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5744U - 一种前地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地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5744U
CN212685744U CN202021431131.2U CN202021431131U CN212685744U CN 212685744 U CN212685744 U CN 212685744U CN 202021431131 U CN202021431131 U CN 202021431131U CN 212685744 U CN212685744 U CN 212685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assembly
floor
layer mod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311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文斌
杨代敏
林建辉
龙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311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5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5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5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本体以及分别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上框架总成和下框架总成,所述前地板本体包括对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左地板、右地板,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的中间由前至后纵向设置有中央通道前段和备胎舱盖板组件,所述前地板本体在所述中央通道前段的后方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式固定有下沉的备胎放置空间,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呈“土”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简单、提高前地板区域的空间利用率、提升碰撞安全性能和提升前地板区域的NVH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前地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地板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前地板总成如图1、图2所示有完整的中央通道1,中央通道1由前围板一直贯穿至后部下车体,因此前地板总成并无放置备用轮胎的空间,中部无大范围下沉结构;前地板上表面无贯通前围板及后部下车体的纵梁结构;前地板下表面上的前地板纵梁2没有与后大梁4连接形成完整的纵梁结构;地板下表面没有下部横梁。因此,现有技术的前地板总成存在缺陷主要是:车辆发生碰撞时纵梁传力通道不完整,易在前地板纵梁2与后大梁4连接处发生弯折,导致发动机舱翻转上翘,进而影响乘员舱安全;前地板下方仅布置有排气***3,空间利用率低;前地板总成区域NVH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前地板区域的空间利用率、提升碰撞安全性能和提升前地板区域的NVH性能的前地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本体以及分别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上框架总成和下框架总成,所述上框架总成的前部与前围板两层式固定,所述上框架总成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下框架总成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大梁和后大梁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围板和后地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包括对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左地板、右地板,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的中间由前至后纵向设置有中央通道前段和备胎舱盖板组件,所述前地板本体在所述中央通道前段的后方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式固定有下沉的备胎放置空间,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上方前部,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包括备胎舱盖板本体和固定于所述备胎舱盖板本体上方的中央通道后段、左座椅安装板、右座椅安装板和后端横梁,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前部与所述中央通道前段的后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左右对称两层式固定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中部左右两侧,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的内侧均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两层式固定,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的外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的中部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后部垂直两层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可拆卸式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还可以是:
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上分别两层式固定有内座椅加强板,座椅的内侧前脚通过所述内座椅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后端横梁上左右对称两层式固定有内座椅安装支架,座椅的内侧后脚通过所述内座椅安装支架与所述后端横梁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上框架总成包括在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左右两侧分别两层式固定的纵向对称的上纵梁组件,所述上纵梁组件的前部与前围板两层式固定,所述上纵梁组件的后部与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
所述上纵梁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外座椅支架,所述外座椅支架的内侧与所述上纵梁组件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支架的外侧与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前地板本体两层式固定,座椅的外侧后脚与所述外座椅支架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上纵梁组件的中部外侧设置有外座椅加强板,所述外座椅加强板的内侧与所述上纵梁组件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加强板的外侧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加强板的底部与所述前地板本体两层式固定,座椅的外侧前脚与所述外座椅加强板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下框架总成包括位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下表面的下纵梁组件,所述下纵梁组件的前部与前大梁两层式固定,所述下纵梁组件的后部与后大梁两层式固定。
所述下纵梁组件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纵梁组件和对应的左右两侧的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
所述下框架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前侧对应位置处且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下表面的第一下横梁组件,所述第一下横梁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两层式固定。
所述下框架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下方对应位置处且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下表面的第二下横梁组件,所述第二下横梁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两层式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本体以及分别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上框架总成和下框架总成,所述上框架总成的前部与前围板两层式固定,所述上框架总成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下框架总成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大梁和后大梁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围板和后地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包括对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左地板、右地板,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的中间由前至后纵向设置有中央通道前段和备胎舱盖板组件,所述前地板本体在所述中央通道前段的后方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式固定有下沉的备胎放置空间,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上方前部,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包括备胎舱盖板本体和固定于所述备胎舱盖板本体上方的中央通道后段、左座椅安装板、右座椅安装板和后端横梁,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前部与所述中央通道前段的后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左右对称两层式固定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中部左右两侧,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的内侧均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两层式固定,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的外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的中部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后部垂直两层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所述前地板本体包括对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左地板、右地板,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的中间由前至后纵向设置有中央通道前段和备胎舱盖板组件,而所述前地板本体的前侧与所述前围板两层式固定,进而所述中央通道前段也与所述前围板两层式固定,所述中央通道后段与所述中央通道前段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对称两层式固定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中部左右两侧,所述后端横梁的中部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后部垂直两层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所述中央通道后段、所述左座椅安装板、所述右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后端横梁形成“土”字形结构,而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分别与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中央通道前段、所述中央通道后段和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形成一条完整的传力通道,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力通过所述中央通道前段依次传导至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然后在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中部分别通过所述左座椅安装板、所述右座椅安装板和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后部传导至所述左地板、所述右地板和所述后端横梁上,然后通过所述后端横梁的左右两侧传导至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上,这样就将所述中央通道前段所受的碰撞力分别传导至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的若干点上,形成了完整的传力通道,能有效减小碰撞时对所述前地板本体下部的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侵入量以及所述备胎放置空间上部的乘员舱的侵入量,提升碰撞安全性能。所述前地板本体在所述中央通道前段的后方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式固定有下沉的备胎放置空间,将备胎放置在所述备胎放置空间内,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上方前部,可以提高前地板区域的空间利用率,要取用备胎时,只需将备胎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上方后部拖拽出即可。所述前地板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两层式固定有所述上框架总成和所述下框架总成,两者形成前后贯通的结构,在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时能有效的减小地板区域的变形,提升碰撞安全性能。所述上框架总成和所述下框架总成分别设置于所述前地板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使整个框架的稳定性提升,车辆行驶的时候抖动少、噪声更小,进而提升前地板区域的NVH性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提高前地板区域的空间利用率、提升碰撞安全性能和提升前地板区域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一种前地板总成俯视图。
图2现有技术一种前地板总成仰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总成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总成仰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总成立体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总成沿图3A-A剖面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总成沿图3B-B剖面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总成沿图3C-C剖面图。
图9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总成沿图3D-D剖面图。
图号说明
1…中央通道 2…前地板纵梁 3…排气***
4…后大梁 5…中央通道前段 6…中央通道后段
7…左座椅安装板 8…右座椅安装板 9…上纵梁组件
10…备胎放置空间 11…后端横梁 12…外座椅加强板
13…外座椅支架 14…第二上纵梁 15…第一上纵梁
16…前大梁 17…后大梁 18…第一下纵梁
19…第二下纵梁 20…下纵梁组件 21…第一下横梁组件
22…第二下横梁组件 23…右一下横梁 24…第一下横梁本体
25…左一下横梁 26…右二下横梁 27…第二下横梁本体
28…左二下横梁 29…第一固定件 30…前地板本体
31…左地板 32…右地板 33…前围板
34…后地板 35…门槛内板 36…备胎舱盖板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是以所述中央通道前段5在前侧,所述后端横梁11在后侧,所述门槛内板35在外侧,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在内侧,驾驶员位置在左侧,副驾驶位置在右侧,并以此确定“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方向。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3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请参考图3至图9中相关各图,包括前地板本体30以及分别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30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上框架总成和下框架总成,所述上框架总成的前部与前围板33两层式固定,所述上框架总成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门槛内板35两层式固定,所述下框架总成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大梁16和后大梁17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 30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围板33和后地板34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 3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门槛内板35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 30包括对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左地板31、右地板32,所述左地板31和所述右地板32的中间由前至后纵向设置有中央通道前段5和备胎舱盖板组件,所述前地板本体30在所述中央通道前段5的后方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式固定有下沉的备胎放置空间10,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的上方前部,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包括备胎舱盖板本体36和固定于所述备胎舱盖板本体36上方的中央通道后段6、左座椅安装板7、右座椅安装板8和后端横梁11,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的前部与所述中央通道前段5的后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左右对称两层式固定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的中部左右两侧,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的内侧均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两层式固定,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的外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31和所述右地板32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11的中部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 的后部垂直两层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1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31 和所述右地板32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所述前地板本体30包括对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左地板31、右地板32,所述左地板31和所述右地板32的中间由前至后纵向设置有中央通道前段5和备胎舱盖板组件,而所述前地板本体 30的前侧与所述前围板33两层式固定,进而所述中央通道前段5也与所述前围板33两层式固定,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与所述中央通道前段5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对称两层式固定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的中部左右两侧,所述后端横梁11的中部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的后部垂直两层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1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31和所述右地板32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和所述后端横梁11形成“土”字形结构,而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分别与所述左地板31和所述右地板32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1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31和所述右地板32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中央通道前段5、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和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形成一条完整的传力通道,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力通过所述中央通道前段5依次传导至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然后在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的中部分别通过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所述右座椅安装板 8和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的后部传导至所述左地板31、所述右地板32和所述后端横梁11上,然后通过所述后端横梁11的左右两侧传导至所述左地板 31和所述右地板32上,这样就将所述中央通道前段5所受的碰撞力分别传导至所述左地板31和所述右地板32的若干点上,形成了完整的传力通道,能有效减小碰撞时对所述前地板本体30下部的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的侵入量以及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上部的乘员舱的侵入量,提升碰撞安全性能。所述前地板本体30在所述中央通道前段5的后方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式固定有下沉的备胎放置空间10,将备胎放置在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内,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的上方前部,可以提高前地板区域的空间利用率,要取用备胎时,只需将备胎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的上方后部拖拽出即可。所述前地板本体3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两层式固定有所述上框架总成和所述下框架总成,两者形成前后贯通的结构,在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时能有效的减小地板区域的变形,提升碰撞安全性能。所述上框架总成和所述下框架总成分别设置于所述前地板本体3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使整个框架的稳定性提升,车辆行驶的时候抖动少、噪声更小,进而提升前地板区域的NVH性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提高前地板区域的空间利用率、提升碰撞安全性能和提升前地板区域的NVH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请参考图3至图9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上设置有换挡器加强板和 SDM模块安装点,换挡器通过所述换挡器加强板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上,SDM模块通过所述SDM模块安装点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上。这样,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通常位于整车的中心轴上,将SDM 模块集成在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上,使SDM模块可以同时接收到来自整车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碰撞力,进而判断控制安全气囊是否打开。将所述换挡器安装在所述中央通道后段6的中部,即驾驶员的右手边,使驾驶员在操控时右手自然放下就能握到所述换挡器的手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请参考图3至图9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上分别两层式固定有内座椅加强板,座椅的内侧前脚通过所述内座椅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可拆卸式固定。这样,座椅的内侧前脚通过所述内座椅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上,座椅承受的作用力通过所述内座椅加强板传递分散至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上,不会因应力集中导致所述内座椅加强板、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发生开裂等风险,从而分散了所述左座椅安装板7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8所受的力,进而通过所述内座椅加强板有效的加强了座椅的安装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请参考图3至图9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端横梁11上左右对称两层式固定有内座椅安装支架,座椅的内侧后脚通过所述内座椅安装支架与所述后端横梁 11可拆卸式固定。这样,座椅的内侧后脚通过所述内座椅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后端横梁11上,座椅承受的作用力通过所述内座椅安装支架传递分散至所述后端横梁11上,不会因应力集中导致所述内座椅安装支架和所述后端横梁11发生开裂等风险,从而分散了所述后端横梁11所受的力,进而通过所述内座椅安装支架有效的加强了座椅的安装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请参考图3至图9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框架总成包括在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 的左右两侧分别两层式固定的纵向对称的上纵梁组件9,所述上纵梁组件9 的前部与前围板33两层式固定,所述上纵梁组件9的后部与门槛内板35两层式固定。这样,“L”形的所述上纵梁组件9在其后部形成一个拐点,增加了碰撞力在所述上纵梁组件9的传力路径,在碰撞力传导至所述门槛内板 35时,碰撞力的大小被大大减小,进而提升了碰撞安全性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纵梁组件9包括第一上纵梁15和第二上纵梁14,所述第一上纵梁15的前部与所述前围板33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一上纵梁15的后部与所述第二上纵梁14的前部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二上纵梁14的后部外侧与所述门槛内板35两层式固定。这样,将所述上纵梁组件9分段式处理,碰撞力在所述上纵梁组件9传递时,因为所述第一上纵梁15在所述第二上纵梁14的前方,所述第一上纵梁15所承受的碰撞力较所述第二上纵梁14 大,因此所述第一上纵梁15的厚度需要大于所述第二上纵梁14,而所述第二上纵梁14所需要承受的碰撞力比较小,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小所述第二上纵梁14的厚度,可以使整个车身更加轻量化。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纵梁组件9的外侧设置有外座椅支架13,所述外座椅支架13的内侧与所述上纵梁组件9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支架13的外侧与所述门槛内板35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支架13的底部与所述前地板本体30两层式固定,座椅的外侧后脚与所述外座椅支架13可拆卸式固定。这样,座椅的外侧后脚通过所述外座椅支架13安装在所述上纵梁组件9上,座椅承受的作用力通过所述外座椅支架13传递分散至所述上纵梁组件9上,不会因应力集中导致所述外座椅支架13和所述上纵梁组件9发生开裂等风险,从而分散了所述上纵梁组件9的所受的力,进而通过所述外座椅支架13有效的加强了座椅的安装强度。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纵梁组件9 的中部外侧设置有外座椅加强板12,所述外座椅加强板12的内侧与所述上纵梁组件9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加强板12的外侧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门槛内板35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加强板12的底部与所述前地板本体 30两层式固定,座椅的外侧前脚与所述外座椅加强板12可拆卸式固定。这样,一方面所述外座椅加强板12增加了所述上纵梁组件9和所述门槛内板 35之间的传力通道,分散了所述上纵梁组件9上所受到的碰撞力,使所述上纵梁组件9和所述前地板本体30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不容易发生形变,进而防止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在汽车碰撞时发生入侵量而挤压到其内部放置的备胎,还可以防止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上方的乘员舱内的乘员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座椅的外侧前脚通过所述外座椅加强板12安装在所述上纵梁组件9上,座椅承受的作用力通过所述外座椅加强板12传递分散至所述上纵梁组件9上,不会因应力集中导致所述外座椅加强板12和所述上纵梁组件 9发生开裂等风险,从而分散了所述上纵梁组件9所受的力,进而通过所述外座椅加强板12有效的加强了座椅的安装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请参考图3至图9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下框架总成包括位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30下表面的下纵梁组件20,所述下纵梁组件20的前部与前大梁16两层式固定,所述下纵梁组件 20的后部与后大梁17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下纵梁组件20设置在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的左右两侧,且其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前大梁16和所述后大梁17两层式固定,形成完整的纵向传力结构。所述下纵梁组件20可以是在所述上纵梁组件对应位置处的下方,且所述下纵梁组件20、所述上纵梁组件9和所述前地板本体30在所述上纵梁组件9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既方便将三者同时进行焊接,也可以使所述前地板本体30在所述上纵梁组件9对应位置处的刚度增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纵梁组件20 包括第一下纵梁18和第二下纵梁19,所述第一下纵梁18的前部与所述前大梁16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一下纵梁18的后部与所述第二下纵梁19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二下纵梁19的后部与所述后大梁17两层式固定。这样,将所述下纵梁组件20分段式处理,碰撞力在所述下纵梁组件20传递时,因为所述第一下纵梁18在所述第二下纵梁19的前方,所述第一下纵梁18所承受的碰撞力较所述第二下纵梁19大,因此所述第一下纵梁18的厚度需要大于所述第二下纵梁19,而所述第二下纵梁19所需要承受的碰撞力比较小,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小所述第二下纵梁19的厚度,可以使整个车身更加轻量化。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纵梁组件20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29,所述第一固定件29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纵梁组件20和对应的左右两侧的所述门槛内板35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第一固定件29增加了所述下纵梁组件20和所述门槛内板35之间的传力通道,分散了所述下纵梁组件20上所受到的碰撞力,使所述下纵梁组件20和所述前地板本体30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不容易发生形变,进而防止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在汽车碰撞时发生入侵量而挤压到其内部放置的备胎,还可以防止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上方的乘员舱内的乘员受到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请参考图3至图9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下框架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 10的前侧对应位置处且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30下表面的第一下横梁组件21,所述第一下横梁组件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20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第一下横梁组件21将其左右两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20传导的碰撞力进行分散,进而使左右两侧的碰撞力在所述第一下横梁组件21上因为方向相反而被抵消而减弱,防止所述下纵梁组件20 在左右两个方向上发生形变。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下横梁组件 21包括由左至右均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30上的右一下横梁23、第一下横梁本体24和左一下横梁25,所述右一下横梁23的左侧与左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20两层式固定,所述左一下横梁25的右侧与右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20两层式固定,所述右一下横梁23、所述第一下横梁本体24和所述左一下横梁25首尾相接且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右一下横梁23和所述左一下横梁25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下横梁本体24的宽度,这样,当所述右一下横梁23和所述左一下横梁25分别和左右两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20 两层式固定时,增加了所述第一下横梁组件21左右两侧固定点的接触面积,进而在受到碰撞力时减小了所述第一下横梁组件21左右两侧的单位面积的载荷,提高了所述第一下横梁组件21的刚度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总成,请参考图3至图9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下框架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 10的下方对应位置处且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30下表面的第二下横梁组件22,所述第二下横梁组件2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20两层式固定。这样,一方面所述第二下横梁组件22将其左右两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20传导的碰撞力进行分散,进而使左右两侧的碰撞力在所述第二下横梁组件22上因为方向相反而被抵消而减弱,防止所述下纵梁组件20在左右两个方向上发生形变。另一方面所述第二下横梁组件22在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对应位置处与所述前地板本体30两层式固定,当备胎被放置在所述备胎放置空间10内时,所述第二下横梁组件22可以帮所述前地板本体30分担一部分备胎的重力,进而防止所述前地板本体30因为承受长时间的备胎重力而发生形变甚至断裂的风险。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下横梁组件22包括由左至右均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30上的右二下横梁26、第二下横梁本体27和左二下横梁28,所述右二下横梁26的左侧与左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20两层式固定,所述左二下横梁28的右侧与右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20两层式固定,所述右二下横梁26、所述第二下横梁本体27和所述左二下横梁28首尾相接且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右二下横梁26和所述左二下横梁28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二下横梁本体27的宽度,这样,当所述右二下横梁26和所述左二下横梁28分别和左右两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20两层式固定时,增加了所述第二下横梁组件22左右两侧固定点的接触面积,进而在受到碰撞力时减小了所述第二下横梁组件22左右两侧的单位面积的载荷,提高了所述第二下横梁组件22的刚度和强度。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地板本体以及分别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上框架总成和下框架总成,所述上框架总成的前部与前围板两层式固定,所述上框架总成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下框架总成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大梁和后大梁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围板和后地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本体包括对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左地板、右地板,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的中间由前至后纵向设置有中央通道前段和备胎舱盖板组件,所述前地板本体在所述中央通道前段的后方对应位置处一体成型式固定有下沉的备胎放置空间,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上方前部,所述备胎舱盖板组件包括备胎舱盖板本体和固定于所述备胎舱盖板本体上方的中央通道后段、左座椅安装板、右座椅安装板和后端横梁,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前部与所述中央通道前段的后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左右对称两层式固定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中部左右两侧,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的内侧均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两层式固定,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的外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的中部与所述中央通道后段的后部垂直两层式固定,所述后端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地板和所述右地板可拆卸式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上分别两层式固定有内座椅加强板,座椅的内侧前脚通过所述内座椅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左座椅安装板和所述右座椅安装板可拆卸式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横梁上左右对称两层式固定有内座椅安装支架,座椅的内侧后脚通过所述内座椅安装支架与所述后端横梁可拆卸式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总成包括在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左右两侧分别两层式固定的纵向对称的上纵梁组件,所述上纵梁组件的前部与前围板两层式固定,所述上纵梁组件的后部与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外座椅支架,所述外座椅支架的内侧与所述上纵梁组件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支架的外侧与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前地板本体两层式固定,座椅的外侧后脚与所述外座椅支架可拆卸式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组件的中部外侧设置有外座椅加强板,所述外座椅加强板的内侧与所述上纵梁组件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加强板的外侧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外座椅加强板的底部与所述前地板本体两层式固定,座椅的外侧前脚与所述外座椅加强板可拆卸式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总成包括位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下表面的下纵梁组件,所述下纵梁组件的前部与前大梁两层式固定,所述下纵梁组件的后部与后大梁两层式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梁组件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纵梁组件和对应的左右两侧的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前侧对应位置处且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下表面的第一下横梁组件,所述第一下横梁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两层式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备胎放置空间的下方对应位置处且两层式固定于所述前地板本体下表面的第二下横梁组件,所述第二下横梁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下纵梁组件两层式固定。
CN202021431131.2U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前地板总成 Active CN212685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1131.2U CN212685744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前地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1131.2U CN212685744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前地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5744U true CN212685744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8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31131.2U Active CN212685744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前地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57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4120A (zh) * 2021-04-27 2021-06-29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贯穿式中通道总成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428239A (zh) * 2021-08-05 2021-09-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台化的发舱后纵梁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4120A (zh) * 2021-04-27 2021-06-29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贯穿式中通道总成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428239A (zh) * 2021-08-05 2021-09-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台化的发舱后纵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4264B (zh) 车辆的地板总成
CN112874637B (zh) 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
CN109204557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7416972U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车身
CN212685744U (zh) 一种前地板总成
CN211568103U (zh) 一种小型纯电动汽车白车身框架
US20120097066A1 (en) Railcar
CN111391926A (zh)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CN10920446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823397B (zh) 一种车身底盘前框架总成
CN112373568A (zh) 一种mpv下车体结构
CN112977523B (zh) 一种控制车及其车体
CN215794047U (zh) 一种门槛内分载梁结构
CN109204470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3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4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2685727U (zh) 一种mpv下车体结构
CN212950860U (zh) 一种汽车中央通道传力结构
EP4108550A1 (en) Vehicle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CN109204509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2685745U (zh) 一种地板上纵梁组件
CN100519310C (zh) 一种可伸缩顶汽车前底板的布置结构
CN212685743U (zh) 一种前地板备胎舱盖板组件
CN214524080U (zh) 顶盖总成及车辆
CN109204523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