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57356U - 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57356U
CN202757356U CN 201220371280 CN201220371280U CN202757356U CN 202757356 U CN202757356 U CN 202757356U CN 201220371280 CN201220371280 CN 201220371280 CN 201220371280 U CN201220371280 U CN 201220371280U CN 202757356 U CN202757356 U CN 202757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ch box
heat
heat exchange
condenser
exchange path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712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井隆行
鸨崎和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Behr Thermal Systems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57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573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器。在冷凝器(1)的一端部侧设有将冷凝部(1A)的除了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P3)之外的热交换通路(P1、P2)的热交换管(2A)连接起来的第1集液箱(3)、将冷凝部(1A)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P3)的热交换管(2B)连接起来的第2集液箱(4)和将过冷却部(1B)的热交换通路(P4)的热交换管(2C)连接起来的第3集液箱(5)。将第2集液箱(4)配置于第1及第3集液箱(3、5)的左右方向外侧。使第2集液箱(4)的上端位于比第1集液箱(3)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使第2集液箱(4)的下端位于比第3集液箱(5)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第2集液箱(4)具有将气液分离且贮存液体的功能。第2集液箱(4)和第3集液箱(5)通过连通部(19)相通。

Description

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搭载于例如汽车上的冷凝器。
另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将图1及图2中的上下、左右称作上下、左右。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车辆空调器的冷凝器,公知有如下的冷凝器,该冷凝器将冷凝部及过冷却部以冷凝部位于上侧的方式设置,该冷凝器具有: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且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配置于相邻的热交换部彼此之间的翅片;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配置且将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起来的集液箱,所有的热交换管的长度相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在冷凝部及过冷却部各设置一个,设于冷凝部的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冷凝的制冷剂冷凝通路,设于过冷却部的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过冷却的制冷剂过冷却通路,在左右两端部侧分别设有一个将所有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集液箱,两集液箱内分别被设于制冷剂冷凝通路和制冷剂过冷却通路之间的高度位置的隔板划分为上侧集液部和下侧集液部,制冷剂冷凝通路的全部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与两集液箱的上侧集液部相连接,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全部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与两集液箱的下侧集液部相连接,在一方的集液箱的上侧集液部设有制冷剂入口,并且在该一方的集液箱的下侧集液部设有制冷剂出口,在另一方的集液箱上接合有将气液分离且贮存液体的受液器,并且使上述另一方的集液箱的上下两集液部内与受液器内相互相通,制冷剂从上述另一方的集液箱的上侧集液部流入到受液器内,在受液器内气液被分离后,液相主体混相制冷剂流入到上述另一方的集液箱的下侧集液箱内(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凝器中,由于从上述另一方的集液箱的上集液部流入到受液器内的制冷剂是气液混相,因此,在受液器内激烈地流入有气泡。因此,在受液器内未适当地配置干燥剂那样的缓冲物的情况下,受液器内的气液分离效果会降低,气泡也可能流入到下集液部而流入到过冷却部的热交换管内。因此,存在过冷却部的过冷却性能不充分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31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了过冷却部的过冷却性能的冷凝器。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构成。
1)一种冷凝器,其以冷凝部位于上侧的方式设有冷凝部及过冷却部,该冷凝器具有:使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且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地配置且将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起来的集液箱,在冷凝部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两个以上的热交换通路,在过冷却部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至少一个的热交换通路,使在冷凝部的热交换管中流动的全部制冷剂流入到过冷却部的热交换管内,
在左右任一端部侧设有将冷凝部的除了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之外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1集液箱、将冷凝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2集液箱、和将过冷却部的全部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3集液箱,第2集液箱配置于第1集液箱及第3集液箱的左右方向外侧,第2集液箱的上端位于比第1集液箱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并且第2集液箱的下端位于比第3集液箱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第2集液箱具有将气液分离且贮存液体的功能,第2集液箱和第3集液箱通过连通部相通。
2)在上述1)所述的冷凝器中,第2集液箱的位于比第3集液箱的上端靠下方的部分和第3集液箱通过连通部相通。
3)在上述1)或2)所述的冷凝器中,第1集液箱和第3集液箱设于通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同一位置,第1集液箱位于第3集液箱的正上方。
4)在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中,在冷凝部中,使制冷剂从上端的热交换通路朝向下端的热交换通路流动。
5)在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中,构成连通部的连通构件被钎焊在第2集液箱和第3集液箱上。
采用上述1)~3)的冷凝器,在左右任一端部侧设有将冷凝部的除了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之外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1集液箱、将冷凝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2集液箱、和将过冷却部的全部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3集液箱,第2集液箱配置于第1集液箱及第3集液箱的左右方向外侧,第2集液箱的上端位于比第1集液箱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并且第2集液箱的下端位于比第3集液箱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第2集液箱具有将气液分离且贮存液体的功能,第2集液箱与第3集液箱通过连通部相通,因此,在过冷却度为恒定的制冷剂封入量时,即使从冷凝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流入到第2集液箱内的制冷剂是气液混相,气泡也通过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的上侧的热交换管流入到第2集液箱内。因此,制冷剂向第2集液箱内的流入速度降低而缓慢地流入,提高了第2集液箱内的气液分离效果。结果,能防止气泡流入到过冷却部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地表示本发明的冷凝器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冷凝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A-A线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冷凝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冷凝器
1A:冷凝部
1B:过冷却部
2A、2B、2C:热交换管
3:第1集液箱
4:第2集液箱
5:第3集液箱
6:第4集液箱
19:连通部
P1:第1热交换通路
P2:第2热交换通路
P3:第3热交换通路
P4:第4热交换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铝”这样的用语除了包含纯铝之外,还包含铝合金。
图1具体地表示本发明的冷凝器的整体构成,图2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冷凝器,图3及图4表示图1的冷凝器的主要部分的构成。在图2中,各个热交换管的图示省略,并且波纹翅片、侧板、制冷剂入口构件及制冷剂出口构件的图示也省略。
在图1及图2中,冷凝器1以冷凝部1A位于上侧的方式设有冷凝部1A及过冷却部1B,冷凝器1具有:以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图1的纸面表背方向)并且使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铝制扁平状热交换管2A、2B、2C;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地配置且将热交换管2A、2B、2C的左右两端部通过钎焊连接起来的4个铝制集液箱3、4、5、6;配置于相邻的热交换管2A、2B、2C彼此之间及上下两端的外侧并钎焊于热交换管2A、2C上的铝制波纹翅片7A、7B、7C;配置于上下两端的波纹翅片7A、7C的外侧并钎焊于波纹翅片7A、7C上的铝制侧板8。
在冷凝器1的冷凝部1A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2A、2B构成的两个以上、在此为三个的热交换通路P1、P2、P3,在过冷却部1B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2C构成的至少一个、在此为一个的热交换通路P4,设于冷凝部1A的热交换通路P1、P2、P3为制冷剂冷凝通路,设于过冷却部1B的热交换通路P4为制冷剂过冷却通路。构成各热交换通路P1、P2、P3、P4的所有的热交换管2A、2B、2C的制冷剂流动方向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2A、2B、2C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不同。在此,将冷凝部1A的热交换通路P1、P2、P3称作第1~第3热交换通路,将过冷却部1B的热交换通路P4称作第4热交换通路。
在冷凝器1的左端侧分开地设有:将设于冷凝部1A的第1及第2热交换通路P1、P2(除了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之外的热交换通路)的全部热交换管2A的左端部通过钎焊连接起来的第1集液箱3;将设于冷凝部1A的第3热交换通路P3(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的全部热交换管2B的左端部通过钎焊连接起来的第2集液箱4;将设于过冷却部1B的第4热交换通路P4的热交换管2C的左端部通过钎焊连接起来的第3集液箱5。
第1集液箱3及第3集液箱5的横截面形状为相同大小。而且,第1集液箱3及第3集液箱5设于通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相同位置,第1集液箱3位于第3集液箱5的正上方。
第2集液箱4配置于第1集液箱3及第3集液箱5的左右方向外侧,第2集液箱4的上端位于比第1集液箱3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并且第2集液箱4的下端位于比第3集液箱5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第2集液箱4的位于比第1集液箱3的下端靠下方且比第3集液箱5的上端靠上方的部分通过钎焊连接有构成第3热交换通路P3的热交换管2B。第2集液箱4的内容积为这样的内容积:流入到第2集液箱4内的气液混相制冷剂中的液相主体混相制冷剂利用重力贮存在第2集液箱4内的下部,并且气液混相制冷剂中的气相成分利用重力贮存在第2集液箱4内的上部,由此能将气液分离。因此,第2集液箱4具有利用重力将气液分离且贮存液体的受液部的功能。
在此,将与第1集液箱3相连接的热交换管2A称作第1热交换管,将与第2集液箱4相连接的热交换管2B称作第2热交换管,将与第3集液箱5相连接的热交换管2C称作第3热交换管。另外,将配置于相邻的第1热交换管2A彼此之间、上端的第1热交换管2A与上例侧板8之间、及下端的第2热交换管2A与上端的第2热交换管2B之间的波纹翅片7A称作第1波纹翅片,将配置于相邻的第2热交换管2B彼此之间的波纹翅片7B称作第2波纹翅片,将配置于相邻的第3热交换管2C彼此之间、上端的第3热交换管2C与下端的第2热交换管2B之间、及下端的第3热交换管2C与下侧侧板8之间的波纹翅片7C称作第3波纹翅片。
在冷凝器1的右端部侧配置有将构成第1~第4热交换通路P1、P2、P3、P4的所有的热交换管2A、2B、2C的右端部连接起来的第4集液箱6。第4集液箱6的横截面形状与第1及第3集液箱3、5相同。
第4集液箱6内被设于第1热交换通路P1与第2热交换通路P2之间的高度位置、及设于第3热交换通路P3与第4热交换通路P4之间的高度位置的铝制隔板9、11划分为上侧集液部12、中间集液部13和下侧集液部14。在第4集液箱6的上侧集液部12形成有制冷剂入口15,并且在下侧集液部14形成有制冷剂出口16。另外,在第4集液箱6接合有与制冷剂入口15相通的制冷剂入口构件17及与制冷剂出口16相通的制冷剂出口构件18。
第2集液箱4的位于比第3集液箱5的上端靠下方的部分通过连通部19与第3集液箱5相通。如图3及图4所示,连通部19具有形成在第2集液箱4的周壁上的贯通孔21、形成在第3集液箱5的周壁上的贯通孔22和使两集液箱4、5的贯通孔21、22彼此相通的流路24,且具有钎焊于两集液箱4、5上的铝制圆筒状连通构件23。在连通构件2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位于两集液箱4、5之间的环状筋25,在连通构件23的环状筋25的左侧部分设有***到第2集液箱4的贯通孔21内的第1***部26,并且在连通构件23的环状筋25的右侧部分设有***到第3集液箱5的贯通孔22内的第2***部27。
冷凝器1通过将所有的零件一并钎焊起来来制造。
冷凝器1与压缩机、膨胀阀(减压器)及蒸发器一起构成制冷循环,作为车辆空调器搭载于车辆上。
在上述构成的冷凝器1中,被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入口构件17及制冷剂入口15流入到第4集液箱6的上侧集液部12内,在第1热交换通路P1的第1热交换管2A内向左方流动的期间被冷凝后流入到第1集液箱3内。流入到第1集液箱3内的制冷剂在第2热交换通路P2的第1热交换管2A内向右方流动的期间被冷凝后流入到第4集液箱6的中间集液部13内,然后在第3热交换通路P3的第2热交换管2B内向左方流动后流入到第2集液箱4内。
流入到第2集液箱4内的制冷剂是气液混相制冷剂,该气液混相制冷剂中的液相主体混相制冷剂利用重力贮存在第2集液箱4内的下部,通过构成连通部19的连通构件23的流路24进入第3集液箱5内。
进入到第3集液箱5内的液相主体混相制冷剂在第4热交换通路P4的第3热交换管2C内向右方流动的期间被过冷却后进入第4集液箱6的下侧集液部14内,通过制冷剂出口16及制冷剂出口构件18流出,经由膨胀阀送到蒸发器。
另一方面,流入到第2集液箱4内的气液混相制冷剂中的气相成分贮存在第2集液箱4内的上部。
在图1~图4所示的冷凝器1中,也可以在第2集液箱4内配置干燥剂、过滤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冷凝器适合用于搭载于汽车上的车辆空调器。

Claims (6)

1.一种冷凝器,其以冷凝部位于上侧的方式设有冷凝部及过冷却部,该冷凝器具有:使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且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地配置且将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起来的集液箱,在冷凝部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两个以上的热交换通路,在过冷却部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至少一个的热交换通路,使在冷凝部的热交换管中流动的全部制冷剂流入到过冷却部的热交换管内,
在左右任一端部侧设有将冷凝部的除了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之外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1集液箱、将冷凝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2集液箱、和将过冷却部的全部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3集液箱,第2集液箱配置于第1集液箱及第3集液箱的左右方向外侧,第2集液箱的上端位于比第1集液箱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并且第2集液箱的下端位于比第3集液箱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第2集液箱具有将气液分离且贮存液体的功能,第2集液箱和第3集液箱通过连通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第2集液箱的位于比第3集液箱的上端靠下方的部分和第3集液箱通过连通部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连通部的连通构件被钎焊在第2集液箱和第3集液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第1集液箱和第3集液箱设于通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同一位置,第1集液箱位于第3集液箱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在冷凝部中,使制冷剂从上端的热交换通路朝向下端的热交换通路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在冷凝部中,使制冷剂从上端的热交换通路朝向下端的热交换通路流动。
CN 201220371280 2011-07-29 2012-07-27 冷凝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73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6111 2011-07-29
JP2011166111A JP2013029257A (ja) 2011-07-29 2011-07-29 コンデン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57356U true CN202757356U (zh) 2013-02-27

Family

ID=47736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7128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7356U (zh) 2011-07-29 2012-07-27 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29257A (zh)
CN (1) CN2027573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8262A (zh) * 2016-06-17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及应用其的室外机、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6026B (zh) * 2020-05-19 2022-07-01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环路热管太阳能压力模式识别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8262A (zh) * 2016-06-17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及应用其的室外机、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29257A (ja) 201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8229B (zh) 冷凝器
CN202757354U (zh) 冷凝器
CN202002402U (zh) 冷凝器
CN204648765U (zh) 冷凝器
CN106123403A (zh) 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
CN103256759A (zh) 热交换器
CN102235781B (zh) 冷凝器
JP4052706B2 (ja) サブクールシステムコンデンサ
CN106574810B (zh) 冷凝器
CN102221272B (zh) 冷凝器
JP2012154604A (ja) コンデンサ
CN202692754U (zh) 层叠型热交换器
CN102192622B (zh) 冷凝器
CN202757356U (zh) 冷凝器
CN101149195A (zh) 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蒸发器
JP6572040B2 (ja) コンデンサ
CN203364512U (zh) 冷凝器
JP5622411B2 (ja) コンデンサ
CN203893509U (zh) 冷凝器
JP5753694B2 (ja) コンデンサ
CN204923950U (zh) 热交换器
JP2006207995A (ja) 熱交換器
CN205825517U (zh) 冷凝器
JP4043577B2 (ja) サブクールシステムコンデンサ
CN215176190U (zh) 微通道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