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4810B - 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4810B
CN106574810B CN201580034695.8A CN201580034695A CN106574810B CN 106574810 B CN106574810 B CN 106574810B CN 201580034695 A CN201580034695 A CN 201580034695A CN 106574810 B CN106574810 B CN 1065748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ation case
refrigerant
header tank
case
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46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4810A (zh
Inventor
内藤寿久
冲之谷刚
长谷川惠津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74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4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8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21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 B60H1/00328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of the liquid-air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4Condensers with an integrated receiver
    • F25B2339/0441Condensers with an integrated receiver containing a drier or a fil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1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hase-change applications
    • F28D2021/0063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4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凝器,具备:芯部(2)、集水箱(5)、第一调制箱(11)、以及第二调制箱(12)。芯部具有供制冷循环的制冷剂流动用的多个管(3)。第一调制箱在多个管的长度方向的侧部以沿着集水箱的方式设置。第二调制箱与第一调制箱的内部连通,并且以沿着芯部在重力方向下方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在集水箱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调制箱的内部以及第二调制箱的内部这两者连通的连通空间(57)。集水箱具有将连通空间的内部的液相制冷剂导入到芯部的过冷部(2b)的导入路(59)。连通空间与导入路的第一连接部(572)相对于连通空间与第二调制箱的第二连接部(573)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

Description

冷凝器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2014年6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33727号为基础,其公开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储存液相制冷剂的调制箱的冷凝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具备使从该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并且储存制冷剂的调制箱。调制箱以其长度方向与集水箱的长度方向(重力方向)一致的方式设置在冷凝器的集水箱的侧部。以下,将这样的调制箱称为纵置的调制箱。
近年,在市场中,需求维持以往的冷凝器的性能的同时减小搭载空间的薄形的冷凝器。对于该需求,即使可以使芯部的厚度变薄,为了确保冷凝器的性能也必须确保调制箱的容积。
并且,在以往的纵置的调制箱的情况下,根据确保容积的观点而不能减小箱径,且相对于芯部或集水箱的厚度,调制箱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变大。因此,有过如下的担忧:在芯部的周边产生无效空间并且不能实现作为冷凝器整体的薄形化。
对于这样的担忧,公开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凝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凝器除了在冷凝器的侧方端部设置的纵置的调制箱,还具备横置的调制箱,在芯部的上方端部以沿着芯部横向放置的姿势设置该横置的调制箱。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08331号公报
然而,近年,在车辆设计的关系方面,有废除上格栅开口并降低格栅的高度的倾向。通过本发明的发明人们的研究,废除上格栅开口会导致外部气体不从格栅的上方侧被吸入到冷凝器前方的空间。并且,降低格栅的高度会导致被吸入到冷凝器前方的空间的外部气体量减少。由于这些影响,有这样的担忧:高温的空气在冷凝器前方的空间的上方侧滞留。
在将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凝器搭载到像这样的车辆的情况下,会产生如下热损伤:横置的调制箱通过高温空气而被加热。从而有这样的担忧:制冷剂逆流到芯部而导致冷凝器的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可以在抑制对于调制箱的热损伤并且确保制冷剂的充填特性的同时实现薄形化。
本发明的冷凝器具备芯部、集水箱、第一调制箱、以及第二调制箱。芯部通过将供制冷循环的制冷剂流动用的多个管层叠配置而构成,并且该芯部使在管的外部流动的外部流体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集水箱配置在多个管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并沿着与多个管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且与多个管连通。第一调制箱以能够使来自集水箱的制冷剂流入的方式与集水箱的内部连通,并且以沿着集水箱的多个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侧部的方式设置。第二调制箱与第一调制箱的内部连通,并且以沿着芯部的重力方向下方侧的方式设置。第一调制箱以及第二调制箱对流入到内部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且储存制冷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在集水箱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空间,该连通空间与第一调制箱以及第二调制箱这两者连通,并且通过第一调制箱以及第二调制箱的至少一方而被气液分离后的液相制冷剂流入该连通空间。芯部具有过冷部,该过冷部使液相制冷剂与外部流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液相制冷剂过冷。集水箱具有导入路,该导入路将连通空间的内部的液相制冷剂导入到过冷部。连通空间与导入路的第一连接部相对于连通空间与第二调制箱的第二连接部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
根据该发明,由于具备设置于集水箱的第一调制箱以及设置于芯部的重力方向下方侧的端部的第二调制箱,所以即使采用不将调制箱的箱径做大的结构,也可以确保作为调制器所必需的容积。并且,通过将集水箱的连通空间与导入路的连接部相对于连通空间与第二调制箱的连接部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从而可以提高气液分离性。此外,由于将第二调制箱配置在芯部的重力方向下方侧,所以即使在高温的空气在冷凝器前方的空间的上方侧滞留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第二调制箱被加热。因此,可以在抑制对于调制箱的热损伤并且确保制冷剂的充填特性的同时实现冷凝器的薄形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冷凝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Ⅱ-Ⅱ线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Ⅲ部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制冷剂流动的路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图4的Ⅴ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5的Ⅵ-Ⅵ线处的剖视图。
图7是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冷凝器和参考例的冷凝器在调制箱的大小上的不同进行说明用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冷凝器、参考例的冷凝器、以及比较例的冷凝器进行的制冷剂的充填特性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凝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凝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凝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Ⅻ-Ⅻ线处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第5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制冷剂流动的路径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ⅩⅣ部的放大图。
图15是表示在第6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制冷剂流动的路径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在第7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制冷剂流动的路径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在第8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第一调制箱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在第9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制冷剂流动的路径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ⅩⅠⅩ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凝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1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凝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在第12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第二调制箱和芯部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在第13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第二调制箱和芯部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在第14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第二调制箱和芯部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在第15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第二调制箱和芯部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在第16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第二调制箱和芯部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27是表示在第17实施方式的冷凝器中第二调制箱和芯部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28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冷凝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9是图28的ⅩⅩⅠⅩ-ⅩⅩⅠⅩ线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
(第1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8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冷凝器为了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保持而具有积存液相制冷剂的功能。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是调制箱一体型的制冷剂冷凝器,适用于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使用的制冷循环。冷凝器1具备冷凝部2a、过冷部2b、调制箱10,并且冷凝器1是将这些部件作为一体而形成的。
冷凝部2a是热交换部,通过使从制冷循环的压缩机(未图示)排出的制冷剂与空气(外部流体)进行热交换来使气相制冷剂冷凝。调制箱10是气液分离部,使从冷凝部2a流入的制冷剂分离为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从而将制冷循环中的剩余制冷剂作为液相制冷剂储存并使液相制冷剂流出。过冷部2b是热交换部,通过使从调制箱10流入的液相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来使液相制冷剂冷却,从而使制冷剂的过冷度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调制箱10形成为主视图为L字型的筒状。具体而言,调制箱10具有第一调制箱11以及第二调制箱12,该第一调制箱11配置于冷凝器1的水平方向端部,该第二调制箱12配置于冷凝器1的重力方向下端部。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与第二调制箱12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
冷凝器1具有圆筒状的第一集水箱5以及第二集水箱6,该第一集水箱5以及第二集水箱6是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的一对集水箱。在第一集水箱5和第二集水箱6之间配置有热交换用的芯部2。芯部2包括冷凝部2a和过冷部2b。并且,冷凝器1是被称作所谓多流式类型的的热交换器,在冷凝器1中,流入到第一集水箱5的制冷剂分流到多条制冷剂通路而向第二集水箱6流动。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芯部2具备多个层叠的截面扁平状的管3,该截面扁平状的管3供制冷剂在第一集水箱5和第二集水箱6之间沿着水平方向流动。在相邻的管3之间,设置有多个波形状(波纹状)的外部翅片4。管3以及多个外部翅片4彼此通过钎焊来接合。
管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以与第一集水箱5内连通的方式配置,且另一端部以与第二集水箱6内连通的方式配置。构成芯部2的各管3是由在内部具有多个小通路31的多孔管构成。像这样的多孔管可以通过挤压成形来形成。另外,图2所示的D表示芯部2的厚度尺寸。
回到图1,在芯部2的重力方向上端部设置有加固芯部2的侧板20。侧板20与管3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延伸,且侧板20的两端部与第一集水箱5以及第二集水箱6连接。
在第二集水箱6的重力方向上端侧设置有制冷剂的入口侧配管接头7。并且,在第二集水箱6的重力方向下端侧设置有制冷剂的出口侧配管接头(制冷剂流出部)8。入口侧配管接头7以及出口侧配管接头8分别与第二集水箱6接合。
如图4所示,在第一集水箱5的内部,配置有将内部空间在重力方向上分隔的第一分隔部51、第二分隔部52、以及第三分隔部53。这些分隔部51、52、53互相隔开间隔而配置。通过这三个分隔部51、52、53,第一集水箱5的内部在重力方向上被分隔为四个空间。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分隔部5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分隔部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分隔部5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分隔部件。
并且,在第二集水箱6的内部,配置有将内部空间在重力方向上分隔的两个分隔部61、62。这些分隔部61、62互相隔开间隔而配置。通过这些分隔部61、62,第二集水箱6的内部在重力方向上被分隔为三个空间。
芯部2具有在重力方向上排列的四个流路群。在四个流路群中,通过在上下方向排列的三个流路群来构成冷凝部2a,通过在重力方向的最下部的流路群来构成过冷部2b。
以下,在第一集水箱5中,将位于重力方向上最上方的内部空间称作第一空间54,将位于重力方向上的从上方起第二个的内部空间称作第二空间55,将位于重力方向上的从上方起第三个的内部空间称作第三空间56,将位于重力方向上最下方的内部空间称作连通空间57。
第一空间54以及第二空间55与芯部2的冷凝部2a连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空间54以及第二空间55相当于本发明的冷凝侧空间。并且,第三空间56与芯部2的过冷部2b连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三空间56相当于本发明的过冷侧空间。
连通空间57与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以及第二调制箱12的内部这两者连通。并且,连通空间57以如下的方式构成:使由第一调制箱11以及第二调制箱12的至少一方进行气液分离后的液相制冷剂流入。
如图5所示,在第一集水箱5的第二空间55与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之间,通过设置第一连通路581而连通。在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与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之间,通过设置第二连通路582而连通。
在第一集水箱5的外侧,一体地设置有使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并储存液相制冷剂的圆筒状的第一调制箱11。第一调制箱11和第一集水箱5具有如下的关系:通过上述的第一连通路581以及第二连通路582来使彼此的内部空间之间连通。通过对铝材或铝合金材料进行冲压加工、挤压成形等来成形冷凝部2a、过冷部2b、以及第一调制箱11的各部分,并用例如炉中钎焊等钎焊(一体钎焊)将它们组装成一体。
并且,在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收容有干燥剂11a和过滤器11b,该干燥剂11a吸收制冷循环内的水分,该过滤器11b回收制冷循环内的异物。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调制箱11具有支撑部件11A和箱主体部11B,该支撑部件11A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该箱主体部11B在***到该支撑部件11A的状态下与该支撑部件11A一体地接合。
此外,冷凝器1具备第二调制箱12,该第二调制箱12经由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与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连通。第二调制箱12以沿着芯部2的重力方向下端部的方式配置在芯部2的重力方向上的最下部。
第二调制箱12是例如截面矩形状的筒状体。并且,第二调制箱12至少在位于芯部2的重力方向最下部的外部翅片4与第二调制箱12的接合部位具有平坦的平坦部12a。
如图4所示,第二调制箱12延伸为遍及芯部2的横向整体。第二调制箱12的一端部与第一集水箱5的重力方向下部连接,且第二调制箱12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集水箱6的重力方向下部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二调制箱12的两端部由其它部件支承,因此对于震动等也可以维持所要求的强度,且即使通过实际使用时间也可以发挥对于芯部2的加固功能。另外,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与第二调制箱12的内部空间共同作用而具有调制功能。
通过对铝材或铝合金材料进行冲压加工、挤压成形等来成形位于冷凝部2a的重力方向最下部的外部翅片4和第二调制箱12,并用例如炉中钎焊等钎焊(一体钎焊)将它们接合成一体。由此,第二调制箱12从重力方向下方支承位于重力方向最下部的外部翅片4,并保护芯部2免受震动或由热引起的变形,从而加固芯部2。
第一集水箱5具有导入路59,该导入路59将连通空间57的内部的液相制冷剂导入到第三空间56。因此,连通空间57的内部的液相制冷剂经由第一集水箱5的第三空间56而被导入到过冷部2b。
如图5所示,在第一调制箱11和第一集水箱5之间,***有构成第一连通路581用的连通部581a。在连通部581a形成有贯通孔581b。在形成第一集水箱5的第二空间55的部位,在与第一调制箱11相对的壁部形成有制冷剂流入口551。在第一调制箱11形成有制冷剂流出口112,制冷剂流出口112形成在与第一集水箱5的制冷剂流入口551相对的位置。
连通部581a通过配置在第一集水箱5和第一调制箱11之间而连接制冷剂流入口551、贯通孔581b、以及制冷剂流出口112。并且,通过制冷剂流入口551、贯通孔581b、以及制冷剂流出口112来构成第一连通路581。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第一调制箱11和第一集水箱5之间,***有构成第二连通路582用的连结部件9。在连结部件9形成有两个贯通孔9a。在形成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的部位,在与第一调制箱11相对的壁部形成有两个制冷剂流入口571。在第一调制箱11形成有两个制冷剂流出口113,两个制冷剂流出口113形成在与第一集水箱的两个制冷剂流入口571相对的位置。
连结部件9通过配置在第一集水箱5和第一调制箱11之间而连接制冷剂流出口113、贯通孔9a、以及制冷剂流入口571。并且,通过制冷剂流出口113、贯通孔9a、以及制冷剂流入口571来构成第二连通路582。
在连结部件9形成有沿着重力方向延伸的槽部9b。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9b通过使连结部件9的空气流动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朝向第一调制箱11凹陷而形成。并且,槽部9b在空气流动方向上配置在两个贯通孔9a之间。
在形成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的部位形成有制冷剂流出口572,制冷剂流出口572形成在与第一调制箱11相对的壁部。制冷剂流出口572相对于制冷剂流入口571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并且,在形成第一集水箱5的第三空间56的部位形成有制冷剂流入口561,制冷剂流入口561形成在与第一调制箱11相对的壁部。
连结部件9通过配置在第一集水箱5和第一调制箱11之间而连接制冷剂流出口572、槽部9b、以及制冷剂流入口561。并且,通过制冷剂流出口572、槽部9b、以及制冷剂流入口561来构成导入路59。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9与第一集水箱5以及第一调制箱11这两者都分体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件9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导入路形成部件。
连通部581a以及连结部件9通过配置在第一集水箱5和第一调制箱11之间,从而在第一集水箱5和第一调制箱11之间形成与连通部581a以及连结部件9的厚度尺寸相同的间隙。因此,连通部581a以及连结部件9在第一集水箱5和第一调制箱11之间形成隔热的空气层,从而抑制第一集水箱5与第一调制箱11之间的热传递。
如图5所示,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和导入路59在制冷剂流出口572处连接。即,制冷剂流出口572是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与导入路59的连接部。制冷剂流出口(第一连接部)572相对于连通空间57与第二调制箱12的连接部(第二连接部)573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换言之,连通空间57与第二调制箱12的连接部573是构成第二调制箱12的筒状体的开口端部。更具体而言,在连通空间57中,制冷剂流出口572的重力方向下端部相对于连通空间57与第二调制箱12的连接部573的重力方向下端部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空间57和第一调制箱11在制冷剂流入口571处连接。即,制冷剂流入口571是连通空间57与第一调制箱11的连接部。制冷剂流入口(第三连接部)571和连通空间57与第二调制箱12的连接部(第二连接部)573在重力方向上配置在同一位置。
第一调制箱11、第一集水箱5、连通部581a、连结部件9、以及第二调制箱12是用铝材或铝合金材料来成形,并用例如炉中钎焊等钎焊(一体钎焊)接合成一体。
回到图4,从制冷循环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从入口侧配管接头7流入第二集水箱6内的最上部空间后,在冷凝部2a的最上部的流路群流通并流入第一集水箱5的第一空间54。流入第一空间54的制冷剂按照冷凝部2a的中央的流路群、第二集水箱6内的中央的内部空间、冷凝部2a的最下部的流路群的顺序流通,并流入第一集水箱5的第二空间55。
流入到第二空间55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连通路581从而流入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并从第二连通路582流入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连通空间57内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向第二调制箱12的内部空间121流入。连通空间57内的制冷剂的剩余部分通过连结部件9从而经由第一集水箱5的第三空间56、过冷部2b、第二集水箱6内的最下部空间、以及出口侧配管接头8而流向外部。
像这样,流入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的制冷剂经由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也可以流入第二调制箱12的内部空间121。由此,可以实现调制箱10的容积扩大,因此可以实现冷凝器1的制冷剂充填特性的提高。
如图7所示,对于具备作为调制箱的纵置的调制箱100的参考例所涉及的冷凝器(以下,仅称作参考例的冷凝器)的情况,调制箱100有必要将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确保在规定量。因此,在参考例的冷凝器中,调制箱的箱径尺寸相对于第一集水箱5增大以确保必要的箱容积。由此,在使第一集水箱5和调制箱100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一端部对齐的情况下,在另一端侧,调制箱100突出如图7所图示的尺寸B的程度。并且,对于参考例的冷凝器的情况,管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增大如图7所图示的尺寸A的程度。
然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第一调制箱11再加上第二调制箱12来确保调制箱容积。因此,能够将第一调制箱11的箱径尺寸抑制得小。因此,可以使第一调制箱11的箱径尺寸与芯部2的厚度尺寸或第一集水箱5的箱径尺寸相接近。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可以使冷凝器1的大小相对于芯部厚度方向(空气流动方向)以及芯部宽度方向(管的长度方向)这两个方向小型化。
在此,将仅具备配置在芯部的重力方向下方侧的横置的调制箱作为调制箱的冷凝器称作比较例的冷凝器。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分别对于参考例的冷凝器、比较例的冷凝器、以及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在规定的条件下将制冷循环进行实验性的运转,从而验证了过冷度的变化相对于循环的制冷剂充填量的变化。其结果如图8所示。
另外,在实验中使用的参考例、比较例、以及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都具有同样大小的芯部。并且,参考例的冷凝器中的纵置的调制箱的容积、比较例的冷凝器中的横置的调制箱的容积、以及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中的第一调制箱11和第二调制箱12的总容积被设定为相同。
如图8的实线以及虚线所示,当使循环的制冷剂充填量增加时,参考例的冷凝器以及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在制冷剂充填量处于770g~950g的范围都具有过冷在大约12℃稳定的稳定域。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尽管通过将调制箱10分为两个的结构而实现箱径的减小,但是展示了不逊色于参考例的冷凝器的制冷剂的充填特性,能够确保同等的性能。
另外,如图8的点划线所示,在比较例的冷凝器中,在制冷剂充填量处于850g~940g的范围具有过冷在大约11~12℃稳定的稳定域,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稳定域的范围变窄。因此,与比较例的冷凝器相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可以得到高的充填特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冷凝器1具备第一调制箱11以及第二调制箱12,该第一调制箱11在第一集水箱5的侧部以沿着第一集水箱5的方式设置,该第二调制箱12设置在芯部2的重力方向下方侧的端部。由此,可以通过两个调制箱11、12来分担必要的容积,因此即使采用抑制各调制箱11、12的箱径的结构,也可以确保作为调制箱所必要的容积。由于可以像这样抑制箱径,所以可以抑制冷凝器1的厚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可以减小冷凝器1周边的无效空间从而提高冷凝器的搭载性。这特别在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室等的冷凝器1中有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与导入路59的连接部(制冷剂流出口572)相对于连通空间57与第二调制箱12的连接部573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由此,可以抑制存在于连通空间57的重力方向上方侧的气相制冷剂流入导入路59。即,可以使存在于连通空间57的重力方向下方侧的液相制冷剂可靠地流入导入路59并向过冷部2b导入。因此,可以提高气液分离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调制箱12配置在芯部2的重力方向下方侧。由此,即使在高温的空气在冷凝器1前方的空间的上方侧滞留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第二调制箱12被加热。
像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在抑制对于调制箱11、12的热损伤且确保制冷剂的充填特性的同时实现薄型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调制箱12与外部翅片4接合。由此,由于第二调制箱12发挥加固部件的作用,所以可以兼任以往的侧板等的功能。因此,可以维持并提高冷凝器1的刚性,并且也能够废除侧板从而可以防止部件个数的增加。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9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2实施方式的第二连通路582的制冷剂流入口571的配置位置不同。另外,在图9中,省略过滤器11b的图示。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流入口571是连通空间57与第一调制箱11的连接部,即连通空间57与第二连通路582的连接部。制冷剂流入口(第三连接部)571相对于连通空间57与第二调制箱12的连接部(第二连接部)573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存在于第二调制箱12的内部空间121的制冷剂进行与存在于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中第一连通路581的重力方向上方侧的制冷剂相同的举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性。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0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3实施方式的第一连通路581的结构不同。另外,在图10中,省略过滤器11b的图示。
如图10所示,在第一集水箱5的内部,设置有作为在内部供制冷剂流通用的作为第一管状部件的管道581c。管道581c以贯通第二分隔部52以及第三分隔部53这两者的方式配置。因此,第一集水箱5的第二空间55与连通空间57经由管道581c连通。即,来自第二空间55的制冷剂经由管道581c流入连通空间5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通空间57中,管道581c位于连接连通空间57与第二连通路582的连接部(制冷剂流入口571)和连接连通空间57与第二调制箱12的连接部573之间。
在此,连通空间57经由第二连通路582而与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连通。因此,第一集水箱5的第二空间55内的制冷剂按照管道581c、连通空间57、第二连通路582的顺序流通,从而流入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管道581c、连通空间57、以及第二连通路582而构成第一连通路581。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废除构成第一连通路581用的连通部581a,因此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中,将管道581c配置在连接连通空间57与第二连通路582的连接部(制冷剂流入口571)和连接连通空间57与第二调制箱12的连接部573之间。因此,可以抑制第二调制箱12的内部空间121受到来自第二连通路582的制冷剂流(主流)的动压。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1以及图12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4实施方式的第二连通路582以及导入路59的结构不同。另外,在图11以及图12中,省略过滤器11b的图示。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连结部件9的两个贯通孔9a在重力方向上排列配置。因此,在第一调制箱11中,制冷剂流出口113在重力方向上两个排列地形成。在此,在两个制冷剂流出口113中,将配置在重力方向上方侧的制冷剂流出口113称作上侧制冷剂流出口113a,将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的制冷剂流出口113称作下侧制冷剂流出口113b。
在第一调制箱11的重力方向下端部,在与第一集水箱5相对的壁部形成有制冷剂流出口114。制冷剂流出口114与槽部9b连接。因此,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与第一集水箱5的第三空间56经由槽部9b连通。
由此,连通空间57的内部的液相制冷剂按照第二连通路582、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制冷剂流出口114、槽部9b、制冷剂流入口561的顺序流通而被导入第三空间5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连通路582、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制冷剂流出口114、槽部9b、制冷剂流入口561来构成导入路59。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流出口114的重力方向下端部与下侧制冷剂流出口113b的重力方向下端部在重力方向上配置在同一位置。另外,制冷剂流出口114的重力方向下端部相对于下侧制冷剂流出口113b的重力方向下端部,也可以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制冷剂流入导入路59的制冷剂流出口114设置在第一调制箱11侧,并且使制冷剂流出口114的重力方向下端部与下侧制冷剂流出口113b的重力方向下端部在重力方向上配置在同一位置(或下方侧)。因此,可以抑制第二调制箱12的内部空间121承受来自第二连通路582的制冷剂流(主流)的动压。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3以及图14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5实施方式的导入路59的结构不同。另外,在图13中,省略干燥剂11a以及过滤器11b的图示。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第一集水箱5的内部设置有作为第二管状部件的管道590,在管道590的内部供制冷剂流通。管道590以贯通第三分隔部53的方式配置。因此,第一集水箱5的第三空间56与连通空间57经由管道590连通。即,来自连通空间57的制冷剂经由管道590流入第三空间5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管道590来构成导入路59。
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和导入路59在管道590的制冷剂流入口590a处连接。即,管道590的制冷剂流入口590a是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与导入路59的连接部。管道590的制冷剂流入口590a相对于连通空间57与第二调制箱12的连接部573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
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可以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5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6实施方式的导入路59的结构等不同。另外,在图15中,省略干燥剂11a以及过滤器11b的图示。
如图15所示,制冷剂的出口侧配管接头8设置在第一集水箱5的重力方向的下方侧,即与第三空间56对应的部位。出口侧配管接头8与第一集水箱5接合。
在此,在第二集水箱6中,将位于重力方向的最下方侧的内部空间称作下端空间63。在冷凝器1中,设置有连通流路92,该连通流路92的内部供制冷剂流通并且该连通流路92将第一调制箱11的重力方向下端部以及第二集水箱6的重力方向下方侧的部位连接起来。连通流路92的制冷剂入口侧与第一调制箱11的重力方向下端部连接。
通过连通流路92,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与第二集水箱6的下端空间63连通。即,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内的制冷剂经由连通流路92而流入下端空间63。另外,流入下端空间63的制冷剂经由过冷部2b、第一集水箱5的第三空间56、以及出口侧配管接头8向外部流动。
在此,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经由第二连通路582与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连通。因此,连通空间57内的液相制冷剂按照第二连通路582、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连通流路92的顺序流通而被导入到第二集水箱6的下端空间6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连通路582、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连通流路92来构成导入路59。
第一集水箱5的连通空间57与导入路59的连接部(第二连通路582的制冷剂流入口571)相对于连通空间57与第二调制箱12的连接部573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
然而,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第二调制箱12与外部翅片4接合,所以第二调制箱12与芯部2热接触。因此,在第二调制箱12的内部空间121中的第二集水箱6侧的里侧部承受来自过冷部2b的制冷剂流下流侧的制冷剂的冷热,即来自在过冷部2b被充分冷却后的制冷剂的冷热。由此,在第二调制箱部12的该里侧部,有过冷状态的液相制冷剂停滞的可能性。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一调制箱11邻接且连通的第一集水箱5设置制冷剂的出口侧配管接头8。并且,在第一调制箱11的重力方向下方侧端部连接有连通流路92的制冷剂入口侧,该连通流路92使来自连通空间57的制冷剂向第二集水箱6的下端空间63流入。由此,第二调制箱12中的与连通空间57连接的连接部573侧的内部空间121承受来自过冷部2b的制冷剂流下流侧的制冷剂的冷热。
因此,在第二调制箱12的内部空间121中的第二集水箱6侧的里侧部变得不承受来自过冷部2b的制冷剂流下流侧的被充分冷却后的制冷剂的冷热。因此,可以抑制过冷状态的液相制冷剂停留在第二调制箱12的该里侧部。
(第7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6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6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7实施方式的连通流路92的连接部位不同。另外,在图16中,省略干燥剂11a以及过滤器11b的图示。
如图16所示,连通流路92的制冷剂入口侧与连结部件9的第二连通路582(贯通孔9a)的重力方向下端部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连通流路92,连结部件9的第二连通路582与第二集水箱6的下端空间63连通。因此,连通空间57内的液相制冷剂按照第二连通路582、连通流路92的顺序流通而被导入第二集水箱6的下端空间6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连通路582以及连通流路92而构成导入路59。
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结构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可以得到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8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7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8实施方式的第一调制箱11的结构不同。
如图17所示,在第一调制箱11的重力方向两端部,一体地形成有与第一集水箱5的外壁面局部结合的脚部110。在配置于第一调制箱11的重力方向下端部的脚部110形成有贯通孔9a以及槽部9b。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脚部11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导入路形成部件。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废止连结部件9以及支撑部件11A,因此可以削减部件个数。另外,脚部110也可以构成为第一集水箱5的壁部的一部分。
(第9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8以及图19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9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追加了第三调制箱13。另外,在图18中,省略干燥剂11a以及过滤器11b的图示。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调制箱10形成为主视图为匚字型的筒状。具体而言,调制箱10具有第一调制箱11、第二调制箱12、以及在冷凝器1的重力方向上端部配置的第三调制箱13。第一调制箱11、第二调制箱12、以及第三调制箱13的内部空间互相连通。
第三调制箱13以沿着芯部2的重力方向上端部的方式配置在芯部2的重力方向的最上部。第三调制箱13是例如截面矩形状的筒状体。并且,第三调制箱13至少在位于芯部2的重力方向最上部的外部翅片4和第三调制箱13的接合部位具有平坦的平坦部13a。
第三调制箱13具有遍及芯部2的横向整体的长度。换言之,第三调制箱13延伸为遍及芯部2的横向整体。第三调制箱13的一端部与第一调制箱11的重力方向上部连接,且第三调制箱13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集水箱6的重力方向上部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三调制箱13的两端部由其它的部件支承,因此即使对于震动等也可以维持所要求的强度,且即使过了实际使用时间也可以发挥对于芯部2的加固功能。
更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第一调制箱11相对于第一集水箱5向重力方向上侧突出。第三调制箱13与第一调制箱11直接连接。即,构成第三调制箱13的筒状体的开口端部13b配置于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并且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与第三调制箱13的内部空间131连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流入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空间111的制冷剂也能够流入第三调制箱13的内部空间131。因此,可以进一步扩大调制箱10整体的容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凝器1的制冷剂充填特性。
(第10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0对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9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10实施方式的第三调制箱13与第一调制箱11的连通结构不同。
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水箱5的重力方向上端部与第一调制箱11的重力方向上端部在重力方向上配置在同一位置。并且,第三调制箱13在第一集水箱5的外部与筒状的连接部件22的开口端部222连接。并且,连接部件22贯通第一集水箱5且以连接部件22的开口端部221位于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的方式延伸。
通过该结构,在第一集水箱5中,具有能够贯通连接部件22的内径的贯通孔在芯部2侧的壁部和第一调制箱11侧的壁部分别形成。在第一调制箱11中,具有能够贯通连接部件22的内径的贯通孔在与第一集水箱5接触或空出间隙且与第一集水箱5相对的壁部形成。
因此,从第一集水箱5通过第一连通路581而流入第一调制箱11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从连接部件22的开口端部221通过连接部件22内的通路而流入第三调制箱13的内部空间131。因此,第三调制箱13内能够作为调制箱空间被利用。
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结构与第9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可以得到与第9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11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1对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9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11实施方式的将第三调制箱13以及第一调制箱11连通的连通结构不同。
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水箱5的重力方向上端部与第一调制箱11的重力方向上端部在重力方向上配置在同一位置。并且,构成第三调制箱13的筒状体贯通第一集水箱5并以筒状体的开口端部13b位于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的方式延伸。
通过该结构,在第一集水箱5中,具有能够贯通第三调制箱13的内径的贯通孔在芯部2侧的壁部和第一调制箱11侧的壁部分别形成。在第一调制箱11中,具有能够贯通第三调制箱13的内径的贯通孔在与第一集水箱5接触或空出间隙且与第一集水箱5相对的壁部形成。
因此,从第一集水箱5通过第一连通路581而流入第一调制箱11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从第三调制箱13的开口端部13b流入内部空间131。因此,第三调制箱13内能够作为调制箱空间被利用。
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结构与第9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可以得到与第9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12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2对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12实施方式的第二调制箱12的结构不同。
如图22所示,第二调制箱12具备基台部12b和圆筒状部12c。基台部12b具有容易确保基台部12b与外部翅片4钎焊结合的部位和外部翅片4的接触面积的平坦的形状。在圆筒状部12c内流通有来自第一调制箱11的制冷剂。这种结构的第二调制箱12可以通过例如挤压成形来形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使平坦的基台部12b与外部翅片4的接触面积大,因此使第二调制箱12对于芯部2的加固功能提高。并且,如果是这种形式的第二调制箱12,可以使用与第一调制箱11同样的部件,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并降低部件管理工时,从而实现降低制造费用。
(第13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3对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13实施方式的第二调制箱12的结构不同。
如图23所示,第二调制箱12是使扁平状的管多个一体地层叠而构成。在第二调制箱12中使用的多个管3与构成芯部2的管3是同一种管。在层叠的各管3之间,填充有粘接剂30,因此,多个管3相互紧密贴合而一体地形成为一个箱。
另外,粘接剂30也可以用由钎焊材料覆盖的覆层材料来代替使用。通过将该覆层材料配置在管3之间,使在钎焊工序后各管3之间经由覆层材料粘接,因此层叠后的多个管3一体地形成为一个箱。
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用在芯部2采用的管3作为构成第二调制箱12的部件,因此可以推进部件的共用化、削减部件件数并降低部件管理工时,从而实现降低制造费用。并且,管3是扁平状,因此可以发挥与第12实施方式的平坦的基台部12b相同的作用效果,并提高第二调制箱12对于芯部2的加固功能。
(第14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4对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14实施方式的第二调制箱12的结构不同。
如图24所示,第二调制箱12是对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多个部件12d、12e进行装配而形成的。第二调制箱12通过第一部件12d和第二部件12e来形成,该第一部件12d与管长度方向正交且截面形状为匚字状,该第二部件12e同样是匚字状且比第一部件12d的外形小。第二调制箱12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第二部件12e的外表面嵌入到第一部件12d的内表面来装配,并将它们钎焊结合。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实施容易的加工方法,可以在第二调制箱12的与外部翅片4接合的接合面得到大的接触面积,并可以进一步实现制造费用的降低。
(第15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5对本发明的第1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4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15实施方式的第二调制箱12的结构不同。
如图25所示,第二调制箱12是对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多个部件12f、12g进行装配而形成的。第二调制箱12通过第一部件12f和第二部件12g来形成,该第一部件12f与管长度方向正交且截面形状为平板状,该第二部件12g的同截面形状为匚字状。第二调制箱12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第一部件12f载置于与外部翅片4接合的匚字状的第二部件12g的开口侧的端面,并将它们钎焊结合。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与上述第14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16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6对本发明的第1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4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16实施方式的第二调制箱12的结构不同。
如图26所示,第二调制箱12是对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多个部件12h、12i进行装配而形成的。第二调制箱12通过第一部件12h和第二部件12i来形成,该第一部件12h与管长度方向正交且截面形状为L字状,该第二部件12i的同截面形状同样为L字状。第二调制箱12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处于倒L字状姿势的第一部件12h相对于与外部翅片4接合的L字状的第二部件12i进行装配,并将它们钎焊结合。换言之,在将第一部件12h的短边的端部与第二部件12i的长边的端部进行装配并将第一部件12h的长边的端部与第二部件12i的短边的端部进行装配的状态下,对第一部件12h和第二部件12i进行钎焊。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与上述第14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17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7对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较,本第17实施方式的第二调制箱12的结构不同。
如图17所示,在第二调制箱12与外部翅片4之间,设置有板状部件25。在板状部件25的一面接合有外部翅片4,且在另一面接合有第二调制箱12的平坦部12a。板状部件25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与芯部2的厚度尺寸D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可以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例如如下的种种变形。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特征也可以在能够实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组合。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调制箱12以遍及芯部2的管的长度方向全长的方式设置,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二调制箱12也可以是这种形态:以能够加固芯部2的方式而遍及芯部2的一部分与外部翅片4相接合。
(2)对构成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的各部件是由铝材或铝合金材料形成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由铁、铜、不锈钢或它们的合金形成。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管3是通过挤压成形而形成的多孔管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在管3的内部设置内部翅片的结构。内部翅片是由峰部与谷部交替连续形成的波形状的部件,且与管3的内壁面钎焊接合。并且,具有不具备内部翅片的管的冷凝器也能够适用于本发明。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制冷剂流出口572相对于制冷剂流入口571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参照图5等)。但是,如图28、29所示,制冷剂流出口572也可以与制冷剂流入口571在重力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另外,在重力方向上的同一位置是这样的概念:除了重力方向的位置完全一致的情况以外,只要是制冷剂流出口572的一部分位于两个制冷剂流入口571之间的程度,也包含制冷剂流出口572相对于制冷剂流入口571在重力方向上稍微错开的位置。

Claims (16)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芯部(2),该芯部(2)通过将供制冷循环的制冷剂流动用的多个管(3)层叠配置而构成,并且该芯部(2)使在所述多个管(3)的外部流动的外部流体与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集水箱(5),该集水箱(5)配置在所述多个管(3)的长度方向端部,并沿着与所述多个管(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多个管(3)连通;
第一调制箱(11),该第一调制箱(11)以能够使来自所述集水箱(5)的制冷剂流入的方式与所述集水箱(5)的内部连通,并且以沿着所述集水箱(5)的所述多个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侧部的方式设置;以及
第二调制箱(12),该第二调制箱(12)与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连通,并且以沿着所述芯部(2)的重力方向下方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一调制箱(11)以及所述第二调制箱(12)对流入内部的所述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且储存所述制冷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
在所述集水箱(5)的内部设置有连通空间(57),该连通空间(57)与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以及第二调制箱(12)的内部这两者连通,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调制箱(11)以及第二调制箱(12)的至少一方而被气液分离后的液相制冷剂流入该连通空间(57),
所述芯部(2)具有过冷部(2b),该过冷部(2b)使所述液相制冷剂与所述外部流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所述液相制冷剂过冷,
所述集水箱(5)具有导入路(59),该导入路(59)将所述连通空间(57)的内部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导入到所述过冷部(2b),
所述连通空间(57)与所述导入路(59)的第一连接部(572)相对于所述连通空间(57)与所述第二调制箱(12)的第二连接部(573)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空间(57)与所述第一调制箱(11)之间的第三连接部(571)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73)配置在重力方向下方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部(2)具有冷凝部(2a),该冷凝部(2a)使所述制冷剂与所述外部流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所述制冷剂冷凝,
在所述集水箱(5)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冷凝部(2a)连通的冷凝侧空间(54、55)和与所述过冷部(2b)连通的过冷侧空间(56),
在所述集水箱(5)中,设置有:
第一分隔部件(52),该第一分隔部件(52)将所述集水箱(5)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冷凝侧空间(54、55)和所述过冷侧空间(56);以及
第二分隔部件(53),该第二分隔部件(53)将所述集水箱(5)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过冷侧空间(56)和所述连通空间(57),
在所述集水箱(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管状部件(581c),该第一管状部件(581c)以贯通所述第一分隔部件(52)以及所述第二分隔部件(53)这两者的方式配置,并且所述制冷剂在该第一管状部件(581c)的内部流通,
来自所述冷凝侧空间(54、55)的所述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一管状部件(581c)而流入所述连通空间(5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空间(57)与所述导入路(59)之间的第一连接部(572)和所述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一调制箱(11)之间的第三连接部(571)在重力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572)配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571)的重力方向下方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水箱(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管状部件(590),该第二管状部件(590)以贯通所述第二分隔部件(53)的方式配置,并且所述制冷剂在该第二管状部件(590)的内部流通,
来自所述连通空间(57)的所述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二管状部件(590)而流入所述过冷侧空间(56),
所述第二管状部件(590)构成所述导入路(59)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集水箱(5)作为第一集水箱,该冷凝器还具有第二集水箱(6),
在所述多个管(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配置有所述第一集水箱和所述第二集水箱(6),
所述连通空间(57)配置在所述第一集水箱的重力方向下端部,
在所述第一集水箱设置有制冷剂流出部(8),该制冷剂流出部(8)使在所述过冷部(2b)被过冷后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向外部流出,
在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重力方向下方侧端部,连接有连通流路(92)的制冷剂入口侧,所述连通流路(92)使来自所述连通空间(57)的所述制冷剂向所述第二集水箱(6)的内部空间(63)流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连通路(582),该连通路(582)使所述第一集水箱的所述连通空间(57)与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连通,
所述连通流路(92)的制冷剂入口侧与所述连通路(582)的重力方向下端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水箱(5)的外部,设置有形成所述导入路(59)的第一导入路形成部件(110),
所述第一导入路形成部件(110)与所述第一调制箱(11)一体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水箱(5)和所述第一调制箱(11)之间,设置有形成所述导入路(59)的第二导入路形成部件(9),
所述第二导入路形成部件(9)与所述集水箱(5)以及所述第一调制箱(11)均分体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三调制箱(13),该第三调制箱(13)与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连通,并且以沿着在所述芯部(2)的重力方向上方侧的端部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三调制箱(13)对流入该第三调制箱(13)的内部的所述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且储存所述制冷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部(2)含有多个管(3)以及多个翅片(4),该多个翅片(4)与所述多个管(3)交互层叠,
所述第二调制箱(12)与所述多个翅片(4)中配置在所述芯部(2)的所述多个管(3)的层叠方向上的端部的翅片(4)接合,
所述第二调制箱(12)具备:
基台部(12b),该基台部(12b)与翅片(4)的接合部位呈平坦状;
筒状部(12c),该筒状部(12c)供来自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制冷剂流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调制箱(12)使多个管(3)一体地层叠,该管(3)与构成所述芯部(2)的所述多个管(3)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调制箱(12)是对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多个部件(12d~12i)进行装配而形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三调制箱(13)的筒状体贯通所述集水箱(5),并以该筒状体的开口端部(13b)位于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和所述第三调制箱(13)的内部连通,以使所述制冷剂能够从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向所述第三调制箱(13)的内部流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筒状的连接部件(22),该连接部件(22)与所述第三调制箱(13)连接,
所述连接部件(22)贯通所述集水箱(5),并且以所述连接部件(22)的开口端部(221)位于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与所述第三调制箱(13)的内部经由所述连接部件(22)连通,以使所述制冷剂能够从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向所述第三调制箱(13)的内部流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三调制箱(13)的筒状体贯通所述集水箱(5),并以该筒状体的开口端部(13b)位于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和所述第三调制箱(13)的内部连通,以使所述制冷剂能够从所述第一调制箱(11)的内部向所述第三调制箱(13)的内部流通。
CN201580034695.8A 2014-06-30 2015-06-29 冷凝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748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3727 2014-06-30
JP2014-133727 2014-06-30
PCT/JP2015/003247 WO2016002187A1 (ja) 2014-06-30 2015-06-29 凝縮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810A CN106574810A (zh) 2017-04-19
CN106574810B true CN106574810B (zh) 2018-12-21

Family

ID=55018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469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74810B (zh) 2014-06-30 2015-06-29 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37808B2 (zh)
JP (1) JP6459799B2 (zh)
CN (1) CN106574810B (zh)
DE (1) DE112015003060B4 (zh)
WO (1) WO20160021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9799B2 (ja) 2014-06-30 2019-0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凝縮器
JP6406026B2 (ja) * 2015-01-20 2018-10-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凝縮器
JP6460233B2 (ja) * 2015-05-26 2019-0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凝縮器
WO2017175723A1 (ja) * 2016-04-08 2017-10-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熱交換器
JP6614184B2 (ja) * 2016-04-08 2019-12-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熱交換器
JP6658242B2 (ja) * 2016-04-15 2020-03-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8331A (ja) * 1999-10-07 2001-04-20 Denso Corp 受液器一体型凝縮器
JP2001349642A (ja) * 2000-04-14 2001-12-21 Behr Gmbh & Co 空調装置用、特に自動車空調装置用の凝縮器
JP2004239598A (ja) * 2003-01-17 2004-08-26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JP2012067939A (ja) * 2010-09-21 2012-04-05 Denso Corp 凝縮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62781A (en) * 1931-02-27 1931-12-10 Borsig Gmbh Condenser for refrigerating machines
JPH0544679Y2 (zh) * 1988-07-12 1993-11-12
JPH0548032Y2 (zh) * 1988-09-02 1993-12-20
JP3365368B2 (ja) * 1990-10-04 2003-01-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受液器付熱交換器
JPH1114194A (ja) * 1997-06-26 1999-01-22 Hitachi Cable Ltd 凝縮用熱交換器
JP4052706B2 (ja) * 1998-01-22 2008-02-27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サブクールシステムコンデンサ
JPH11351702A (ja) * 1998-06-08 1999-12-24 Zexel:Kk 熱交換器
JP2000039232A (ja) * 1998-07-23 2000-02-08 Sanden Corp 受液器組込凝縮器
IT1304676B1 (it) * 1998-10-06 2001-03-28 Magneti Marelli Climat Srl Condensatore per impianti di condizionamento d'aria di veicoli, aventeun accumulatore integrato ed una sezione di sottoraffreddamento.
JP2000274883A (ja) * 1999-03-26 2000-10-06 Calsonic Kansei Corp 凝縮器
EP1202007A1 (en) * 2000-10-25 2002-05-02 Skg Italiana Spa Condenser module and dryer
JP2002147895A (ja) * 2000-11-08 2002-05-22 Toyo Radiator Co Ltd レシーバ付きコンデンサ
JP2003014336A (ja) * 2001-06-29 2003-01-15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凝縮器
KR100799551B1 (ko) * 2001-12-28 2008-01-31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수액기 일체형 응축기
JP2004144472A (ja) * 2004-02-13 2004-05-20 Showa Denko Kk 受液部一体型凝縮器
JP2008267752A (ja) * 2007-04-24 2008-11-06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JP6459799B2 (ja) 2014-06-30 2019-0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凝縮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8331A (ja) * 1999-10-07 2001-04-20 Denso Corp 受液器一体型凝縮器
JP2001349642A (ja) * 2000-04-14 2001-12-21 Behr Gmbh & Co 空調装置用、特に自動車空調装置用の凝縮器
JP2004239598A (ja) * 2003-01-17 2004-08-26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JP2012067939A (ja) * 2010-09-21 2012-04-05 Denso Corp 凝縮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5003060T5 (de) 2017-03-16
CN106574810A (zh) 2017-04-19
JP6459799B2 (ja) 2019-01-30
US20170050489A1 (en) 2017-02-23
WO2016002187A1 (ja) 2016-01-07
US10337808B2 (en) 2019-07-02
DE112015003060B4 (de) 2021-01-28
JP2016027297A (ja) 2016-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4810B (zh) 冷凝器
CN103256759B (zh) 热交换器
US20110056667A1 (en) Integrated multi-circuit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US20030217567A1 (en) Multistage gas and liquid phase separation condenser
JP6497262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5775715B2 (ja) コンデンサ
JP2012247148A (ja) コンデンサ
JP2010112670A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6341099B2 (ja) 冷媒蒸発器
WO2014041771A1 (ja) 熱交換器
JP6358167B2 (ja) 凝縮器
JP6572040B2 (ja) コンデンサ
JP2007078292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複式熱交換器
WO2014119272A1 (ja) 貯液器および貯液器一体型熱交換器
JP2016217565A (ja) コンデンサ
US11867466B2 (en) Compact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for a refrigeration system
JP5796666B2 (ja) 凝縮器
CN203893509U (zh) 冷凝器
JP5501494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107421168A (zh) 冷凝器
WO2016067551A1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205825517U (zh) 冷凝器
CN107131682A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JP6613996B2 (ja) 冷媒蒸発器
JP2017083023A (ja) 凝縮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