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5866B - 用于控制数据传送的发射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数据传送的发射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5866B
CN1645866B CN2005100055132A CN200510005513A CN1645866B CN 1645866 B CN1645866 B CN 1645866B CN 2005100055132 A CN2005100055132 A CN 2005100055132A CN 200510005513 A CN200510005513 A CN 200510005513A CN 1645866 B CN1645866 B CN 16458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ata block
retransmission
valu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055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45866A (zh
Inventor
三宅基治
稻村浩
山本和德
铃木伟元
高桥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645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5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45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58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91Access to open networks; Ingress point selection, e.g. ISP selection
    • H04L12/5692Selection among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at the transport layer, e.g. TCP re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3In-band adaptation of TCP data exchange; In-band control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6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e.g. TCP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over wirel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服务器设备40的CPU 41,在传送数据段之后测量经过时间,并在接收到针对该数据段的确认段时,暂停测量时间。CPU 41传送其经过时间到达重传超时值的数据段。CPU 41在数据块的第二次传送之后的给定时间段期间,将根据数据块的传送次数的单调增加函数所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而CPU 41在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和紧挨在第二次传送前之间的时间段期间,将不同于由单调增加函数所确定的时间值的预定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数据传送的发射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传送效率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在,广泛使用发射机设备和接收机设备,根据TCP(传输控制协议)、遵循传输层(层4)的协议来执行数据通信。当使用TCP时,发射机设备从要传送到接收机设备的数据流中顺序地分离具有预定数据大小的数据部分,将包含序列号的报头添加到每个数据部分,以产生数据块(在下文中,数据段),并从具有至少最近的序列号的数据段开始传送数据段。每当从数据流分离数据部分时,根据预定规则指定序列号,并由发射机设备和接收机设备使用,以识别每个数据段。接收机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段时,返回用于通知发射机设备收到的确认段。在确认段中写入接收机设备希望在已接收的数据段之后接收的数据段的序列号。序列号的这种用途使发射机设备能够确认传送的数据已经由接收机设备安全地接收。
发射机设备利用重传定时器来执行重传控制,以应付数据段丢失和未到达接收机设备的情况。发射机设备在传送数据段时,使重传定时器启用,在与预定重传超时值对应的时间过去之后,定时器期满。在重传定时器期满前,当未接收到用于确认针对其已经启用了定时器的传送的数据段的确认段时,重传数据段。相反,如果接收到针对传送的数据段的确认段,则发射机设备则停止在传送数据段时启动的重传定时器。这种重传控制防止发射机设备在段丢失的情况下,导致不必要地等待应当被返回的确认段的接收。
每次由于超时而重传相同段时,发射机设备增加重传超时值,从而避免已经处于拥塞状态的通信网络的进一步恶化,否则,该通信网络将由于更多数据段流入网络而进一步恶化。重传超时值从初始值开始按指数规律递增,并且一旦达到预定最大值,保持不变,例如,超时值如下进行增加:1秒、2秒、4秒、8秒、16秒、32秒、64秒、64秒、64秒、64秒...。通常,如果在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立即重传数据段,则用于数据段重传的重传超时的初始值是固定值,或者在测量RTT(往返时间)之后,如果传送数据段,则所述初始值是基于RTT的实际测量的值。
RLC(无线电链路控制)协议是用于在数据链路层(层2)下的无线链路中的通信协议的实例。RLC规定数据帧在无线链路上的重传,其中,数据帧是从上层接收到的数据段的已分割部分。由于在与在有线链路中的数据传送相比,在无线链路中的数据传送更可能经历数据传播延迟,在无线链路中的这种重传可能在作为通信路径的部分的无线链路上传送和接收段的、发射机设备和接收机设备之间引起更多的传播延迟。当传播延迟增加时,存在数据段传送时所启动的重传定时器期满之后,在发射机设备处正在接收确认段的更大可能性。换句话说,使发射机设备重传表现为由于重传超时发生而丢失的数据段,但实事上其并未丢失,而是由于在无线链路中执行的重传而已经延迟。当将在发射机设备处使用的重传超时值设置为接近其初始值的值时,很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陷,在日本专利申请待审公开NO.2003-102057(下文中,JP 2003-102057)中公开的一项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台,其在建立通信连接时向服务器通知固定重传超时值。然后,服务器能够使用通知的重传超时值进行数据段重传控制。日本专利申请待审公开NO.2003-224619(下文中,JP 2003-224619)公开了一项技术,在通信期间,移动台向服务器通知与承载类型相对应的重传超时值。服务器使用通知的重传超时值进行数据段重传控制。日本专利申请待审公开NO.2002-281106(下文中,JP 2002-281106)公开了一项技术,其中通信终端设备按指数增加重传超时值,并将重传超时值的初始值设置为与考虑到有线网络状态而确定的值相比、相对较大的值(例如,10秒)。
然而,由于如果应用在JP 2003-102057和JP 2003-224619中所述的技术则重传超时值固定为特定值,因此在发射机设备和接收机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中,拥塞很可能进一步恶化。在JP 2002-281106中所述的技术中,能够减少看起来已经丢失但事实上并未丢失的数据段的重传发生。然而,使用具有相对较大的值的重传超时值的初始值和重传超时值的指数增加此后会导致在重传控制的开始处的粗间隔(rough-spacing)的重传超时,反过来,这将降低传送效率。
发明内容
已经设想了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项技术,用于减少看起来已经丢失但事实上并未丢失的数据段的重传发生,而不会进一步增加发射机设备和接收机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中存在的拥塞,并且不会导致传送效率的恶化。
在一个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射机设备,包括:传送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向接收机设备传送数据块;时间保持装置,用于测量针对数据块的经过时间,该测量在传送装置传送该数据块时开始;接收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接收来自接收机设备的数据;重传控制装置,用于在由时间保持装置测量的经过时间到达针对该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时,使传送装置传送数据块;以及专用设置装置,用于在该数据块的第二次传送之后的给定时间段期间,将根据该数据块的传送次数的单调增加函数所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而在该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和紧挨在第二次传送前之间的时间段期间,将不同于由该单调增加函数确定的时间值的、预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
在另一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程序产品,用于使计算机充当:传送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向接收机设备传送数据块;时间保持装置,用于测量针对数据块的经过时间,该测量在传送装置传送该数据块时开始;接收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接收来自接收机设备的数据;重传控制装置,用于在由时间保持装置测量的经过时间到达针对该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时,使传送装置传送数据块;以及专用设置装置,用于在该数据块的第二次传送之后的给定时间段期间,将根据该数据块的传送次数的单调增加函数所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而在该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和紧挨在第二次传送之前之间的时间段期间,将不同于由该单调增加函数确定的时间值的、预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
在发射机设备或执行所述程序的计算机中,在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和紧挨在第二次传送之前之间的时间段期间,将重传超时值设置为预定时间值,该预定时间值不同于在该数据块的第二次传送之后的给定时间段期间,根据用于确定重传超时值的单调增加函数所确定的时间值。
在另一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射机设备,包括:传送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传送数据块;时间保持装置,用于测量针对数据块的经过时间,该测量在传送装置传送该数据块时开始;接收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接收来自接收机设备的数据;重传控制装置,用于在由时间保持装置测量的经过时间到达针对该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时,使传送装置传送数据块;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通信链路中的数据的传送时间和相同数据的重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限,所述通信链路形成发射机设备和接收机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的部分,具有针对数据的传送时间和重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所确定的上限;以及专用设置装置,用于在该数据块的第二次传送之后的给定时间段期间,将根据该数据块的传送次数的单调增加函数所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而在该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和紧挨在该第二次传送之前之间的时间段期间,将与由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上限相对应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
在另一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射机设备,包括:传送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传送数据块;时间保持装置,用于测量针对数据块的经过时间,该测量在传送装置传送该数据块时开始;接收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接收来自接收机设备的数据;重传控制装置,用于在由时间保持装置测量的经过时间到达针对该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时,使传送装置传送数据块;重传装置,用于在传送的数据在通信链路中丢失时,所述通信链路形成发射机设备和接收机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的部分,具有针对数据的传送时间和相同数据的重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所确定的上限,如果数据的传送时间和重传次数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处于所述上限之下,则利用所述通信链路来传送该数据;以及专用设置装置,用于在该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和紧挨在第二次传送之前之间的时间段期间,将与上限相对应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而在该数据块的第二次传送之后的给定时间段期间,将根据该数据块的传送次数的单调增加函数所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
根据本发明,预先确定与通信链路中的传播延迟相对应的时间值,以便设置为在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和紧挨在该数据块的第二次传送之前之间存在的时间段期间的重传超时值,从而减少在被认为丢失的数据段事实上并未丢失时发起的重传的发生。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发射机设备中或执行所述程序的计算机中,将重传超时值设置为与针对数据的传送时间的上限和相同数据的传送次数的上限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值,从而减少由被认为丢失的而并未丢失的数据段引起的重传的例子。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发射机设备中或执行所述程序的计算机中,每次在数据块的第二次传送之后的给定时间段期间传送数据块时,增加针对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能够避免过多的数据块传送到已经拥塞的通信网络,从而在通信网络中避免拥塞的进一步增加,并提高了传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100的结构实例的图;
图2是示出了在通信***100中通信协议栈的实例的图;
图3是服务器设备40的结构实例的方框图;
图4是在服务器设备40中执行的选择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由服务器设备40使用的针对无线网络的时间表的细节的示意图:
图6是由服务器设备40使用的针对有线网络的时间表的细节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在服务器设备40中执行的重传定时器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解释通信***100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9是用于解释一般通信***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10是用于解释通信***100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11是用于解释一般通信***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12是示出了另一时间表的细节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了另一时间表的细节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了另一时间表的细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
结构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100的结构实例的图。
如图如示,通信***100包括:移动台10,由用户携带;基站20,能够与位于基站20覆盖的无线区域中的移动台10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服务器设备40,与基站20连接到其的核心网络30相连。移动台10能够通过基站20和核心网络30与服务器设备40进行通信。服务器设备40是网关服务器,也与诸如因特网的外部网络(未示出)相连。通信***100依照IMT-2000(国际移动通信-2000),以及在通信***100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移动台10以及一个或多个基站20。移动台10和服务器设备40根据TCP在传输层中执行通信处理。
图2是示出了通信***100的通信协议栈的图。
如图所示,传输层中的通信仅在移动台10或服务器设备40处终结,而在数据链路层中的通信在移动台10、基站20、服务器设备40、或属于核心网络30的通信设备处终结。移动台10和基站20之间的数据链路具有处于AM模式(确认模式)的RLC子层。RLC子层由移动台10和基站20使用,以通过无线链路传送数据帧。在AM模式中,当传送数据帧时,根据ARQ(自动重传请求)***重传被认为在无线链路中丢失的数据帧。在本实施例中,允许的重传操作的最大数(即,上限)是10次。即使在执行了重传上限所限定的次数之后,在接收节点(即,移动台10)处的数据帧的接收仍未得到确认的情况下,或者在数据传送时间(传送数据帧所需的时间)超过预定上限时间的情况下,传送节点(即,基站20)丢弃用于传送的数据帧。换句话说,传送节点丢弃对于其数据传送延迟超过上限的数据帧。
图3是服务器设备40的结构的方框图。从图中显而易见,当利用RAM(随机存储存储器)43作为工作区域的同时,服务器设备40的CPU(中央处理器)41执行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42中的程序,如通用计算机设备所执行的那样,从而执行不同类型的处理。在非易失性存储器42中存储有:控制程序,用于使CPU 41控制程序的执行;以及通信程序421,用于使CPU 41根据TCP在传输层中执行通信处理。如图3所示,CPU 41包括时间保持装置、重传控制装置和专用设置装置和/或检测装置,当CPU 41执行并运行通信程序421时实现。专用设置装置设置根据预定时间表所确定的时间值或与检测到的无线链路中的传播延迟的上限相对应的值,作为数据段的第一次传输的重传超时值,所述上限的检测由所述检测装置执行。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基于针对数据帧所容许的重传最大次数的传播延迟的上限和无线链路中的数据传送时间的上限。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专用设置装置根据针对如图5所示的无线网络的预定时间表来设置重传超时值,稍后将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通信接口44传送和接收在其自身和核心网络30之间的信号。当用于传送的数据从CPU 41提供到通信接口44时,接口44将根据传送数据调制的信号传送到核心网络30。相反,接口44将核心网络30提供的信号解调为获得数据,并向CPU 41提供所接收的数据。因此,借助于通信接口44和CPU 41,经由核心网络30在移动台10之间交换数据。通信接口45传送和接收在其自身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当从CPU 41提供用于传送的数据时,接口45将根据传送数据调制的信号传送到外部网络。将从外部网络提供的信号解调为数据,从而可以将所接收的数据提供到CPU 41。因此,通过通信接口45和CPU 41,在与外部网络相连的设备之间交换数据。
当接通电源时,CPU 41执行并运行来自非易失性存储器42的控制程序。运行控制程序的CPU 41响应来自移动台10的请求,运行并执行来自非易失性存储器42的通信程序421。从此,CPU 41根据TCP在传输层中执行通信处理。所述通信处理包括:当建立通信连接时执行的选择处理;以及紧接在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当传送数据段时执行的重传定时器处理。
图4是示出了选择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如图所示,CPU 41首先检测用于建立通信连接的通信接口。当检测的通信接口是核心网络30的通信接口44时,选择针对无线网络的时间表。相反,当检测的通信接口是针对外部网络的通信接口45时,CPU 41根据对应设备的IP(因特网协议)地址,识别对应设备所属的子网。然后,CPU 41确定该子网是否为预定子网之一,这里,预定子网是在通信期间采用经过无线网络的路由的子网。当确定所识别的子网是预定子网之一时,选择针对无线网络的时间表。当确定所识别的子网不是预定子网之一时,CPU41选择针对有线网络的时间表。所选择的时间表用于重传定时器处理中。
时间表是一种表,用于定义在第一次传送的数据段的重传超时值、相同数据段的第二次传送的重传超时值、然后是第三次数据段传送的重传超时值、以及直到相同数据段的第十次传送的重传超时值。图5是示出了针对无线网络的时间表的实例的图。在该表中,将4s(即4秒)存储为在第一次数据段传送之后要设置的重传超时值,将1秒存储为第二次和后续数据段传送的初始值,其中随传送次数增加,重传超时值按指数增加,初始值为1秒。第一次数据段传送的重传超时值4秒与在无线链路中的传播延迟的上限相对应;即,如果针对构成该数据段的数据帧的传播延迟小于上限,则将第一次重传超时值设置为在其内确认段很可能在针对由CPU 41传送的数据段的服务器设备40处被接收的时间值。在如图6所示的针对有线网络的时间表中,存储有作为初始值的重传超时值1秒,其随数据段的传送次数增加按指数增加。存储在每个时间表中的重传超时值的最小值限制为1秒,且最大值限制为64秒。
图7是示出了重传定时器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重传定时器处理中,CPU 41首先将在选择处理中选择的时间表写入RAM 43中。这样写入RAM 43中的时间表此后被称为时间表431。然后,CPU 41从时间表431中读取与数据段传送次数相对应的重传超时值,以将所读取的值设置到针对传送的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然后,启动重传定时器。当与所设置的值对应的时间过去时,重传定时期期满。在重传定时器期满时,CPU 41确定针对特定数据段的超时次数是否已经达到10次。在超时次数已经达到10次的情况下,CPU 41结束重传定时器处理。相反,在超时次数未达到10次的情况下,CPU 41重传数据段,并从读取重传超时值的处理再次开始。在接收到针对传送的数据段的确认段时,CPU41停止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并结束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处理。
操作
现在,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通信操作。
当在移动台10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时,服务器设备40的CPU 41检测用于建立通信连接的通信接口(图4,步骤SB1)。当检测的通信接口是核心网络30的通信接口44时,CPU 41选择如图5所示的时间表(步骤SB2:是,以及步骤SB3)。相反,当检测的通信接口是外部网络的通信接口45时,CPU 41根据对应设备的IP地址来识别该通信设备所属的子网,确定该子网是否为预定子网之一,并在识别的子网是预定子网的情况下,选择如图5所示的时间表(步骤SB2:否,步骤SB4,步骤SB5:是,以及步骤SB3)。在通信接口不是针对核心网络30的通信接口44,以及对应设备所属的子网不是预定子网之一的情况下,CPU 41选择如图6所示的时间表(步骤SB2:否,步骤SB4,步骤SB5:否,以及步骤SB6)。
当选择了图6的时间表时,服务器设备40执行的操作与一般服务器设备执行的操作相同。在下文中,将描述其中假定服务器设备40已经选择了图5的时间表的操作。此外,将仅给出对应设备为移动台10的情况的描述,这是因为不管对应设备是移动台10还是与外部网络相连的设备,服务器设备40执行的操作都是相同的,除了使用不同的通信接口。还假定服务器设备40在紧接在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就传送数据段。将参考用于比较的一般服务器设备给出描述。使这样的一般服务器设备设置重传超时值为1秒,作为初始值,且该值随传送次数的增加按指数增加。在图8-11中,t0到t8的每一个均表示时刻;并且从t0到t1的时间、从t1到t2的时间,...、以及从t7到t8的时间均为1秒。
将首先参考图8和9,给出在数据段未被丢失的情况下的操作的描述。在每一个图中假定通过移动台10和基站20之间的无线链路的数据帧传送中的延迟量最大约为t0,且其随时间过去而减小。
首先,参考图8对通信***100的操作进行描述。服务器设备40的CPU 41在t0处传送数据段,此时启动重传定时器。在重传定时器处理中,CPU 41将时间表431(图5的时间表)写入RAM 43中(图7,步骤SA1)。然后,CPU 41从时间表431中读取与数据段的传送次数(即,一次)相对应的重传超时值(即,4秒),以将所读取的值设置到针对传送的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并启动重传定时器(步骤SA2和SA3)。然后,CPU 41等待重传定时器在t4处期满(步骤SA4:NO)。
与此同时,由CPU 41传送的数据段通过基站20传送到移动台10。在基站20和移动台10之间的无线链路中,构成数据段的数据帧被重传任意次数但不超过重传的上限(10次)。结果,该数据段到达移动台10有显著的延迟。移动台10接收数据段,并传送确认段作为响应。该确认段通过基站20传送到服务器设备40。在无线链路中再次执行数据帧的重传。在该实例中,当确认段到达服务器设备40时,时间处于t3到t4之间。由于重传定时器此时还未期满,CPU 41在接收到确认段时,停止针对t0处传送的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从而结束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处理。
现在,将参考图9对一般通信***的操作进行描述。服务器设备在t0时传送数据段,此时启动用于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该重传定时器在t1处在服务器设备期满,而没有接收到针对所传送的数据段的确认段。然后,服务器设备认为该数据段已经丢失,并准备重传该数据段,并启动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该重传定时器在t3处在服务器设备期满,而没有接收到针对所传送的数据段的确认段。所述服务器设备确定该数据段已经丢失,并重传该数据段。如图9所示,在该数据段第三次传送之后,服务器设备接收针对t0、t1、以及t3处传送的数据段的确认段。
正如通过上述比较所显而易见的,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减少由重传超时所触发的重传发生,其会导致发射机设备认为数据段已经丢失。
现在,将参考图10和11来描述在数据段被丢失的情况下的操作。每一个图中所示的序列假定移动台10和基站20之间的无线链路中的通信质量在t0和t5之间发生了相当大的恶化,而在t5和t6之间快速恢复。
首先将参考图10来描述通信***100的操作。服务器设备40的CPU41在t0处传送数据段,此时启动重传定时器处理。这里执行的重传定时器处理与上述处理(步骤SA1、SA2、SA3以及SA4:否)相同。由CPU41传送的数据段通过基站20传送到无线区域,但被丢失。结果服务器设备40没有接收到针对该数据段的确认段,且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在t4处期满(步骤SA4:是)。然后,服务器设备认为该数据段已经丢失,重传该数据段,并启动针对该重传的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步骤SA5:否、步骤SA6、SA2、SA3以及SA4:否)。
该数据段通过基站20传送到无线区域,但再次被丢失。服务器设备40没有接收到针对该数据段的确认段,且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在t5处期满(步骤SA4:是)。服务器设备40认为该数据段已经丢失,重传该数据段,并启动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步骤SA5:否、步骤SA6、SA2、SA3、SA4:否)。将重传定时器设置为在t7的定时处期满。
由CPU 41传送的数据段通过基站20并经由其通信质量已经迅速恢复的无线链路传送到移动台10。移动台10接收数据段,并传送确认段作为响应。该确认段通过基站20传送到服务器设备40。当确认段到达服务器设备40时,时间位于t5到t6之间,如图10所示。由于在此时间点重传定时器还未期满,CPU 41在接收到确认段时,停止针对t5时传送的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从而结束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处理。
现在,将参考图11对一般通信***的操作进行描述。服务器设备在t0处传送数据段,并启动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该重传定时器在t1处在服务器设备期满,而没有接收到针对所传送的数据段的确认段。结果,服务器设备认为该数据段已经丢失,重传该数据段,并启动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该重传定时器在t3处在服务器设备期满,而没有接收到针对所传送的数据段的确认段。服务器设备认为该数据段已经丢失,重传该数据段,并启动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该重传定时器在t7处在服务器设备再次期满,而没有接收到针对该传送的数据段的确认段。服务器设备认为该数据段已经丢失,重传该数据段,并启动针对该数据段的重传定时器。该重传定时器将在8秒的定时处期满。但是,如图11所示,服务器设备在t7和t8之间接收到针对该数据段的确认段。
正如通过上述比较所显而易见的,根据本实施例,与一般服务器设备相比,服务器设备40将相同数据段传送了更少的次数。因此,几乎不会由于重传对传送效率或在服务器设备40和移动台10之间的通信网络中存在的拥塞引起有害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设备40能够根据用于通信的通信接口(即,用于通信的通信网络)改变要使用的时间表。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非常适用于在经由多个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诸如网关服务器等设备中使用。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专用于多个通信网络的设备。
此外,在本发明,服务器设备40根据对应设备的子网掩码(即,对应设备的通信地址)来改变要使用的时间表。因此,本发明非常适用于在混合了经由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设备和经由有线网络进行通信的设备的环境中使用。
修改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服务器设备40根据针对无线网络的时间表来确定重传超时值,但是可以对移动台10进行修改以执行相同的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在表中的重传超时值在重传定时器处理中使用,但可以使用函数来计算近似重传超时值,从而将该计算出的重传超时值用于所述处理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针对数据帧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数据传送时间的的上限来确定在数据链路层中的传播延迟的上限。但是,可以使用最大允许次数或传送时间上限中的任一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4s被设置为与传输层中的第一次数据段传输相对应的重传超时值,但是,如果其对应于通过考虑针对数据帧所容许的最大重传次数所确定的无线链路(即数据链路层)中的传播延迟的上限和/或数据帧传送时间的上限,其可以是其他任何值。这样的值甚至可以是接近于1s或0s的值,只要通过考虑无线链路中的传播延迟的上限来确定该值,这样的上限是考虑到无线链路所特定的传播延迟和/或根据下层的无线链路协议所执行的数据帧的重传的值。然而,优选地,在传输层中数据段的重传超时值的初始值可以位于3s到6s之间的某个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设备40和基站20是分离的单元,但是可以将其合成为一个设备单元。该设备检测在数据链路层中的传播延迟的上限,从而可以将与所检测的上限相对应的时间设置在时间表中,作为与第一次数据段传送相对应的重传超时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所使用的通信接口和对应设备所属的子网来选择时间表,但是,可以使用其中的任一个来选择时间表。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出数据帧的重传作为引起无线链路中的传播延迟的因素的实例。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使用由其它因素引起传播延迟的无线链路的***。链路可以是其中引起了传播延迟的有线链路。
在上述实施例中,与时间表中第一数据传送相对应的第一重传超时值仅根据数据链路层中的传播延迟的上限(即4秒)来决定,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12所示,可以将针对第一次和第二次数据段传送的重传超时值设置为考虑到在数据链路层中传播延迟的上限的值(例如4秒)。第三次数据段传送和第三次数据段传送之后的重传超时值可以从诸如等于1秒的初始值开始,并且按指数增加。
此外,如图13所示,可以将针对第一次、第一次和第三次数据段传送的重传超时值设置为考虑到在数据链路层中传播延迟的上限的值(例如4秒)。第四次数据段传送和第四次数据段传送之后的重传超时值可以从诸如4秒的初始值开始,然后按指数增加。
此外,如图14所示,可以将针对第一次数据段传送的重传超时值设置为考虑到在数据链路层中传播延迟的上限的值(例如4秒)。第三次数据段传送和第三次数据段传送之后的重传超时值可以从诸如1秒的初始值开始,然后按指数增加。可以将针对第二次数据段传送的重传超时值设置为所述重传超时值的一半,以及第三次数据段传送和第三次数据段传送之后的重传超时值可以从诸如1秒的初始值开始,然后按指数增加。
此外,如果规范允许,可以将针对第一次数据段传送的重传超时值设置为考虑到数据链路层中传播延迟的上限的值(例如4秒)。第二次数据段传送和第二次数据段传送之后的重传超时值可以从诸如1秒的初始值开始,然后按指数增加。单调增加的示例是线性增加。

Claims (8)

1.一种发射机设备,包括:
传送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向接收机设备传送数据块;
时间保持装置,用于测量针对数据块的经过时间,所述测量在由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所述数据块时开始;
接收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机设备的数据;
重传控制装置,用于在由所述时间保持装置测量的经过时间到达针对所述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时,使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数据块;以及
专用设置装置,用于在所述数据块的第二次传送之后的给定时间段期间,将根据所述数据块的传送次数的单调增加函数所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而在所述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和紧挨在所述第二次传送前之间的时间段期间,将不同于由所述单调增加函数确定的所述时间值的、预定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
其中,所述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的重传超时值与在无线链路中的传播延迟的上限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调增加函数是指数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用设置装置,用于将根据所述单调增加函数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
其中所述重传控制装置:
在所述接收机设备所属的网络是预定网络的情况下,当由所述时间保持装置测量的针对所述数据块的经过时间达到由所述专用设置装置所设置的所述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时,使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所述数据块,以及
在所述接收机设备所属的网络不是预定网络的情况下,当由所述时间保持装置测量的所述数据块的经过时间达到由所述通用设置装置设置的所述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时,使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所述数据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到网络;
第二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到另一网络,以及
通用设置装置,用于将根据所述单调增加函数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
其中,所述传送装置使用所述第一或第二连接装置在传输层中向所述接收机设备传送所述数据块;
其中,所述重传控制装置:
在所述传送装置使用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向所述接收机设备传送所述数据块的情况下,当由所述时间保持装置测量的所述数据块的经过时间达到由所述专用设置装置所设置的所述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时,使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所述数据块,以及
在所述传送装置使用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向所述接收机设备传送所述数据块的情况下,当由所述时间保持装置测量的所述数据块的经过时间达到由所述通用设置装置所设置的所述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时,使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所述数据块。
5.一种发射机设备,包括:
传送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传送数据块;
时间保持装置,用于测量针对数据块的经过时间,所述测量在由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所述数据块时开始;
接收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接收来自接收机设备的数据;
重传控制装置,用于在由所述时间保持装置测量的经过时间到达针对所述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时,使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数据块;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形成所述发射机设备和所述接收机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的一部分的通信链路中的、数据块的传送时间和相同数据块的重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限,所述通信链路具有针对数据块的传送时间和相同数据块的重传次数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而确定的所述上限;以及
专用设置装置,用于在所述数据块的第二次传送之后的给定时间段期间,将根据所述数据块的传送次数的单调增加函数所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而在所述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和紧挨在所述第二次传送前之间的时间段期间,将与根据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上限所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
其中,所述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的重传超时值与在无线链路中的基于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数据块的传送时间和相同数据块的重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所确定的传播延迟的上限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射机设备,其特征在于:
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的初始值位于3s到6s之间。
7.一种发射机设备,包括:
传送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传送数据块;
时间保持装置,用于测量针对数据块的经过时间,所述测量在由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所述数据块时开始;
接收装置,用于在传输层中接收来自接收机设备的数据;
重传控制装置,用于在由所述时间保持装置测量的经过时间到达针对所述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时,使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数据块;
重传装置,用于在传送的数据块在形成所述发射机设备和所述接收机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的一部分的通信链路中丢失时,其中所述通信链路具有针对数据块的传送时间和相同数据块的重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上限,如果数据块的传送时间和相同数据块的重传次数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处于针对数据块的传送时间和相同数据块的重传次数中的相应一个确定的上限之下,则使所述传送装置利用所述通信链路来传送所述数据块;以及
专用设置装置,用于在所述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和紧挨在第二次传送前之间的时间段期间,将根据所述上限所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而在所述数据块的所述第二次传送之后的给定时间段期间,将根据所述数据块的传送次数的单调增加函数所确定的时间值设置为数据块的重传超时值,
其中,所述数据块的第一次传送的重传超时值与在无线链路中的基于数据块的传送时间和相同数据块的重传次数中的至少一个所确定的传播延迟的上限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链路是无线链路。
CN2005100055132A 2004-01-23 2005-01-20 用于控制数据传送的发射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45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16074 2004-01-23
JP2004016074 2004-01-23
JP2004-016074 2004-01-23
JP2005006824A JP4594110B2 (ja) 2004-01-23 2005-01-13 送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006824 2005-01-13
JP2005006824 2005-0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5866A CN1645866A (zh) 2005-07-27
CN1645866B true CN1645866B (zh) 2012-06-27

Family

ID=34635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0551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45866B (zh) 2004-01-23 2005-01-20 用于控制数据传送的发射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36854B2 (zh)
EP (1) EP1558000B1 (zh)
JP (1) JP4594110B2 (zh)
CN (1) CN16458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2223A1 (en) * 2004-09-17 2006-03-23 Nokia Corporation Delay-reduced stall avoidance mechanism for reordering a transport block
KR100692529B1 (ko) * 2005-07-01 2007-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최적화된 딜레이 타임 결정 방법, 장치 및 최적화된 딜레이타임 결정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기록매체
US20080056218A1 (en) * 2006-08-29 2008-03-06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frame handover or assignment messages
JP4812670B2 (ja) * 2007-03-23 2011-11-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再開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1174935B (zh) * 2007-11-28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tcp最大超时重传时间的方法
CN101335603B (zh) 2008-07-17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0064421A1 (ja) 2008-12-05 2010-06-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
PL2583523T3 (pl) 2010-06-18 2014-09-30 Thomson Licensing Sposób powtórnej transmisji pakietów w bezprzewodowym nadajniku z możliwością jej wstrzymywania
WO2013085058A1 (ja) * 2011-12-09 2013-06-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US8837366B2 (en) * 2012-03-19 2014-09-16 Apple Inc. Method to use network measurements to optimize mobile wireless device performance
FR2995168B1 (fr) * 2012-08-30 2014-08-29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gestion d'un point d'acces d'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en fonction du trafic
US9893868B2 (en) * 2013-04-04 2018-02-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er-protocol data unit delivery-path indication
KR102361927B1 (ko) 2014-02-26 2022-02-11 인터디지털 브이씨 홀딩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Hdr 이미지들을 인코딩 및 디코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07773B1 (ko) * 2014-10-27 2016-04-11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신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WO2017040940A1 (en) * 2015-09-02 2017-03-09 Convida Wireless, Llc Improved block transfer operation in coap protocol
JP2018046506A (ja) 2016-09-16 2018-03-2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8082638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ata retransmission
CN107707640A (zh) * 2017-09-25 2018-02-16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841231B2 (en) * 2018-11-15 2020-11-17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Transmission timeout system
WO2020185133A1 (en) * 2019-03-14 2020-09-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timeout events for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s
US20210044386A1 (en) * 2019-08-09 2021-02-11 T-Mobile Usa, Inc. Retry mechanism architectur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8516A (en) * 1997-11-14 2000-01-25 Packeteer, Inc. Method for minimizing unneeded retransmission of packets in a packet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data link rates
CN1415146A (zh) * 2000-01-04 2003-04-30 诺基亚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1496A (ja) * 1999-03-04 2000-09-22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JP2002152308A (ja) * 2000-11-09 2002-05-24 Nec Corp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その通信方法及びその通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3741421B2 (ja) * 2001-03-22 2006-02-01 ボーダフォ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US7099273B2 (en) * 2001-04-12 2006-08-29 Bytemobile, Inc. Data transport acceleration and management within a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263160A1 (en) * 2001-06-01 2002-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transmitter for an efficient packet data transfer in a transmission protocol with repeat requests
JP4015395B2 (ja) * 2001-09-19 2007-11-28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3859521B2 (ja) * 2002-01-29 2006-12-20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A2393502A1 (en) * 2002-07-15 2004-01-15 Mark J. Fraz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iable transport in a computer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8516A (en) * 1997-11-14 2000-01-25 Packeteer, Inc. Method for minimizing unneeded retransmission of packets in a packet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data link rates
CN1415146A (zh) * 2000-01-04 2003-04-30 诺基亚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81106A 2002.09.27
JP特开2003-102057A 2003.04.04
JP特开2003-224619A 2003.08.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58000A3 (en) 2006-10-25
EP1558000B1 (en) 2012-09-05
JP2005236961A (ja) 2005-09-02
JP4594110B2 (ja) 2010-12-08
EP1558000A2 (en) 2005-07-27
US20050190720A1 (en) 2005-09-01
US7436854B2 (en) 2008-10-14
CN1645866A (zh) 2005-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45866B (zh) 用于控制数据传送的发射机设备
US9923672B2 (en)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US6542464B1 (en)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transferred protocol data for communication across land-line network
RU222133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в соответствии с протоколом линии радио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с подвижными объектами
CN1104821C (zh) 在分组通信***中寻呼通信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RU2001117861A (ru) Протокол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запроса на повторную передачу
EP176829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ing data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212286A (zh) 使用受控传输简档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A2381250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packet-format communication
RU97118663A (ru) Способ временной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кадров для азп в протоколе поинтервально-резервирующего типа системы "алоха"
DE60325394D1 (de) HARQ Protokoll mit synchronen Wiederholungen
BR9809007A (pt)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dados ligados em pacote n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móveis
CN101594682B (zh) 移动通信***及其下行反馈方法
JPH09121187A (ja) Cdma移動通信の再送制御方法
JP3655130B2 (ja) 同報通信方法、その同報通信方法を用い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
CN1324833C (zh) 无线电通信***中传输数据包的方法和无线电台
US7636301B2 (en) Distribute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retransmission function
CN1984073B (zh) 发送业务及接收业务的方法
KR100689615B1 (ko) 이동형 애드 혹 네트워크 시스템의 다중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H06291754A (ja) 同期切替制御方法
JPH01276935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データ伝送方式
JP2003078509A (ja) 自動再送要求通信方法
JPH02155335A (ja) 無線パケット伝送方式
JP2006050649A (ja) 再送信機能を有する分散型送信装置及び方法
JPH08293887A (ja) 送達確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