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4917U - 医用图像摄像装置以及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用床位 - Google Patents

医用图像摄像装置以及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用床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14917U
CN203914917U CN201290000948.1U CN201290000948U CN203914917U CN 203914917 U CN203914917 U CN 203914917U CN 201290000948 U CN201290000948 U CN 201290000948U CN 203914917 U CN203914917 U CN 203914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ic connector
berth
medical imaging
imaging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900009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塚智史
砂塚和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Healthca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d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d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dical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14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149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6Details of data transmission or power supply, e.g. use of slip rings
    • A61B6/566Details of data transmission or power supply, e.g. use of slip rings invol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agnostic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0Means for positioning the patient in relation to the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 A61B5/704T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5Mechanical aspects of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07Supports, e.g. tables or beds, for the body or parts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87Motor-assisted positio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the apparatus being modul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6Details of data transmission or power supply, e.g. use of slip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6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6/467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input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图像摄像装置以及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用床位,其中,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能够防止连接器销的破损、并且在将床位与装置主体机械式对接时能够同时也连接电连接器,装置主体以及床位侧中的一方的连结机构(4)包括连结用板(7),另一方的连结机构(5)包括在连结时分别以两点以上与连结用板的两侧侧面接触而以从两侧夹持连结用板的方式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50),在连结用板(7)上搭载有第一电连接器(224),在保持部件(50)上搭载有第二电连接器(223),在连结用板以及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搭载有以通过保持部件保持有连结板的状态结合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结合机构。

Description

医用图像摄像装置以及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用床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尤其涉及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拆装的床位。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以下,称作MRI)装置、CT装置等医用图像摄像装置是在床位搭载被检体、且向装置主体的摄像空间***的构造。因此,床位是具备如下部件的复杂的结构:使搭载被检体的顶板上升至装置主体的摄像空间的高度的上升机构;为了将被检体的摄像部位***到摄像空间的中心而使顶板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以及与来自装置主体的控制信号对应地进行上述移动的控制部等。因此,床位通常具有数百kg的重量,正确地定位而与装置主体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
近几年,为了提高针对被检体的检查的处理能力,寻求能够与装置主体脱离而使用的床位。
例如,在无法以自己的力量上到床位的被检体的情况下,需要将被检体搬运至床位附近,且需要两人以上的检查者抬起被检体而搭载于床位并固定的作业,从而检查者的负担较大。尤其是MRI装置的情况下,因装置主体所产生的强力的磁场,吸引通常的担架等金属制的移动用床位,从而无法利用通常的移动用床位将被检体搬运至固定于MRI装置的床位的旁边。
因此,以往,以如下顺序进行搬运,即,在检查室的前室将被检体从通常的担架移动至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特殊的担架并搬运至MRI装置的床位旁边。该情况下,需要从床向通常担架的移换、从通常担架向非磁性担架的移换、从非磁性担架向MRI装置的床位的移换,从而移换次数为三次。
因此,若能够使MRI装置的床位从主体脱离,手推使之移动至检查室的前室或者被检体的床边而将被检体从通常的担架或者床直接移换至MRI装置的床位,则能够减少移换的次数。由此,不仅能够提高检查的处理能力,还能 够减少对被检体产生的负担。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相对于MRI装置主体能够拆装的床位。该技术中,如专利文献1的图1~图5所示,在装置主体的正面下部,具备外形为圆锥形的导向件24等对接机构16。另一方面,在床位的前端下部,具备与对接机构16结合的结合机构。在将床位结合于装置主体时,在将配置于床位的前侧端部的横板100抵接于装置主体的圆锥形的导向件24的上部两侧的对接点32、34之前,使床位向装置主体靠近。
此时床位的动作通过将横板100下的一对销96、98沿装置主体的圆锥形的导向件24***而被导向。若床位的横板100抵接于对接点32,则床位的下部的闩锁钩58与装置主体的圆锥形的导向件24的前端的销部件56连结,从而床位固定于装置主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4567894号说明书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那样床位在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使被检体的摄像部位移动至摄像空间的中心。因此,从装置主体脱离而能够移动的床位在与装置主体对接时,不仅机械式地与装置主体连结,也需要将床位的多个信号线与主体的多个信号线电连接。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对接机构是进行机械式的对接的结构,从而专利文献1的机构中无法进行电对接。通常,不得不通过用手***连接器等方法来进行电对接,从而使用的便利性较差。连接MRI装置的装置主体和床位的信号线有数十根以上,数量较多,从而用连接器进行连结需要大型的连接器。大型的连接器在用手连接时需要力,并且能够配置的空间有限,从而连接动作困难。
因此,对于连接器考虑也成为通过机构连接的结构。例如,考虑如下情况,即,将为了连结连接器而使连接器移动的机构配置于连接器的周围,通过该机构的动作使连接器彼此对置且连结。然而,在床位侧的连接器和装置主体侧的连接器以位置偏离的状态使机构动作的情况下,连接器彼此以位置偏离的状态 碰撞从而有使连接器销破损的担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即,能够防止连接器销的破损,并且在将床位与装置主体机械式对接时,同时也能够连接电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具有:具备被检体的摄像功能的装置主体;能够移动的床位;以及为了能够拆装地将床位连结于装置主体而分别配置于装置主体侧以及床位侧的连结机构。装置主体以及床位侧中的一方的连结机构包括连结用板,另一方的连结机构包括在连结时保持连结用板的保持部件。在连结用板上搭载有第一电连接器,在保持部件上搭载有第二电连接器。在连结用板以及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搭载有以通过保持部件保持有连结板的状态结合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结合机构。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将床位与装置主体机械式对接时,同时也能够连接电连接器,并且也能够防止连接器销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的、使床位3从装置主体2脱离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的、使床位3从装置主体2脱离且从对接单元4、5拆下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的、从对接单元4、5拆下罩后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图1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的、从对接单元4、5拆下罩后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1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的、从对接单元4拆下罩和电连接器后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中连结状态下的床位3和辊单元50的图3的E-E剖视图。
图8(a)是拆下罩后的对接单元4的俯视图,(b)是图4的拆下罩后的 对接单元4的A-A剖视图,(c)是拆下罩后的对接单元5的俯视图,(d)是图4的拆下罩后的对接单元5的B-B剖视图。
图9(a)是拆下罩后的对接单元4的侧视图,(b)是图5的拆下罩后的对接单元4的C-C剖视图,(c)是拆下罩后的对接单元5的侧视图,(d)是图5的拆下罩后的对接单元5的D-D剖视图。
图10是简化图8(d)后的框图。
图11是简化图9(d)后的框图。
图12(a)~(d)是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223、224的结合动作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外框262内的可动机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24的可动机构的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对接单元4的钩8的动作的图。
图16是对接单元5的辊单元50的立体图。
图17是辊单元50的辊9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辊单元50的支承辊12和连结板7的位置关系以及辊反作用力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辊单元的辊9的排列的俯视图。
图20(a)~(f)是表示在图16的辊单元***连结板7的动作的图。
图21是表示其它的实施方式的连结板7和保持该连结板7的支承销1120、导向销1130的位置的图。
图22是表示其它的实施方式的连结板7和保持该连结板7的导向壁17的形状的图。
图23是其它的实施方式的在外周具备辊的连结板7的立体图。
图24是实施方式的踏板单元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4的踏板单元的锁定板A108、锁定板B109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用于将实施方式的床位3与装置主体机械式以及电连结的动作的流程的框图。
图27是表示用于解除实施方式的床位3与装置主体的机械式以及电连结的动作的流程的框图。
图28(a)是简化表示对接单元4的钩8和对接单元5的连结杆10的说 明图,(b)是简化表示对接单元4的电连接器224和连结件221、对接单元5的电连接器223和销222的图。
图29是踩踏踏板单元的踏板105、使锁定板A108锁定于锁定杆115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0(a)是表示通过图29的动作将钩8与连结杆10连结的状态的说明图,(b)是表示电连接器224和连结件221未与电连接器223和销222结合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1是仅踏板105从图29的状态复原至初始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2是从图31的状态踩踏踏板106、使锁定板B109锁定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3(a)是表示钩8与连结杆10连结后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通过图32的动作、利用连结件221使对接单元4的电连接器224与装置主体2的对接单元5的电连接器223结合的状态的图。
图34是仅踏板106从图32的状态复原至初始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5是从图34的状态较浅地踩踏踏板107、解除锁定板B109的锁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6(a)是表示钩8与连结杆10连结后的状态的说明图,(b)是表示通过图35的动作、将电连接器224从电连接器223解除结合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7是从图35的状态较深踩踏踏板107、解除锁定板A108的锁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8(a)是表示通过图37的动作将钩8从连结杆10解除连结后的说明图,(b)是表示将电连接器224从电连接器223解除结合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9是将实施方式的床位的踏板单元一部分变更后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具有:具备被检体的摄像功能的装置主体;能够移动的床位;以及为了能够拆装地将床位连结于装置主体而分别配置于装置主体侧和床位侧的连结机构。装置主体以及床位侧中的一方的连结机构包括连结用板,另一方的连结机构包括在连结时分别以两点以上与连结用板的 两侧侧面接触而以从两侧夹持连结用板的方式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在连结用板上搭载有第一电连接器,在保持部件上搭载有第二电连接器。在连结用板以及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搭载有以通过保持部件保持有连结板的状态结合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结合机构
对于电连接器结合机构而言,作为一个例子,构成为包括安装于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中的一方的钩状的连结件、和安装于另一方的销。该连结件通过与销卡合来连结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
电连接器结合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包括在连结件与销卡合时将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中的一方保持为能够向接近另一方的方向滑动的滑动机构。
另外,电连接器结合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包括在解除了连结件与销的卡合时、对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中的一方向沿滑动机构离开另一方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电连接器结合机构优选包括使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中的一方位移以便与另一方对位的可动机构。
例如,可动机构构成为包括将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中的一方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另一方而向二维方向以上位移的弹性部件。
另外,可动机构包括一张以上的滑动板,弹性部件能够构成为支承一张以上的滑动板。构成为在滑动板中的第一滑动板的前面支承电连接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构成为,第一滑动板由弹性部件从上下左右方向支承,以与第一滑动板的背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二滑动板由弹性部件支承为由弹性部件从背面向前方推压。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可动机构包括球铰,弹性部件支承球铰。
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的对置面中的一方,以朝向另一方的对置面突出的方式设有一根以上的定位销,在另一方的对置面,设有供定位销***的孔。
例如,在定位销为两根以上的情况下,长度不同。该情况下,定位销中较长的销优选前端的直径比基部的直径细。
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能够设计为,在连结用板保持于保持部件的状态下,以规定的间隔对置的方式搭载于连结用板以及保持部件。该情况下,定位销中 较长的销优选比上述规定的间隔长,较短的销优选比上述规定的间隔短。
能够构成为,在连结件,具备用于使连结件向与销卡合的方向旋转的第一臂、和用于使连结件向解除与销的结合的方向旋转的第二臂。
该情况下,第一线的一端与第一臂连接,第二线的一端与第二臂连接。第一及第二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及第二操作部连接。
在第二臂,且在与第二线之间,也可以配置一边对第二臂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一边通过第二线而位移的导向机构。
例如,连结用板以沿床位的长轴方向朝向装置主体突出的方式固定。
连结用板的两侧是直线形状,保持部件能够构成为以与直线形状的连结用板的两侧侧面分别以两点以上接触的方式进行保持。
连结用板优选形成为装置主体侧的宽度比固定于床位的基部的宽度窄的大致梯形形状。
还可以具有通过钩连结连结板和保持部件侧的连结机构的机构。
包括保持部件的连结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对连结板进行导向而在保持部件之间进行引导的导向部件。
以下,基于附图具体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医用图像摄像装置1如图1所示地具备装置主体2和床位3。装置主体2只要是对搭载于床位3的被检体的图像进行摄像的结构则也可以是任意结构。例如,能够使用MRI装置、CT装置的主体。此处,以下以医用图像摄像装置1是MRI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装置主体2构成为包括产生静磁场的静磁场产生装置、倾斜磁场线圈、具备高频(RF)磁场脉冲发送线圈以及垫板的机架;覆盖该机架的机架罩。图1的例子中,机架的静磁场产生装置是轴向水平的圆筒状,圆筒的内部空间成为摄像空间,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圆筒状的静磁场产生装置。
并且,MRI装置作为电源、控制以及信号处理***,具备向倾斜磁场线圈供给电流的倾斜磁场功率放大器、向RF磁场脉冲发送线圈供给高频信号的高频功率放大器、高频增幅电路、计算机、操作部以及显示器。
装置主体2配置在被电磁屏蔽了的房间,电源、控制以及信号处理***配置在被电磁屏蔽了的房间外,通过电缆而与装置主体电连接。
静磁场产生装置在摄像空间产生静磁场,垫板产生使该静磁场的均匀度提高至规定值以上的磁场。倾斜磁场线圈在摄像空间且在规定的XYZ方向上分别产生倾斜磁场。RF磁场脉冲发送线圈向摄像空间发送RF磁场脉冲。
计算机向倾斜磁场功率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高频增幅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并根据规定的摄像顺序控制倾斜磁场的施加时机及方向、以及RF磁场脉冲的照射时机等。由此,从被检体产生的核磁共振(NMR)信号由配置于被检体的附近的接收线圈接收。高频增幅电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对该信号进行检波以及增幅,计算机根据规定的图像重建程序重建图像,并使之显示于显示器等。操作部从检查者接受摄像条件等。
床位3具备:用于搭载被检体的顶板31;保持顶板31的顶板保持部32;将顶板保持部32保持为能够上下动的框架;使顶板保持部32上下动的上下驱动部;用于使顶板31相对于顶板保持部32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机构;使水平驱动机构驱动的水平驱动部;安装于框架的下部的四个轮33;覆盖框架的外周的波纹部35及罩36;以及手柄部11。通过上述结构,床位3使顶板31上升至装置主体2的机架的摄像空间的高度,使顶板31相对于顶板保持部32沿水平方向滑动,从而能够***摄像区域内。由此,将被检体的摄像部位搬运至摄影空间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中,床位3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拆装。如图2所示,用手按压从装置主体2脱离后的床位3的手柄部11,使床位3移动至装置主体2的磁达不到的前室、被检体的病室等,而能够搭载被检体。搭载后,在搭载有被检体的状态下,能够如图1所示地与装置主体2对接。
在床位3的前侧端部以及装置主体2的正面,分别具备对接单元4以及5作为连结机构。通过使对接单元4与5嵌合,来将床位3与装置主体2机械式地连结。另外,在对接单元4、5内,分别配置有电连接器和其机构部,在对接单元4与5机械式地连结后,通过电连接器的机构部的动作,来将对接单元4内的电连接器与对接单元5内的电连接器连结,并进行电连接。
在床位3的后侧端部设置有三个踏板105、106、107。踏板105是在对接单元4与5嵌合后、用于进行将对接单元4内的钩与对接单元5内的连结杆连结的操作而使机械式的对接结束的踏板。踏板106是在机械式的对接结束后、 用于进行结合分别配置在对接单元4、5内的电连接器彼此的操作的踏板。踏板107是用于依次解除电连接器的结合、机械式的对接的踏板。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3等具体地对对接单元4、5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3是从图2的对接单元4、5拆下罩37、53后的状态下的床位2的立体图和对接单元5的立体图(省略了装置主体2)。图4、图5是拆下罩37、53后的对接单元4、5的立体图。图6是从对接单元4取下罩37、电连接器224和其驱动机构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与对接单元5连结的床位3的E-E剖视图(拆下罩37、53,仅表示连结板7和辊9)。图8中,(a)是拆下罩37后的对接单元4的俯视图,(b)是拆下罩37后的对接单元4的A-A剖视图,(c)是拆下罩53后的对接单元5的俯视图,(d)是拆下罩53后的对接单元5的B-B剖视图。其中,图8中,省略了连结板7、钩8、辊单元50。图9中,(a)是拆下罩37后的对接单元4的侧视图,(b)是拆下罩37后的对接单元4的C-C剖视图,(c)是拆下罩53后的对接单元5的侧视图,(d)是拆下罩53后的对接单元5的D-D剖视图。
如图3~图5所示,床位3侧的对接单元4包括一端固定于床位3的框架34的连结板7、钩8、钩8的驱动机构41、搭载在连结板7上的电连接器224以及钩状的连结件221。另一方面,装置主体2侧的对接单元5包括并列有多个辊9的辊单元50、用于与钩8结合的连结杆10、以及搭载在辊单元50上的电连接器223。构成对接单元4、5的部件均是非磁性部件。
床位3的对接单元4的连结板7***于装置主体2的对接单元5的辊单元50,如图7所示地在多个辊9间从侧面方向夹持连结板7,从而床位3在横向(床位3的宽度方向)上被固定。另外,是通过将钩8与连结杆10连结而在床位3的长轴方向上被固定的构造。此时对接单元4、5的罩37和罩53中的一个罩进入另一个罩的内侧,并构成为不相互碰撞。
如图5所示,连结板7的外形是大致梯形,具有两侧的直线部51和前端的曲线部52。通过使两侧形成为直线形状(直线部51),能够利用辊9从两侧强力地夹持并保持连结板7。
在连结板7上,且在规定的位置固定有钩8的驱动机构41。钩8的驱动 机构41具备:固定于钩8的基部的钩支承部42;分别固定于钩支承部42的两侧的凸部43;将凸部43导向为能够沿床位3的轴向滑动的滑动导向件44;固定于钩支承部42的后端的线A111;线导向件46;用于钩支承部42跃起而抬起钩8前端的杆47。线A111的另一端与床位3的后端的踏板105连结。另外,在钩支承部42的后端与线导向件46之间配置有弹簧48,对钩支承部42向朝向朝向前方前进的方向施力。此外,图5是立体图,为方便图示简化描绘了弹簧48。
在连结板7上,如图4、图5所示地配置有横跨钩8及其机构部41而竖立设置的框部201,在框部201上,以连结面朝向装置主体2大致垂直的方式固定有电连接器224,该电连接器224纵横排列有几十根~一百几十根的连接器销。布线280分别与连接器销连接。
如图4、图5、图8以及图9所示,在电连接器224的两侧面,能够以旋转轴250为中心旋转地安装有连结件221。在连结件221,分别安装有臂253和臂254。左右的连结件221的臂253通过臂连结杆202连结。左右的连结件221的臂254通过臂连结杆203连结。线B112的一端与臂连结杆202的中央连接。线B112的另一端与踏板106连接。臂连结杆203的中央部经由滑动导向件204而连接有线C116的一端。线C116的另一端与踏板107连接。滑动导向件204是对臂连结杆203的动作进行导向以使其垂直下降的机构。
另外,在电连接器224的连结面的两侧,以相对于连结面垂直地突出的方式配置有三根定位销205、206、207。对角配置的定位销206、207比定位销205长,前端变细。定位销206、207的前端在电连接器224与对接单元的电连接器223连结时,***于在电连接器223的连结面的两侧的对应的位置设置的孔216、217,从而相对于电连接器224粗略地定位电连接器223。并且,短且粗的定位销205和定位销206、207的基部通过***于孔215、216、217,来相对于电连接器224高精度地定位电连接器223。在电连接器224,设有用于能够进行该定位的可动机构。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辊单元50具备上侧板62、下侧板63、以及在上侧板62与下侧板63之间排列而固定为能够旋转的多个辊9。床位3的连结板7***到上侧板62与下侧板63之间的空间,由辊9内的支承辊12保持侧面。 剩余的辊是对连结板7进行导向的导向辊。连结杆10固定在上侧板62上的规定位置。上侧板62在比连结杆10靠近近前的部分被切开。由此,构成为,在将连结板7***辊单元50后,连结板7上的钩8、其驱动机构41以及电连接器224不会与上侧板62碰撞地向连结杆10接近,从而配置于能够连接的位置。
在辊单元50的上侧板62,以横跨连结杆10的方式配置有框部260。在框部260上,固定有滑动导向件261。在滑动导向件261,***滑动外框262的两侧的突起263,由此滑动外框262以能够沿床位3的长轴方向滑动的方式由滑动导向件261支承。在滑动外框262的背面,如图4所示地固定有弹簧264,对滑动外框262进行施力以使其相对于框部260沿床位3的长轴方向被拉向远离床位3的方向。由此,滑动外框262在从电连接器224侧的连结件221拆下了电连接器223的情况下,以远离床位3的方式向后滑动,而起到使电连接器223从电连接器224脱离的作用。
在滑动外框262的内部,为了定位电连接器223而内置有能够沿三个轴向移动的可动机构,经由可动机构支承有电连接器223。在电连接器224的连结面,纵横地排列有用于与电连接器224的连接器销结合的插座。电连接器224的连结面朝向床位3大致垂直地配置。在电连接器224的两侧面,具备用于与连结件221结合的突起(销)222。另外,在连结面的两侧,具备上述的定位用的孔215、216、217。
使用图8至图11进一步对滑动外框262内的可动机构进行说明。图10是简化了图8(d)的框图,图11是简化了图9(d)的框图。
如图8(d)、图9(d)、图10、图11所示,在滑动外框262中,通过配置于电连接器223的连结面的左右上下的四根弹簧273、274而与滑动外框262的内壁连结的滑动板271、和背面通过左右两根弹簧275而与滑动外框262连结的滑动板272以大致朝向垂直、且两张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滑动板271的前面,经由连接器支承框270固定有电连接器223。滑动板271和272由树脂等滑动良好的非磁性材料构成。在连接器支承框270内,配置有与电连接器223连接的布线276的端部。
由此,左右上下由弹簧支承的滑动板271能够相对于滑动板272滑动而能够向左右上下方向移动,并且在被向背面方向按压的情况下,滑动板272向后 方后退而支承该滑动板271。由此,滑动板271能够将电连接器223支承为能够向上下左右、后方以及左右方向倾斜以及上下方向倾斜(仰起)地位移。因而,在连结连接器224的定位销205~207***了连结连接器223的孔215~217时,连结连接器向上下左右、后方以及左右方向倾斜以及上下方向倾斜(仰起)地位移,而能够使连结连接器223相对于连结连接器224对位。
此外,在滑动板271的下部,配置有对支撑滑动板271的重量的弹簧274进行辅助的弹性部件277。
此处,对使床位3与装置主体2对接时的各部的动作进行说明。检查者把持床位3的手柄部11而使床位3朝向装置主体2移动,若床位3接近装置主体2,则床位3的连结板7与装置主体2的辊单元50的辊9中的导向辊接触,修正床位3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位置以及角度的偏离,并将连结板7的前端***于辊9之间。如图7所示,若在辊9中的、配置于夹持连结板7的位置的四个支承辊12夹持连结板7,则无法继续***连结板,从而床位3的移动停止。该位置是对接位置。此外,图7中,对接单元5仅图示辊9,对接单元4仅图示连结板7。
在将床位3***于对接位置后,若检查者踩踏踏板105,则拉拽线A111,钩8一边下降,一边向被引向后侧(床位3侧)的方向移动,从而与装置主体2侧的连结杆10连结。如上所述,结束机械式的对接动作。
通过该机械式的对接动作,连结板7上的电连接器224如图12(a)所示地向辊单元50上的电连接器223接近。机械式的对接结束后的状态(对接位置)下的电连接器223、224的位置关系如图12(b)所示,电连接器224和223以隔开规定的间隔t的方式对置。位于电连接器224的两侧的对角的较长的定位销207、206设计为比间隔t长。因此,将定位销207、206的前端***于电连接器223的孔217、216,使电连接器223向上下左右、前后以及左右方向倾斜以及上下方向倾斜地位移而粗略地进行对位。向上下左右、前后以及左右方向倾斜以及上下方向倾斜的位移通过使滑动外框262内的滑动板271、272位移来实现。另外,较短的定位销205设计为比间隔t短,从而还未***到孔215。另外,此时的电连接器224、223的间隔t设计为滑动外框262的能够滑动的范围。
此处,若检查者踩踏踏板106,则拉拽线B112,使臂253转动,从而如图12(c)所示,连结件221以轴250为中心旋转。由此,在连结件221的凹部拉入销222,连结件221使电连接器224靠近。由此,滑动外框262沿滑动导向件261而向近前移动,从而电连接器224向电连接器223侧移动,而与电连接器224连结。
此时,通过将粗且短的定位销205和电连接器223的较长的定位销206、207的基部分别***于电连接器224的孔215~217,来使电连接器223向上下左右、前后以及左右方向倾斜以及上下方向倾斜地位移,从而高精度地与电连接器224对位。因而,不会损伤多个连接器销,而能够精度良好地***于插座。
如上所述,进行机械式的对接,并且正确地对具备几十至一百几十根的销的电连接器224和具备与其对应的插座的电连接器223进行对位,而能够进行连结。因而,检查者不需要用手动来结合连接器,能够容易并且可靠地在与机械式的对接的同时进行电连接。另外,由于能够正确地进行对位,所以不会损伤连接器销。
另一方面,在使床位3从装置主体2脱离的情况下,若检查者较浅地踩踏踏板107且线C116拉下臂254,并且,松缓线B112,从而如图12(d)所示,使连结件221向相反方向旋转。由此,销222从连结件211脱开,利用弹簧264使滑动外框262向后方后退的力,也能够使电连接器223向后方后退,从而能够从电连接器224脱离。
若检查者进一步踩踏踏板107,使线A111松缓,则钩8抬起而从连结杆10脱开。由此,依次解除电连接器、钩8。若检查者握持手柄部11,向后方拉拽床位,则能够使床位3从装置主体2脱离。
如上所述,能够提供在机械式的对接后能够通过机构部进行电对接的对接单元4、5。
此外,在踏板105、106,具备若不以踏板105、踏板106的顺序进行操作则无法接受操作的踏板单元机构。下面详述该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电连接器223相对于滑动外框262向左右上下以及前后可动,使用了滑动板271、272,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第二实施 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地使用球铰301来代替滑动板271、272。球铰包括球301a和能够旋转地支承该球301a的支承部301b,球301a固定于电连接器223或者连接器支承框270。支承部301b由弹簧273、274、275支承。
通过图13的结构,由于能够将电连接器223支承为能够向上下左右、左右方向倾斜以及上下方向倾斜(仰起)地位移,所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
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省略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中,装置主体2侧的电连接器223是使滑动外框262能够滑动的结构,电连接器224侧被固定,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该结构。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电连接器224的背面,如图14所示地配置依次连结有多个臂351、352、353的连杆机构,通过连杆机构的动作,成为将电连接器224朝向电连接器223挤压而连结的结构。
该连杆机构中,B线112的端部与臂350的端部连接。若检查者踩踏踏板106,并拉拽线B112,则臂350拉拽臂351,臂351和臂352的所成的角α变大,从而朝向电连接器223推压电连接器224。由此,能够将电连接器224按压于电连接器223而使它们结合。
另外,在臂352与电连接器224的连结部,连接有线C116的端部。若检查者踩踏踏板107,并拉拽线C116,则臂351和臂352所成的角α变小,从而电连接器224从电连接器223脱离。
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即使在电连接器223没有滑动外框262等滑动机构,也能够使电连接器224移动,从而使之与电连接器223结合、解除与电连接器223的结合。另外,也不需要连结件221。
此外,滑动外框262内的上下左右的前后的可动机构与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预先配置于电连接器223侧,可动机构也能够配置于电连接器224侧。由此,利用定位销205~207能够使电连接器224与电连接器223对位。
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省略说明。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外框262的滑动机构和滑动外框262内的上下左右的前后的可动机构也能够配置于电连接器224侧。
<连结板7以及辊单元50的结构>
此处,进一步详细地对配置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对接单元4、5内的连结板7以及辊单元5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连结板7的外形是大致梯形,具有两侧的直线部51和前端的曲线部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两侧形成为直线形状(直线部51),能够利用辊9从两侧强力地夹持并保持连结板7。连结板7均是在由上述大致梯形且非磁性金属构成的上侧板71与下侧板72之间夹持橡胶73的形状。橡胶73在两侧的直线部51的部分不比上侧板71和下侧板72向外侧伸出,仅在前端的曲线部52稍微从上侧板71以及下侧板72伸出。这样,直线部中金属制的上侧板71以及下侧板72形成连结板7的侧面,从而连结板7以较强的力由辊9保持。另外,由于橡胶73在前端的曲线部52中稍微突出,从而减少连结板7与辊9碰撞时的噪音。下面进一步对连结板的外形与保持力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15中表示钩支承部42的姿势、线A111的拉拽方向以及弹簧48的施力方向。钩支承部42在不拉动线A111的状态、即图6、图15的状态下因弹簧48的力而被向前方(钩8的方向)推压,从而钩支承部42的下表面跃上杆47而抬起钩8的前端。若因检查者对踏板6的操作而将线A111向后方(踏板6的方向)拉动,则钩支承部42的下表面一边在杆47的上表面滑动,一边沿滑动导向件44向后方移动。钩支承部42的下表面在前端部朝向上方弯曲,随着向后方移动而朝向上方弯曲的前端到达杆47的位置,从而前端的钩8一边下降一边向后方移动。由此,构成为与装置主体2侧的连结杆10连结。若因踏板6的操作而松缓线A111,则弹簧48对钩支承部42向朝向前方前进的方向进行施力,钩支承部42跃上杆47,钩8被向上方抬起,从而从连结杆10脱开。
另一方面,辊单元50的辊9如图16所示地排列,由四个支承辊12和多个导向辊13构成。支承辊12在最终的对接位置,与连结板7接触,从两侧夹持并固定连结板7。导向辊13起到在将连结板7***辊单元50时对连结板7的移动进行导向、并引导至对接位置的作用。
图17中表示辊9的剖视图。辊9的轴82通过螺钉83以及垫片84而两端稳固地固定于上侧板62以及下侧板63。在轴82的外周配置有滑动轴承81, 在滑动轴承81的外周配置有辊9。
辊9和滑动轴承81成为一体,绕轴82的周围旋转。轴82以及辊9由刚性较大的金属制,滑动轴承81也由刚性较大且滑动良好的材料构成。由此,即使连结板7***于辊单元50,一边与辊9接触一边进入,辊9也不会变形、挠曲,能够在辊9间夹持并保持***的连结板7。
图18是表示对接位置的四个支承辊12与连结板7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四个支承辊12-1~12-4如图18所示地以从两侧夹持连结板7的直线部51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在离连结板7的框架34较近的位置,相对地配置有支承辊12-1和支承辊12-2对,在离连结板7的前端较近的位置,相对地配置有支承辊12-3和支承辊12-4对。支承辊12-1与12-2的间隔以及支承辊12-3与12-4的间隔如图7以及图18所示地设定为与位于对接位置的连结板7的各个位置的宽度正好相同的宽度。即,由于连结板7是大致梯形,所以支承辊12-1与12-2的间隔比支承辊12-3与12-4的间隔宽。因此,连结板7在图7以及图18的对接位置被四个支承辊12夹持,而无法继续前进,由四个支承辊12定位于对接位置。
另外,支承辊12-1、12-2与支承辊12-3、12-4的间隔L越宽,床位3越向左右振动,即使在作用有以连结板7为中心进行转动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较大的保持力保持连结板7,从而优选。
图19是表示对接位置的导向辊13与连结板7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如图19所示,位于比支承辊12-1、12-2靠近床位3侧的导向辊13-1在辊单元50的入口侧,以在支承辊12-1、12-2之间构成导入连结板7的横宽的方式配置为曲线14状。即,在床位3的短轴方向上,导向辊13-1的间隔比支承辊12-1与支承辊12-2的间隔宽。由此,能够修正床位3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位置的偏离,并引导至对接位置。位于支承辊12-1、12-2与支承辊12-3、12-4之间的导向辊13-2配置为对***于支承辊12-1与12-2之间的连结板7的前端的朝向进行修正,并将其引导至支承辊12-3与12-4之间。此外,对接时四个支承辊12可靠地与连结板7的侧面接触并保持,导向辊13-1、13-2以不与连结板7接触的方式,比支承辊12向远离连结板7的位置偏移配置。
使用图20,对使床位3与装置主体2对接时的连结板7的动作进行说明。 对接时,检查者把持床位3的手柄部11而使之朝向装置主体2移动。如上述那样,由于在辊单元50配置有支承辊12以及导向辊13,所以若床位3接近装置主体,则床位3的连结板7与装置主体2的辊单元50的导向辊13-1接触,从而修正床位3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位置以及角度的偏离(图20(a)、(b))。由此,连结板7的前端***于支承辊12-1、12-2之间(图20(c))。若检查者进一步使床位3前进,则连结板7的前端与导向辊13-2接触,从而修正位置以及角度的偏离(图20(d)、(e)),并被导入前端侧的支承辊12-3、12-4之间(图20(f))。在连结板7***至其位置的连结板7的宽度与支承辊12-1与12-2的间隔以及支承辊12-3与12-4的间隔一致的位置后,无法继续***,从而床位3的移动停止。该位置是图7所示的对接位置。
如图7所示可知,在床位3的短轴方向上,利用宽度比波纹部35的宽度窄的连结板7,将床位3保持于装置主体2的辊单元50。
在将床位3***于对接位置后,若检查者操作踏板107,拉动线A111,则钩8一边下降一边被引向后侧(床位3侧)的方向移动,从而与装置主体2侧的连结杆10连结。如上所述,结束对接动作。
此处,使用图18对连结板7的形状与从支承辊12接受的保持力的关系进行说明。若对对接状态下的床位3施加左右方向的外力,则连结板7由外力被按压向支承辊12,从而从被按压的支承辊12受到辊反作用力。辊反作用力R1~R4是从各个支承辊12-1~12-4朝向与连结板7的侧面垂直的方向的力。该辊反作用力的左右方向y(床位3的宽度方向)的分力R1y~R4y和外力均衡,从而保持床位3。例如,若施加使床位3向图18的箭头91的方向转动的力,则连结板7从支承辊12-1和支承辊12-4受到辊反作用力R1、R4,其左右方向的分力R1y、R4y保持与外力均衡。即,使床位3转动的力能够由沿床位3的长轴方向并列的支承辊12的力矩抵消。
另外,由于直线部51倾斜,所以产生辊反作用力R1~R4的床位长轴方向x的分力R1x~R4x。分力R1x~R4x是从装置主体2挤压连结板4的方向的力,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钩8的线A111的张力与该分力R1x~R4x均衡,从而抑制了挤压连结板4。线A111的张力预先设计为比R1x~R4x的合计大。
此处,若支承辊12如图18中由虚线表示的辊92那样地与连结板7的曲 线部52接触,则辊反作用力R的左右方向的分力Ry变小,床位长轴方向的分力Rx变大。因此,沿左右方向保持床位3的力变小,相对于此,从装置主体2挤压床位3的力变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辊9优选配置为与连结板7的直线部分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结板7形成为大致梯形,并使直线部51倾斜,所以在相对于装置主体2拆装床位3时,如图20所示,能够将床位3从倾斜方向***装置主体2的对接单元5、或能够使之沿倾斜方向脱离。
由此,即使配置有装置主体2的电磁屏蔽室狭窄,也能够拆装床位3。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大致梯形的连结板7。在配置有装置主体2的电磁屏蔽室充分宽、能够使床位3笔直地下降直到连结板7从辊单元50脱开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连结板7形成为大致长方形。该情况下,由于不产生辊反作用力R1~R4的床位长轴方向x的分力R1x~R4x,所以能够利用辊反作用力使之与全部施加于床位3的左右方向的外力均衡,从而能够提高保持力。另外,能够减小线A111的张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导向辊13,但也能够省略多个导向辊13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构成为,利用配置于床位3的长轴方向的两对支承辊12的反作用力来承受施加于床位3的左右方向的外力,所以连结板7的长度(床位3的长轴方向)越长越好,但不需要增大连结板7的宽度。因此,构成为在对接时能够以足够的保持力连结床位3和装置主体2,并且即使连结板7的宽度(床位3的短轴方向)狭窄也能够充分保持。图7的例子中,连结板的宽度(床位3的短轴方向)比波纹部35的宽度(床位3的短轴方向)窄。这样,不会妨碍检查者对被检体的访问,能够提供宽度狭窄的对接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床位3侧配置有连结板7,在装置主体2侧配置有辊单元50,但也可以在床位3侧配置辊单元50,在装置主体2侧配置连结板7。但是,构造上,由于辊单元50的宽度比连结板7的宽度宽,所以在进一步较大地确保床位3的下部的检查者的脚边的空间的观点,优选在床位3侧配置连结板7。
另外,通过除支承辊12以外还设置有导向辊13,能够增大床位3相对于 装置主体2的位置偏离的允许宽度,从而检查者能够容易进行使床位3与装置主体2对接的作业。
另外,通过将导向辊13配置为曲线状,能够顺利地将连结板7***辊单元5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结板7的上侧板71与下侧板72之间夹持橡胶73,橡胶73构成为仅在曲线部52突出,但当然也可以不配置橡胶73,仅由金属板形成连结板7的侧面。
使用图21对其它的实施方式的辊单元50进行说明。图21所示的辊单元50使用不是辊(不旋转)的支承销1120以及导向销1130,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辊12以及导向辊13。支承销1120以及导向销1130的位置分别与支承辊12以及导向辊13的位置相同。其它的构造与图16的辊单元50相同。由此,图21的辊单元50能够获得与图16的辊单元50几乎相同的作用。
图21的辊单元50通过使用支承销1120、导向销1130来代替支承辊12、导向辊13,由于不需要支承辊12、导向辊13的轴、轴承,从而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进一步使用图22对其它的实施方式的辊单元50进行说明。设置与图19的曲线14相同的形状的导向壁17,来代替图16、图19的辊单元50的支承辊12以及导向辊13。导向壁17在与图16的四个支承辊12相同的位置具有支承点18。导向壁17在对接时以四个位置的支承点18与连结板7接触,从而保持连结板7。导向壁17的其它的部分与图16的导向辊13相同,对连结板7的***进行导向。其它的构造与图16的辊单元50相同。
由此,能够获得与辊单元50几乎相同的作用。另外,通过使用导向壁17来代替支承辊12、导向辊13,由于不需要支承辊12、导向辊13的轴、轴承,从而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导向壁17的材质优选选择为在与连结板7的材质接触时不会产生较大摩擦。例如,导向壁17以及连结板7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由滑动良好的材料构成。
另外,也可以如图23所示构成为,在连结板7的外周设置有连结板辊19,能够降低与导向壁17的摩擦系数。
<踏板单元的结构>
进一步对配置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床位3内的具备踏板105~107的踏板单元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床位3的后侧端部,如上述所述地设置有三个踏板105、106、107。在床位侧的连接器和装置主体侧的连接器以位置偏离的状态欲连结电连接器的情况下,连接器彼此以位置偏离的状态碰撞,从而有使连接器销破损的担忧。为了防止该情况,需要进行如下操作顺序,即、首先对床位和装置主体进行定位而机械式地对接,操作踏板105用钩进行固定,之后,操作踏板106电连接电连接器223、22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踏板的操作顺序错误的情况下,不接受操作,将能够使操作者注意到错误的踏板单元搭载于床位3。
踏板单元104若不以踏板105、踏板106的顺序进行操作则不接受操作。并且,构成为,通过踏板107的操作,依次进行电连接器的连结解除和机械式的对接用钩的解除。
图24是踏板单元104的立体图。但是,对于图24中弹簧114、125、132等而言,简化描绘其形状。
踏板单元104具备图24所示三种的踏板105~107、大致扇形的锁定板A(第一板)108、锁定板B(第二板)109、解除板117、锁定杆115、线A111、B112、C116、线导向件137~139、以及搭载上述部件的支承板136。支承板136固定于床位3的框架。
踏板105~107的上端向床位3的罩36的外侧露出,操作者通过用脚踩踏上端,使踏板105~107分别以轴131~133为支点转动。轴131~133配置为中心轴一致。锁定板A108、锁定板B109分别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踏板105、106的轴131、132。在锁定板A108、锁定板B109,且在周向的端部配置有承受踏板主轴140a、141a,在周向的端部配置有线连接用主轴140b、141b。若踩踏踏板105、106使之转动,则踏板105、106分别按压锁定板A108、锁定板B109的承受踏板主轴140a、141a,从而锁定板A108、锁定板B109也旋转。在线连接用主轴140b、141b分别固定有线A111、线B112的端部。
解除板117固定于踏板107的轴133,与踏板107的转动联动地旋转。在解除板117固定有线116的端部。
在踏板105、106,分别固定有弹簧125、134的一端,弹簧125、134的 另一端固定于支承板136。上述弹簧125、134从检查者踩踏踏板105、106使之转动的情况开始向返回初始位置(图24的位置)的方向施力。另外,同轴固定的踏板107和解除板117通过安装于解除板117的弹簧135,向返回初始位置(图24的位置)的方向施力。
大致扇形的锁定板A108以及B109如图25中侧视图所示,在与线连接用主轴140b、141b较近的外周的相同的位置具备凸部143、144。对于锁定板A108而言,比凸部143靠近承受踏板主轴140a侧的圆弧区域108a的半径r1大于比凸部143靠近线连接用主轴140b侧的切开区域108b的半径r2。凸部143的最高的位置的半径r3大于半径r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开区域108b的外周也形成为圆弧形状,但并不限定于圆弧形状,也可以是直线状。
另一方面,对于锁定板B109而言,比凸部144靠近线连接用主轴141b侧的圆弧区域109a的半径与锁定板A108的比凸部143靠近线连接用主轴140b侧的锁定区域109b的半径r2一致。锁定板B109的承受踏板主轴141a侧的半径r4与比凸部144靠近线连接用主轴141b侧的半径r2相同。凸部144的最高的位置的半径r5小于半径r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区域109b的外周也形成为圆弧形状,但并不限定于圆弧形状,也可以是直线状。
即,图25中各半径设计为如下关系,即、r3>r1>r5>r4=r2。
另外,凸部143、144的承受踏板主轴141a侧的侧面相对于径向倾斜,相反侧的侧面成为在径向上一致的切开立起的形状。
解除板117具有为了抵抗弹簧114的力、上推锁定杆115而倾斜的前端形状。
锁定杆115配置为在解除板117、锁定板A108以及B109上跨越,由支承部145支承。在支承部145的前端,具备使锁定杆115的支承位置可动的可动部。另外,在锁定杆115安装有弹簧114,以被压向锁定板A108以及B109的外周或解除板117的前端的方式施力。在初始状态(图24)下,锁定杆115与半径最大的锁定板A108的圆弧区域108a(半径r1)接触,不与锁定板B109接触。锁定杆115在与锁定板A108以及B109的外周或解除板117的前端接触的部分分别具备辊。
如图6所示,在线A111的前端,经由钩支承部42连接有配置在床位3 的对接单元4内的钩8。另一方面,如图12(a)~图12(d)等所示,线B112、线C116的前端经由臂253、254等而与配置在床位3的对接单元4内的电连接器224的连结件221连接。
连结件221被线B112拉拽,以旋转轴250为中心旋转,从而结合电连接器223和224。另一方面,拉拽线C116而使连结件221向相反方向旋转,来解除连结。
使用图26、图27说明相对于装置主体2进行床位3的对接时以及脱离时的踏板单元104的动作。图26是表示对接时的踏板操作的流程的框图,图27是表示脱离时的踏板操作的流程的框图。图26以及图27中,左列表示操作者的操作,中列表示踏板的动作,右列表示钩、连接器的动作。
对接时,检查者把持床位3的手柄部11使之朝向装置主体2移动,如上述那样将对接单元4的连结板7***对接单元5内的辊单元50。由此,床位3如图1所示地在与装置主体2结合的位置停止。该状态下,踏板单元104处于图24的初始状态。
另外,图28(a)、(b)的状态是简化表示钩8以及连结件221,连结杆10以及销222未卡合。
检查者在踏板单元104中,首先如图29所示地机械式地踩踏对接踏板105(图26的步骤601)。通过该操作,由踏板105按压承受踏板主轴140a,而使锁定板A108与踏板105一起旋转,并拉拽线A111。此时,锁定杆115与半径r1的锁定板A108的圆弧区域108a接触。凸部143使锁定板A108旋转直至到达锁定杆115的位置,若进一步使锁定板A108旋转,则锁定杆115越过凸部143,到达锁定板A108的半径r2(<r1)的切开区域108b。锁定杆15只要不被解除板117上推,无法越过凸部143的切开立起的侧面形状而反转,从而由锁定杆115锁定锁定板A108(步骤602)。由此,若拉拽线A111,则拉拽床位3的对接单元4的钩8,从而与对接单元5的连结杆10连结,对接单元4和5(步骤603,图30(a))被固定。由此,结束机械式的对接。此外,在该时刻,由于还无法进行电对接的动作,所以电连接器224、223如图30(b)所示那样未结合。
接下来,若操作者的脚从机械式的对接踏板105离开,则因踏板返回用的 弹簧125的力,仅机械式的对接踏板105如图31所示地复原至初始位置(步骤604、605)。
通过上述动作,锁定杆115到达锁定板A108的半径r2(<r1)的切开区域108b,从而锁定杆115也与相同的半径r2的锁定板B109的圆弧区域109a接触。因而,成为能够由锁定杆115锁定锁定板B1的状态。
该状态下,若如图32所示地踩踏电对接踏板106,则由踏板106按压承受踏板主轴141a,而使锁定板B109旋转并拉拽线B112。此时,锁定杆115与半径r2的锁定板B109的圆弧区域109a接触,凸部144使锁定板B109旋转直至到达锁定杆115的位置,若进一步使锁定板B109旋转,则锁定杆115越过凸部144,而到达锁定区域109b。锁定杆115只要不被解除板117上推,就无法越过凸部144的切开立起的侧面形状而反转,从而如图32所示地由锁定杆115锁定锁定板B109(步骤606)。锁定板109的锁定区域109b的半径是r2,与锁定状态的锁定板A108的锁定杆115所接触的区域的半径r2相等,从而锁定杆115同时与锁定板A108和B109接触,成为锁定两者的状态(步骤607)。若随着锁定板B109的旋转,拉拽线B112,则连结件221旋转,从而如图33(b)所示地拉入销222。由此,床位3侧的对接单元4的电连接器224和装置主体2侧的对接单元5的电连接器223嵌合,结束电对接(步骤608)。此时,如图33(a)所示,由于钩8已经在步骤603中完成与连结杆10的连结,所以在机械式在电动式方面对接单元4、5均结合。
接下来,若操作者的脚离开电对接踏板106,则因踏板返回用的弹簧134的力,仅使电对接踏板106如图34所示地复原至初始位置(步骤609、610)。
如上所述,依次进行机械式以及电对接,结束对接(步骤611)。
上述结构中,在锁定杆115越过锁定板A108、B109的凸部143、144时,能够使踏板操作力急剧增减,从而检查者能够获得操作感。另外,当锁定板A108的半径r1的圆弧区域108a处于初始位置时,锁定杆115与锁定板A108接触,锁定杆115不与锁定板B109的任意位置接触。即,即使是锁定板B109的半径r4、r5、r2中最大的凸部144的半径r5,也比锁定板A108的半径r1小。因此,即使检查者操作电对接踏板106,锁定板B109也不会与锁定杆115接触,能够以较小的力轻松地踩踏踏板,从而也没有操作感。由此,在操作机 械式的对接踏板105前的未锁定的状态下,即使踩踏电对接踏板106,也不会锁定,无法进行电对接,通过与正常时的操作感的不同,能够使操作者注意到顺序错误。
接下来,使用图27说明对接解除的流程。在上述的对接结束状态(步骤611)下,若如图35所示地踩踏解除踏板107,则由解除板117拉拽线C116,向解除方向拉拽连结件221(步骤701)。同时,锁定杆115通过解除板117的前端部的倾斜面而逐渐被上推。由此,锁定杆115的高度到达锁定板B109的凸部144的半径r5后,如图35所示地首先解除锁定板B109的锁定(步骤702)。由此,解除锁定板B109拉拽线B112的力,加上线C116向解除方向拉拽连结件221的力,连结件221如图36(b)所示地反转而挤压销222,从而解除电连接器223、224的结合(步骤703)。以上,首先,解除电对接。此时,锁定板A108还处于锁定状态,从而如图36(a)所示钩8保持与连结杆10连结不变。
另外,若检查者如图37所示地较深地踩踏解除踏板7(步骤704),则解除板117进一步上推锁定杆115,在锁定杆115的高度到达锁定板A108的凸部143的前端的高度r3后,如图37所示地解除锁定板A108的锁定(步骤705)。由此解除锁定板A108拉拽线A111的力,钩8如图38(a)所示地由配置于对接单元4的弹簧48的力而被抬起,从而复原至初始状态(步骤706)。由此,钩8从连结杆10脱开,解除机械式对接。同时,线A111也因弹簧48的力而被向与对接操作时相反方向拉拽,从而锁定板A108也复原至初始位置。在步骤703中,如图38(b)所示,电连接器223、224通过步骤703而全部解除连结,从而解除了机械式的对接和电对接双方。
若检查者的脚从解除踏板107离开,则解除踏板107因踏板返回弹簧135而复原至初始状态(图24)(步骤707~709),从而动作结束。
这样,解除时,首先解除电对接,之后解除机械式对接。这样,能够避免在钩8脱开的状态下电连接器223、224结合的状态。由此能够避免在电连接器223、224的结合中床位3因意外的动作而动作从而使连接器的销破损等事故。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踏板单元104而言,若不按照决定的顺序进 行操作则无法锁定,从而能够防止错误顺序的动作。另外,若检查者不按照决定的顺序进行操作,则能够以较小的力踩踏踏板,也无法获得操作感,从而在操作顺序错误的情况下能够使操作者注意到。
通过将该踏板单元用于床位与装置主体的连结,能够必须依次进行机械式的对接和电对接,从而能够防止电连接器的破损。另外,解除时,能够依次进行电对接的解除和机械式的对接的解除,能够防止在进行电连接器的嵌合不变的情况下床位动作而使连接器破损的现象。
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踏板单元而言,由于若脚从踏板离开则踏板复原至初始位置,所以在解除时能够防止踏板意外地返回初始位置从而碰撞操作者的脚等事故。
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图24的形状,形状能够任意变更。例如,如图39所示,将锁定板A108、B109设为双重构造也能够提高强度。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锁定杆115以两端以及中央分别由支承部145支承。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进行对接的踏板105、106为两个,以大小不同的两张板构成两个阶段锁定的机构,但进行对接的踏板也可以为三个以上,构成为三个阶段以上锁定的机构。该情况下,依次使用半径不同的三张锁定板。
符号的说明
1—医用图像摄像装置,2—装置主体,3—床位,4—对接单元,5—对接单元,6—踏板,7—连结板,8—钩,9—辊,10—连结杆,31—顶板,32—顶板保持部,33—轮,34—框架,35—波纹部,42—钩支承部,43—凸部,44—滑动导向件,46—线导向件,47—杆,48—弹簧,50—辊单元,105、106、107—踏板,111—线A,221—连结件,222—销,223—电连接器,224—电连接器,260—框部,262—滑动外框,270—连接器支承框架,271、272—滑动板。

Claims (15)

1.一种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具备被检体的摄像功能的装置主体;能够移动的床位;以及为了能够拆装地将上述床位连结于上述装置主体而分别配置于上述装置主体侧以及上述床位侧的连结机构,
上述装置主体以及上述床位侧的一方的上述连结机构包括连结用板,另一方的上述连结机构包括保持上述连结用板的保持部件,
在上述连结用板上搭载有第一电连接器,在上述保持部件上搭载有第二电连接器,在上述连结用板以及上述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搭载有以通过上述保持部件保持有上述连结板的状态结合上述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结合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连接器结合机构包括安装于上述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中的一方的钩状的连结件、和安装于另一方的销,通过上述连结件与上述销卡合来结合上述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连接器结合机构包括在上述连结件与上述销卡合时、将上述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中的一方保持为能够向接近另一方的方向滑动的滑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连接器结合机构包括在解除了上述连结件与上述销的卡合时、对上述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中的一方向沿上述滑动机构离开另一方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连接器结合机构包括使上述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中的一方位移以便与另一方对位的可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机构包括将上述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中的任一方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另一方而向二维方向以上位移的弹性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机构包括一张以上的滑动板,上述弹性部件支承上述一张以上的滑动板,在上述滑动板中的第一滑动板的前面支承有上述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的任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滑动板由上述弹性部件从上下左右方向支承,以与上述第一滑动板的背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二滑动板由上述弹性部件支承为通过上述弹性部件从背面向前方推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机构包括球铰,上述弹性部件支承上述球铰。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的对置面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对置面突出有一根以上的定位销,在上述另一方对置面,设有供上述定位销***的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销为两根以上,
上述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以上述连结用板保持于上述保持部件的状态,且以规定的间隔对置的方式搭载于上述连结用板以及上述保持部件,
上述定位销中的较长的销比上述规定的间隔长,较短的销比上述规定的间隔短。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结件,具备用于使上述连结件向与上述销卡合的方向旋转的第一臂、和用于使上述连结件向解除与上述销的结合的方向旋转的第二臂,
第一线的一端与上述第一臂连接,第二线的一端与上述第二臂连接,上述第一及第二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及第二操作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臂,且在与第二线之间,具备一边对上述第二臂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一边通过上述第二线而位移的导向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置主体是磁共振成像装置。
15.一种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用床位,是相对于医用图像摄像装置能够拆装且能够移动的床位,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上述医用图像摄像装置连结的连结机构,
上述连结机构包括一端被固定、另一端朝向上述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突出的连结板,
在上述连结用板上,搭载有电连接器、和与配置于上述医用图像摄像装置侧的电连接器结合的电连接器结合机构。
CN201290000948.1U 2011-11-18 2012-11-14 医用图像摄像装置以及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用床位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149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2297 2011-11-18
JP2011-252297 2011-11-18
PCT/JP2012/079460 WO2013073550A1 (ja) 2011-11-18 2012-11-14 医用画像撮像装置および医用画像撮像装置用寝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4917U true CN203914917U (zh) 2014-11-05

Family

ID=48429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90000948.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14917U (zh) 2011-11-18 2012-11-14 医用图像摄像装置以及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用床位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92024B2 (zh)
JP (1) JP6002676B2 (zh)
CN (1) CN203914917U (zh)
DE (1) DE212012000208U1 (zh)
WO (1) WO201307355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4441A (zh) * 2023-01-28 2023-03-28 纳米维景(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t扫描床及相应的ct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3552A1 (ja) * 2011-11-18 2013-05-23 株式会社 日立メディコ 医用画像撮像装置、医用画像撮像装置用寝台およびペダルユニット
DE102013208650B4 (de) * 2013-05-10 2016-10-06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Transportvorrichtung zum Tragen eines Patienten mit einer Andockvorrichtung, System mit einer Transportvorrichtung und zugehöriges Verfahren
JP6345485B2 (ja) * 2013-05-29 2018-06-20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寝台装置、x線ct装置及び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DE102014211269A1 (de) * 2014-03-25 2015-10-0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dizinische Untersuchungseinrichtung
JP2016016129A (ja) * 2014-07-08 2016-02-01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医用画像撮像装置および寝台
USD844789S1 (en) * 2016-04-29 2019-04-02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Patient table with control panel
KR101836322B1 (ko) * 2016-10-31 2018-03-08 가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Pet-mri 융합기기 내 이송 장치
KR20190002844A (ko) * 2017-06-30 2019-01-09 원광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도킹구조를 갖는 컴퓨터 단층촬영 장치
CN109011205B (zh) * 2018-07-24 2021-01-29 冯丹 一种方便调节的放疗床
CN209230157U (zh) * 2018-09-30 2019-08-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烘烤设备
KR102168714B1 (ko) * 2019-04-25 2020-10-22 제이피아이헬스케어 주식회사 Rad, flo, lt 및 cbct 촬영이 가능한 복합 엑스선 촬영장치
WO2021113262A1 (en) * 2019-12-02 2021-06-10 Qfix Systems, Llc Accessory kit for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7328A (en) * 1985-11-15 1988-02-23 Technicare Corporation Patient handling arrangements for NMR imaging systems
US5525905A (en) * 1994-11-21 1996-06-11 Picker International, Inc. Patient handling system for use on multiple imaging systems
US6776527B1 (en) * 2001-07-16 2004-08-17 Analogic Corporation Patient table dock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omography scanners
US6973689B2 (en) * 2001-11-14 2005-12-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ocking means for medical system comprising examination device and patient support device
US7293308B2 (en) * 2002-11-27 2007-11-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self-aligning docking of a couch with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ner
WO2013073551A1 (ja) * 2011-11-18 2013-05-23 株式会社 日立メディコ 医用画像撮像装置および医用画像撮像装置用寝台
WO2013073552A1 (ja) * 2011-11-18 2013-05-23 株式会社 日立メディコ 医用画像撮像装置、医用画像撮像装置用寝台およびペダルユニット
WO2013115848A1 (en) * 2012-02-02 2013-08-08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Mri transfer station and dock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4441A (zh) * 2023-01-28 2023-03-28 纳米维景(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t扫描床及相应的ct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92024B2 (en) 2017-03-14
WO2013073550A1 (ja) 2013-05-23
DE212012000208U1 (de) 2014-06-27
JP6002676B2 (ja) 2016-10-05
JPWO2013073550A1 (ja) 2015-04-02
US20140296692A1 (en) 2014-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14917U (zh) 医用图像摄像装置以及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用床位
CN203935185U (zh) 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用床及踏板单元
CN1315430C (zh) 医疗影像***
CN100369581C (zh) 用于将躺椅与磁共振成像扫描器自动自对准入位的方法与设备
US7874030B2 (en)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a cradle for use with a medical imaging equipment
US8755863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TW397680B (en) MRI system and movable table
CN103781415A (zh)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CN203885499U (zh) 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及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用床
CN104939827A (zh) 医学检查设备
CN104138272B (zh) 对接装置
JP4606461B2 (ja) 磁気共鳴撮像装置
CN109473852B (zh) 一种服务器用电连接器中段自动插片折合装配设备
CN110155645A (zh) 自动化检测设备
CN206601485U (zh) 一种用于头部成像线圈装置的滑动机构及具有其的装置
CN216656144U (zh) 一种线圈针脚压脚装置
JP2000298141A (ja) プローブカードの検査装置
JP5186531B2 (ja) 磁気共鳴撮像装置
CN102485987A (zh) 一种纤维原丝集束性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JPH1176190A (ja) Rfコイル
JPH0620440B2 (ja) Mri装置の頭頚部用rfコイル
JPH08257012A (ja) Mr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EDICA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3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medical health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