶接等方式实现,挡块73与线圈结构50的连接,也可通过例如胶接等方式实现。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件51的承托部511a和压接部513a分别与两所述弹片7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地,利用导磁件51的承托部511a和压接部513a完成与两侧弹片71的连接,不仅可实现线圈结构50与两侧弹片71的稳定连接,为线圈结构50的振动提供更加稳定的结构基础,保障振子的振动性能。而且还可将线圈结构50与弹片71的连接处配置在远离线圈55的地方,从而避免组装时和振动时对线圈55造成影响,保证了线圈55的完好性,提升了线圈结构50的可靠性,提升了振动装置100的可靠性。
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件51包括:
插接部511b,所述插接部511b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一磁钢31设置,所述第二端面朝向另一所述导磁件51设置,所述第二端面开设有两固定槽517b,两所述固定槽517b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两所述固定槽517b分别用于插接两所述铁芯53的端部;
第一导磁部513b,所述第一导磁部513b凸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且朝向所述第一磁钢31设置,以形成所述导磁凸起;及
两第二导磁部515b,两所述第二导磁部515b分别凸设于所述插接部511b的背对设置的两侧面,且分别朝向两所述第二磁钢33设置或分别朝向两所述第三磁钢35设置。
具体地,以位于收容腔10a左侧的导磁件51为例:
插接部511b大致呈块状结构,该插接部511b的朝向收容腔10a左侧壁的表面即为第一端面,其背对第一端面的表面即为第二端面。也就是说,该插接部511b的第一端面朝左,且朝向左侧的第一磁钢31设置,该插接部511b的第二端面朝右,且朝向右侧的导磁件51设置。两个铁芯53的左端分别插设于该插接部511b的两个固定槽517b内,保障了铁芯53的稳定性,保障了线圈结构50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升磁路结构30和线圈结构50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振子振动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振子的振动性能。
第一导磁部513b也大致呈块状结构,其凸设在插接部511b的第一端面上,且朝向左侧的第一磁钢31设置,可有利于引导线圈结构50产生的磁场与左侧的第一磁钢31发生作用,以强化线圈结构50与第一磁钢31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振子获得更加强有力的驱动力,使振子的振动性能更加优异。
第二导磁部515b也大致呈块状结构,一第二导磁部515b凸设于插接部511b的后侧表面,且朝向位于收容腔10a后侧的第二磁钢33设置,另一第二导磁部515b凸设于插接部511b的前侧表面,且朝向位于收容腔10a前侧的第二磁钢33设置。两第二导磁部515b的设置,可有利于引导线圈结构50产生的磁场与两个第二磁钢33发生作用,以强化线圈结构50与第二磁钢33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振子获得更加强有力的驱动力,使振子的振动性能更加优异。
另一方面,以位于收容腔10a右侧的导磁件51为例:
插接部511b大致呈块状结构,该插接部511b的朝向收容腔10a右侧壁的表面即为第一端面,其背对第一端面的表面即为第二端面。也就是说,该插接部511b的第一端面朝右,且朝向右侧的第一磁钢31设置,该插接部511b的第二端面朝左,且朝向左侧的导磁件51设置。两个铁芯53的右端分别插设于该插接部511b的两个固定槽517b内,保障了铁芯53的稳定性,保障了线圈结构50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升磁路结构30和线圈结构50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振子振动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振子的振动性能。
第一导磁部513b也大致呈块状结构,其凸设在插接部511b的第一端面上,且朝向右侧的第一磁钢31设置,可有利于引导线圈结构50产生的磁场与右侧的第一磁钢31发生作用,以强化线圈结构50与第一磁钢31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振子获得更加强有力的驱动力,使振子的振动性能更加优异。
第二导磁部515b也大致呈块状结构,一第二导磁部515b凸设于插接部511b的后侧表面,且朝向位于收容腔10a后侧的第三磁钢35设置,另一第二导磁部515b凸设于插接部511b的前侧表面,且朝向位于收容腔10a前侧的第三磁钢35设置。两第二导磁部515b的设置,可有利于引导线圈结构50产生的磁场与两个第三磁钢35配合,以强化线圈结构50与第三磁钢35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振子获得更加强有力的驱动力,使振子的振动性能更加优异。
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结构50固定于所述收容腔10a的腔壁,所述磁路结构30通过弹性组件70悬置于所述收容腔10a内,以在所述线圈结构50的驱使下振动。
即,本实施例采用的是线圈结构50充当定子、磁路结构30充当振子的配置模式。
具体地,为了实现该配置模式,可对振动装置100做如下配置:
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振动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10a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两所述第二侧壁夹设于两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所述磁路结构30还包括质量块37,所述质量块37的面向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开设有避让孔371,所述线圈结构50位于所述避让孔371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磁钢31、所述第二磁钢33及所述第三磁钢35均固定于所述避让孔371的孔壁;
所述弹性组件70包括两弹片71,两所述弹片71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质量块37的两侧,所述质量块37的一侧通过一所述弹片71连接于一所述第一侧壁,所述质量块37的另一侧通过另一所述弹片71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一侧壁。
本实施例中,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即是指收容腔10a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即是指收容腔10a的顶壁和底壁。因此,两个弹片71是在左右方向夹持磁路结构30的。具体地,磁路结构30中,质量块37的左侧壁通过左侧的弹片71连接在收容腔10a的左侧壁上,质量块37的右侧壁通过右侧的弹片71连接在收容腔10a的右侧壁上,从而实现磁路结构30在收容腔10a内的悬置,以便于磁路结构30充当振子时发生振动。
即,左侧的弹片71支撑在收容腔10a的左侧壁和磁路结构30之间,用于对磁路结构30的振动进行缓冲和支撑,不仅可提高磁路结构30振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还可减小磁路结构30振动过程中的偏移量。右侧的弹片71支撑在收容腔10a的右侧壁和磁路结构30之间,也用于对磁路结构30的振动进行缓冲和支撑,不仅可提高磁路结构30振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还可减小磁路结构30振动过程中的偏移量。并且,两弹片71“一左一右”的配置,还可使得磁路结构30获得的缓冲和支撑是双向的,可进一步提升磁路结构30振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振子的振动性能进一步提升。
实际应用时,弹片71与收容腔10a腔壁的连接可通过挡块实现,弹片71与磁路结构30的连接也可通过挡块实现。具体地,挡块与收容腔10a腔壁的连接,可通过例如胶接等方式实现,挡块与磁路结构30的连接,也可通过例如胶接等方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振动装置,包括壳体、定子及振子,所述定子和所述振子均收容于所述壳体所围成的收容腔内,所述定子和所述振子的其中之一包括磁路结构,所述定子和所述振子的其中之另一包括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结构包括:
铁芯;
线圈,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铁芯,并位于所述铁芯的两端之间;及
两导磁件,两所述导磁件分别固定于所述铁芯的两端,所述铁芯的端部和与之对应的所述导磁件配合,以形成导磁凸起;
所述磁路结构包括:
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钢,所述线圈结构设于两所述第一磁钢之间,每一所述导磁件的背对所述线圈的表面朝向一所述第一磁钢设置,两所述第一磁钢的朝向所述线圈结构的磁极相同,每一所述导磁凸起朝向一所述第一磁钢设置;
两相对设置的第二磁钢,两所述第二磁钢分别设于所述线圈结构的两侧,两所述导磁件的其中之一设于两所述第二磁钢之间,两所述第二磁钢的朝向该导磁件的磁极相反;
两相对设置的第三磁钢,两所述第三磁钢分别设于所述线圈结构的两侧,且每一所述第三磁钢和一所述第二磁钢在所述线圈的轴向上并排设置,且并排设置的所述第三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反,两所述导磁件的其中之另一设于两所述第三磁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两所述第一磁钢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方向,两所述第二磁钢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线圈结构包括两所述铁芯和两所述线圈,两所述铁芯按照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所述线圈缠绕于一所述铁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件包括:
承托部,所述承托部按照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压接部,所述压接部按照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承托部和所述压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及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承托部与所述压接部之间,且位于所述承托部的两端之间,所述支撑部将所述承托部和所述压接部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两固定位,两所述固定位分别用于插接两所述铁芯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的插设于所述固定位的端部凸出所述导磁件的背对所述线圈的表面设置,以形成所述导磁凸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结构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所述线圈结构通过弹性组件悬置于所述收容腔内,以在所述磁路结构的驱使下振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两所述第二侧壁夹设于两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两所述第一磁钢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一侧壁,两所述第二磁钢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二侧壁,两所述第三磁钢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二侧壁;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弹片,所述弹片为平面结构,两所述弹片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结构夹设在两所述弹片之间,所述线圈结构的一侧通过一所述弹片连接于一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线圈结构的另一侧通过另一所述弹片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二侧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件的承托部和压接部分别与两所述弹片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件包括:
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一磁钢设置,所述第二端面朝向另一所述导磁件设置,所述第二端面开设有两固定槽,两所述固定槽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两所述固定槽分别用于插接两所述铁芯的端部;
第一导磁部,所述第一导磁部凸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且朝向所述第一磁钢设置,以形成所述导磁凸起;及
两第二导磁部,两所述第二导磁部分别凸设于所述插接部的背对设置的两侧面,且分别朝向两所述第二磁钢设置或分别朝向两所述第三磁钢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结构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所述磁路结构通过弹性组件悬置于所述收容腔内,以在所述线圈结构的驱使下振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两所述第二侧壁夹设于两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所述磁路结构还包括质量块,所述质量块的面向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开设有避让孔,所述线圈结构位于所述避让孔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磁钢、所述第二磁钢及所述第三磁钢均固定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弹片,两所述弹片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质量块的两侧,所述质量块的一侧通过一所述弹片连接于一所述第一侧壁,所述质量块的另一侧通过另一所述弹片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一侧壁。
CN202121237248.1U 2021-06-03 2021-06-03 振动装置 Active CN214756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7248.1U CN214756021U (zh) 2021-06-03 2021-06-03 振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7248.1U CN214756021U (zh) 2021-06-03 2021-06-03 振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56021U true CN214756021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27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37248.1U Active CN214756021U (zh) 2021-06-03 2021-06-03 振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560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2340A (zh) * 2021-12-10 2022-03-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2340A (zh) * 2021-12-10 2022-03-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14172340B (zh) * 2021-12-10 2024-03-1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装置及智能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6786B2 (en) Vibration generator with elastic member with extending regions and bending metal plate to support the vibrator
CN214506848U (zh) 振动激励器
CN210167941U (zh) 振动电机
EP3694088B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11316419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212381094U (zh) 线性振动电机
WO2023020450A1 (zh) 线性振动马达
WO2021000090A1 (zh) 振动电机
CN219305016U (zh) 多功能发声器件
CN214756021U (zh) 振动装置
CN210093433U (zh) 电磁激励器
US20200212775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212850205U (zh) 一种振动马达
US20230030236A1 (en) Exciter and electronic product
CN212381093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10167935U (zh) 振动电机
WO2022142188A1 (zh) 线性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CN114337176B (zh) 一种振动装置
CN113794349B (zh) 振动马达
US20220320984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13991914B (zh) 振动马达
CN215580858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11830533U (zh) 振动马达和电子终端
EP3738683B1 (en) Vibration generator with a magnet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yoke
CN214959226U (zh) 振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