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3031A - 一种载人浮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人浮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3031A
CN1673031A CN 200410023833 CN200410023833A CN1673031A CN 1673031 A CN1673031 A CN 1673031A CN 200410023833 CN200410023833 CN 200410023833 CN 200410023833 A CN200410023833 A CN 200410023833A CN 1673031 A CN1673031 A CN 1673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oyancy aid
person
manned capsule
ballast
fl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238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正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100238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730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04/000991 priority patent/WO20050305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673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3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载人浮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载人浮体由浮体(含浮体内设备)、载人舱、压载及浮力组成一个垂直于水面且载人舱位于浮体正上方的杠杆***。在浮体外壁吃水线以下,每隔至多120°经度位置上加装垂直向下方向或沿外壁切线相近方向的外力或另加外力改变压载的重心或另加外力改变载人舱的高度,从而使载人浮体产生偏摆或升降。当外力消除时,载人装置自动恢复到浮体正上方。载人浮体配有推进转向装置。载人浮体的使用方法是:乘员在载人舱内通过摇杆或操纵盘人为控制前进、后退、左右转向、左右原地旋转、按操作者预想的方向向水面偏摆和自动恢复原位,以实现在水上相互追逐、相互碰撞的目的,从而达到刺激性娱乐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载人浮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上载人娱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水中漂浮和偏摆的载人浮体的制造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上的娱乐器材还局限在一些公园或小的湖泊内,主要是各种船只和其它娱乐器材,这些船只和器材虽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但是它们大都距水面较近,娱乐性不强。且其设计的基础在于减少晃动增加稳定性。碰碰船虽然在碰撞时产生晃动给人以刺激,但其玩法单一,刺激性不强,不太适合风浪较大的海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水中漂浮,可使人在离水面具有一定高度上360°上下偏摆,又可人工控制其前进与方向的载人浮体的制造及其使用方法。该载人浮体的制造及其使用方法一反水上运动娱乐器械追求平稳尽量减少晃动的常规思维,利用水的特征及风浪外力和机载外加动力,努力扩大载人浮体的晃动范围,顺应水上风浪及人们追求刺激的特点,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种水上娱乐设备的革命和创新。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式实现的:
一种载人浮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其特征是:载人浮体制作时具有下列特征:A、浮体是载人浮体的主体,位于载人浮体垂线的中部且兼做机舱。 B、浮体的上端设载人舱,浮体的下端设压载。C、载人舱所形成的负载重心、浮体自重和设备重量及压载的重量重心均须在浮体的垂直中线上。浮体入水后所产生的浮心也须在浮体的垂直中线上,并且形成一个垂直于水面且载人舱位于浮体的正上方的杠杆***。所述杠杆***须在载人舱倒置或斜置时,自动恢复到载人舱在浮体正上方的位置。D、在载人舱的负载重量、浮体自重和设备重量及压载的重量之和及排水量一定的情况下,降低压载及设备自重的重心,追求载人舱离水面高度的最大值,是载人浮体制作须遵循的方法之一。E、在载人舱、乘员重量及载人舱离水面高度确定的情况下,追求压载、浮体设备的重量和体积最小值,是载人浮体制作须遵循的方法之一。
在浮体的外壁吃水线以下,每相隔最多120°经度位置上加装一个向下方向或沿着与外壁切线相近方向的外加动力,使载人浮体整体产生可控制的向某个方向的偏摆,即载人舱由浮体的正上方沿某个方向向水面摆动且外加力消失后载人舱自动恢复到浮体的正上方。当全部外加力共同施力时,可使载人浮体产生整体上下升降运动。
在浮体外壁吃水线以下,每相隔最多120°经度位置上加装一个排水舱。排水舱排水时改变浮心的位置而使载人浮体产生偏摆。外力解除、排水舱进水后,载人舱自动恢复到浮体的正上方。另可在浮体的垂直中线的下方另加装一个排水舱,当排水舱进、排水时,使载人浮体整体产生升降运动。
通过加装外力使压载的力距发生变化,从而打破整个杠杆***的平衡,使载人浮体整体产生偏摆。外力解除时,压载力距自动恢复。载人舱自动恢复到浮体的正上方。
通过外力使载人舱直接升降,改变负载力距的大小,从而打破整个杠杆***的平衡,使载人浮体整体产生偏摆。外力解除时,负载力距自动恢复。载人舱自动恢复到浮体的正上方。
在浮体吃水线下,加装推进转向装置。
上述的载人浮体产生偏摆和升降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
载人浮体的使用方法是:A、乘员坐在载人舱内,通过摇杆或操纵盘,人为控制载人浮体的前进、后退、左转弯、右转弯,左右原地旋转、按操作者所预想的方向向水面偏摆、改变吃水深浅。B、在一定水域内至少放置二台载人浮体,乘坐不同载人浮体的乘员通过本段A项所述的方法实现本条A项所述的动作,达到在水中相互追逐、浮体与浮体碰撞、浮体与载人舱碰撞、载人舱与载人舱碰撞、从高处向水面偏倒、升降跳跃之目的,从而产生刺激性娱乐效果。C、在乘员不主动操作或载人浮体本身不设置外力设备情况下,载人浮体与一般水中凉台使用的方法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典型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浮体(19)兼作机舱。压载(14)置于浮体(19)的底部。压载(14)上面置两根对称的推进管(18),两根推进管(18)内中间部位分别置两个推进水泵(28’)。两个推进管(18)之间装有主机(5)、发电机(26)。主机(5)把机械动力分别传给发电机(26)和推进水泵(28’)。推进水泵(28’)和推进管(18)设有推进出水口(10)和进水口(17)。浮体(19)沿经度方向至少有三根加固带(27)。在浮体(19)吃水线以下,每隔90度经度并沿经度方向设一个偏摆出水口(15)。偏摆出水口(15)上方设一个偏摆进水口(17’)。偏摆进水口(17’)上设偏摆水泵(28)。偏摆水泵(28)的叶轮(51’)向下拔水。偏摆水泵(28)由发电机(26)供电。也可将机械动力或电力同时传送给两种水泵(28)和(28’)。本实施例中载人舱(3)为半球形或碗状形,可以是曲面板也可以是曲面网架,吊挂在圆环(29)上。圆环(29)挂装在Y型支架(16)的上端,组成十字轴万向机构。 Y型支架(16)装在升降器(20)上,升降器(20)装在浮体(19)上部的中心部位。载人舱(3)内设3-4个相对排列的座椅(22)。控制台(2)由固定在载人舱(3)的底部中心位置的控制台支撑管(23)支撑并通过载人舱(3)的底部沿内壁及Y型支架(16)与机舱相通。
实施例2:如同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浮体(19)上端设上板(42),下端设下板(44)。上板(42)和下板(44)由中心管(43)相连接。下板(44)上面设有主机(5)、发电机(26)、转向器(54)。下板(44)的下面装压载(14)。压载(14)底面设浸水电机(66),浸水电机(66)上装有螺旋桨(51)。浸水电机(66)吊挂在转向杆(53)上,转向杆(53)穿过压载(14)与下板(44)上面的转向器(54)相接。防护罩(62)围于浸水电机(66)、螺旋桨(51)的周围。上板(42)的中心部位装升降器(20)。升降器(20)上装Y型支架(16)。Y型支架(16)的上端吊挂圆环(29),圆环(29)上装有载人舱(3)并组成十字轴机构。载人舱(3)内设3-5个同向排列的座椅(22)。控制台(2)置于载人舱(3)的边缘、座椅(22)的前方。控制台支撑管(23)通过Y型支架(16)、升降器(20)与机舱相通。本实施例中偏摆水泵(28)置于浮体(19)外部。偏摆水泵(28)可以双向进出水,即:偏摆水泵的上下两个口均兼有出水口(15)和进水口(17’)的作用,本实施例标注为(15、17’)。
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偏摆水泵(28)置于浮体(19)外壳之内。下板(44)上面设有两根推进管(18)。每根推进管(18)内均装有浸水电机(66)和螺旋桨(51)。推进管(18)设进水口(17)和推进出水口(10)。上板(42)上面中心部位接中心支管(37)。中心支管(37)上端设2-4根L型支架(36)。 L型支架(36)的垂直部分是可以升降的。每根L型支架(36)上端装有一个座椅(22),防罩护(39)围于座椅(22)周围。控制台(2)装在座椅(22)的横向栏杆上。下板(44)上面装有主机(5)和发电机(26)。
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总泵式。浮体(19)底部设压载(14)。压载(14)上面设主机(5)、总泵(7)、储压罐(12)。总泵(7)的出水口与储压罐(12)相通。总泵(7)根据储压罐(12)的压力大小自动开机或停机。总泵(7)设进水口(17)。储压罐(12)设推进出水口(10)、偏摆下出水口(15)和偏摆上出水口(80),且每个出水口与储压罐(12)之间均有阀门(11)控制。偏摆上、下出水口(80)、(15)伸出浮体(19)外壳之外(也可以切入浮体(19)外壳之内)。推进出水口(10)处设可控喷头(8)。浮体(19)上部平面中心部位装有升降器(20)。升降器(20)上装有支架(21)。支架(21)上部构成载人舱(3)。载人舱(3)内设两排座椅(22)计3-5个座位。控制台(2)装在载人舱(3)的边缘、座椅的前面。有装饰板(35)围于浮体(19)和载人舱(3)之间。
实施例5: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出水口由浮体压载(14)的中心底部位置向下引出向上喷水的偏摆上出水口(80)。本实施例的载人舱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载人舱(3)的上部加装密封舱(3’)。
实施例6: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气压排水舱形式。浮体(19)为花瓶状。压载(14)置于浮体(19)的底部。压载(14)的上面设主机(5)、气泵(7’)、发电机(26)、储压罐(12)。气泵(7’)将空气压缩后送进储压罐(12)内,气泵(7’)根据储压罐的压力大小自动工作或停机。储压罐(12)设4个偏摆出气口(15’)。偏摆出气口(15’)设在浮体(19)吃水线以下的每隔90度经度、相同纬度位置。贯穿压载(14)的纵向中心设一个升降排水舱(68’)。升降排水舱(68’)上端与储压罐的中心出气口(13)相通;另设一个排气口(32),排气口(32)由阀门(11)控制。在升降排水舱(68’)下端设一个排水口(30)。排气口(32)通过阀门(11)及排气管(33’)把气排出。与储压罐(12)相连的每个出气口(13)、(15’)之前均设有阀门(11)。一根推进管(18)置于压载(14)的上面。推进管(18)设进水口(17)和推进出水口(10),推进管(18)内设浸水电机(66),浸水电机(66)上设螺旋桨(51)。推进管(18)的推进出水口(10)处,设转向舵(52)。转向舵(52)与推进管(18)外上部的转向器(54)相连。本实施例支架(21)装入浮体(19)的上部开口内,形成载人舱(3)。载人舱(3)内设两排座椅(22)计3-5个座位。控制台(2)装在浮体(19)上部边缘、座椅的前面。本实施例载人舱(3)上部也可加密封舱。
实施例7: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所不同是:浮体(19)为球缺形。储压罐(12)的四个偏摆出气口(15’)外、压载(14)的侧面四周、浮体(19)外壳之内设4个排水舱(68)。排水舱(68)通过储压罐(12)的偏摆出气口(15’)进气、通过排水口(30)向下排水,排水舱(68)上部通过排气管(33′)及阀门(11)和排气口(33)排气。储压罐(12)另设一个位于压载(14)中心线上的中心向下出气口(13)。本实施例中设两根推进管(18)置于压载(14)的上面,推进管(18)内设一个推进水泵(28’)。本实施例中载人舱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每个座椅(22)是相对而设或者是可以旋转的。
实施例8: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所不同是:储压罐(12)的中心向下出气口(13)外加设一个升降排水舱(68’)。升降排水舱(68’)的结构和工作状况与实施例6相同。 4个偏摆排水舱(68)位于压载的上面由上端进气和排气,由下端穿过压载(14)下面通过排水口(30)向下排水。压载(14)的下面装有浸水电机(66)、螺旋桨(51)、转向杆(53)和转向舵(52)。转向杆(53)***压载(14)内的转向器(54)内。防护罩(62)用与其周围。本实施例中载人舱是密封的,与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9: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为气缸、水缸连动排水形式。浮体(19)底部设压载(14)。压载(14)的上面设两根推进管(18),推进管(18)内设浸水电机(66)和螺旋桨(51)。压载(14)上面另设主机(5)、气泵(7’)、发电机(26)、储压管(12)。在浮体(19)吃水线以下,每隔90度经度垂直设一个排水缸(74)。贯穿浮体(19)的垂直中心线设一个中心排水缸(74)。排水缸(74)下端为排水口(30)。排水缸(74)内有一个排水活塞(73)通过连杆(72)与气缸(70)内的活塞(71)相连。气门组(38)和排气口(31)控制每个气缸(70)内的活塞(71)运动从而引起排水活塞(73)运动达到排水或进水的功效。本实施例载人舱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0: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为压载移位形式。本实施例中,浮体(19)底部设磁铁组(58)。浮体(19)底部内为移动压载(14’),移动压载(14’)底部另有磁铁组(58’),移动压载(14’)底部的磁铁组(58’)下装有滚珠(60)。固定架(9)放在移动压载(14’)的上方不影响移动压载(14’)移动的高度,且与浮体(19)的垂直中线垂直。固定架(9)与浮体(19)底部组成移动压载箱(59)。固定架(9)上装有主机(5)、发电机(26)。浮体(19)底部磁铁组(58)下装挂浸水电机(66)、螺旋桨(51)、转向舵(52)及转向器(54)。防护罩(62)围于其周围。防护罩(62)下安装至少3个轮(86)。浮体(19)外加至少3根加固带(27)。浮体(19)上平面中心部位依次装升降器(20)、支架(21)、座椅(22)。防护罩(39)围于座椅(22)四周,控制台(2)置于座椅横向栏杆上。
实施例11: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浮体(19)下部设压载(14),压载(14)下吊挂移动压载箱(59)。移动压载箱(59)内设移动压载(14’)。移动压载(14’)下设磁铁组(58’),磁铁组(58’)下设滚珠(60)。滚珠(60)使移动压载(14’)可以在移动压载箱(59)的底部移动。移动压载箱(59)的底部另设一磁铁组(58)。在压载(14)上面设一根推进管(18)。推进管(18)内设一变速箱(66’),变速箱(66’)装螺旋桨(51)。推进管(18)推进出水口(10)内设转向舵(52),推进管(18)外设转向器(54)。压载(14)上面中部装有主机(5)、发电机(26)和变速箱(40)。转动轴(41)一端接变速箱(40)、另一端接变速箱(66’)。
实施例12: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为单人座机动和人力驱动结合形式。本实施例中贯穿浮体(19)垂直中心线四周设一个纵向移动压载箱(59)。移动压载(14’)位于移动压载箱(59)内。有一吊绳(64)将移动压载(14’)与座椅(22)前下方的变速箱(40)连接。固定在座椅(22)前下方的脚蹬(46)带动轮盘(47)转动后把机械力传给变速箱(40)。固定架(48)把座椅(22)、变速箱(40)、轮盘(47)连接成整体。在浮体(19)底部、移动压载箱(59)四周设压载(14)。压载(14)上面设两根对称排列的推进管(18),推进管(18)内设推进水泵(28’)。两根推进管(18)之间中心部位设主机(一组电瓶)(5)。主机(5)给推进管内的推进水泵(28’)供电。浮体(19)上面平面中心部位依次装升降器(20)、支架(21)、座椅(22)。防护罩(39)围于座椅(22)四周。控制台(2)置于座椅(22)的横向栏杆上。
实施例13: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浮体(19)为近似花瓶外形。支架(21)装在浮体(19)上端顶部。支架(21)底面、每个座椅(22)前下方均装有变速箱(40)、固定架(48)、轮盘(47)、脚蹬(46)。有3-5个座椅(22)面向控制台支撑杆(23)而设。控制台(2)设在控制台支撑管(23)上,变速箱(40)在人为控制下把机械力分别传给吊绳(64)和变速箱(40’),用于偏摆和进行的动力。移动压载箱(59)外周围设一磁铁组(58)。移动压载(14’)也由磁铁组组成。压载(14)上面设主机(5)、电机(67)及变速箱(40’),变速箱(40’)将动力传给推进管(18)内的变速箱(65)及螺旋桨(51)。本实施例中偏摆和行进的工作方式也可以由不同座椅下的不同的变速箱(40)分成两组直接分配给吊绳(64)和变速箱(40’),以便多人协同娱乐。
实施例14:如图14所示:浮体(19)底部设压载(14)。压载(14)上面中心部位留有一个球缺凹陷,球缺凹陷上装有球缺形移动压载(14’)。压载(14)和移动压载(14’)之间设有滚珠(60)。移动压载(14’)每隔90度经度的四周边缘设一个连接环(89),连接环(89)连接一个液压缸(88),液压缸(88)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环(89)固定在浮体(19)外壳的中上部。在压载(14)的上面相距高度大于15cm以上,置一根推进管(18)。推进管(18)内装推进水泵(28’)。推进管(18)的推进出水口(10)内设可控喷头(8)。主机(5)、发电机(26)、液压泵(87)置于推进管(18)的周围。支架(21)构成的载人舱(3)置于浮体(19)上端顶部。载人舱(3)的四周设3-5个座椅(22)。载人舱(3)底部中心设一控制台支撑管(23),控制台支撑管(23)上设控制台(2)。支架(21)的底部设4-8个连接环(89),连接环(89)上连接液压缸(88)。液压缸(88)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环(89)连接到浮体(19)外壳的中上部。
实施例15: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4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浮体(19)底部的压载是可以移动的。移动压载(14’)是一个与浮体(19)的底部相对应的球缺形。移动压载(14’)与浮体(19)底部外壳内面之间有滚珠(60)。在移动压载(14’)上面每相隔至少90度经度设一个拉簧(90),把移动压载(14’)与浮体(19)外壳连接起来。同时在设拉簧(90)的向心方向数厘米处设连接环(89),每个连接环(89)连接一个液压缸(88)。本实施例载人舱下不设液压缸,而是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座椅为三排共计7-12个座位且在浮体(19)和载人舱(3)之间不设装饰板。
实施例16: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是载人舱由气动升降而产生偏摆的形式。本实施例中浮体(19)为近似球台形。浮体(19)底部设压载(14)。压载(14)上面设主机(5)、气泵(7’)、发电机(26)、储压罐(12)。本实施例偏摆出气口(15’)的设置、结构和控制与实施例6相同。本实施例另设气缸(70)。气缸(70)内活塞(71)与连管(72’)连为一体。气门组(38)控制活塞(71)的升降和位置。连管(72’)上端另装升降器(20)。升降器(20)上装支架(21)、载人舱(3)、座椅(22)、控制台(2)。控制台支撑管(23)置于支架(21)内的中心位置。支架(21)和浮体(19)之间设装饰板(35)。本实施例的推进装置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7: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压载(14)的底面设一绞链箱(56),铰链箱(56)下装有至少一根铰链或连轴(57),铰链或连轴(57)下吊移动压载(14’)。铰链箱(56)通过传动轴(41)与装在下板(44)上面的变速箱(40)相通。上板(42)上面中心部位设升降器(20),支架(21)装在升降器(20)上。载人舱(3)、座椅(22)、控制台(2)、控制台支撑管(23)置于支架(21)内。
实施例18: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浮体(19)为近似球台形。中心管(43)贯穿浮体(19)中心线。中心管(43)上端为上板(42),下端为下板(44)。下板(44)下接铰链箱(56),铰链箱(56)接铰链或连轴(57),铰链或连轴(57)吊挂移动压载(14’)。有至少3个轮(86)装在移动压载(14’)底面上。下板(44)上面设压载(14)。升降器(20)按在上板(42)上。升降器(20)接支架(21),支架(21)内设座椅(22)、载人舱(3)、控制台(2)、控制台支撑管(23),支架(21)内至少一个座椅(22)前下方装有变速箱(40)、固定架(48)、轮盘(47)、脚蹬(46)。软转动轴(41’)穿过中心管(43)上接变速箱(40),下接铰链箱(56)。
实施例19: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浮体(19)为球缺形。浮体(19)底部装压载(14)。浮体(19)上部平面装支架(21)。支架(21)形成载人舱(3),载人舱(3)内设有9-20个座椅(22)。
实施例20: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浮体(19)为球台形。在浮体(19)底部装压载(14)。压载(14)上平面中心部位设主机(5)、变速箱(1/40)。变速箱(1/40)通过传动杆将动力传给位于压载(14)底面、推进管(1/18)内的变速箱(1/66)及其所连带的螺旋桨(51)。压载(14)的上面四周每隔至少90度设一组斜向移动压载(14’),移动压载(14’)装在移动压载箱(59)中、并通过吊绳(64)与载人舱(3)底部的相对角位置的一个变速箱(40)相接。变速箱(40)由轮盘(47)及脚蹬(46)驱动。固定架(48)把轮盘(47)和脚蹬(46)与支架(21)的底板固定在一起。在浮体(19)底部下面设防护罩(62)。防护罩(62)内设三根推进管,中间的一根推进管(1/18)为机动的并带有转向装置。两边的两根推进管(18)内中部设变速箱(66’)及其所连带的螺旋桨(51)。变速箱(66’)通过传动杆与压载(14)上面的变速箱(40’)相连。变速箱(40’)通过软传动与载人舱(3)底部的相应的变速箱(40)相连。人力驱动变速箱(40)后最终变成螺旋桨(51)的推动力。支架(21)及其构成的载人舱(3)置于浮体(19)的上平面上。载人舱(3)内设至少4个座椅(22)且每个座椅(22)前下方均设有脚蹬(46)、轮盘(47)、变速箱(40)及固定架(48)。控制台(2)设在载人舱(3)的边缘、第一排座椅(22)的下前方。
上述实施例仅为典型的情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功能可以增减组合;形状、结构可以变换;各部件的位置依简便安置并可以增设附属功能及设备;载人舱或座椅可装有遮阳物;座位上设有安全带、安全绳,乘员穿有救生衣;座椅的底面上可装压力轴承,以便座椅能够旋转;浮体的形状可以为球体、椭圆体、蛋圆体、棱锥体、台体、类台体、圆锥体等;控制用阀门、开关可以是机械控制也可以是液压或光电控制;主机可以是内燃机、电池、电机等其它动力装置;所述座椅的升降控制、移动控制及支架夹角调整控制等可以是液压形式;在控制平台上可设有报警装置;转向器可以是液压式,也可以是机械式;整机可装有必要装饰物、防撞板组成各种各样的外形,并涂上各种颜色、图案;必要时流体喷射装置采用火箭喷射形式;整个控制***可以由单片机来完成(单片机内装有防伪识别码)。
所述载人浮体使用时,人们可以通过辅助设备,登上浮球并坐到座位上。该辅助设备可以为扶梯、扶绳、专用平台等。人们入座前先根据体重大致调整座椅与上板的高度,调整座椅与中轴、座椅与座椅之间的位置和距离,入座后调整至静止平衡状态。在检查安全保护措施后,人们即可以在水中自由行进或漂浮,可以升降偏摆,可以追逐碰撞。控制行进的装置可以设置成只能在停止前后偏摆时方可使用,以增加其安全性。

Claims (8)

1、一种载人浮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其特征是:载人浮体制作时具有下列特征:
A:浮体(19)是载人浮体的主体,位于载人浮体垂线的中部且兼做机舱。
B:浮体(19)的上端设载人舱(3),浮体(19)的下端设压载(14)。
C:载人舱(3)所形成的负载重心、浮体(19)自重和设备重量及压载(14)的重量重心均须在浮体(19)的垂直中线上。浮体(19)入水后所产生的浮心也须在浮体(19)的垂直中线上,并且形成一个垂直于水面且载人舱(3)位于浮体(19)的正上方的杠杆***。所述杠杆***须在载人舱(3)倒置或斜置时,自动恢复到载人舱(3)在浮体(19)正上方的位置。
D:在载人舱的负载重量、浮体自重和设备重量及压载的重量之和及排水量一定的情况下,降低压载及设备自重的重心,追求载人舱离水面高度的最大值,是载人浮体制作须遵循的方法之一。
E:在载人舱、乘员重量及载人舱离水面高度确定的情况下,追求压载、浮体设备的重量和体积最小值,是载人浮体制作须遵循的方法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浮体,其特征是:在浮体(19)的外壁吃水线以下,每相隔最多120°经度位置上加装一个向下方向或沿着与外壁切线相近方向的外加动力,使载人浮体整体产生可控制的向某个方向的偏摆,即载人舱(3)由浮体(19)的正上方沿某个方向向水面摆动且外加力消失后载人舱(3)自动恢复到浮体(19)的正上方。当全部外加力共同施力时,可使载人浮体产生整体上下升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浮体,其特征是:在浮体(19)外壁吃水线以下,每相隔最多120°经度位置上加装一个排水舱。排水舱排水时改变浮心的位置而使载人浮体产生偏摆。外力解除、排水舱进水后,载人舱(3)自动恢复到浮体(19)的正上方。另可在浮体(19)的垂直中线的下方另加装一个排水舱,当排水舱进、排水时,使载人浮体整体产生升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浮体,其特征是:通过加装外力使压载的力距发生变化,从而打破整个杠杆***的平衡,使载人浮体整体产生偏摆。外力解除时,压载力距自动恢复。载人舱(3)自动恢复到浮体(19)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浮体,其特征是:通过外力使载人舱直接升降,改变负载力距的大小,从而打破整个杠杆***的平衡,使载人浮体整体产生偏摆。外力解除时,负载力距自动恢复。载人舱(3)自动恢复到浮体(19)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载人浮体,其特征是:权利要求2-5项所述的载人浮体产生偏摆和升降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浮体,其特征是:在浮体(19)吃水线下,加装推进转向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载人浮体,其特征是:载人浮体的使用方法具有如下特征:
A:乘员坐在载人舱(3)内,通过摇杆或操纵盘,人为控制载人浮体的前进、后退、左转弯、右转弯,左右原地旋转、按操作者所预想的方向向水面偏摆、改变吃水深浅。
B:在一定水域内至少放置二台载人浮体,乘坐不同载人浮体的乘员通过本条A项所述的方法实现本条A项所述的动作,达到在水中相互追逐、浮体(19)与浮体(19)碰撞、浮体(19)与载人舱(3)碰撞、载人舱(3)与载人舱(3)碰撞、从高处向水面偏倒、升降跳跃之目的,从而产生刺激性娱乐效果。
C:在乘员不主动操作或载人浮体本身不设置外力设备情况下,载人浮体与一般水中凉台使用的方法相同。
CN 200410023833 2003-09-26 2004-03-26 一种载人浮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Pending CN16730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23833 CN1673031A (zh) 2004-03-26 2004-03-26 一种载人浮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PCT/CN2004/000991 WO2005030572A1 (en) 2003-09-26 2004-08-26 A buoy with crew in wat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23833 CN1673031A (zh) 2004-03-26 2004-03-26 一种载人浮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3031A true CN1673031A (zh) 2005-09-28

Family

ID=35045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23833 Pending CN1673031A (zh) 2003-09-26 2004-03-26 一种载人浮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7303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3126A (zh) * 2021-01-25 2021-04-09 任晓民 一种水面休闲漂浮***
CN112665708A (zh) * 2020-12-18 2021-04-16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噪音检测装置
CN117184327A (zh) * 2023-10-11 2023-12-0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能够防止搁浅抗冲击的水流测量漂流浮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5708A (zh) * 2020-12-18 2021-04-16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噪音检测装置
CN112665708B (zh) * 2020-12-18 2023-06-09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噪音检测装置
CN112623126A (zh) * 2021-01-25 2021-04-09 任晓民 一种水面休闲漂浮***
CN117184327A (zh) * 2023-10-11 2023-12-0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能够防止搁浅抗冲击的水流测量漂流浮标
CN117184327B (zh) * 2023-10-11 2024-06-0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能够防止搁浅抗冲击的水流测量漂流浮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3148B (zh) 救生运载工具
CN107310696A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游乐船
US20170191467A1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d steering traction kites or rotating flyer wheels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JP2014065321A (ja) 発着艦機と離艦装備と船体減揺装備
CN1486253A (zh) 水陆两用双体船
CN103568751A (zh) 高航速水翼两栖车、浮囊两栖车、升降装置暨快捷浮囊
CN106314704A (zh) 船舶防倾覆装置
CN104816795A (zh) 一基多体漂浮式波浪能转换装置
US3090455A (en) Plenum chamber type ground effect machine with self-propulsion and steering means
WO2004026681A1 (fr) Sous-marin glissant a propulsion multi-mode
CN1673031A (zh) 一种载人浮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CN102556313A (zh) 可调式表面桨驱动***及船艇
CN2509082Y (zh) 游乐潜艇
CN213384667U (zh) 水下机器人移动承载平台
KR20130091380A (ko) 수륙양용자동차(1)
CN1546352A (zh) 载人摇摆浮体
CN115320808A (zh) 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的动力驱动装置
CN201566826U (zh) 充气式可升降转筒风帆
CN106512427A (zh) 一种可调节水力大小的水力喷射悬浮游乐设施
CN1600639A (zh) 载人浮体
CN1686758A (zh) 园形直升飞机
CN1117667C (zh) 可在水下潜航的飞碟
CN107792324B (zh) 潜水飞行汽车
CN102152844B (zh) 一种高速冲浪潜水艇
WO2005030572A1 (en) A buoy with crew in wa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