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6758A - 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6758A
CN1866758A CNA2006100824100A CN200610082410A CN1866758A CN 1866758 A CN1866758 A CN 1866758A CN A2006100824100 A CNA2006100824100 A CN A2006100824100A CN 200610082410 A CN200610082410 A CN 200610082410A CN 1866758 A CN1866758 A CN 1866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signal
wireless signal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824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66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67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30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 B60R25/33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of global position, e.g. by providing GPS coordin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安全性高的无钥匙进入***的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装置。在构成为包含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发送第一无线信号,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接收第一无线信号,第二无线通信装置(1)测量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包含通过信号强度测量部测量出的信号强度的第二无线信号,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根据所接收的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信号强度,来判断第一无线信号和第二无线信号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实现安全性高的无钥匙进入***的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由汽车的用户(携带者)等携带的便携机,通过远程操作来进行汽车门的上锁或开锁的无钥匙进入***。进一步,已知有进行门的上锁和开锁,而不用操作便携机的智能(smart)进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技术:在具有车载无线装置(下面称作车载机)和便携无线装置(下面称作便携机)的无钥匙进入***中,从车载机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代码要求信号,便携机接收上述代码要求信号而返回返回码,车载机在接收到上述返回码后,输出解锁汽车门用的信号,在不能接收返回码的情况下,经过规定时间后输出锁上汽车门的信号。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的技术:向便携机发送呼叫信号而从便携机接收加密码信号,通过将该加密码信号与内部码对照来允许驾驶锁(steering lock)机构的解锁和点火开关(ignition)的开关动作、附件(accessory)开关的开关动作。
【专利文献1】特开平5-1063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昭63-1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19381号公报
但是,作为发送上述代码要求信号的电波,使用到达范围比较窄的电波(例如,长波带(LF频带)),使得携带者远离汽车时,不会解锁汽车的门。
但是,最近,作为汽车的盗窃手段,已知有如图19所示,在车载机1的附近设置另外准备的无线通信装置(下面称作中继机X),同时,在便携机2的附近设置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下面称作中继机Y),通过由中继机X和中继机Y之间的通信来中继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通信,在携带者离开汽车的间隙,解锁门或启动引擎的被称作中继攻击(Relayattack)的手段。因此,需要在智能进入***中设置防止这种手段用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携带机的蜂鸣器使携带者知道便携机发送了返回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背景而作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安全性高的无钥匙进入***的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装置。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主要发明中的一个是一种无线通信***,构成为包含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部和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包含所述信号强度的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所述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判断。
这样,在本发明中,在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中测量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送来的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所测出的信号强度来判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所以可以可靠判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通过进行这种判断,可以提高对于中继攻击的安全性。
另外,本发明中的主要发明中的另一个是一种无线通信***,构成为包含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部和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包含所述信号强度的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所述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接收了所述第三无线信号来发送第四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四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发送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后到接收所述第四无线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的判断结果、和基于所述第二判断的判断结果,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三判断。
这样,本发明中,在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例如便携机)中测量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车载机)送来的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并进行根据测量出的信号强度来判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判断,同时,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发送第三无线信号后到接收通过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返回的第四无线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来判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并根据基于第一判断的判断结果、和基于第二判断的判断结果,来最终判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可靠判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另外通过进行这种判断,可以使对于中继攻击的安全性提高。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安全性高的无钥匙进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示意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载机1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便携机2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说明的RSSI电路28的一例的图;
图5A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B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载机1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便携机2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9A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B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C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1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载机1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说明的便携机2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13A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B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1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载机1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16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的便携机2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17A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B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C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19是说明中继攻击的手段的图。
图中:1-车载机;2-便携机;3-CPU;7-发送部;71-ASK调制电路;8-接收部;81-FSK调制电路;11-CPU;14-ASK调制电路;15-FSK调制电路;24-接收部;25--发送部;28-RSSI电路;29-A/D转换器;30-RSSI电路;31-A/D转换器;64-第一S值的阈值;65-计数值的阈值;67-第二S值的阈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说明智能无钥匙进入***100来作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的一例。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示意结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构成为包含装载在汽车上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下面称作车载机1)、和通过汽车的用户等的携带者携带的组装成例如钥匙(key)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下面称作携带机2)。车载机1与控制汽车的门的上锁或解锁的装置(下面称作控制部50)相连。在本实施方式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中,车载机1接收从便携机2送来的信号,并根据车载机1接收的上述信号来控制控制部50,从而上锁或解锁汽车门。
另外,在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ASK调制后的信号来进行从车载机1向便携机2的通信。这样,通过在从车载机1向便携机2的通信中使用ASK调制,可以简化电路结构。另外,通过FSK调制后的信号来进行从便携机2向车载机1的通信。这样,通过在从便携机2向车载机1的通信中使用FSK调制,可以抑制噪声的影响来高质量地将信息从便携机2传到车载机1。另外,从车载机1向便携机2的通信、或从便携机2向车载机1的通信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并不限于此,也可使用例如频谱扩散调制等的其他调制方式。
在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中,采用车载机1到便携机2的通信使用强度与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的低频带(例如125kHz等的长波带(L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来进行的方式,其通信距离为1m前后。另外,采用从便携机2向车载机1的通信使用高频率(例如312MHz等的极超短波带(UH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来进行,其通信距离为5~20m左右。
=第一实施方式=
图2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载机1的硬件结构。车载机1构成为包含CPU3、由闪存器等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6、发送部7、接收部8、发送天线9和接收天线10。
CPU3进行对于车载机1的各构成要素的总括控制。另外,CPU3通过执行在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
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了对从便携机2接收的加密后的个人数据进行译解所用的解密程序63,来作为通过CPU3执行的上述程序之一。另外,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了对从便携机2送来的数据进行认证时使用的数据即代码61和个人数据62、对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进行判断时使用的数据即第一S值的阈值64(第一阈值)。
发送部7包含ASK调制电路71、放大发送信号的放大电路72和无线发送放大后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天线9,所述ASK调制电路71生成以低频率(例如125kHz)的载波来ASK调制(振幅偏移调制:Amplitude ShiftKeying Modulation)从CPU3送来的信号的发送信号。
接收部8包含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10、放大从接收天线10输入的接收信号的放大电路82和向CPU3输入通过解调进行了FSK调制(频偏调制:Frequency Shift Keying Modulation)后的接收信号而生成的解调信号的FSK解调电路81。
图3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说明的便携机2的硬件结构。便携机2构成为包含CPU11、输入部12、由闪存等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3、接收部24、发送部25、接收天线18、发送天线19、RSSI电路28、A/D转换器29。
CPU11进行对便携机2的各构成要素的总括控制。另外,CPU11通过执行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3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
非易失性存储器13中存储了在车载机1的认证时向车载机1发送的数据即代码131、加密后的个人数据132、和后述的表示对输入部12进行的操作输入的内容的数据即标志(flag)133。
发送部25包含FSK调制电路15、放大发送信号的放大电路17和无线发送放大后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天线19,所述FSK调制电路15生成用高频带(例如312MHz等的极超短波频带(UH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来FSK调制从CPU11送来的信号。
接收部24包含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天线18、放大从接收天线18输入的接收信号的放大电路16、向CPU11输入通过解调进行了ASK调制后的接收信号而生成的解调信号的ASK解调电路14。
输入部12接收上锁或者解锁汽车的特定的门用的操作、或上锁或解锁汽车的所有门用的操作等的携带者的操作输入,并向CPU11输入对应于上述操作输入的信号。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电路28(信号强度测量部)将从接收天线18输入的接收信号强度(下面称作S值)作为模拟电压输出。向RSSI电路28输入例如ASK解调电路14的AGC(Automatic GainControl)电压。图4表示RSSI电路28的一例。该图所示的RSSI电路构成为包含多级的限幅放大器41、检波各限幅放大器41的输出的多个检波器42、相加各检波器42的输出电压的加法电路43和放大器44。在该RSSI电路中,将来自各检波器42的输出电压的相加值作为表示信号强度的模拟电压输出。
从RSSI电路28输出的表示信号强度的模拟电压通过A/D转换器29转换为数字值后供给CPU11。
接着,与图5A、图5B所示的流程图和图6所示的时间图一起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具体例的动作。另外,图5A和图5B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携带者停止汽车的引擎后,与便携机2一起下车而关上门的情况开始的处理。
首先,关闭汽车的门后,通过控制部50检测出了该情况,并将表示该内容的信号通过控制部50输入到车载机1的CPU3上。车载机1的CPU3在输入了上述信号后,控制发送部7,重复发送确认便携机2是否存在于规定的区域内所用的无线信号(第五无线信号)(下面称作圈内确认信号)(S511)。另外,之后以规定间隔来重复发送该圈内确认信号。圈内确认信号(第五无线信号)是对低频带(例如125kHz等的长波带(L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ASK调制的信号。
这里,在便携机2存在于可接收圈内确认信号的范围(下面称作通信圈)内的情况下,通过便携机2来接收从车载机1发送的圈内确认信号(第五无线信号)。由便携机2接收的圈内确认信号(第五无线信号)通过便携机2的放大电路16来放大,同时,通过ASK解调电路14来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11。
便携机2的CPU11实时监视是否输入了圈内确认信号(第五无线信号)(S512)。便携机2的CPU11在检测到输入了上述解调信号后(S512:是),控制发送部25,来发送对于圈内确认信号(第五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第六无线信号)(下面称作圈内确认响应信号)(S513)。另外,圈内确认响应信号(第六无线信号)是对高频带(例如312MHz等的极超短波频带(UH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FSK调制的信号。
在便携机2处于通信圈内的情况下,通过车载机1来接收从便携机2发送的圈内确认响应信号(第六无线信号)。所接收的圈内确认响应信号(第六无线信号)在通过车载机1的放大电路82放大后,通过FSK解调电路81来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3。车载机1的CPU3实时监视是否输入了圈内确认响应信号(第六无线信号)(S514)。若车载机1的CPU3检测到输入了上述解调信号(S514:是),则控制发送部7,再次发送圈内确认信号(第五无线信号)(S511)。
这样,车载机1通过返回圈内确认响应信号(第六无线信号)来作为对于发送的圈内确认信号(第五无线信号)的响应,而实时监视便携机2是否存在于通信圈内。另外,判断为便携机2存在于通信圈内期间是汽车门为解锁的状态。
车载机1在发送了圈内确认信号(第五无线信号)后,即使等待规定时间也不能接收到圈内确认响应信号(第六无线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514:否),向控制部50输入指示锁上汽车的所有门的内容的信号(S515)。另外,这样,也可在即使等待规定时间后也判断为不能接收圈内确认响应信号(第六无线信号)的情况下不立即锁上门,而在即使发送了规定次数的圈内确认信号(第五无线信号)也不能接收到圈内确认响应信号(第六无线信号)的情况下开始锁上门。由此,车载机1可以可靠判断便携机1不存在于通信圈内。另外,由于还存在携带者暂时出到通信圈外,之后马上回到通信圈内的情况,所以不会强迫携带者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逐一解锁门的操作。
下面,车载机1的CPU3控制发送部7,来发送要求接收信号强度(S值)的信号(下面称作S值要求信号)(S516)。另外,每规定时间间隔来进行S值要求信号的发送。另外,S值要求信号是对低频带(例如125kHz等的长波带(L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ASK调制的信号。
接着,若携带者再次接近汽车从而使便携机2进入通信圈内,则便携机2接收从车载机1发送的S值要求信号(S518)。通过便携机2接收的S值要求信号通过便携机2的接收部24来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11。另外这时,在S值要求信号的解调时,将从ASK解调电路14输出的AGC电压输入到RSSI电路28中,并从A/D转换器29将表示S值要求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数字数据输入到CPU11。
便携机2的CPU11在不能接收到圈内确认信号(第五无线信号)后(S512:否),开始是否输入了S值要求信号的实时监视(S518)。便携机2的CPU11检测到输入了S值要求信号(S518:是)后,控制发送部25,来发送承载了表示S值要求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数据的信号(下面称作S值响应信号)(S519)。另外,S值响应信号是对高频带(例如312MHz等的极超短波带(UH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FSK调制的信号。
接着,S值响应信号在通过车载机1接收,并通过车载机1的放大电路82放大后,通过FSK解调电路81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3。车载机1的CPU3实时监视是否输入了S值响应信号(S520)。车载机1的CPU3在检测到输入了S值响应信号后(S520:是),对解调信号中包含的S值和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的第一S值的阈值64(第一阈值)进行比较(S521)。这里,将第一S值的阈值64(第一阈值)设定成,通过实际进行测量求出的从S值与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的关系而决定的规定值(例如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为1m时测出的S值)。
车载机1的CPU3在解调信号中包含的S值小于第一S值的阈值64(第一阈值)(S521:小于阈值)时,回到S516。另一方面,若解调信号中包含的S值为第一S值的阈值64(第一阈值)以上(S521:阈值以上),则CPU3控制发送部7,而向便携机2发送要求代码的发送的信号(下面称作代码要求信号)(S522)。另外,这时发送的代码要求信号是对低频带(例如125kHz等的长波带(L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ASK调制的信号。
接着,从车载机1发送的代码要求信号通过便携机2来进行接收。在通过便携机2接收的代码要求信号通过便携机2的放大电路16进行放大的同时,通过ASK解调电路14来进行解调。然后,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11。便携机2的CPU11实时监视是否输入了代码要求信号(S523)。便携机2的CPU11在检测到输入了上述解调信号后(S523:是),控制发送部25,来发送承载了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3中存储的代码61的信号(下面称作代码响应信号)(S524)。另外,代码响应信号是对高频带(例如312MHz等的极超短频带(UH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FSK调制的信号。
代码响应信号在通过车载机1来进行接收,并通过车载机1的放大电路82进行放大后,通过FSK解调电路81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3。车载机1的CPU3实时监视是否输入了代码响应信号(S525)。车载机1的CPU3在检测到输入了代码响应信号后(S525:是),判断解调信号中包含的代码和车载机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的代码是否具有规定的关系(例如两者是否一致,或是否为通过规定的函数从一方的值算出另一方的值的关系)(S526)。这里在两者具有规定的关系的情况下(S526:是),车载机1的CPU3控制发送部7,来发送要求个人数据的信号(下面称作个人数据要求信号)(S527)。另一方面,在两者不具有规定的关系的情况下(S526:否),回到S516而再次发送S值要求信号。
接着,通过便携机2来接收个人数据要求信号。将所接收的个人数据要求信号通过便携机2的放大电路16进行放大的同时,通过ASK解调电路14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11。便携机2的CPU11实时监视是否输入了个人数据要求信号(528)。便携机2的CPU11在检测到输入了上述解调信号后(S528:是),控制发送部25来发送承载了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3上存储的加密化个人数据132后的信号(下面称作个人数据响应信号)(S529)。另外,个人数据响应信号是对高频带(例如312MHz等的极超短波带(UH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FSK调制的信号。
接着,通过车载机1来接收个人数据响应信号。所接收的个人数据响应信号通过车载机1的放大电路82进行放大后,通过FSK解调电路81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3。车载机1的CPU3实时监视是否输入了个人数据响应信号(S530)。车载机1的CPU3若检测到输入了个人数据响应信号(S530:是),则解密解调信号中包含的加密化个人数据132,并判断由此解密后的个人数据和车载机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的个人数据62是否一致(S531)。在这里解密后的个人数据与车载机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的个人数据62一致的情况下(S531:是),车载机1的CPU3控制发送部7,来发送表示通过携带者进行的操作的内容的信号(下面称作操作内容要求信号)(S532)。另一方面,在解密后的个人数据和车载机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的个人数据62不一致的情况下(S531:否),回到S516而再次发送S值要求信号。
接着,通过便携机2来接收操作内容要求信号。将接收后的操作内容要求信号通过便携机2的放大电路16放大的同时,通过ASK解调电路14来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11。便携机2的CPU11实时监视是否输入了操作内容要求信号(S533)。便携机2的CPU11在检测到输入了上述解调信号后(S533:是),控制发送部25,来发送承载了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3中存储的标志133的值后的信号(下面称作操作内容响应信号)(S534)。
另外,操作内容响应信号是对高频带(例如312MHz等的极超短波带(UH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FSK调制的信号。另外,上述标志133在携带者对输入部12进行了使驾驶室的门解锁用的操作的情况下设置了“1”来作为其值,在携带者对输入部12进行了使所有的门解锁用的操作的情况下例如设置了“0”来作为该值。
通过车载机1来接收操作内容响应信号。将接收后的操作内容响应信号通过车载机1的放大电路82进行放大后,通过FSK解调电路81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3。车载机1的CPU3实时监视是否输入了操作内容响应信号(S535)。若车载机1的CPU3检测到输入了操作内容响应信号(S535:是),则调查解调信号中包含的标志133的值(S536)。在标志133的值为“1”的情况下(S536:1),车载机1的CPU3将仅解锁驾驶室侧的门的内容的信号输入到控制部50。由此,仅解锁了汽车的驾驶室侧的门(S537)。另一方面,在标志133的值为“0”的情况下(S536:0),车载机1的CPU3向控制部50输入解锁所有的门的内容的信号。由此,解锁了汽车的所有门(S538)。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中,由于根据便携机2侧测量出的S值要求信号的S值来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所以可以可靠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另外,这样通过根据S值来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对于中继攻击的安全性提高。例如假定如下的情况,即如图19所示,便携机2存在于与车载机1充分分离的位置上,将中继攻击的中继机X放置在通信圈内,另一方面,在通信圈外的便携机2的附近放置中继机Y,从车载机1发送的S值要求信号经过中继机X到达便携机2,从便携机2返回的S值要求信号经过中继机Y到达车载机1,从而进行中继攻击。这时,例如,车载机1中,在判断为便携机2从中继机Y接收的S值要求信号的电场强度(S值)小于第一S值的阈值(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不解锁汽车门,结果,只要中继机Y不在满足解锁用的上述条件下使用,就不能进行中继攻击。
=第二实施方式=
图7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载机1的硬件结构。车载机1构成为包含CPU3、计数器4、定时器5、由闪存等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6、发送部7、接收部8、发送天线9和接收天线10、OSC(Oscillator:振荡电路)26。CPU3、由闪存等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6、发送部7、接收部8、发送天线9和接收天线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另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器6上还存储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时所用的数据即计数值的阈值65(第二阈值)。
OSC26向CPU3供给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CLK0)。
计数器4根据来自CPU3的指示来计数从OSC26供给的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数。定时器5根据来自CPU3的指示来进行时间测量。
图8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的便携机2的硬件结构。便携机2构成为包含CPU11、输入部12、由闪存等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3、接收部24、发送部25、接收天线18、发送天线19、反相器(inverter)20、21、22、定时器27、RSSI电路28和A/D转换器29。在该图所示的结构中,CPU11、输入部12、由闪存等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3、接收部24、发送部25、接收天线18、发送天线19、RSSI电路28和A/D转换器29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反相器21通过CPU11来进行控制(接通截断)。通过控制反相器21将便携机2的动作模式切换为将从接收部24供给的解调信号仅供给CPU11的动作模式(下面称作“通常模式”)、和将从接收部24供给的解调信号供给CPU11的同时,不经CPU11旁路反相器21而将所述解调信号也供给发送部25,发送部25放大所供给的解调信号后进行返回的动作模式(下面称作“返回模式”)的其中之一的模式。定时器27根据来自CPU11的指示来进行时间测量。
接着,与图9A、图9B、图9C所示的流程图和图10所示的时间图一起,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在图9A到图9C所示的流程图中,S911到S915的处理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S511~S515的处理相同。第二实施方式中,若不能接收到圈内确认信号(第五无线信号),则便携机2的CPU11控制反相器21,将便携机2的动作模式设置为“返回模式”(S916)。
接着,车载机1的CPU3复位定时器5(S917)。由此,开始基于定时器5的时间测量。另外,CPU3控制发送部7来发送算出车载机1到便携机2的距离用的无线信号(第三无线信号)(下面称作距离算出信号)(S918)。另外,隔规定时间间隔来进行距离运算信号的发送。另外,CPU3与距离运算信号(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同时,复位计数器4来进行启动(S919)。由此,开始了基于计数器4的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数目的测量。距离运算信号(第三无线信号)是对低频带(例如125kHz等的长波带(L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ASK调制的信号。
接着,若因携带者再次接近汽车便携机2进入通信圈内,则由便携机2接收从车载机1发送的距离运算信号(第三无线信号)(S920)。这时,由于便携机2的动作模式为“返回模式”,所以通过便携机2接收的距离运算信号(第三无线信号)旁路反相器21而供给发送部25后进行返回(S921)。另外,这时返回的距离运算信号(第四无线信号)作为对高频带(例如312MHz等的极超端波带(UH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FSK调制的信号而被返回。
将从便携机2返回由车载机1接收的距离运算信号(第四无线信号)通过车载机1的放大电路82放大后,通过FSK解调电路81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3。
车载机1的CPU3实时监视是否输入了距离运算信号(第四无线信号)(S922)。车载机1的CPU3在检测到输入了距离运算信号(第四无线信号)后(S922:是),读出这时的计数器4的计数值,并比较读出的计数值与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的计数值的阈值65(第二阈值)(S923)。另外,将计数器的阈值65(第二阈值)设定为通过实际进行测量求出的从计数器和车载机1与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决定的规定值(例如与于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是1m时对应的计数值)。
这里,将这样从计数器4读出的计数值与计数值的阈值65(第二阈值)比较,来判断是从真的便携机2发送了车载机1接收的距离运算信号的情况、还是从中继攻击的中继机接收的情况。即,由于从车载机1向中继机X发送的距离运算信号(第三无线信号)和从中继机X向便携机2中继发送的距离运算信号(第三无线信号)是调制了低频带的载波后的信号,所以通信速度慢,另外,由于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有充分的距离,所以为了进行从车载机1向便携机2的距离运算信号(第三无线信号)的传送需要规定的时间。另外,由于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有距离,所以从便携机2返回的距离运算信号(第四无线信号)和从中继机Y向车载机1中继发送的距离运算信号(第四无线信号)的传送需要规定的传送时间。因此,在从车载机1发送距离运算信号后到从便携机2返回距离运算信号为止,与进行中继机X、Y不介于中间的通常的通信的情况相比,需要长的时间。因此,通过将从计数器4读出的计数值与计数值的阈值65(第二阈值)相比,可以判断车载机1接收的距离运算信号(第四无线信号)是从真的便携机2返回的还是经中继机X、Y返回的。
车载机1的CPU3在计数值为计数值的阈值65(第二阈值)以上(即,通信圈外)时(S923:阈值以上),接着调查计数器的值是否是定时器的阈值66以上(S924)。若定时器的值小于阈值(S924:小于阈值),则回到S918而再次发送距离运算信号(第三无线信号)。
另一方面,若定时器的值为阈值以上(S924:阈值以上),则车载机1的CPU3停止距离运算信号(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S925),而变为通信开始信号的接收待机状态(S926)。另外,通信开始信号是例如通过携带者对正规的便携机2的输入部12进行规定的操作而从便携机2发送的信号。车载机1的CPU3在接收了通信开始信号的情况下(S926:是),回到S911。
在S923中,在计数值小于计数值的阈值65(第二阈值)(即,通信圈内)的情况下(S923:小于阈值),车载机1的CPU3控制发送部7,来发送使便携机2的动作模式为“通常模式”用的信号(下面称作模式切换信号)(S927)。另外,模式切换信号是对低频率(例如125kHz等的长波带(L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ASK调制的信号。
通过便携机2来接收从车载机1发送的模式切换信号。将通过便携机2接收的模式切换信号通过便携机2的放大电路16进行放大的同时,通过ASK解调电路14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11。便携机2的CPU11实时监视是否输入了模式切换信号(S928)。便携机2的CPU11在检测到输入了上述解调信号后(S928:是),将便携机2的动作模式设置为“通常模式”(S929)。
接着,便携机2的CPU11控制发送部25,从A/D转换器29发送承载了表示S值要求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数据后的信号(下面称作S值通知信号)(S930)。另外,S值通知信号也可根据接收了从车载机1送来的S值要求信号的情况来返回,而不是这样根据接收了模式切换信号来返回。S值通知信号是对高频带(例如312MHz等的极超短波带(UH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FSK调制的信号。
S值通知信号通过车载机1来进行接收。由车载机1接收的S值通知信号在通过车载机1的放大电路82放大后,通过FSK解调电路81来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信号输入到CPU3。车载机1的CPU3实时监视是否是否输入了S值通知信号(S931:是),比较在解调信号中包含的S值和在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的第一S值的阈值64(第一阈值)(S932)。这里,将第一S值的阈值64(第一阈值)设定为通过实际进行测量求出的从S值和车载机1与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决定的规定值(例如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为1m时测量出的S值)。
车载机1的CPU3在解调信号中包含的S值小于第一S值的阈值64(第一阈值)(S932:小于阈值)时,回到S917。另一方面,若解调信号中包含的S值为第一S值的阈值64(第一阈值)以上(S932:阈值以上),CPU3控制发送部7,向便携机2发送要求代码的发送的信号(下面称作代码要求信号)(S933)。另外,代码要求信号是对低频率(例如125kHz等的长波带(LF频带)的信号)的载波进行了ASK调制的信号。
之后,便携机2接收代码要求信号后到解锁汽车门为止,通过车载机1或便携机2进行的处理(S934之后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S525之后的处理相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中,除了进行基于通过S值测量出的距离的判断(下面称作第一判断),还进行基于根据发送距离运算信号(第三无线信号)后到接收距离运算信号(第四无线信号)为止所花的时间求出的距离的判断,来判断便携机2距车载机1是否在规定距离以内(下面称作第二判断),并根据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的结果,来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因此,与仅由S值判断的情况(仅第一判断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可靠地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离。因此,可以可靠判断车载机1接收的距离运算信号(第四无线信号)是从真的便携机2返回的,还是经中继攻击中的中继机X、Y返回的。
=第三实施方式=
图1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载机1的硬件结构。车载机1构成为包含CPU3、由闪存等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6、发送部7、接收部8、发送天线9、接收天线10、RSSI电路30(信号强度测量部)和A/D转换器31。CPU3、由闪存等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6、发送部7、接收部8、发送天线9、接收天线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作为RSSI电路30使用了例如图4所示的电路。另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在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时使用的数据即第二S值的阈值67。
图12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说明的便携机2的硬件结构。便携机2构成为包含CPU11、输入部12、由闪存等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3、接收部24、发送部25、接收天线18、发送天线19、RSSI电路28和A/D转换器29。这些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接着,与图13A、图13B所示的流程图和图14所示的时间图一起,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图13A和图13B所示的流程图中,对于S1311~S1321的处理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S511~S521的处理相同。另外,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从便携机2发送的S值响应信号中包含的从车载机1向便携机2发送的S值要求信号的电场强度(S值),与第一S值的阈值64(第一阈值)比较,来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S521),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对于从便携机2送来的S值响应信号在车载机1侧测量该电场强度(S值),通过将该S值与非易失性存储器6中存储的第二S值的阈值67(第三阈值)比较,来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S1322)。另外,将第二S值的阈值67(第三阈值)设定为,通过实际进行测量求出的从S值和车载机1与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决定的规定值(例如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为1m时测量出的S值)。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根据在便携机2侧测量出的S值要求信号的S值进行的判断(下面称作第一判断)、和根据在车载机1侧测量出的值响应信号的S值进行的判断(下面称作第二判断)这两者来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更可靠地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另外,这样,通过两级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对于中继攻击的安全性提高。例如,若便携机2从中继机Y接收的S值要求信号的电场强度(S值)为第一S值的阈值64以上,则不解锁汽车门,另外,若车载机1从中继机X接收的S值响应信号的电场强度(S值)为第二S值的阈值67以上,则不解锁汽车门。即,只要中继机X和中继机Y的双方不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下使用,就不能进行中继攻击,可以更可靠地避免中继攻击。
另外,对于其他处理,即在便携机2接收代码要求信号后解锁汽车的门为止通过车载机1或便携机2进行的处理(S1323之后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S525之后的处理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图15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的车载机1的硬件结构。车载机1构成为包含CPU3、计数器4、定时器5、由闪存等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6、发送部7、接收部8、发送天线9、接收天线10、OSC26、RSSI电路30和A/D比较器31。这些结构与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图16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说明的便携机2的硬件结构。便携机2构成为包含CPU11、输入部12、由闪存等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3、接收部24、发送部25、接收天线18、发送天线19、反相器20、21、22、定时器27、RSSI电路28和A/D转换器29。这些结构与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接着,与图17A、图17B、图17C所示的流程图和图18所示的时间图一起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智能无钥匙进入***100的动作。图17A到图17C所示的流程图中,S1711~S1715的处理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S511~S515的处理相同。第四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之外,还基于进一步作为第二实施方式表示的从车载机1发送距离运算信号后到返回为止的时间进行距离的判断(S1733)。
这样,通过基于车载机2侧测量出的S值要求信号的S值进行的判断(下面称作第一判断)、基于车载机1侧测量出的S值响应信号的S值进行的判断(下面称作第二判断)、和基于从车载机1发送距离运算信号后到返回为止的时间进行的判断(下面称作第三判断),来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可靠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另外,通过三级判断车载机1和便携机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更可靠地避免中继攻击。
另外,下面的处理,即便携机2接收代码要求信号后到解锁车门为止通过车载机1或便携机2进行的处理(S1734之后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S525之后的处理相同。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以上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可以不脱离其精神地进行改变、改进,同时,本发明中当然包含其等价物。
例如,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汽车门的上锁和解锁的控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还可应用于控制汽车引擎的启动或停止的情况(点火开关的控制)。即,将车载机1连接到控制汽车的引擎的启动或停止的装置上,车载机1接收从便携机2送来的信号,进行基于通过S值测量出的距离的判断(第一判断),从而根据车载机1接收的上述信号向上述装置发送指示汽车的引擎的启动或停止的信号,由此,还可控制汽车的引擎的启动或停止。另外,同样,还可应用于汽车的转向锁机构的解锁和附属开关的开关动作等的控制。

Claims (30)

1.一种无线通信***,构成为包含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部和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部;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包含所述信号强度的第二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所述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判断。
2、一种无线通信***,构成为包含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部和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部;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包含所述信号强度的第二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所述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判断;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接收了所述第三无线信号,来发送第四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四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发送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后到接收所述第四无线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二判断;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的判断结果和、基于所述第二判断的判断结果,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三判断。
3、一种无线通信***,构成为包含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包含所述信号强度的第二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所述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判断;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测量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测量出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四判断;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的判断结果、和基于所述第四判断的判断结果,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五判断。
4、一种无线通信***,构成为包含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包含所述信号强度的第二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所述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判断;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接收了所述第三无线信号,来发送第四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四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发送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后到接收所述第四无线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二判断;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测量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测量出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四判断;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的判断的结果、基于所述第二判断的判断的结果、和基于所述第四判断的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六判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将与所述信号强度比较用的第一阈值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比较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所述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阈值,从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来进行所述第一判断。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将与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后到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为止所需的所述时间比较用的第二阈值,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将所述时间与所述第二阈值比较,从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来进行所述第二判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将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比较用的第三阈值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比较测量出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三阈值,从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来进行所述第四判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具有计数器;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在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时启动计数器;
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将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时的计数值与作为所述第二阈值存储的计数值比较,从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来进行所述第二判断。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强度测量部通过使用RSSI电路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无线信号是对长波带的载波进行了ASK调制的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无线信号是对超短波带的载波进行了FSK调制的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无线信号是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四无线信号是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将所接收的所述第三无线信号作为所述第四无线信号返回。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重复发送第五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五无线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仅在不能接收所述第五无线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接收了所述第三无线信号,来发送所述第四无线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接收了所述第五无线信号,来发送第六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六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接收了所述第六无线信号来发送所述第五无线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在通过所述第二判断,而判断为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距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存在于规定距离以内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发送。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门的上锁或解锁的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的结果,来向所述装置发送指示所述门的上锁或解锁的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门的上锁或解锁的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三判断的结果,来向所述装置发送指示所述门的上锁或解锁的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门的上锁或解锁的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五判断的结果,来向所述装置发送指示所述门的上锁或解锁的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门的上锁或解锁的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六判断的结果,来向所述装置发送指示所述门的上锁或解锁的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汽车的引擎的启动或停止的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的结果,来向所述装置发送指示汽车的引擎的启动或停止的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汽车的引擎的启动或停止的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三判断的结果,来向所述装置发送指示汽车的引擎的启动或停止的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汽车的引擎的启动或停止的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五判断的结果,来向所述装置发送指示汽车的引擎的启动或停止的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控制汽车的引擎的启动或停止的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六判断的结果,来向所述装置发送指示汽车的引擎的启动或停止的信号。
25、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中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部和接收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部;
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根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所述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判断。
2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中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
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发送包含所述信号强度的第二无线信号。
2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是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中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部和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部;
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根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所述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判断;
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接收所述第四无线信号;
根据发送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后到接收所述第四无线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二判断;
根据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的判断结果、和基于所述第二判断的判断结果,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三判断。
28、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是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中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
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测量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发送包含所述信号强度的第二无线信号;
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
根据接收了所述第三无线信号来发送第四无线信号。
29、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是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中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
发送第一无线信号;
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根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所述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判断;
测量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测量出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四判断;
根据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的判断结果、和基于所述第四判断的判断结果,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五判断。
30、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是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中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CPU和存储器、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送部、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测量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部;
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根据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所述信号强度,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判断;
发送所述第三无线信号;
接收所述第四无线信号;
根据发送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后到接收所述第四无线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二判断;
测量所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测量出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四判断;
根据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的判断的结果、基于所述第二判断的判断的结果和基于所述第四判断的判断的结果,来进行判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距离的第六判断。
CNA2006100824100A 2005-05-16 2006-05-16 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装置 Pending CN18667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42385A JP2006319846A (ja) 2005-05-16 2005-05-1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05142385 2005-05-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6758A true CN1866758A (zh) 2006-11-22

Family

ID=37425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824100A Pending CN1866758A (zh) 2005-05-16 2006-05-16 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73888A1 (zh)
JP (1) JP2006319846A (zh)
KR (1) KR20060118351A (zh)
CN (1) CN1866758A (zh)
TW (1) TW200641228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5991A (zh) * 2010-12-07 2012-07-11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通信非法成立防止***
CN102708605A (zh) * 2011-01-12 2012-10-0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子钥匙***
CN104077509A (zh) * 2013-09-25 2014-10-01 苏州天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装置及其方法
CN104424685A (zh) * 2013-09-04 2015-03-18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后挡板功能及欢迎功能的运转距离二元化呈现装置及方法
CN106257947A (zh) * 2015-06-18 2016-12-28 钱浙滨 一种行驶轨侧无线跟踪传输方法,装置及***
CN106257878A (zh) * 2015-06-18 2016-12-28 钱浙滨 一种车载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
CN106460410A (zh) * 2014-06-04 2017-02-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辆用通信***、车载机、便携机及计算机程序
CN106536840A (zh) * 2014-06-26 2017-03-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辆用通信***、车载机、便携机及计算机程序
CN111315948A (zh) * 2017-11-14 2020-06-19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遥控无钥匙进入***
CN112141043A (zh) * 2019-06-28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控制方法、车辆以及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95851B2 (en) 2005-08-03 2012-10-23 Michael Edward Finnegan Realtime, interactive and geographically defined computerized personal match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8880047B2 (en) * 2005-08-03 2014-11-04 Jeffrey C. Konicek Realtime, location-based cell phone enhancements, uses, and applications
WO2007102132A1 (en) * 2006-03-09 2007-09-13 Nxp B.V. Amplification stage
KR100817594B1 (ko) * 2006-09-05 2008-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 장치들 간의 자동으로 연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270905B1 (en) * 2007-10-02 2012-09-18 Plantroncis, Inc. Near-far sensing using frequency swept RSSI
CA2705782C (en) * 2007-11-13 2016-06-28 Spielo Manufacturing Ulc Wireless wagering system
JP5084703B2 (ja) * 2008-11-26 2012-11-28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587403B2 (en) * 2009-06-18 2013-11-19 Lea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determining and preventing relay attack for passive entry system
JP5626627B2 (ja) * 2010-07-0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制御システム
JP5594182B2 (ja) * 2011-02-23 2014-09-2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スマートシステム
CN103184818A (zh) * 2011-12-27 2013-07-03 东莞市邦正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无线遥控电子锁、电子锁组件及家具
JP5862454B2 (ja) 2012-05-25 2016-02-16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スマートシステム
KR101362325B1 (ko) * 2012-07-19 2014-02-1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트렁크 자동 열림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20140028440A1 (en) * 2012-07-30 2014-01-30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otive proximity detection and control
US10212269B2 (en) 2013-11-06 2019-02-19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ultifactor drive mode determination
US20150181414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Motorola Mobility Llc Discouraging text messaging while driving
US20150184628A1 (en) * 2013-12-26 2015-07-02 Zhigang Fan Fobless keyless vehicle entry and ingnition methodand system
US9037125B1 (en) 2014-04-07 2015-05-19 Google Inc. Detecting driving with a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JP6347762B2 (ja) * 2015-04-15 2018-06-27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
KR101716240B1 (ko) 2016-01-04 2017-03-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및 차량의 제어방법
JP6258989B2 (ja) * 2016-02-12 2018-01-10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KR101842436B1 (ko) * 2016-09-07 2018-03-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및 차량의 제어방법
JP6812955B2 (ja) * 2017-02-28 2021-01-13 株式会社Soken 位置判定システム
JP6690609B2 (ja) 2017-04-06 2020-04-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磁界発生回路
JP6724873B2 (ja) * 2017-07-03 2020-07-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機、携帯機の制御方法
US10424441B2 (en) * 2017-07-05 2019-09-2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Ultra-high charge density electret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10594727B2 (en) 2018-07-17 2020-03-17 Levl Technologies, Inc. Relay attack prevention
WO2020044233A1 (en) 2018-08-27 2020-03-05 Levl Technologies, Inc.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modeling for radio frequency fingerprinting
WO2020070594A1 (en) 2018-10-03 2020-04-09 Levl Technologies, Inc. Carrier frequency estimation for radio frequency fingerprinting
CN109655075B (zh) * 2019-01-16 2021-09-1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车定位方法及设备
US11483320B2 (en) * 2019-03-22 2022-10-25 Voxx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ctive relay station attacks between two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WO2020210990A1 (en) * 2019-04-16 2020-10-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user device and a vehicle using bluetooth low energy technology
US11449691B2 (en) * 2020-08-20 2022-09-20 Assa Abloy Ab Relay attack detection for interfaces using command-response pair
WO2023101671A1 (en) * 2021-12-02 2023-06-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hite noise generators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5991A (zh) * 2010-12-07 2012-07-11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通信非法成立防止***
CN102708605B (zh) * 2011-01-12 2016-02-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子钥匙***
CN102708605A (zh) * 2011-01-12 2012-10-0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子钥匙***
CN104424685A (zh) * 2013-09-04 2015-03-18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后挡板功能及欢迎功能的运转距离二元化呈现装置及方法
CN104077509B (zh) * 2013-09-25 2017-04-19 中安智慧安全技术(徐州)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装置
CN104077509A (zh) * 2013-09-25 2014-10-01 苏州天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装置及其方法
CN106460410A (zh) * 2014-06-04 2017-02-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辆用通信***、车载机、便携机及计算机程序
CN106460410B (zh) * 2014-06-04 2019-03-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辆用通信***、车载机、便携机及记录介质
CN106536840A (zh) * 2014-06-26 2017-03-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辆用通信***、车载机、便携机及计算机程序
CN106536840B (zh) * 2014-06-26 2019-03-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辆用通信***、车载机及便携机
CN106257947A (zh) * 2015-06-18 2016-12-28 钱浙滨 一种行驶轨侧无线跟踪传输方法,装置及***
CN106257878A (zh) * 2015-06-18 2016-12-28 钱浙滨 一种车载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
CN111315948A (zh) * 2017-11-14 2020-06-19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遥控无钥匙进入***
CN111315948B (zh) * 2017-11-14 2021-06-18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遥控无钥匙进入***
CN112141043A (zh) * 2019-06-28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控制方法、车辆以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73888A1 (en) 2006-12-07
JP2006319846A (ja) 2006-11-24
KR20060118351A (ko) 2006-11-23
TW200641228A (en) 200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6758A (zh) 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866788A (zh) 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装置
US9481298B2 (en) Reporting system, reporting control method, and handheld device
JP5615326B2 (ja) 携帯機の位置判定システム、携帯機の位置判定方法、携帯機の位置判定装置
JP5260430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6427321B2 (ja) 制御システム、携帯機
JP5173934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5260429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US9384610B2 (en) On-board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US11040657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nd vehicle control device
US995069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0028550A (ja) 通信システム
JP4690218B2 (ja) 無線通信機能を有する携帯機
JP2008208596A (ja) 車両用電子キー装置
JP2015113643A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JP2017172202A (ja) 車両ドア解錠システム及び車載制御装置
JP5460550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17160703A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5406271B2 (ja) 電子キー装置
JP7125323B2 (ja) 車載制御装置、車載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249180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18053489A (ja) スマートキーシステム
JP5013996B2 (ja) 監視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8106577A (ja) パッシブ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JP2017135560A (ja)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車載機及び携帯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