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0409U - 管夹 - Google Patents

管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0409U
CN210890409U CN201921514987.3U CN201921514987U CN210890409U CN 210890409 U CN210890409 U CN 210890409U CN 201921514987 U CN201921514987 U CN 201921514987U CN 210890409 U CN210890409 U CN 210890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lamp
pipe
long hole
long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49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酒井麻纪斗
池上裕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5149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0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0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04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夹。该管夹用于将管件固定在车体上,具备把持管件的至少一个把持部、及***到车体上形成的长孔中而将管件固定在车体上的固定部,固定部上形成有,与长孔的长边侧的开口边缘相卡扣的多个卡扣部;及在多个卡扣部的基底侧平行于长孔的长边方向地延伸、并与长孔的长边侧的内周边相叠合的平直部。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在因车体振动而导致管夹转动时,平直部会与车体的长孔相抵接而限制管夹转动,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管夹的固定部从长孔中脱出。

Description

管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夹,特别是用于将管件固定在车体上的管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将管件固定在车体上的管夹通常具备用于把持管件的可弹性变形的把持部、突出状的固定部、及设置在该固定部上的多个卡扣部。用该管夹将管道等管件固定在车体上时,通常是将管件配置在车体的侧梁等上设置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截面为凹形的凹形装配槽中,然后在该管件的规定位置上,使上述管夹的把持部把持着该管件,并将管夹的固定部***到车体上形成的管夹安装孔中,使多个卡扣部与管夹安装孔的开口边缘相卡扣,便能将管件固定在车体上。
通常,在管件的延伸方向的规定位置上用管夹将管件固定在车体上时,为了弥补车体上形成的管夹安装孔与管件的规定位置之间在长度方向(管件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偏差,需要将管夹安装孔构成为在上述长度方向上尺寸较大的长孔。
然而,在固定部***在车体上的长孔内的状态下,若车辆行驶中的振动导致管夹转动,则多个卡扣部与长孔的开口边缘间的卡扣位置会发生变化而使管夹的脱出负荷(使卡扣部与长孔的开口边缘间的卡扣解除而使固定部从长孔中脱出所需的最小作用力)发生变化,在脱出负荷减小的情况下,管夹(固定部)有可能从长孔中脱出。在此情况下,管件的固有振动频率会降低,例如当车辆在波浪形路面上行驶时,管件有可能在来自于路面的负荷的作用下产生共振而被损坏、或引起其他部位的管夹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限制固定部相对车体上的长孔转动而切实地防止固定部从长孔中脱出的管夹。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夹,该管夹用于将管件固定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具备把持所述管件的至少一个把持部、及***到所述车体上形成的长孔中而将所述管件固定在所述车体上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与所述长孔的长边侧的开口边缘相卡扣的多个卡扣部;及在所述多个卡扣部的基底侧平行于所述长孔的长边方向地延伸、并与所述长孔的长边侧的内周边相叠合的平直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管夹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固定部插在车体的长孔中,使固定部上的卡扣部与长孔的开口边缘相卡扣,能将管件固定在车体上,并能有效地限制管夹的固定部相对车体的长孔转动。详细而言,多个卡扣部被设置为与长孔的长边侧的开口边缘而非短边侧的开口边缘相卡扣,由于两个长边之间不存在弥补位置偏差用的间隙,所以卡扣部能牢固地卡扣在长孔的长边侧的开口边缘上。并且,由于各卡扣部的基底侧形成有与长孔的长边的内周边相叠合的平直部,该平直部能限制管夹转动。详细而言,当管夹的固定部相对长孔转动时,长孔的长边侧的内周边会顶住固定部的平直部,从而能限制管夹(固定部)转动,并能限制卡扣部位移而导致其与长孔的开口边缘间的卡扣位置发生变化。其结果,能防止因卡扣部位移而引起管夹的固定部从长孔中脱出、或管件破损等情况发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管夹中,较佳为,所述把持部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延伸、用于保持所述管件的凹槽,在该凹槽的两个相向而对的端缘上,分别形成有向该凹槽的外侧延伸后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用于将所述管件限制在所述凹槽内的可弹性变形的把持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管夹中,较佳为,所述固定部被构成为筒状,所述平直部形成在所述固定部的外壁面上,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长孔的长边侧的开口边缘相卡扣的状态下,所述平直部与所述长孔的长边侧的内周边相叠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管夹中,较佳为,所述平直部在与所述长孔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能将所述固定部相对所述长孔转动的转动角度限制在16°以下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管夹将两根制动管把持并固定在电动车的侧梁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管夹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现有技术的管夹与板件上的长孔的开口边缘相卡扣的状态下使管夹转动规定角度后测定脱出负荷的实验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管夹的转动角度与脱出负荷比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结果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用本实施方式的管夹将两根管件把持并固定在车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管夹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管夹1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及图2所示,管夹1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管夹主体1a、及形成在的管夹主体1a的后半部(图2的纸面的里侧)的上下两个把持部3a、3b。把持部3a、3b分别具有在管夹主体1a的宽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将该管夹主体1a贯通的凹槽4。在各凹槽4的两个相向而对的端缘上(在此是上部端缘、下部端缘)分别形成有向凹槽4的外侧(图1的后方)延伸且端部朝内侧相互靠近地弯曲的把持片5。在上部和下部相向而对地配置的这一对把持片5能够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弹性变形。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管件的两根制动管15被管夹1固定在电动车的车体(未图示)上,并沿车长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延伸。详细而言,两根制动管15分别被保持在管夹1的上部的把持部3a、下部的把持部3b的凹槽4中,并被各凹槽4上设置的一对把持片5限制在凹槽4内。
将制动管15安装到把持部3a、把持部3b上时,只要从管夹1的后方将制动管15顶着一对把持片5的前端,然后朝前方推压制动管15使该一对把持片5朝着相互离开的方向弹性变形,便可使制动管15从一对把持片5之间穿过而嵌入到把持部3a、把持部3b的凹槽4内。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在管夹1上设置有筒状的固定部7,该固定部7从管夹主体1a的前壁面1b的中间部位穿过凸缘部1c而向前方(离开把持部3a、3b的方向)突出。该固定部7被构成为,可如图1所示那样插在电动车的侧梁17(车体构件)上形成的长孔17a中。
图1中,为了使管夹1的结构清晰,对于侧梁17,只示出了其长孔17a的结构。长孔17a被构成为,尺寸较长的长边与车长方向(制动管15在凹槽4内的延伸方向)平行,尺寸较短的短边与车高方向(与制动管15在凹槽4内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
另外,管夹1中,在固定部7的前端部的上侧及下侧的中间部位分别设置有上侧的卡扣部9及下侧的卡扣部9。该两个卡扣部9的位置分别对应于侧梁17的长孔17a的两个长边的中间部位。各卡扣部9被构成为,从固定部7的前端部的外壁面朝后侧(靠近凸缘部1c的方向)呈坡状地向外侧(固定部7的径向外侧)突起。
另外,各卡扣部9被构成为,将固定部7的前端***侧梁17的长孔17a中时,各卡扣部9被长孔17a的长边的周缘挤压而向内侧(固定部7的径向内侧)弹性变形(上侧的卡扣部9向下方压缩,下侧的卡扣部9向上方压缩),当穿过长孔17a后,卡扣部9向外侧弹性变形(上侧的卡扣部9向上方膨胀而恢复原形,下侧的卡扣部9向下方膨胀而恢复原形),并卡扣在侧梁17的长孔17a的长边侧的开口边缘上。如此,两根制动管15通过管夹1而被固定在侧梁17上。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部7的各卡扣部9的基底侧,分别形成有平行于侧梁17的长孔17a的长边方向地延伸的平直部10,该平直部10成为固定部7的外壁面的一部分。在卡扣部9与长孔17a的长边侧的开口边缘相卡扣的状态下,平直部10与长孔17a的长边侧的内周边相叠合。因而,当固定部7相对侧梁17的长孔17a转动时,长孔17a的长边侧的内周边顶住平直部10,从而能限制管夹1(固定部7)的转动,并能限制卡扣部9相对长孔17a的开口周缘位移。其结果,能防止管夹1的固定部7从侧梁17的长孔17a中脱出。
在设定平直部10的所需长度t(与长孔17a的长边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时,需要考虑管夹1相对长孔17a转动的转动角度。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实施了下述实验,对未设置平直部10的现有技术的管夹(现有管夹)的转动角度与现有管夹的脱出负荷间的数值关系进行了调查。图3示出现有管夹x插在板件y的长孔z中且其卡扣部xa卡扣在长孔z的开口边缘上的状态下,将现有管夹x转动规定角度θ的情形。图4示出转动角度θ为不同数值时的脱出负荷比(以转动角度θ为0时的脱出负荷为基准的脱出负荷的比值)的测定结果。从图4可知,在转动角度θ小于大约16°的情况下,随着转动角度θ的增加,长孔z的开口边缘与卡扣部xa间的卡扣量(卡扣面积)增加,因而脱出负荷比超过未转动(θ=0)时的值。相反,当转动角度θ超过16°后,随着转动角度θ的增加,卡扣部xa的卡扣量减少,因而脱出负荷比的值变小。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知,较佳为,将管夹1的转动角度θ的上限规定为16°以下来设定平直部10的所需长度t。即,较佳为,将平直部10的所需长度t(与长孔17a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能将固定部7相对长孔17a转动的转动角度θ限制在16°以下的长度。为了保险起见,更佳为,将转动角度θ的上限设定在8°左右,这样便有充分的裕度。管夹1的转动角度θ的上限值越小,平直部10的所需长度t越长。另外,由于管夹1的转动角度θ有可能出现偏差,因而,在设定平直部10的长度t时还应适当考虑该偏差。
通常,在电动车中,由于电池被设置在地板下,所以难以将制动管15安装在电动车的地板上,因此,需要用管夹1将制动管15固定在侧梁17上。在此情况下,为了避免在电动车发生碰撞时电池受损,不宜使用螺柱螺栓将制动管15安装在侧梁17上,因而在侧梁17上形成能调节位置偏差的长孔17a,通过使管夹1的卡扣部9与该长孔17a的开口边缘相卡扣而将制动管15固定。
另外,电动车上没有燃料管件,只有两根制动管15由管夹1固定在侧梁17上,用管夹1把持两根制动管15的组件由于刚性较低,所以难以利用自身的刚性来限制管夹1的转动。
对此,上述实施方式中,管夹1的一对卡扣部9被构成为与长孔17a的长边侧的开口边缘相卡扣,并且,在管夹1因电动车行驶中的振动而相对长孔17a转动时,各卡扣部9的基底侧的平直部10会与长孔17a的长边侧的内周边相抵接,从而能限制管夹1的转动,限制卡扣部9的位移。通过适宜地设定平直部10的所需长度t,而将转动角度θ的上限值限制在16°以下,最佳为限制在8°以下,能确保管夹1的脱出负荷始终等于或大于管夹1未转动的状态时的值,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管夹1从侧梁17的长孔17a中脱出的情况发生。其结果,能用管夹1牢固地固定支撑制动管15,使电动车的刹车性能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另外,用管夹1将制动管15固定在侧梁17上时,在使卡扣部9卡扣在长孔17a的开口边缘上的状态下,卡扣部9的位移被平直部10限制,所以能防止管夹1从长孔17a中脱出,因而操作者不需要如往常那样用手和夹具来支撑管夹1,能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两根制动管15分别由两个把持部3a、3b把持,但也可以采用一个管夹上只设置一个把持部来把持一根管件的结构。另外,管件不局限于制动管,可以是任何管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用管夹1将制动管15固定在电动车的侧梁17上,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管夹1将管件固定在侧梁以外的车体的部位。另外,也可以用管夹1将管件固定在电动车以外的使用发动机的汽车等车辆上。

Claims (4)

1.一种管夹,用于将管件固定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把持所述管件的至少一个把持部、及***到所述车体上形成的长孔中而将所述管件固定在所述车体上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与所述长孔的长边侧的开口边缘相卡扣的多个卡扣部;及在所述多个卡扣部的基底侧平行于所述长孔的长边方向地延伸、并与所述长孔的长边侧的内周边相叠合的平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延伸、用于保持所述管件的凹槽,
在所述凹槽的两个相向而对的端缘上,分别形成有向所述凹槽的外侧延伸后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用于将所述管件限制在所述凹槽内的可弹性变形的把持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被构成为筒状,所述平直部形成在所述固定部的外壁面上,
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长孔的长边侧的开口边缘相卡扣的状态下,所述平直部与所述长孔的长边侧的内周边相叠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直部在与所述长孔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能将所述固定部相对所述长孔转动的转动角度限制在16°以下的长度。
CN201921514987.3U 2019-09-11 2019-09-11 管夹 Active CN210890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4987.3U CN210890409U (zh) 2019-09-11 2019-09-11 管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4987.3U CN210890409U (zh) 2019-09-11 2019-09-11 管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0409U true CN210890409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4987.3U Active CN210890409U (zh) 2019-09-11 2019-09-11 管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04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13414B2 (en) Fastening clip and associated fastener
US20150026933A1 (en) Clips
JPS6326619Y2 (zh)
US20120213580A1 (en) Component mounting structure and push nut
US6747209B2 (en) Clamp
JP6966263B2 (ja) プロテクタ
WO2015064525A1 (ja) 止め具
EP2541117A1 (en) Hose clamp
JPS641344B2 (zh)
CN210890409U (zh) 管夹
JP7235570B2 (ja) クランプ
WO2017199842A1 (ja) クリップ
JP5898988B2 (ja) クリップ
JP5412997B2 (ja) 電気接続箱
JP6348529B2 (ja) 車両用クリップ及び外装部品の締結構造
JPH09280227A (ja) 止め具
JP4320493B2 (ja) クリップ
JPH0527687Y2 (zh)
JP4971247B2 (ja) スタッドボルト用固定クリップ
JP6310687B2 (ja) 自動車用外装品及び自動車用外装品の取付構造
WO2012137839A1 (ja) クリップ
JP2007215353A (ja) 取付具
JP2006292117A (ja) ベルトクランプ
JP2926011B2 (ja) 配管取付け具
CN212564728U (zh) 软管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