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4054A - 具有超临界制冷剂制冷循环的车辆空调相关技术 - Google Patents

具有超临界制冷剂制冷循环的车辆空调相关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4054A
CN1914054A CNA200480041316XA CN200480041316A CN1914054A CN 1914054 A CN1914054 A CN 1914054A CN A200480041316X A CNA200480041316X A CN A200480041316XA CN 200480041316 A CN200480041316 A CN 200480041316A CN 1914054 A CN1914054 A CN 1914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ir
refrigerant
releasing apparatus
introdu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413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7330C (zh
Inventor
新村悦生
古川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914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4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73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733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48Air-extractors, air-evacuation from the vehicle in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9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air leaving the interior of the vehicle, i.e. heat recov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7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the type of heat exchanger, e.g. condenser, evapo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49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additional heating/cooling sources, e.g. second evapo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57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locations with heat exchange within the refrigerant circuit itself, e.g. cross-, counter-, or parallel heat exch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 F25B2309/06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with cycle highest pressure above the supercritical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25B9/008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空调装置,其中通过放热设备(2)的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超临界制冷剂与从该放热设备(2)的空气引入表面(F)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以被冷却,并且已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5)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所述放热设备(2)的空气引入表面(F)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所以可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构造成使得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被引入在放热设备(2)的空气引入表面(F)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下游侧区域(f)。因此,在具有超临界制冷剂制冷循环的车辆空调装置中,可减小通风损失同时提高制冷性能。

Description

具有超临界制冷剂制冷循环的车辆空调相关技术
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03年12月5日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407379和提交于2003年12月11日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528,496的优先权,在此包含上述两个申请的全部作为参考。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是根据35U.S.C.§111(a)提交的申请,并根据35U.S.C.§119(e)(1)要求2003年12月11日根据35U.S.C.§111(b)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528,496的申请日利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使用超临界制冷剂例如CO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的车辆空调相关技术,尤其涉及例如用于车辆的空调装置、配备该空调装置的汽车、用于车辆空调***的放热设备以及车辆空调方法。
背景技术
下文的说明阐述了发明人对相关技术以及其中问题的了解,而不应被理解为是对现有技术内的知识的说明。
在汽车空调***内,当在空调***操作期间从车厢排出空气以便通风时所排空气发生热损失(通风损失)。此通风损失在冷却操作时会达到总热负荷的大约30%,从而导致额外的功耗,这继而导致里程减少而油耗大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一种用于有效地利用在排放空气时(即通风时)所损失的热能的方法。
例如,在日本未审查公开专利公报No.5-294135公开的用于汽车的空调***内,将从车厢排出的空气引入构成制冷剂循环的热交换器,以在排气和制冷剂之间交换热量,从而减小通风损失。
在传统的车辆制冷***中,大部分***采用使用氟利昂(Fron)系列制冷剂的蒸汽压缩型制冷循环,其中利用冷凝器将压缩机所压缩的气态制冷剂液化,然后利用减压装置将所液化的制冷剂减压,然后利用蒸发器蒸发。上述专利文献内公开的上述空调***也可应用于氟利昂系列制冷剂的制冷循环。例如,在车厢的冷却操作期间,将从车厢排出的空气(排气)引入上述制冷循环的冷凝器,以在冷凝器内在排出空气和制冷剂之间交换热量,从而使制冷剂冷凝并液化。
近年来,从地球环境保护等的角度考虑,使用天然制冷剂例如二氧化碳的制冷循环获得广泛关注。在二氧化碳气体制冷剂的制冷循环中,与使用上述氟利昂系列制冷剂的制冷循环不同,被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在其通过放热设备(冷凝器)时在超临界状态下操作,并且其温度(显热)逐渐降低,同时保持超临界状态而未引起相变(冷凝和液化)。如从上文可理解的,二氧化碳气体制冷剂改变温度而未发生相变,因此制冷剂和周围空气之间的温差因制冷剂流动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并且热交换性能容易受环境温度等影响。因此,根据空气引入状况,制冷剂的放热量有很大变化,这继而使总制冷循环的制冷性能发生很大变化。
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制冷循环中,在如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仅将排气引入放热设备的情况下,会出现诸如所引入空气的温度和/或制冷剂温度的变化和/或偏差的缺点,这又使得难以获得稳定的热交换性能。因此,不能完全确保制冷剂的放热量,导致通风损失无效地减少,继而使能量利用变差。
这里对其它公报内公开的各种特征、实施例、方法和装置的优点和缺点的说明决不是试图限制本发明。实际上,本发明的特定特征能够克服特定缺陷,而仍保留这里公开的一些或全部特征、实施例、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领域内的上述问题和/或其它问题开发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现有方法和/或装置上大大改进。
在其它潜在的优点内,一些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具有利用超临界制冷剂例如CO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的车辆空调装置一该空调装置能够减小通风损失并利用能量,一种配备上述空调装置的汽车,一种车辆空调放热设备和一种车辆空调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第一发明具有以下结构。
[1]一种车辆空调装置,该装置包括:
具有制冷剂放热通道的放热设备,超临界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放热通道与从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以被冷却;以及
蒸发器,已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该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空调装置中,可确保足够的制冷剂放热量,从而实现高制冷性能。即,在利用超临界制冷剂例如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制冷循环中,当制冷剂通过放热设备的制冷剂放热通道时,制冷剂的温度逐渐降低而不会发生相变。因此,在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上游侧,制冷剂的温度可保持较高,并且环境温度和制冷剂温度之间的温差可保持足够大。这导致高效的热交换和足够的放热量。此外,在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制冷剂的温度低,因此相对于环境温度的温差变小。但是,在本发明内,从车厢排出的低温排气被引入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以便在低温排气和制冷剂之间交换热量。因此,制冷剂和排气之间的温差可保持很大,从而产生有效的热交换和足够的放热量。因此,在放热设备内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全部区域处,可在制冷剂和空气之间进行高效的热交换,从而产生足够的放热量和高制冷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从车厢排出的排气的热能,所以可减小通风损失并有效地利用能量。
[2]如上述项目[1]内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中引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的区域相对于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的占用面积比例设定为2%到20%。
在本发明使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可更有效地进行热交换,并可获得更高的制冷性能。
[3]如上述项目[1]内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中将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一包括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下游侧端部的区域。
在本发明利用此结构的情况下,可更确保获得更高的制冷性能。
[4]一种车辆空调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每个放热设备均具有制冷剂放热通道,其中超临界制冷剂依次通过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以与从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每个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被冷却;以及
蒸发器,由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第二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该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
在此第二发明内,可获得与上文相同的功能/效果。此外,在此发明中,由于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可设置在不同位置,所以可将放热设备根据所需的布局自由设置,从而提高通用性。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以下项目[5]到[7]。
[5]如上述项目[4]内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中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的总面积的占用面积比例设定为2%到20%。
[6]如上述项目[4]或[5]内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中第一放热设备和第二放热设备相互远离地设置。
[7]如上述项目[4]到[6]中任何一项内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中第一放热设备和第二放热设备中的一个设置在车辆前部,而另一个放热设备设置在车辆后部。
[8]一种车辆空调装置,该装置包括:
多个放热设备,每个放热设备均具有制冷剂放热通道,其中超临界制冷剂通过所述多个放热设备以便与从多个放热设备的每个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被冷却;以及
蒸发器,由所述多个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末级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该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
在此第三发明中,可获得与上文相同的功能/效果。此外,在此发明中,由于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可设置在不同位置,所以可将放热设备根据所需的布局自由设置,从而提高通用性。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以下项目[9]。
[9]如上述项目[8]中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中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相对于所述多个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的总面积的占用面积比例设定为2%到20%。
[10]一种车辆空调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每个放热设备均具有制冷剂放热通道,其中超临界制冷剂依次通过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以与从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每个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被冷却;以及
蒸发器,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第二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该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该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该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在此第五发明内,可获得与上文相同的功能/效果。
[11]一种车辆空调装置,该装置包括:
多个放热设备,每个放热设备均具有制冷剂放热通道,其中超临界制冷剂通过该多个放热设备以便与从所述多个放热设备的每个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被冷却;以及
蒸发器,由所述多个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末级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该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所述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所述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在此第六发明内,可获得与上文相同的功能/效果。在每个上述发明内,优选使用以下项目[12]。
[12]如上述项目[1]到[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中使用CO2制冷剂作为超临界制冷剂。
[13]一种车辆空调放热设备,该设备包括:
制冷剂放热通道,超临界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放热通道;以及
用于引入制冷剂冷却空气的空气引入表面,
其中,通过该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从该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
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所述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在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设置有用于引入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的排气引入区域。
此第七发明说明了一种可应用于本发明的上述车辆空调装置的放热设备,并因此可实现与上文相同的功能/效果。此外,在此发明中,优选使用以下项目[14]到[16]。
[14]如上述项目[13]内所述的车辆空调放热设备,其中所述排气引入区域相对于总面积的占用面积比例设定为2%到20%。
[15]如上述项目[13]或[14]内所述的车辆空调放热设备,其中该排气引入区域设置在一包括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端部的区域。
[16]如上述项目[13]到[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放热设备,其中使用CO2制冷剂作为超临界制冷剂。
[17]一种车辆空调方法,其中使通过放热设备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被引入该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被冷却,并且使已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将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引入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以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以便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所述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在第八发明的车辆空调方法中,可实现与上文相同的功能/效果。
[18]一种车辆空调方法,其中使依次通过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每个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被引入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每个空气引入表面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冷却,并且使由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第二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一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将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引入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以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以便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
在第九发明的车辆空调方法中,可实现与上文相同的功能/效果。
[19]一种车辆空调方法,其中使依次通过多个放热设备的每个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被引入所述多个放热设备的每个空气引入表面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冷却,并且使由所述多个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末级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将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引入该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以便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
在第十发明的车辆空调方法中,可实现与上文相同的功能/效果。
[20]一种车辆空调方法,其中使依次通过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每个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被引入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每个空气引入表面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冷却,并且使由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第二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将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引入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以便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在第十一发明的车辆空调方法中,可实现与上文相同的功能/效果。
[21]一种车辆空调方法,其中使依次通过多个放热设备的每个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被引入所述多个放热设备的每个空气引入表面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冷却,并且使由所述多个放热设备中的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末级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将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引入所述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以便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在第十二发明的车辆空调方法中,可实现与上文相同的功能/效果。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空调方法中,优选使用以下项目[22]。
[22]如上述项目[17]到[2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方法,其中使用CO2制冷剂作为超临界制冷剂。
[23]一种车辆,该车辆配备有上述项目[1]到[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
此第十三发明说明了一种配备有上述发明的车辆空调装置的汽车,并因此可实现与上文相同的功能/效果。
根据第一到第十三发明,可确保足够的制冷剂放热量,并可减小通风损失同时提高制冷性能。因此,可有效地利用能量。
通过下面的说明书以及附图可进一步理解各种实施例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特征和/或优点。各种实施例在应用时可包括和/或排除不同的方面、特征和/或优点。另外,各种实施例在应用时可组合其它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或特征。特定实施例的方面、特征和/或优点的说明不应被理解为限制其它实施例或权利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以非限定性示例的方式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汽车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示出该实施例中使用的放热设备的透视图;
图3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一变型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汽车的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二变型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汽车的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三变型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汽车的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示出在与该实施例有关的放热设备内制冷剂温度和制冷剂在放热通道上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图6内的长虚线短虚线围绕的部分P的放大视图;
图8是图6内的长虚线短虚线围绕的部分Q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9是示出在根据实施例的放热设备内热交换量和热交换量与排气引入面积在放热设备内的占用面积比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段落中,将说明作为示例而不是限制的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应理解,根据此公开内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根据这些说明的实施例实现许多其它的变型。
图1是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汽车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图。该汽车内使用的该制冷循环利用诸如二氧化碳(CO2)制冷剂的超临界制冷剂,并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放热设备2、中间热交换器3、膨胀阀4、蒸发器5和蓄液器6。
在此制冷循环内,由压缩机1压缩的处于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通过与制冷剂冷却空气例如周围空气交换热量而放热,同时经过放热设备2以在保持超临界状态的同时降低温度。低温制冷剂通过中间热交换器3并与回流制冷剂交换热量以进一步冷却,稍后将说明该回流制冷剂。此后,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4减压和膨胀以流入蒸发器5。通过蒸发器5的制冷剂与将从车辆外部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以吸收热量。这提高干燥度以使制冷剂转变为气相,然后将气相制冷剂引入蓄液器6。从蓄液器6流出的制冷剂(回流制冷剂)被引入中间热交换器3,以与从上述放热设备2供给中间热交换器3的上述制冷剂(向前制冷剂)交换热量,从而进一步升高温度。然后,制冷剂返回上述压缩机1。
在此***中,待引入车厢的空气将通过与制冷剂交换热量而冷却,然后被引入车厢。
在此实施例中,空调***具有强制通风管道10例如风扇管道,以便将在通风时从车厢内排放到车厢外部的排气强制送到放热设备2的空气引入侧。
这样,除了从车辆外部直接引入的周围空气之外,从车厢排放的排气被引入放热设备2作为制冷剂冷却空气。因此,冷却空气和制冷剂在放热设备2内交换热量。
在此实施例中,制冷剂冷却空气内的排气被引入对应于放热设备2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的区域。
即,在此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使用所谓的集管型热交换器作为放热设备2。该放热设备2具有相距一定间隔平行设置的一对集管21和21以及相距一定间隔平行设置的多个扁平换热管22,该扁平换热管的两端与集管21和21连通。此外,在相邻的换热管22和22之间设置有波纹状翅片23。在一个(右手侧)集管21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分别设有制冷剂入口24a和制冷剂出口24b。
在该一个(右手侧)集管21的中部具有用于分隔集管内部的隔板25。通过该隔板25,可将所述多个换热管22分成上部和下部管组,该上部和下部管组分别构成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
此外,放热设备2的设置换热管22的前侧区域(芯部)构成空气引入表面F。
在此放热设备2中,经由制冷剂入口24a引入的制冷剂流入该一个(右手侧)集管21的上部,然后经过构成上部管组(第一路径)的制冷剂放热通道P以被引入另一个(左手侧)集管21的上部,然后被引入该集管的下部。随后,制冷剂流过构成下部管组(第二路径)的制冷剂放热通道P以被引入该一个(右手侧)集管21的下部,然后从制冷剂出口24b流出。
当通过每个管22—即每个制冷剂放热通道P—时,制冷剂与从空气引入表面F引入并从换热管22和翅片23之间通过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放热。
在此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除了从车辆外部直接引入的周围空气之外,还将从车厢排出的排气引入制冷剂引入表面F。详细地,其构造成使得排气被引入对应于制冷剂引入表面F的制冷剂放热通道P下游侧的区域f(图2内示出的阴影部分)—即对应于制冷剂引入表面F的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出口侧及其附近的区域f。该结构能够充分确保制冷剂放热量,得到高制冷剂性能。换句话说,在使用超临界制冷剂例如CO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中,制冷剂在通过放热设备2的制冷剂放热通道P时,其温度逐渐降低而不会导致相变。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上游侧,制冷剂温度高,因此可以保持环境温度和制冷剂温度之间的温差很大,从而能进行有效的热交换。结果,可确保足够的放热量。通常,在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下游侧,制冷剂温度变低,而制冷剂温度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变小。
然而,在此实施例中,从车厢排放的低温排气被引入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下游区域f,以在低温排气和制冷剂之间交换热量。因此,制冷剂和排气之间的温差可保持较大,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热交换,这继而可确保足够的放热量。因此,在放热设备2的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上游和下游侧的全部区域,都能在制冷剂和周围空气之间有地进行热交换。因此,可确保足够的放热量,从而增加放热设备2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焓差。因此,可获得高制冷性能。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由于利用了排气的热能,所以可减小通风损失,从而实现有效的能量利用和节能,这继而可改进燃料消耗。
这里,如图2内所示,在此实施例中,优选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下游侧区域f包括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下游侧端部区域fz—即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出口侧端部区域fz。
具体地,在此实施例中,假设放热设备2的制冷剂引入表面F沿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流动方向分成多个区域f1、f2、...fz,则优选排气的引入区域f包括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下游端部区域fz。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排气的引入区域f在制冷剂引入表面F上的占用面积比例优选设定为2%到20%,更优选为4%到16%,最优为6%到12%,其原因如下。如果该占用面积比例过小,则难以获得排气的热效应,从而不能在排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有效的热交换。这会导致不能充分地增加制冷剂的放热量。相反,如果占用面积比例过大,则不能充分提高制冷剂的放热量。换句话说,由于从车厢排出的空气(气流)的量是恒定的,所以如果排气相对于放热设备2的喷射区域变大,则气流减小,这会导致不能充分地增加制冷剂的放热量。
在图2中,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尽管制冷剂引入表面F通过虚线分成多个区域f1,f2,...,fz,但是应理解,在本发明中区域的划分数量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
图3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型的空调***的汽车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在此空调***中,放热设备由两个放热设备即设置在汽车前部的第一放热设备2a和设置在汽车后部的第二放热设备2b构成,并且该***构造成为由第一放热设备2a冷却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放热设备2b以放热。此外,在此变型中,构造成从车厢排出的排气被引入到第二放热设备2b的空气引入表面的整个区域。
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根据该汽车空调***,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可完全确保制冷剂放热量,并且可减小通风损失同时提高制冷性能,从而可以有效使用能量。此外,通过将放热设备分成两个放热设备2a和2b,可减小每个放热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另外,这两个放热设备2a和2b可根据希望的布局自由设置,这样可拓宽通用性。
图4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型的空调***的汽车的示意性结构图。在此空调***中,放热设备2设置在汽车后部。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该车辆空调***中,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获得相同的功能/效果。
图5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变型的空调***的汽车的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图。在该空调***中,膨胀阀4和蒸发器5设置在汽车前部,而其它空调装置即压缩机1、放热设备2、中间热交换器3和蓄液器6设置在汽车后部。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该车辆空调***中,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获得相同的功能/效果。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放热设备由一个或两个放热设备构成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使放热设备由三个或更多放热设备构成。
此外,在放热设备由两个或多个放热设备构成的情况下,可设计成将排气引入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的一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设计成将所有从车厢排出的空气都送到放热设备,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设计成将至少一部分排气引入放热设备。
<评估实验1>
在此示例中,使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放热设备2。将排气引入放热设备2的制冷剂引入表面F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下游侧区域f,而将周围空气引入剩余区域。通过计算机仿真获得在从放热通道入口侧到出口侧的范围内的CO2制冷剂的温度与放热通道内的制冷剂的制冷位置(制冷剂流动方向位置)之间的关系。此时,设置成使得排气的引入区域包括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端部区域fz,并且其占用面积比例在制冷剂放热通道的整个面积的15%以内。其结果在图6的曲线图中示出。
作为比较示例,将排气引入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上游侧区域,而将周围空气引入剩余区域。获得制冷剂温度与制冷剂位置之间的关系。此时,其配置成使得排气的引入区域包括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上游端部区域f1,并且其占用面积比例在制冷剂放热通道的整个面积的15%以内。该结果也在图6的曲线图中示出。在该曲线图的横轴上,值“0”的位置指示制冷剂放热通道的入口侧端部的位置(上游侧端部的位置),而值“100”的位置指示制冷剂放热通道的出口侧端部的位置(下游侧端部的位置)。
如从该曲线图可理解的,在用实线示出的示例的放热设备中,尽管与用交替的长和短虚线示出的比较示例的放热设备相比,在制冷剂放热通道的入口侧附近的温度下降较小(见图7的放大图),但是在制冷剂放热设备的出口附近,温度下降很大,而且在入口侧温度和出口侧温度之间的温差大(见图8的放大图)。即,应理解,与比较示例的设备相比,根据示例的放热设备放热量大并因此可获得高制冷性能。
<评估实验2>
在此示例中,使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放热设备2。通过计算机仿真获得排气的引入区域f的独占比例与在放热设备2的制冷剂引入表面F处的热交换量的增加率之间的关系。此时,排气的引入区域包括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端部区域fz。结果在图9的曲线图中示出。在该曲线图中,横轴示出排气的引入面积f的占用面积比例(S/S_BASE)[%],而纵轴示出热交换量的增加率(Q/Q_BASE)[%],即当假设在不使用排气而是向整个制冷剂引入表面F引入周围空气时放热设备的热交换量为100%时,在改变占用面积比例时的放热设备的热交换量[%]。
如可从该曲线图理解的,当占用面积比例为2%到20%时,热交换量较大,而当占用面积比例为4%到16%时,热交换量更大。尤其是,当占用面积比例为6%到12%时,与常用放热设备(100%的放热量)相比,热交换量大6%或更多。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使用超临界制冷剂例如CO2制冷剂的车辆空调相关技术,可确保足够的制冷剂放热量、减小通风损失而同时提高制冷性能,并且可有效地利用能量。因此,可合适地用于车辆空调***。
本发明可表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本公开内容应当理解为是提供本发明的原理的示例,并且这些示例不是将本发明局限于在此所述的和/或在此示出的优选实施例。
尽管在此已说明本发明的例证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此所述的各种优选实施例,而是包括具有本领域内的那些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可想到的等效元件、变型、省略、组合(例如横跨不同实施例的方面的组合)、修改和/或变更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权利要求内的限制应根据权利要求内使用的语言广泛地解释,而不是局限于本说明书中或在申请程序进行期间所述的示例,该示例应被理解为是非排他的。例如,在本公开中,术语“优选地”是非排他的,而是指“优选地,但不局限于”。在此公开中并且在此申请程序进行期间,只有在对于特定权利要求的限制中,才使用方法加功能或步骤加功能限制,在该限制中存在以下所有条件:a)明确地陈述“用于...的方法”或“用于...的步骤”;b)明确地陈述对应的功能以及c)没有陈述结构、支持该结构的材料或行为。在此公开以及此申请程序进行期间,术语“本发明”或“发明”是指非特定的、通用的参考,并且可作为本公开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参考。语言“本发明”或“发明”不应被不正确地解释为临界识别,不应被不正确地解释为交叉应用所有方面或实施例(即,应理解为本发明具有多个方面和实施例),并且不应被不正确地解释为限制申请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在此公开和申请程序进行期间,术语“实施例”可用于说明任何方面、特征、过程或步骤,它们的任何组合和/或它们的任何部分等。在一些示例中,各种实施例可包括重叠的特征。在此公开和此情况进行期间,可使用以下缩写术语:“e.g.”是指“例如”,“NB”是指“注意”。

Claims (23)

1.一种车辆空调装置,包括:
具有制冷剂放热通道的放热设备,超临界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放热通道与从该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以被冷却;以及
蒸发器,已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该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所述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所述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所述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的区域相对于所述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的占用面积比例设定为2%到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将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一包括所述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下游侧端部的区域。
4.一种车辆空调装置,包括:
第一放热设备和第二放热设备,每个放热设备均具有制冷剂放热通道,其中超临界制冷剂依次通过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以与从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各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被冷却;以及
蒸发器,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第二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该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该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相对于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的总面积的占用面积比例设定为2%到2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热设备和第二放热设备相互远离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到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热设备和第二放热设备中的一个设置在车辆前部,而另一个放热设备设置在车辆后部。
8.一种车辆空调装置,包括:
多个放热设备,每个放热设备均具有制冷剂放热通道,其中超临界制冷剂依次通过该多个放热设备以与从该多个放热设备的各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被冷却;以及
蒸发器,由所述多个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末级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该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所述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相对于所述多个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的总面积的占用面积比例设定为2%到20%。
10.一种车辆空调装置,包括:
第一放热设备和第二放热设备,每个放热设备均具有制冷剂放热通道,其中超临界制冷剂依次通过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以与从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各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被冷却;以及
蒸发器,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第二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该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该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所述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11.一种车辆空调装置,包括:
多个放热设备,每个放热设备均具有制冷剂放热通道,其中超临界制冷剂通过该多个放热设备以便与从该多个放热设备的各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被冷却;以及
蒸发器,由所述多个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末级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该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所述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所述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CO2制冷剂作为超临界制冷剂。
13.一种车辆空调放热设备,包括:
制冷剂放热通道,超临界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放热通道;以及
用于引入制冷剂冷却空气的空气引入表面,
其中,通过所述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从所述空气引入表面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
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所述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从而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在所述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设置用于引入所述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的排气引入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空调放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引入区域相对于总面积的占用面积比例设定为2%到20%。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车辆空调放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引入区域设置在一包括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下游侧端部的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3到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放热设备,其特征在于,使用CO2制冷剂作为超临界制冷剂。
17.一种车辆空调方法,其中使通过放热设备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被引入该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冷却,并使已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将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引入所述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以便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所述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18.一种车辆空调方法,其中使依次通过第一放热设备和第二放热设备的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被引入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各空气引入表面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冷却,并使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第二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将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引入所述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以便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
19.一种车辆空调方法,其中使依次通过多个放热设备的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被引入所述多个放热设备的各空气引入表面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冷却,并使由所述多个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末级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将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引入所述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以便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
20.一种车辆空调方法,其中使依次通过第一放热设备和第二放热设备的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被引入该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的各空气引入表面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冷却,并使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第二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将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引入所述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以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以便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所述第二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21.一种车辆空调方法,其中使依次通过多个放热设备的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超临界制冷剂与被引入所述多个放热设备的各空气引入表面的制冷剂冷却空气交换热量以冷却,并使由所述多个放热设备中设置在制冷剂下游侧的末级放热设备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交换热量,
其中,将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引入所示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以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以便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以及
将通风损失利用空气引入所述末级放热设备的空气引入表面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的下游侧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17到2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CO2制冷剂作为超临界制冷剂。
23.一种车辆,该车辆配备有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装置。
CNB200480041316XA 2003-12-05 2004-12-03 车辆空调装置、放热设备及空气调节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73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7379A JP4312039B2 (ja) 2003-12-05 2003-12-05 超臨界冷媒の冷凍サイクルを有する車両用空調関連技術
JP407379/2003 2003-12-05
US60/528,496 2003-1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4054A true CN1914054A (zh) 2007-02-14
CN100427330C CN100427330C (zh) 2008-10-22

Family

ID=3472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4131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7330C (zh) 2003-12-05 2004-12-03 车辆空调装置、放热设备及空气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09779A1 (zh)
JP (1) JP4312039B2 (zh)
CN (1) CN100427330C (zh)
DE (1) DE112004002342B4 (zh)
WO (1) WO2005053974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640B (zh) * 2008-12-12 2010-06-09 吴键 利用发动机排烟余热的车载式溴化锂制冷空调机
CN101898498A (zh) * 2010-07-14 2010-12-01 西华大学 一种水蒸发式汽车驻车时通风及降温***
CN105722702A (zh) * 2013-10-14 2016-06-29 魏德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空调设备的机动车
CN113167484A (zh) * 2018-12-07 2021-07-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7180B2 (ja) * 2007-11-06 2010-1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CN102016442B (zh) * 2008-04-30 2013-06-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GB2476279B (en) * 2009-12-17 2016-05-25 Gordon Murray Design Ltd Vehicle comprising a rearwardly mounted engine and radiator
JP5759017B2 (ja) * 2011-12-22 2015-08-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021437B2 (ja) * 2012-05-24 2016-1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DE102014209655A1 (de) * 2014-05-21 2015-11-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 zur Personenbeförderung
DE102015209581A1 (de) * 2015-05-26 2016-12-01 Deere & Company Fahrzeugkabine
US9855816B2 (en) * 2015-12-22 2018-01-02 Uber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reduction system for an automated vehicle
US11430331B2 (en) 2017-09-08 2022-08-30 Uatc, Llc Power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CN108189640B (zh) * 2017-11-22 2023-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控制装置、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US11126165B2 (en) 2020-02-11 2021-09-21 Uatc, Llc Vehicle computing system cooling systems
CN112303949B (zh) * 2020-09-22 2021-10-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热泵***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218A (ja) * 1983-07-04 1985-01-25 Nippon Denso Co Ltd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US4711094A (en) * 1986-11-12 1987-12-08 Hussmann Corporation Reverse cycle heat reclaim coil and subcooling method
JPH0238131A (ja) * 1988-07-29 1990-02-07 Sanden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5294135A (ja) * 1992-04-23 1993-11-09 Calsonic Corp 電気自動車用空調機
DE4321479A1 (de) * 1993-06-28 1995-01-05 Abel Martin Kältemaschine,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JP3485379B2 (ja) * 1995-04-06 2004-01-13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H10100662A (ja) * 1996-09-25 1998-04-21 Calsonic Corp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FR2769263B1 (fr) * 1997-10-08 2000-01-07 Renault Installation de climatisation et de chauffag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00179963A (ja) * 1998-12-16 2000-06-3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0346472A (ja) * 1999-06-08 2000-12-1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超臨界蒸気圧縮サイクル
JP4016544B2 (ja) * 1999-09-29 2007-12-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超臨界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用の放熱器
SG88804A1 (en) * 1999-12-07 2002-05-21 Sanyo Electric Co Air conditioner
JP3493388B2 (ja) * 2000-06-21 2004-02-03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コンデンサ冷却構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640B (zh) * 2008-12-12 2010-06-09 吴键 利用发动机排烟余热的车载式溴化锂制冷空调机
CN101898498A (zh) * 2010-07-14 2010-12-01 西华大学 一种水蒸发式汽车驻车时通风及降温***
CN105722702A (zh) * 2013-10-14 2016-06-29 魏德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空调设备的机动车
CN105722702B (zh) * 2013-10-14 2018-12-25 魏德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空调设备的机动车
CN113167484A (zh) * 2018-12-07 2021-07-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27330C (zh) 2008-10-22
US20070209779A1 (en) 2007-09-13
DE112004002342B4 (de) 2013-06-06
DE112004002342T5 (de) 2006-10-26
JP2005162158A (ja) 2005-06-23
WO2005053974A2 (en) 2005-06-16
WO2005053974A3 (en) 2005-10-06
JP4312039B2 (ja) 2009-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4054A (zh) 具有超临界制冷剂制冷循环的车辆空调相关技术
CN1276229C (zh) 具有除霜设备的复式空调器
CN100338411C (zh) 发电及空调***
CN1291198C (zh) 同时加热冷却型多路空调器
CN1916535A (zh) 喷射器循环装置
CN100338414C (zh) 热电联产***及其控制方法
CN1920421A (zh) 储热式空调机
CN1296659C (zh) 空调***
CN1840988A (zh) 喷射器型制冷循环
CN1590927A (zh) 包括热交换器和用于切换制冷循环的装置的空调器
CN1786619A (zh) 热电联合***
CN1737458A (zh) 发电及空调***
CN1280589C (zh) 空调***
CN1318145A (zh) 制冷装置
CN1977139A (zh) 换热器,中间换热器,制冷循环
CN1993587A (zh) 一拖多型空调装置
CN101061365A (zh) 叠层式热交换器
CN1828190A (zh) 冷媒循环装置
CN1253678C (zh) 用于空调器的加热/冷却***
CN1573235A (zh) 空调***
CN1709735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757979A (zh) 空调
CN1737465A (zh) 热电联产***
CN1555476A (zh) 制冷***以及减压管***用冷凝器
CN1167919C (zh) 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2

Termination date: 20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