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5162A - 一种中药浓缩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浓缩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5162A
CN1935162A CN 200510015123 CN200510015123A CN1935162A CN 1935162 A CN1935162 A CN 1935162A CN 200510015123 CN200510015123 CN 200510015123 CN 200510015123 A CN200510015123 A CN 200510015123A CN 1935162 A CN1935162 A CN 1935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reverse osmosis
concentrate
osmosis membran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151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小兵
张文生
张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asly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asly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asly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asly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01512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35162A/zh
Publication of CN1935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51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浓缩物,由该中药的水提液经过反渗透膜技术浓缩制得。所述的反渗透膜选自以下种类:纤维素、聚酰胺、聚苯甲酰胺、芳香杂环、聚砜类、聚醚砜类、聚烯烃类、硅橡胶、含氟高分子、陶瓷、无机聚合物;浓缩过程中压力为5~80kg/m2,温度为10~100℃,液体流速为10~100L/h。本发明的中药浓缩物由下述方法制得:I中药材以适宜的溶剂进行提取;II提取液合并,放冷得待浓缩液,或将合并提取液初步除杂得待浓缩液,或上大孔吸附树脂得待浓缩液;III将待浓缩液通过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得浓缩物。本发明的中药浓缩物可以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制剂,也可同组方中其他药材的提取物进行混合后,经过制剂工艺制成最终的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浓缩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制备的中药浓缩物,尤其是中药水提取液经反渗透膜技术浓缩后得到的中药浓缩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浓缩步骤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关键且必不可少的一步,现有技术中,主要采取敞口浓缩及减压浓缩,其中减压浓缩由于相对温度较低,应用更为普遍。但是,上述两种方法自身性质决定了其存在能耗高,操作时间长,操作温度高(最低操作温度>60℃)的缺点,这对于中药中相当一部分热敏性有效成分是十分不利的,长时间的加热势必引起其分解,效价下降。因此,选取更加节能、高效的浓缩方式,节约能源,减少有效成分损失,成为发展中药制药的燃眉之急。
反渗透膜浓缩技术是指借助于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通过特定的膜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实现对混合物中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技术,由于其自身的许多优点,反渗透膜分离浓缩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其应用领域已从早期脱盐发展到化工、食品、造纸工业中某些有机及无机物的分离和浓缩。
反渗透膜分离浓缩过程通常是一个高效的过程,膜分离过程中不发生相变,加热或冷却的能耗很低,通常在常温下进行,特别适合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分级和浓缩,有利于保持产品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稳定性,可大大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另外,所采用的设备本身无运动部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且维修方便;处理能力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而效率、设备单价、运行费用则变化不大。而且,相对于一般的浓缩技术,反渗透膜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品质更加优异。因此,反渗透膜技术相对于现有的浓缩技术有着显著的优势,可代替制药工艺中蒸馏萃取、蒸发、吸附等化工操作单元。
反渗透膜技术主要应用于纯净水或矿泉水的制备,在制药领域内的应用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生物制品的制备:如中国专利CN1415627公开了珍珠酶解液中活性肽提纯的RO反渗透选择性提纯方法,中国专利CN1569226提及以反渗透方法浓缩水蛭素。其在中药领域内的应用实例报道则非常少,而且在这为数不多的实例中,能够适用于工艺化生产的几乎没有,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仅仅是提及这种技术,但没有具体的应用参数,如中国专利CN1593582。所以,反渗透膜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内的产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经反渗透膜技术浓缩得到的中药浓缩物,尤其是中药水提液经反渗透膜技术浓缩得到的中药浓缩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中药浓缩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予以实施的。
本发明的中药浓缩物,其特征在于,是该中药水提液经反渗透膜技术浓缩制得。
其中,所述的中药水提液是指广义的水提液,即以水为溶媒对中药进行常规提取后得到的需要进行浓缩的溶液(真正意义上的水提液),或用溶剂对中药提取后经过处理得到的含有其他有机溶剂低于30%的水溶液。如过滤液中含醇量低于30%的醇提水沉后的过滤液、过滤液中含醇量低于30%的水提醇沉后的过滤液、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后的洗脱液等;优选水提液和过滤液中含醇量低于30%的醇提水沉后的过滤液;最佳为水提液。
在本发明中,凡使用“中药水提液”术语时,即表明是上述两种溶液之一;而使用“水提液”术语时,则仅表明是以水为溶媒进行提取后得到的溶液。
所述的反渗透膜以选自但不限于下列种类的材料制成:纤维素、聚酰胺、聚苯甲酰胺、芳香杂环、聚砜类、聚醚砜类、聚烯烃类、硅橡胶、含氟高分子、陶瓷、无机聚合物;优选以下述种类的材料制成:纤维素、聚酰胺、聚苯甲酰胺、聚砜类、聚醚砜、陶瓷、无机聚合物;最佳以下述种类的材料制成:聚酰胺、聚砜、陶瓷、无机聚合物类。
所述的浓缩过程压力范围为5~80kg/m2,优选10~80kg/m2,更优选10~60kg/m2,最佳为10~40kg/m2
所述的浓缩过程温度范围为:10~100℃,优选10~80℃,更优选10~60℃,最佳为20~35℃。
所述的浓缩过程液体流速为:10~100L/h,优选20~80L/h,更优选30~60L/h,最佳为40~50L/h。
本发明的中药浓缩物为天然化合物或天然化合物的组合物,多为一定密度范围内的液体。该液体可以直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制剂,也可以为复方中单味或几味药的提取物,同组方中其他药材的提取物进行混合后,再经过制剂工艺制成最终的产品。
本发明的中药浓缩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中药材以适宜的溶剂进行提取;
2、提取液合并,放冷得待浓缩液,或将合并提取液初步除杂得待浓缩液,或上大孔吸附树脂得待浓缩液;
3、将待浓缩液通过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得浓缩物。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提取包括常规的中药提取方法,如浸泡、回流、超声,提取溶剂根据提取的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性质确定,可以是有机溶剂,也可以是水,还可以是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优选溶剂为水。
步骤2中所述的待浓缩液为中药提取液,即水提液或其他有机溶液。
步骤2中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为制药行业中可接受的大孔吸附树脂,如D101、H103、D3520、D4006、D4020、D14、D16、AB-8、SA-1、X-5、HPD100、HPD400等。
步骤3中所述的浓缩过程压力范围为5~80kg/m2,优选10~80kg/m2,更优选10~60kg/m2,最佳为10~40kg/m2;所述的浓缩过程温度范围为:10~100℃,优选10~80℃,更优选10~60℃,最佳为20~35℃;所述的浓缩过程液体流速为:10~100L/h,优选20~80L/h,更优选30~60L/h,最佳为40~50L/h。
步骤3中所述的反渗透膜以选自但不限于下列种类的材料制成:纤维素、聚酰胺、聚苯甲酰胺、芳香杂环、聚砜类、聚醚砜类、聚烯烃类、硅橡胶、含氟高分子、陶瓷、无机聚合物;优选以下述种类的材料制成:纤维素、聚酰胺、聚苯甲酰胺、聚砜类、聚醚砜、陶瓷、无机聚合物;最佳以下述种类的材料制成:聚酰胺、聚砜、陶瓷、无机聚合物。
在制备本发明的中药浓缩物的同时,所得透析液可直接用于饮用,或替代蒸馏水用于注射用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减少热敏物质的受热分解;
②膜材料对有效成分无吸附;
③节约蒸汽能耗;
④快速;
⑤透析液可直接用于利用,或替代蒸馏水用于注射用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反渗透膜处理前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试验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丹参60kg,三七20kg,加6倍量水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反渗透膜浓缩设备,采用聚酰胺类6m2反渗透膜,压力12-35kg/m2,温度10℃,流速45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40℃),即得浓缩物,喷入糊精15kg,制粒干燥,罐装胶囊。
采用HPLC法对提取液和浓缩物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复方丹参提取液膜分离前后丹参素含量对比
    提取液(过膜前)     浓缩物(过膜后)
    比重     1.00     1.06~1.08
    重量(kg)     50     15
    丹参素含量(mg/g)     0.99     3.28
    总量(mg)     49.5     49.2
结果表明,反渗透膜基本无吸附。
实施例2
柴胡20kg,加6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聚砜类6m2反渗透膜,压力20-40kg/m2,温度20℃,流速60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40℃),即得浓缩物,加聚乙二醇-6000辅料15kg,滴丸。
采用HPLC法对提取液和浓缩物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
表2柴胡提取液膜分离前后总皂苷含量对比
    提取液(过膜前)     浓缩液(过膜后)
  重量(kg)     100     20
  总皂甙含量(mg/g)     0.15     0.73
  总量(mg)     15     14.6
结果表明,反渗透膜基本无吸附。
实施例3
三七20kg,加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聚醚砜类6m2反渗透膜,压力30-50kg/m2,温度35℃,流速75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40℃),即得浓缩物。
实施例4
丹参20kg,加6~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纤维素类6m2反渗透膜,压力50-70kg/m2,温度50℃,流速85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40℃),即得浓缩物。
实施例5
人参20kg,加6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聚酰胺类6m2反渗透膜,压力60-80kg/m2,温度25℃,流速80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40℃),即得浓缩物。
实施例6
黄芪20kg,加6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聚苯甲酰胺类6m2反渗透膜,压力20-40kg/m2,温度35℃,流速65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5(40℃),即得浓缩物。
实施例7
党参30kg,加5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陶瓷2m2反渗透膜,压力10-25kg/m2,温度100℃,流速50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5(40℃),即得浓缩物。
实施例8
黄芩3kg切片,水煎煮3次,第一次2小时,第2、3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氧化铝、氧化锆聚合物2m2反渗透膜,压力15-30kg/m2,温度80℃,流速55L/h,浓缩至密度1.06~1.12(60℃),于80℃加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为1.0~2.0,保温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pH为5.0,继用70%乙醇洗至pH值为7.0,低温干燥,备用;金银花30kg、连翘6kg加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每次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纤维素类6m2反渗透膜,压力20-35kg/m2,温度25℃,流速60L/h,浓缩至密度1.20~1.25(40℃),搅拌下,缓慢加乙醇适量,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2(60~65℃)的清膏,减压干燥,与黄芩提取物粉碎成细粉,加入糊精等辅料适量,制成颗粒2000g,即得。
实施例9
丹参20kg,80~9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陶瓷2m2反渗透膜,压力范围12-35kg/m2,温度85℃,流速50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加8倍量水,搅拌,冷置12小时,过滤。滤液上膜浓缩设备,采用聚酰胺类6m2反渗透膜,压力范围12-35kg/m2,温度35℃,流速50L/h,浓缩至密度为1.15~1.25(40℃),即得。
实施例10
黄芪20kg,加5倍量的水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上AB-8大孔吸附树脂,用25%乙醇冲洗,收集乙醇流出液及水洗液。上膜浓缩设备,采用聚砜类6m2反渗透膜,压力5-25kg/m2,温度20℃,流速35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5(60℃),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80%,过滤,沉淀干燥,粉碎。
实施例11
人参10kg、麦冬10kg、五味子20kg,加6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聚砜类4m2反渗透膜,压力20-35kg/m2,温度30℃,流速50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70%,过滤,上清液减压浓缩至密度1.20~1.25,干燥,粉碎。
实施例12
黄连10kg,加8倍量的1-5%盐酸溶液,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聚酰胺类6m2反渗透膜,压力10-40kg/m2,温度25℃,流速70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80%,过滤,沉淀干燥,粉碎。
实施例13
穿心莲15kg,加6倍量80~85%乙醇,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含醇量低于25%,过滤,滤液上AB-8型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6倍量洗脱,收集洗脱液,用截流分子量5000的超滤设备过滤,收集流出液。上聚砜类4m2反渗透膜,压力20-50kg/m2,温度35℃,流速40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干燥即得。
实施例14
黄芪20kg,加6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膜浓缩设备,采用氧化铝、氧化锆聚合物2m2反渗透膜,压力10-40kg/m2,温度50℃,流速70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5(60℃),即得浓缩物。
实施例15
丹参40kg,三七20kg,加6倍量水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200目滤布过滤,放冷至室温。上反渗透膜浓缩设备,采用聚酰胺类6m2反渗透膜,压力30-50kg/m2,温度40℃,流速75L/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40℃),即得浓缩物。

Claims (10)

1、一种中药浓缩物,其特征在于,它由该中药的水提液经过反渗透膜技术浓缩制得。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浓缩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水提液为以水为溶媒对中药进行常规提取后得到的溶液或用溶剂对中药提取后经过处理得到的含有其他有机溶剂低于30%的水溶液。
3、权利要求1~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中药浓缩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渗透膜选自以下种类:纤维素、聚酰胺、聚苯甲酰胺、芳香杂环、聚砜类、聚醚砜类、聚烯烃类、硅橡胶、含氟高分子、陶瓷、无机聚合物。
4、权利要求1~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中药浓缩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缩过程中压力为5~80kg/m2,温度为10~100℃,液体流速为10~100L/h。
5、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浓缩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缩过程中压力为10~80kg/m2,温度为10~80℃,液体流速为20~80L/h。
6、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浓缩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缩过程中压力为10~60kg/m2,温度为10~60℃,液体流速为30~60L/h。
7、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浓缩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缩过程中压力为10~40kg/m2,温度为20~35℃,液体流速为40~50L/h。
8、权利要求1中所述中药浓缩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中药材以适宜的溶剂进行提取;
II提取液合并,放冷得待浓缩液,或将合并提取液初步除杂得待浓缩液,或上大孔吸附树脂得待浓缩液;
III将待浓缩液通过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得浓缩物;
其中步骤I中所述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或水或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
步骤II中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选自D101、H103、D3520、D4006、D4020、D14、D16、AB-8、SA-1、X-5、HPD100、HPD400等;
步骤III中反渗透膜选自以下种类:纤维素、聚酰胺、聚苯甲酰胺、芳香杂环、聚砜类、聚醚砜类、聚烯烃类、硅橡胶、含氟高分子、陶瓷、无机聚合物;所述的浓缩过程中压力为5~80kg/m2,温度为10~100℃,液体流速为10~100L/h。
9、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中药浓缩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II中反渗透膜选自以下种类:纤维素、聚酰胺、聚苯甲酰胺、聚砜类、含氟高分子、陶瓷、无机聚合物类;所述的浓缩过程中压力为10~80kg/m2,温度为10~80℃,液体流速为20~80L/h。
10、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中药浓缩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II中反渗透膜选自以下种类:聚酰胺、聚砜、无机聚合物、陶瓷类;所述的浓缩过程中压力为10~40kg/m2,温度为20~35℃,液体流速为40~50L/h。
CN 200510015123 2005-09-20 2005-09-20 一种中药浓缩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9351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15123 CN1935162A (zh) 2005-09-20 2005-09-20 一种中药浓缩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15123 CN1935162A (zh) 2005-09-20 2005-09-20 一种中药浓缩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5162A true CN1935162A (zh) 2007-03-28

Family

ID=37953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15123 Pending CN1935162A (zh) 2005-09-20 2005-09-20 一种中药浓缩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351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8468A (zh) * 2009-12-31 2011-05-25 成都科尔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制剂前对中药提取液进行处理的方法
CN103182247A (zh) * 2012-12-18 2013-07-03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8468A (zh) * 2009-12-31 2011-05-25 成都科尔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制剂前对中药提取液进行处理的方法
CN103182247A (zh) * 2012-12-18 2013-07-03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中药注射液安全性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4407B (zh) 应用膜分离技术对板蓝根提取液精制的工艺方法
CN102232977A (zh) 一种从商陆中提取总皂苷的方法
CN104892687B (zh)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十大功劳叶中单体化合物的方法
CN101781351B (zh) 一种从西洋参中提取人参皂甙Rb1的方法及其粉针剂
CN109645304A (zh) 一种桑叶健康食品基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63178A (zh) 一种分步制备甘草抗氧化物、甘草酸、甘草多糖的方法
CN101348474A (zh) 一种从丹参茎叶中制备丹酚酸b和丹参素的方法
CN101991728B (zh) 滴通鼻炎水的制备方法
CN101559090B (zh) 一种墨旱莲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CN109021046A (zh) 一种从罗汉果茎叶中同时提取槲皮苷和山萘苷的方法
CN100434148C (zh) 大孔吸附树脂-反渗透膜联用分离纯化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工艺
CN1935965B (zh) 一种精制挥发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935162A (zh) 一种中药浓缩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96381B (zh) 青稞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其在保健酒中的应用
CN102274386A (zh) 一种从沙葱中提取总异黄酮的方法
CN101481398B (zh) 一种从独一味中同时制备高纯度5-羟基-独一味素a苷和独一味素a苷提取物的方法
CN102477105A (zh) 以南瓜藤蔓为原料联合制取多糖和黄酮的方法
CN101390962B (zh) 一种同步浸提、分项制取丹皮中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
CN1995000A (zh) 从八角中制备莽草酸的方法
CN106946833A (zh) 一种从猫须草中提取高纯度橙黄酮的方法
CN104523462B (zh) 化妆品级葛根异黄酮的纳滤膜分离制备方法
CN103655649A (zh) 一种中药制剂消炎利胆片原料提取液浓缩的生产工艺
CN102462817A (zh) 一种芦竹根生物碱的制备方法
CN101333202A (zh) 一种提取分离高纯度汉黄芩素的制备工艺
CN101422518B (zh) 一种枇杷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00402, No. 1, Liaohe East Road, Beichen Science Park, Beichen District, Tianjin

Applicant after: Tasly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0402, No. 1, Liaohe East Road, Beichen Science Park, Beichen District, Tianjin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Tianshili Pharmaceutical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TIANJIN TASLY PHARM. CO., LTD. TO: TASLY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