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4635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4635A
CN1784635A CN 200480012466 CN200480012466A CN1784635A CN 1784635 A CN1784635 A CN 1784635A CN 200480012466 CN200480012466 CN 200480012466 CN 200480012466 A CN200480012466 A CN 200480012466A CN 1784635 A CN1784635 A CN 1784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entioned
paper
carrier
recording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124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0888C (zh
Inventor
山本昌延
万代英伸
藤田正彦
大野孝之
坂昌树
山口孝三
藤本修
浅川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84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4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08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088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在比将第一感光鼓3a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的转印点G靠近上游的一侧,设置用于检测记录纸张的边缘位置的线传感器51,并且,在进行无边缘图像形成时,使记录纸张的边缘位置检测之后转印到该记录纸张中途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线传感器51的检测结果而变小,根据该尺寸被变更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继续进行之后的向该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尽可能减少不转印到纸张上而被回收的显影剂的量的对策。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输入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数据做成静电潜影,使该静电潜影在显影装置中显影,并将显影剂图像形成在图像载体上。将形成在该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传送来的纸张上,之后在定影装置中通过热和压力使显影剂图像熔融并定影在纸张上。
但当图像载体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和传送来的纸张之间发生因纸张传送偏差等引起的位置偏差时,读取的原稿图像的位置和做成的图像的位置变得不同。这种纸张的传送偏差多数情况下是不确定的,根据纸张的尺寸、种类的不同,或者收容纸张的收容单元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当进行在纸张整个面上形成图像的无边缘图像形成(全面图像形成)时,当显影剂图像和纸张之间发生位置偏差时,转印到纸张上的图像中产生丢失,形成非常难看的图像形成物。
因此,考虑到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图像和纸张之间的纸张传送偏差所引起的位置偏差,进行以下对应:在图像载体上形成有余量的较大尺寸的图像(显影剂图像),这样即使在产生纸张传送偏差的情况下,也可形成没有丢失的良好的图像。
但是在上述装置中,当在图像载体上形成尺寸大幅超过传送来的纸张的图像时,未转印到纸张而通过清洁单元被回收的显影剂增多,在无法再次利用所回收的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回收的显影剂被丢弃,是非常不经济的,并且回收的显影剂溢满的周期变得非常短。并且,如图25所示,在一体设置了容器a的清洁单元c中(上述容器a回收吸附并传送纸张p的转印带d上的显影剂t),所回收的显影剂t在位于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纸张p的左右两侧部的部位中,部分偏斜并大量贮存,回收的显影剂t分部泄漏,易于发生清洁问题。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装置:在比将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纸张的转印点靠上的纸张传送方向上游一侧,设置用于检测向转印点传送的纸张的端部位置的检测单元,根据通过该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纸张尺寸确定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该确定尺寸后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而向纸张上形成图像,从而在图像载体上形成其尺寸与传送来的纸张匹配的图像,以减少未转印到纸张而被清洁单元回收的显影剂(例如参照特开平10-18695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装置中,由于检测单元进行纸张端部位置检测后,在确定完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后在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因此需要将检测单元设置得比转印点远远靠近纸张传送方向上游一侧。这样一来,从检测单元的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纸张传送路径必须在纸张传送方向上非常长,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就变得非常大。而且如果从检测单元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纸张传送路径变长,则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也变随之变长。
并且,如果从检测单元的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纸张传送路径变长,则检测单元的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精度会变低,有因纸张传送偏差引起纸张上产生丢失的危险,而如果将检测单元靠近转印点,则在检测出纸张的端部位置的时刻,已经开始了到图像载体的图像写入,图像载体上图像尺寸的确定未及时进行。
而在比图像载体靠近纸张传送方向上游一侧,设有作为时序匹配单元的定位单元,用于使该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和传送的纸张的位置匹配,在使传送来的纸张暂时停止后进行时序匹配,并再次开始。该定位单元不仅具有使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和时序匹配的功能,且具有矫正传送来的纸张的歪斜(倾斜传送)的功能。
但是,该定位单元的矫正歪斜的功能是有限的,对于超过范围的歪斜无法完全进行歪斜矫正,偶尔发生纸张歪斜传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为了判断纸张的歪斜状态,必须对传送来的纸张在传送方向的多处进行端部位置的检测,因此为了比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的时刻更早地判断纸张的歪斜状态,必须使检测单元的位置进一步远离纸张传送方向上游一侧。当使该检测单元位于比定位单元更靠近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时,必须进一步使图像形成装置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各点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可缩短从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纸张传送路径,确保检测单元进行的纸张端部位置或纸张的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精度的同时实现紧凑化,且尽可能减少由清洁单元回收的显影剂,并延长显影剂溢满周期,同时可有效防止清洁不良。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在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将上述图像转印到被传送来的纸张上,并在该纸张上形成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比将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上述纸张的转印点更靠近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设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出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当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比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尺寸大时,将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之后转印到上述纸张中途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的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变更,根据该尺寸被变更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继续进行之后的向上述纸张的图像形成。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前,对于向上述转印点传送来的上述纸张,转印比上述纸张尺寸大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当通过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时,根据该检测结果,变更转印的上述纸张中途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即,在获得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以前和检测之后,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被变更。因此,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检测以前,即使未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通过比上述纸张尺寸大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可将不会发生因上述纸张传送偏差引起图像丢失的良好图像转印到上述纸张上。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检测之后,即使上述图像载体上图像尺寸的确定未及时进行,也可根据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变更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基于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尺寸。这样一来,可尽可能地减少未转印到上述纸张而通过清洁单元被回收的显影剂,抑制显影剂浪费,经济地使用显影剂,并且可延长回收的显影剂溢满的周期。并且,在收容回收的显影剂的容器一体化的清洁单元中,可抑制回收的显影剂部分地较多贮存的显影剂偏向,可防止回收的显影剂的部分泄漏引起的清洁问题。
而且,通过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以前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可使上述检测单元靠近上述转印点设置。这样一来,从上述检测单元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上述纸张的传送路径在上述纸张传送方向上变短,可实现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紧凑化,并且可缩短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之前形成在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考虑到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传送偏差而被设定为有余量的较大的尺寸。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未进行上述检测单元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也可通过有余量的较大尺寸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来切实地防止上述纸张传送偏差引起的图像丢失,可将较为良好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单元设置在定位单元的下游一侧,上述定位单元在该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以前矫正上述纸张的传送倾斜,且调整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相对于上述纸张的位置。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上述检测单元位于上述定位单元的下游一侧,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倾斜传送通过上述定位单元被矫正。通过在上述纸张端正地被传送的状态下检测出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可以高精度检测出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并且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以前形成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有余量的图像的大小可尽可能地变小。因此,可使未转印到上述纸张而被回收的浪费的显影剂的量变小,并可延长清洁单元的显影剂回收容器溢满为止的周期。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从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被设定得比从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写入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短,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以前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根据预先确定的数据被设定,并且,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以后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变更。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从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被设定得比从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写入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短。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可在较早的阶段进行,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检测之后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迅速被变更。这样一来,可使未转印到上述纸张而被回收的浪费的显影剂的量变小,并可延长清洁单元的显影剂回收容器溢满为止的周期。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图像载体,并列配置在承载传送上述纸张的纸张载体的传送方向上,对上述纸张分别形成图像,上述各图像载体中的位于上述纸张传送方向最上游一侧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之后的图像形成中途被变更,并且,其余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在图像形成以前被变更。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具有多个图像载体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上述各图像载体的位置不同,因此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变更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的尺寸的时序与在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的时序不同。在位于上述纸张传送方向最上游一侧的上述图像载体中,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之后的图像形成中途,图像的尺寸被变更,而在其余的上述图像载体中,在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以前,形成基于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的尺寸(尽可能使余量小的尺寸)的图像。这样一来,可使未转印到上述纸张而被回收的浪费的显影剂的量变小,并可延长清洁单元的显影剂回收容器溢满为止的周期。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个图像载体中的任意一个中,具有校正数据,用于校正其余的上述图像载体相对于该一个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位置偏差,在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及上述校正数据来设定。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校正数据和靠近位于上述纸张传送方向最上游一侧的上述图像载体而设置的上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设定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范围,上述校正数据用于校正在串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与作为基准的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位置偏差、即位置偏差、写入单元的位置偏差、存在转印带的传送倾斜的其他图像载体的偏差、倾斜等。这样一来,除基准的上述图像载体之外的其他上述图像载体中即使存在偏差、倾斜等,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后,对于在转印载体上传送的上述纸张,也可在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恰好的范围的图像。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的位置或倍率,根据与上述检测装置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无关的、预先确定的数据来设定。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在上述图像载体上进行图像形成的范围在对上述纸张进行图像形成的中途变更时,当变更位置、倍率后,图像失去连续性,或者图像发生歪斜,但如果使图像的位置、倍率根据预先确定的数据进行设定,则可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可选择地设有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用于对上述纸张形成无边缘图像,当该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被选择时,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进行图像形成。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形成无边缘图像时,仅通过选择无图像形成模式,就可进行基于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结果的图像形成范围的控制。这样一来,可防止上述纸张上的图像丢失,并且可抑制未转印到上述纸张而被回收的浪费的显影剂的量,可延长清洁单元的显影剂回收容器溢满为止的周期。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比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尺寸大时,通过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进一步检测出上述纸张的歪斜,在其之后的上述纸张的中途,将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进行变更,根据该尺寸被变更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继续进行之后的向上述纸张的图像形成。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前,对于向上述转印点传送来的上述纸张,转印比上述纸张尺寸大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当通过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时,根据该检测结果,变更转印到上述纸张中途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即,在获得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以前和检测之后,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被变更。因此,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即使未获得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也可通过比上述纸张尺寸大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将不会发生上述纸张歪斜引起的图像丢失的良好图像转印到上述纸张上。另一方面,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之后,即使上述图像载体上图像尺寸的确定未及时进行,也可根据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变更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基于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尺寸。这样一来,可尽可能地减少未转印到上述纸张而通过清洁单元被回收的显影剂,抑制显影剂浪费,经济地使用显影剂,并且可延长回收的显影剂溢满的周期。并且,在收容回收的显影剂的容器一体化的清洁单元中,可抑制回收的显影剂部分地较多贮存的显影剂偏向,可防止回收的显影剂的部分泄漏引起的清洁问题。
而且,通过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可使上述检测单元靠近上述转印点设置。这样一来,从上述检测单元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上述纸张的传送路径在上述纸张传送方向上变短,可实现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紧凑化,并且可缩短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考虑到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传送偏差而被设定为有余量的较大的尺寸。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未获得上述检测单元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也可通过有余量的较大尺寸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来切实地防止上述纸张传歪斜引起的图像丢失,可将较为良好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并且,在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比定位单元靠下的上述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上述定位单元用于在该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调整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相对于上述纸张的位置。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上述检测单元位于上述定位单元的上述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歪斜传送通过上述定位单元被矫正。通过在上述纸张的歪斜被矫正的状态下检测出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可以高精度检测出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并且,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形成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有余量的图像的大小可尽可能地变小。因此,可使未转印到上述纸张而被回收的浪费的显影剂的量变小,并可延长清洁单元的显影剂回收容器溢满为止的周期。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从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被设定得比从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写入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短,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根据预先确定的数据被设定,并且,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后的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进行变更。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从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被设定得比从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写入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短。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可在较早的阶段进行。之后,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迅速被变更。这样一来,可使未转印到上述纸张而被回收的浪费的显影剂的量变小,并可延长清洁单元的显影剂回收容器溢满为止的周期。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从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被设定得比从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写入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短,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进行设定,当通过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纸张的歪斜状态时,该检测之后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纸张的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进行变更。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需要在检测出上述纸张的歪斜状态时一定程度上传送上述纸张并进行上述检测单元的端部位置的检测,因此检测上述纸张的歪斜状态需要时间,在比图像形成的开始时序靠后的时间,检测出上述纸张的歪斜状态。当检测出上述纸张的歪斜状态时,可将之后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纸张的歪斜状态迅速地变更,并可减少未转印到上述纸张而被回收的浪费的显影剂的量。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图像载体,并列配置在承载传送上述纸张的纸张载体的传送方向上,对上述纸张分别形成图像,上述各图像载体中的位于上述纸张传送方向最上游一侧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在图像形成开始后被变更,并且,其余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在图像形成开始前被变更。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具有多个图像载体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上述各图像载体的位置不同,因此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变更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的尺寸的时序与在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的时序不同。因此,在位于上述纸张传送方向最上游一侧的上述图像载体中,在获得了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的图像形成开始后(图像形成中途),图像的尺寸被变更,而在其余的上述图像载体中,在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开始形成图像以前,形成基于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的尺寸(尽可能使余量小的尺寸)的图像。这样一来,可使未转印到上述纸张而被回收的浪费的显影剂的量变小,并可延长清洁单元的显影剂回收容器溢满为止的周期。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个图像载体中的任意一个中,具有校正数据,用于校正其余的上述图像载体相对于该一个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位置偏差,在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的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及上述校正数据来设定。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校正数据和靠近位于上述纸张传送方向最上游一侧的上述图像载体而设置的上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设定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范围),上述校正数据用于校正在串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与作为基准的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位置偏差、即位置偏差、写入单元的位置偏差、存在转印带的传送倾斜的其他图像载体的偏差、倾斜等。这样一来,除基准的上述图像载体之外的其他上述图像载体中即使存在偏差、倾斜等,在获得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后,对于在转印载体上传送的上述纸张,也可在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恰好的范围的图像。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的位置或倍率,根据与上述检测装置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无关的、预先确定的数据来设定。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在上述图像载体上进行图像形成的范围在对上述纸张进行图像形成的中途变更时,当变更位置、倍率后,图像失去连续性,或者图像发生歪斜,但如果使图像的位置、倍率根据预先确定的数据进行设定,则可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
并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可选择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用于对上述纸张形成无边缘图像,当该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被选择时,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进行图像形成。
根据该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形成无边缘图像时,仅通过选择无图像形成模式,就可进行基于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的图像形成范围的控制。这样一来,可防止上述纸张上的图像丢失,并且可抑制未转印到上述纸张而被回收的浪费的显影剂的量,可延长清洁单元的显影剂回收容器溢满为止的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利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一及第二感光鼓周边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线传感器周边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感光鼓上形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及第二感光鼓上形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线传感器检测前后被变更的第一感光鼓上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线传感器检测前后被变更的第二感光鼓上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基于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变更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分别表示向各感光鼓上写入静电潜影的时序、定位辊离合器的断开连接时序、线传感器的检测时序、及定位传感器的检测时序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利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及第二感光鼓周边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记录纸张的歪斜状态的、从转印传送带上方观察到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一感光鼓及第二感光鼓上形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线传感器检测前后被变更的第一感光鼓上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说明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线传感器检测前后被变更的第二感光鼓上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说明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线传感器检测前后被变更的第三及第四感光鼓上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基于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变更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分别表示向各感光鼓上写入静电潜影的时序、定位辊离合器的断开连接时序、线传感器的检测时序、及定位传感器的检测时序的时序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利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于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变更步骤的流程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线传感器进行的第二检测点下的检测前后被变更的第一感光鼓上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利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单色方式的数字复印机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3是其他变形例涉及的、从上方观察线传感器周边的平面图。
图24是其他变形例涉及的、从上方观察线传感器周边的平面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截断现有例涉及的清洁装置周边的色粉回收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在该图像形成装置X内,设有转印传送带机构1。该转印传送带机构1具有:在一侧(图1中为左侧)被支撑为可自由旋转的驱动辊11;在另一侧(图1中为右侧)被支撑为可自由旋转的从动辊12;架设在该两辊11、12之间、沿着图1中所示的箭头Z方向驱动的、作为纸张载体的环状转印传送带13,通过使作为纸张的记录纸张P静电吸附在该转印传送带13的表面上,使由作为定位单元的定位辊10、10提供的记录纸张P从另一侧(上游一侧)传送到一侧(下游一侧)。上述定位辊10、10是暂时保存在纸张传送路径S中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装置。并且,为了使各感光鼓3a-3d上的色粉图像良好地多重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具有对应于各感光鼓3a-3d的旋转以良好的时序传送记录纸张P的功能。即,定位辊10、10根据定位传感器10a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设定,传送记录纸张P,使得各感光鼓3a-3d上的色粉图像的顶端与记录纸张P中的打印范围的顶端对应。此时,转印传送带13利用厚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形成为环状。
在上述转印传送带机构1的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图1中为左侧)设置有定影装置2,通过该定影装置2,使记录纸张P上转印形成的色粉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定影装置2上下具有加热辊21、加压辊22,使在转印传送带机构1(转印传送带13)上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正反面通过加热辊21和加压辊22之间的辊隙。
并且,在转印传送带机构1的上方,第一图像形成站S1、第二图像形成站S2、第三图像形成站S3、及第四图像形成站S4分别靠近转印传送带13、从记录纸张传送路径上游一侧(图1中为右侧)开始依次以预定的间隔并列设置。此时,转印传送带13上的记录纸张P依次传送到第一图像形成站S1、第二图像形成站S2、第三图像形成站S3、及第四图像形成站S4。
各图像形成站S1-S4实质上为相同的结构,具有在图1所示的箭头F方向上分别旋转的、作为图像载体的第一至第四感光鼓3a-3d。在该各感光鼓3a-3d的周边,沿着各感光鼓3a-3d的旋转方向(箭头F方向)依次设有:使各感光鼓3a-3d带电、在各感光鼓3a-3d的外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的第一至第四带电器4a-4d;将在各感光鼓3a-3d的外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通过色粉显影为可视图像的第一至第四显影装置5a-5d;将在各感光鼓3a-3d的外周面上显影的色粉图像(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作为转印单元的第一至第四转印辊6a-6d;去除各感光鼓3a-3d的外周面上残留的色粉的清洁装置7a-7d。此时,清洁装置7a-7d与容器一体形成。
并且,在各感光鼓3a-3d的上方设有第一至第四曝光单元8a-8d。该各曝光单元8a-8d是写入单元,根据图像信息,例如通过LED、激光等光将图像写入到带电的各感光鼓3a-3d的表面上。这样一来,在各感光鼓3a-3d上形成静电潜影。
位于上述转印传送带13传送方向的最上游一侧的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曝光单元8a中,输入与彩色原稿图像的黑色成分图像对应的像素信号,在下一个第二图像形成站S2的第二曝光单元8b中,输入与彩色原稿图像的青色成分图像对应的像素信号,进一步在下一个第三图像形成站S3的第三曝光单元8c中,输入与彩色原稿图像的品红色成分图像对应的像素信号,在位于最下游的第四图像形成站S4的第四曝光单元8d中,输入与彩色原稿图像的黄色成分图像对应的像素信号。这样一来,与颜色变换的原稿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影形成在各感光鼓3a-3d的外周面上。
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显影装置5a中收容黑色的色粉,第二图像形成站S2的第二显影装置5b中收容青色的色粉,第三图像形成站S3的第三显影装置5c中收容品红色的色粉,并且在第四图像形成站S4的第四显影装置5d中收容黄色的色粉。各感光鼓3a-3d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影通过这些各种颜色的色粉被显影为可视图像,这样一来,原稿图像信息通过各种颜色的色粉被再现为色粉图像。
在第一图像形成站S1和转印传送带13之间,设有记录纸张吸附用的带电器(未图示)。该记录纸张吸附用的带电器是使转印传送带13的表面带电的装置,将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X的下部的送纸盘19提供的记录纸张P切实地吸附到转印传送带13上,从而在第一图像形成站S1开始到第四图像形成站S4之间,可使记录纸张P无偏差地传送。
并且,从各感光鼓3a-3d向记录纸张P的色粉图像的转印通过与转印传送带13的反面一侧接触的转印辊6a-6d来进行。各转印辊6a-6d施加了用于转印色粉图像的高压的转印偏压(与色粉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的高压)。各转印辊6a-6d以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为基底,其表面覆盖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发泡尿烷等)。通过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可对记录纸张P施加均匀的高压。此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电极使用了转印辊6a-6d,也可以使用电刷等。
并且,通过与各感光鼓3a-3d的接触而附着到转印传送带13上的色粉是污染记录纸张P反面的因素,因此通过转印带清洁单元13a进行去除、回收。转印带清洁单元13a中设有与转印传送带13接触的清洁刮刀(未图示),清洁刮刀接触的部位(在第三图像形成站S3和第四图像形成站S4之间的下方)的转印传送带13从反面一侧由转印传送带从动辊13b支持。并且,在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下方也设有转印传送带从动辊13c,通过该转印传送带从动辊13c,转印传送带13从反面一侧被支持。
送纸盘19是用于贮存图像形成所使用的记录纸张P的托盘,设置在本图像形成装置X的图像形成部的下侧。并且,设置在本图像形成装置X上部的排纸盘17是用于将完成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P面朝下放置的托盘,设置在本图像形成装置X侧部的排纸盘18是用于将完成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面朝上放置的托盘。
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X中设有使送纸盘19内的记录纸张P经由转印传送带机构1、定影装置2传送到排纸盘17的S字状的纸张传送路径S。进一步,从送纸盘19开始到排纸盘17及排纸盘18为止的纸张传送路径S中配置有:拾取辊19a、定位辊10、传送方向切换导向器34、传送记录纸张P的传送辊35等的传送机构部300。
传送辊35由用于促进、辅助记录纸张P传送的小型辊构成,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设有多个。
传送方向切换导向器34可旋转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X的侧面盖Xa上,通过从实线所示的状态变换为虚线所示的状态,在纸张传送路径S的中途分离记录纸张P,使记录纸张P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X侧部的排纸盘18。传送方向切换导向器34被变换为实线所示的状态时,记录纸张P通过形成在定影装置2和侧面盖Xa及传送方向切换导向器34之间的传送部Sa(纸张传送路径S的一部分)输出到上部的排纸盘17。
并且,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如图2所示,在比将上述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形成的色粉图像(图像)转印到上述转印传送带13上的记录纸张P的转印点G更靠近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记录纸张P吸附到转印传送带13之前的位置),设有作为检测单元的线传感器51,用于检测向转印点G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端部位置)。如图3所示,该线传感器51设置在与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垂直方向的一侧(图3中为下侧)的下方。并且,如图2所示,线传感器51具有隔着纸张传送路径S在上方相对的照明单元52,通过来自照明单元52的照射光是否被记录纸张P遮挡来检测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并且,线传感器51设置在上述定位辊10、10的记录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在线传感器51进行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以前,通过定位辊10、10矫正记录纸张P的传送倾斜,且调整各感光鼓3a-3d上的色粉图像(图像)相对于记录纸张P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由于从照明单元52射出的照射光直接输入到线传感器51,因此可将照明单元52的发光强度设定得较低,可将线传感器51配置得靠近记录纸张P并可不利用透镜单元即可高精度地检测出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并且,作为线传感器51,使用市场销售的小型扫描用的线图像传感头。因此具有分辨率200-300dpi、像素数864-1216、读取范围104mm左右的性能,如图3所示,例如即使将记录纸张P的最大尺寸设为A3(图3的实线所示),且使最小尺寸为明信片(图3的二点划线所示)时,也可覆盖从最大尺寸到最小尺寸的记录纸张P。此外,在图3中,分别显示了通过定位辊10、10矫正了传送倾斜时的记录纸张P的一侧(图3中为下侧)的矫正偏差的最大值(图3中一点划线所示)、及另一侧(图3中为上侧)的矫正偏差的最大值(图3中虚线所示)。
并且,如图2所示,从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检测点R开始到转印点G为止的距离L1设定得小于从向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进行静电潜影(图像)写入的写入点Q到上述转印点G为止的距离L0。
(图像形成***的结构)
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X的图像形成***的结构的框图。
在该图4中,图像形成***具有:图像数据输入部401、具有存储部402的图像处理部403、光写入部404、操作部405、数据存储部406、运算部407、线传感器51、及定位传感器10a。该图像形成***通过控制部40控制各个部分。此外,该图像形成***进一步具有:上述传送机构部300、带电器4a-4d、显影装置5a-5d、转印辊6a-6d、及定影装置2。
并且,上述操作部405中设有切换开关(未图示),用于对记录纸张P形成无边缘图像时切换为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当通过该切换开关切换为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时,比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出边缘位置的记录纸张P的尺寸大的静电潜影被写入到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线传感器51进行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之后,对于该记录纸张P的中途转印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的尺寸,根据上述线传感器51的检测结果(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被变更。根据该尺寸被变更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色粉图像),继续进行其之后的对该记录纸张P的图像形成。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横宽W0(与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的宽)的记录纸张P被传送、当到达定位辊10、10时,纸张传送路径S中的记录纸张P的传送倾斜通过与定位辊10、10的顶端位置的匹配而被矫正。通过该矫正下的记录纸张P的矫正偏差(图5所示的实线和虚线之间的偏差),求得与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有效宽W1。如图6所示,在该有效宽W1的两侧分别加入1mm左右的余量值W2、W2,确定与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横向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W4(W1+W2×2)。在将该横向的图像形成区域宽W4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到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后,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形成比记录纸张P的横宽W0大的横向的图像形成区域宽W4的色粉图像。此时,通过所选择的记录纸张P的横宽W0的既定值、及输入的静电潜影的横向的图像形成区域宽W4,设定记录纸张P上的图像的位置和倍率,也可是自动的、或通过图像形成装置X的操作向导来手动设定的结构。
该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色粉图像(静电潜影)的横向的图像形成区域宽W4是与最初设定的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横向的范围内、按照各记录纸张P的尺寸、种类而预先存储到数据存储部40的值。如图7所示,W5是包含定位辊10、10引起的记录纸张P的起始变动和余量的传送方向(纵向)的余量值,该余量值W5也按照各记录纸张P的尺寸、种类预先存储到数据存储部406。并且,W7是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长度的既定值,该记录纸张P的长度的既定值W7也按照各记录纸张P的尺寸、种类预先存储到数据存储部406中。并且,通过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余量值W5和记录纸张P的长度的既定值W7,确定第一图像形成站中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与色粉图像(静电潜影)的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平行的纵向的图像形成区域长度W9(W7+W5×2)。此外,这些值通过预先确定的值计算,但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余量值W5、记录纸张P的长度的既定值W7也可按照各记录纸张P的尺寸、种类预先存储到数据存储部406。
并且,根据上述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获得与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垂直的实际横宽W01。通过运算部407计算出向该获得的实际横宽W01的左右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3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静电潜影及色粉图像)的横向的图像形成区域宽W6(W01+W3×2)。在线传感器51进行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之前,将在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的图像形成区域宽W4,变更为基于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形成中途的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并在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继续写入静电潜影。即,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之前和之后,将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从W4变更为减少到W6。
并且,比第一图像形成站S1靠近记录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中的、通过曝光单元8b-8d进行的向感光鼓3b-3d写入静电潜影(图像),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之后进行,如图8所示,这些感光鼓3b-3d上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1及纵向的图像形成区域长度W91,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在通过曝光单元8b-8d进行静电潜影的写入前预先变更。
具体而言,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的感光鼓3b-3d上的色粉图像(静电潜影)的纵向长度的既定值W71是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顶端及后端的检测结果计算求得的值,在该纵向长度的既定值W71的前后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8(例如1mm左右),确定写入到感光鼓3b-3d上的静电潜影的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度W91(W71+W8×2)。另一方面,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的感光鼓3b-3d上的色粉图像(静电潜影)的横向长度的既定值W01是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顶端及后端的检测结果计算求得的值,在该横向的长度的既定值W01左右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3,确定写入到感光鼓3b-3d上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长度W61(W01+W3×2)。
(静电潜影的图像形成区域变更步骤的流程)
接着,参照图9的流程图对基于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图像形成区域变更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9的流程图的步骤ST1中,按压操作部405的开始按钮,开始图像形成动作后,在步骤ST2中,判断是否通过切换开关切换到了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该步骤ST2的判断为未切换到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的“否”时,前进到步骤ST12,进行完通常的有边缘图像形成后,前进到下述步骤ST10。
步骤ST2中的判断为切换到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的“是”时,在步骤ST3中,通过使用的记录纸张P的尺寸信息,根据存储在数据存储部406的数据,分别设定: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包括定位辊10、10引起的记录纸张P的起始变动和余量范围的静电潜影的余量值W5;及静电潜影的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纵向既定值W7。
接着,在步骤ST4中,在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以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开始静电潜影的写入。
接着,在步骤ST5中,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出与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平行的横向边缘位置(左右一边的侧端位置),根据该检测结果获得与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横向实际横宽W01。之后在步骤ST6中,通过运算部407计算向上述步骤ST5中获得的实际横宽W01的左右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3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静电潜影及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在线传感器51进行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之前,将在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变更为基于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形成中途的、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
之后,在步骤ST7中,对于比第一图像形成站S1靠近记录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中的、由曝光单元8b-8d向感光鼓3b-3d进行的静电潜影(图像)的写入,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结果,如图8所示,设定这些感光鼓3b-3d上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1及纵向的余量值W8,开始向感光鼓3b-3d进行通过曝光单元8a-8d的静电潜影的写入。
之后在步骤ST8中,对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的感光鼓3b-3d上的静电潜影(色粉图像)的纵向长度的既定值W71,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顶端及后端的检测结果计算,分别向该纵向的长度的既定值W71的前后两侧加入余量值W8(例如1mm左右),确定写入到第二图像形成站S2的第二感光鼓3b上的静电潜影的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度W91(W71+W8×2)。之后,在步骤ST9中,按照在上述第二图像形成站S2中设定的第二感光鼓3b上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1及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度W91,在第三及第四图像形成站S3、S4的感光鼓3c、3d上通过曝光单元8c、8d写入静电潜影。
之后,在步骤ST10中,将写入到各图像形成站S1-S4的感光鼓3a-3d上的静电潜影通过显影装置5a-5d显影为色粉图像,在依次转印到转印传送带13上的记录纸张P后,在步骤ST11中,将上述转印后的记录纸张P的图像通过定影装置进行定影并输出到排纸盘17、18上。
(静电潜影的写入时序图)
接着,参照图10的时序图对各图像形成站S1-S4的向感光鼓3a-3d上的静电潜影的写入时序、断接定位辊10、10的驱动力的定位辊离合器的断接时序、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检测时序、及定位传感器10a进行的检测时序。
在图10的时序图中,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向第一感光鼓3a上写入静电潜影,以定位传感器10a的检测开始(ON)时间为基准,与T2秒后的定位辊离合器的连接(ON)几乎同时开始。从该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向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的写入开始T4秒后,即,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与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平行的边缘位置(左右两侧位置)的检测后(从定位传感器10a的检测开始T3秒后),在线传感器51对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之前,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到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被变更为第一感光鼓3a上图像形成中途的基于线传感器51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
并且,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中的、通过曝光单元8b-8d向感光鼓3b-3d写入静电潜影(图像)是:从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向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写入开始经过T4秒,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之后间隔预定时间依次进行。即,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的感光鼓3b-3d上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1及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度W91,在曝光单元8b-8d进行静电潜影写入前预先变更后被设定。
这种情况下,线传感器51的读取时序的虚线表示:与以定位传感器10a的检测开始(ON)为基准的T1秒后的定位辊离合器连接(ON)同时,开始线传感器51的读取。并且,线传感器51的读取时序的实线表示将在转印传送带13上传送的记录纸张P在线传感器51中实际读取的时间,在通过该线传感器51检测出记录纸张P后端部的边缘位置的时刻(线传感器进行的前端部边缘位置检测时间开始T5秒后),定位辊离合器的连接被断开(OFF)。此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到转印传送带13上的记录纸张P的后端为止连续进行,但不限于此,也可仅将必要的部分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即,也可根据所选择的记录纸张的尺寸,仅通过记录纸张的顶端部和后端部的至少二次检测,检测出记录纸张的顶端通过时序、与传送方向平行的边缘位置(左右两端位置)、后端通过时序。
并且,在如同本第一实施方式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X中,在形成多色图像时颜色偏差成为问题,导致画质下降,为降低该画质下降获得良好的画质,进行颜色配准(颜色匹配)校正控制。即,在图像形成装置X的数据存储部406中,预先存储用于校正相对于基准感光鼓(例如最上游一侧的第一感光鼓3a)的、到其他感光鼓3b-3d的图像形成位置(时序)的数据。并且,根据该数据校正各感光鼓3b-3d上形成的图像位置,使各感光鼓3b-3d上形成的图像不会发生偏差,并进行控制使其正确重叠从而不会发生颜色偏差。
因此,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当通过操作部405的切换开关切换为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时,比记录纸张P的尺寸大的静电潜影开始被写入到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当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时,根据上述线传感器51进行的检测结果(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变更在其之后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中途的第一感光鼓3a上静电潜影的尺寸。根据该尺寸被变更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色粉图像)继续进行其之后的对该记录纸张P的图像形成。具体而言,当横宽W0的记录纸张P被传送过来并被定位辊10、10矫正顶端时,如图5所示,通过该矫正下的记录纸张P的矫正偏差求得记录纸张P的有效宽W1。如图6所示,确定在该有效宽W1两侧分别加入1mm左右的余量值W2、W2的记录纸张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W1+W2×2),将该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开始写入到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当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求得记录纸张P的实际横宽W0时,如图7所示,通过运算部407计算出向该获得的实际横宽W0左右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3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静电潜影及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并且,在线传感器51进行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之前,将在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变更为基于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形成中途的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并在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继续写入静电潜影。即,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之前和之后,将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减少。因此,在线传感器51进行检测以前,即使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未检测出来,也可通过比记录纸张P的尺寸大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色粉图像(静电潜影),将不会产生因记录纸张P的传送偏差而引起图像丢失的良好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另一方面,在线传感器51进行检测之后,即使第一感光鼓3a上图像尺寸的确定未及时进行,也可根据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结果,使第一感光鼓3a上色粉图像的尺寸变更为基于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尺寸。这样一来,可尽可能减少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在清洁装置7a中回收的色粉,抑制显影剂浪费,经济地使用显影剂,并且可延长回收的显影剂溢满的周期。并且,在收容回收的显影剂的容器一体化的清洁单元7a中,可抑制回收的显影剂部分地较多贮存的显影剂偏向,可防止回收的显影剂的部分泄漏引起的清洁问题。
并且,通过在线传感器51进行记录纸张P的边缘检测以前由第一曝光单元将静电潜影写入到第一感光体3a上,可使线传感器51靠近转印点G设置。从线传感器51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点R开始到转印点G为止的记录纸张P的传送距离L1在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上变短,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X的紧凑化,并且可缩短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
并且,线传感器51设置在定位辊10、10的下游一侧,使得在该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以前,记录纸张P的传送倾斜被矫正,因此向转印点G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倾斜传送通过定位辊10、10被矫正。因此,在记录纸张P端正地被传送的状态下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出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可以高精度检测出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并且可尽可能地减小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以前形成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有余量的图像的大小。这样一来,可使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被回收的浪费的显影剂的量变少。
而且,由于将线传感器51的检测点R开始到转印点G为止的距离L1设定得小于从到第一感光鼓3a的静电潜影的写入点Q到上述转印点G为止的距离L0,因此线传感器51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检测可在较早的阶段进行。根据该线传感器51检测之后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第一感光鼓3a上静电潜影的尺寸被迅速地变更,可较为有效地减少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被回收的浪费的色粉的量。
并且,在位于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最上游的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中,在线传感器51对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检测之后的图像形成中途、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到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的尺寸被变更。而在比其更靠近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的感光鼓3b-3d中,在通过曝光单元8b-8d将静电潜影分别写入到感光鼓3b-3d前,进行基于线传感器51对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的尺寸(尽可能减少余量范围的尺寸)的静电潜影写入。这样一来,在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的清洁装置7b-7d中,可有效地减少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被回收的浪费的色粉量,可使清洁装置7b-7d的容器溢满为止的周期有飞跃性的加长。
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X的数据存储部406中,预先存储用于校正相对于基准感光鼓(例如最上游一侧的第一感光鼓3a)的向其他感光鼓3b-3d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位置(时序)的数据,根据该数据校正各感光鼓3b-3d上形成的图像位置,并进行控制使各感光鼓3a-3d上形成的图像不会发生偏差,正确重叠从而不会发生颜色偏差。因此,各感光鼓3a-3d上形成的图像范围也根据由线传感器51获得的记录纸张P的传送时序、传送位置的数据,及用于进行颜色配准的校正数据而确定,从而可以不被各个感光鼓3a-3d的位置偏差、通过曝光单元8b-8d向感光鼓3b-3d写入静电潜影的位置偏差、转印传送带13的传送倾斜等所左右,可使形成图像的范围的余量度较小。
进一步,由于根据所选择的记录纸张P的横宽W0的既定值和输入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来设定记录纸张P上图像的位置和倍率,因此当把静电潜影写入到第一感光鼓3a的范围在对记录纸张P进行图像形成的中途变更时变更位置、倍率时,则图像会失去连续性,或图像产生歪斜,而如果使图像的位置、倍率根据预先确定的数据进行设定,则可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显影装置5a中收容黑色色粉、第二图像形成站S2的第二显影装置5b中收容青色色粉、第三图像形成站S3的第三显影装置5c中收容品红色色粉、第四图像形成站S4的第四显影装置5d中收容黄色色粉,这只是一个示例。黑色色粉、青色色粉、品红色色粉及黄色色粉可以以任意的顺序收容在各图像形成站的显影装置中。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线传感器51仅检测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而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其变更为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在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二处被检测,也可检测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对该实施方式进行如下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件标以相同的参照符号,且说明主要以不同点为主。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及第二感光鼓周边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用于说明记录纸张的歪斜状态的、从转印传送带上方观察到的平面图。
线传感器51在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二处(包括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最初的第一检测点R1)检测向转印点G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这样一来,如图12所示,根据与记录纸张P左右一方的边缘(与传送方向平行的边)平行的中心线o相对于与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平行的平行线h的倾角θ,检测出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这种情况下,根据线传感器51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检测间隔(时间差)、该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检测结果、即记录纸张P左右一方的边缘的读取结果(位置)、记录纸张P的传送速度,通过控制部40a(参照图13)来计算记录纸张P的倾角θ。
并且,如图11所示,从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最初的第一检测点R1开始到转印点G为止的距离L1设定得小于从向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进行静电潜影(图像)写入的写入点Q到上述转印点G为止的距离L0。(图像形成***的结构)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X的图像形成***结构的框图。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的不同点仅在于控制部40a。
通过设置在操作部405上的用于切换到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的切换开关(未图示)而切换到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时,比通过转印传送带13向转印点G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尺寸大的静电潜影开始被写入到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当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时,对其之后的该记录纸张P中途转印的第一感光鼓3a上静电潜影的尺寸,根据上述线传感器51对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被变更。根据该尺寸被变更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色粉图像),继续进行其之后的该记录纸张P的图像形成。
具体而言,如图5及图14所示,横宽W0(与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的宽)的记录纸张P被传送、当到达定位辊10、10时,纸张传送路径S中记录纸张P的传送倾斜通过与定位辊10、10的顶端位置的匹配而被矫正。通过该矫正下记录纸张P的矫正偏差(图14所示二点划线和虚线之间的偏差),求得与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有效宽W1(包括矫正传送到定位辊10、10的记录纸张P时移位的偏差,也考虑到定位辊10、10未矫正完的记录纸张P的歪斜)。在该有效宽W1的两侧分别加入1mm左右的余量值W2、W2,确定与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的宽W4(W1+W2×2)。在将该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开始写入到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同时,开始形成比记录纸张P的横宽W0大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的色粉图像。此时,通过所选择的记录纸张P的横宽W0的既定值、及输入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设定记录纸张P上图像的位置和倍率,但也可是自动的、或通过图像形成装置X的操作向导手动设定的结构。
该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色粉图像(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是与最初设定的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横向的范围内、按照各记录纸张P的尺寸、种类而预先存储到数据存储部406的值。并且,如图15所示,W5是含有定位辊10、10引起的记录纸张P的起始变动和余量的传送方向(纵向)前后的余量值,该余量值W5也按照各记录纸张P的尺寸、种类预先存储到数据存储部406。并且,W7是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的长度的既定值,该记录纸张P的长度的既定值W7也按照各记录纸张P的尺寸、种类预先存储到数据存储部406中。W71是将记录纸张P长度的既定值W7转换为与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平行的长度的成分的既定值。并且,通过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余量值W5和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平行的长度的既定值W71,确定第一图像形成站中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色粉图像(静电潜影)的与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平行的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度W9(W7+W5×2)。此外,这些值通过预先确定的值计算,但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余量值W5、记录纸张P长度的既定值W7也可按照各记录纸张P的尺寸、种类预先存储到数据存储部406。
并且,根据上述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检测点R1下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获得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垂直的实际横宽W01。通过运算部407计算出向该获得的实际横宽W01左右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3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静电潜影及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W01+W3×2)。在线传感器51进行第一检测点R1下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检测之前,将在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变更为基于第一感光鼓3a上图像形成中途的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检测点R1下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并在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继续写入静电潜影。即,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检测点R1下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之前和之后,将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从W4变更为减少到W6。
并且,从上述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检测点R1下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开始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当获得下一个第二检测点上R2下的检测结果时,根据该第二检测点R2下的检测结果与上述第一检测点R1下的检测结果(记录纸张P左右一方的边缘的读取结果)、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检测点R1和第二检测点R2的检测间隔(预定时间差)、记录纸张P的传送速度,通过控制部40a计算出记录纸张P的倾角θ,根据该倾角θ检测出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即,当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二检测点R2下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计算记录纸张P的倾角θ,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时,在线传感器51进行第二检测点R2下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前(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检测前),将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到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余量值W3根据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变更为较少的余量值W31(例如1mm左右),同时对应记录纸张P的倾角θ控制其偏向横向(主扫描方向),并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继续将静电潜影写入到第一感光鼓3a上。总之,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检测前和后,将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到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余量值从W3变更减少为W31,同时对应于记录纸张P的倾角θ进行控制,使其偏向到横向(主扫描方向)。
并且,由第二曝光单元8b向比第一图像形成站S1靠近记录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第二图像形成站S2的第二感光鼓3b写入静电潜影(图像),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二检测点R2下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之后、即在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的检测之后进行。如图16所示,该第二感光鼓3b上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1及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W91,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及第二检测点R1、R2下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在第二曝光单元8b进行静电潜影写入前,预先变更。即,第二感光鼓3b上的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W91,根据向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及第二检测点R1、R2下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求得的、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平行的纵向长度的既定值W71前后两侧(中心线o上的前后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51来确定。另一方面,第二感光鼓3b上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1通过向第二图像形成站S2的第二感光鼓3b上色粉图像(静电潜影)的实际横宽W01左右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31而确定。
进一步,由曝光单元8c、8d向比第二图像形成站S2靠近记录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第三及第四图像形成站S3、S4的第三感光鼓3c、3d进行的静电潜影(图像)的写入,也是在线传感器51进行第二检测点R2下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之后、即在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检测之后进行。如图17所示,该第三及第四感光鼓3c、3d上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1及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W92,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及第二检测点R1、R2下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在曝光单元8c、8d进行静电潜影写入前,预先变更。即,第三及第四感光鼓3c、3d上的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W92,根据向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及第二检测点R1、R2下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求得的、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平行的纵向长度的既定值W71前后两侧(中心线o上的前后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8(例如1mm左右)来确定。另一方面,第三及第四感光鼓3c、3d上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1与向实际横宽W01左右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31的第二图像形成站S2的第二感光鼓3b上的色粉图像(静电潜影)相同。
(静电潜影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变更步骤的流程图)
接着,参照图18的流程图对基于线传感器51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图像形成区域变更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8的流程图的步骤ST101中,在按压操作部405的开始按钮并开始图像形成动作后,在步骤ST102中,判断是否通过切换开关切换为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该步骤ST102的判断是未切换到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的“否”时,前进到步骤ST114,在进行完通常的有边缘图像形成后,前进到下述步骤ST112。
步骤ST103、104中的各处理与图9的步骤ST3、4中的各处理是相同的。
之后,在步骤ST105中,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出第一检测点R1下的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平行的横向边缘位置(左右一方的侧端位置),根据该检测结果,获得与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横向实际横宽W01。之后在步骤ST106中,通过运算部407计算向在上述步骤ST105中获得的实际横宽W01左右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3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静电潜影及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W6,在线传感器51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检测之前,将在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根据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形成中途的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检测点R1下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变更为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
之后,在步骤ST107中,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出第二检测点R2下的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平行的横向边缘位置(左右一方的侧端位置)。接着在步骤ST108中,在上述步骤ST107的检测结果中,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及第二检测点R1、R2的检测间隔(时间差)、该各检测点R1、R2下的检测结果(边缘位置的读取结果)、记录纸张P的传送速度,计算出记录纸张P的倾角θ,并检测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并且,把静电潜影的横向余量值W3变更为较少的余量值W31,使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对应于记录纸张P的倾角θ偏向横向(主扫描方向),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继续将静电潜影写入到第一感光鼓8a。
之后,在步骤ST109中,对通过曝光单元8b-8d向比第一图像形成站S1靠近记录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的感光鼓3b-3d写入的静电潜影(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1(参照图16)及纵向余量值51,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开始通过第二曝光单元8b向第二感光鼓3b上写入静电潜影。之后,在步骤ST110中,对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的感光鼓3b-3d上的静电潜影(色粉图像)的纵向长度的既定值W71,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进行计算。确定向该纵向长度的既定值W71前后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51的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度W91(W71+W51×2),并继续进行第二图像形成站S2的第二感光鼓3b上静电潜影的写入。进一步,向第三及第四图像形成站S3、S4的感光鼓3c、3d上的静电潜影(色粉图像)的纵向长度的既定值W71前后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8(参照图17,例如1mm左右),确定写入到第三及第四图像形成站S3、S4的感光鼓3c、3d上的静电潜影的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度W92(W71+W8×2)。之后,在步ST111中,通过曝光单元8c、8d开始向第三及第四图像形成站S3、S4写入静电潜影。
步骤ST112、113中的各处理与图9的步骤ST10、11中的各处理分别相同。
(静电潜影写入的时序图)
接着,参照图19的时序图对向各图像形成站S1-S4的感光鼓3a-3d上写入静电潜影的写入时序、断接定位辊离合器10、10的驱动力的定位辊离合器的断接时序、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时序、及定位传感器10a的检测时序进行说明。
在图19的时序图中,向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写入静电潜影以定位传感器10a的检测开始(ON)时间为基准,与T2秒后定位辊离合器的连接(ON)几乎同时开始,从向该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写入静电潜影开始T4秒后,即,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平行的边缘位置(左右两侧位置)的检测后(从定位传感器10a的检测开始T3秒后),在线传感器51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检测之前,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到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被变更为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形成中途的基于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
并且,在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出第一检测点R1下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T41秒后,进行由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二检测点R2下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左右一方的侧端位置)的检测。在该检测结果中,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及第二检测点R1、R2的检测间隔(时间差)、该各检测点R1、R2下的检测结果(边缘位置的读取结果)、记录纸张P的传送速度,计算出记录纸张P的倾角θ,并检测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并且,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中通过曝光单元8b-8d进行的向感光鼓3b-3d进行的静电潜影(图像)的写入,在从向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写入静电潜影开始经过T4秒,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之后,进一步经过T41秒,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二检测点R2下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检测后(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检测之后)间隔预定的时间依次进行。即,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的感光鼓3b-3d上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1及纵向图像形成区域长度W91、W92,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在曝光单元8b-8d进行静电潜影写入前预先变更后设定。
此外,线传感器51的读取时序的虚线及实线的含义等与参照图10进行了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一样。
并且,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X中,也进行颜色配准校正控制。即,在图像形成装置X的数据存储部406中,预先存储用于校正相对于基准感光鼓(例如最上游一侧的第一感光鼓3a)的、向其他感光鼓3b-3d的图像形成位置(时序)的数据。并且,根据该数据和线传感器51进行第一及第二检测点R1、R2下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校正各感光鼓3b-3d上形成的图像位置及图像形成区域,并进行控制使各感光鼓3b-3d上形成的图像不会发生偏差,正确重叠从而不会发生颜色偏差。
因此,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当通过操作部405的切换开关切换为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时,比记录纸张P的尺寸大的静电潜影开始写入到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当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时,在其之后的记录纸张P中途被转印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的尺寸,根据上述线传感器51进行的检测结果(第一检测点R1下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变更。并且,当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到第二检测点R2下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时,根据该检测结果计算出记录纸张P的倾角θ,并检测出记录纸张P歪斜状态,在变更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的同时,对应于记录纸张P的倾角θ偏向横向(主扫描方向)。根据该被变更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色粉图像)继续进行其之后的对该记录纸张P的图像形成。具体而言,当横宽W0的记录纸张P被传送过来并被定位辊10、10矫正顶端时,如图5及图14所示,通过该矫正下的记录纸张P的矫正偏差求得记录纸张P的有效宽W1。并且,确定在该有效宽W1的两侧分别加入1mm左右的余量值W2、W2的记录纸张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W1+W2×2),将该横向的图像形成区域宽W4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开始写入到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当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求得记录纸张P的实际横宽W0时,如图14所示,通过运算部407计算出向该获得的实际横宽W0左右两侧分别加入余量值W3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静电潜影及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并且,在线传感器51进行第一检测点R1下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之前,将在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根据第一感光鼓3a上的图像形成中途的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检测点R1下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变更为静电潜影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6。进一步,当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到第二检测点R2下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时,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及第二检测点R1、R2的检测间隔(时间差)、该各检测点R1、R2下的检测结果(边缘位置的读取结果)、记录纸张P的传送速度,计算出记录纸张P的倾角θ,并检测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并且,在将静电潜影的横向余量值W3变更为较少的余量值W31的同时,使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对应记录纸张P的倾角θ偏向横向(主扫描方向),在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继续写入静电潜影。即,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之前和之后,将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的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显影装置5a显影的色粉图像)的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变更减少。因此,在线传感器51进行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即使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未检测出来,也可通过比记录纸张P尺寸大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色粉图像(静电潜影),将不会产生因记录纸张P的歪斜引起图像丢失的良好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另一方面,在线传感器51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之后,即使第一感光鼓3a上图像尺寸的确定未及时进行,也可根据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使第一感光鼓3a上色粉图像的尺寸变更为基于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尺寸。这样一来,可尽可能减少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在清洁装置7a中回收的色粉,抑制显影剂浪费,经济地使用显影剂,并且可延长回收的显影剂溢满的周期。并且,在收容回收的显影剂的容器一体化的清洁单元7a中,可抑制回收的显影剂部分地较多贮存的显影剂偏向,可防止回收的显影剂的部分泄漏引起的清洁问题。
并且,通过在线传感器51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静电潜影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到第一感光体3a上,可使线传感器51靠近转印点G设置。从线传感器51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点R1(R2)开始到转印点G为止的记录纸张P的传送距离L1在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上变短,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X的紧凑化,并且可缩短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
并且,线传感器51设置在定位辊10、10的记录纸张传送的下游,因此向转印点G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倾斜传送通过定位辊10、10在某种程度上被矫正。因此,在记录纸张P几乎被校正的状态下,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出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可以高精度检测出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并且可尽可能地减小在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形成的第一感光鼓3a上的有余量的图像的大小。这样一来,可使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被回收的浪费的显影剂的量变少。
而且,由于将线传感器51的检测点R1(R2)开始到转印点G为止的距离L1设定得小于从向第一感光鼓3a写入静电潜影的写入点Q到上述转印点G为止的距离L0,因此线传感器51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可在较早的阶段进行。根据该线传感器51检测之后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第一感光鼓3a上静电潜影的尺寸被迅速地变更,可较为有效地减少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被回收的浪费的色粉的量。
并且,在位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最上游的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中,在线传感器51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倾斜状态检测之后的图像形成中途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写入到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的尺寸被变更。而在比其更靠近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的感光鼓3b-3d中,在通过曝光单元8b-8d将静电潜影分别写入到感光鼓3b-3d前,进行基于线传感器51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的尺寸(尽可能减少余量范围的尺寸)的静电潜影的写入。这样一来,在第二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2-S4的清洁装置7b-7d中,可有效地减少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被回收的浪费的色粉量,可使清洁装置7b-7d的容器溢满为止的周期有飞跃性的延长。
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X的数据存储部406中,预先存储用于校正相对于基准感光鼓(例如最上游一侧的第一感光鼓3a)的向其他感光鼓3b-3d的图像形成位置(时序)的数据,根据该数据和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及第二检测点R1、R2下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校正各感光鼓3b-3d上形成的图像位置,使各感光鼓3b-3d上形成的图像不会发生偏差,并进行控制使其正确重叠从而不会发生颜色偏差。因此,即使存在各个感光鼓3a-3d的位置偏差、通过曝光单元8b-8d向感光鼓3b-3d进行静电潜影的写入的位置偏差、转印传送带13的传送倾斜等,也可在获得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后,对于在转印传送带13上传送的记录纸张P,使尽可能小的范围的图像形成在各个感光鼓3a-3d上,可使形成图像的范围的余量度较小。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变更了从线传感器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及从曝光单元的写入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根据图20及图21对此进行说明。并且,除了从线传感器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及从曝光单元的写入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的设定外,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对于相同的部分标以了同样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即,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从线传感器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设定得比从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向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写入静电潜影(图像)的写入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充分长。
(静电潜影的图像形成区域变更步骤的流程图)
在此参照图20的流程图对基于线传感器51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的静电潜影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变更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20的流程图的步骤ST21中,按压操作部405的开始按钮开始图像形成动作后,在步骤ST22中,判断是否通过切换开关切换到了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该步骤ST22的判断为未切换到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的“否”时,前进到步骤ST33,进行完通常的有边缘图像形成后,前进到下述步骤ST31。
步骤ST22中的判断为切换到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的“是”时,在步骤ST23中,通过线传感器51检测出第一检测点R1下的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平行的横向边缘位置(左右一方的侧端位置),根据该检测结果,获得与记录纸张P传送文向垂直的横向实际横宽WO1(参照图21)。之后在步骤S24中,通过使用的记录纸张P的尺寸信息,以存储在数据存储部406中的数据为基础,如图21所示,分别设定: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静电潜影的横向余量值W3(分别加入到记录纸张P的实际横宽W01左右两侧的余量值)、包括定位辊10、10引起的记录纸张P的起始变动和余量范围的静电潜影的余量值W5、及静电潜影的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纵向既定值W71。
接着,在步骤ST25中,向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以横向图像形成区域宽W4(W01+W3×2)开始静电潜影的写入。
步骤ST26-30中的各处理分别与图18的步骤ST107-111中的各处理相同。
步骤ST31、32中的各处理分别与图9的步骤ST10、11中的各处理相同。
因此,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从线传感器进行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设定得比从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向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写入静电潜影的写入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充分长。因此,在检测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时,在传送记录纸张P并进行完线传感器51的第一检测点R1下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后,开始进行通过第一曝光单元8a向第一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影的写入。这样一来,可以使写入到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上静电潜影的尺寸根据线传感器51进行的第一检测点R1下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设定为较小的尺寸。进一步,线传感器51的第一检测点R1下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也可在较早的阶段被检测出来,其之后的第一感光鼓3a上静电潜影的尺寸可根据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迅速地变更,可较为有效地减少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被回收的浪费的色粉的量。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2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适用了单色方式的数字复印机。
即,如图22所示,本数字复印机X1具有扫描部60、向记录纸张P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及向该图像形成***传送记录纸张P的纸张传送机构700。以下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扫描部60的说明)
扫描部60具有由透明玻璃等构成的原稿放置台61、向该原稿放置台61传送原稿的双面对应自动原稿传送装置(RADF;Reversing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62,是用于读取该原稿放置台61上的原稿图像并做成图像数据的部分。
上述RADF62具有将放置的多页原稿一页一页自动送纸到原稿放置台61上的自动送纸盘62a。并且,该RADF62可根据用户的选择使下述扫描单元63读取原稿的单面或双面。具体而言,具有用于将自动送纸盘62a上的原稿传送到原稿放置台61上的传送路径、使应由扫描单元63读取原稿的双面而反转原稿的反转路径。并且,当仅读取原稿的单面时仅使用传送路径,而当读取原稿双面时将经由传送路径传送到原稿放置台61上的原稿在反转路径中反转,并再度传送到原稿放置台61上。因此,各路径中上设有路径传送切换单元及用于识别原稿传送位置的传感器群(均省略图示)。对于RADF62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并且,该扫描部60具有用于读取传送到原稿放置台61上的原稿图像的扫描单63。该扫描单63具有:灯光反射器组件64,多个反射镜65a、65b、65c,光学透镜体66,光电转换元件(CCD)67。
上述灯光反射器组件64是用于向放置在原稿放置台61上的原稿照射光线的装置。各反射镜65a、65b、65c如图22中二点划线的光路所示,在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暂时向图中左方反射后向下方反射,之后向图中右方反射,以朝向光学透镜体66。
作为原稿的图像读取动作,当原稿被放置到上述原稿放置台61上时,由灯光反射器组件64及反射镜65a组成的第一扫描单元63a沿着原稿放置台61在水平方向上扫描,向原稿整体照射光线。此时,由反射镜65b、65c组成的第二扫描单元63b对于上述第一扫描单元63a,以预定比率的速度(相对第一扫描单元63a一半的速度)向同一方向移动。
并且,通过了由上述各反射镜65a、65b、65c反射的光学透镜体66的光线成像在光电转换元件67上,在该光电转换元件67中反射光被变换为电子信号(原稿图像数据)。
并且,这样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下述图像处理部(未图示),在进行完各种处理后,暂时存储到图像存储器(未图示)中,根据输出命令,图像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被读出,用于图像形成***中的图像形成动作。
(图像形成***的说明)
图像形成***具有激光写入单元81及电子照相处理部82。激光写入单元81是将基于上述光电转换元件67中被变换的原稿图像数据、从个人计算机发送的图像数据等的激光照射到作为电子照相处理部82的图像载体的感光鼓3表面的装置。具体而言,该激光写入单元81具有:照射与上述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光源,使该激光以等角速度偏向的多棱镜,进行校正、使该等角速度偏向的激光在感光鼓3上以等速度扫描的f-θ透镜等。
感光鼓3在图22中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来自激光写入单元81的激光通过被反射镜81a反射并照射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并且,电子照相处理部82的构造是在上述感光鼓3的周围配置:带电器4、显影装置5、转印器6、放电器83、剥离器、清洁装置7、及定影装置2。带电器4使形成静电潜影前的感光鼓3表面带预定的电位。显影装置5是通过色粉使感光鼓3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为可视图像的装置。转印器6是使感光鼓3表面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装置。定影装置2是使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色粉图像通过加热定影到记录纸张P的装置,具有加热辊21和加压辊22。放电器83用于去除感光鼓3表面的剩余电荷。剥离器及清洁装置7在色粉转印后去除感光鼓3表面上剩余的色粉。此时,清洁装置7与容器一体形成。
这样一来,在记录纸张P上形成图像时,通过带电器4使感光鼓3表面带有了预定的电位,激光写入单元81将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3表面形成静电潜影。之后,显影装置5在感光鼓3表面上显影色粉形成的可视图像,通过转印器6将色粉图像转印到从纸张传送机构700传送的记录纸张P。之后,该记录纸张P通过定影装置2被加热,色粉图像被定影。另一方面,感光鼓3表面的剩余电荷通过放电器83被去除,并且剩余在感光鼓3表面的色粉通过剥离器及清洁装置7被去除。这样一来,向记录纸张P的图像形成动作(打印动作)的一个周期结束。通过反复进行该周期,对多页记录纸张P、P...可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
(纸张传送机构700的说明)
纸张传送机构700是将收容在第一、第二及第三纸盒71、72、73、复式手动盘74中的记录纸张P、P...一页一页进行传送,进行上述图像形成***下的图像形成,同时将形成图像的记录纸张P输出到第一、第二或第三排纸盘91、92、93的装置。并且,该纸张传送机构700具有双面复印单元75,用于在暂时回收单面上形成图像的记录纸张P后,对另一面进行由图像形成***进行的图像形成。
在各纸盒71、72、73中收容有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P、P...,从收容了用户所需尺寸的记录纸张P的纸盒中,一页一页依次取出记录纸张P,经由传送路径70依次传送到图像形成***。
作为该纸张传送机构700的传送路径70包括主传送路径76和反转传送路径77。
主传送路径76的一端(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端一侧)分支,分别与各纸盒71、72、73、及复式手动盘74的排出一侧相对,同时另一端(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端一侧)经由转印器6及定影装置2与具有排纸盘91、92、93的后处理装置90相对。
反转传送路径77的一端(图中的上端)在比定影装置2的配置位置更靠近下游的一侧(图中左侧)与主传送路径76连接,并且中途部分(图中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分支为第一及第二分支路径77A、77B。第一分支路径77A向垂直下方延伸。而第二分支路径77B的一端与双面复印单元75的传送一侧相对。
主传送路径76和反转传送路径77的连接部分、及反转传送路径77的分支部分上分别设有第一及第二分支爪77a、77b。
第一分支爪77a在关闭反转传送路径77的第一位置、及关闭主传送路径76排出一侧的、使该主传送路径76和反转传送路径77连通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沿水平轴自由旋转。该第一分支爪77a位于第一位置时,经由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P直接排出到排纸盘91、92、93。另一方面,当第一分支爪77a位于第二位置时,经由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P被提供到反转传送路径77。
第二分支爪77b在打开反转传送路径77的第一分支路径77A且闭关第二分支路径77B的第一位置、及打开第二分支路径77B且关闭第一分支路径77A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沿水平轴自由旋转。该第二分支爪77b位于第一位置时,传送到反转传送路径77的记录纸张P被引导到第一分支路径77A并被传送到其下端位置。之后第二分支爪77b变为第二位置、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被逆转时,该记录纸张P经过分支部传送到第二分支路77B,并提供到双面复印单元75。即,记录纸张P经过第一分支路77A及第二分支路77B被提供到双面复印单元75,从而该记录纸张P在被提供到图像形成***时被上下反转,可对记录纸张P的反面进行图像形成。
在主传送路径76的上游端(与纸盒71、72、73、复式手动盘74、及双面复印单元75的排出一侧相对的部分)上设有拾取辊78。并且,在各拾取辊78的下游一侧设有用于将取出的记录纸张P传送到主传送路径76的多个送纸辊79。通过该拾取辊78及送纸辊79的旋转,收容在纸盒71、72、73、复式手动盘74、及双面复印单元75的记录纸张P可以选择性地一页一页被传送到主传送路径76。
并且,如上所述,作为本数字复印机X1的排纸部,具有上下二段的第一及第二排纸盘91、92,装备了安装在后处理装置90上的未图示的装订加工机的一个第三排纸盘93。即,在后处理装置90的内部具有连接主传送路径76下游端和各排纸盘91、92、93的传送路径,根据排出记录纸张P的排纸盘91、92、93,传送路径被切换。
并且,在比感光鼓3更靠近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上游一侧,设有定位辊10、10,用于暂时保存经过传送路径70依次传送到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P。并且,在比上述感光鼓3上形成的色粉图像(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转印点更靠近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设有用于检测向转印点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端部位置)的线传感55。该线传感55设置在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一侧上方。并且,线传感器55一体具有向传送路径70一侧(下方)照射照射光的照明单元(未图示)和光线接收单元,根据从该照明单元照射的照射光是否被传送的记录纸张P反射并由光线接收单元接收,检测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并且,线传感器55设置在上述定位辊10、10的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在线传感器55进行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检测以前,通过定位辊10、10一定程度上矫正记录纸张P的传送倾斜,且调整感光鼓3上色粉图像(图像)相对于该记录纸张P的位置。此时,从线传感器55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设定得比从感光鼓3的激光写入单元81进行静电潜影(图像)的写入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短。此外,图22中的参照符号40表示控制部。
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比记录纸张P尺寸大的感光鼓3上的图像被转印到向转印点传送来的记录纸张P。当通过线传感器55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时,在其之后根据线传感器55的检测结果,变更转印到记录纸张P中途的感光鼓3上图像的尺寸。即,在获得线传感器55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的检测之前和检测之后,变更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图像尺寸。因此,在线传感器55进行检测以前,即使未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也可通过比记录纸张P尺寸大的感光鼓3上的图像,将不会产生由于记录纸张P传送偏差而引起图像丢失的、良好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即使第一感光鼓3a上图像尺寸的确定未及时进行,在线传感器55进行检测之后,也可根据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检测结果,使感光鼓3a上的图像尺寸变更为基于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的尺寸。这样一来,可尽可能减少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在清洁装置7中回收的色粉,抑制显影剂浪费,经济地使用显影剂,并且可延长回收的显影剂溢满的周期。并且,在收容回收的显影剂的容器在一体化的清洁单元7中,可抑制回收的显影剂部分地较多贮存的显影剂偏向,可防止回收的显影剂的部分泄漏引起的清洁问题。
并且,通过在线传感器55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检测以前在感光鼓3上形成图像,可使线传感器55靠近转印点G设置。这样一来,从线传感器55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G为止的记录纸张P的传送路径在传送方向上变短,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X1的紧凑化,并且可缩短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
进一步,由于线传感器55一体地具有照明单元和光线接收单元,因此可使线传感器55和照明单元一体化,可使组装变得容易,并且可使用市场销售的小型扫描用线图像传感头。
(第五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线传感器55仅检测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而第五实施方式中,将其变更为在记录纸张传送方向的二处检测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也可检测记录纸张P的歪斜状态,对该实施方式进行如下说明。此外,对于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件标以相同的参照符号,且说明主要以不同点为主。
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在线传感器55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前,向转印点传送的记录纸张P转印比记录纸张P尺寸大的感光鼓3上的图像。当通过线传感器55检测到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时,在其之后,根据线传感器55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变更转印到记录纸张P中途的感光鼓3上的图像尺寸。即,在获得线传感器55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的检测之前和检测之后,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图像的尺寸变大。因此,在线传感器55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之前,即使未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也可通过比记录纸张P尺寸大的感光鼓3上的图像,将不会产生由于记录纸张P的传送偏差引起的图像丢失的、良好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即使第一感光鼓3a上图像尺寸的确定未及时进行,在线传感器55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之后,也可根据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使感光鼓3a上的图像尺寸变更为基于记录纸张P的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倾角θ)的尺寸。这样一来,可尽可能减少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在清洁装置7中回收的色粉,抑制显影剂浪费,经济地使用显影剂,并且可延长回收的显影剂溢满的周期。并且,在收容回收的显影剂的容器一体化的清洁单元7中,可抑制回收的显影剂部分地较多贮存的显影剂偏向,可防止回收的显影剂的部分泄漏引起的清洁问题。
并且,通过在线传感器55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在感光鼓3上形成图像,可使线传感器55靠近转印点G设置。这样一来,从线传感器55的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G为止的记录纸张P的传送路径在传送方向上变短,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X1的紧凑化,并且可缩短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
(其他实施方式)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包括其他各种变形例。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垂直的一侧设置线传感器51、55,也可如图23所示,在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一侧(在图23中为下侧)及另一侧(图23中为上侧)上分别设置线传感器51、51(或者55、55)。并且,如图24所示,也可从与记录纸张P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一侧(图24中为下侧)到另一侧(图24中为上侧)设置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线传感器56。这种情况下,可较为正确地检测出记录纸张P左右两侧的边缘位置,可进行高精度的边缘位置的检测。
并且,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线传感器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位置的距离设定得比从第一图像形成站S1的第一感光鼓3a(感光鼓3)由第一曝光单元8a(激光写入单元81)进行的静电潜影的写入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长,而线传感器进行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点开始到转印点位置的距离也可以设定得比从感光鼓的曝光单元进行的静电潜影的写入点开始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短。这种情况下,在检测出记录纸张的歪斜状态时,由于需要一定程度上传送记录纸张并进行线传感器进行的第二检测点R2下记录纸张P边缘位置的检测,因此为了检测出记录纸张的歪斜状态需要时间,在比通过曝光单元开始向感光鼓写入静电潜影的时间靠后,检测出记录纸张的歪斜状态。当检测出记录纸张的歪斜状态时,使其之后的感光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记录纸张的歪斜状态迅速变更,可减少未转印到记录纸张而被回收的浪费的色粉量。
进一步,在上述第四、第五实施方式中,通过激光写入单元81将静电潜影(图像)写入到感光鼓3,也可使用利用了LED、EL等发光元件阵列的固体扫描型光写入头单元写入静电潜影。
此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及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从各方面而言仅是单纯的示例,不得作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并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均等范围内的变形、变更均属本发明范围之内。
本申请请求基于在日本2003年5月8日申请的特愿2003-130453号、及在日本2003年5月13日申请的特愿2003-134609号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因此其内容均包含在本申请中。并且,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文献全部均包含在本发明中。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适用于例如彩色及单色方式的数字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等。

Claims (1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在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将上述图像转印到被传送来的纸张上,在该纸张上形成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比将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上述纸张的转印点更靠近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设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出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端部位置,
当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比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尺寸大时,将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之后转印到上述纸张中途的上述图像载体上图像的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变更,
根据该尺寸被变更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继续进行之后的向上述纸张的图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之前形成在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考虑到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传送偏差而被设定为具有余量的较大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单元设置在定位单元的下游一侧,上述定位单元在该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以前矫正上述纸张的传送倾斜,且调整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相对于上述纸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被设定得比从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写入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短,
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以前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根据预先确定的数据被设定,并且,
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以后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被变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图像载体,并列配置在承载传送上述纸张的纸张载体的传送方向上,对上述纸张分别形成图像,
上述各图像载体中的位于上述纸张传送方向最上游一侧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在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检测之后的图像形成中途被变更,并且,
其余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在图像形成以前被变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个图像载体中的任意一个中,具有校正数据,用于校正其余的上述图像载体相对于该一个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位置偏差,
在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及上述校正数据被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的位置或倍率,根据与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无关的、预先确定的数据被设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可选择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用于对上述纸张形成无边缘图像,
当该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被选择时,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进行图像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比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尺寸大时,通过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进一步检测出上述纸张的歪斜状态,将之后转印到上述纸张中途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进行变更,
根据该尺寸被变更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继续进行之后的向上述纸张的图像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考虑到向上述转印点传送的上述纸张的传送偏差而被设定为具有余量的较大的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单元被设置在比定位单元更靠上述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上述定位单元用于在该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调整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相对于上述纸张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被设定得比从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写入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短,
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前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根据预先确定的数据被设定,并且,
上述检测单元进行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检测以后的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被变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被设定得比从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写入点开始到上述转印点为止的距离短,
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的检测结果被设定,
当通过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纸张的歪斜状态时,该检测之后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的尺寸,根据上述纸张的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被变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图像载体,并列配置在承载传送上述纸张的纸张载体的传送方向上,对上述纸张分别形成图像,
上述各图像载体中位于上述纸张传送方向最上游一侧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在图像形成开始后被变更,并且,
其余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在图像形成开始前被变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个图像载体中的任意一个中,具有校正数据,用于校正其余的上述图像载体相对于该一个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位置偏差,
在各个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图像的尺寸,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及上述校正数据来设定。
16.根据权利要求9-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的位置或倍率,根据与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无关的、预先确定的数据来设定。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可选择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用于对上述纸张形成无边缘图像,
当该无边缘图像形成模式被选择时,根据上述检测单元进行的上述纸张端部位置及歪斜状态的检测结果,进行图像形成。
CNB2004800124668A 2003-05-08 2004-04-30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8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30453A JP2004333935A (ja) 2003-05-08 2003-05-08 画像形成装置
JP130453/2003 2003-05-08
JP134609/2003 2003-05-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4635A true CN1784635A (zh) 2006-06-07
CN100480888C CN100480888C (zh) 2009-04-22

Family

ID=33505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1246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888C (zh) 2003-05-08 2004-04-3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333935A (zh)
CN (1) CN100480888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7439A (zh) * 2008-12-19 2011-11-23 伊斯曼柯达公司 电子照相无边界印刷方法和设备
CN105319909A (zh) * 2014-05-26 2016-02-1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7765517A (zh) * 2016-08-16 2018-03-0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376598A (zh) * 2018-12-28 2020-07-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数据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2238B2 (ja) 2006-02-24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9181B2 (ja) * 2007-03-15 2013-07-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3611B2 (ja) 2007-11-27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92554A (ja) * 2012-10-31 2014-05-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7439A (zh) * 2008-12-19 2011-11-23 伊斯曼柯达公司 电子照相无边界印刷方法和设备
CN105319909A (zh) * 2014-05-26 2016-02-1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5319909B (zh) * 2014-05-26 2018-05-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7765517A (zh) * 2016-08-16 2018-03-0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7765517B (zh) * 2016-08-16 2019-09-2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1376598A (zh) * 2018-12-28 2020-07-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数据处理方法
CN111376598B (zh) * 2018-12-28 2021-10-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数据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0888C (zh) 2009-04-22
JP2004333935A (ja) 2004-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5386C (zh) 复合型送纸单元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268498C (zh) ***片材的移送装置、移送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9454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367409A (zh) 选项定影装置
CN1752871A (zh) 光除电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497373A (zh) 显影盒,侧盖板安装方法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5809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637636A (zh) 成像设备
CN1991614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945458A (zh) 显影剂补给装置
CN1837990A (zh) 清洁装置、以及使用该清洁装置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658085A (zh) 显影装置和印刷装置
CN101067732A (zh)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控制方法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684007A (zh) 成像设备
CN1773394A (zh) 成像设备和图像控制方法
CN101042557A (zh) 色粉补给方法、色粉补给装置、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92470A (zh) 成像装置和控制该成像装置的方法
CN1869832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单色印刷方法
CN1161669C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1042558A (zh) 支撑部件、色粉补给装置、色粉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665503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584756A (zh)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782901A (zh) 成像装置和纸张输送装置
CN1317170C (zh) 成像装置
CN1945459A (zh) 显影剂补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