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59767U - 变速箱悬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悬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59767U
CN207059767U CN201720892704.3U CN201720892704U CN207059767U CN 207059767 U CN207059767 U CN 207059767U CN 201720892704 U CN201720892704 U CN 201720892704U CN 207059767 U CN207059767 U CN 207059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gear box
housing
box suspension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927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927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59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59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59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变速箱悬置和车辆,所述变速箱悬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中的支臂和弹性柱,所述壳体的顶壁下凸形成有***到所述支臂中的凸起,所述支臂包括位于所述壳体旁侧的用于安装变速箱的第一安装部,所述支臂的底部抵顶在所述弹性柱上,顶部在所述凸起接近和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分别抵顶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这样,该变速箱悬置能够同时实现对支臂在Y轴和Z轴方向上的限位,并且在Z轴方向的上限位中,凸起两侧的顶壁均能够对支臂进行限位,能够很好地平衡Z向受力,连接稳定,当该变速箱悬置在工作时,由于支臂良好地填充了弹性柱与壳体的顶壁之间的间隙,支臂沿Z向运动幅度较小,悬置结构紧凑,具有较强的耐久、耐蠕变性能。

Description

变速箱悬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动力总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变速箱悬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总成悬置***主要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改善汽车的平顺性、舒适性。在动力总成悬置***中,变速箱悬置大多采用橡胶悬置,例如人字形悬置结构、橡胶弹性柱悬置结构等,为保证悬置的减振降噪功能,在整车耐久试验中,可以橡胶悬置的硬度调低,但是,会导致悬置的活动空间增大,其耐久性和耐蠕变性能也会降低,影响连接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悬置,该变速箱悬置结构紧凑、连接稳定,能够更好地限制部件间的相对运动,提高悬置的耐久性和抗蠕变性能。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变速箱悬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变速箱悬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中的支臂和弹性柱,所述壳体的顶壁向下凸出形成有***到所述支臂中的凸起,所述支臂包括位于所述壳体旁侧的用于安装变速箱的第一安装部,所述支臂的底部抵顶在所述弹性柱上,顶部在所述凸起接近和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分别抵顶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
可选地,所述支臂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金属基体和包裹在所述金属基体表层的橡胶。
可选地,所述橡胶硫化到所述金属基体上。
可选地,所述支臂的顶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凸起的第一凹槽,所述凸起相贴合地***至所述第一凹槽中。
可选地,所述支臂的底部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弹性柱的第二凹槽,所述弹性柱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为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弹性柱上还形成有多个圆孔。
可选地,多个所述圆孔呈矩阵排布。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可相互拼合的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和所述下座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支臂和所述弹性柱的容纳凹槽。
可选地,所述上座体和所述下座体形成为对称设置的几字型结构,该几字型结构包括所述容纳凹槽和位于该容纳凹槽两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供紧固件穿过的紧固孔。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变速箱和固定到所述变速箱上的悬置,所述悬置为上述的变速箱悬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变速箱悬置能够同时实现对支臂在Y轴和Z轴方向上的稳定限位,并且在Z轴方向的上限位中,凸起两侧的顶壁均能够对支臂进行限位,同时能够很好地平衡Z向受力,连接更加稳定,当该变速箱悬置在工作时,由于支臂良好地填充了弹性柱与壳体的顶壁之间的间隙,支臂的Z向运动幅度较小,使得悬置结构紧凑,悬置具有较强的耐久、耐蠕变性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变速箱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变速箱悬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变速箱悬置的剖视图(为保证图面清晰,仅示出橡胶的剖面线)。
附图标记说明
1 壳体 11 上座体
12 下座体 13 凸起
14 安装板 141 紧固孔
2 支臂 21 第一凹槽
22 第二凹槽 23 金属基体
24 橡胶 3 弹性柱
31 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通常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变速箱悬置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定义的,例如图3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变速箱悬置,该变速箱悬置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中的支臂2和弹性柱3,其中,壳体1可以形成为圆形、环形、U型等任意适当的结构,壳体1大多采用金属材料,如铸铝、钢材等,也可以为硬质塑料。弹性柱3可以形成为固定于壳体1内的矩形结构、圆形结构等,可以由天然橡胶(NR)、顺丁橡胶(BR)、丁苯橡胶(SBR)等材料制成。支臂2可以为任意适当的形式,在本公开中,如图3所示,支臂2包括位于壳体1旁侧的用于安装变速箱的第一安装部和位于壳体1内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可以为组装结构,也可以为图3示出的一体式结构。
如图3所示,为限制支臂2沿Y轴方向发生位移,这里,Y轴方向是指相应附图的左右方向,壳体1的顶壁向下凸出形成有凸起13,支臂2的顶部形成有用于容纳该凸起13的第一凹槽21,凸起13可紧密贴合地***至第一凹槽21中,这样,便可实现支臂2在Y轴方向上的固定,避免支臂2沿Y轴方向从壳体1中脱出。
同样地,为限制支臂2沿Z轴方向发生位移,这里,Z轴方向是指相应附图的上下方向,支臂2的底部抵顶在弹性柱3上,由于弹性柱3为弹性材质,可以良好地对支臂2进行下限位。支臂2的顶部在凸起13接近和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两侧分别抵顶在壳体1的顶壁上,即,凸起13两侧的顶壁均能够对支臂2进行上限位,同时能够很好地平衡Z向受力,连接更加稳定,当变速箱悬置在工作时,由于支臂2良好地填充了弹性柱3与壳体1的顶壁之间的间隙,支臂2的Z向运动幅度较小,使得悬置结构紧凑,悬置具有较强的耐久、耐蠕变性能。
第二安装部包括金属基体23和包裹在金属基体23表层的橡胶24,这样,橡胶24抵顶至壳体1的顶壁上,起到缓冲吸振的作用。在凸起13的两侧,橡胶24均能够弹性抵顶在壳体1的顶壁上,即,支臂2上的橡胶24与壳体1的顶壁相贴合,起到良好的缓冲吸振效果。
具体地,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和金属基体23可以为一体成型,橡胶24可以硫化到金属基体23上,使得支臂2具有高耐磨性。金属基体23可以为铸铝、铸铁等,橡胶24可以为天然橡胶,在工业生产中,硫化工艺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技术,此处不做详细介绍。
此外,如图3所示,支臂2的底部还形成有用于容纳弹性柱3的第二凹槽22,弹性柱3和第二凹槽22之间可以为过盈配合,这样,弹性柱3能够对支臂2进行Y向限位,以保证支臂2稳定地置于壳体1中。
在本公开中,弹性柱3上还形成有多个圆孔31,设置圆孔31的目的是为弹性柱3提供适当的变形空间,进一步保证弹性柱3缓冲吸振的效果,同时需严格控制圆孔31的数量和尺寸,以防止弹性柱3过度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圆孔31可以呈矩阵排布,使弹性柱3受力均匀,在保证弹性柱3自身强度的前提下,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此外,在本公开中,壳体1可以包括可相互拼合的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支臂2和弹性柱3的容纳凹槽。支臂2和弹性柱3置于该容纳凹槽内进行不同方向的限位,能够更好地保证该变速箱悬置整体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可以形成为对称设置的几字型结构,该几字型结构包括容纳凹槽和位于该容纳凹槽两侧的安装板14,安装板14上形成有供紧固件穿过的紧固孔141,以实现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相互贴合处可以焊接、铆接固定,提供足够高的强度,以保证壳体1在各种工况下不会发生变形或断裂。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变速箱和固定到变速箱上的悬置,该悬置为上述的变速箱悬置。该车辆具有上述变速箱悬置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变速箱悬置,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中的支臂(2)和弹性柱(3),所述壳体(1)的顶壁向下凸出形成有***到所述支臂(2)中的凸起(13),所述支臂(2)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旁侧的用于安装变速箱的第一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2)的底部抵顶在所述弹性柱(3)上,顶部在所述凸起(13)接近和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分别抵顶在所述壳体(1)的顶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2)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金属基体(23)和包裹在所述金属基体(23)表层的橡胶(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24)硫化到所述金属基体(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2)的顶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凸起(13)的第一凹槽(21),所述凸起(13)相贴合地***至所述第一凹槽(21)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2)的底部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弹性柱(3)的第二凹槽(22),所述弹性柱(3)和所述第二凹槽(22)之间为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柱(3)上还形成有多个圆孔(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箱悬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圆孔(31)呈矩阵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可相互拼合的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所述上座体(11)和所述下座体(12)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支臂(2)和所述弹性柱(3)的容纳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箱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体(11)和所述下座体(12)形成为对称设置的几字型结构,该几字型结构包括所述容纳凹槽和位于该容纳凹槽两侧的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上形成有供紧固件穿过的紧固孔(141)。
10.一种车辆,包括变速箱和固定到所述变速箱上的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速箱悬置。
CN201720892704.3U 2017-07-21 2017-07-21 变速箱悬置和车辆 Active CN207059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92704.3U CN207059767U (zh) 2017-07-21 2017-07-21 变速箱悬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92704.3U CN207059767U (zh) 2017-07-21 2017-07-21 变速箱悬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59767U true CN207059767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10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92704.3U Active CN207059767U (zh) 2017-07-21 2017-07-21 变速箱悬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59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71996B2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CN103625558B (zh) 车辆的支柱安装加强单元
US9889889B2 (en) Structure for reinforcing shock absorber housing
WO2009090071A3 (de) Vorrichtung zum elastischen lagern einer motorgetriebeeinheit an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CN204506477U (zh) 发动机左悬置
CN205678049U (zh) 一种具有高效减震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减震装置
CN107107695B (zh) 上臂和减震器安装支架及包括该上臂和减震器安装支架的车架
WO2006044943A3 (en) Spare tire mass damper
CN207059767U (zh) 变速箱悬置和车辆
CN104139694B (zh) 一种用于悬置支架的悬置软垫结构及悬置支架总成
CN202301732U (zh) 具有抗振动性能的汽车减振器
CN205601605U (zh) 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
CN204755722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装置总成
JP2006315434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04222574U (zh) 一种减振器上支架
CN203793107U (zh) 一种纵置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
CN20477459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增程机双层减震机构
CN207496782U (zh) 一种增强式减震器座与轮罩的总成结构
CN210153129U (zh) 一种车辆减震器衬套
CN216636086U (zh) 一种电动车的压缩机安装结构
KR20150068525A (ko) 하이브리드 인슐레이터 제조 공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현가 시스템
CN202608514U (zh) 一种新型汽车冷凝器安装结构
CN218929090U (zh) 车桥总成和车辆
CN203297489U (zh) 一种活塞杆防尘罩
CN208616047U (zh) 减振器、车身结构及减振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2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building, No. 1, 2 Tong Tung Avenu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aow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