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61084U -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61084U
CN210861084U CN201920657713.3U CN201920657713U CN210861084U CN 210861084 U CN210861084 U CN 210861084U CN 201920657713 U CN201920657713 U CN 201920657713U CN 210861084 U CN210861084 U CN 210861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outer ring
mixing chamber
inner ring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77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情
刘晓刚
王帅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577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61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61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61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基座,设置在基座之上的外环混气室以及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中央连接板,内环火盖设置在中央连接板之上,中央连接板具有竖向的第一引射管,第一引射管对应于内环混气室;基座呈圆柱状,基座的顶壁中央设置有第一喷射器、并与第一引射管相对设置,基座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朝第一喷射器径向向内凹陷有至少两个凹窝,每个第二喷射器对应各自的凹窝,并与各自对应的第二引射通道相对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使得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引射通道的相对距离变大、第二引射通道的长度加长,进而提高第二引射通道的引射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带双通道的上进风式的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上进风燃气灶如平台式燃气炉和嵌入式燃气炉,其中嵌入式燃气炉的燃烧器为单通道上进风结构,燃气是通过一个通道进入,由阀门控制燃气火力,无法单独使用内火圈燃气。为解决单通道即没有独立的中心火,且热负荷小的问题,一申请号为CN98120026.5(公开号为CN121234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能独立调节中心火和外圈火的燃气燃烧器,即这种燃烧器一般设有一个中心喷射器和一个外环喷射器,但这种燃气燃烧器在实验中发现其燃烧性能不够理想,一次空气供给给中心火焰头和外部火焰头的速度不均,并由于中心喷射器和外环喷射器的吸气不均匀,燃气与一次空气的不完全混合也会造成中心火和外圈火的火焰长度不一,同时,引射管受上进风燃烧器高度的限制,不能做得太长,致使通道阻力大,功率大时易出现黄焰,特别是在小火档位时,黄焰更明显。而为了解决上进风燃烧器引射管不能做得太长的问题,一专利号为ZL200680014368.7(授权公告号为CN101166934B)的中国发明专利《具有多圈同心火焰炉冠的煤气灶高功率双燃烧器》其提供了一种燃烧器设置有最小四个混合文氏管腔,一个在第一喷嘴上方的具有垂直轴线的中央腔体和最小三个均匀间隔开有的具有倾斜轴线的腔体,其分别由不同的喷嘴供给,由于四个文氏管腔的燃烧器的情况下,虽然具有倾斜轴线的三个腔体可使得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可得到较大的燃烧热,该双燃烧器包括有位于面板下方的圆形盆状主体即术语“底杯”,而该圆形盆状主体容纳有中央横挡,其中央具有将煤气导入文氏管混合腔中的中心喷嘴,同时在该第一喷嘴的周向上间隔设有将煤气导入具有倾斜轴线的三个腔体的外周喷嘴,外周喷嘴位于中心喷嘴的***,外周喷嘴位于从40度到60度的倾斜轴线的文氏管混合腔的上游,由于中央横档的限制,外周喷嘴仅能位于中心喷嘴径向上的***,并使得具有倾斜轴线的文氏管混合腔的倾斜长度不能做长,从而使得外周文氏管混合腔对应的外环燃烧性能仍不够理想,需要对现有的上进风燃烧器作进一步的改进。
另外,该外周文氏管混合腔只有一个混合腔,仅适用于具有单火孔的外齿形炉冠,但该炉冠在有溢液的时候容易堵塞火孔,造成熄火、出火不均匀等不良工况,影响顾客体验,使得维修率上升;相较于齿形火孔或是圆火孔,采用条缝火孔有利于减少溢液对火孔造成堵塞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具有补充二次空气的难度大的问题即:条缝火孔的内外两侧能够接触到充分的二次空气,但是越往火孔的中间走,因为二次空气参与了前端燃烧,所以空气量减少,二次空气补充困难,中间二次空气补充量就减少了,容易造成黄火等现象。如专利号为ZL200610122194.8(公告号为CN1920383A)的中国发明专利《上进风式深内旋燃烧器》其具有内旋的条缝状火孔,其二次空气的补充仅能依靠火盖内径的内侧补充至火孔,但是越往火孔的外部走,因为二次空气参与了前端燃烧,所以空气量减少,二次空气补充困难,中间以及外部的二次空气补充量就减少了,容易造成黄火等现象,为此需要寻找一种既有较强引射能力又能具备既能很好卷吸所需补充的二次空气和高热效率的上进风燃烧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针对火孔尤其是长条缝式火孔,均匀补给二次空气的上进风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溢液不易堵塞喷射器的上进风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外周混合腔对应的引射管的长度能够有效做长的上进风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中心混合腔对应的引射管的长度能够有效做长的上进风燃烧器。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
基座;
外环混气室,设置在所述基座之上,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以及连接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的底壁,所述内圈壁面围成有环形腔体,所述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环火盖包括有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包括有环状顶壁与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和外环壁,所述内环壁与内圈壁面相抵,所述外环壁与外圈壁面相抵,所述外环火盖的环状顶壁自外向内斜向下倾斜,所述内环壁自外向内斜向下倾斜,并且环状顶壁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α与所述内环壁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β之间满足α<β,并且所述环状顶壁和内环壁均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引射通道的入气口的距离相对较近,提高引射能力,还包括有横跨所述环形腔体的中央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央连接板之上的内环火盖,并与中央连接板形成有内环混气室,所述中央连接板具有竖向的第一引射管,所述第一引射管对应于所述内环混气室;
所述底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自独立的第二引射通道,所述第二引射通道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轴线,所述外环混气室对应于所述第二引射通道;
所述基座呈柱状,所述基座的顶壁中央设置有第一喷射器、并与所述第一引射管相对设置,所述基座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喷射器,该第二喷射器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二喷射器均高于所述的第一喷射器。
为了满足燃烧器燃气火力由阀门调节控制,可同时使用内环壁的径向主火形成的内旋火以及环状顶壁的径向主火孔形成的外旋火,也可单独使用内旋火和外旋火,特别是在内部,中心和外部的圆周方向的火焰中火焰基本没有紊流和干涉,同时还兼具有小火的烹饪功能,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底壁上设置有环状分隔板,该环状分隔板将所述外环混气室分隔成两个独立腔室,每个独立腔室均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引射通道连通。外环混气室能分隔成位于内侧的第一外环混气室和位于外侧的第二外环混气室,而第二喷射器则分别对应地给予第一外环混气室和第二外环混气室的燃料混合物,第一外环混气室和第二外环混气室流体分离,由此可单独地对其进行供给。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二引射通道为径向文丘里管,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的入气口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喷射器相对,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的出气口延伸至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底壁,所述外圈壁面向下延伸有一圈凸壁,所述凸壁构成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的防水圈。为了使得第二引射通道能做得更长,第二引射通道优选为径向文丘里管,第二引射通道的入气口与各自对应的第二喷射器相对,第二引射通道的出气口延伸至外环混气室的底壁,当然本发明也可以将第二引射通道完全限定在中央连接板的侧部、并呈收敛-扩散的管状结构。
为了补充内环火盖出火区域的二次空气,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底壁具有至少两个沿周向间隔、并自下而上向上凹入的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通道连通外界和所述环形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底壁包括有对应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底壁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凸壁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底壁的下端。在烹饪过程中从锅具上流下的溢液流入外环混气室前则容易先经作为防水圈的凸壁进行第一步的防护。
为了避免溢液越过防水圈后沿着各个径向文丘里管而进入第二喷射器,所述第一底壁邻近所述凸壁的外侧部分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该第一底壁由于其是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则可以避免溢液沿着各个径向文丘里管自外向内进入第二喷射器,以进行第二步的防护。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基座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朝所述第一喷射器径向向内凹陷有至少两个凹窝,每个第二喷射器对应各自的所述凹窝,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相对设置。略去了常规的位于盛液盘之下的底杯,而是使基座局部高于盛液盘之上的圆状型,第二喷射器则设置在基座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朝第一喷射器径向向内凹陷有至少两个凹窝,第二喷射器与第一喷射器的相对距离变小,使得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引射通道的相对距离变大,为了使得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引射通道的入气口的距离相对较近,使得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能将第二引射通道的长度加长,另外,各个第二喷射器互不干扰,进而提高第二引射通道的引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具有对应所述凹窝的竖向腔室,所述竖向腔室的上端封闭为盲端,各个所述竖向腔室的下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喷射器即设置在所述竖向腔室之上端封闭端的侧端。其中竖向腔室为相对凹腔独立设置,并于底部相互贯通的多个竖向腔室,借助于该封闭端面,有效地实现了第一喷射器与第二喷射器的相流体分离,以允许用户单独控制进入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通道中燃料混合物的流入。
为了实现中央连接板连同外环混气室与基座的连接,实现燃烧器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安装的便捷性,优选地,所述中央连接板的下表面于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件,所述凹腔的周壁内围对应地设有用于支承所述支撑件的支承台。
为了防止溢液堵塞第二引射通道的入气口,所述中央连接板于第一引射管之外的侧部构成位于所述第二引射通道之入气口上方的防水檐。
为了使得内环混气室对应的第一引射管的长度能够有效做长,所述中央连接板的侧部低、中央位置高,所述中央连接板的侧部构成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的管壁的局部,并在中央位置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内环火盖的安装槽。
为了避免因中央连接板的设置而遮挡内圈壁面围成的环形腔体,进而使得环形腔体中的二次空气内不足以对内环壁的径向主火孔进行补充,所述中央连接板与所述内圈壁面之间的间隔构成连通外界、并用于向所述内环壁的径向主火孔补充二次空气的补气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针对条缝状火孔均匀补充二次空气的难度,外环火盖的环状顶壁和内环壁均有径向主火孔,外环火盖的环状顶壁自外向内斜向下倾斜,内环壁自外向内斜向下倾斜,并且环状顶壁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α与内环壁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β之间满足α<β,并且环状顶壁和内环壁均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相对水平面所成倾斜角度β较大的内环壁,径向主火孔相互之间加热少,向上的火焰有利于提升热效率,但卷吸的二次空气仅来自于依靠内圈壁面围成的环形腔体内,卷吸能力较弱,烟气高;相对水平面所成倾斜角度α较小的环状顶壁,具有较好的绕圆周方向的卷吸能力,但存在火焰部分离锅远的状态,靠下的火焰实际在烧靠上的火焰,导致效率不高,为提升外环火盖的均匀性及整体火焰形状,单个外环火盖的环状顶壁具有向内旋/或向外旋以及内环壁具有向外旋/或向内旋的径向主火孔,能弥补单一在环状顶壁或内环壁设置径向主火孔的缺陷,使得既能很好卷吸所需补充的二次空气又能具有较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进风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环火盖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环混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7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8为图1又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基座1,该基座1内容纳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喷射器2和至少两个位于第一喷射器2***的第二喷射器,设置在基座1之上的外环混气室4,该外环混气室4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41和外圈壁面42以及连接内圈壁面41和外圈壁面42的底壁43,内圈壁面 41和外圈壁面42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5,内圈壁面41围成有环形腔体410;以及包括有内环火盖6和外环火盖5的火盖,外环火盖5覆盖在外环混气室4上,还包括有横跨环形腔体410的中央连接板7,内环火盖6设置在中央连接板7之上,并与中央连接板 7形成有内环混气室61,中央连接板7具有竖向的第一引射管71,第一引射管71对应于内环混气室61,以及沿外环混气室4的底壁43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各自独立的第二引射通道,第二引射通道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轴线,外环混气室4对应于第二引射通道;为了实现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能将第二引射通道的长度加长,本实施例的基座1呈圆柱状,基座1的顶壁中央设置有第一喷射器2、并与第一引射管71相对设置,基座1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朝第一喷射器2径向向内凹陷有至少两个凹窝11,每个第二喷射器对应各自的凹窝11,并与各自对应的第二引射通道相对设置,由于第二喷射器则设置在基座1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朝第一喷射器2径向向内凹陷有至少两个凹窝11,第二喷射器与第一喷射器2的相对距离变小,使得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引射通道的相对距离变大,为了使得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引射通道的入气口的距离相对较近,使得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能将第二引射通道的长度加长,另外,各个第二喷射器互不干扰,进而提高第二引射通道的引射能力。
同样地为了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使第一引射管71能做得更长,基座1的顶壁于凹窝11之外的中央部分向下凹陷形成有凹腔12,第一喷射器2即设置在凹腔12的底壁43上,第一引射管71伸入凹腔12内并与第一喷射器2相对设置。其中基座1的中央部分具有供第一引射管71伸入的凹腔12,使得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使第一引射管71能做得更长,从而使得上进风燃烧器的火焰短、均匀而有力,不会出现黄焰、回火等缺陷。另外,为了使得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引射通道的入气口的距离相对较近,提高引射能力,第二喷射器均高于第一喷射器2。而基座1具有对应凹窝11的竖向腔室13,竖向腔室13的上端封闭为盲端,各个竖向腔室13的下部相互连通,第二喷射器即设置在竖向腔室13之上端封闭端的侧端。其中竖向腔室13为相对凹独立设置,并于底部相互贯通的多个竖向腔室13,借助于该封闭端面,有效地实现了第一喷射器2与第二喷射器的相流体分离,以允许用户单独控制进入第一引射管71 和第二引射通道中燃料混合物的流入。为了实现中央连接板7连同外环混气室4与基座 1的连接,实现燃烧器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安装的便捷性,中央连接板7的下表面于第一引射管71的***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件9,凹腔12的周壁内围对应地设有用于支承支撑件9的支承台121。
本实施例中外环火盖5包括有环状本体,环状本体包括有环状顶壁51与自该环状顶壁5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52和外环壁53,内环壁 52与内圈壁面41相抵,外环壁53与外圈壁面42相抵,外环火盖5的环状顶壁51和/ 或内环壁52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50,外环火盖5的径向主火孔50为条缝式火孔,以形成内螺旋火或外螺旋火,若是环状顶壁51或内环壁52具有径向主火孔50,均有利于减少溢液对火孔造成堵塞的情况出现;或是环状顶壁51和内环壁52均有径向主火孔50,当环状顶壁51和内环壁52均有径向主火孔50时,则相比单独设在环状顶壁51或是内环壁52上时,径向主火孔50的长度能设置得更短,在同等二次空气补充量的状态下,二者均能接触到充分的二次空气,避免造成黄火等现象。为避免造成黄火现象,以环状顶壁51和内环壁52均有径向主火孔50为例展开描述:
外环火盖5的环状顶壁51自外向内斜向下倾斜,内环壁52自外向内斜向下倾斜,并且环状顶壁5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α与内环壁52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β之间满足α<β,并且环状顶壁51和内环壁52均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50,相对水平面所成倾斜角度β较大的内环壁52,径向主火孔50相互之间加热少,向上的火焰有利于提升热效率,但卷吸的二次空气仅来自于依靠内圈壁面41围成的环形腔体410 内,卷吸能力较弱,烟气高;相对水平面所成倾斜角度α较小的环状顶壁51,具有较好的绕圆周方向的卷吸能力,但存在火焰部分离锅远的状态,靠下的火焰实际在烧靠上的火焰,导致效率不高,为提升外环火盖5的均匀性及整体火焰形状,单个外环火盖5的环状顶壁51具有向内旋/或向外旋以及内环壁52具有向外旋/或向内旋的径向主火孔50,能弥补单一在环状顶壁51或内环壁52设置径向主火孔50的缺陷,使得既能很好卷吸所需补充的二次空气又能具有较高热效率,原因在于:在环状顶壁51和内环壁52均有径向主火孔50,径向主火孔50能做得更短,为此即使内环壁52的径向主火孔50卷吸能力较弱,但也能充分燃烧;而环状顶壁51的径向主火孔50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卷吸能力,加之内环壁52的火焰离锅近,能弥补火焰部分离锅远的局限。
为了满足燃烧器燃气火力由阀门调节控制,可同时使用内环壁52的径向主火孔50形成的内旋火以及环状顶壁51的径向主火孔50形成的外旋火,也可单独使用内旋火和外旋火,特别是在内部,中心和外部的圆周方向的火焰中火焰基本没有紊流和干涉,同时还兼具有小火的烹饪功能,外环混气室4的底壁43上设置有环状分隔板431,该环状分隔板431将外环混气室4分隔成两个独立腔室,每个独立腔室均与各自对应的第二引射通道连通,外环混气室4能分隔成位于内侧的第一外环混气室44和位于外侧的第二外环混气室45,而第二喷射器则分别对应地给予第一外环混气室44和第二外环混气室 45的燃料混合物,第一外环混气室44和第二外环混气室45流体分离,由此可单独地对其进行供给。本实施例以4个第二喷射器为例,例如在具有二个文丘式管腔的燃烧器中,为了得到4kW,每个单独的文丘式管腔必须被载荷2kW;在具有四个文丘式管腔的燃烧器的情况下,减少每个文丘式管腔的载荷至1.25kW,减去62.5%,可得到最大功率为 5kW;为此,对应地,第二引射通道也具有4个,包括有第二引射通道一81、第二引射通道二82、第二引射通道三83、第二引射通道四84,第二引射通道一81、第二引射通道二82与第一外环混气室44连通,第二引射通道三83、第二引射通道四84与第二外环混气室45连通。其中,第二引射通道一81、第二引射通道二82、第二引射通道三83、第二引射通道四84均为径向文丘里管,各第二引射通道的入气口与各自对应的第二喷射器相对,第二喷射器包括有对应第二引射通道一81的第二喷射器一31,对应第二引射通道二82的第二喷射器二32,对应第二引射通道三83的第二喷射器三33,对应的第二喷射器四34,第二引射通道一81、第二引射通道二82的出气口延伸至第一外环混气室44的底壁43、并与第一外环混气室44连通,第二引射通道三83、的出气口延伸至第二外环混气室45的底壁43、并与第二外环混气室45连通。其中,中央连接板7 于第一引射管71之外的侧部74构成位于各个第二引射通道之入气口上方的防水檐,以防止溢液堵塞第二引射通道的入气口,为了使得内环混气室61对应的第一引射管71的长度能够有效做长,中央连接板7的侧部低、中央位置高,中央连接板7的侧部构成第二引射通道的管壁的局部,并在中央位置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用于安装内环火盖6的安装槽73。最后,为了避免因中央连接板7的设置而遮挡内圈壁面41围成的环形腔体410,进而使得环形腔体410中的二次空气内不足以对内环壁52的径向主火孔50进行补充,中央连接板7与所述内圈壁面41之间的间隔构成连通外界、并用于向内环壁52的径向主火孔50补充二次空气的补气通道。
参考图7和图8,如上所述,一次空气、燃气和混合后的一次空气和燃气在燃烧器内部的路径(参考虚线走向)如下,由于第一喷射器2、到第一引射管71和内环混气室61 中的气体喷射所造成的低压,借由燃气自身的动能而将一次空气从外界吸入基座1的凹腔12中,进行一次空气和燃气的预混最后进入内环混气室61,混合后的一次空气和燃气最后通过内环火盖6的内火孔、并与外部环境的二次空气一起被点燃,形成内环火。而火盖还包括有能使用户能单独控制的内旋火和外旋火,内旋火所需的一次空气和燃气由第二引射通道一81和第二引射通道二82独立于第一引射管71而输入至第一外环混气室44中,外旋火所需的一次空气和燃气由第二引射通道三83和独立于第一引射管71 而输入至第二外环混气室45中,同时,第一外环混气室44、第二外环混气室45与内环混气室61分离,以此方式实现第一外环混气室44、第二外环混气室45与内环混气室 61的流体分离,然后可以单独地对其进行供给,以允许用户单独控制进入第一引射管 71和第二引射通道一81、第二引射通道二82、第二引射通道三83和中燃料混合物的流入,若要调节内旋火和外旋火的大小,调节各个连接在设置于基座1***与竖向腔室13 相连通的进气管的调节阀即可。
最后,为了避免溢液对第二喷射器一31、第二喷射器二32、第二喷射器三33、第二喷射器四34的堵塞,外圈壁面42向下延伸有一圈凸壁421,凸壁421构成第二引射通道一81、第二引射通道二82、第二引射通道三83和的防水圈,在烹饪过程中从锅具上流下的溢液流入外环混气室4前则容易先经作为防水圈的凸壁531进行第一步的防护。外环混气室4的底壁43具有至少两个沿周向间隔、并自下而上向上凹入的二次空气通道430,二次空气通道430连通外界和环形腔体410,以补充内环火盖出火区域的二次空气;而外环混气室的底壁43包括有对应二次空气通道430的第一底壁432,第一底壁432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凸壁421的下端低于第一底壁432的下端,第一底壁 432邻近凸壁421的外侧部分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该第一底壁432由于其是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则可以避免溢液沿着各个径向文丘里管自外向内进入各自的第二喷射器,以进行第二步的防护。

Claims (13)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
基座(1);
外环混气室(4),设置在所述基座(1)之上,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41)和外圈壁面(42)以及连接内圈壁面(41)和外圈壁面(42)的底壁(43),所述内圈壁面(41)围成有环形腔体(410),所述内圈壁面(41)和外圈壁面(42)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5),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环火盖(5)包括有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包括有环状顶壁(51)与自该环状顶壁(5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52)和外环壁(53),所述内环壁(52)与内圈壁面(41)相抵,所述外环壁(53)与外圈壁面(42)相抵,所述外环火盖(5)的环状顶壁(51)自外向内斜向下倾斜,所述内环壁(52)自外向内斜向下倾斜,并且环状顶壁(5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α与所述内环壁(52)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β之间满足α<β,并且所述环状顶壁(51)和内环壁(52)均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横跨所述环形腔体(410)的中央连接板(7),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央连接板(7)之上的内环火盖(6),并与中央连接板(7)形成有内环混气室(61),所述中央连接板(7)具有竖向的第一引射管(71),所述第一引射管(71)对应于所述内环混气室(61);
所述底壁(43)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自独立的第二引射通道,所述第二引射通道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轴线,所述外环混气室(4)对应于所述第二引射通道;
所述基座(1)呈柱状,所述基座(1)的顶壁中央设置有第一喷射器(2)、并与所述第一引射管(71)相对设置,所述基座(1)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喷射器,该第二喷射器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二喷射器均高于所述的第一喷射器(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4)的底壁(43)上设置有环状分隔板(431),该环状分隔板(431)将所述外环混气室(4)分隔成两个独立腔室,每个独立腔室均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引射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引射通道为径向文丘里管,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的入气口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喷射器相对,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的出气口延伸至所述外环混气室(4)的底壁(43),所述外圈壁面(42)向下延伸有一圈凸壁(421),所述凸壁(421)构成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的防水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底壁(43)具有至少两个沿周向间隔、并自下而上向上凹入的二次空气通道(430),所述二次空气通道(430)连通外界和所述环形腔体(4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4)的底壁(43)包括有对应所述二次空气通道(430)的第一底壁(432),所述第一底壁(432)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凸壁(421)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底壁(432)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432)邻近所述凸壁(421)的外侧部分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朝所述第一喷射器(2)径向向内凹陷有至少两个凹窝(11),每个第二喷射器对应各自的所述凹窝(11),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具有对应所述凹窝(11)的竖向腔室(13),所述竖向腔室(13)的上端封闭为盲端,各个所述竖向腔室(13)的下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喷射器即设置在所述竖向腔室(13)之上端封闭端的侧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连接板(7)的下表面于所述第一引射管(71)的***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件(9),凹腔(12)的周壁内围对应地设有用于支承所述支撑件(9)的支承台(12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连接板(7)于第一引射管(71)之外的侧部(74)构成位于所述第二引射通道之入气口上方的防水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连接板(7)的侧部低、中央位置高,所述中央连接板(7)的侧部(74)构成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的管壁的局部,并在中央位置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内环火盖(6)的安装槽(73)。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连接板(7)与所述内圈壁面(41)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二次空气通道(430)向所述内环壁(52)的径向主火孔(50)补充二次空气的补充口。
CN201920657713.3U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Active CN210861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7713.3U CN210861084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7713.3U CN210861084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61084U true CN210861084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87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7713.3U Active CN210861084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6108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5052A (zh) * 2020-07-17 2020-10-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12032716A (zh) * 2020-09-10 2020-12-0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上进风燃烧器
WO2023110435A1 (en) * 2021-12-14 2023-06-22 BSH Hausgeräte GmbH Burner head for cooktop, burner, and cooktop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5052A (zh) * 2020-07-17 2020-10-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12032716A (zh) * 2020-09-10 2020-12-0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上进风燃烧器
WO2023110435A1 (en) * 2021-12-14 2023-06-22 BSH Hausgeräte GmbH Burner head for cooktop, burner, and cooktop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61084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112664981B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111964054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及应用有该内环火盖的燃烧器
CN109959004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161268A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2128749A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2057284U (zh) 一种防干烧燃烧器
CN209569723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0861099U (zh) 一种具有提高燃烧效率的燃烧器
CN11125612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74731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1911922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112747319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747318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20506715U (zh) 一种外环火盖及燃烧器
CN111121027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110848688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111121026A (zh) 一种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上进风燃烧器和灶具
CN11172082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9569722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9656074U (zh) 燃烧器
CN11212875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10848689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09569721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5216238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