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3471U - 房车 - Google Patents

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3471U
CN209833471U CN201920297349.4U CN201920297349U CN209833471U CN 209833471 U CN209833471 U CN 209833471U CN 201920297349 U CN201920297349 U CN 201920297349U CN 209833471 U CN209833471 U CN 209833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ion
plate
edge
resistance reduc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973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永华
郭忠良
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 Dongxia Ke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Xia Ke 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Xia Ke 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Xia Ke 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973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3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3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3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车,包括驾驶室、厢体及过渡板。驾驶室包括底壁、外侧壁及前置壁。外侧壁与前置壁及底壁连接。外侧壁具有侧边及顶边。厢体包括顶盖及侧壁,侧壁间隔设置于顶盖相对的两侧,侧壁靠近驾驶室的一端具有第一过渡边及与第一过渡边连接的第二过渡边,第一过渡边与前置壁位于侧边相对的两侧,第二过渡边与底壁位于顶边相对的两侧。过渡板包括第一过渡板及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与侧边及第一过渡边过渡连接,第二过渡板与顶边及第二过渡边过渡连接。其中,垂直于底壁的平面与第一过渡板的夹角范围在55度至65度之间,平行于底壁的平面与第二过渡板的夹角范围在7度至13度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房车风阻较小,便于高速行驶。

Description

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车。
背景技术
房车包括驾驶室及厢体,在驾驶室与厢体连接的过程中,厢体的两侧及顶盖通常突出于驾驶室,以增大厢体的体积,方便在厢体内需设置床、桌椅、空调等。而厢体的两侧及顶盖突出于驾驶室时,若设置不当,将导致在行车的过程中,厢体的风阻较大,不利于房车高速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房车风阻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风阻较小的房车。
一种房车,包括:
驾驶室,包括底壁、外侧壁及前置壁,所述外侧壁间隔设置于所述前置壁相对的两侧,并与所述前置壁及所述底壁连接,所述外侧壁具有远离所述前置壁的侧边,以及远离所述底壁的顶边,所述顶边与所述侧边连接;
厢体,包括顶盖及侧壁,所述侧壁间隔设置于所述顶盖相对的两侧,并突出于所述外侧壁,所述侧壁靠近所述驾驶室的一端具有第一过渡边及与所述第一过渡边连接的第二过渡边,所述第一过渡边与所述前置壁位于所述侧边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过渡边与所述底壁位于所述顶边相对的两侧;及
过渡板,包括第一过渡板及第二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侧边及所述第一过渡边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板与所述顶边及所述第二过渡边过渡连接;
其中,垂直于所述底壁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板的夹角范围在55度至65 度之间,平行于所述底壁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过渡板的夹角范围在7度至13度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垂直于所述底壁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板的夹角为 60度,平行于所述底壁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过渡板的夹角为1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第二过渡板之间设置有过渡连接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降阻板,所述侧壁、所述顶盖及所述过渡板靠近所述前置壁的一端与所述前置壁共同围设形成限位部,所述降阻板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以用于过渡所述驾驶室及所述厢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阻板包括弧形的第一降阻板及第二降阻板,所述第一降阻板与所述第二降阻板的凹面相对设置,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厢体的凹陷结构,所述第一降阻板夹持于所述第二过渡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二过渡板过渡连接,所述第一降阻板的一侧与所述前置壁连接,所述第二降阻板夹持于所述侧壁之间,并与所述侧壁过渡连接,所述第二降阻板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降阻板及所述顶盖过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第二过渡板焊接形成所述过渡板,所述第一降阻板与所述第二降阻板焊接形成所述降阻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底壁的轴向上,所述第一降阻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降阻板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呈弧形,并与所述侧壁过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所述设置于所述厢体,并与所述顶盖传动连接,以使所述顶盖相对所述侧壁可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透明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透明盖可拆卸地覆盖于所述安装口。
上述房车,第一过渡边与前置壁位于侧边相对的两侧,第一过渡板与侧边及第一过渡边过渡连接,且垂直于底壁的平面与第一过渡板的夹角范围在55度至65度之间,故外侧壁通过第一过渡板可与侧壁在房车的两侧实现顺滑过渡,且具有较小的阻挡角;而第二过渡边与底壁位于顶边相对的两侧,第二过渡板与顶边及第二过渡边过渡连接,且平行于底壁的平面与第二过渡板的夹角范围在7度至13度之间,故外侧壁通过第二过渡板可与侧壁在房车的顶部实现顺滑过渡,亦具有较小的阻挡角。因此,驾驶室与厢体之间形成与流线型相似的结构,从而可有效减小房车行驶过程中的风阻,便于房车高速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过渡板在D-D方向上,垂直于底壁的平面与第一过渡板成夹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二过渡板在B-B方向上,平行于底壁的平面与第二过渡板成夹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房车100包括驾驶室110、厢体120及过渡板130。
驾驶室110包括底壁111、外侧壁112及前置壁113。具体地,房车100的底盘形成底壁111,驾驶室110两侧安装车门的边框表面以及关闭的车门表面形成外侧壁112,前置壁113由安装前置窗的边框表面及前置窗的表面形成。底壁 111、外侧壁112及前置壁113围设形成驾驶室110的驾驶腔。底壁111位于房车100的底部,外侧壁112位于房车100的两侧,前置壁113位于房车100的前方。具体的,前方是指驾驶员的行驶方向。
外侧壁112间隔设置于前置壁113相对的两侧,并与前置壁113及底壁111 连接,外侧壁112具有远离前置壁113的侧边1121,以及远离底壁111的顶边 1122。顶边1122与侧边1121连接。一般情况下,外侧壁112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房车100的两侧,因此,使得驾驶室110内的空间较大且规整,方便驾驶员在驾驶室110内操作房车100。
厢体120突出于驾驶室110,包括顶盖121及侧壁122。侧壁122间隔设置于顶盖121相对的两侧,并突出外侧壁112。侧壁122设置于房车100相对的两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侧壁122为两个,且房车100的侧壁122平行且间隔设置,并突出于外侧壁112。因此,使得厢体120的内部空间较大且较为规整,便于在厢体120的内部设置床、桌椅、空调等其他器件。
侧壁122靠近驾驶室110的一端具有第一过渡边1221及与第一过渡边1221 连接的第二过渡边1222。第一过渡边1221与第二过渡边1222围设形成缺口,安装时,外侧壁112与缺口适配,以使得驾驶室110与厢体120连接时,整体性更强,且更符合用户审美需求。
第一过渡边1221与前置壁113位于侧边1121相对的两侧,并与侧边1121 位置对应。第二过渡边1222与底壁111位于顶边1122相对的两侧,并与顶边 1122位置对应。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过渡板130包括第一过渡板131及第二过渡板132。第一过渡板131与侧边1121及第一过渡边1221过渡连接,第二过渡板132与顶边1122及第二过渡边1222过渡连接。因此,可从房车100的顶端及两侧,实现驾驶室110与厢体120的光顺连接。
其中,垂直于底壁111的平面与第一过渡板131的夹角范围在55度至65 度之间,平行于底壁111的平面与第二过渡板132的夹角范围在7度至13度之间。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垂直于底壁111的平面是指与侧壁122平行的平面。
因此,使得外侧壁112与厢体120的侧壁122之间过渡较为平滑,且具有较小的阻挡角。具体地,驾驶室110与厢体120连接,并形成与流线型相似的结构,从而可有效减少房车100行驶过程中的风阻,便于房车100高速行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垂直于底壁111的平面与第一过渡板131的夹角为60度,平行于底壁111的平面与第二过渡板132的夹角为10度。
此时,第一过渡板131及第二过渡板132可在实现驾驶室110与厢体120 之间平滑过渡的同时,还具有较为简单的生产工艺,从而便于降低房车100的生产成本。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板131与第二过渡板132之间设置有过渡连接板140。
具体地,房车100一般为长条形结构,第一过渡板131沿垂直于房车100 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过渡板132沿平行于房车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第一过渡板131与第二过渡板132倾斜角度及延伸角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第一过渡板131及第二过渡板132相互连接的一端并不位于同一空间内。因此,若直接将第一过渡板131与第二过渡板132直接连接,将导致连接处过于复杂,设置难度大,而且连接后的第一过渡板131及第二过渡板132之间也容易发生松动,更有可能引发第一过渡板131及第二过渡板132变形,影响房车100的外观及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过渡板131及第二过渡板132之间设置过渡连接板140,不仅可有效提升第一过渡板131与第二过渡板132之间的牢固性,更能使得第一过渡板131及第二过渡板132之间的连接更为顺畅及平缓,以减小房车100行驶过程中的风阻,便于房车100高速行驶。
此外,过渡连接板140的设置,还使得第一过渡板131及第二过渡板132 处的应力较为分散,从而可防止第一过渡板131及第二过渡板132在固定时变形,因而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房车100还包括降阻板150。侧壁122、顶盖121及过渡板 130靠近前置壁113的一端与前置壁113共同围设形成限位部。降阻板150设置于限位部,以用于过渡驾驶室110及厢体120。
具体地,降阻板150与前置壁113均位于房车100的前方。设置降阻板150,可使得驾驶室110与厢体120在驾驶室110的顶端实现过渡连接,以使得前置壁113与顶盖121之间的连接更平滑顺畅,从而可进一步减小房车100行驶过程中的风阻,便于房车100高速行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降阻板150包括弧形的第一降阻板151及第二降阻板152。第一降阻板151与第二降阻板152的凹面相对设置,形成开口朝向厢体120的凹陷结构。第一降阻板151夹持于第二过渡板132之间,并与第二过渡板132过渡连接,第一降阻板151的一侧与前置壁113连接。第二降阻板 152夹持于侧壁122之间,并与侧壁122过渡连接,第二降阻板152相对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降阻板151及顶盖121过渡连接。
因此,在房车100的行驶过程中,当气流从房车100的前方阻挡于降阻板 150时,气流与降阻板150的接触面积较小,而且,还可在弧形的第一降阻板 151与第二降阻板152的引导下,流向房车100的两侧,最终从第一过渡板131 及第二过渡板132上流出。
而且,第一降阻板151夹持于第二过渡板132之间,并与第二过渡板132 过渡连接,第二降阻板152夹持于侧壁122之间,并与侧壁122过渡连接,第二降阻板152相对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降阻板151及顶盖121过渡连接,使得整个房车100的外壁之间连接平缓顺畅,不仅外形美观,还可进一步降低房车100 的风阻。
具体地,过渡板130可由第一过渡板131与第二过渡板132一体成型,或者将第一过渡板131与第二过渡板132分开成型后,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降阻板150可由第一降阻板151与第二降阻板152一体成型,也可将第一降阻板 151与第二降阻板152分开成型后,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板131与第二过渡板132焊接形成过渡板130,第一降阻板151与第二降阻板152焊接形成降阻板150。
因此,使得过渡板130与降阻板150的成型方式简单易行,可提高房车100 的安装效率。而且,采用焊接的方式还无需使用紧固件,从而便于降低整个房车100的重量,实现房车100的轻便化。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渡板131与第二过渡板132之间,第一降阻板151与第二降阻板152之间采用焊接,而过渡板130与顶边1122及侧边1121 采用焊接并涂胶的方式连接,第一降阻板151与前置壁113采用铆接并涂胶的方式连接。因此,可有效减少过渡板130及降阻板150与驾驶室110之间的连接难度,从而便于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板131及第二过渡板132,第一降阻板151及第二降阻板15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紧固件连接,磁性吸附或者其他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底壁111的轴向上,第一降阻板151的高度小于第二降阻板152的高度。
由于前置壁113与顶盖121之间的设置空间有限,为保证第二降阻板152 可与顶盖121实现平滑的过渡连接,需为第二降阻板152提供较大的设置空间。在第一降阻板151与第二降阻板152长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垂直于底壁111 的轴向上,第一降阻板151的高度小于第二降阻板152的高度,使得第二降阻板152具有更大的容纳空间,因此,可有效利用这个容纳空间,将第二降阻板 152的弧面设置的更为平缓,使得第二降阻板152与顶盖121的连接更为顺畅,外形更为美观。
而且,更为平缓的第二降阻板152还可有效降低第二降阻板152的风阻,以便于房车100高速行驶。
在本实施例中,顶盖121呈弧形,并与侧壁122过渡连接。
即顶盖121从厢体120的两侧与侧壁122实现过渡连接,从而可提升房车 100外壁之间的平滑度。因此,在房车100的行驶过程中,从房车100的前方形成于顶盖121上的气流可从房车100的两侧流动,以进一步减小房车100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阻,而且使得房车100的外形更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房车100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厢体120,并与顶盖121传动连接,以使顶盖121相对侧壁122可升降。
通过设置升降机构,使得顶盖121具备升顶状态及降顶状态。升顶时,顶盖121与厢体120间隔设置,可扩展厢体120的内部空间;降顶时,厢体120 覆盖于厢体120,厢体120的空间被固定。故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可根据需求适时的调整厢体120的容积,从而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具体地,升降机构可以为连杆、伸缩杆或者其他升降机构,只需保证顶盖 121可升降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房车100还包括透明盖。顶盖121上开设有安装口160,透明盖可拆卸地覆盖于安装口160。
透明盖可拆卸地覆盖于安装口160,形成透明天窗。通过设置透明天窗,用户可通过透明天窗观赏布满星辰的夜空,巍峨的大山或者其他风景宜人的景色。此外,透明盖覆盖于安装口160,还可阻止外界的尘土或者水汽进入至房车100 内,从而可维持房车100内部环境的干净整洁及干燥度。
当房车100行驶至空气较佳的环境中时,还可通过打开透明盖,使得清新怡人的空气进入至房车100内部。
具体地,房车100可通过螺栓、粘接件或者其他紧固件安装于安装口160 的边缘,也可以透明盖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口160的边缘,当需要打开安装口160时,转动透明盖即可使得透明盖与安装口160错位。进一步转动透明盖,透明盖可重新覆盖于安装口160。
通过将透明盖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口160,使得透明盖的安装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上述房车100,第一过渡边1221与前置壁113位于侧边1121相对的两侧,第一过渡板131与侧边1121及第一过渡边1221过渡连接,且垂直于底壁111 的平面与第一过渡板131的夹角范围在55度至65度之间,故外侧壁112通过第一过渡板131可与侧壁122在房车100的两侧实现顺滑过渡,且具有较小的阻挡角;而第二过渡边1222与底壁111位于顶边1122相对的两侧,第二过渡板132与顶边1122及第二过渡边1222过渡连接,且平行于底壁111的平面与第二过渡板132的夹角范围在7度至13度之间,故外侧壁112通过第二过渡板 132可与侧壁122在房车100的顶部实现顺滑过渡,亦具有较小的阻挡角。因此,驾驶室110与厢体120之间形成与流线型相似的结构,从而可有效减小房车100 行驶过程中的风阻,便于房车100高速行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驾驶室,包括底壁、外侧壁及前置壁,所述外侧壁间隔设置于所述前置壁相对的两侧,并与所述前置壁及所述底壁连接,所述外侧壁具有远离所述前置壁的侧边,以及远离所述底壁的顶边,所述顶边与所述侧边连接;
厢体,包括顶盖及侧壁,所述侧壁间隔设置于所述顶盖相对的两侧,并突出于所述外侧壁,所述侧壁靠近所述驾驶室的一端具有第一过渡边及与所述第一过渡边连接的第二过渡边,所述第一过渡边与所述前置壁位于所述侧边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过渡边与所述底壁位于所述顶边相对的两侧;及
过渡板,包括第一过渡板及第二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侧边及所述第一过渡边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板与所述顶边及所述第二过渡边过渡连接;
其中,垂直于所述底壁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板的夹角范围在55度至65度之间,平行于所述底壁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过渡板的夹角范围在7度至13度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底壁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板的夹角为60度,平行于所述底壁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过渡板的夹角为1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第二过渡板之间设置有过渡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阻板,所述侧壁、所述顶盖及所述过渡板靠近所述前置壁的一端与所述前置壁共同围设形成限位部,所述降阻板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以用于过渡所述驾驶室及所述厢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阻板包括弧形的第一降阻板及第二降阻板,所述第一降阻板与所述第二降阻板的凹面相对设置,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厢体的凹陷结构,所述第一降阻板夹持于所述第二过渡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二过渡板过渡连接,所述第一降阻板的一侧与所述前置壁连接,所述第二降阻板夹持于所述侧壁之间,并与所述侧壁过渡连接,所述第二降阻板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降阻板及所述顶盖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第二过渡板焊接形成所述过渡板,所述第一降阻板与所述第二降阻板焊接形成所述降阻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底壁的轴向上,所述第一降阻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降阻板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呈弧形,并与所述侧壁过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所述设置于所述厢体,并与所述顶盖传动连接,以使所述顶盖相对所述侧壁可升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透明盖可拆卸地覆盖于所述安装口。
CN201920297349.4U 2019-03-08 2019-03-08 房车 Active CN209833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97349.4U CN209833471U (zh) 2019-03-08 2019-03-08 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97349.4U CN209833471U (zh) 2019-03-08 2019-03-08 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3471U true CN209833471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5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97349.4U Active CN209833471U (zh) 2019-03-08 2019-03-08 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3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33471U (zh) 房车
CN106240322A (zh) 一种汽车天窗前框架结构
CN201192978Y (zh) 一种车用天窗护板结构
CN208602291U (zh) 一种内藏式汽车天窗运动机构组合
CN2654430Y (zh) 旅行车组合帐篷床
CN107433840B (zh) 一种汽车内装式全景天窗
CN214647488U (zh) 一种汽车用窗帘导轨
CN203805676U (zh) 一种汽车天窗
CN208180741U (zh) 汽车天窗导向联动装置
CN111907298A (zh) 汽车用多功能透气板
CN102383694A (zh) 房车车窗
CN214267324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低速电动专用车的单边t形车门
CN218858132U (zh) 一种联动式新能源电池罩安装检修口结构及电池罩
JPH054520A (ja) 車両用リフトゲート構造
CN218141185U (zh) 电动屏头枕
CN221292907U (zh) 一种汽车后挡风玻璃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2400836U (zh) 汽车用多功能透气板
CN2631808Y (zh) 汽车窗罩
CN220764026U (zh) 车顶通风***
CN216805328U (zh) 客车内饰一体成型侧围装饰板
CN214267776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低速电动专用车的车身
CN107234952A (zh) 一种外开式汽车全景天窗的卷帘装置
CN214189544U (zh) 客车用整体式消音顶中内饰板及使用该顶中板的客车
CN201105630Y (zh) 单向式后泄风格栅
CN213262125U (zh) 一种旅居挂车专用的多功能天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2

Address after: 422800 No. 7 Renmin East Road, Dahetang Street Office, Shaodong County, Shao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o Dongxia Ke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300 Hunan Changsha Liuyang Liuy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Yongtai roa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ark A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XIAKEL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