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1747A - 连接器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1747A
CN1871747A CNA200480031197XA CN200480031197A CN1871747A CN 1871747 A CN1871747 A CN 1871747A CN A200480031197X A CNA200480031197X A CN A200480031197XA CN 200480031197 A CN200480031197 A CN 200480031197A CN 1871747 A CN1871747 A CN 1871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ductor
terminal component
termina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11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冈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871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1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92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ons to contact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94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shielded flat cable
    • H01R12/598Each conductor being individually surrounded by shield, e.g. multiple coaxial cables in flat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在具有导体对接型的电线连接结构的连接器中,一个目的是在不损坏端子元件和导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连接器的外部尺寸。一种连接器(10),其具有端子元件(12),该端子元件(12)包括与电线(W)的导体(C)连接的导体连接部分(14)以及能够与对应连接器的相应端子元件以导电方式接触的接触部分(16);电绝缘体(18),其用来支撑端子元件(12),同时露出所述导体连接部分(14)和接触部分(16);以及对接部件(20),其与该电绝缘体(18)装配在一起,在压力下使电线导体(C)与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6)对接。该电绝缘体(18)包括装配部分(26),该装配部分(26)能够与对应连接器装配,同时使端子元件(12)的接触部分(16)相对于相对应端子元件定位。导体连接部分(14)和端子元件(12)的接触部分(16)被布置成通常在与由装配部分(26)限定的连接器装配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对准。连接器装配方向基本与电绝缘体(18)上的电线延伸方向垂直。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导体对接型电线连接结构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使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和电线的导体在压力作用下彼此接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能与具有导体对接型电线连接结构的连接器相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缆与基底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把连接器的端子元件与电线导体相互连接的结构,已知这样的结构,其中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塑性变形且与导体相连接(填塞),该导体通过在电线的端部去除一段要求长度的导线外皮而露出(称为卷边结构),且已知这样的结构,其中具有宽度小于导体直径的切口形成于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内,从而具有尖锐的外形,而且该导体连接部分被刺入到电线外皮内,把导体压配到切口中,从而完成连接(称为绝缘移位结构)。然而,在这些已知的电线连接结构中,难以处理电线导体的直径减小和端子布置的间距减小的问题,以满足最近几年出现的高密度连接所要求的关于连接操作性和端子机械加工性的标准。因此,为了实现能够处理高密度连接的连接器,已经提出了多种具有导体对接型的电线连接结构的连接器,其中通过在电线端部去除一段要求长度的电线外皮而露出的导体在施加压力的作用下而与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对接(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和2)。
在专利文献1中公布的连接器可应用于扁平同轴电缆,且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元件,每个端子元件都具有与电缆导体相连的导体连接部分;用于支撑具有露出的导体连接部分的端子元件的电绝缘体;以及多个对接部件,它们与电绝缘体组装在一起,且用于在压力作用下把电缆导体与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分别地对接。在此连接器中,多个端子元件(基座触点)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导体连接部分,该导体连接部分具有折起的外边缘;且由与端子元件相同的导电金属件制成的多个对接部件(支撑触点)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对应于该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的折起的外边缘的折弯形状的对接表面。该电绝缘体和电绝缘覆盖层在与要连接的电缆布置在其中的电缆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装配在一起,其中该电绝缘体支撑间隔开预定距离并排列整齐的端子,该电绝缘覆盖层支撑间隔开相应的距离并成直线的对接部件。然后,电缆的导体被牢固地保持在相对应的端子元件和对接部件之间,在压力作用下,被强制地位于沿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的外边缘以及沿对接部件的折弯对接表面上。
[专利文献1]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2000-277190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连接器用于扁平电缆,用于连接扁平电缆到印刷板上,且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元件,每个均具有与电缆导体相连的导体连接部分;电绝缘体,用于支撑具有露出的导体连接部分的端子元件;以及与该电绝缘体装配在一起的若干对接部件,并且用于在压力下把电缆导体与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分别对接。在这种连接器中,多个端子元件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类似悬臂梁的导体连接部分。扁平电缆被放在一组端子元件上,且相应的导体与导体连接部分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组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受压并与电绝缘体相联接,同时使由金属片制成的对接部件(压片)与扁平电缆的外表面(地表面)相接触,则单独的端子的导体连接部分弹性变形,且扁平电缆的相应导体在压力下与导体连接部分相连。
[专利文献2]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2002-25667
作为一般结构,连接器的每个端子元件都具有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与对应连接器的相应端子元件以导电方式接触,且该连接器的绝缘体具有装配到对应连接器的装配部分,同时以露出的方式布置端子元件的接触部分以及为相应端子元件定位接触部分。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由电绝缘体的装配部分所限定的连接器装配方向(用于适合地把装配部分装配到对应连接器的互补的装配部分的连接器的移动方向)接***行于电线(扁平电缆)在该电绝缘体上延伸的方向。在以上的专利文献2的连接器中,由电绝缘体的装配部分所限定的连接器装配方向接近垂直于电线(扁平电缆)在该电绝缘体上延伸的方向。
发明内容
在以上专利文献1中公布的用于和连接器的电线相连的结构中,电线导体被保持在对接部件的对接表面与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的外边缘之间,该端子元件具有折起的形状且在压力下彼此相对,其中该压力通过移动彼此相对的端子元件和对接部件而产生。因此,在连接电线的工作过程中,电线导体在压力下与金属片摩擦,且该导体可能会被损坏。而且,在这种连接器中,连接器的装配方向接***行于电绝缘体上的电线延伸的方向,此外,单独的端子元件具有大致位于和接触部分相对的连接器装配方向成直线的位置上的若干导体连接部分。因此,连接器的深度(沿装配方向或电线延伸方向的外部尺寸)趋向于增加。
另一方面,在以上专利文献2中公布的连接器中,连接器装配方向接近垂直于电线在电绝缘体上延伸的方向。因此,连接器的深度基本不增加。然而,即使在专利文献2中公布的结构中,导体连接部分位于单独的端子大致与相对接触部分的连接器的装配方向对齐的位置上,从而造成连接器的高度增加(接近垂直于电线延伸方向上的外部尺寸)。具体地说,在用来连接电缆和基底的连接器的领域内,连接器的外部尺寸直接影响到电路板的安装空间。随着近来高密度安装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减小电缆导体的直径,以便减小端子布置中的间距,以及进一步减小连接器的外部尺寸。
一般而言,在连接器中,由于如上所述的外部尺寸的减小,因此难以形成能够保持这样状态的互补装配部分,即在该状态下相应的端子元件相接触,保持相互连接的连接器对的稳定性。具体而言,在用来连接电缆和基底的连接器的领域内,尽管诸如拉力或扭力的外力趋向于施加到电缆上,但是由于电路板的结构,它一般是牢固的。因此,连接器必须被设计为保持用于电缆的连接器和用于电路板的连接器彼此相连并克服外力保持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导体对接型的电线连接结构,其中电线导体在压力下与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对接,同时在不破坏终子元件和导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连接器的外部尺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导体对接型的电线连接结构,且做得可以减小外部尺寸并且在电线连接的工作过程中避免对电线导体的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路板的连接器,其能与具有导体对接型的电线连接结构的连接器相连,即使当其外部尺寸被减小、以满足电路板的高密度安装时,也可以稳定地保持与对应连接器的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电缆和基底的连接器***,其可以减小外部尺寸,满足电路板的高密度安装,并且可以稳定地保持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终端元件,其包括与电线导体相连的导体连接部分以及能够与对应连接器的相应端子元件以导电方式接触的接触部分;电绝缘体,其用于支撑所述端子元件,同时露出所述导体连接部分和所述接触部分;以及对接部件,其与所述电绝缘体装配在一起,用以在压力下使电线导体与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导体连接部分对接;其中所电绝缘体包括装配部分,该装配部分能够与对应连接器配合,同时使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相对于对应的端子元件定位;且所述导体连接部分和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布置成在与由所述装配部分确定的连接器装配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彼此对准。
根据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提供了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绝缘体包括电线保持部分,其用于把电线定位在从所述连接器装配方向上看的所述装配部分的背侧上,且所述连接器装配方向与所述电绝缘体上的电线延伸方向相交,所述延伸方向由所述电线支撑部分来确定。
根据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提供了权利要求1或2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绝缘体包括第一支撑部件,该第一支撑部件具有所述装配部分并支撑所述端子元件;以及第二支撑部件,该第二支撑部件具有面对着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的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导体连接部分的承载表面,并支撑电线同时使导体定位在所述承载表面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即把所述导体布置在所述导体连接部分和所述承载表面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提供了权利要求3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对接部件包括按压表面,当所述对接部件与所述电绝缘体装配在一起时,该按压表面作动,把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的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导体连接部分压向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所述承载表面。
根据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提供了权利要求3或4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还包括结合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内的第一屏蔽部件以及结合在所述对接部件内的第二屏蔽部件,以这样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屏蔽部件以导电方式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屏蔽部件被布置在以非接触的方式大致围绕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导体连接部分以及电线导体的位置处。
根据权利要求6的本发明提供了权利要求5的连接器,其中电线为同轴电缆,且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屏蔽部件能够与被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上的同轴电缆的屏蔽层电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提供了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具有弯曲的形状,其能够同时在多个点处与对应连接器的相应端子元件以导电方式接触,且所述电绝缘体的所述装配部分包括突出支撑表面,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沿着该突出支撑表面被牢固地支撑。
根据权利要求8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元件,其分别包括与电路板相连的引线部分以及能够与对应连接器的相应端子元件以导电方式接触的接触部分;以及电绝缘体,其用来支撑所述多个端子元件,同时露出所述引线部分和所述接触部分;其中所述电绝缘体包括装配部分,该装配部分能够与对应连接器配合,同时使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相对于相应端子元件定位;且所述多个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被固定地布置在所述装配部分上的第一接触点以及以弹性移位的方式相对地面对着所述第一接触点的第二接触点;且所述多个端子元件以平行的布置方式设置在所述装配部分上,且所述接触部分在两个并排布置的端子元件中交替反向,这样,一个端子元件的所述第一接触点与另一个端子元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点对准。
根据权利要求9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连接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8的连接器,以能够使它们彼此连接的方式。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与接触部分被布置成在与连接器装配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对准。因此,用来连接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和电线导体的结构可被布置为在相对电绝缘体装配部分的连接器装配方向相交的方向上适当地偏移。从而能有效避免连接器高度的增加(在连接器装配方向上的外部尺寸)。该连接器采用了非常简单的导体对接型的电线连接结构,其中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被按压在电线导体上,从而与之相连。因此,端子元件的以上特征布置方式根本不会影响端子元件和电线之间的连接。因此,根据本发明,连接器的外部尺寸(尤其是高度)能够在不影响端子元件和电线导体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被减小。
根据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连接器装配方向接近垂直于电绝缘体上电线延伸的方向。因此,基本上允许避免了连接器深度的增加(沿电线延伸方向的外部尺寸)。此外,电线布置在从连接器装配方向上看的装配部分的背侧。因此,即使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与电线导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被布置为在相对装配部分的连接器装配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偏移,也可有效避免连接器的深度上的增加。
根据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电绝缘体被分为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且所要连接的电线导体被提前布置在由第一支撑部件支撑的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和第二支撑部件的承载表面之间。因此,在连接电线的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电线导体在压力下摩擦金属片,而且不会有电线导体被损坏的可能性。
根据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对接部件被简单地与电绝缘体装配在一起,使对接部件的按压表面把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向相对应的承载表面。因此,容易在端子元件和电线导体之间保持要求的接触压力。
根据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当连接器被组装成以非接触的方式大致围绕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以及与其连接的电线导体时,第一屏蔽部件与第二屏蔽部件以导电方式接触。因此,通过把第一和第二屏蔽部件与地电位相连通,在连接器内形成了用于信号传输路径的屏蔽结构,且连接器表现出提高的高速传输特性。
根据权利要求6的本发明,通过使用与同轴电缆的屏蔽层等电位的第一和第二屏蔽部件,形成了高极屏蔽结构,从而将不会损害同轴电缆所具有的优异的高速传输特性。
根据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形成了这样的结构,其中相应的端子元件在由连接器及对应连接器组成的连接器***内的多个点处电接触。因此,即使减小端子元件的尺寸、以满足高密度的连接结构,仍能在电接触中保持提高的可靠性。
根据权利要求8的本发明,电路板连接器内的端子元件被布置为使它们的接触部分交替反向。因此,当端子元件与对应连接器的相应端子元件接触时,由于第二接触点的弹性移位而产生的回复力施加在沿方向完全平衡的相应的端子元件上。端元子件的如此平衡的弹性回复力与对应连接器的装配保持能力一起作用,其中装配部分被装配到对应连接器上,从而稳定地保持相应的端子元件电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即即使当外力作用在与电路板连接器相对的对应连接器上,无论外力的方向如何,两个连接器仍能适当地彼此相连。由于端子元件组的特征布置方式,即使当减小电路板连接器的外部尺寸、以满足电路板的高密度安装时,仍能有效地表现出稳定的保持功能。
根据权利要求9的本发明,随着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部尺寸上的减小,连接器***的外部尺寸在整体上被有效地减小,且应用连接器***的电路板的安装空间能被有效地保持满足用于高密度安装的技术。此外,由于以上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连接器的特征装配结构,连接器***稳定地保持两个连接器适合地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在电线已连接后装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为示出图1的连接器在分解形式下的透视图;
图3为图1的连接器中的第一支撑部件沿线III-III的剖面图;
图4为图1的连接器中的第二支撑部件沿线IV-IV的剖面图;
图5为图1的连接器中的对接部件沿线V-V的剖面图;
图6为图1的连接器中端子元件的透视图;
图7为图1的连接器中第一屏蔽部件的透视图;
图8为图1的连接器中第二屏蔽部件的透视图;
图9为示出通过使用图1的连接器而连接电线的方法的视图,其中(a)示出了电线被布置的状态,(b)示出了电绝缘体结合在一起的状态,以及(c)示出了连接完成的状态;
图10为在图9(a)的电线布置状态下的第一支撑部件的透视图;
图11为在图9(b)的已经结合在一起的绝缘体的透视图;
图12为图9(c)的连接已经完成后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3为以放大的比例示出沿图12中的线XIII-XIII的部分视图;
图14为以分解的形式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能与图1的连接器相连的电路板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5为示出图1的连接器与图14的电路板连接器彼此连接状态的截面图;
图16为示出部分放大比例的图1的连接器与图14的电路板连接器彼此连接状态的截面图;
图17为示出图1的连接器与图14的电路板连接器彼此连接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应的构成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0被装配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为示出连接器10处于分解状态的透视图,而图3至5为示出连接器10的主要构成元件的截面图。连接器10具有导体对接型(abuttype)的电线连接结构,在该导体对接型的结构中,通过去除电线W的一端处的导线外皮S需要的距离而露出的导体C与对接的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相连。该连接器10可有利地用于把多芯扁平同轴电缆连接到电路板上。在这种情况下,与连接器10相连的另一个连接器(指本说明书中的对应连接器)被构成为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路板连接器。但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并不只限于以上用途,而是能够用作适合其它形式的连接的多种连接器。
连接器10包括多个端子元件12,这些端子元件12包括与电线W的导线体相连的导体连接部分14以及可与对应连接器的相应端子元件(未示出)以导电方式接触的接触部分16;用来支撑端子元件12、同时露出导体连接部分14和接触部分16的电绝缘体18;以及与该绝缘体18装配在一起的对接部件20,且连接器10通过压力使电线W的导体C与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对接。通过把第一支撑部件22和第二支撑部件24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该电绝缘体18,其中第一支撑部件22支撑多个端子元件12,第二支撑部件24支撑多根电线W。第一支撑部件22具有装配部分26,该装配部分26配合对应连接器,同时使端子元件12的接触部分16相对于对应连接器的相应端子元件定位。第二支撑部件24具有多个承载表面28,这些承载表面28面对着由第一支撑部件22支撑的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
连接器10的端子元件12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它们通过例如夹物模压(insert molding)的步骤而被一体地安装在电绝缘体18的第一支撑部件22上,并且被支撑得以保持预定的相同距离彼此平行布置。每个端子元件12均为类似销的部件,其通过例如把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片压模而形成预定形状,且包括集成在一起的埋入在第一支撑部件22内的端部、中间埋入部分30、从埋入部分30之间伸出且暴露在第一支撑部件22的装配部分26的表面上的接触部分16、以及位于另一侧上的从中间埋入部分30向相对接触部分16的那侧延伸且突出到第一支撑部件22外侧的导体连接部分14。位于端子12一端处的埋入部分30从接触部分16伸出,形状像曲柄,且中部埋入部分30在导体连接部分14和接触部分16之间直地延伸。
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具有与中部埋入部分30直着相连的臂部14a,并且延伸得像曲轴一样;以及压力接受部分14b,该部分14b以折弯的方式与臂部14a的端部相连,且在与臂部14a相交成锐角的方向上延伸(图6)。导体连接部分14由第一支撑部件22以类似悬臂梁的方式支撑,且在受到外力下能够整体弹性挠曲。具体地说,压力接受部分14b能够在受到外力下沿靠近臂部14a的方向弹性地挠曲,从而产生与挠曲量成比例变化的弹性力。在导体连接部分14没有变形的无负荷状态下,导体连接部分14的臂部14a和压力接受部分14b被布置成分离开最大距离L(图3)。
端子元件12的接触部分16具有以折弯的形式与两个埋入部分30相连的接触点段16a,该接触点段16a沿着满足与埋入部分30大约成直角的方向延伸;以及以折弯的形式与接触点段16a相连的梁部分16b,该梁部分16b在两个接触点段16a之间延伸。在这样折弯下,接触部分16在两个接触点段16a的露出端部表面处与下面将要说明的对应连接器的相应端子元件在两个地方同时电接触。接触部分16在与导体连接部分14线性对齐的位置上形成。
构成电绝缘体18的第一支撑部件22通过例如注入成型电绝缘树脂材料,在其中结合以如上所述的预定布置的多个端子元件而一体成形。第一支撑部件22包括从平面图上看的接近矩形的类似平板的基部32;在埋入状态下的端子元件12的埋入部分30;在基部32的表面32a上的中间位置突出并沿纵向直线延伸的装配部分26;以及从基部32的表面32a的外边缘突出且从平面图上看成U形延伸的边缘壁34。还允许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适合形状的端子被结合在第一支撑部件内,该支撑部件已经提前被成型为适合的形状,代替示出过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多个端子元件12被夹物模压在第一支撑部件内。本发明并不限制结合的端子元件的数量,而且还可甚至应用于具有单个端子的连接器。
装配部分26具有截面U形的突出支撑表面,用于沿着该表面牢固地支撑端子元件12的接触部分16。基部32具有位于与前表面32a相对的那侧上的接***面的外表面32b,而边缘壁34具有位于与装配部分26分离开的侧上外表面34a。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从第一支撑部件22的边缘壁34的外表面34a上近似垂直地突出,并且还在类似曲柄的臂部14a的端部区域处向基部32的外表面32b外的外侧延伸(图3)。
在第一支撑部件22的装配部分26、基部32和边缘壁34中,从第一支撑部件22的横向看,在装配部分26的两侧形成有一对凹槽36,用来容纳对应连接器的部分。而且,一对突起38在第一支撑部件22的纵向方向上的相对的端部处从边缘壁34向外突出,且在近似平行于基部的表面32a的方向上延伸。
这里,在装配部分26的突出支撑表面26a上成直线排列被支撑的终子元件12的每个接触部分16作为阳型接触部分,其具有一对接触点段16a,并且展开,并完成了以互补方式***对应连接器的相应端子元件的阴型接触部分(未示)中的电接触,对应连接器由第一支撑部件22的凹槽36来容纳。因此,由电绝缘体18的装配部分26所限定的连接器10的装配方向(移动连接器10以合适地把装配部分26装入对应连接器的互补装配部分的方向)与端子元件12的接触部分16的接触点段16a延伸的方向(即与端子元件12的埋入部分30大约成直角的方向)相一致。因此,在连接器10内,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和接触部分16被沿着与由装配部分26所限定的连接器装配方向大约成直角的方向成直线布置。
电绝缘体18的第二支撑部件24通过例如注入成型电绝缘树脂材料、同时以预定布置在其中结合下面将说明的第一屏蔽部件40而一体成形。第二支撑部件24包括从平面图上看的接近矩形的类似平板的基部42,且在其中的一个表面42a内具有多个凹槽;以及一对接合部分46,该对接合部分46在沿其纵向上的相对端处突出于基部42的表面42a上。还允许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适合形状的第一屏蔽部件与第二支撑部件结合,该第二支撑部件已经提前被成形为适合的形状,代替已经说明过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第一屏蔽部件40被夹物模压在第二支撑部件24内。
位于基部42内的凹槽44在表面42a内以凹入的形式形成为沿基部的纵向保持预定距离成直线排列,并且在基部的横向上直线延伸。上述承载表面28在接合部分46之间延伸并邻接基部42的一侧边缘的区域内形成于凹槽44的底表面上。凹槽44具有这样的形状和尺寸,即能够分开地容纳通过连接器10来连接的多根电线W,尤其是在拉直状态下去除了外皮S的导体C,以及能分开地容纳由第一支撑部件22所支撑的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如下面将要说明的,凹槽44可作为电线保持部分,用于将电线W布置在从连接器装配方向看到的第一支撑部件22的装配部分26的后侧。
接合部分46具有类似袋的壁46a,该壁46a在基部42的纵向相对的两端处超出基部42的表面42a外突出。导向凹槽48形成于基部的壁46a和表面42a之间,且在它们彼此面对着的方向上开放。导入部分48a形成于接合部分46内的导向凹槽48内,位于从基部42的横向上看的邻近凹槽44的承载表面28的那侧上。导向凹槽48具有用以以滑动和互补的形式容纳第一支撑部件22的边缘壁34上突出的突起38的形状及尺寸。
第一屏蔽部件40为薄板部件,其通过例如冲压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毛坯而被形成预定的形状,且该部件包括从平面图上看的接近矩形的基板部分50,该基板部分50被一体结合在第二支撑部件24的基部42内;以及一对端部板部分52,其在基板部分50的纵向相对的端部处在该基板部分50的一个表面50a的侧面上突出,并且被一体地结合在第二支撑部件24的接合部分46内(图7)。基板部分50被这样布置,位于相对其前表面50a那侧的背面50b被暴露在第二支撑部件24的基部42的背面42a上(图4)。
如果进一步具体说明,则基板部分50具有沿纵向延伸的台阶部分50c。通过台阶部分50c,在前表面50a那侧***的区域50d(称为接触区域50d)的背面50b在面对着第二支撑部件24的基部42的承载表面28的位置处在基部42的后表面42b上露出。而且,通过台阶部分50c,在背面50b那侧***的基板部分50的区域在区域50e(被称为连接区域50e)上靠近其端部向位于独立于承载表面28上的第二支撑部件24的基座部分42的边缘之外延伸。因此,基板部分50的连接区域50e被布置在邻接基部42内的凹槽44组的位置上,且露出其表面50a(图2)。
第一屏蔽部件40的端部板部分52从基板部分50沿纵向的被折弯并向外引导的端部处以U形截面垂直延伸,且在其外端处具有接合区域52a。端部板部分52的接合区域52a被布置为,其外表面52b被暴露在第二支撑部件24的接合部分46的壁46a上的外侧下。在端部板部分52的接合区域52a的外表面52b内局部形成有一对凹口54。在第二支撑部件24的接合部分46内,在从邻接第一屏蔽部件40的接合区域52a的基部42的纵向来看的壁部46a的外端部表面内形成有槽口56(图1)。
当第一支撑部件22和第二支撑部件24被适当地结合在一起时,第一支撑部件22的基部32的外表面32b被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24的基部42的表面42a上并与之接触,且第一支撑部件22的边缘壁34在沿纵向的相对端部处具有它的区域,其被布置邻接第二支撑部件24的接合部分46内的导向凹槽48。此时,由第一支撑部件22所支撑的端子元件12具有导体连接部分14的臂部14a,该臂部14a由形成于第二支撑部件24内的凹槽44分别地容纳,从而可被布置面对相对应的承载表面28。而且,在第一支撑部件22沿纵向的相对端部处突出的突起3 8由导向凹槽48以互补的方式容纳,该导向凹槽48以凹入的形式形成于第二支撑部件24沿纵向的相对端部内,从而支撑部件22和24被保持在适当的结合位置处。而且,第一屏蔽部件40具有基板部分50的背面50b,并且具有在端部板部分52处的接合区域52a的外表面52b,该端部板部分52被布置为在独立远离第一支撑部件22的位置上暴露于外侧。
对接部件20通过例如注入成型电绝缘树脂材料、同时在其中以预定的布置方式结合第二屏蔽部件58而一体成形,该第二屏蔽部件58将在下面说明。对接部件20包括从平面图上看接近矩形的类似杆的基部60,并且在其的一个表面60a内具有多个凹槽62;边缘壁64,其从基部60的表面60a的外边缘处突出且以从平面图上看为U形延伸;以及一对接合部分66,它们形成于在沿纵向的基部60的相对端部处的边缘壁64的外侧面上。还允许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适合形状的第二屏蔽部件被结合在对接部件内,该对接部件已经提前被成形为适合的形状,代替已经说明过的构造,在该构造中,第二屏蔽部件58被夹物模压在对接部件20内。
基部60内的凹槽62在表面60a内以凹入的形式形成,这些凹槽沿基部的纵向保持预定距离成直线排列,并且在基座部分的横向上沿直线延伸。按压表面68形成于凹槽62的底表面上,该凹槽62面对着由第一支撑部件22所支撑的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图5)。具体地说,凹槽62具有这样的形状和尺寸,即容纳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的承压部分14b。
边缘壁64延伸从而在沿基部的横向的一端处封闭凹槽62。每个凹槽62都具有导入表面62a,其以锥形的形式从按压表面68向一方向延伸,在该方向上凹槽62在外表面60b的侧面上邻接基部60的按压表面68展开,其中外表面60b为在横向上的另一端。边缘壁64与基部60的前表面60a协同作用,从而限定出腔体70,该腔体70用来部分地容纳电绝缘体18的第二支撑部件24的基部42。接合部分66具有类似柱的部分66a,其向外表面60b外的外侧突出,其中该外表面60b与基部60沿纵向的相对端部邻接。
第二屏蔽部件58为薄板部件,通过例如冲压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毛坯而形成预定的形状,且该部件包括截面接近V形的基板部分72,并且被一体结合在对接部件20的基部60和边缘壁64内;接触部分74,其沿基板部分72的纵向上的边缘与基板72大致成直角延伸,并且被布置面对着基部的表面60a,该基部向外突出到沿对接部件20的纵向延伸的边缘壁64的端部处的区域外;以及一对端部板部分76,其从沿基板部分76的纵向的相对端部处向外延伸,并且被布置为向对接部件20的接合部分66的外侧突出(图8)。
基板部分72被布置在大致围绕从对接部件20的基部60和边缘壁64内部的背侧的多个凹槽62的位置处。接触部分74突出到对接部件20的边缘壁64之外,且被布置在面对着凹槽组62的位置上,从而来限定与基部60和边缘壁64协作的腔体70。每个端部板部分76都具有锁销区域76a,该区域76a从基板部分72沿纵向的一端被折为截面L形,且向外延伸。接合片76b被形成为类似位于大致端部板部分76的外端的中心处的端部板部分76的锁销区域76a上的以倾斜的形式向基板部分72延伸的悬臂梁。
对接部件20被牢固地装配,保持与电绝缘体18的位置关系,其中该电绝缘体18通过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22和24而装配。当对接部件20被适当地装配在电绝缘体18上时,该对接部件20的基部60的外表面60b被布置为大致与第一支撑部件22的边缘壁34的外表面34b相接触,从而由第一支撑部件22支撑的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以及具有与导体连接部分14相邻接的第二支撑部件24的基部42的承载表面28的部分被对接部件20的腔体70容纳。在这样的状态下,对接部件20的凹槽62与第二支撑部件24的凹槽44被成直线排列布置在适当的位置上,且对接部件20的按压表面68被布置为以平行和间隔开的方式与第二支撑部件24的相应承载表面28相对。在这里,彼此相面对的按压表面68和承载表面28之间的间隙小于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的臂部14a与无负载条件下的承压部分14b之间的最大距离L(图3)。从而,每个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都具有由对接部件20的凹槽62所容纳的承压部分14b,且在按压表面68和承载表面28之间弹性或塑性挠曲。
在对接部件20被适当地装入主体18的状态下,结合在对接部件20中的第二屏蔽部件58在接触部分74处与结合在第二支撑部件24中的第一屏蔽部件40的接触区域50d(图4)以导电方式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屏蔽部件40和58以非接触的方式被布置在大致围绕着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的位置上。而且,当对接部件20与电绝缘体18装配的时候,第二屏蔽部件58的端部板部分76具有锁销区域76a,其被布置在第二支撑部件24的接合部分46的壁46a的外侧,从而接合片76b被搭扣配合在相应的槽口56内。因此,对接部件20被牢固地保持在与电绝缘体18的装配状态下。在这里,对接部件20的接合部分66的类似杆的部分66a被装配到第二支撑部件24的相应接合部分46的导向凹槽48内,且大致上与由导向凹槽48容纳的第一支撑部件22的突起38相对接。因此,第一支撑部件22和第二支撑部件24被保持在适当的装配状态下。
以下参考图9至13的说明为用于把电线连接到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器10上的过程,以及处理扁平多芯同轴电缆示例的装配步骤。
作为准备工作,首先,在多根电线(扁平多芯同轴电缆)的端部处,通过逐步把导线外皮S、内屏蔽层G以及绝缘层(未示)去除一段需要的长度,露出导体C。在其端部经过这样处理的电线W在与第一支撑部件22装配之前被分别地***第二支撑部件24的凹槽44内。在这里,露出屏蔽层G的电线W的部分从相应的凹槽44向外延伸,并且被放置在结合在第二支撑部件24内的第一屏蔽部件40的连接区域50e上(图9(a))。
在这里,设有接地板78(图10),其由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对应于连接区域50e的露出表面的形状的薄金属板制成。接地板78通过例如焊料80而被统一地紧固到所有电线W的屏蔽层G上,并且与第一屏蔽部件40的连接区域50e相接(图9(a)和10)。因此,电线W被牢固地保持在第二支撑部件24的相应凹槽44内,且电线W的屏蔽层G与第一通用屏蔽部件40电连接。接地板78可通过使用粘合剂等而被临时地锚定到扁平电线W的屏蔽层G上。而且,电线W的导体C可露出略微长一些,从而当其被***凹槽44时可延伸到凹槽44外,且电线W的多出部分可在接地板78被焊接之后通过切割来去除。
第一支撑部件22与第二支撑部件24相结合,牢固地支撑电线W,即在第一支撑部件22沿纵向的相对端部处的突起(图1)通过导入口48a而被滑动地***在第二支撑部件24沿纵向相对端部处的凹槽48,从而在合适的位置结合,由此形成电绝缘体18(图9(b)和11)。在这样的情况下,由第一支撑部件22支撑的端子12具有导体连接部分14的臂部14a,该臂部14a由第二支撑部件24的相应凹槽44容纳。因此,已经***凹槽14且已经定位于承载表面28上的电线W的导体C现在被布置于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和相应凹槽44的承载表面28之间。在这里,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的形状可被设计为使导体C被轻轻地保持在臂部14a和承载扁平28之间。而且,由于电绝缘体18的适合的结合状态,电线W被沿第一支撑部件22的基部32的外表面32b布置,且屏蔽层G露出的部分被布置在从连接器装配方向上看的装配部分26的背侧上。
对接部件20被牢固地装配到电绝缘体18上,该电绝缘体18通过具有由第一支撑部件22支撑的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以及具有第二支撑部件24的基部42的承载表面28的部分而如上文所述的牢固地保持电线W,其中所述承载表面28由形成于对接部件20内的腔体70容纳(图9(c))。在这里,如上文所述,对接部件20的接合部分66的类似杆的部分66a被装配在第二支撑部件24的接合部分46内的导向凹槽48内,而且第二屏蔽部件58的端部板部分76的锁销区域76a被搭扣***第二支撑部件的接合部分46内的槽口56内。因此,电绝缘体18内的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22、24以及对接部件20被牢固地保持在彼此相对的适当位置上(图12和13)。
在把对接部件20装配到电绝缘体18中,对接部件20的凹槽62与第二支撑部件24内的凹槽44位置配合,并且对接部件20的按压表面68和第二支撑部件24的承载表面28被布置为彼此面对,间隔开一段距离,该段距离小于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的臂部14a与无负荷时的承压部分14b之间的最大距离L。因此,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被强迫引入凹槽62中,以这样的方式,即受压部分14b沿对接部件20的凹槽62的导入表面62a滑动。因此,在对接部件20被适当装配的情况下,单独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由于承压部分14b接收的来自相应受压表面68的压力而弹性或塑性挠曲,并且臂部14a被统一地按压到相应承载表面28上。因此,布置在第二支撑部件24的凹槽56内的电线W的导体C被牢固地保持在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的臂部14a与第二支撑部件24的相应承载表面28之间。
在对接部件20装配到电绝缘体18时,通过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的变形而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以下方式而在结构上被接收:即通过对接部件20的接合部分66与第二支撑部件24的接合部分46之间的互补接合;通过第二屏蔽部件58的端部板部分76与第二支撑部件24的接合部分46之间的接合;以及通过第二屏蔽部件58的接触部分74与第一屏蔽部件40的接触区域50d(及第二支撑部件的基部42)之间的接合。这样,电线W的导体C在保持稳定性的所需接触压力下与连接器10的端子元件12相连,从而完成连接器10的组装。
在完成连接器10装配的情况下,由电绝缘体18的装配部分26限定的连接器的装配方向α与前面所述的端子元件12的接触部分16的接触点段16a延伸的方向一致(图9(c))。因此,在连接器10内,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和接触部分16被布置为沿与连接器的装配方向α接近成直角的方向对齐。另外,连接器10的装配方向α与电线W在电绝缘体18上延伸的方向接近成直角。
在如上所述的连接器10内,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和接触部分16被布置为沿与连接器的装配方向α接近成直角的方向对齐。因此,用来连接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和电线W的导体C的结构可被布置为沿与连接器的装配方向α(即电线W在电绝缘体18上延伸的方向)接近成直角的方向相对于电绝缘体18的装配部分26适当地偏斜。这样,与上述在专利文献2中公布的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和接触部分沿连接器的装配方向对齐的结构相比,可有效避免连接器高度(连接器的装配方向α上的外部尺寸)的增加。在这里,连接器采用了非常简单的导体对接型的电线连接结构,其中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被按压在电线W的导体C上并与之相连。端子12的上述特征布置方式根本不影响端子元件12和电线W之间的连接。因此,连接器10能够在不损害端子元件12和电线导体C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其外部尺寸(尤其是高度)。
此外,连接器10的装配方向α与电线W在电绝缘体18上延伸的方向接近成直角。因此,与上述在专利文献1中公布的连接器装配方向接***行于电线在电绝缘体上延伸的方向的结构相比,可基本避免连接器10的深度(沿电线延伸的方向上的外部尺寸)的增加。具体地说,在连接器10内,电线W被布置在从连接器的装配方向α看的装配部分26的背侧上。如上所述,因此即使当用来连接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和电线W的导体C的结构被布置为相对于电绝缘体18的装配部分26沿电线延伸方向偏斜时,也能够有效避免连接器10深度的增加。
在连接器10中,电绝缘体18被分为第一支撑部件22和第二支撑部件24,且所要连接的电线W的导体C被提前布置在由第一支撑部件22支撑的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与第二支撑部件24的承载表面28之间。因此,在连接电线的过程中,不像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布的现有技术的情况,电线导体不会在压力下受到金属片的摩擦,且不会损坏电线导体C。因此,在适当地把对接部件20结合到电绝缘体18内后,形成于对接部件20内的按压表面26统一地把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14压在相应的承载表面28上。因此,容易保持端子元件12和电线导体C之间所需的接触压力。
如上所述,当装配连接器10时,结合到第二支撑部件24内的第一屏蔽部件40以及结合到对接部件20内的第二屏蔽部件58在它们的接触区域50d和接触部分74处彼此以导电方式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屏蔽部件40和58被布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即大致地围绕端子元件12的导体连接部分以及以非接触形式连接的电线W的导体C。具有相等电位且与电线W的屏蔽层G电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屏蔽部件40和58与对应连接器的地电位相连,从而建立了用于在包括连接器10和对应连接器的连接器***内的信号传输路径的高水平屏蔽结构,并且提高了连接器***的高速传输特性。
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器10采用了表现出优异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电线连接结构,并且实现了满足电线W的小直径的导体C和保持小间距的端子元件12的布置的高密度连接结构。可在连接器10内实现的高密度连接结构具有这样的高标准,即电线导体C可具有不大于0.09mm(不小于AWG(美国电线标准)40)的外径以及在端子元件12的布置中的间距不大于0.3mm。而且,实现的连接器10具有诸如深度为3至5mm且高度为1至2mm的外部尺寸。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板连接器90,其被构成为用于连接器10的对应连接器。该电路板连接器90包括多个端子94,这些端子94具有阴型接触部分92,其与属于连接器10的端子元件12的阳型接触部分16以导电方式接触;电绝缘体96,用来支撑端子元件,同时露出接触部分92;一对接地部件98,由电绝缘体96支撑并从端子94的组绝缘,且与属于连接器10的第一和第二屏蔽部件40和58电连接。电绝缘体96具有阴型装配部分100,其以互补方式配合连接器10的电绝缘体18的装配部分26,同时使端子元件94的接触部分92定位,从而单独地面对着连接器10的相应端子元件12。
电路板连接器90的端子94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被支撑布置在电绝缘体96的装配部分100内,保持相等间隙平行,且成直线排列。每个端子元件94都为类似销的部件,其通过例如冲压成型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板而形成预定的形状,且该部件包括集成在一起的被联接压配到电绝缘体96的装配部分100中的中间安装部分102;位于从安装部分102延伸的一端侧上且暴露在装配部分100的表面上的接触部分92;以及位于从与接触部分92的相对侧上的安装部分102延伸的另一侧上且突出到电绝缘体96的外侧的引线部分104。端子元件94的安装部分102具有M形的外观,在其中心处具有压配片102a。
端子元件94的接触部分92具有梁部分92a,该梁部分92a从安装部分102的一端直线延伸;和以折弯的形式相连的弹性臂部分92b其被连接到梁部分92a的端部,且端子元件94在与臂部92a相交的方向上以接近V形延伸(图15)。接触部分92以悬臂的形式被安装部分102支撑,且弹性臂部分92b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梁部分92a弹性挠曲。接触部分92的弹性臂部分92b在其端部处具有接触点92c。而且,作为构成接触部分92的元件的另一个接触点92d形成于安装部分102的一个支腿上,在面对着弹性臂部分92b的接触点92c的位置上邻接接触部分92。接触部分92的接触点92c和92d构成了被牢固地布置在装配部分100上的第一接触点92d以及与第一接触点92d间隔开的第二接触点92c,且允许其承受弹性位移。在弹性臂部分92b没有弹性变形的无负荷状态下,接触部分92的接触点92c和92d被布置为间隔开一段距离,该距离略小于跨过连接器10内端子元件12的接触部分16内的接触点段16a的露出的端部表面的距离。
端子元件94的引线部分104从安装部分102的另一端直线延伸,且被布置为略微向外延伸到接触部分92的梁部分92a之外。引线部分104向外突出到电绝缘体96之外,从而与导体垫相连,该导体垫形成于其上安装有电路板连接器90的电路板(未示)之上。
电绝缘体96通过例如注入成型电绝缘树脂材料而一体成形,且包括在支撑多个终子元件94的平面上的接近矩形的装配部分100;以及形成于装配部分100沿轴向两端的一对容纳部分106。装配部分100具有一对沿纵向延伸的突出部分108,且在突出部分108之间形成有凹入部分110,用于以互补形式容纳连接器10的装配部分26。装配部分100在其表面100a上具有多个凹槽112,这些凹槽112以凹入的形式分别地容纳多个端子元件94。凹槽112被布置成沿装配部分100的纵向保持相等的间隙成直线排列,这些间隙对应于在连接器10内布置为保持相等间隙的端子元件组12,并且凹槽112在横跨装配部分以及跨过两个突出部分108和凹入部分110的方向上直线延伸。每个凹槽112均为切口状,从横跨装配部分100的方向上看,该切口在一端处开放,但在另一端处不开放,而且相邻的凹槽112在交替的端部处开放。
在每个凹槽112中,端子元件94的安装部分102都由区域112a牢固地容纳,该区域112a沿端部处开口的那侧的装配部分100的突出部分108延伸,端子元件94的接触部分92的梁部分92a由区域112b牢固地容纳,该区域112b沿装配部分100的凹入部分110延伸;在端部处不开放的那侧沿装配部分100的突出部分108延伸的区域112具有这样的形状和尺寸,即以摆动的方式容纳端子元件94的接触部分92的弹性臂部分92b(图15)。而且,每个凹槽112均具有孔108a,用来紧密容纳在端部处开口的那侧的突出部分108内部的端子元件94的安装部分102的压配片102a。因此,端子元件94被设置为使得接触部分92被交替反向地平行布置,从而使一个端子元件94的第二接触点92c与另一个端子元件94的第一接触点92d在相邻的端子元件94中对准。
由于接触部分92的特征形状,因而尽管在梁部分92a和第二接触点92c之间的有较短的空间距离,但是在第二接触点92c被弹性移位的情况下,与装配部分100相连接的端子元件94能够获得需要的接触压力。从而,这有助于减小从与对应连接器相连的连接器10的装配方向α上看的电路板连接器90的高度(外部尺寸)。而且,在电路板连接器90内,由于端子元件94的交替布置方式,端子元件94的引线部分104从装配部分100交替地突出到相对侧,且在电绝缘体96的外侧上以锯齿形的方式布置。端子引线部分104的锯齿形布置满足了上面提到的连接器10的高密度连接结构,且能够减小端子元件94的布置中的间距。
在每个端子元件94被合适地装入电绝缘体96的装配部分100的凹槽112内的状态下,接触部分92的接触点92c和92d被布置为突出到装配部分100内的凹入部分110内。因此,如果连接器10的装配部分26被***到连接器90的凹入部分110内,则连接器10的相应端子元件12的接触部分16被***到端子元件94的接触点92c和92d之间,且弹性臂部分92b被弹性地挠曲,从而向外扩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端子元件94的接触点92c和92d在要求的接触压力下与端子元件12的接触点段16a的露出的端部表面同时以导电方式接触(图15)。这样,包括连接器10和90的连接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相应的端子元件12和94在两个接触点处以导电方式接触。因此,即使减小了端子元件12和94的尺寸、以满足上面提到的高密度连接结构,仍然保持了在接触点的电接触中的提高的可靠性。
电绝缘体96的容纳部分106具有凹入部分114,用于以互补方式容纳构成连接器10的电绝缘体18的第二支撑部件24的接合部分46。每个容纳部分106都具有安装凹槽106b,其形成于限定凹入部分114的端壁106a沿纵向的预定位置上,用于安装接地部件98。
每个接地部件98为薄板部件,通过例如冲压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毛坯而形成预定的形状,且每个接地部件98具有截面U形的板部分116,其被***装配进电绝缘体96的容纳部分106的安装凹槽106b内;以及端子部分118,其从板部分116的一端与板部分116的表面接近成直角的方向向外延伸。接地部件98被安装在安装凹槽106b上,且端子部分118向外突出到电绝缘体96的容纳部分106的端壁106a外。而且,在接地部件98的板部分116上,局部形成有一对突起120,它们在凹入部分114的侧面的表面上的预定位置处位于容纳部分106的端壁106a上。
由于端子元件94的特征形状和布置,可以减小具有上述结构的电路板连接器90的外部尺寸,从而满足如上所述的电路板的高密度安装。而且,电路板连接器90和连接器10以合适的位置关系连接在一起,且连接器10的装配部分26以互补方式装配到连接器90的装配部分100的凹入部分110中,且连接器10的接合部分46以互补方式装配到电路板连接器90的容纳部分106的凹入部分114中。在上述这样的合适的连接状态下,相应的端子元件12和94连接在一起,在具有结构上阳-阴关系的接触部分16、92处的两点上相接触。此外,由于阴侧的端子元件94与其交替反向的接触部分92被布置在一起,因而由弹性臂部分92b产生的、同时在两点处接触的弹性回复力从第二接触点92c施加到与对应连接器相连的连接器的端子元件12组上,该第二接触点92c在方向上整体平衡。而且,除了装配部分26和100之间以及接合部分46和容纳部分106之间的互补装配,电路板连接器90的装配部分100的突出部分108以互补方式装配到连接器10的第一支撑部件22内的凹入部分36内。因此,即使当连接器10受到由于相对于结构上与电路板紧固在一起的电路板连接器90引起的作用在电线W上的拉伸力和扭力的外部力,在相应的端子元件12和94之间的电连接状态也可保持稳定性,即两个连接器10和90适合地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可保持稳定性,而不管外力方向如何。
而且,在适合的连接状态下,结合在连接器10的第二支撑部件24内的第一屏蔽部件40在这样的状态下与接地部件98电连接,即形成于电路板连接器的接地部件98上的突起120由形成于端部板部分52的接合部分52a内的凹口54容纳(图16)。装配在一起的第一屏蔽部件40的凹口54和接地部件98的突起120作为结构上的辅助,用于保持连接器10和电路板连接器90之间的适合的连接状态。而且,当把电路板连接器90的接地部件98与形成于电路板(未示出)上的接地导体相连时,其中在该电路板上,电路板连接器90被装在端子部分118上,地电位被施加到连接器10的第一和第二屏蔽部件40和58上。从而,在包括连接器10和电路板连接器90的连接器***内的信号传输路径上形成了高电位的屏蔽结构,且该连接器***具有改善的高速传输特性。
图17示出了连接器***122,其中连接器10与电路板连接器90被适合地连接在一起。在连接器***122内,随着如前所述的连接器10和90的外部尺寸的减小,整个***的外部尺寸能够被有效减小。从而,能有效保持采用连接器***122的电路板的安装空间,从而解决了用于高密度安装的技术问题。此外,由于上述的连接器10和90的特征相互装配结构,连接器***122保持连接器10和90具有稳定性的适合的连接的状态。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导体对接型的电线连接结构的连接器,其中电线导体与端子元件的导体连接部分在压力下对接;用于电路板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与上述具有导体对接型的电线连接结构的连接器相连;以及包括上述连接器的连接器***。这些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能够特别有效地在要求尽可能地减小连接器外部尺寸的应用中使用。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包括:
端子元件,其包括能够与电线导体连接的导体连接部分以及能够与对应连接器的对应端子元件以导电方式接触的接触部分;
电绝缘体,其用来支撑所述端子元件,同时露出所述导体连接部分和所述接触部分;以及
对接部件,其与所述电绝缘体装配在一起,使电线导体在压力下与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导体连接部分对接;
其中,所述电绝缘体包括装配部分,该装配部分能够与对应连接器配合,同时使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相对于所述对应端子元件定位;且
所述导体连接部分和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被布置成在与所述装配部分限定的连接器装配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彼此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绝缘体包括电线保持部分,该电线保持部分用来把电线定位在从所述连接器装配方向上看到的所述装配部分的背侧上,且所述连接器装配方向与所述电绝缘体上的电线延伸方向相交,该延伸方向由所述电线保持部分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绝缘体包括第一支撑部件,其具有所述装配部分并支撑所述端子元件;以及第二支撑部件,其具有面对着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的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导体连接部分的承载表面,并支撑电线,同时使导体定位在所述承载表面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即把所述导体设置在所述导体连接部分和所述承载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对接部件包括按压表面,当所述对接部件与所述电绝缘体装配在一起时,该按压表面作动,把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的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导体连接部分压到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所述承载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还包括结合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内的第一屏蔽部件以及结合在所述对接部件内的第二屏蔽部件,该第二屏蔽部件与所述第一屏蔽部件以导电方式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屏蔽部件被布置在以非接触的方式大致围绕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导体连接部分以及电线导体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电线为同轴电缆,且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屏蔽部件能够与被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上的同轴电缆的屏蔽层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具有弯曲的形状,其能够同时在多个点处与对应连接器的相对应端子元件以导电方式接触,且所述电绝缘体的所述装配部分包括突出支撑表面,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沿着该突出支撑表面被牢固地支撑。
8.一种连接器,包括:
多个端子元件,其分别包括能够与电路板相连的引线部分以及能够与对应连接器的相对应端子元件以导电方式接触的接触部分;以及
电绝缘体,其用来支撑所述多个端子元件,同时露出所述引线部分和所述接触部分;
其中,所述电绝缘体包括装配部分,该装配部分能够与对应连接器装配在一起,同时使所述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相对于所述对应端子元件定位;
且所述多个端子元件的所述接触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被固定地布置在所述装配部分上的第一接触点以及被间隔成以能够弹性移位的方式相对地面对着所述第一接触点的第二接触点;且
所述多个端子元件以平行布置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装配部分上,且所述接触部分在两个并排布置的端子元件中交替反向,以此方式,一个端子元件的所述第一接触点与另一个端子元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点对准。
9.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连接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8的连接器,以它们能够彼此连接的方式构成。
CNA200480031197XA 2003-10-21 2004-09-22 连接器及连接器*** Pending CN18717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0695/2003 2003-10-21
JP2003360695A JP2005129255A (ja) 2003-10-21 2003-10-21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1747A true CN1871747A (zh) 2006-11-29

Family

ID=34543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31197XA Pending CN1871747A (zh) 2003-10-21 2004-09-22 连接器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77803B2 (zh)
JP (1) JP2005129255A (zh)
CN (1) CN1871747A (zh)
WO (1) WO200504368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2928A (zh) * 2009-04-27 2010-10-2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带外部导体保持器的电连接器以及屏蔽电缆束
CN101355203B (zh) * 2007-07-26 2012-11-0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板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包括两者的电子设备
CN104253337A (zh) * 2013-06-25 2014-12-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及插口件
CN109390836A (zh) * 2018-11-23 2019-02-26 上海雷迪埃电子有限公司 弯式连接器的装配工装
CN111684662A (zh) * 2018-02-15 2020-09-1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带端子的电线
WO2022104950A1 (zh) * 2020-11-17 2022-05-27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和电子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2512B2 (ja) * 2004-03-31 2008-04-30 エフシーアイ アジア テクノロジー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垂直嵌合コネクタ
JP4889243B2 (ja) * 2005-06-09 2012-03-0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7035291A (ja) * 2005-07-22 2007-02-08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4563915B2 (ja) * 2005-10-21 2010-10-2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493101B2 (ja) * 2006-03-29 2010-06-3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097875A (ja) * 2006-10-06 2008-04-24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TW200832449A (en) * 2006-10-23 2008-08-0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130263A (ja) * 2006-11-17 2008-06-05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879035B2 (ja) * 2007-01-29 2012-02-15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761397B2 (ja) * 2007-02-26 2011-08-3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組合せコネクタ
JP5023777B2 (ja) * 2007-04-09 2012-09-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垂直嵌合型電気コネクタ
JP4871795B2 (ja) * 2007-06-18 2012-02-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同軸ケーブルの半田付け方法及び同軸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
JP4364265B2 (ja) 2007-07-26 2009-11-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7896699B2 (en) 2008-04-08 2011-03-0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Interface connector
TWI394327B (zh) * 2008-09-16 2013-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
CN201355711Y (zh) * 2008-12-23 2009-12-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914322B2 (en) * 2009-02-23 2011-03-29 Pei-Yu Lin Cable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improved housing structure
TWI398993B (zh) * 2009-03-09 2013-06-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組件
JP2010272320A (ja) 2009-05-20 2010-12-02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コネクタ装置
JP5408433B2 (ja) * 2009-12-28 2014-02-0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2003874A (ja) * 2010-06-15 2012-01-05 Fujitsu Ltd 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JP5090502B2 (ja) * 2010-06-30 2012-12-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212499B2 (ja) * 2010-09-08 2013-06-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93340B2 (ja) * 2010-12-27 2012-12-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US8672707B2 (en) * 2012-02-22 2014-03-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configured to align communication connectors during a mating operation
JP6005575B2 (ja) * 2013-04-11 2016-10-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112302B2 (en) * 2013-05-02 2015-08-1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US20150026376A1 (en) * 2013-07-16 2015-01-22 CloudCar Inc. Upgradeable multimedia module connector
JP6249676B2 (ja) * 2013-08-21 2017-12-20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5914547B2 (ja) * 2014-02-27 2016-05-1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37890B2 (ja) * 2014-09-26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I740511B (zh) * 2019-07-10 2021-09-21 貝爾威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全遮蔽式的排線連接器及其排線插頭
CN111769396B (zh) * 2020-07-24 2021-10-26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WO2023190261A1 (ja) * 2022-03-28 2023-10-05 I-Pex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43183B1 (en) * 1980-05-29 1985-04-17 Fujitsu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US4632486A (en) * 1985-05-29 1986-12-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axial cable termination and method
JPH05299144A (ja) * 1992-04-18 1993-11-12 Molex Inc 電気コネクタ
US5885092A (en) * 1996-06-21 1999-03-2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gistration characteristics
JP3131155B2 (ja) * 1996-07-10 2001-01-3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H10335024A (ja) * 1997-06-03 1998-12-18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US5888076A (en) * 1997-06-13 1999-03-30 Japan Aviation Elecronics Industry, Limited LCD panel connector for use in connection between an LCD panel and a circuit board
JPH1154217A (ja) * 1997-08-01 1999-02-26 Hirose Electric Co Ltd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3377418B2 (ja) * 1997-10-17 2003-02-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6168458B1 (en) * 1998-09-30 2001-01-02 Steelcase Inc. Communications cabling system
JP4270335B2 (ja) * 1999-03-10 2009-05-2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同軸細線の接続方法及びコネクタ
JP3265424B2 (ja) * 1999-03-29 2002-03-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結線方法
GB2350939B (en) * 1999-06-07 2001-05-02 All Best Electronics Co Ltd A connector
JP3642705B2 (ja) * 1999-11-11 2005-04-2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2025667A (ja) * 2000-07-11 2002-01-25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3489053B2 (ja) * 2000-08-28 2004-01-1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6419502B1 (en) * 2001-03-14 2002-07-16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EP1337009B1 (en) 2002-02-15 2005-05-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shielding connector, a shielding connector system, a terminal fitting and use thereof
JP2003303634A (ja) * 2002-04-11 2003-10-24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キャップコネクタ
US6648697B2 (en) * 2002-04-16 2003-11-18 All Best Electronics Co., Ltd. Connector
DE10250929B4 (de) * 2002-10-31 2005-03-10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zur Verbindung zweier Flachbandleiter
US7201606B2 (en) * 2003-05-30 2007-04-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US6905366B2 (en) * 2003-10-31 2005-06-14 All Best Electronics Co., Ltd. Connector
JP2005141930A (ja) * 2003-11-04 2005-06-02 Molex Inc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6830478B1 (en) * 2003-12-10 2004-12-1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Micro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atching means
JP4036378B2 (ja) * 2004-06-07 2008-01-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6244732A (ja) * 2005-02-28 2006-09-14 Molex Inc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203B (zh) * 2007-07-26 2012-11-0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板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和包括两者的电子设备
CN101872928A (zh) * 2009-04-27 2010-10-2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带外部导体保持器的电连接器以及屏蔽电缆束
CN101872928B (zh) * 2009-04-27 2015-07-08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带外部导体保持器的电连接器以及屏蔽电缆束
CN104253337A (zh) * 2013-06-25 2014-12-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及插口件
CN111684662A (zh) * 2018-02-15 2020-09-1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带端子的电线
US11152718B2 (en) 2018-02-15 2021-10-19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Electrical cable including terminal having pressing portion that presses holding portion
CN109390836A (zh) * 2018-11-23 2019-02-26 上海雷迪埃电子有限公司 弯式连接器的装配工装
CN109390836B (zh) * 2018-11-23 2024-02-13 上海雷迪埃电子有限公司 弯式连接器的装配工装
WO2022104950A1 (zh) * 2020-11-17 2022-05-27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和电子产品
US11769957B2 (en) 2020-11-17 2023-09-26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etal latch and grounding terminal brazing soldered to the shield and and product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29255A (ja) 2005-05-19
US7377803B2 (en) 2008-05-27
US20070134946A1 (en) 2007-06-14
WO2005043687A1 (en) 2005-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1747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
CN1279657C (zh) 插座端子及其与插头端子的连接结构
CN1294678C (zh) 电连接器
CN1210845C (zh) 一种扁平导线接线座及其装配方法
CN1290228C (zh) 电连接器
CN1314171C (zh) 连接器
CN1301568C (zh) 母线与连接触头之间的半永久性连接
CN1961460A (zh) 连接器及其线路连接方法
CN1967948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663082A (zh) 具有填隙式接地外观的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
CN1734848A (zh) 电连接器
CN1372358A (zh) 用于安装在电路基片上的端板组件
CN1457119A (zh) 电插座
CN1284278C (zh) 电连接器及其生产方法
CN1883083A (zh) 连接器
CN1960069A (zh) 易于改进电磁干扰特性的小型电连接器
CN1147034C (zh) 薄型电连接器
CN1808786A (zh) 接地端子配件和具有该配件的电气连接器
CN1095226C (zh) 便携式电话连接***
CN1610185A (zh) 压配合端子及连接构造
CN1079597C (zh) 电连接器
CN1732595A (zh) 可动型连接器用触头及使用其的可动型连接器
CN1722533A (zh) 压配合端子和使用该端子的电路板模件
CN1748344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350351A (zh) 使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器不受电磁干扰的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61129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