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4544A - 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4544A
CN1824544A CN 200610055027 CN200610055027A CN1824544A CN 1824544 A CN1824544 A CN 1824544A CN 200610055027 CN200610055027 CN 200610055027 CN 200610055027 A CN200610055027 A CN 200610055027A CN 1824544 A CN1824544 A CN 1824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jack
rear end
end pane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550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4544B (zh
Inventor
伊藤晃
权田初美
住田和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24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4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24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45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包括构成行李室的地面的行李室底板,和构成上述行李室的后壁的后围板,上述行李室底板上可收容备胎,同时在该备胎和上述后围板之间可收容千斤顶,上述后围板的一部分,从俯视方向看突出至与上述千斤顶重合的位置。采用本发明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确实可靠地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

Description

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位于车辆后部的行李室内收容千斤顶的千斤顶收容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位于车辆后部的行李室内收容千斤顶的收容结构,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成9-76947号)所示,在具有构成行李室地面的行李室底板和构成行李室后壁的后围板的车辆中,在上述行李室底板上凹设有收容备胎的备胎室,在该备胎室内收容有备胎,同时在该备胎和上述后端面板之间收容有千斤顶。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后围板上安装有延伸至千斤顶的上方,且从侧面看大致呈“L”状的支架,该支架和上述备胎室夹持住上述千斤顶。
由于上述支架的强度较弱,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行李室底板会产生变形,从而方向向上的作用力会作用在千斤顶上,此时保持该千斤顶的上述支架无法承受上述作用力而产生破损,从而使千斤顶有可能从备胎室中飞出。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可以考虑提高支架自身的强度,但这样会使支架的制造成本上升。另外,虽然通过提高支架自身的强度可使其不易破损,但该支架在后围板上的安装部位的强度如果较弱,则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该安装部位可能会产生断裂,从而使上述支架与后围板分离,因此必须增加该支架在后围板上的安装部位的强度,所以会使车辆的重量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可确实可靠地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的千斤顶收容结构。
本发明的车辆千斤顶收容结构,包括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后纵梁;设置在该后纵梁上,构成行李室地面的行李室底板;构成上述行李室后壁的后围板;上述行李室底板上,可收容备胎,且在该备胎和上述后围板之间可收容千斤顶,上述后围板的一部分,从俯视方向看突出至与上述千斤顶重合的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后围板的一部分突出至千斤顶的上方,因此,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即使千斤顶要从备胎和后围板之间向上方飞出,千斤顶也会被上述后围板予以突出的一部分所阻挡,从而防止该千斤顶从车辆飞出。另外,由于上述后围板的一部分予以突出而形成阻挡千斤顶的部分,所以该部分与后围板形成一体,从而可具有较强的强度,即使受到千斤顶的撞击,该部分也不会与后围板分离。因此,通过使后围板的一部分予以突出的简单结构,即可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确实可靠地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
在上述千斤顶收容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后围板,可由后围板前板与后围板后板接合而成,并具有闭合剖面结构,上述后围板的一部分,可由上述后围板前板的一部分向车辆前方突出而成。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后围板具有闭合剖面结构,所以后围板的刚性得以提高,因此,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可抑制行李室底板产生变形,从而可减小因行李室底板的变形而赋予千斤顶在飞出时的加速度。
在上述千斤顶收容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千斤顶,设置在其下端部比上述备胎更位于下方的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千斤顶向车身的前方移动而要飞出时,由于千斤顶的下端部进入备胎的下方,所以可抑制千斤顶从车辆飞出。
另外,在上述千斤顶收容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千斤顶,设置在其下端部的一部分从俯视方向看与上述备胎重合的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即使千斤顶要从车辆飞出,但该千斤顶的下端部的一部分也会被备胎所阻挡,所以通过后围板和备胎,可从千斤顶的前后两方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
在上述千斤顶收容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行李室底板,其在车宽方向上与上述后围板相对应的区域内可凹设有收容上述备胎的备胎室,该备胎室可收容上述备胎以及千斤顶。
采用上述结构,当备胎室通过盖体予以覆盖之后,可由形成一个具有平坦地面的行李室,因而可提高行李室的使用性能。
在上述千斤顶收容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一对后纵梁,可延伸至比上述后围板更位于后方的位置,该后纵梁的后端部可设置有沿车身的车宽方向延伸的后保险杠加强部件,该后保险杠加强部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与上述千斤顶的收容区域相对应。
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通过保险杠加强部件可使冲击不会直接传到千斤顶的收容部位,因而可更有效的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II-II线剖视立体图。
图3是图1中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千斤顶收容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V-V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加以详细说明。
图1~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在本实施形态中,只说明了本发明应用于普通型轿车(sedan car)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还可适用于舱背式轿车(hatchback car)等。
上述车辆中,直至行李室地面1a的行李室1,通过行李室盖(trunk lid)10的开启,而向车身后方开放。上述行李室1,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后纵梁4;设置在该后纵梁4上,构成行李室1的地面1a的行李室底板2;以及构成上述行李室1的后壁的后围板3。
上述一对后纵梁4,穿过上述后围板3并向其后方延伸。上述一对后纵梁4的后端部,设置有沿车身的车宽方向延伸,并连接该对后纵梁4的两个后端部的后保险杠加强部件8。
上述后围板3,设置有开口缘部33,形成使行李室1向后方开放的开口。该开口缘部33,向上方开口而大致呈较宽的“U”状,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位于上述开口下方且沿车身车宽方向延伸的水平部33a的上表面33b,与行李室1的地面1a大致位于同一平面。该上述开口缘部33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上述行李室底板2,其在车宽方向上与上述后围板3相对应的区域内凹设有备胎室5。该备胎室5,可以平卧状态收容备胎6,同时在该备胎和上述后围板3之间可收容千斤顶7。
另外,上述行李室底板2上,设置有可从上方覆盖上述备胎室5的盖体(未图示)。该盖体为覆盖上述备胎室5而设置在行李室底板2上时,该盖体的上表面与行李室底板2的未凹设有备胎室5的部分的上表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即与行李室底板2一起构成大致平坦的行李室1的地面1a,而该平坦的地面1a一直延续至上述开口缘部33的水平部33a的上表面33b。
另外,上述备胎室5的底面,其在车宽方向上与上述后围板3相对应的区域,凹设有进一步向下凹陷的凹部51。上述千斤顶7可装拆可能地固定在该凹部51的底面上。
上述千斤顶7,为伸缩式千斤顶(pantograph type jack),包括从俯视方向看大致呈长方形的底座部71;可上下运作的可动部72;沿着上述底座部71的长度方向予以延伸,以连结上述底座部71和上述可动部72的连结部(link)73;通过转动操作设置在上述连结部73的螺旋部74,可使上述可动部72进行上下运作。另外,上述底座部7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上述连结部73的宽度尺寸,因此底座部7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位于上述连结部73的外侧。
另外,上述千斤顶7,以上述底座部71的长度方向大致与车身的车宽方向平行的状态,固定在从俯视方向看上述底座部71的比上述连结部73向车辆前方突出的部位与上述备胎6相重合的位置。
在上述凹部51的底面,设置有装拆可能地固定上述千斤顶7的固定器9。该固定器9,包括安装在上述凹部51的底面上的固定部件91,其前后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的爪部91a;以及从侧视方向看弯曲成向上方突起,且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两个端部可与上述爪部91a卡合的钩状部件(hook)92。该钩状部件92,在从上方按压上述千斤顶7的连结部73的状态下,与上述爪部91a卡合,由此上述千斤顶7被固定在上述凹部51的底面上。另外,若解除上述钩状部件92与爪部91a的卡合状态,千斤顶7即可卸下。
以下,对上述后围板3的开口缘部33的具体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3所示,上述后围板3的开口缘部33,由后围板前板31和后围板后板32,在上述水平部33a予以接合,而形成闭合剖面结构。
上述后围板前板31,其上部形成有向车辆前方突出的突出部31a。
上述突出部31a,从俯视方向看,突出至与千斤顶7重合的位置,从而可从上方覆盖千斤顶7。另外,上述突出部31a与上述备胎6之间的间隙,小于千斤顶7的底座部7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使千斤顶7无法从间隙通过。
另外,上述后围板前板31的上表面,弯曲成向上方凸起的形状,由此通过后围板前板31的上表面形成上述水平部33a的上表面33b。
另一方面,上述后围板后板32,呈略微向车辆后方鼓起的形状,并与上述后围板前板31的位于上下方向的规定部位相接合。
下面,就位于上述后围板3的后方的上述后保险杠加强部件8加以说明。上述后保险杠加强部件8,从侧视方向看呈向车辆前方开口且带有凸缘的“コ”状,同时其位于车宽方向的中央部位向下弯折而低于其两端部,以使该中央部位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与上述千斤顶7的收容区域相对应。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千斤顶收容结构,由于后围板3的突出部31a突出至千斤顶7的上方,因此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即使固定器具9的钩状部件92与爪部91a的卡合状态被解除,而使千斤顶7从备胎6和后围板3之间向车辆上方飞出,但该千斤顶7会被上述突出部31a所阻挡,从而可防止该千斤顶从车辆飞出。另外,由于上述阻挡千斤顶7的突出部31a,是由后围板前板31的上部向前突出而成,所以该突出部31a与后围板3形成一体,因而可具有较强的强度,即使受到千斤顶的撞击,突出部31a也不会与后围板3分离。因此,通过使后围板3的一部分予以突出的简单结构,即可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确实可靠地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
另外,由于后围板3的开口缘部33,呈闭合剖面结构,所以后围板3的刚性得以提高,因此,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可抑制行李室底板2产生变形,从而可减小因行李室底板2的变形而赋予千斤顶7在飞出时的加速度。
另外,由于千斤顶7固定在备胎室5的底面上所凹设的凹部51的底面上,所以千斤顶7的底座部71位于比备胎6更位于下方的位置,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千斤顶7向车辆的前方移动而要飞出时,千斤顶7的底座部71向备胎6的下方移动,因此千斤顶7会进入位于备胎6与凹部51的底面之间的部位,从而可抑制千斤顶7从车辆飞出。
另外,由于千斤顶7的底座部71的前侧部分,从俯视方向看与备胎6重合,因此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即使千斤顶7要从车辆飞出,但底座部71的前侧部分也会被备胎6所阻挡,所以通过后围板3和备胎6,可从千斤顶7的前后两方防止千斤顶7从车辆飞出。
另外,由于保险杠加强部件8的中央部位,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与千斤顶7的收容区域相对应,因此在车辆发生后方冲撞时可通过保险杠加强部件8使冲击不会直接传到千斤顶7的收容部位,从而可更有效的防止千斤顶从车辆飞出。
另外,从上述实施方式可知,后围板3的开口缘部33的水平部33a的上表面33b,与行李室1的地面1a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此外,上述水平部33a的上表面33b,可如图4及图5所示,位于比行李室1的地面1a更位于上方的位置。采用此结构,若使后围板前板31的上部突出至千斤顶7的上方而形成突出部31a,也可防止千斤顶7向车辆上方飞出。另外,开口缘部33的闭合剖面结构,也可根据水平部33a的位置进行适当的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后围板3的开口缘部33的水平部33a的上表面33b,与行李室1的地面1a大致位于同一平面,所以通过盖体覆盖备胎室5后,行李室1的地面1a可通过盖体而大致平坦地延续至开口缘部33的水平部33a,由此可提过行李室1的使用性能。
另外,备胎室5的底面上所凹设的凹部51,并不一定需要。此外,可将备胎6收容在稍微上方的位置,同时使千斤顶7的底座部71的前侧部分位于上述备胎6的下方,并在此状态下将千斤顶7固定在备胎室5的底面上。
另外,固定千斤顶7的方法,不局限于使用固定器9,除此之外也可适当选用其他的固定方法。

Claims (6)

1.一种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
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后纵梁;
设置在该后纵梁上,构成行李室地面的行李室底板;
构成上述行李室后壁的后围板;
上述行李室底板上,可收容备胎,且在该备胎和上述后围板之间可收容千斤顶,
上述后围板的一部分,从俯视方向看突出至与上述千斤顶重合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围板,由后围板前板与后围板后板接合而成,并具有闭合剖面结构,
上述后围板的一部分,由上述后围板前板的一部分向车辆前方突出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千斤顶,设置在其下端部比上述备胎更位于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千斤顶,设置在其下端部的一部分从俯视方向看与上述备胎重合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行李室底板,其在车宽方向上与上述后围板相对应的区域内凹设有收容上述备胎的备胎室,
上述备胎室,收容上述备胎以及千斤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后纵梁,延伸至比上述后围板更位于后方的位置,
上述后纵梁的后端部,设置有沿车身的车宽方向延伸的后保险杠加强部件,
上述后保险杠加强部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与上述千斤顶的收容区域相对应。
CN2006100550276A 2005-02-25 2006-02-24 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45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51342 2005-02-25
JP2005051342A JP4645226B2 (ja) 2005-02-25 2005-02-25 車両のジャッキ配設構造
JP2005051342 2005-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4544A true CN1824544A (zh) 2006-08-30
CN1824544B CN1824544B (zh) 2010-06-16

Family

ID=36935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5502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4544B (zh) 2005-02-25 2006-02-24 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45226B2 (zh)
CN (1) CN182454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9838B (zh) * 2007-12-27 2010-11-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机械式千斤顶的固定方法
CN101695909B (zh) * 2009-10-20 2011-04-2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剪切式千斤顶的安装结构
CN109018022A (zh) * 2017-06-08 2018-12-18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
WO2019019441A1 (en) * 2017-07-26 2019-01-31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EXTERIOR VEHICLE PAR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90605A (ja) * 2007-05-25 2008-12-04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リヤバンパカバーの構造
JP5189623B2 (ja) * 2010-08-03 2013-04-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04Y2 (zh) * 1976-07-15 1981-01-14
JPS6135471Y2 (zh) * 1980-04-05 1986-10-15
JPS57141170U (zh) * 1981-02-27 1982-09-04
JPS613174U (ja) * 1984-06-13 1986-01-10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における車体後部構造
JPS6385478U (zh) * 1986-11-22 1988-06-03
JPH02112563U (zh) * 1989-02-27 1990-09-10
JPH0342457U (zh) * 1989-09-01 1991-04-22
JPH10119663A (ja) * 1996-10-16 1998-05-12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ジャッキ収納部構造
JPH10316050A (ja) * 1997-05-21 1998-12-02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リヤフロア構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9838B (zh) * 2007-12-27 2010-11-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机械式千斤顶的固定方法
CN101695909B (zh) * 2009-10-20 2011-04-2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剪切式千斤顶的安装结构
CN109018022A (zh) * 2017-06-08 2018-12-18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
CN109018022B (zh) * 2017-06-08 2021-05-07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
WO2019019441A1 (en) * 2017-07-26 2019-01-31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EXTERIOR VEHICLE PA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45226B2 (ja) 2011-03-09
CN1824544B (zh) 2010-06-16
JP2006232153A (ja) 200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9627B (zh) 车辆后部构造
CN1824544A (zh) 车辆的千斤顶收容结构
US7802643B2 (en) Inverter buffer structure for a hybrid vehicle
CN112046617B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
CN1162287C (zh) 轻型卡车
EP1900614B1 (en) Structure of a vehicular body
CN1907788A (zh) 车辆后部车身结构
CN1248896C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US20100026044A1 (en) Vehicle Bod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1033677A (zh) 车辆的后部车门结构
CN1743195A (zh) 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CN1669861A (zh) 汽车的后部车身结构
CN1273331C (zh) 车辆用机器的安装构造
CN1709747A (zh) 货厢外钩装配结构
CN1590690A (zh) 车辆的滑动门支撑结构
JP2007038717A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292942C (zh) 前保险杠安装结构
US20230097081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having a front portion to protect pedestrians in a collision
JP2005168158A (ja) 車両の電気機器固定構造
US8919484B2 (en) Drive arrangement for automobile
CN1754742A (zh) 汽车的车顶结构
CN110001788B (zh) 用于车辆的前端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EP4159545B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US11884330B1 (en)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EP4159543A1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