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36727U - 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36727U
CN205736727U CN201620479722.4U CN201620479722U CN205736727U CN 205736727 U CN205736727 U CN 205736727U CN 201620479722 U CN201620479722 U CN 201620479722U CN 205736727 U CN205736727 U CN 205736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oint
section
control arm
thick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797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涌周
何家兴
黄广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797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36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36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367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包括控制臂本体、橡胶衬套和球销衬套,控制臂本体包括第一分臂和第二分臂;第一分臂与第二分臂成一定角度分开;第一分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橡胶衬套;第二分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球销衬套,橡胶衬套和球销衬套的转动轴线与第一、第二套筒的轴线平行;控制臂本体的侧壁的壁厚可变;增厚段的壁厚从增厚段与中间段的交界处向远离中间段方向逐渐增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能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抗扭强度,并提高衬套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能。

Description

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悬架控制臂及应用该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汽车后悬架,以及应用该汽车后悬架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的开发和设计对整车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起到重要作用,作为悬架***的重要部件,悬架控制臂的合理设计不仅能够获得较好的悬架运动特性,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悬架零部件的耐久性能和轮胎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后悬架A型臂10,A型臂10为中空薄壁铸件,其包括A型臂本体11,A型臂主体11一侧设有四个固定耳12,通过该四个固定耳12与车辆后转向节连接,A型臂主体11与固定耳12相对侧延伸有两个弯臂13、14,弯臂13的端部设有衬套15,弯臂14的端部设有衬套16,两个弯臂13、14均与副车架固定连接。该控制臂结构简单且轻量化效果好,但本体弯臂角度较大,影响本体结构强度和衬套耐久性能。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汽车后悬架控制臂,能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抗扭强度,并提高衬套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悬架控制臂,能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抗扭强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内连接点衬套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悬架,能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抗扭强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内连接点衬套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能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抗扭强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内连接点衬套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后悬架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橡胶衬套和球销衬套,控制臂本体包括第一分臂和第二分臂;第一分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橡胶衬套,第二分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球销衬套,第一分臂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一套筒;第二分臂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二套筒;橡胶衬套的转动轴线通过球销衬套的转动中心;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同轴线;橡胶衬套和球销衬套的的转动轴线与第一、第二套筒的轴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臂本体通过整体成型使第一分臂和第二分臂成型为一个中空的整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臂本体的第一分臂包括中间段及相对中间段的臂厚增加的增厚段;第一分臂的增厚段的壁厚从增厚段与中间段的交界处向远离中间段方向逐渐增厚。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增厚段包括第一增厚段和第二增厚段,第一增厚段的位置靠近橡胶衬套,第二增厚段的位置靠近第一套筒。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分臂也包括中间段及相对中间段的臂厚增加的增厚段;第二分臂的增厚段的壁厚从增厚段与中间段的交界处向远离中间段方向逐渐增厚。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增厚段包括第一增厚段和第二增厚段,第一增厚段的位置靠近橡胶衬套,第二增厚段的位置靠近第一套筒。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臂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浇注孔,另一面开设有工艺孔。
一种汽车后悬架,包括后转向节、竖拉杆、副车架、前束臂、减震器和上摆臂,汽车后悬架还设置有如上述的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控制臂连接在副车架的下面;后转向节安装在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第一、第二套筒之间;竖拉杆的一端与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第二套筒相连,另一端与后转向节相连;前束臂与后转向节相连;减震器的下端与后转向节相连;上摆臂的一端与后转向节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连接。
一种汽车,包括有如上述的汽车后悬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抗扭强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内连接点衬套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后悬架A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汽车后悬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为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为汽车后悬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包括控制臂本体31、橡胶衬套61和球销衬套63,控制臂本体31向一侧延伸形成第一分臂33和第二分臂41,第一分臂33和第二分臂41的自由端成一定角度分开;橡胶衬套61安装在第一分臂33的自由端;球销衬套63安装在第二分臂41的自由端;橡胶衬套61的转动轴线65通过球销衬套63的转动中心。
控制臂本体31的侧壁的壁厚可变。控制臂本体31的第一分臂33包括增厚段35、37和中间段39;第一分臂33的增厚段35的壁厚从增厚段35与中间段39的交界处向远离中间段39方向逐渐增厚;第一分臂33的增厚段37的壁厚从增厚段37与中间段39的交界处向远离中间段39方向逐渐增厚。
当然,第二分臂41也包括增厚段和中间段;第二分臂41的增厚段的壁厚从增厚段与中间段的交界处向远离中间段方向逐渐增厚。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增厚段设置在第一分臂33或第二分臂41上,或者在第一分臂33或第二分臂41上同时设增厚段。
第一分臂33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一套筒43;第二分臂41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二套筒45;第一套筒43、第二套筒45同轴线47。
橡胶衬套61的转动轴线通过球销衬套63的转动中心且在一条转动轴线65上;第一、第二套筒43、45的轴线47与转动轴线65平行。这种结构避免了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运动过程中控制臂本体31和橡胶衬套61的扭转变形,在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31抗扭强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橡胶衬套61、球销衬套63的响应速度、耐久性能。
控制臂本体31的第一分臂33和第二分臂41加厚,且靠近橡胶衬套61或球销衬套63的区段为增厚段,靠近第一套筒43或第二套筒45的区段为增厚段。可以达到局部加强作用,提高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的强度和刚度,并且还可以起到减轻自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控制臂本体31通过整体成型使第一分臂33和第二分臂41成型为一个中空的整体;控制臂本体31的一侧面内开设有一个浇注孔49,另一侧面内开设有工艺孔51、53。
如图4、图5所示,汽车后悬架20,包括后转向节71、竖拉杆73、上摆臂75、前束臂77、减震器79和副车架81,汽车后悬架20还设置有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连接在副车架81的下面;后转向节71安装在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的第一、第二套筒33、41之间;竖拉杆73的一端与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的第二套筒41相连,另一端与后转向节71相连;前束臂77与后转向节71相连;减震器79的下端与后转向节71相连;上摆臂75的一端与后转向节71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81连接。
采用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的汽车后悬架20,不仅能够提高衬套的解耦效果和响应速度,而且能够有效抵抗制动力矩,提高汽车后悬架20承载能力和运动特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及汽车后悬架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后悬架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橡胶衬套和球销衬套,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第一分臂和第二分臂;其特征在于;述第一分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橡胶衬套,所述第二分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球销衬套,所述第一分臂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分臂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二套筒;所述橡胶衬套的转动轴线通过所述球销衬套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同轴线;所述橡胶衬套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第二套筒的轴线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通过整体成型使第一分臂和第二分臂成型为一个中空的整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的第一分臂包括中间段及相对中间段的臂厚增加的增厚段;所述第一分臂的增厚段的壁厚从所述增厚段与所述中间段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中间段方向逐渐增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段包括第一增厚段和第二增厚段,所述第一增厚段的位置靠近橡胶衬套,所述第二增厚段的位置靠近第一套筒。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臂包括中间段及相对中间段的臂厚增加的增厚段;所述第二分臂的增厚段的壁厚从所述增厚段与所述中间段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中间段方向逐渐增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臂的增厚段包括第一增厚段和第二增厚段,所述第一增厚段的位置靠近球销衬套,所述第二增厚段的位置靠近第二套筒。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浇注孔,另一面开设有工艺孔。
8.一种汽车后悬架,包括后转向节、竖拉杆、副车架、前束臂、减震器和上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悬架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所述汽车后悬架控制臂连接在所述副车架的下面;所述后转向节安装在所述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第一、第二套筒之间;所述竖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第二套筒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后转向节相连;所述前束臂与所述后转向节相连;所述减震器的下端与所述后转向节相连;所述上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后转向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有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后悬架。
CN201620479722.4U 2016-05-23 2016-05-23 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36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9722.4U CN205736727U (zh) 2016-05-23 2016-05-23 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79722.4U CN205736727U (zh) 2016-05-23 2016-05-23 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36727U true CN205736727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6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7972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36727U (zh) 2016-05-23 2016-05-23 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367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8038A (zh) * 2020-08-11 2021-01-01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转向节通用套筒总成结构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8038A (zh) * 2020-08-11 2021-01-01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转向节通用套筒总成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22568U (zh)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的多节臂悬架
CN202986705U (zh) 一种汽车麦弗逊式悬架
CN206812741U (zh) 电动汽车双叉臂悬架
CN205149427U (zh) 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
CN105235458A (zh) 一种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
CN203995530U (zh) 一种汽车悬架
CN205736727U (zh) 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
CN204210263U (zh) 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
CN104890461A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104875574A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203752819U (zh) 一种口型副车架的前悬架总成
CN203974460U (zh) 一种房车独立悬挂装置
CN103332085B (zh) 一种全地形越野车底盘
CN103863036B (zh) 一种悬架控制臂偏心衬套以及车辆后悬架控制臂总成
CN204712807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207106086U (zh) 一种高效汽车下摆臂
CN201891794U (zh) 一种摩托车避震器
CN205149426U (zh) 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的收放机构
CN201784422U (zh) 一种汽车前轮的车轮悬架装置
CN205075605U (zh) 一种新型汽车连杆衬套
CN204250158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用转向拉杆总成
CN203211038U (zh) 一种高强度橡胶衬套汽车悬臂
CN208036455U (zh) 一种一体式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
CN101830155B (zh) 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及其构成方法
CN207902063U (zh) 下控制臂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