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10338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10338U
CN207410338U CN201720098495.5U CN201720098495U CN207410338U CN 207410338 U CN207410338 U CN 207410338U CN 201720098495 U CN201720098495 U CN 201720098495U CN 207410338 U CN207410338 U CN 207410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quipment
signal
circuit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84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W·梭
J·雅各布
J·L·瑞沃拉埃斯皮诺扎
K·巴拉扎德
L·J·桑吉妮蒂
R·卡巴勒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Computer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10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10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88Arrangements for carrying or protecting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9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in bluetooth or WI-FI devices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4Circuits using the same frequency for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1Suppression of signals in the return path, i.e. bidirectional control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该电子设备包括导电外壳、位于导电外壳中的电介质天线窗口、第一射频收发器、天线、第二射频收发器和双工器。第一射频收发器生成第一极高频频带中的第一极高频信号。天线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向外部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极高频信号并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从外部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极高频信号。第二极高频信号处于与第一极高频频带不同的第二极高频频带中。第二射频收发器从天线接收第二极高频信号。双工器具有耦接到第一射频收发器的第一端口、耦接到第二射频收发器的第二端口和耦接到天线的第三端口,其中双工器被配置为将第一极高频信号与第二极高频信号隔离。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整体涉及电子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通信电路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常常使用通信电路向外部设备传输数据。传统电子设备包括有线数据端口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组件快速互连(PCIe)端口、雷电端口、或用于与外部设备传送数据的任何其他所期望的端口。通过有线数据端口传送的数据常常包括大的数据文件,诸如高清晰度视频和音频数据。有线数据端口允许实现相对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即1比特/秒或更高的数据速率)。利用有线数据端口能够获得的高数据速率允许在相对短的时间量中将大的数据文件传输到外部设备。然而,有线数据端口可能体积大,并且在电子设备上占据过多空间。
因此可能期望能够提供数据传输能力改善的电子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设置有无线电路的电子设备。该无线电路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天线可用于处理频率大于或等于10GHz的毫米波无线通信。
电子设备可具有导电外壳。如果需要,设备可包括非导电外壳或者由导电材料和非导电材料的组合制成的外壳。具有显示器覆盖层的显示器可形成在导电外壳中。导电外壳可包括与显示器覆盖层相对的背部平坦表面。导电外壳可包括从背部平坦表面延伸到显示器覆盖层的导电侧壁结构。电介质天线窗口可形成在导电外壳的背部表面中的开口内。天线可安装在电介质天线窗口后面,并且可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传送大于10GHz的极高频(EHF)的毫米波信号。
电子设备可具有射频电路,诸如第一射频模块和第二射频模块。第一射频模块可生成第一EHF通信频带中的第一毫米波信号。天线可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中的给定一个电介质天线窗口以传输功率电平向外部装置传输第一毫米波信号。天线可通过同一电介质天线窗口或者通过附加电介质天线窗口从外部装置接收第二EHF通信频带中的第二毫米波信号。天线可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从外部装置接收第二EHF通信频带中的无线控制信号。第一EHF通信频带和第二EHF通信频带可覆盖相同EHF频率,或者可覆盖不同的EHF频率。这些EHF通信频带中的一者或两者例如可以是60GHz通信频带、62.5GHz通信频带、58.5GHz通信频带、或高于10GHz的任何其他通信频带。
电子设备可包括具有耦接到第一射频模块的第一端口、耦接到第二射频模块的第二端口和耦接到天线的第三端口的双工器。双工器可隔离第一端口上的信号以避免泄露到第二端口上。双工器可将所接收的第二毫米波信号和所接收的无线控制信号传递到第二射频模块。
第二射频模块可将所接收的无线控制信号传递到第一射频模块,以调节天线所传输的第一毫米波信号的传输功率电平。第二射频模块可将第二毫米波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通过由第二毫米波信号生成无线性能度量数据来标识与第二毫米波信号相关联的链路质量。控制电路可基于所标识的链路质量来标识传输功率电平调节。控制电路可通过天线将用于标识传输功率电平调节的附加控制信号传送给外部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中的任一者,控制电路可将测试比特伪随机序列施加到天线上,用于评估与第一毫米波信号和/或第二毫米波信号相关联的无线链路质量。
根据上述结构中的任一者,天线可被布置成传输第一毫米波信号的相控天线阵列。控制电路可控制提供给相控天线阵列的第一毫米波信号的相对相位,以对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传输的第一毫米波信号执行波束指向操作。
根据上述结构中的任一者,电子设备可包括单个天线,用于通过给定电介质天线窗口传输第一EHF频带中的信号并用于通过该电介质天线窗口接收第二EHF频带中的信号。
根据上述结构中的任一者,电子设备可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以及第一电介质天线窗口和第二电介质天线窗口。第二天线可通过第二电介质天线 窗口接收第二毫米波信号和无线控制信号。第一天线可通过第一电介质天线窗口传输第一毫米波信号。在这种情形中,第一毫米波信号和第二毫米波信号可处于相同EHF通信频带中。
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该电子设备包括导电外壳、位于导电外壳中的电介质天线窗口、第一射频收发器、天线、第二射频收发器和双工器。第一射频收发器生成第一极高频频带中的第一极高频信号。天线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向外部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极高频信号并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从外部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极高频信号。第二极高频信号处于与第一极高频频带不同的第二极高频频带中。第二射频收发器从天线接收第二极高频信号。双工器具有耦接到第一射频收发器的第一端口、耦接到第二射频收发器的第二端口和耦接到天线的第三端口,其中双工器被配置为将第一极高频信号与第二极高频信号隔离。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射频收发器形成在第一射频模块上,并且第二射频收发器形成在与第一射频模块不同的第二射频模块上。
根据一些实施例,双工器包括谐振波导结构。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EHF极高频频带和第二EHF极高频频带各自包括高于10GHz的频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EHF极高频频带包括62.5GHz频带,并且第二EHF极高频频带包括58.5GHz频带。
根据一些实施例,外部电子设备以传输功率电平来传输第二EHF极高频信号,电子设备还包括被配置为标识与所接收的第二EHF极高频信号相关联的链路质量并被配置为基于所标识的链路质量来生成控制信号的处理电路,其中天线被配置为在第一EHF极高频频带中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向外部电子设备传输控制信号,并且所传输的控制信号指示外部电子设备调节第二EHF极高频信号的传输功率电平。
根据一些实施例,天线被配置为以传输功率电平来传输第一EHF极高频信号,天线被配置为在第二EHF极高频频带中从外部电子设备接收控制信号,第二射频收发器被配置为将天线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传送给第一射频收发器,并且第一射频收发器被配置为基于控制信号来调节传输功率电平。
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还包括附加天线,其中附加天线被配置为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向外部电子设备传输第一EHF极高频信号并被配置为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从外部电子设备接收第二EHF极高频信号。
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还包括包含天线的相控天线阵列和控制电路,其中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控制相控天线阵列来对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的第一EHF极高频信号执行波束指向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还包括耦接到第一射频收发器的输入端的基带处理器电路,其中基带处理器电路被配置为将对应于第一EHF极高频信号的基带信号传递给第一射频收发器,而不执行基带信号的任何分包。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射频收发器包括调试电路,其中调试电路被配置为生成测试比特伪随机序列并被配置为将测试比特伪随机序列施加到天线上以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传输给外部电子设备。
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还包括具有显示器覆盖层的显示器,其中导电外壳包括电子设备的与显示器覆盖层相对的平坦背部表面,导电外壳包括从平坦背部表面延伸到显示器覆盖层的侧壁结构,并且电介质天线窗口形成在导电外壳的平坦背部表面中的开口中。
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与外部通信装置进行毫米波无线通信。该电子设备包括:被构造为生成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毫米波电路、被构造为以传输功率电平将射频信号传输给外部通信装置以及在第二毫米波通信频带中从外部通信装置接收无线控制信号的天线结构以及被构造为基于所接收的无线控制信号来调节传输功率电平的控制电路。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和第二毫米波通信频带各自包括大于10GHz的频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还包括接收控制信号的附加毫米波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位于附加毫米波电路上的控制逻辑部件,并且控制逻辑部件被构造为通过芯片间通信路径向毫米波电路提供用于标识传输功率电平调节的控制信号。
根据一些实施例,天线结构还被构造为从外部通信装置接收第二毫米波通信频带中的附加射频信号,其中附加射频信号与无线控制信号分开。附加毫米波电路还被构造为向控制电路传送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
根据一些实施例,控制电路还被构造为确定与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相关联的链路质量是否令人满意以及响应于标识与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相关联的链路质量不令人满意,生成标识用于外部通信装置的功率电平调节的附加无线控制信号。毫米波电路还被构造为在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中通过天线结构向外部通信装置传输附加无线控制信号。
根据一些实施例,控制电路还被构造为从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来生成无线性能度量数据。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和第二毫米波通信频带各自包括60GHz频带。电子设备还包括具有第一电介质天线窗口和第二电介质天线窗口的导电外壳。天线结构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天线通过第一电介质天线窗口传输射频信号,并且第二天线通过第二电介质天线窗口接收无线控制信号和附加射频信号。
根据一些实施例,天线结构包括天线,并且电子设备还包括双工器。双工器具有耦接到毫米波电路的第一端口、耦接到附加毫米波电路的第二端口和耦接到天线的第三端口。双工器被构造为:将射频信号从第一端口传送到第三端口;将附加射频信号和无线控制信号从第三端口传送到第二端口;以及将第二端口与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隔离,其中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电介质天线窗口的导电外壳。天线被构造为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向外部通信装置传输射频信号;以及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从无线装置接收附加射频信号和无线控制信号。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包括介于10GHz和60GHz之间的通信频带,并且第二毫米波通信频带包括介于60GHz和400GHz之间的通信频带。
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被构造为与外部设备无线通信。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具有与显示器相对的背部表面的金属外壳、位于金属外壳的背部表面中的电介质窗口、生成第一毫米波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天线、控制电路和双工器。天线通过电介质窗口从外部设备接收第二毫米波频带中的无线控制信号并通过电介质窗口向外部设备传输所生成的射频信号。天线以传输功率电平传输射频信号。第二毫米波频带与第一毫米波频带不同。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无线控制信号来调节传输功率电平。双工器耦接在射频模块和天线之间,其中双工器被配置为将第一毫米波频带与第二毫米波频带隔离。
根据一些实施例,天线被配置为通过电介质窗口接收第二毫米波频带中的附加射频信号。电子设备还包括通过双工器接收附加射频信号并将附加射频信号传送给控制电路的附加射频模块。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来标识用于外部设备的传输功率电平调节。射频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天线并在第一毫米波频带中向外部设备传输用于标识用于外部设备的传输功率电平调节的附加无线控制信号。第一毫米波频带是58.5GHz频带,并且第二毫米波频带是62.5GHz频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一种具有用于通过毫米波通信链路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无线通信电路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一种具有用于执行毫米波通信的天线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一种用于执行毫米波通信的示例性射频通信模块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可由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执行以优化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毫米波通信链路的传输功率电平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可由射频通信模块执行以利用所施加的测试比特图案来评估毫米波通信链路的质量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示出一种示例性电子设备可如何包括相应天线窗口以利用多个天线来处理毫米波通信链路的图示。
图7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示出一种示例性电子设备可如何包括单个天线窗口以利用单个天线来处理多个毫米波通信链路的图示。
图8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示出一种示例性电子设备可如何包括滤波电路以同时通过单个天线并且通过单个天线窗口来传送不同毫米波频带中的毫米波信号的图示。
图9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示出图8所示类型的一种示例性电子设备可如何包括多个天线以通过单个天线窗口来传输毫米波信号的图示。
图10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示出一种简化的基带处理器可如何向执行波束指向操作的射频电路提供数据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示出一种具有单个天线窗口用于传送毫米波信号的示例性电子设备可如何对设备相对于外部设备的取向不敏感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申请要求2017年1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5/414,287以及2016年1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289,092的优先权,所述专利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电子设备诸如图1的电子设备10可包含无线电路。该无线电路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天线可用于处理毫米波通信。有时被称为极高频(EHF)通信的毫米波通信涉及60GHz或介于约10GHz和400GHz之间的其他频率的信号。如果需要,设备10还可具有无线通信电路,用于处理卫星导航***信号、蜂窝电话信号、无线局域网信号、近场通信、基于光的无线通信或其他无线通信。
电子设备10可为计算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较小的设备(诸如手表设备)、挂式设备、耳机或听筒设备、嵌入眼镜中的设备或者穿戴在用户的头部上的其他设备,或其他可穿戴或微型设备、电视机、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诸如其中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被安装在信息亭或汽车中的***)、实现这些设备的功能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功能的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配置中,设备10是便携式设备,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或者其他便携式计算设备。如果需要,其他配置可用于设备10。图1的示例仅是示例性的。
电子设备10可与外部电子设备诸如外部电子设备12无线通信。在彼此无线通信时,设备10和12在本文中有时被统称为无线通信***8。电子设备12可为计算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较小的设备(诸如手表设备)、挂式设备、耳机或听筒设备、嵌入眼镜中的设备或者穿戴在用户的头部上的其他设备,或其他可穿戴或微型设备、电视机、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诸 如其中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被安装在信息亭或汽车中的***)、实现这些设备的功能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功能的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10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第一电子设备10或主电子设备10,而电子设备12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第二电子设备12、辅电子设备12、外部电子设备12或***电子设备12。在一种合适的结构中,辅设备12可以是支持主设备10操作的附件或其他***设备。例如,辅设备12可以是用于主设备10的对接设备、同步设备、充电设备、或其他附件设备。图1的示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如果需要,可为设备12使用其他配置。
图1是示出可在设备10和12中使用的示例性部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设备10可包括存储和处理电路诸如存储和处理电路16和输入输出(I/O)电路诸如输入输出电路18。存储和处理电路16和输入输出电路18可封装在电子设备外壳结构诸如外壳14内。有时可被称为壳体或壳的外壳14可由塑料、玻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金属(例如,不锈钢、铝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任意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形成。外壳14可使用一体式构造形成,在该一体式构造中,一些或全部外壳14被加工或模制成单一结构,或者可使用多个结构(例如,内框架结构、形成外部外壳表面的一种或多种结构等)形成。
第一设备10中的存储和处理电路16可包括存储装置,诸如硬盘驱动器存储装置、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被配置为形成固态驱动器的闪存存储器或其他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存储和处理电路16中的处理电路可被用于控制第一设备10的操作。该处理电路可基于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处理器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等。
存储和处理电路16可用于运行第一设备10上的软件,诸如互联网浏览应用程序、互联网语音协议(VOIP)电话呼叫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媒体回放应用程序、操作***功能、数据传输应用程序等。为了支持与外部装置的交互,存储和处理电路16可用于实现通信协议。可使用存储和处理电路30来实现的通信协议包括互联网协议、无线局域网协议(例如IEEE 802.11协议-有时称为)、用于其他短程无线通信链路的协议(诸如协议)、蜂窝电话协议、MIMO协议、天线分集协议、卫星导航***协议等等。
第一设备10上的输入输出电路18可包括输入输出设备26。输入输出设备26可用于允许将数据供应到第一设备10并且允许将数据从第一设备10提供到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26可包括用户接口设备、数据端口设备和其他输入输出部件。例如,输入输出设备可包括触摸屏、不具有触摸传感器能力的显示器、按钮、操纵杆、滚轮、触摸板、小键盘、键盘、麦克风、相机、扬声器、状态指示器、光源、音频插孔及其他音频端口部件、数字数据端口设备、光传感器、加速度计或能够检测运动和相对于地球的设备取向的其他部件、电容传感器、接近传感器(例如,电容接近传感器和/或红外接近传感器)、磁性传感器、连接器端口传感器或者确定第一设备10是否被安装在坞站中的其他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和输入输出部件。
输入输出电路18可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电路28。无线通信电路28可包括由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低噪声输入放大器、无源射频(RF)部件、一个或多个天线诸如天线30、传输线和用于处理RF无线信号的其他电路形成的RF收发器电路。无线信号也可使用光(例如,使用红外通信)来进行发送。
无线通信电路28可包括基带处理器电路32,用于在基带频率下处理所传输和/或接收的信号。基带处理器电路32可包括任何期望数量的分立的基带处理器(例如一个基带处理器、两个基带处理器、多于两个基带处理器等等)。基带处理器电路32可通过路径36向射频电路34提供基带信号,和/或可通过路径36从射频电路34接收基带信号。
射频电路34可将基带信号上变频成射频信号以用于传输,并且可将通过天线30接收的射频信号下变频以生成基带信号来用于基带处理器电路32。基带处理器电路32可处理通过任何期望的射频通信频带传输和/或接收的信号的基带版本。
射频电路3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RF)模块电路40(例如第一RF模块40-1、第NRF模块40-N等)。每个射频模块40可处理对应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每个射频模块40可包括对应的收发器电路、滤波电路、传输线结构、放大器电路、数据转换电路、匹配电路、控制逻辑部件、或任何其他所期望的用于处理对应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电路。每个RF模块40可形成在相应集成电路(芯片)上。如果需要,两个或更多个RF模块40可形成在公共基底上或者公共集成电路芯片上。例如,两个或更多个模块40可与 基带处理器32形成在公共基底或集成电路上,或者可形成在与基带处理器32分开的基底或集成电路上。如果需要,RF电路34和基带电路32可形成在分开的集成电路芯片上,或者可均形成在同一集成电路芯片上。如果需要,射频电路34可包括滤波电路、混合电路、放大器电路、传输线结构、匹配电路、数据转换电路(例如模数转换器电路或数模转换器电路)、切换电路、和/或与形成在RF模块40上的电路分开的用于处理射频信号的任何其他所期望的电路。
射频电路34可处理各种射频通信频带中的射频通信。射频电路34可包括处理用于(IEEE 802.11)通信的2.4GHz和5GHz频带、并且处理2.4GHz通信频带的无线局域网收发器电路。电路34可包括蜂窝电话收发器电路,用于处理诸如从700MHz到960MHz的低通信频带、从1710MHz到2170MHz的中频带、和从2300MHz到2700MHz的高频带或者(例如)介于700MHz和2700MHz或其他合适频率之间的其他通信频带的频率范围中的无线通信。电路34可处理语音数据和非语音数据。
射频电路34可包括支持极高频(例如从10GHz到400GHz的毫米波频率或其他毫米波频率)下的通信的毫米波收发器电路。射频电路34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毫米波电路34。电路34可包括卫星导航***电路,诸如全球定位***(GPS)接收器电路,用于接收1575MHz的GPS信号或用于处理其他卫星定位数据(例如1609MHz的GLONASS信号)。从绕地球轨道运行的一组卫星接收用于第一设备10的卫星导航***信号。
在卫星导航***链路、蜂窝电话链路和其他远程链路中,无线信号通常用于在几千英尺或英里范围内传送数据。在链路以及其他近程无线链路中,无线信号通常用于在几十或几百英尺范围内传送数据。电路34中的极高频(EHF)无线收发器电路可在通过视线路径行进于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这些短距离上传送信号。为了增强毫米波通信的信号接收,可根据需要使用相控天线阵列和波束指向技术。还可使用天线分集方案来确保已经被阻挡或者由于第一设备10的操作环境而以其他方式被劣化的天线能够被切换为不再被使用并且用表现更高的天线代替它们。
如果需要,射频通信电路34可包括用于其他短程和远程无线链路的电路。例如,无线通信电路34可包括用于接收电视和无线电信号的电路、寻呼***收发器、近场通信(NFC)电路等。
无线通信电路28中的天线30可使用任何合适的天线类型形成。例如,天线30可包括具有谐振元件的天线,该天线由环形天线结构、贴片天线结构、倒F形天线结构、缝隙天线结构、平面倒F形天线结构、螺旋形天线结构、这些设计的混合等形成。如果需要,天线30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可为背腔式天线。不同类型的天线可用于不同的频带和频带的组合。例如,在形成本地无线链路天线时可使用一种类型的天线,并且在形成远程无线链路天线时可使用另一种类型的天线。专用天线可用于接收卫星导航***信号,或者,如果需要,天线30可被配置为既接收卫星导航***信号又接收用于其他通信频带的信号(例如无线局域网信号和/或蜂窝电话信号)。如果需要,天线30可包括处理毫米波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天线或相控天线阵列。
传输线路径可用于在第一设备10内路由天线信号。例如,传输线路经可用于将天线结构30耦接到射频电路34。第一设备10中的传输线可包括同轴电缆路径、微带传输线、带状线传输线、边缘耦合的微带传输线、边缘耦合的带状线传输线、由这些类型的传输线的组合形成的传输线等等。如果需要,在传输线内可***滤波器电路、切换电路、放大器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和其他电路。
类似地,第二设备12可包括存储和处理电路20和输入输出电路22。存储和处理电路20和输入输出电路22可封装在电子设备外壳结构诸如外壳24内。外壳24可由塑料、玻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金属(例如,不锈钢、铝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中任意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形成。外壳24可使用一体式构造形成,在该一体式构造中,外壳24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加工或模制成单一结构,或者外壳24可使用多个结构(例如,内部框架结构、形成外部外壳表面的一个或多个结构等)形成。
第二设备12上的输入输出电路22可包括输入输出设备42。输入输出设备42可用于允许将数据供应到第二设备12并且允许将数据从第二设备12提供到其他设备。输入输出设备42可包括用户接口设备、数据端口设备和其他输入输出部件。例如,输入输出设备可包括触摸屏、不具有触摸传感器能力的显示器、按钮、操纵杆、滚轮、触摸板、小键盘、键盘、麦克风、相机、扬声器、状态指示器、光源、音频插孔及其他音频端口部件、数字数据端口设备、光传感器、加速度计或能够检测运动和相对于地球的设备取向的其他部件、电容传感器、接近传感器(例如,电容接近传感器和/或红外接近 传感器)、磁性传感器、连接器端口传感器或者确定设备12是否被安装在坞站中的其他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和输入输出部件。
输入输出电路22可包括无线通信电路44。无线通信电路44可包括由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低噪声输入放大器、无源射频(RF)部件、一个或多个天线诸如天线46、传输线和用于处理RF无线信号的其他电路形成的RF收发器电路。无线信号也可使用光(例如,使用红外通信)来发送。
无线通信电路44可包括基带处理器电路48,用于在基带频率下处理所传输和/或接收的信号。基带处理器电路48可通过路径52向射频电路50提供基带信号,和/或可通过路径52从射频电路50接收基带信号。射频电路50可包括射频模块54(例如第一模块54-1、第N模块54-N等)。每个射频模块54可处理对应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每个射频模块54可包括对应的收发器电路、滤波电路、传输线结构、放大器电路、数据转换电路、匹配电路、控制逻辑部件、或任何其他所期望的用于处理相应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电路。每个模块54可形成在相应集成电路(芯片)上。如果需要,两个或更多个模块54可形成在公共基底上或者公共集成电路芯片上。例如,两个或更多个模块54可与基带处理器48形成在公共基底或集成电路上,或者可形成在与基带处理器48分开的基底或集成电路上。
如果需要,射频电路50可包括滤波电路、混合电路、放大器电路、传输线结构、匹配电路、数据转换电路(例如模数转换器电路或数模转换器电路)、切换电路、和/或与形成在模块54上的电路分开的用于处理射频信号的任何其他所期望的电路。
射频电路50可处理各种射频通信频带中的射频通信。射频电路50可包括处理用于(IEEE 802.11)通信的2.4GHz和5GHz频带,并且处理2.4GHz通信频带的无线局域网收发器电路。电路50可包括蜂窝电话收发器电路,用于处理诸如从700MHz到960MHz的低通信频带、从1710MHz到2170MHz的中频带、和从2300MHz到2700MHz的高频带或者(例如)介于700MHz和2700MHz或其他合适频率之间的其他通信频带的频率范围中的无线通信。电路50可处理语音数据和非语音数据。
射频电路50可包括支持极高频(例如从10GHz到400GHz的毫米波频率或其他毫米波频率)下通信的毫米波收发器电路。电路50可包括卫星导 航***电路,诸如全球定位***(GPS)接收器电路,用于接收1575MHz的GPS信号或用于处理其他卫星定位数据(例如1609MHz的GLONASS信号)。从绕地球轨道运行的一组卫星接收用于设备12的卫星导航***信号。
如果需要,射频通信电路50可包括用于其他短程和远程无线链路的电路。例如,无线通信电路50可包括用于接收电视和无线电信号的电路、寻呼***收发器、近场通信(NFC)电路等。
无线通信电路44中的天线46可使用任何合适的天线类型形成。例如,天线46可包括具有谐振元件的天线,该天线由环形天线结构、贴片天线结构、倒F形天线结构、缝隙天线结构、平面倒F形天线结构、螺旋形天线结构、这些设计的混合等形成。如果需要,天线46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可为背腔式天线。不同类型的天线可被用于不同的频带和频带的组合。例如,在形成本地无线链路天线时可使用一种类型的天线,并且在形成远程无线链路天线时可使用另一种类型的天线。专用天线可用于接收卫星导航***信号,或者,如果需要,天线46可被配置为既接收卫星导航***信号又接收用于其他通信频带的信号(例如无线局域网信号和/或蜂窝电话信号)。如果需要,天线46可包括用于处理毫米波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天线或相控天线阵列。
传输线路径可用于在设备12内路由天线信号。例如,传输线路经可用于将天线结构46耦接到射频电路50。设备12中的传输线可包括同轴电缆路径、微带传输线、带状线传输线、边缘耦合的微带传输线、边缘耦合的带状线传输线、由这些类型的传输线的组合形成的传输线等等。如果需要,在传输线内可***滤波器电路、切换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和其他电路。
第一设备10上的存储和处理电路16和第二设备12上的存储和处理电路20可用于实施数据传输协议(在本文中有时称为数据总线协议)。数据传输协议可用于执行高数据速率数据传输操作(例如速度为100兆比特/秒(Mbps)或更高、500Mbps或更高、1比特/秒或更高等等的数据传输操作)。可由处理电路16和20实施的数据传输协议可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协议、通用异步接收器/发射器(UART)协议、***组件互连(PCI)协议、***组件快速互连(PCIe)协议、加速图形端口(AGP)协议、或能够实现大于或等于约100Mbps的数据速度(即数据速率)的任何其他所期望的数据传输协议。通常,数据传输协议可要求保持至少两个并行的数据路径以支 持数据传输操作(例如第一路径用于将数据从第一设备传输给第二设备,并且第二路径用于同时将数据从第二设备传输给第一设备)。
第一设备10上的处理电路16可利用所选数据传输协议对数据进行格式化以用于传输。在某些情况下,输入输出设备26包括支持高数据速率传输协议的有线数据端口结构,诸如USB端口。在这些情况下,数据可通过有线数据端口和对应的布线结构被传输给外部设备,诸如第二设备12。有线数据端口和布线结构可支持与数据传输协议相关联的高数据速率下的数据传输。然而,实施数据传输协议所需要的缆线和有线数据端口可能体积大,并且在设备内占据过量空间。如果需要,可通过使用无线通信电路28无线地向外部设备12传输数据来节省设备内的空间。
一般来讲,无线通信电路28的数据传输带宽和数据速率(例如电路28每秒能够传输的数据比特数)与用于传送数据的频率成正比。例如,与较低频率传送的数据相比,较高频带中传输的数据可以较高数据速率传送。虽然射频电路34可以相对低的频率诸如蜂窝电话频率或无线局域网频率传送数据,但这些频率对在传输无线数据时能够获得的数据速率施加了上限。例如,在这些频率下传输数据可将数据速率限制到低于500Mbps。对于将大的数据文件(诸如高清晰度视频或其他大的数据集)传输到外部设备,这样限制数据速率可导致相对长的等待时间。
如果需要,第一设备10中的毫米波RF模块40可用于以高数据速率(例如500Mbps或更高、1比特/秒或更高、5千兆比特/秒(Gbps)、5千兆字节/秒(GBps)等的速率)向外部装置传输数据。利用设备10上的毫米波电路的数据传输操作可获得比使用更低频率诸如无线局域网或蜂窝电话频率时明显更高的数据速率(例如因为毫米波通信是在高于10GHz的极高频(EHF)执行,这明显高于无线局域网频率或蜂窝电话频率)。这样,相对于使用更低频率的情况,设备10可使用EHF信号来在更短或甚至觉察不到的时间量中传输相对大的数据文件。数据速率m
为了实施能够处理1比特/秒或更高的数据速率的数据传输协议,可在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12之间建立并同时保持至少两个EHF无线路径。如图1所示,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12可在设备之间建立第一无线路径60和第二无线路径62。第一无线路径60和第二无线路径62可利用第一设备10上的RF模块40和第二设备12上的RF模块54建立,其能够处理毫米波 通信。第一无线路径60和第二无线路径62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无线链路。第一无线链路60和第二无线链路62可共同形成设备10和12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链路,其实施对应的数据传输协议并且处理例如大于或等于1比特/秒的速率或者大于或等于500Mbps的速率的数据传输。
为了处理此类高数据速率,无线链路60和62可处于大于或等于10GHz的EHF频率。例如,EHF链路60和62可建立在58.5GHz、60GHz、62.5GHz下的频带、58.5和60GHz之间的频带、60GHz和62.5GHz之间的频带、大于62.5GHz的频带、10GHz和58.5GHz之间的频带等等。EHF链路60和62两者可通过相同频带传送信号,或者可在不同频带中传送信号。在实施相应数据传输协议时,无线链路60可用于沿从第一设备10到第二设备12的方向传送数据,而链路62用于沿从第二设备12到第一设备10的方向传送数据。如果需要,可在设备之间同时建立多于两个无线链路。数据可在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12之间以50Mbps或更高(例如1Gbps、1GBps、5Gbps、10Gbps,大于10Gbps、5GBps、大于5GBps等等)的相对高的数据速率传送。在某些情况下,数据速率可以为大于或等于1比特/秒(例如介于1比特/秒和100Mbps之间,介于100Mbps和1Gbps之间,等等)的速率。
设备10中不同的相应RF模块40可用于处理链路60和62中的每个链路。例如,第一RF模块40-1可处理链路60上的无线传输,而第N个RF模块40-N处理链路62上的无线接收。类似地,设备12中不同的相应RF模块54可用于处理链路60和62中的每个链路。例如,RF模块54-1可处理链路60上的无线接收,而RF模块54-N处理链路62上的无线传输。这样,RF模块40-1传输的EHF信号可被RF模块54-1接收,并且模块54-N传输的EHF信号可被RF模块40-N接收。
如果需要,可为EHF链路60和62两者使用相同频率。在该情形下,RF模块40-1可通过第一天线30传输用于链路60的信号,并且RF模块40-N可通过第二天线30接收来自链路62的信号。类似地,RF模块54-1可通过第一天线54-1接收用于链路60的信号,并且RF模块54-N可通过第二天线46传输用于链路62的信号。如果需要,可为链路60和62使用不同频率。在该情形下,模块40-1和40-N可利用同一天线30传输和接收信号(例如可利用同一天线30处理用于链路60和62的信号)。类似地,RF模块54-1和RF模块54-N可利用同一天线46传输和接收信号。
图2是示出可如何在第一设备10内形成天线30的示例性图示。在图2的示例中,设备10包括显示器诸如显示器70。显示器70可安装在外壳14中。显示器70可为结合了导电电容触摸传感器电极层或者其他触摸传感器部件(例如,电阻触摸传感器部件、声学触摸传感器部件、基于力的触摸传感器部件、基于光的触摸传感器部件等)的触摸屏显示器或者可为非触敏的显示器。电容触摸屏电极可由氧化铟锡焊盘或者其他透明导电结构的阵列形成。
显示器70可包括由液晶显示器(LCD)部件形成的显示器像素阵列、电泳显示器像素阵列、等离子体显示器像素阵列、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像素阵列、电润湿显示器像素阵列、或者基于其他显示器技术的显示器像素。
可使用显示器覆盖层诸如透明玻璃层、透光塑料层、蓝宝石层或其他透明电介质层来保护显示器70。可在显示器覆盖层中形成开口。例如,可在显示器覆盖层中形成开口,以容纳按钮诸如按钮74。还可在显示器覆盖层中形成开口,以容纳端口诸如扬声器端口。可在外壳14中形成开口以形成通信端口(例如,音频插孔、数字数据端口等)。在天线30用于通过EHF频带以高数据速率向外部设备传送数据的情况下,可省略数字数据端口诸如USB端口和外壳14中的对应开口(例如,由此增强设备10的形状因数和/或允许设备10中的附加空间用于形成其他部件)。
天线30可被安装在外壳14中。例如,外壳14可具有图2中所示的四个周边边缘,并且一个或多个天线可沿着这些边缘中的一个或多个边缘定位。如图2的示例性配置所示,如果需要,天线30可沿着外壳12的相对周边边缘安装在区域76和78中(作为示例)。如果需要,外壳14的金属部分可形成设备10中的天线的一部分。例如,外壳14的外部导电表面可形成天线40的谐振元件和/或接地层的部分。在一种合适的结构中,外壳14包括导电背部表面和从背部表面延伸到显示器70的电介质覆盖件的导电侧壁。如果需要,天线30还可被安装在设备10的其他部分中。图2中的配置仅是示例性的。
如果需要,设备10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30可用于传送EHF数据信号和频率低于EHF频率的射频信号(例如无线局域网信号、蜂窝电话信号、NFC信号、卫星导航信号等)。在另一合适的结构中,第一组天线30可用于传送EHF频率下的信号,而第二组天线30用于传送频率低于EHF频率下 的信号。例如,用于传送频率低于EHF频率的信号的天线可形成在区域78和76中,并且可具有由外壳14的金属部分(例如外部表面)形成的谐振元件。换句话讲,围绕设备10的周边的外壳14的金属部分可形成设备10的非EHF天线。在该示例中,一个或多个单独天线可用于传送EHF信号。传送EHF信号的天线可邻近外壳14的背部金属表面安装。外壳14的背部金属表面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介质天线窗口。传送EHF信号的天线可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传送无线EHF信号(例如,使得金属外壳不阻挡信号)。该示例仅是示例性的。如果需要,图2所示的结构也可用于实施第二电子设备12。
图3是可用于处理链路60和/或62上的EHF信号的示例性图示。图3的射频模块例如可用于实施图1中第一设备10的射频模块40之一或第二设备12的射频模块54之一。RF模块80(例如RF模块,诸如设备10的模块40-1或40-N或者设备12的模块54-1或54-N)可处理EHF频带中的通信。如果需要,模块80的部件可形成在公共基底上或者公共集成电路上。
如图3的示例中所示,基带电路32可形成为RF模块80的一部分(例如,基带电路75可包括图1所示基带电路32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另一合适的结构中,基带电路32可独立于模块80形成。模块80可包括耦接到基带电路75的输入端的输入输出(I/O)电路77和耦接到基带电路75的输出端的射频电路71。I/O电路77可充当与数据路径81的输入输出接口。I/O电路77可通过数据路径81(例如从处理电路16)接收用于传输的数据。
基带电路75可经由I/O电路77接收数据,并且可对所接收数据执行基带操作。射频电路71可对数据执行射频上变频,以将基带信号转换为EHF信号。射频电路71可耦接到输出路径90。输出路径90可以是到天线30或到设备中的其他天线的传输线路径。EHF信号可被传送到输出路径90。类似地,EHF信号可通过路径90接收。EHF信号可被电路71下变频到基带信号。基带电路75可对所接收的基带信号执行基带操作,并且可通过I/O路径77将基带信号传送给路径81。射频电路71可包括任何期望的滤波电路、切换电路、匹配电路、转换电路、混合电路或放大电路。
放大器模块80可包括控制和调试电路79。电路79可经由模块间控制路径(未示出)将控制信号提供给电路77,75和71。电路79可经由芯片间控制路径110接收来自其他电路的控制信号。电路79可经由控制路径110将控制信号提供给其他电路诸如其他射频模块。电路79可控制模块80的操作, 可控制设备10和/或设备12上的其他射频模块的操作,并且可对EHF链路60和62执行测试和链路质量评估操作。
图3所示的模块80可包括放大器电路,诸如传输(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LNA)。放大器电路可形成在射频部分71中,可插置在传输线90上,可形成在模块80外部并插置在传输线90上,等等。当传送用于传输的数据时,功率放大器电路可通过输入路径81接收用于传输的信号。放大器可放大所接收的传输信号(例如对其提供大于1的增益),并且可将放大后的信号提供到传输线90。输出路径90可经由射频电路34(图1)中的其他滤波电路、放大器电路、和/或传输线结构将传输信号传送到天线30。放大器所提供的增益可利用放大器控制信号来调节。放大器控制信号可包括增益调节控制信号、用于调节放大器偏置的信号、用于激活期望数量的放大器增益级的信号、或用于调节放大器提供的增益的任何其他所期望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可由控制电路79、由存储和处理电路16(图1)、或由第一设备10上的其他功率控制电路提供。可利用控制信号来调节放大器以在输出路径90上以所期望的传输功率电平提供传输信号。可利用控制信号来调节放大器以实时地提高或降低输出路径90处EHF信号的传输功率电平。
如果需要,射频电路71可从路径90接收射频信号。所接收的信号可被传递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低噪声放大器可放大所接收的信号,并且可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出到电路75。控制电路79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控制逻辑部件。控制电路79可利用通过控制路径110接收的控制信号(例如经由路径110从设备上的存储和处理电路16接收的控制信号)来配置。控制电路79可通过路径110将控制信号提供给其他射频模块40,以控制那些射频模块的操作。如果需要,路径81,90和/或110可包括射频传输线结构和/或导电触点诸如导电销、接触焊盘、或通孔。例如,控制路径110可传送根据芯片间通信(ICC)协议组织的数据。
如果需要,控制电路79可包括调试电路。调试电路可用于对设备10、设备12和/或EHF无线链路60和62执行调试或测试操作。例如,调试电路可生成测试比特序列,诸如伪随机比特序列(例如一串伪随机数据比特)。电路79可经由射频电路71将测试比特施加到路径90上。测试比特可通过路径90传输,并在外部设备12处被接收(在模块80形成在第一设备10上 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外部设备12可处理所接收的测试比特,以测试无线链路60和62的质量。
如果不小心,EHF无线链路60上传输的数据可能干扰EHF无线链路62上传输的数据,和/或链路62上的数据可能干扰链路60上传输的数据。在链路60和62处于相同EHF频带的情况下(例如当不同的相应天线30用于传送用于每个链路的信号时),射频屏蔽结构诸如屏蔽罩120可围绕模块80的一个或多个侧形成,以减轻数据链路之间的干扰。屏蔽罩120可包括导电结构诸如金属薄片或用于阻挡射频信号的其他结构。屏蔽罩120可插置在RF模块40-1和40-N之间。如果需要,屏蔽罩120可围绕模块80的一个、两个或三个侧延伸。如果需要,射频吸收器结构诸如吸收器122可围绕模块80的一个或多个侧形成。吸收器122可包括电介质或用于吸收射频信号的其他材料。吸收器122可插置在RF模块40-1和40-N之间。如果需要,吸收器122可围绕模块80的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侧延伸。模块80可设置有吸收器122、屏蔽罩120、屏蔽罩120和吸收器122,或者屏蔽罩120和吸收器122可被省略。屏蔽罩120和吸收器122可用于减少模块40-1和40-N之间的干扰。与不使用屏蔽罩或吸收器的情况相比,这可允许模块40-1和40-N在设备10上被放置得更靠近在一起。
第一设备10上的射频电路34和第二设备12上的射频电路50可以所期望的传输功率电平传输EHF信号。传输功率电平可由每个设备上的模块80内和/或外的放大器提供的增益来确定。一般来讲,与更低的传输功率电平相比,更高的传输功率电平可导致更高的无线链路质量。然而,与使用更低的传输功率电平时相比,更高的传输功率电平可使用更多功率并更快地耗尽设备上的电池。
如果需要,设备10和/或设备12可主动地执行用于链路60和62的实时传输功率电平调节。通过实时调节传输功率(例如在链路60和62已经建立的情况下),***8可确保EHF无线链路具有足够的链路质量,同时优化设备内的功率消耗。
图4是可由通信***8执行以实时调节EHF链路60和62的传输功率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
在步骤130处,设备10和12可建立设备10和12之间的EHF无线数据传输链路60和62(图1)。例如,设备10上的RF模块40-1可建立EHF 频带中与设备12上的RF模块54-1的无线链路60,而设备10上的RF模块40-N建立EHF频带中与设备12上的RF模块54-N的无线链路62。一旦已经建立了这些链路,RF模块40-1就可通过链路60向RF模块54-1传输数据,并且RF模块54-N可通过链路62向RF模块40-N传输数据。所建立的链路60和62可共同实施高速数据传输协议,诸如PCIe、USB、这些协议的修改版本、或任何其他所期望的数据传输协议。RF模块54-N可通过链路62以第一预先确定传输功率电平来传输数据,并且模块40-1可通过链路60以第二预先确定传输功率电平来传输数据。
如果需要,设备10和12可利用无线握手过程建立链路60和62。例如,第二设备12上的RF模块54-N可生成预先确定的一系列数据比特诸如设备令牌,并且可将设备令牌传输给第一设备10上的RF模块40-N(例如在EHF频带上)。RF模块40-N上的控制电路(例如图3所示的电路79)可获得所接收的设备令牌,并且可识别第二设备12正试图建立与第一设备10的EHF无线链路。RF模块40-N上的控制电路79可通过第一设备10上的控制路径110将控制信号提供给RF模块40-1。控制信号可指示RF模块40-1生成响应消息。RF模块40-1可将响应消息传输给RF模块54-1(例如在EHF频带上)。RF模块54-1可识别所接收的响应消息,并且可识别第一设备10准备好进行通信。RF模块54-1可通过第二设备12上的控制路径110将控制信号发送给RF模块54-N,以向RF模块54-N告知已从第一设备10接收到响应。一旦RF模块54-N已经识别已接收到响应,链路60和62就可成功建立并且数据可通过链路60和62正常传送(例如以大于500Mbps的高数据速率、以大于1比特/秒的数据速率等等)。
在步骤132处,第一设备10和/或第二设备12可评估所建立的EHF链路60和62的质量。例如,RF模块40-N可通过EHF链路62接收来自RF模块54-N的数据。模块40-N可将所接收的数据传递给基带处理器电路32(或图3所示示例中的基带电路75)。第一设备10上的基带32中和/或存储和处理电路16中的数据处理电路可处理所接收的数据以评估/分析EHF链路62的质量。类似地,RF模块54-1可通过EHF链路60接收来自RF模块40-1的数据。模块54-1可将所接收的数据传递到基带处理器电路48。第二设备12上的基带48中和/或存储和处理电路20中的数据处理电路可处理所接收的数据以评估/分析EHF链路62的质量。
EHF链路62的质量可利用任何所期望的无线性能度量来评估。第一设备10和/或第二设备12可从所接收的数据采集无线性能度量数据,并且可使用性能度量数据来表征EHF链路60和62的质量。第一设备10和/或第二设备12采集的用于评估EHF无线链路质量的性能度量数据例如可包括接收功率、接收器灵敏度、误帧率、误码率、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信息的信道质量测量、相邻信道泄露比(ACLR)信息(例如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频率信道中的ACLR信息)、基于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信息的信道质量测量、基于参考符号接收功率(RSRP)信息的信道质量测量、基于信号干扰比(SINR)和信噪比(SNR)信息的信道质量测量、测量链路60和62之间干扰的度量、基于信号质量数据诸如Ec/Io或Ec/No数据的信道质量测量、这些性能度量的任何所期望的组合、以及反映EHF链路60和62的质量的其他信息。
第一设备10和/或第二设备12可处理所生成的性能度量数据,以确定EHF链路60和/或62的质量是否令人满意。例如,第一设备10和/或第二设备12可将所生成的性能度量数据与对应的性能度量阈值或可接受值范围进行比较。如果所生成的性能度量值在对应的可接受值范围内、低于限定可接受值上限的阈值、或高于限定可接受值下限的阈值,则设备10和12可标识EHF链路具有令人满意的链路质量。可接受值范围和对应的阈值可由***8的运营商、无线运营商、产业标准或规范、设备10和/或12的制造商、或者由任何其他所期望的手段来确定。如果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12标识EHF链路60和62具有令人满意的链路质量,则设备10和12可继续以相同的传输功率电平传输数据。如路径134所示,设备10和12可继续实时评估所建立的EHF链路60和62的质量。
如果第一设备10和/或第二设备12确定EHF链路60和62中的一者或两者具有不令人满意的链路质量,则处理可前进到步骤138,如路径136所示。在步骤138处,可调节(例如提高和/或降低)第一设备10和/或第二设备12的传输功率电平。传输功率电平调节可在每个设备上的RF模块之间(例如在设备10上的模块40-1和40-N之间或在设备12上的模块54-1和54-N之间)通过在芯片间控制路径110上传送控制信号来执行。如果需要,传输功率电平调节可通过在设备10和12之间通过EHF链路60和62传送控制信号来执行。
例如,第二设备12上的RF模块54-1可能确定EHF链路60具有不令人满意的链路质量(例如,第二设备12上的处理电路20可能确定对于在链路60上接收的数据所采集的性能度量数据在可接受的性能度量数据值范围之外)。模块54-1和/或存储和处理电路20可标识RF模块40-1需要调节EHF链路60的传输功率电平。模块54-1可通过第二设备12上的芯片间控制路径110将控制信号传输给RF模块54-N。控制信号可标识用于RF模块40-1的传输功率电平改变。RF模块54-N可通过无线EHF路径62将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传输给RF模块40-N。RF模块40-N可接收来自RF模块54-N的控制信号,并且可通过第一设备10上的芯片间控制路径110将控制信号传送给RF模块40-1。RF模块40-1可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号调节提供给通过EHF链路60传输的信号的传输功率电平。
又如,第一设备10上的RF模块40-N可能确定EHF链路62具有不令人满意的链路质量(例如,设备10上的处理电路16可能确定对于在链路62上接收的数据所采集的性能度量数据在可接受的性能度量数据值范围之外)。模块40-N和/或存储和处理电路16可标识第二设备12上的RF模块54-N需要调节EHF链路62的传输功率电平。模块40-N可通过第一设备10上的芯片间控制路径110将控制信号传输给RF模块40-1。控制信号可标识用于RF模块54-N的传输功率电平改变。RF模块40-1可通过EHF路径60将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传输给RF模块54-1。RF模块54-1可接收来自RF模块40-1的控制信号,并且可通过第二设备12上的芯片间控制路径110将控制信号传送给RF模块54-N。RF模块54-N可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号调节提供给通过EHF链路62传输的信号的传输功率电平。
调节用于EHF链路60和62的传输功率电平可确保链路60和62具有令人满意的链路质量。如果需要,调节传输功率电平可确保所传输信号具有所期望量的抖动。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12可继续利用调节后的传输功率电平正常传输数据。处理随后可循环回到步骤132,如路径140所示,以继续实时评估EHF链路60和62的质量(例如以确保如果链路质量随时间而偏离,则传输功率电平被更新)。这样,设备10和12可对于EHF链路60和62执行闭环反馈功率调节(例如基于从EHF链路的测量获得的主动反馈来调节EHF链路),以确保链路60和62的质量随时间而优化。
如果需要,RF模块80上的调试电路79可生成用于评估EHF链路60和62的质量的测试数据。图5是可由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12执行以利用所生成的测试数据来评估EHF链路60和62的质量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在进行图4的处理步骤132时,可例如执行图5的步骤。
在步骤150处,设备10和12之一可利用对应的调试电路79生成测试比特序列。例如,第一设备10的RF模块40-1上的调试电路79可生成测试比特序列。测试比特序列可以是数据比特流。调试电路79可包括伪随机数值生成器电路,其将测试比特序列生成为数据比特伪随机序列(例如二进制“1”和“0”的伪随机序列)。数据比特伪随机序列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伪随机比特序列(PRBS)。
在步骤152处,控制电路79可将所生成的测试比特序列施加到对应传输路径上。例如,RF模块40-1上的电路79可经由电路71将所生成的测试比特序列施加到传输路径90上。RF模块40-1可通过EHF链路60将测试比特序列传输到第二设备12。
在步骤154处,第二设备12上的RF模块54-1可通过EHF链路60接收所传输的测试比特序列。例如,模块54-1可从通过链路60接收的其他数据中提取测试比特序列。模块54-1可将所接收的测试比特序列传递到基带处理器48以进行处理。
在步骤156处,基带处理器48和/或存储和处理电路20可处理所接收的测试比特序列,以识别EHF链路60的质量。例如,电路20可将从RF模块54-1接收的测试比特序列与预先确定的序列进行比较,以标识与EHF链路60相关联的误码率或其他性能度量信息。电路20所标识的误码率值例如可以是所接收的测试比特序列中不正确接收的比特的数量的量度(例如,越高的误码率值可指示越差的链路质量,而越低的误码率值可指示越好的链路质量)。这个示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一般来讲,可使用任何期望的无线性能度量。可在第一设备10处执行类似过程,用于处理从第二设备12接收的测试比特序列。通过利用RF模块40和54施加测试数据比特,可在无需昂贵的外部测试装置的情况下表征模块40和54以及对应的EHF链路60和62。
用于通过链路60和62传送EHF信号的天线30可形成在具有金属外壳部分的外壳14内。金属外壳部分可为设备10提供有吸引力的形状因数,和/或可形成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的一部分。一般来讲,导体诸如外壳14 的金属部分可能阻挡射频信号。可在外壳14的金属部分中形成开口,以允许向和从天线30传送EHF无线信号。如果需要,开口可填充有电介质材料,以在金属外壳中形成电介质天线窗口。电介质天线窗口可允许将EHF信号传送进或出金属外壳,同时阻挡灰尘、水分或其他碎屑进入外壳内部。
图6示出了具有金属外壳部分14和形成在金属外壳部分14中的至少两个电介质天线窗口的第一设备10的后视图。如图6所示,第一设备10的背部表面162可由金属外壳部分14(例如跨设备的宽度和长度延伸的平坦金属层或薄片)形成。背部表面162可形成在设备10的与显示器70(图2)相对的一侧上。至少两个电介质天线窗口160可形成在金属外壳14中的开口中。电介质天线窗口160可由任何期望的电介质材料(例如聚合物、塑料、玻璃、陶瓷、蓝宝石、橡胶、以及这些材料的组合等等)制成。
每个天线窗口160可形成在对应天线30上方。例如,第一天线窗口160可形成在用于传送与EHF链路60相关联的信号的给定天线30上方,而第二天线窗口160可形成在用于传送与EHF链路62相关联的信号的给定天线30上方。换句话讲,RF模块40-1和RF模块40-N可通过外壳14中的两个不同天线窗口160传输或接收信号。为每个链路使用两个不同的天线窗口可允许这些窗口,并因此允许对应的RF模块在设备10中相对远分开地形成。此类空间间隔可允许提高链路60和62之间的空间隔离,并相应地降低链路之间的干扰。
图6的示例仅是示例性的。一般来讲,窗口160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例如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矩形形状、多边形形状、徽标形状等等)。每个窗口160可以是相同大小的,或者可以是不同大小的。每个窗口160可以是相同形状的,或者可以是不同形状的。在图6的示例中,邻近设备10的底部形成窗口160。一般来讲,窗口160可形成在表面160上的任何期望位置处。如果需要,当设备12包括金属外壳部分时,类似的窗口160可形成在第二设备12上。
如果需要,RF模块40-1和40-N可通过金属外壳14中的同一天线窗口传输和接收EHF信号。图7示出在EHF链路60和62通过单个天线窗口传送的示例中的设备10的后视图。如图7中所示,可以在金属外壳14的背部表面162中形成单个天线窗口164。天线窗口164可由任何期望的电介质材料制成。用于传送RF模块40-1和RF模块40-N的EHF信号的每个天线30可通过窗口164传输和/或接收与EHF链路60和62相关联的信号。例如,传输来自RF模块40-1的信号的第一天线30可通过窗口164传输信号,并且接收来自RF模块54-N的相关联信号的第二天线30可通过天线窗口164接收信号。
图7的示例仅是示例性的。一般来讲,窗口164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例如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矩形形状、多边形形状、徽标形状等等)。窗口164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尺寸(例如窗口160可跨设备10的整个宽度或者背部表面162的宽度的一部分延伸)。窗口164可邻近设备10的底侧形成或者形成在背部表面162上的任何其他期望位置处(例如在表面162的中心、邻近设备10的顶侧、等等)。如果需要,当设备12包括金属外壳部分时,类似的窗口164可形成在第二设备12上。
实践中,通过分开的天线30并且通过同一天线窗口164传送模块40-1和40-N两者的EHF信号可能引入EHF链路60和62之间过量的干扰(这例如是因为在使用单个天线窗口时,RF模块之间的空间间隔相对较短)。如果需要,模块40-1和40-N可通过同一天线30传输和接收用于EHF链路60和62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在窗口164后面只形成单个天线30用于通过链路60和62进行通信。
为了补偿在这种情况下RF模块之间缺少空间间隔,如果需要,设备10和12可执行时分复用操作,用于同时保持EHF链路60和62。在时分复用方案中,利用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12上的切换电路,用于链路60的EHF信号可在时间上与用于链路62的EHF信号交替。例如,用于EHF链路60的信号可在第一组时间段期间被传送,并且用于EHF链路62的信号可在与第一组时间段交替的第二组时间段期间被传送。执行时分复用可帮助缓解EHF链路60和62之间的干扰(例如因为在给定时间,EHF链路60和62中只有一个被用于数据传输)。然而,执行时分复用可能将EHF链路的数据速率不利地限制到500MBps或更低。
如果需要,在使用单个天线30时,设备10和12可执行频分复用操作以保持EHF链路60和62。在频分复用方案中,用于链路60的EHF信号由第一设备10在第一频带中传输,并且用于链路62的EHF信号由第二设备12在与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中传输。第一设备10上的射频电路34中和 第二设备12上的射频电路50中的滤波电路可允许通过单个天线并通过单个天线窗口164同时传输和接收用于EHF链路60和62的信号。
图8是示出设备10和12可如何执行频分复用操作的示例性图示。频分复用操作可允许通过单个天线并通过每个设备中的单个对应天线窗口同时接收和传输EHF信号。
如图8所示,第一设备10可包括具有电介质天线窗口164的金属外壳14。用于处理EHF通信的单个天线30可形成在外壳14内邻近电介质天线窗口164。第二设备12可包括具有电介质天线窗口178的金属外壳24。用于处理EHF通信的单个天线46可形成在金属外壳24内并邻近电介质天线窗口178。
第一设备10上的RF模块40-1可通过路径172接收第一EHF频带中的信号。RF模块40-1可通过传输线路径200、双工器结构170、传输线路径208和单个天线30传输第一EHF频带中的信号。这样,RF模块40-1可充当用于第一设备10的毫米波发射器(TX)。模块40-1传输的信号可通过EHF链路60从天线30传送到第二设备12上的天线46。
第二设备12上的RF模块54-1可经由单个天线46、传输线结构210、双工器结构176、和传输线结构206接收与EHF链路60相关联的所传输信号(例如第一EHF频带中的信号)。RF模块54-1可通过路径180传送所接收信号。这样,RF模块54-1可充当用于第二设备12的毫米波接收器(RX)。
第二设备12上的RF模块54-N可通过路径182接收第二EHF频带中的信号。RF模块54-N可通过传输线路径204、双工器结构176、传输线路径210和天线46传输第二EHF频带中的信号。这样,RF模块54-N可充当用于第二设备12的毫米波发射器(TX)。模块54-N传输的信号可通过EHF链路62从天线46传送到第一设备10上的天线30。
第一设备10上的RF模块40-N可经由天线30、传输线结构208、双工器结构170、和传输线结构202接收与EHF链路62相关联的所传输信号(例如第二EHF频带中的信号)。RF模块40-N可通过路径174传送所接收信号。这样,RF模块40-N可充当用于第一设备10的毫米波接收器(RX)。模块40-1和54-1处理的第一频带例如可为60GHz频带、62.5GHz频带、58.5GHz频带、频率介于60GHz和62.5GHz之间的频带、频率介于10GHz和58.5GHz之间的频带、频率介于58.5GHz和60GHz之间的频带、或频率大于62.5GHz 的频带。模块40-N和54-N处理的第二频带例如可为60GHz频带、62.5GHz频带、58.5GHz频带、频率介于60GHz和62.5GHz之间的频带、频率介于10GHz和58.5GHz之间的频带、频率介于58.5GHz和60GHz之间的频带、或频率大于62.5GHz的频带(例如,只要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不同,以允许频分复用)。在一个特定示例中,RF模块40-1和RF模块54-1处理62.5GHz频带中的EHF信号,而RF模块40-N和RF模块54-N处理58.5GHz频带中的EHF信号。在另一示例中,RF模块40-1和54-1处理58.5GHz频带中的EHF信号,而RF模块40-N和54-N处理62.5GHz频带中的EHF信号。
第一设备10上的射频电路可包括滤波电路诸如双工器电路170。基于电容器和基于电感器的滤波部件对频率为10GHz或更高的毫米波上的信号具有很少的作用直至没有作用。双工器170由此可执行毫米波信号滤波操作,而不使用电容器或电感器部件。双工器170可包括能够处理和滤波频率大于10GHz的信号的EHF双工器结构。例如,双工器170可包括谐振腔和波导结构,它们耦接在一起以形成所期望的滤波结构。谐振腔和波导结构可具有被配置为处理和滤波频率大于10GHz的信号的尺寸和形状。
双工器170可具有经由传输线路径200耦接到RF模块40-1的第一端口、经由传输线路径202耦接到RF模块40-N的第二端口、和经由传输线路径208耦接到天线30的第三端口。如果需要,放大器电路可插置在传输线结构200和/或202上。双工器170中的腔和波导滤波器结构可提供路径200和202之间高的隔离。例如,双工器170中的腔和波导可具有所期望的形状和布置以将58.5GHz信号与62.5GHz信号隔离(例如在链路60和62分别为62.5GHz链路和58.5GHz链路的情况下)。双工器170可帮助防止RF模块40-1传输的相对高量值的EHF信号被RF模块40-N接收,由此提供RF模块之间高的EHF隔离。这样,双工器170可允许第一EHF频带和第二EHF频带中的EHF信号通过单个天线30同时传输和接收,而不生成从RF模块40-1所传输的信号到RF模块40-N上的干扰。
第二设备12上的射频电路50可包括滤波电路诸如双工器电路176。双工器176可以是能够处理频率大于10GHz的信号的毫米波双工器电路。双工器176可包括谐振腔和波导结构,它们耦合在一起以形成所期望的滤波结构。谐振腔和波导结构可具有被配置为处理和滤波频率大于10GHz的信号的尺寸和形状。
双工器176可具有经由传输线路径204耦接到RF模块54-N的第一端口、经由传输线路径206耦接到RF模块54-1的第二端口、和经由传输线路径210耦接到天线46的第三端口。如果需要,放大器电路可插置在传输线路径206和/或204上。双工器176中的腔和波导滤波器结构可提供路径206和204之间高的隔离。例如,双工器170中的腔和波导可具有所期望的形状和布置以将58.5GHz信号与62.5GHz信号隔离(例如在链路60和62分别为62.5GHz链路和58.5GHz链路的情况下)。双工器176可帮助防止RF模块54-N传输的相对高量值的EHF信号被RF模块54-1接收,由此提供RF模块之间高的EHF隔离。这样,双工器176可允许EHF信号通过天线46同时传输和接收,而不生成从RF模块54-N所传输的信号到RF模块54-1上的干扰。如图8所示,高数据速率EHF数据链路60和62均通过金属外壳14中的单个天线窗口164传送。与形成两个天线窗口160的情况相比,使用单个天线窗口用于传送链路60和62两者可允许改善美观性并降低制造复杂性。相对于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天线窗口的情况,单个天线窗口还可降低设备10的旋转敏感性。
图8的示例仅是示例性的。如果需要,双工器170和178可替换成双信器电路或用于隔离频率大于10GHz的多个信号的任何其他所期望的电路。在图8的示例中,使用单个天线来为每个设备传送EHF信号。如果需要,可在每个设备中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天线来传送EHF信号。
图9是示出设备10可如何包括用于传送EHF信号的多个天线的示例性图示。如图9所示,双工器电路170可通过切换电路210耦接到多个天线214。天线214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天线,诸如上文结合图1至图8所述类型的天线30。天线214可包括例如两个天线、三个天线、四个天线或超过四个天线。在一个合适的结构中,天线214可以是相控天线阵列。如果需要,天线214中的每个天线可通过金属外壳14中的单个天线窗口164传输和/或接收EHF信号。
天线214中的每个天线可被一起使用,或者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可被切换进入使用状态,而一个或多个其他天线被切换成不使用。如果需要,控制电路诸如存储和处理电路16(图2)可被用于实时选择最佳天线以用于EHF通信和/或被用于选择与一个或多个天线214相关联的可调节无线电路的最佳设置。可进行天线调节以调谐天线来在所期望的频率范围内执行,执 行波束指向(例如在天线214包括相控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以及以其他方式优化天线性能。例如,控制电路16可通过向开关210提供控制信号212来控制开关210。控制电路16可使用控制信号212来将一个或多个天线214切换进入使用状态(例如通过将这些天线通过传输线208耦接到双工器170),同时将其他天线214切换成不使用(例如通过将这些天线从传输线208断开耦接)。
在一些配置中,天线214可包括天线阵列(例如用于实施波束指向功能的相控天线阵列)。例如,在处理用于极高频无线收发器模块40的毫米波信号中使用的天线可被实施为相控天线阵列。用于支持毫米波通信的相控天线阵列中的辐射元件可以是贴片天线、偶极天线或其他合适的天线元件。如果需要,天线214可与RF模块40集成以形成集成的相控天线阵列和收发器电路模块。如果需要,控制电路16可调节开关210以对天线214的阵列执行波束指向。在这种情况下,射频电路34可包括用于调节提供给每个天线214的信号的相对相位的相位调节电路(未示出)(例如使得所传输的信号具有峰和谷,使得所传输的信号有效地沿期望方向指向)。虽然结合通信***8的第一设备10描述了图9的示例,但是第二设备12可包括类似结构以允许多个天线通过单个天线窗口178传送EHF信号。
如果需要,图8和图9所示的RF模块40-1、40-N、54-1和54-N可执行主动反馈传输功率电平调节,如上文结合图3所述。例如,RF模块110可主动确定所建立的EHF链路62具有不可接受的链路质量。RF模块40-N可通过控制路径110向RF模块40-1传送控制信号,从而标识要对链路62的传输功率电平进行的改变。在另一合适的结构中,处理电路16(图1)可向RF模块50-1传送控制信号,从而标识要对链路62的传输功率电平进行的改变。RF模块40-1可通过传输路径200、双工器170、传输路径208、和天线30传输控制信号,使得控制信号通过天线窗口164传送到第二设备12上的天线46(例如通过EHF链路60)。
控制信号可通过传输线210、双工器176、和传输线206路由到RF模块54-1。RF模块54-1中的控制电路79可标识所接收的控制信号,并且可通过路径110将控制信号路由到RF模块54-N。RF模块54-N可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号来执行传输功率电平调节。传输功率电平调节可影响EHF链路62的链路质量。第一设备10可继续评估链路62的质量。如果第一设备10确定 调节后的传输功率已导致EHF链路62充足的链路质量,则可继续正常传输数据。如果第一设备10确定调节后的传输功率电平仍然导致EHF链路62不充足的链路质量,则第一设备10可提供附加控制信号给第二设备12,以指示第二设备12执行附加传输功率电平调节。设备10和12可执行类似过程以调节EHF链路60的传输功率电平。如果需要,第一设备10和/或第二设备12在评估EHF链路60和62的质量时可生成并通过窗口164和178传输伪随机比特序列,如上文结合图5所述(例如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传输功率电平调节或执行链路60和62的任何其他期望的表征)。
第一设备10中的射频电路34可工作于开放***互连(OSI)模型的物理层。通常,OSI模型包括七个网络协议层。OSI模型的层堆叠形成分级结构,其中物理层(PHY)位于该分级结构最低的第一层(层1)处,并且应用层位于该分级结构最高的第七层处。射频电路34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RF PHY电路34或层1电路54。RF PHY电路34可对从基带处理器32接收的数据和通过天线214接收的数据执行层1处理操作诸如波束指向操作。如果需要,基带处理器32可将数据传送给RF PHY电路34,而不对数据执行任何OSI编码操作。这可允许基带处理器32相对于RF PHY电路34并且相对于基带处理器32执行OSI编码操作的情况具有缩小的尺寸。
图10是示出简化的基带处理电路可如何将信号传送给设备10中的RF PHY电路的示例性图示。如图10所示,基带处理器电路32可通过路径222接收用于传输的数据。基带处理器电路32可被形成为RF模块40的一部分(例如如图3的示例中的电路75所示),或者也可独立于该模块而形成。例如,存储和处理电路16可通过路径222向基带处理器32提供用于传输的数据。基带处理器32可将所接收的数据流传送给RF PHY电路220。RF PHY电路220可工作于OSI模型的物理层(层1)上。RF PHY电路220可形成在有时在本文中被称为物理层芯片或PHY芯片的单个集成电路上。例如,RF PHY芯片220可包括图1、图8和图9所示类型的射频电路34。
基带处理器32可以是不对通过路径222接收的数据执行任何编码操作的简化基带处理器。例如,基带32可将通过路径222接收的数据流传递到RF PHY电路220,而不对数据分包(例如不将数据布置成根据基于分组的通信协议的分组流)或为数据添加帧标头。如果需要,基带电路32可对通过路径222接收的数据执行幅移键控(ASK)调制。对数据执行ASK调制可将数据表示为载波振幅的变化。ASK调制后的数据可被传输给RF PHY 220。类似地,基带电路32可对从RF PHY电路220接收的数据执行ASK解调。如果需要,基带32可以同相和正交(I/Q)数据的形式将所接收数据提供给RF PHY电路220。
RF PHY电路220可对从基带32接收的数据执行OSI物理层操作。如果需要,RF PHY电路220可利用EHF信号来执行IEEE 802.11ad通信操作。例如,PHY电路220可对从基带32接收的数据执行IEEE 802.11ad编码和与IEEE 802.11ad通信相关联的波束指向操作,以通过天线214的阵列传输该数据。因为基带32不需要为该数据生成任何分组或帧标头,所以基带32可相对于执行数据分包的基带处理器并且相对于RF PHY电路220的尺寸具有缩小的尺寸。例如,基带32可具有横向尺寸L2,而RF PHY电路220具有比横向尺寸L2大的横向尺寸L1。例如,基带处理器32可具有5mm乘5mm或更小的尺寸,而RF PHY电路220具有10mm乘10mm或更大的尺寸。基带电路32的缩小尺寸可有助于设备10中的无线电路相对于使用更复杂基带电路的情况的总体尺寸缩小,同时仍然允许执行复杂操作诸如IEEE 802.11ad波束指向。虽然结合第一设备10进行了描述,但图10的部件根据需要可用于形成第二设备12的无线电路。
在图7至图9的示例中,单个天线窗口164形成在设备10中,用于传送EHF通信链路60和62两者。通过单个天线窗口传送多个EHF通信链路可消除设备10在与其他EHF设备通信时的旋转敏感性。
图11是示出第一设备10上的单个天线窗口164可如何允许设备10在EHF频带中与外部设备通信时是旋转不敏感的示例性图示。如图11所示,第一设备10可经由EHF链路60和62与外部设备236通信地耦接。外部设备236可以是辅设备,诸如图1、图8和图9所示的设备12。在图11的示例中,设备236是***垫或对接设备。主设备10可(例如由设备10的用户)放置在垫设备236之上。例如,在设备10被放置在垫设备236之上时,垫设备236可通过EHF链路60和62与设备10执行无线数据同步操作。链路60和62的高数据速率可允许比使用较低频率链路时快得多地执行数据同步操作。如果需要,在设备10放置在垫236之上时,垫236可在设备10上执行无线充电操作(例如对设备10上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或用于支持设备10的任何其他期望的无线操作。
如图11所示,***设备236可包括用于传送EHF信号的多个天线234。天线234可在设备236的顶表面上布置成重复的天线阵列。天线234可形成在相应电介质天线窗口后面,或者可形成在设备236的电介质覆盖件后面。
在第一设备10具有两个分开的天线窗口(例如图6所示的窗口160)用于传送相应EHF链路60和62的情况下,窗口需要与设备236上的两个对应天线234叠置,以正确地建立链路以及实现这两个设备之间的高数据速率数据传输。如果在将第一设备10放置到***设备236上时不小心,则这两个天线窗口中的一个窗口可能相对于设备236上的两个对应天线234未对准。此类未对准可能阻止在设备10和12之间建立EHF链路60和62。
图11的示例示出设备10具有单个天线窗口164用于传送EHF链路60和62(例如使用诸如图8和图9所示的频率复用方案)的情况。第一设备10可以多个不同位置和取向放置在设备236上,诸如位置232和230。因为第一设备10只具有单个天线窗口164用于传送EHF链路60和62两者,所以与使用两个分开的天线窗口160时相比,设备10可更容易与设备236上的对应天线234对准(不管设备10的取向如何)。这可允许与***设备236建立和保持EHF链路60和62,而不管第一设备10在***设备236之上的取向和位置如何。换句话讲,形成单个天线窗口164用于传送EHF链路60和62两者可允许对于通过频率大于10GHz的无线链路执行与辅设备236的高速数据传送操作,第一设备10是旋转不敏感或不变的。这例如可允许第一设备10的用户将设备10放置到设备236上,而无需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确保设备10上的多个天线窗口与设备236上的两个对应天线对准。
设备10和12对于执行数据传输操作能够获得的高数据速率(例如500Mbps或更高、1比特/秒或更高、500兆字节/秒(MBps)或更高等等)可允许相对于使用较低频率的情况在短或甚至察觉不到的时间量中在这些设备之间无线地传输相对大的数据文件。所支持的高数据速率例如可允许第一设备10将复杂处理操作卸载到辅设备12。例如,第二设备12可包括处理能力比第一设备10高的处理电路。如果需要,第一设备10可经由EHF链路60和62将复杂处理操作卸载到第二设备12。第二设备12可具有充足的处理能力,并且EHF链路60和62可具有充足的带宽(数据速率),使得第二设备12能够从第一设备10接收数据用于处理,对所接收的数据执行卸载处理操作,并在比第一设备10自己执行处理操作短的时间内通过链路60和62返 回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在无线链路上执行数据传输操作,可从***中省去体积大的有线数据端口。使用单个天线窗口164可允许在通过EHF链路60和62通信时设备10和12之间的旋转不变性,改善设备美观性,并降低制造复杂性。使用设备10和12之间的主动传输功率反馈可允许即使设备10和12的操作条件随时间而变化,也将链路60和62保持在最佳链路质量下。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与外部电子设备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导电外壳、位于导电外壳中的电介质天线窗口,生成第一极高频(EHF)频带中的第一EHF信号的第一射频收发器、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将第一EHF信号传输给外部电子设备并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从外部电子设备接收第二EHF信号的天线、从天线接收第二EHF信号的第二射频收发器、以及双工器,其中第二EHF信号处于与第一EHF频带不同的第二EHF频带中,双工器具有耦接到第一射频收发器的第一端口、耦接到第二射频收发器的第二端口和耦接到天线的第三端口,双工器被配置为将第一EHF信号与第二EHF信号隔离。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第一射频收发器形成在第一射频模块上,并且第二射频收发器形成在与第一射频模块不同的第二射频模块上。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双工器包括谐振波导结构。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第一EHF频带和第二EHF频带各自包括高于10GHz的频率。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第一EHF频带包括62.5GHz频带,并且第二EHF频带包括58.5GHz频带。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外部电子设备以传输功率电平传输第二EHF信号,电子设备包括被配置为标识与所接收的第二EHF信号相关联的链路质量并且被配置为基于所标识的链路质量来生成控制信号的处理电路,天线被配置为在第一EHF频带中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向外部电子设备传输控制信号,并且所传输的控制信号指示外部电子设备调节第二EHF信号的传输功率电平。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天线被配置为以传输功率电平传输第一EHF信号,天线被配置为在第二EHF频带中从外部电子设备接收控制信号,第二射频收发器被配置为将天线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传送给第一射频收发器,并且第一射频收发器被配置为基于控制信号来调节传输功率电平。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附加天线,该附加天线被配置为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将第一EHF信号传输给外部电子设备并且被配置为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从外部电子设备接收第二EHF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相控天线阵列和控制电路,该相控天线阵列包括天线,该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控制相控天线阵列来对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的第一EHF信号执行波束指向操作。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耦接到第一射频收发器的输入端的基带处理器电路,该基带处理器电路被配置为将对应于第一EHF信号的基带信号传递给第一射频收发器,而不执行基带信号的任何分包。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第一射频收发器包括调试电路,该调试电路被配置为生成测试比特伪随机序列并且被配置为将测试比特伪随机序列施加到天线上以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传输给外部电子设备。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显示器覆盖层的显示器,导电外壳包括电子设备的与显示器覆盖层相对的平坦背部表面,导电外壳包括从平坦背部表面延伸到显示器覆盖层的侧壁结构,并且电介质天线窗口形成在导电外壳的平坦背部表面中的开口中。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操作电子设备以执行与外部通信装置的毫米波无线通信的方法,该电子设备包括毫米波电路、控制电路和天线结构,该方法包括用毫米波电路来生成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用天线结构来以传输功率电平将射频信号传输给外部通信装置、用天线结构来在第二毫米波通信频带中从外部装置接收无线控制信号、以及用控制电路来基于所接收的无线控制信号调节传输功率电平,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和第二毫米波通信频带各自包括大于10GHz的频率。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接收控制信号的附加毫米波电路,控制电路包括附加毫米波电路上的控制逻辑部件,并且调节传输功率电平包括用控制逻辑部件来通过芯片间通信路径向毫米波电路提供用于标识传输功率电平调节的控制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插置在毫米波电路和天线结构之间的放大器电路,并且调节传输功率电平包括用控制电路来调节提供给放大器电路的偏置电压。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该方法包括用天线结构来从外部通信装置接收第二毫米波通信频带中的附加射频信号、以及用附加毫米波电路来将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传送给控制电路,附加射频信号与无线控制信号分开。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该方法包括用控制电路来确定与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相关联的链路质量是否令人满意、用控制电路来响应于标识与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相关联的链路质量不令人满意而生成标识用于外部通信装置的功率电平调节的附加无线控制信号、以及用毫米波电路来在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中通过天线结构向外部通信装置传输附加无线控制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确定与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相关联的链路质量是否令人满意包括由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生成无线性能度量数据。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和第二毫米波通信频带各自包括60GHz的频带。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第一电介质天线窗口和第二电介质天线窗口的导电外壳,该天线结构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天线通过第一电介质天线窗口传输射频信号,并且第二天线通过第二电介质天线窗口接收无线控制信号和附加射频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天线结构包括天线,并且电子设备包括双工器,该双工器具有耦接到毫米波电路的第一端口、耦接到附加毫米波电路的第二端口和耦接到天线的第三端口,该方法包括用双工器来将射频信号从第一端口传送到第三端口、用双工器来将附加射频信号和无线控制信号从第三端口传送到第二端口、以及用双工器来将第二端口与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中的射频信号隔离。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电介质天线窗口的导电外壳,该方法包括用天线来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向外部通信装置传输射频信号、以及用天线来通过电介质天线窗口从无线装置接收附加射频信号和无线控制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第一毫米波通信频带包括介于10GHz和60GHz之间的通信频带,并且第二毫米波通信频带包括介于60GHz和400GHz之间的通信频带。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具有与显示器相对的背部表面的金属外壳、位 于金属外壳的背部表面中的电介质窗口、生成第一毫米波频带中的射频信号的射频模块、通过电介质窗口从外部设备接收第二毫米波频带中的无线控制信号并通过电介质窗口向外部设备传输所生成的射频信号的天线、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无线控制信号调节传输功率电平的控制电路、和耦接在射频模块和天线之间的双工器,天线以传输功率电平传输射频信号,第二毫米波频带不同于第一毫米波频带,双工器被配置为将第一毫米波频带与第二毫米波频带隔离。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天线被配置为通过电介质窗口接收第二毫米波频带中的附加射频信号,电子设备包括通过双工器接收附加射频信号并将附加射频信号传送给控制电路的附加射频模块,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而标识用于外部设备的传输功率电平调节,并且射频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天线并在第一毫米波频带中向外部设备传输用于标识用于外部设备的传输功率电平调节的附加无线控制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第一毫米波频带是58.5GHz频带,并且第二毫米波频带是62.5GHz频带。
以上内容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所述实施方案的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上述实施方案可单独实施或可以任意组合实施。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导电外壳,
电介质天线窗口,所述电介质天线窗口位于所述导电外壳中,
第一射频收发器,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器生成第一极高频频带中的第一极高频信号;
天线,所述天线通过所述电介质天线窗口向所述外部电子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极高频信号并通过所述电介质天线窗口从所述外部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极高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极高频信号处于与所述第一极高频频带不同的第二极高频频带中;
第二射频收发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器从所述天线接收所述第二极高频信号;和
双工器,所述双工器具有耦接到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器的第一端口、耦接到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器的第二端口和耦接到所述天线的第三端口,其中所述双工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极高频信号与所述第二极高频信号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器形成在第一射频模块上,并且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器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射频模块不同的第二射频模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双工器包括谐振波导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极高频频带和所述第二极高频频带各自包括高于10GHz的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极高频频带包括62.5GHz频带,并且所述第二极高频频带包括58.5GHz频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外部电子设备以传输功率电平来传输所述第二极高频信号,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被配置为标识与所接收的第二极高频信号相关联的链路质量并被配置为基于所标识的链路质量来生成控制信号的处理电路,其中所 述天线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极高频频带中通过所述电介质天线窗口向所述外部电子设备传输所述控制信号,并且所传输的控制信号指示所述外部电子设备调节所述第二极高频信号的所述传输功率电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天线被配置为以传输功率电平来传输所述第一极高频信号,所述天线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极高频频带中从所述外部电子设备接收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器被配置为将所述天线所接收的所述控制信号传送给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器,并且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来调节所述传输功率电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附加天线,其中所述附加天线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电介质天线窗口向所述外部电子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极高频信号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电介质天线窗口从所述外部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极高频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包括所述天线的相控天线阵列;和
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相控天线阵列来对通过所述电介质天线窗口的所述第一极高频信号执行波束指向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耦接到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器的输入端的基带处理器电路,其中所述基带处理器电路被配置为将对应于所述第一极高频信号的基带信号传递给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器,而不执行所述基带信号的任何分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器包括:
调试电路,其中所述调试电路被配置为生成测试比特伪随机序列并被配置为将所述测试比特伪随机序列施加到所述天线上以通过所述电介质天线窗口传输给所述外部电子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具有显示器覆盖层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导电外壳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与所述显示器覆盖层相对的平坦背部表面,所述导电外壳包括从所述平坦背部表面延伸到所述显示器覆盖层的侧壁结构,并且所述电介质天线窗口形成在所述导电外壳的所述平坦背部表面中的开口中。
13.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被构造为与外部设备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
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具有与所述显示器相对的背部表面;
电介质窗口,所述电介质窗口位于所述金属外壳的所述背部表面中;
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生成第一毫米波频带中的射频信号;
天线,所述天线通过所述电介质窗口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第二毫米波频带中的无线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电介质窗口向所述外部设备传输所生成的射频信号,其中所述天线以传输功率电平传输所述射频信号,并且所述第二毫米波频带与所述第一毫米波频带不同;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无线控制信号来调节所述传输功率电平;和
双工器,所述双工器耦接在所述射频模块和所述天线之间,其中所述双工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毫米波频带与所述第二毫米波频带隔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天线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电介质窗口接收所述第二毫米波频带中的附加射频信号,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通过所述双工器接收所述附加射频信号并将所述附加射频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电路的附加射频模块,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附加射频信号来标识用于所述外部设备的传输功率电平调节,所述射频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天线并在所述第一毫米波频带中向所述外部设备传输用于标识用于所述外部设备的所述传输功率电平调节的附加无线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毫米波频带是58.5GHz频带,并且所述第二毫米波频带是62.5GHz频带。
CN201720098495.5U 2016-01-29 2017-01-26 电子设备 Active CN20741033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289092P 2016-01-29 2016-01-29
US62/289,092 2016-01-29
US15/414,287 US10547339B2 (en) 2016-01-29 2017-01-24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data transfer capabilities
US15/414,287 2017-01-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10338U true CN207410338U (zh) 2018-05-25

Family

ID=59385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8495.5U Active CN207410338U (zh) 2016-01-29 2017-01-2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7339B2 (zh)
CN (1) CN207410338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9106A (zh) * 2018-10-26 2019-0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复用天线、电子设备
CN110198173A (zh) * 2019-05-31 2019-09-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调节方法、射频电路、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70705A (zh) * 2018-09-28 2020-04-07 苹果公司 具有通信和测距能力的电子设备
CN111193523A (zh) * 2018-10-29 2020-05-22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计算设备、移动电话及用于计算设备的方法
CN111800960A (zh) * 2019-04-01 2020-10-20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外壳
CN112332090A (zh) * 2020-10-23 2021-02-05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WO2023160670A1 (zh) * 2022-02-25 2023-08-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4055399A1 (zh) * 2022-09-17 2024-03-21 德氪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隔离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7154932A1 (ja) * 2016-03-07 2018-12-27 株式会社アセット・ウィッツ 大容量データ高速転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大容量データカード及びホスト機器側アダプタ
KR102501935B1 (ko) * 2016-08-31 2023-02-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CN110089040B (zh) * 2017-04-07 2022-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发送端设备
WO2018190842A1 (en) * 2017-04-13 2018-10-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n antenna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0348871B2 (en) * 2017-07-03 2019-07-09 Essential Products, Inc. Transmission stack for 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462345B2 (en) 2017-08-11 2019-10-29 Essential Products, Inc. Deformable structure that compensates for displacement of a camera module of a camera accessory
US10895634B2 (en) 2018-02-21 2021-01-1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illimeter wave ranging capabilities
KR102511096B1 (ko) * 2018-04-11 2023-03-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듈과 결합된 커버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041095B (zh) * 2018-07-18 2021-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调试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041094B (zh) * 2018-07-18 2021-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调试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2551487B1 (ko) * 2018-11-06 2023-07-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듈에 대응되도록 배치되는 도전성 구조체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10050267A (ko) 2019-10-28 2021-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1230396A1 (ko) 2020-05-13 2021-1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786082B (zh) * 2020-06-19 2021-09-07 深圳国人通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5g基站
US11228345B1 (en) * 2020-09-22 2022-01-1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differential-fed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antennas
CN112994768B (zh) * 2021-02-05 2022-08-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矩阵求逆的短距离并行无线传输***及方法
US11678224B2 (en) 2021-04-28 2023-06-13 Apple Inc. Aggregating multiple data streams on a communication link
US12009849B2 (en) 2021-08-25 2024-06-11 Apple Inc. Distributed-element filter for mmWave frequencies
US12015200B2 (en) * 2021-09-07 2024-06-18 Apple Inc. Interface structur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1784394B2 (en) 2021-09-10 2023-10-10 Apple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8193A (en) * 1977-06-06 1979-06-12 International Data Sciences, Inc. Data transmission test set with synchronization detector
US5231407A (en) * 1989-04-18 1993-07-27 Novatel Communications, Ltd. Duplexing antenna for portable radio transceiver
US8138977B2 (en) 2007-08-07 2012-03-20 Apple Inc. Antenna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8417296B2 (en) 2008-06-05 2013-04-0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roximity-based radio power control
JP5526659B2 (ja) 2008-09-25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ミリ波誘電体内伝送装置
US9960820B2 (en) * 2008-12-23 2018-05-01 Keyssa, Inc. Contactless data transfer systems and methods
US8358182B2 (en) * 2009-02-05 2013-01-22 Ecole De Technologie Superieure Duplexer for integration in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CN201577087U (zh) 2009-11-20 2010-09-08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点式应答器的收发装置
US8230564B1 (en) * 2010-01-29 2012-07-3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Method of making a millimeter wave transmission line filter
US20120182893A1 (en) 2011-01-17 2012-07-19 Solomon Traini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30016633A1 (en) 2011-07-14 2013-01-17 Lum Nicholas W Wireless Circuitry for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Radio-frequency Transmissions in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TWI554165B (zh) 2011-09-15 2016-10-11 奇沙公司 具有介電媒體之無線通訊
WO2013058673A1 (en) 2011-10-20 2013-04-25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Radio Gigabit" System and method of relay communication with electronic beam adjustment
US9743357B2 (en) 2011-12-16 2017-08-22 Joseph Akwo Tabe Energy harvesting computer device in association with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figured with apparatus for boosting signal reception
US20130278468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Wilocity Arrangement of millimeter-wave antennas i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a radiation energy blocking casing
US9473207B2 (en) 2013-03-15 2016-10-18 Keyssa, Inc. Contactless EHF data communication
US9673916B2 (en) 2015-04-17 2017-06-0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over-the-air wireless self-testing capabilities
US9667290B2 (en) 2015-04-17 2017-05-3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CN105025160B (zh) 2015-06-09 2018-09-0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频段d2d手机及其通信方法
CN105049102A (zh) 2015-08-07 2015-11-11 苏州市吴通天线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率毫米波集成天线***
CN105071827A (zh) 2015-08-27 2015-11-18 成都众山科技有限公司 全双工的数传电台
US20170110787A1 (en) 2015-10-14 2017-04-2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And Metal Housings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0705A (zh) * 2018-09-28 2020-04-07 苹果公司 具有通信和测距能力的电子设备
CN110970705B (zh) * 2018-09-28 2021-06-29 苹果公司 具有通信和测距能力的电子设备
CN109379106A (zh) * 2018-10-26 2019-0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复用天线、电子设备
CN111193523A (zh) * 2018-10-29 2020-05-22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计算设备、移动电话及用于计算设备的方法
CN111193523B (zh) * 2018-10-29 2021-10-15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计算设备、移动电话及用于计算设备的方法
CN111800960A (zh) * 2019-04-01 2020-10-20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外壳
CN110198173A (zh) * 2019-05-31 2019-09-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调节方法、射频电路、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332090A (zh) * 2020-10-23 2021-02-05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2332090B (zh) * 2020-10-23 2022-01-04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WO2023160670A1 (zh) * 2022-02-25 2023-08-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4055399A1 (zh) * 2022-09-17 2024-03-21 德氪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隔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47339B2 (en) 2020-01-28
US20170222301A1 (en) 2017-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10338U (zh) 电子设备
CN106575970B (zh) 具有可调谐天线、可调节天线阻抗匹配电路和天线切换的电子设备
CN103051390B (zh) 用于减小路径损耗的方法和设备
US10511084B2 (en) Antenna system with antenna swapping and antenna tuning
CN109412657B (zh) 射频***、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532275B (zh) 射频模组、天线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4539303B (zh) 具有基于接近性的无线电功率控制的电子设备
CN206657863U (zh) 具有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的电子设备
TWI483572B (zh) 用於執行天線傳送分集之系統及方法
KR101422336B1 (ko) 복수의 안테나 모드를 지원하는 동적으로 조절가능한 안테나
CN205016663U (zh) 腔体天线
CN202353552U (zh) 电子设备
CN103907289B (zh) 使用开关电路保护微电子机械***开关使其免受射频信号影响的***和方法
CN103797726B (zh) 具有自适应切换标准的天线切换***
US8958760B2 (en) Dynamic transmit configurations in device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CN107534223A (zh) 具有毫米波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08512577A (zh) 具有天线分集能力的电子设备
CN106936465A (zh) 具有射频传感器的无线电子设备
CN103036587B (zh) 具有服务获取天线切换的电子设备
CN110137671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3166667A (zh) 具有天线切换电路的无线电子设备
CN103166668A (zh) 具有三通天线转发开关的无线通信电路
CN103378421B (zh) 多天线组件及其无线移动互联设备
JP3211410U (ja) ミリ波無線データ転送機能を有する電子装置
CN111009739A (zh) 一种mimo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