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7699B - 车用座椅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用座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7699B
CN1817699B CN2006100037571A CN200610003757A CN1817699B CN 1817699 B CN1817699 B CN 1817699B CN 2006100037571 A CN2006100037571 A CN 2006100037571A CN 200610003757 A CN200610003757 A CN 200610003757A CN 1817699 B CN1817699 B CN 18176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guiding device
mentioned
belt guid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037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7699A (zh
Inventor
竹内良敬
田中浩美
松桥和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208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29809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17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7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17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76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用座椅装置,包括至少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向车辆前方倾斜的座椅靠背,以及固定在设置于座椅靠背内部的座椅靠背框架上以支撑安全带引导器,同时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通过作用在带上的张力而产生变形,使安全带引导器可向下方移动的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采用本发明,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即使座椅发生前倾,也可防止因作用在带上的张力而对安全带引导器产生的负载予以增加,从而可确保安全带引导器发挥其引导功能。

Description

车用座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引导座椅安全带带部的安全带引导器的车用座椅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技术,一般是在座椅靠背上设置安全带引导器,将从位于车辆主体一侧的开口部予以供给的座椅安全带的带部,引导至容易被乘员拉引出的部位(参照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公平7-21417号)。另外,有关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向前方倾斜转动的座椅也为人所知(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205489号)。
可是,以往的安全带引导器,没有考虑到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座椅靠背产生向前方倾斜转动位移的问题。即,当乘员就座于座椅而被带约束时,若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座椅会产生向前方倾斜转动位移,此时设置在座椅靠背上部的安全带引导器可能会受到来自座椅安全带的过度的应力而有发生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当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即使座椅产生前倾,亦可确保安全带引导器发挥其对座椅安全带的带部的引导功能。
本发明的车用座椅装置,包括,具有座椅垫和座椅靠背的座椅;从设置于座椅后方的装饰部件的开口部引出,以约束乘员的带;设置在上述座椅靠背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位于乘员肩部附近的部位,可将上述带引导至容易被乘员拉引出的部位的安全带引导器;固定在设置于上述座椅靠背内部的座椅靠背框架上,以支撑安全带引导器的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上述座椅靠背至少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向车辆前方倾斜,上述安全带引导器或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设置有抑制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因作用于带的张力而引起的安全带引导器破损的破损抑制结构,上述破损抑制结构可由设置在安全带引导器内部的的金属材料加强部件构成,上述安全带引导器,形成有用于使带贯穿其中的切口,上述切口呈山谷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纵向切口部、与该纵向切口部的下端连接的弯曲切口部、与该弯曲切口部连接并向外侧上方倾斜的倾斜切口部。
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安全带引导器即使受到来自带的过度的应力,也可避免产生破损。
采用上述结构,可通过简单的结构而有效地抑制,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因受到来自带的过度的应力而引起的安全带引导器的破损。
采用上述结构,既可提高带在通常情况下的收卷性能和引出性能,又可防止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被赋予更为集中的负荷的上述安全带引导器产生破损。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座椅垫可设置有根据来上方的负荷而产生变形的变形部的变形程度,来检测上述负荷的负荷传感器,上述座椅靠背,与上述座椅垫连接,通过上述变形部,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以座椅垫的前部为中心进行转动。
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由于座椅靠背以座椅垫的前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因此安全带引导器会受到来自座椅安全带的带部的过度的应力,但采用上述结构,即使发生上述情况,也可防止上述安全带引导器产生破损。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安全带引导器可设置在高于上述开口部的部位,上述加强部件,可设置在上述安全带引导器的上述切口的下侧的部位。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安全带引导器可设置在低于上述开口部的部位,上述破损抑制结构,可设置在上述安全带引导器与座椅靠背的结合部至位于安全带引导器所设置的用于带贯穿其中的切口的上侧之间的部位。
采用上述结构,具有车顶及支柱的车辆等或没有车顶的敞篷型车辆,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都可以防止上述安全带引导器产生破损。
另外,上述破损抑制结构,对应于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作用在带上的张力,使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产生变形,从而使安全带引导器向下方移动,以抑制安全带引导器产生破损。
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座椅靠背产生前倾而使其上端向前上方移动,通过作用在带上的张力使方向向下的较大负荷作用在安全带引导器上,此时由于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产生变形,所以上述负荷被吸收,作用在安全带引导器上的负荷意义减少,因此无需加固安全带引导器或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即可抑制因安全带引导器的破损等所引起的引导功能下降,从而可确保安全带引导器正常发挥其功能。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可具有固定在座椅框架上的脚部,该脚部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对应于作用在带上的张力而产生变形,使上述安全带引导器向下方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有效地使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产生变形,从而可减少作用在安全带引导器上的负荷。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座椅垫可设置有通过承受就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负荷而沿上下方向产生变形的变形部以检测上述负荷的负荷检测单元,上述座椅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可以座椅垫的前部为中心进行转动。
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虽然安全带引导器与座椅靠背的上端部一起向前上方移动,使带的折曲增大从而使方向向下的负荷作用在安全带引导器上,但即使在此情况下,也可有效的防止因上述安全带引导器而使带的引导功能下降。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安全带引导器,可设置在对应于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的座椅靠背的倾斜转动,从车宽方向看使带相对于安全带引导器在其前后方向以150度或以下的角度产生折曲的部位。
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由于通过作用在带上的较大张力而使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产生变形,因此可确保上述安全带引导器发挥其引导功能。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安全带引导器可具有上述带贯穿其中的切口,该切口在乘员受上述带约束的状态下,使上述带在宽度方向上大致呈水平状态。
采用上述结构,在通常时,可在不会给乘员带来不适感觉的状态下对乘员进行约束,而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即使来自带的较大的向下负荷作用在安全带引导器上,也可确实可靠的防止安全带引导器产生破损。
采用本发明,可防止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因座椅靠背的倾斜转动位移所引起的安全带引导器的破损而导致安全带引导器功能下降,进而可防止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性能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室内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车用座椅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安全带引导器及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沿V-V线剖视图。
图6是车用座椅装置在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示意图,与图3相当。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引导器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带的引出部分与安全带引导器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带的引出部分与安全带引导器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安全带引导器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车用座椅装置在发生冲撞或紧急减速时的侧视图。
图13是车用座椅装置在发生冲撞或紧急减速时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安全带引导器的加强部件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安全带引导器的加强部件的其他示例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安全带引导器的加强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车用座椅装置1,安装在具有驾驶席和助手席的双座型汽车上,在图1中,为了方便说明而将助手席的座椅省略。图2,表示驾驶席车用座椅装置1,在其侧方设置有助手席座椅装置(图示省略)。
车用座椅装置1,适用于驾驶席座椅装置和助手席座椅装置,但由于驾驶席座椅装置和助手席座椅装置为左右对称设置,在此只对驾驶席座椅装置予以说明,而助手席座椅装置的有关说明将予以省略。另外,在图1中所标记的“前”、“左”,表示车身前方和车身左侧。
如图2所示,车用座椅装置1,包括,具有座椅垫2和座椅靠背3的座椅4;用于约束乘员的带5;将带5引导至容易引出的部位的安全带引导器6;支撑上述安全带引导器6的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在座椅垫2的内部,设置有具有变形部12的负荷传感器11(负荷检测单元)。负荷传感器11,经通过就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负荷(体重)而沿上下方向产生变形的变形部12,以检测上述负荷,因此在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等,座椅4受到来自前方的冲击负荷作用,或受到指向前方的较大惯性力的作用,所以整个座椅4,以座椅垫2的从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心部位至其前端部的规定部位为中心,产生摇动并予以前倾。
如图1,图2所示,在座椅靠背3的后方,设置有覆盖车身面板表面的装饰部件13,在装饰部件13的内侧的下侧部位,设置有收卷或送出带5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14。在装饰部件13的上端部的车辆外侧,设置有将带5向外部引导的开口部15。
在座椅靠背3的上端部(除头枕3a以外的上端部)的车宽方向外侧,位于乘员肩部附近的部位,设置有安全带引导器6。上述开口部15,大致位于安全带引导器6的正后方,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从车宽方向看,随着座椅靠背3的前倾,使带5在引导器6的前后方以150°或以下的角度折曲(呈山状)(参照图4、图12)。
以下,对安全带引导器6加以说明。
安全带引导器6,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如图3~图5所示,安全带引导器6,包括构成下端部的底座部6a,与该底座部6a形成一体并从该底座部6a竖起的引导板部6b,从侧视看大致呈“L”状。安全带引导器6的引导板部6b,形成有可使带5贯穿其中的弯曲状切口7。该切口7的位于带5厚度方向的切口高度,大于带5的厚度,以使带5的送出和收卷可顺畅地进行。
切口7,包括大致沿纵向延伸的纵向切口部7a,与上述纵向切口部7的下端连接的弯曲切口部7b,与上述弯曲切口部7b连接并向车辆外侧上方缓慢倾斜延伸的倾斜切口部7c。上述纵向切口部7a,形成在安全带引导器6的内侧部分。上述安全带引导器6,位于纵向切口部7a的顶端的稍微下方的内侧部位,形成有用于将带5导入切口7的导入口7e,该导入口7e的位于带5厚度方向的高度,与带5的厚度尺寸大致相同。因此,带5较难从安全带引导器6脱出。
切口7的中央部位7d(倾斜切口部7c的一部分和弯曲切口部7b的一部分),可对带5进行引导,在乘员系好带5而受到约束的状态下,使从开口部15引出的带5在其宽度方向上大致呈水平状态。
由于切口7的倾斜切口部7c,向车辆外侧上方缓慢倾斜延伸(换言之,向车辆内侧下方),所以当乘员解开带5时,即使带5被施放至比安全带引导器6更位于车辆外侧的部位,带5也会回复到切口7的中央部位7d。因此,带5可被上述座椅安全带卷收器14顺畅地收卷。
如图4所示,在引导板部6b的上端部的前侧,形成有凹部6d,同样在引导板部6b的上端部的后侧,形成有凹部6e,因此,引导板部6b的位于切口7上侧的部分呈薄板状。另外,如图4,图5所示,安全带引导器6的底座部6a,向后方突出,2根螺栓9经垫圈10***上述底座部6a上所形成的螺孔6c中,并螺合固定在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上。
以下,对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加以说明。
如图3,图5所示,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为采用金属材料(例如,钢)且具有适当厚度(例如,1.0~2.0mm)的带状板材,从正面看大致折曲成门状,其具有2个脚部8a和接连上述脚部8a的上端部的上面板8b。
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的2个脚部8a,通过焊接而被固定在设置于座椅靠背3内部的中空的座椅靠背框架16。上述2个脚部8a,呈垂直设置,同时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6的向车辆外侧下方倾斜延伸的部分,从而使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的上面板8b呈向外侧下方倾斜的状态。
上述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的上面板8b,形成有对应于上述2个螺孔6c的2个孔8c。上述安全带引导器6装载在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的上面板8b上并予以定位,然后分别将螺栓9从上方***2个螺孔6c中,并与上述上面板8b的2个孔8c相螺合,由此将安全带引导器6固定在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上。
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通过作用在带5上的张力,指向下方的较大负荷对安全带引导器6产生作用,此时通过上述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的脚部8a的弹形变型或塑性变形而使安全带引导器6向下方移动,由此可抑制安全带引导器6产生破损,从而可确保安全带引导器6的引导功能。
以下,就上述车用座椅装置1的作用及有益效果加以说明。
如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座椅4以座椅垫2的前侧部位为中心向前倾方向摇动,因此安全带引导器6向位于通常部位的前上方的部位移动。此时,从车宽方向看,带5在安全带引导器6的前后方以150°或以下的角度呈山状折曲,通过该带5的张力,指向下方的较大负荷对安全带引导器6产生作用。这样,如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通过上述负荷的作用,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的脚部8a产生变形,安全带引导器6伴随上述变形而向下方移动。
这样,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座椅4以座椅垫2的前侧部位为中心向前倾斜,从而使安全带引导器6向前斜上方移动。因此,带5的折曲予以增大,从而有较大的负荷作用在安全带引导器6上。可是,由于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通过作用于带5的张力而产生变形,从而使安全带引导器6向下方移动,所以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可以减少因作用在带5上的张力而作用于安全带引导器6的负荷,以抑制安全带引导器6产生破损,从而可确保安全带引导器6正常发挥其引导功能,并防止对乘员的约束性能的下降。而且,无需对安全带引导器6或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进行加强,所以座椅装置1的重量不会因此而增加。
特别是,上述车用座椅装置1,在座椅垫2上设置有通过因就座于座椅4的乘员的负荷而可沿上下方向产生变形的变形部12以检测上述负荷的负荷传感器11,座椅4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以座椅垫2的前侧部位为中心产生摇动,由此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安全带引导器6与座椅靠背3的上端部一起向前上方移动。因此,带5的折曲予以增大,从而指向下方的较大负荷作用在安全带引导器6上,但即使在此情况下,可通过设置,通过上述安全带引导器6的向下方移动以抑制安全带引导器6产生破损的破损抑制结构,以此防止安全带引导器6的引导功能的下降。
另外,安全带引导器6设置于,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从车宽方向看,使带5在引导器6的前后方以150°或以下的角度产生折曲的部位,此时通过作用于带5的较大张力可促进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的变形,因而可确保安全带引导器6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的引导功能,从而可更进一步提高带5对乘员的约束力,以进一步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另外,当车辆通常行驶时,通过带5对乘员进行约束。由于在安全带引导器6上设置有可使带5贯穿其中的切口7,所以通过上述切口7可将带5在其宽度方向上保持为水平状态,从而不会给乘员带来不适的感觉。另外,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虽然由带5产生的指向下方的较大负荷作用在安全带引导器6上,但即使在此情况下,也可确实可靠地防止安全带引导器6产生破损。
以下,就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一部分予以变更的变形例加以说明。
如图7所示,若在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A的脚部8a上,形成对应于来自上方的负荷而促进向下方变形的横向“U”状变形促进部8d,可促进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A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向下方的变形。另外,作为变形促进部8d,也可采用图7所示结构以外的其他各种结构。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座椅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上述破损抑制结构,由设置于安全带引导器内部的金属材料加强部件构成,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可抑制安全带引导器因承受来自带的过度应力而产生破损。
图8(a)是安全带引导器103的放大图。图8(a)表示从车辆前方看到的位于驾驶席一侧的安全带引导器103的示意图。另外,图8(b)是图8(a)中的A-A线剖视图。
安全带引导器103,具有座椅安全带的带部可贯穿其中的切口103a。切口103a,从车辆前方看大致呈山谷状,包括位于其车辆内侧端部103i和中央部103d之间竖直部103b,以及位于其车辆外侧端部103c与中央部103d之间的外方倾斜部103e,在车宽方向上,车辆外侧端部103c和中央部103d位于相同高度的位置,或者车辆外侧端部103c比中央部103d位于更上方的位置。这样,外方倾斜部103e,在车宽方向上沿水平方向或向车辆外侧上方延伸,因此在乘员解开安全带时,即使带5被施放至比安全带引导器103更位于车辆外侧的部位,带5也可被顺畅地卷收。外方倾斜部103e,其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103f,位于0度~40度时,可使带5顺畅地卷收,其中103f位于10度~30度时较为理想。切口103a,呈较缓的曲线状,使带5不会向车宽方向或上下方向产生折曲,即可在切口103中顺畅移动。因此,在引出带5时不会发生勾挂现象,当乘员系好安全带后,可以防止带5偏向车辆内侧而对乘员颈部产生勾挂而造成不适的感觉。
另外,当带5位于切口103a的竖直部103b时,带5的剖面大致沿垂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由此,当乘员拉引出带5时,可减少切口103a与带5之间的纠结或摩擦,从而可提高带5的引出性能。
另外,安全带引导器103设置有用于将带5***切口103a的***口103h。上述***口103h,从稍微低于上述切口103a的车辆内侧端部(上端部)103i的部位,以与切口103a从其上端部103i延伸的方向,即上下方向有较大差异的角度,向车辆内侧延伸设置,以使带5被拉引出时不会从安全带引导器103脱出。
图8(c)是表示设置在座椅后方的装饰部件的开口部102的设置图。该图是从车辆前方,透过位于驾驶席一侧的安全带引导器103,所观测的开口部102的示意图。
在上述图8(c)中,虽然开口部102沿水平方向延伸,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其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在规定范围203之内即可。
具体而言,开口部102,只要设置为,使带5的位于安全带引导器103后方5cm的部位的剖面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位于位置201(以开口部102的中心为原点,从该原点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水平线按逆时针方向转动40度的位置)和位置202(以开口部102的中心为原点,从该原点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水平线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的位置)之间,即可使带5从安全带引导器103被顺畅地收卷。其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带5的位于安全带引导器103后方5cm的部位的剖面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位于以开口部102的中心为原点,从该原点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水平线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度的位置和以开口部102的中心为原点,从该原点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水平线按顺时针方向转动60度的位置之间,且安全带引导器103的外方倾斜部103e的角度103f为0~30度。
根据图8(a)与图8(c),从开口部102和座椅靠背101的位置关系可知道,开口部102位于安全带引导器103的切口103a的正后方。由此,开口部102设置在带5可大致从安全带引导器103的正后方予以引出的部位,所以从开口部102引出的带5可被顺畅地***安全带引导器103中,从而可减少带5与安全带引导器103之间的摩擦。
切口103a,具有一个使从开口部102引出的带5可***其中,且不会产生扭曲,并在其宽度方向上不会产生折曲的空间103g。即,若开口部102大致沿车宽方向水平设置,切口103a内确保有可使带5水平设置的空间103g则较为理想。由此,当带5在其舌片106沿着座椅靠背的前侧表面移动的状态下被收卷入开口部102时(不是乘员将带5较大地施放至车辆外侧的状态),可减少带5与安全带引导器103之间的摩擦,从而可使带5被顺畅地卷收。另外,若切口103的外方倾斜部103e,大致在车宽方向上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103f为10度~40度(不包括40度)时,切口103a的较为理想的结构是,使穿过山谷状切口103a的中央部位,亦即车宽方向的中央部103d的带5,在其宽度方向上大致呈水平状态。通过上述设置,可进一步减少带5与安全带引导器103之间的摩擦,从而可使带5被顺畅地卷收。
另外,如图9所示,上述带5大致从安全带引导器103的正后方引出的部位,从车宽方向看,开口部102位于,以安全带引导器103为中心,沿上下方向具有规定角度的范围301内,其中上述规定角度较为理想的是±60度。
上述开口部102的设置,不只局限于敞篷型车辆,也可适用于具有通过支柱支撑的车顶的车辆。当具有通过支柱支撑的车顶的车辆使用本发明时,较为理想的是,设置于支柱或车顶的用于引出带5的开口部102,位于以安全带引导器103为中心且向后方展开的具有规定角度的范围301内,其中上述规定角度较为理想的是±60度。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上述带5大致从安全带引导器103的正后方引出的部位,从利于带5的收卷及引出的观点出发,较为理想的是,从车辆的上方看,开口部102,位于以安全带引导器103为中心的向正后方展开的具有规定角度的范围401内,上述规定角度较为理想的是图10中沿左右方向的±30度,其中最为理想的是±20度。
图11是安全带引导器103相对于座椅靠背101的安装方法的示意图。在座椅靠背101的内部,设置有框架501及安装在该框架501的肩部的底座502。安全带引导器103被固定在底座502上。由于安全带引导器103,未从座椅靠背101的侧面突出,且设置在座椅靠背肩部和头枕之间的空间内,因此即使安全气囊504从侧部安全气囊单元503弹出并展开,安全气囊504也不会与安全带引导器103产生干涉,即不会阻碍安全气囊504对乘员头部的保护。
在此,根据图12及图13,就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座椅如何移动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座椅装置,在其座椅垫105的下方(例如座椅滑动部附近)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对应于从上方作用于座椅垫105的负荷沿上下方向产生弯曲变形的变形部107,以及对应于上述变形部107的变形程度检测上述负荷的负荷传感器108,由此可判断乘员的负荷、是否搭载有儿童座椅等。因此,座椅靠背101,通过上述变形部107,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以座椅垫的前部为中心进行转动。
当安全带引导器103设置在高于开口部102的位置时,若发生车辆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如图12的虚线所示,由于座椅靠背101产生上述转动使位于座椅靠背101上侧的安全带引导器103的高度升高,且带5受到张力的作用,因此通过带5向切口103a的下缘施加了一个方向向下的过度应力601。所以,此时安全带引导器103的加强部件,应设置在位于切口103a下侧的部位。
另一方面,当安全带引导器103设置在低于开口部102的位置时,若发生车辆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如图13的虚线所示,由于座椅靠背101产生上述转动使安全带引导器103的高度也同样升高,且带5受到张力的作用,因此通过带5向切口103a的上缘施加一个方向向上的过度应力701。所以,此时安全带引导器103的加强部件,应设置在安全带引导器103与座椅靠背101的接合部至切口103a上缘之间的部位。
如图14所示,当安全带引导器103设置在高于开口部102的位置时,金属材料加强部件801,可设置在切口103a的下缘和底座502之间。另外,使螺栓穿过安全带引导器103上沿上下方向形成的通孔,并与底座502上所设置的螺母相螺合,从而将安全带引导器103固定在底座502上。此外,底座502通过焊接而被牢固地固定在框架501上部的上表面。底座502还设置有用于加固的加强肋502a。具体而言,图14(a)是安全带引导器103相对于座椅靠背101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是从车辆正面观测的内部结构图。图14(b)是图14(a)的A-A线剖视图。图14(a)是图14(b)的B-B线剖视图。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当安全带引导器103设置在低于开口部102的位置时,金属材料加强部件901,可设置在安全带引导器103与座椅靠背101的结合部至切口103a上侧之间的部位。
另外,本发明中的安全带引导器103的切口,也可适用以往的直线状结构。例如,如图16(a)所示,可在切口1001a的下侧设置加强部件1002,也可如图16(b)所示,在安全带引导器1001与座椅靠背1003的结合部至切口1001a上侧之间的部位设置加强部件1002。
在上述实施例中,驾驶席座椅装置和助手席座椅装置都使用本发明的车用座椅装置1,但也可以只有驾驶席座椅装置使用本发明的车用座椅装置1,或者只有助手席座椅装置使用本发明的车用座椅装置1。
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8,只要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通过作用于带5的张力产生变形即可,其脚部8a也可采用相对于垂直方向呈倾斜状态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后只要为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实施,该些变形例都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Claims (4)

1.一种车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具有座椅垫和座椅靠背的座椅;
从设置于座椅后方的装饰部件的开口部引出,以约束乘员的带;
设置在上述座椅靠背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位于乘员肩部附近的部位,可将上述带引导至容易被乘员拉引出的位置的安全带引导器;
固定在设置于上述座椅靠背内部的座椅靠背框架上,以支撑安全带引导器的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
上述座椅靠背,至少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向车辆前方倾斜;
上述安全带引导器或安全带引导器支撑部,设置有抑制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因作用于带的张力而引起的安全带引导器破损的破损抑制结构;
上述破损抑制结构,由设置在安全带引导器内部的的金属材料加强部件构成;
上述安全带引导器,形成有用于使带贯穿其中的切口,上述切口呈山谷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纵向切口部、与该纵向切口部的下端连接的弯曲切口部、与该弯曲切口部连接并向外侧上方倾斜的倾斜切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椅垫,设置有根据来自上方的负荷而产生变形的变形部的变形程度,来检测上述负荷的负荷传感器,
上述座椅靠背,与上述座椅垫连接,通过上述变形部,在车辆发生前面冲撞或紧急减速时,以座椅垫的前部为中心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全带引导器,设置在高于上述开口部的部位,
上述加强部件,设置在上述安全带引导器的上述切口的下侧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全带引导器,设置在低于上述开口部的部位,
上述破损抑制结构,设置在上述安全带引导器与座椅靠背的结合部至位于上述安全带引导器所设置的用于带贯穿其中的切口的上侧之间的部位。
CN2006100037571A 2005-02-09 2006-02-07 车用座椅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7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33571 2005-02-09
JP2005033571A JP2006218982A (ja) 2005-02-09 2005-02-09 車両用シートシステム
JP2005-033571 2005-02-09
JP2005-120810 2005-04-19
JP2005120810A JP2006298091A (ja) 2005-04-19 2005-04-19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5120810 2005-04-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7699A CN1817699A (zh) 2006-08-16
CN1817699B true CN1817699B (zh) 2010-06-09

Family

ID=36917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375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7699B (zh) 2005-02-09 2006-02-07 车用座椅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218982A (zh)
CN (1) CN181769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512A (zh) * 2011-03-17 2012-09-1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4105B2 (ja) * 2007-08-01 2012-12-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82795B2 (ja) * 2007-11-20 2012-11-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DE102007062636B4 (de) * 2007-12-20 2009-10-29 Keip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JP5941780B2 (ja) * 2012-07-23 2016-06-2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ガイド支持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装置
JP6064733B2 (ja) * 2013-03-27 2017-01-25 マツダ株式会社 後席シートバックのベルトガイド
CN104085327B (zh) * 2014-06-23 2016-05-18 苏州中航中振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上的安全带出口导向罩
JP6241378B2 (ja) * 2014-07-02 2017-12-0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6834530B2 (ja) * 2017-01-26 2021-02-24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EP3718834B1 (en) * 2017-11-30 2022-04-1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assenger restraint device
JP6508322B1 (ja) * 2017-12-28 2019-05-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EP3569453B1 (en) * 2018-05-16 2020-10-21 Volvo C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belt arrangem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22684A1 (de) * 1995-06-22 1996-06-20 Daimler Benz Ag Sicherheitsgurtsystem für einen Sitz eines Kraftfahrzeugs
US6145881A (en) * 1999-01-15 2000-11-1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eatback mounted seat belt tensio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7483B2 (ja) * 1992-12-25 2000-09-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案内装置
JP3375481B2 (ja) * 1996-02-22 2003-02-10 天龍工業株式会社 乗物用座席
JP3589652B2 (ja) * 2002-01-21 2004-11-17 孝二 是近 車両シート用安全機構
JP4144370B2 (ja) * 2003-02-14 2008-09-0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22684A1 (de) * 1995-06-22 1996-06-20 Daimler Benz Ag Sicherheitsgurtsystem für einen Sitz eines Kraftfahrzeugs
US6145881A (en) * 1999-01-15 2000-11-1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eatback mounted seat belt tensioner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实开平7-21417U 1995.04.18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512A (zh) * 2011-03-17 2012-09-1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2673512B (zh) * 2011-03-17 2015-03-18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7699A (zh) 2006-08-16
JP2006218982A (ja) 200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7699B (zh) 车用座椅装置
CN101801733B (zh) 气囊
US20050269806A1 (en) Airbag protective device for vehicle occupants and motor vehicle
US7625008B2 (en) Air bag with groove or recess, open or partially covered
US8690258B2 (en) Guide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belt
EP0950579B1 (en) A safety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1801734B (zh) 气囊
US7461858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US20130181429A1 (en) Driver Airbag with Improved Head and Neck Injury Prevention
US7654559B2 (en) Airbag apparatus
EP1607274A1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US11208068B2 (en) Curved side airbag
US5758900A (en) Protection system for a driver of a competition vehicle
KR19990036257A (ko) 머리및 가슴보호용 측면에어백
US20140015230A1 (en) Air bag for vehicles
CN100500483C (zh) 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
CN102596635A (zh) 车辆用座椅
EP2059420B1 (en) AN AlRBAG
CN114340958A (zh) 用于装配在车顶上的前部气囊以及具有这种前部气囊的前部气囊模块和车辆
EP3699035B1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EP2183131B1 (en) Road vehicle front airbag
US8231139B2 (en) Airbag
JP4887269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20220227329A1 (en) Front airbag
JPWO2008065964A1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