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2956C -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2956C
CN1282956C CNB2004100626420A CN200410062642A CN1282956C CN 1282956 C CN1282956 C CN 1282956C CN B2004100626420 A CNB2004100626420 A CN B2004100626420A CN 200410062642 A CN200410062642 A CN 200410062642A CN 1282956 C CN1282956 C CN 12829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herical aberration
signal
light
light beam
erro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626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1614A (zh
Inventor
藤田真治
一色史雄
前田伸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591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1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29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295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9Active plates, e.g. liquid crystal panels or electrostric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8Separate aberration correction lenses; Cylindrical lenses to generate astigmatism; Beam expand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2007/13727Compound lenses, i.e. two or more lenses co-operating to perform a function, e.g. compound objective lens including a solid immersion lens, positive and negative lenses either bonded together or with adjustable spac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对于未记录的补写型光盘也能高精度稳定地修正球面象差,以简单的部件构成来实时地检测球面象差误差。在未记录的补写型光盘中,使跟踪伺服为非操作,在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根据光检测器的输出,利用推挽信号生成电路检测各个状态的推挽信号,利用球面象差误差检测电路差分运算这些推挽信号的振幅,得到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然后,在利用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修正球面象差后,在试写区域记录特定图案的信号,在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进行再现,利用再现信号生成电路取得各个再现信号的振幅,利用球面象差误差检测电路进行差分运算,得到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由此进行球面象差的修正。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特别涉及一种能够修正由光盘的基板厚度偏差等导致的球面象差的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背景技术
光盘装置是非接触、大容量、可换且低成本的、能够高速存取为特征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利用这些特征,用作为数字音频信号或者数字视频信号的记录再现装置,或者计算机的外部存储装置。
这种光盘所使用的光拾取器,具有:与光盘对应的波长的激光光源;将从该激光光源射出的光束分离为3束光束的衍射光栅;用于将这3束光束以规定NA(数值孔径)汇聚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物镜;接收来自光盘的反射光束并将其变换为电信号的光检测器;以及为了将反射光束导向该光检测器的光束分离元件,通常采用这种构成,在这3束反射光束中,基于处于0级衍射光束的主光束检测信息再现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基于该主光束和其它为2束±1级衍射光束的次光束来检测跟踪误差信号。特别是,通常情况下,在记录用的光拾取器中,将光盘上的由次光束形成的光点以对轨道间距规定的位置关系来配置,通过差动推挽方式来检测跟踪误差信号。
可是,近些年来,光盘随着处理数据量的增大而走向高密度化方向。相对约700MB(兆字节)容量的CD,已产品化和广泛使用约4.7GB(千兆字节)的DVD,此外,能够记录2小时的高精度视频信号的20GB以上容量的大容量光盘(Blu-ray Disc:蓝光光盘)也实用化。
光盘的记录密度由汇聚到其信息记录面上的光点大小所制约。另外,光点的大小与该光束的波长成比例,与NA成反比,所以为了实现光盘的高密度化,需要缩短光束的波长,增大NA。
但是,通常情况下,如果缩短光束的波长、加大NA,由于光盘的倾斜(下面称为光盘倾斜)或光盘基板厚度(下面称为光盘基板厚度)的误差导致象差急剧增大。对于光盘倾斜,NA乘3,与光束的波长倒数和光盘基板厚度成比例,慧形象差增加。为此,已经知道对应于NA的增大和短波长化,将光盘基板厚度变薄的技术。例如,对于Blu-rayDisc,将光盘基板厚度相对于DVD的0.6mm变薄到0.1mm,通过这样,对光盘倾斜的容许极限为DVD的程度。
另外,关于光盘基板厚度的误差,与该光盘基板厚度误差、NA的4次方和光束的波长倒数成比例,球面象差增加。以上述的Blu-ray Disc为例,光盘基板厚度的误差容许值减少到DVD的1/10左右。另外,在信息记录层是2层构造的光盘中,这些信息记录层间的间隔,与光盘基板厚度的误差同样导致球面象差。为此,在高NA大容量高密度光盘中,即使对应于其记录层,也需要修正球面象差。
作为能够修正球面象差的光拾取器构成为,在光束的光路中具有给予规定的球面象差的束放大器,具有给予规定的球面象差的液晶元件,或者在聚焦方向变化2个组合的物镜间隔,由此构成为给予球面象差,这样得到的球面象差与由光盘基板厚度的误差或者信息记录层的间隔导致的球面象差相互抵消的技术已为所知。
另一方面,提出了用于修正球面象差的检测控制信号的方法和修正顺序的一个例子(例如,参照特开2000-11388号公报)。
特开2000-1138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技术是这样的,以规定的频率摆动聚焦偏移,或者以比该频率还低的规定频率摆动2个组合的物镜的间隔,基于从光盘中再现的信息信号RF的这些摆动的峰值(最大点和最小点)的振幅差,调整聚焦偏移量和物镜间隔,即调整球面象差。
另外,作为其它方法,提出了下述方法,分割来自光盘的反射光束,在光检测器的内外接收光区域接收各个光,检测作为其内外接收光区域的受光量的差动信号的对应于球面象差的信号,基于该信号修正球面象差(例如,参照特开2000-57616号公报)。
在该特开2000-5761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技术中,在所谓散光法的检测光学***中,通常具有将4分割光检测器的内侧和外侧进一步分割的8分割受光元件,将来自光盘的反射光束利用该光检测器在内外进行分割、受光,得到用于修正球面象差的控制信号。
此外作为其它方法,构成为具有将来自光盘的反射光束分离为2束光束的衍射光栅,将分离后的各个光束在光检测器的内外的受光区域独立接收,由该光检测器的输出得到用于修正球面象差的控制信号(例如,参照特开2001-30734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特开2000-11388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利用从光盘再现的振幅摆动导致的变化,检测球面象差,所以在未记录状态的补写型光盘这样的没有记录信息信号RF的光盘中,不能使用。另外,由于通过摆动检测球面象差,所以如一边检测球面象差一边调整聚焦或球面象差,则在摆动中进行这样的调整,从而不能进行最佳的调整。为此,不能检测记录/再现操作中的球面象差量,一边实时地进行记录/再现操作中的球面象差的检测,一边基于此进行球面象差的修正是困难的。
另外,在上述特开2000-5761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技术中,从8分割光检测器的、特别是内侧4个受光区域中引出信号线是困难的。另外,由于独立的信号数仅在主受光区域中多至8个,所以需要的放大器的个数也多,在构成放大器内置型光检测器(OEIC)时,具有尺寸和成本的问题。另外,由周围温度的变化等,在反射光束和光检测器的受光面之间产生相对的位置偏差,这种情况下,球面象差的检测信号带有偏移,高精度地修正球面象差是困难的。即,产生对环境变化的可靠性问题。
此外,在上述特开2001-307349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构成为以一个光检测器来接收4个以上的光点,所以,光检测器的接收光模式复杂,其面积变大。另外,由于独立的信号数多,也需要加大需要的放大器个数,在构成放大器内置型光检测器(OEIC)时,具有尺寸和成本的问题。另外,存在需要进行为了在各个受光面的相应位置高精度接收多个光点的调整,而该调整是困难的,同时需要长时间的调整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即使对于未记录的补写型光盘,也能够高精度地稳定地修正球面象差,提高了记录品质、再现品质。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其由简单的单元构成,在记录/再现时实时进行球面象差的检测和修正,提高了记录品质、再现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现方法,通过使用光拾取器,向光盘上汇聚光束,利用光检测器检测来自该光盘的反射光束,从该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检测聚焦误差信号,通过推挽法,检测跟踪误差信号,其中,分别检测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的推挽信号和再现信息信号,检测对应于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下的该推挽信号的振幅的第一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检测对应于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下的该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的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基于该第一、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来修正球面象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现方法,通过使用光拾取器,向光盘上汇集0级衍射光束和汇聚发散状态互相不同的±1级衍射光束的3束光束,在光检测器相应的各个受光区域检测来自该光盘的3束反射光束,从该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其中,生成对应于基于+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推挽信号的振幅和-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推挽信号的振幅的差的第一球面象差误差信号,和生成对应于基于+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和-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再现信号的振幅的差的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基于该第一、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来修正球面象差。
此外,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有:光拾取器,由光源、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汇聚到光盘信息记录层上的物镜、物镜致动器、可将入射到该物镜的光束的球面象差调整为规定值的球面象差修正元件、能够接收来自该光盘的反射光束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能够通过推挽法检测跟踪误差信号的光检测器所构成;用于驱动该物镜致动器并设定为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的驱动电路;在每个所设定的该聚焦状态和该散焦状态,从该光检测器的输出检测推挽信号的再现信息信号的单元;生成与每个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所检测出的推挽信号的各个振幅对应的第一球面象差误差信号,和生成每个与该聚焦状态和该散焦状态所检测出的再现信息信号的各个振幅对应的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的单元;以及根据该第一、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控制球面象差修正元件,并修正光点的球面象差的单元。
此外,本发明的光盘装置构成为,具有:光拾取器,由光源、将从该光源发射的光束分离为0级衍射光束和按照相互不同的透镜倍率汇聚发散状态互相不同的±1级衍射光束这样的3束光束的全息照相元件、将这3束光束汇聚到光盘的信息记录层的物镜、能够将入射到该物镜的光束的球面象差调整为规定值的球面象差修正元件、能够接收来自该光盘的反射光束来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能够通过推挽法来检测跟踪误差信号的光检测器所构成;生成对应于基于该+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得到的推挽信号的振幅和基于该-1级衍射光束的光检测器的受光的推挽信号的振幅的差的第一球面象差误差信号的单元;生成对应于基于该+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和-1级衍射光束的光检测器的受光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的差的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的单元;以及根据该第一、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来控制球面象差修正元件并修正光点的球面象差的单元。
此外,本发明的光拾取器构成为,具有:光源;将从该光源发射的光束分离为0级衍射光束和按照相互不同的透镜倍率的汇聚发散状态互相不同的±1级衍射光束的3束光束的全息照相元件;将该3束光束汇聚到光盘的信息记录层的物镜;能够将入射到该物镜的光束的球面象差调整为规定值的球面象差修正元件;以及光检测器,能够利用相互不同的受光区域接收从该光盘反射的该0级衍射光束、+1级衍射光束、和-1级衍射光束,根据各个受光量来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并通过推挽法来检测跟踪误差信号。
而且,该光拾取器构成为,光检测器的±1级衍射光束的受光区域的截止频率fc满足下列条件:fc>fn
(其中,fn是与记录在光盘上的最长标记和最长间隔的组合相对应的频率)。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不仅在从光盘再现信息信号时,而且即使对于未记录的补写型光盘,也能够高精度地稳定地进行球面象差修正,提高记录品质和再现品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光拾取器,利用与现有的通常光拾取器基本相同的简单的部件构成,能够实时地检测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提高了组装性和对环境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能够在记录、再现操作时实时地修正球面象差,提高记录品质和再现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球面象差和推挽信号的振幅的关系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的特性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球面象差和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的关系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的特性图。
图4是表示对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未记录补写型光盘进行的球面象差和聚焦偏移的初期调整操作的一个具体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拾取器具有初期聚焦偏移的情况的球面象差和推挽信号的振幅的关系和球面误差信号的特性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拾取器具有初期聚焦偏移的情况的球面象差和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的关系和球面误差信号的特性图。
图7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再现信息时的球面象差和聚焦偏移的初期调整操作的一个具体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拾取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全息照相元件的一个具体例子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光检测器的一个具体例子的构成图。
图11是表示使用图8所示的光拾取器的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和光盘装置的再现操作中的球面象差修正顺序的一个具体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的符号如下:
1:光拾取器,2:激光光源,3:全息照相元件,4:准直透镜,5:偏光束分光器,6:1/4波长板,7:球面象差修正元件,8:全反射镜,9:物镜;10:物镜致动器,11:检测透镜,12:光检测器,13:光检测器,20:光盘,21:主轴马达,30:***控制电路,31:球面象差误差检测电路,32:再现信号生成电路,33:伺服信号生成电路,34:推挽信号生成电路,35:球面象差修正元件驱动电路,36:激光驱动电路,37:致动器驱动电路,38:进给马达驱动电路,39:主轴马达驱动电路,50:主光点受光区域,51:+1级次光点受光区域,52:-1级次光点受光区域,60:主光点,61:+1级次光点,62:-1级次光点。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框图,1是光拾取器,2是激光光源,4是准直透镜,5是偏光束分光器,6是1/4波长板,7是球面象差修正元件,8是全反射镜,9是物镜;10是物镜致动器,11是检测透镜,12、13是光检测器,20是光盘,21是主轴马达,30是***控制电路,31是球面象差误差检测电路,32是再现信号生成电路,33是伺服信号生成电路,34是推挽信号生成电路,35是球面象差修正元件驱动电路,36是激光驱动电路,37是致动器驱动电路,38是进给马达驱动电路,39是主轴马达驱动电路,40是光点。
在该图中,光拾取器1具有:为了相对于安装的光盘20进行信息信号的再现或者记录再现,发射与该光盘20对应的波长λ的激光光束的激光光源1;将从该激光光源1发射的光束变换为平行光束的准直透镜4;透过大约100%的规定直线偏振光,将与该直线偏振光正交的直线偏振光大致100%反射的偏振光束分光器5;将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圆偏振光,或将圆偏振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的1/4波长板6;全反射镜8;用于将来自该全反射镜8的光束在光盘20的规定信息记录层上以规定NA形成象差良好的光点40的物镜9;用于将该物镜9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位移的物镜致动器10;调整入射到物镜9上的光束的球面象差,用于修正由光盘20的基板厚度误差等导致的光盘20上的光点40的球面象差的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
从激光光源2发射的直线偏振光光束通过准直透镜4变换为平行光束。偏振光光束分光器5具有透过大致100%的规定直线偏振光,反射大致100%与该直线偏振光正交的直线偏振光的功能。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从激光光源2发射的直线偏振光光束大致透过100%,反射一部分。透过偏振光光束分光器5的光束,接着由1/4波长板6变换为圆偏振光,利用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赋予规定的球面象差后,由全反射镜8反射,导向物镜9。物镜9对应于入射的光束,在光盘20的信息记录层上形成光点40。
来自光盘20的反射光束再次通过物镜9、全反射镜8、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由1/4波长板6变换为与从激光光源2射出的直线偏振光正交的直线偏振光。为此,该反射光束由偏振光光束分光器5大致反射100%,由检测透镜11变换为规定汇聚光束,导向光检测器12。
该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由透镜间距离可变的2个组合透镜构成,通过改变该透镜间距离,成为可调整透过光束的球面象差的光束放大器。但在本发明中,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同心圆状图案,在光束的内部和外周部之间具有相位差,从而能够修正球面象差的液晶元件。
光拾取器1具有:接收来自光盘20的反射光束,变换为对应于来自光盘20的反射光束的强度变化的电信号的光检测器12;和接收从激光光源1发射的光束的一部分,变换为电信号的光检测器13。从光检测器12输出的电信号提供给再现信号生成电路32和伺服信号生成电路33,在再现信号生成电路32中,得到记录在光盘20上的信息的再现信号(再现信息信号),在伺服信号生成电路33中,检测聚焦误差信号,跟踪误差信号等各种伺服信号。特别是,跟踪误差信号构成为通过伺服信号生成电路33的推挽信号生成电路34,用推挽法也能检测。
为此,作为光检测器12,例如使用受光面具有由与光盘20的切线方向和半径方向平行的2个分隔线分割的4个受光区域的4分割光检测器,通常情况下,作为对应于关于该切线方向的分割线的一侧的2个受光区域的受光量的输出信号和对应于另一侧的2个受光区域的受光量的输出信号的差分信号(下面,称为推挽信号),得到跟踪误差信号。使用这种4分割光检测器,通过在检测透镜11和光检测器12之间设置圆筒形透镜,能够通过散光法检测聚焦误差信号。
***控制电路30具有控制该光盘装置整体操作的功能。即,通过主轴马达驱动电路39进行安装到主轴马达21上的光盘20的旋转控制,通过进给马达驱动电路38进行将光拾取器1在光盘20的半径方向驱动、存取控制和进给控制,由致动器驱动电路37驱动物镜致动器10,由此进行聚焦控制、跟踪控制,此外,由球面象差修正元件驱动电路35驱动光拾取器1的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来修正球面象差。而且,关于球面象差的检测原理和其修正顺序,后面详细描述。
另外,***控制电路30,基于为了监视激光光源2的输出而安装到光拾取器1上的光检测器13的输出,通过激光驱动电路36来驱动该激光光源2,使得激光光源2的射出光量为规定的光量。通过这样,在记录时,***控制电路30将记录信息信号提供给激光驱动电路36,该激光驱动电路36与该记录信息信号同时驱动激光光源2,以与该记录信息信号对应的光强度和脉冲幅度(策略),激光光源2发出激光光束。
来自光盘20的反射光束由光检测器12接收,变换为电信号,送到再现信号生成电路32和伺服信号生成电路33。在伺服信号生成电路33中,通过与安装的光盘20对应的适合的检测方法,选择、生成各种伺服信号,提供给***控制电路30。在***控制电路30中,基于所提供的这些伺服信号,通过致动器驱动电路37驱动物镜致动器10,操作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
在伺服信号生成电路33中设置推挽信号生成电路34,特别是,检测在跟踪伺服的非操作时的推挽信号的振幅,该振幅信息提供给在***控制电路30中所具有的球面象差误差检测电路31。该推挽信号在光检测器12是4分割光检测器的情况下,象上述那样检测。另外,再现信号生成电路32,生成来自光盘20的再现信息信号,同时,特别是检测该再现信息信号的跟踪伺服操作时的振幅,将该振幅信息提供给球面象差误差检测电路31。球面象差误差检测电路31,基于所供给的这些推挽信号和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信息,检测与球面象差量的预先所设定的基准量的误差(下面称为球面象差误差)。***控制电路30基于该球面象差误差,通过球面象差修正元件驱动电路35来驱动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修正光拾取器1的球面象差,使得没有球面象差误差存在。
这里,由图2和图3来说明球面象差的检测原理。而且,图2是表示球面象差和上述推挽信号的振幅的关系的一个具体例子的特性图,图3是表示球面象差和特定图案的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的关系的一个具体例子的特性图。任何一个均表示模拟的计算结果。
在图2中,横轴表示球面象差量,将与光盘基板厚度增大方向相对应的球面象差设为正。纵轴表示将理想状态(无象差且对准焦点状态)的推挽信号的振幅设为1的规格化的推挽信号的振幅。而且,这里,通过驱动物镜致动器10,将物镜9在接近光盘20方向的散焦状态称为焦点内散焦,相反地,将在远离光盘20的方向的散焦状态称为焦点外散焦,另外,将合(聚)焦状态称为焦点对准。
如图2所示,在焦点对准状态,推挽信号的振幅为最大的球面象差量是0,但在焦点内散焦时(这里是0.2μm),具有规定的正球面象差量,另外,在焦点外散焦时(这里是0.2μm),具有规定的负球面象差量,各个推挽信号的振幅最大。这里,如果运算焦点内散焦时的推挽信号的振幅和焦点外散焦时的推挽信号的振幅的差分,得到由虚线所示的特性。该特性为,在球面象差在正范围内取正值,在球面象差为负的范围取负值,且在包含零交叉点的规定区域具有线性,该差分为作为伺服信号的较佳信号。下面,将该焦点内散焦/焦点外散焦时的推挽信号的振幅的差分信号称为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在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是0时,球面象差量基本上是0。
在图3中,与图2同样,横轴表示球面象差量,其符号与图2相同。纵轴表示理想状态下将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作为1的规格化的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但是,在这里,作为再现信息信号,为对于光点直径的充分长度的8T固定图案的信息信号。
如图3所示,在焦点对准状态,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为最大的球面象差量是0,但在焦点内散焦时(这里是0.2μm),为规定的负的球面象差量,在焦点外散焦时(这里是0.2μm),为规定的正的球面象差量,各个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为最大。这里,如果运算焦点内散焦时的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和焦点外散焦时的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的差分,则为在包含虚线所示那样的零交叉点的规定区域具有线性的适合于伺服的信号。下面,将焦点内散焦/焦点外散焦时的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的差分信号称为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在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为0时,球面象差量基本上是0。
但是,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B都起因于散焦时的信号的振幅变化,所以光拾取器1组装的偏差导致的聚焦误差信号中具有偏移,这些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B都产生偏移。这里,说明对于用于除去偏移的未记录的补写型光盘的球面象差和聚焦偏移的初期调整顺序。
图4是表示对未记录补写型光盘进行的球面象差和聚焦偏移的初期调整操作的一个具体例子的流程图。
在该图中,首先,在步骤100,将焦点伺服的目标点设置为预置值(这里是0)。另外,对应于安装的光盘20的信息记录层来驱动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将球面象差量设置为预置值。例如,在信息记录层由L0层、L1层2层构成的情况下,记录/再现信息信号的信息记录层为L0层,在与L1层对应的不同位置设置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此外,设定光拾取器1的位置,使得在光盘20的规定试写区域来进行该信息信号的记录/再现。而且,关于跟踪伺服的目标点或者激光记录功率和记录策略等,简略了说明,所以预先设定预置值。
一旦结束初期值的预置,就基于光拾取器1所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来操作聚焦伺服(步骤101),象上述那样,由跟踪伺服的非操作时得到的推挽信号的振幅检测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步骤102)。为此,使距聚焦伺服的目标点为规定量(例如相当于0.2μm)的焦点内散焦,由推挽信号生成电路34,检测推挽信号的振幅,另外,同样的,检测仅为相同量的焦点外散焦的推挽信号的振幅,通过运算这些振幅的差分,生成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能够设定聚焦伺服的目标点的构成,也可以是对聚焦误差信号施加偏移的构成。
下面,基于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驱动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使得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为规定值以下(这里,使其为0)(步骤103)。
而且,作为该步骤102,103的处理,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的检测处理步骤,和基于该检测出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驱动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进行球面象差的修正的处理步骤,也可以通过基于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的修正结束的判断处理步骤,由重复循环构成。
下面,操作跟踪伺服,在试写区域的分配的规定轨道上定位光点40(步骤104),以规定的记录功率和规定的记录策略来进行信息信号的试写(步骤105)。这里,作为一个例子,记录的信息信号为能够充分确保调制度的长标记、长间隔的固定图案信号。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短标记、间隔的固定图案,也可以是由各种长度的标记、间隔构成的随机信号。
下面再现试写的信息信号,检测图3说明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步骤106)。象先前说明的那样,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与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的情况相同,一边操作跟踪伺服一边使得进行规定量的焦点内散焦和焦点外散焦,在各个状态检测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运算所检测出的这些振幅,检测其差分来产生。
下面,由预先设定的阈值+ε,-ε,进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的判断处理(步骤107)。
在该判断处理中,-ε<B<+ε(即,|B|<|ε|)时,为了使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为0,通过球面象差修正元件驱动电路35来控制物镜致动器10(步骤108),结束初期设定的处理。而且,作为该步骤108,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的检测处理步骤,和基于该检测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驱动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进行球面象差的修正的处理步骤,也可以由通过基于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的修正结束的判断处理步骤,重复该循环来构成。
另外,在步骤107的判断处理中,如果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为阈值-ε以下,即B≤-ε,则将聚焦目标点比现在设定的聚焦目标点(=0)向焦点外散焦规定量(例如0.05μm)(步骤110),如果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为阈值+ε以上,即+ε≤B,则比现在设定的聚焦目标点(=0)向焦点内散焦规定量(例如0.05μm)(步骤109)。然后,在这些散焦状态再次使跟踪伺服为非操作(步骤111),从步骤102开始重复操作。该操作只要|ε|≤|B|就重复,每个重复的聚焦目标点象上述那样变更(步骤109、110),如果对于该变更后的聚焦目标点满足|B|<|ε|(步骤107),为了使得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为0,通过球面象差修正元件驱动电路35,控制物镜致动器10(步骤108),在该变更后的聚焦目标点结束初期调整处理。
这里,说明由光拾取器1的组装调整偏差导致的聚焦误差信号具有偏移的情况下的操作。
图5是表示光拾取器1的聚焦误差信号具有偏移,初期状态(聚焦误差信号=0)下有0.2μm的焦点外散焦(即不止限于0.2μm焦点外散焦,也可以是聚焦误差信号=0)情况下,球面象差和推挽信号的振幅的关系和球面误差信号A的特性图。图6同样是表示在初期状态(聚焦误差信号=0)下有0.2μm的焦点外散焦情况下,球面象差和再现信号的振幅的关系和球面误差信号B的特性图。
在聚焦误差信号具有偏移的情况下,如在图4的步骤103驱动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使得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为0,实际上,如图5所示,调整为-0.06λrms左右的球面象差量。在这种球面象差的状态下,如在图4的步骤106检测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如图6所示,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是0.4左右的值,判断为球面象差和聚焦偏移有偏差。这里,在图4的步骤107,判断为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为B≥ε,在图4的步骤109将聚焦目标点再次设定为焦点内散焦方向。
这里,例如,如将聚焦目标点移动到0.1μm焦点内散焦,接着在图4的步骤102检测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但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的特性曲线为图2和图5所示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的特性曲线的中间程度的新特性曲线。为此,如在图4的下面的步骤103驱动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由该新的特性曲线,球面象差量调整为-0.03λrms左右。
下面,通过重复同样的顺序,能够将球面象差量逼近0附近。即,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光拾取器1的聚焦误差信号具有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修正聚焦偏移和球面象差,结果能够对应于安装的光盘20和其信息记录层形成适宜球面象差的较小的良好的光点40,能够提高记录品质。
但是,在光拾取器1具有散光的情况下,具有推挽信号的振幅为最大的聚焦位置和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为最大的聚焦位置有偏差的问题。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图4的步骤108,基于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来决定最终的球面象差。特别是,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基于作为再现信息信号的长标记、间隔来使用信息信号,但这与基于短标记、间隔的信息信号来比较难于受到散光的影响。这是因为,在球面象差的最佳状态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最大,聚焦偏移量小。在基于利用短标记、间隔的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来进行修正的情况下,光盘20上的光点40在光盘切线方向为最集中形状,另一方面,在光盘半径方向宽。为此,邻近轨道间的串扰增大,再现性能与最佳条件相比要恶化,同时需要注意交叉清除的发生。
而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球面象差修正顺序。也可以这样,使用基于推挽信号的振幅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调整聚焦偏移和球面象差,之后,进行试写,通过使用基于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精确地调整聚焦偏移和球面象差。另外,在步骤108的最终调整中,也可以不使用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调整为使得抖动为最佳,或者调整为使得信息再现信号振幅为最大。
以上是关于未记录补写型光盘的记录时的情况,下面,说明从光盘20上再现记录的信息时的球面象差和聚焦偏移的初期调整顺序。图7是表示再现信息时的球面象差和聚焦偏移的初期调整顺序的一个具体例子的流程图,在与图4对应的步骤中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重复说明。
在图7中,在从光盘20再现信息信号的情况下,与未记录补写型光盘的情况不同,步骤100的拾取器位置设定不在试写区域进行,而在记录有再现的信息信号的规定区域进行位置确定,另外,除去图4中的步骤105。
另外,在步骤106检测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是基于光盘20上已经记录的随机数据的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的信号,与基于长标记、间隔固定图案的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所检测出的相同。
在其它方面,与未记录补写型的光盘记录时的调整相同,即使在光拾取器1的聚焦误差信号中具有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修正聚焦偏移和球面象差。结果,能够对应于安装的光盘20和其信息记录层形成适宜的球面象差的小的良好的光点,能够提高再现品质。而且上述再现顺序在预先记录信息的光盘上补写时也能够适用,由此能够省略试写。
而且,作为上述初期调整,在光盘20的内周部、外周部的各个规定位置进行初期调整,对于内周部和外周部之间的区域,也可以这样构成,基于通过这些初期调整求出的球面象差和聚焦偏移的修正条件来完成修正。
另外,关于从具有2层信息记录层的补写型光盘或者具有已经记录信息信号的2层信息记录层的光盘进行信息信号再现时的层间跳动顺序,能够按照上述初期调整顺序来实现。例如,从光盘20的L0层跳动到L1层的情况下,在图7中,从非操作聚焦伺服开始初期调整。首先,在步骤100将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设为与L1层对应的预置值,在步骤101对L1层操作聚焦伺服,下面,也可以从步骤102按照与图4或者图7相同的顺序进行。
象上述说明的那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对于推挽信号和再现信息信号之间的球面象差导致的散焦的振幅恶化的不同,不仅在从光盘再现信息信号的情况下,即使对于未记录的补写型光盘,也能够进行高精度地稳定的球面象差的修正,能够提供记录品质和再现品质优异的光盘装置。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拾取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图,3是全息照相元件,对与图1相对应的部分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了其重复说明。另外,使用光拾取器的光盘装置的构成与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该图中,从激光光源2放射的直线偏振光光束,由全息照相元件3分离为0级衍射光束和±1级衍射光束的3束光束。
图9是表示该全息照相元件3的一个具体例子的平面图,如图所示,与一般的光拾取器所使用的3点用衍射光栅相同,为在玻璃等平行平板3a的单面上以对应于衍射角设定的光栅间距来刻衍射光栅3b这样的构成,这里,为规定的同心圆的圆弧状的衍射光栅,使得对于±1级衍射光束给予规定的透镜功率。但是,在+1级衍射光束和-1级衍射光束中,反转所给予的透镜功率的符号,例如,对于+1级衍射光束,给予φ功率,对于-1级衍射光束,给予-φ功率。即,基于0级衍射光束,+1级衍射光束是汇聚的光束,-1级衍射光束是发散的光束。
返回到图8,由全息照相元件3所分离的3束光束,由准直透镜4变换为平行光束。但是,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0级衍射光束和+1级衍射光束和-1级衍射光束入射到准直透镜4时的发散角略微不同,所以,使得0级衍射光束严密地变换为平行光束,+1级衍射光束为略微汇聚的光束,-1级衍射光束为略微发散的光束。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偏振光光束分光器5,具有下述功能,大致透过100%的规定的直线偏振光,大致反射100%与该直线偏振光正交的直线偏振光,并配置为使得大致透过100%的从激光光源2射出的直线偏振光光束。透过该偏振光光束分光器5的光束,接着由1/4波长板6变换为圆偏振光,由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给予规定的球面象差后,从全反射镜8反射,导向物镜9。
物镜9对应于入射的3束光束,在为光盘20的对象的信息记录层上形成3个光点。但是,如上述那样,3束光束汇聚、发散状态略微不同,所以形成的3个光点在聚焦方向聚光点互相略微不同。即,如果以0级衍射光束的主光点为基准,+1级衍射光束的+1级次光点在焦点之内方向略微散焦,-1级衍射光束的-1级次光点在焦点之外方向略微散焦。这些散焦量能够根据全息照相元件3的全息照相形状来任意设定,例如,分别是0.2μm。
来自光盘20的反射光束再次通过物镜9、全反射镜8和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由1/4波长板6变换为与从激光光源2射出的直线偏振光正交的直线偏振光。该直线偏振光的反射光束由偏振光光束分光器5大致反射100%,由检测透镜11变换为规定的汇聚光束,同时,例如,通过圆筒形透镜,给予适于散光法的聚焦误差检测的散光,导向光检测器12。
图10是表示该光检测器12的受光面的一个具体例子的构成图,50~52是受光区域,60是主光点,61是+1级次光点,62是-1级次光点,70是加法电路。
在该图中,光检测器12的受光面由受光区域50,51和52三个受光区域构成,此外,受光区域50由光盘20的切线方向和半径方向的分割线4分割,受光区域51,52由各个光盘20的切线方向的分割线2分割。受光区域50接收0级衍射光束的主光点60,从该4分割的各个区域输出各个信号A,B,C,D。另外,受光区域51接收+1级衍射光束的+1级次光点61,从该2分割的各个区域输出各个信号E,F。此外,受光区域52接收-1级衍射光束的-1级次光点62,从该经2分割后的各个区域输出各个信号G,H。
来自受光区域50的输出信号A~D通过再现信号生成电路32(图1)的加法电路70相加,得到再现信息信号RF。另外,在受光区域51,52,截止频率fc满足下列条件
fc>fn                                  ……(1)
但是,fn是与记录在光盘20上的最长标记和最长间隔的组合相对应的频率。
另外,光检测器12的输出信号A~H提供给伺服信号生成电路33(图1),生成各种伺服信号。聚焦误差信号由散光法,通过下面的公式(2)的运算处理来生成(而且,在利用该散光法的情况下,在图8中,在检测透镜11和光检测器12之间配置圆筒状透镜):
(A+C)-(B+D)                        ……(2)
第一跟踪误差信号通过相位差检测法(DPD),基于输出信号A~D的各个信号输出的相位差来生成。另外,第二跟踪误差信号,通过差动推挽法,由下面的公式的运算处理来生成:
{(A+B)-(C+D)}-k{(E-F)+(G-H)}       ……(3)
但是,k是与主光点60的受光区域50的输出信号的总和与+1次光点61和-1级次光点62的受光区域51和52的输出信号的总和的电平比相对应的规定常数。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相互独立地构成来自受光区域51,52的输出信号,由此,能够检测主光点60,+1级次光点61和-1级次光点62的各个推挽信号以及和信号(再现信号)。特别是,这些次光点61,62的受光区域51,52构成为满足公式(1)所示的频率特性,由此,能够检测次光点61,62的再现信号。
但是,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象上述那样,相对主光点60,±1级次光点61,62在相互相反方向进行规定量的散焦。
由此,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于推挽信号的振幅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是作为+1级次光点61和-1级次光点62的各个推挽信号(+1级次光点61的推挽信号是受光区域51的输出信号F与输出信号E的差信号,-1级次光点62的推挽信号是受光区域52的输出信号H与输出信号G的差信号)的振幅的差分所检测的构成。另外,同样的,基于再现信号(即,+1级次光点61的再现信号是受光区域51的输出信号E,F的和信号,-1级次光点62的再现信号是受光区域52的输出信号G,H的和信号)的振幅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是作为+1级次光点61和-1级次光点62的各个推挽信号的振幅的差分来检测的构成。
通过上述这样构成光拾取器1,不象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那样加入聚焦偏移,能够检测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B,特别是,关于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是在跟踪伺服操作中也能够检测的信号,所以能够在记录再现操作中实时地检测球面象差。另外,现有的一般光拾取器和构成部件基本相同,仅通过略微变更部件就能够实现,所以对于组装性和对环境的依赖性,也具有与现有的一般光拾取器相同的优点。
下面,说明使用图8所示的光拾取器1的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和光盘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而且,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除了光拾取器1之外,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如图1所示的构成,这里,省略了其构成的说明。
首先,说明对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未记录补写型光盘的球面象差和聚焦偏移的初期调整顺序,但基本的初期调整顺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首先使用图4和图10,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的不同。
在图4中,步骤100,步骤10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步骤102,检测+1级次光点61的推挽信号(E-F)的振幅和-1级次光点62的推挽信号(G-H)的振幅,由它们的差分运算来生成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不改变所设定的现状的聚焦目标点来检测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而且,象上述那样,+1级次光点61的推挽信号(E-F)是光检测器12的受光区域51的输出信号E,F的差信号,-1级次光点62的推挽信号(G-H)是相同的光检测器12的受光区域52的输出信号G,H的差信号。这些在下述说明中也相同。
步骤103~105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步骤106,分别检测+1级次光点61的再现信号(E+F)的振幅和-1级次光点62的再现信号(G+H)的振幅,由它们的差分运算来生成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不改变所设定的现状的聚焦目标点来检测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而且,象上述那样,+1级次光点61的再现信号(E+F)是光检测器12的受光区域51的输出信号E,F的和信号,-1级次光点62的再现信号(G+H)是相同的光检测器12的受光区域52的输出信号G,H的和信号。这些在下述说明中也相同。
步骤107,108和11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拾取器1中具有由组装调整偏差导致的聚焦误差信号的偏移的情况下,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正确修正聚焦偏移和球面象差。
上面,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对应于安装的光盘20和其信息记录层,形成适宜球面象差的小的良好的光点,从而能够提高记录品质。
对于从光盘20再现信息信号时的球面象差和聚焦偏移的初期调整顺序,其基本的顺序与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初期调整顺序相同,另外,对于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B的检测,也与上述未记录补写型光盘的情况相同。因此,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对应于安装的光盘20和其信息记录层,形成适宜球面象差的小的良好的光点,从而能够提高再现品质。
此外,对于具有2层信息记录层的光盘的层间跳动顺序,能够根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顺序,与上述初期调整相同,基于次光点的信号来生成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B来实现。
下面,通过图11来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信号再现中的球面象差的修正顺序的一个具体例子。而且,在该情况下,为信息信号的再现操作,所以在规定的聚焦目标点操作聚焦伺服,在相同的规定跟踪目标点操作跟踪伺服。
在图11中,检测+1级次光点61的再现信号(E+F)的振幅和-1级次光点62的再现信号(G+H)的振幅,差分运算这些振幅来生成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步骤200)。接着,在预先设定的阈值是+ε,-ε时,同时进行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的判断处理(步骤201)。在该判断处理中,在-ε<B<+ε(即|B|<|ε|)时,使球面象差调整为良好,结束调整操作。另外,在步骤201的判断处理中,如果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的绝对值为|ε|≤|B|,在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的符号所对应的方向,以对应于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的绝对值的距离来驱动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图8),来修正球面象差(步骤202)。通过该修正,如果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的绝对值是|ε|>|B|,作为修正了球面象差误差,结束调整操作。而且,作为该步骤202,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的检测处理步骤,和基于该所检测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来驱动球面象差修正元件7(图8),进行球面象差的修正的处理步骤,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基于该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的修正结束的判断处理步骤,重复循环。
以上的调整处理操作也可以这样,以信息再现操作中一定的时间间隔来重复进行,也可以在每次从光盘20再现规定的位置信息时开始调整处理,也可以基于光盘装置内的温度变化量来开始调整处理。
这里,说明以上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B的不同。
球面象差误差信号A是基于推挽信号的振幅的信号,所以相对未记录的光盘能够检测球面象差,只有在跟踪伺服的非操作状态才能够检测,所以不适合于连续记录再现时实时地检测球面象差误差。与此相反,球面象差误差信号B是基于光盘的再现信息信号的信号,所以如果在光盘上未记录任何信号,就不能检测球面象差,但在跟踪伺服操作状态能够检测球面象差,所以适于实时地检测球面象差。本发明通过补充使用两者,能够与未记录光盘对应和实时检测。
但是,能够仅基于推挽信号或者再现信息信号来进行球面象差的修正。但是,象上述那样,在仅利用基于推挽信号振幅的信号来进行球面象差的修正的情况下,在由拾取器的组装误差等导致的聚焦误差信号偏移或散光的情况下,难于高精度地修正球面象差。
另一方面,在仅利用仅基于再现信息信号的信号来进行球面象差的修正的情况下,对于全部未记录的补写型光盘,不能得到调整信号。如果没有进行任何调整进行试写,具有在散焦和球面象差有大偏差的状态下来记录的情况,用作调整信号不能记录足够品质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边适当改变散焦和球面象差一边多次重复试写,直到记录需要的品质的信号为止。为此特别不适合试写区域所限的补写型光盘。
与此相对,如果并用本发明的基于推挽信号的信号和基于再现信息信号的信号之方法,对于未记录的补写型光盘,能够利用基于推挽信号的信号,从进行球面象差的粗略调整开始进行试写,由此能够确保所记录的信息信号的品质,减少试写次数。另外,通过并用推挽信号和信息再现信号,即使在具有聚焦误差信号偏移和散光的情况下,也能够分离散焦偏差和球面象差偏差,能够分别高精度地进行修正。

Claims (12)

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源;
将来自所述光源的激光照射到记录用光盘的物镜;
光检测器,在所述记录用光盘为未记录的状态的情况下,检测来自接收的反射激光的推挽信号,在所述记录用光盘为记录过的状态的情况下,检测来自接收的反射激光的再现信息信号;以及
由所述推挽信号和所述再现信息信号控制的球面象差修正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象差修正元件由基于所述推挽信号或所述再现信息信号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来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象差修正元件是光束放大器或者液晶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源和所述物镜之间,配置分离为0级衍射光、±1级衍射光的全息照相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照相元件是透镜。
6.一种记录用光盘的球面象差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激光照射到未记录的记录用光盘上;
根据来自所述未记录的记录用光盘的反射激光检测推挽信号;
通过所述推挽信号控制球面象差;
在所述未记录的记录用光盘上进行记录;
向所述记录过的记录用光盘上照射激光;
根据来自所述记录过的记录用光盘的反射激光来检测再现信息信号;
通过所述再现信息信号来控制球面象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用光盘的球面象差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基于所述推挽信号或所述再现信息信号的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来控制球面象差。
8.一种光盘记录再现方法,通过使用光拾取器,向光盘上汇聚光束,利用光检测器检测来自该光盘的反射光束,从该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检测聚焦误差信号,通过推挽法,检测跟踪误差信号,其特征在于,
分别检测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下的推挽信号和再现信息信号,
检测对应于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下的该推挽信号的振幅的第一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检测对应于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下的该再现信息信号的振幅的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基于该第一、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来修正球面象差。
9.一种光盘记录再现方法,通过使用光拾取器,向光盘上汇集0级衍射光束和汇聚发散状态互相不同的±1级衍射光束的3束光束,在光检测器的相应的各个受光区域检测来自该光盘的3束反射光束,从该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其特征在于,
生成对应于基于+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推挽信号的振幅和基于-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推挽信号的振幅的差的第一球面象差误差信号,和对应于基于+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和基于-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再现信号的振幅的差的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基于该第一、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来修正球面象差。
10.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拾取器,由光源、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汇聚到光盘信息记录层上的物镜、物镜致动器、可将入射到该物镜的光束的球面象差调整为规定值的球面象差修正元件、能够接收来自该光盘的反射光束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能够通过推挽法检测跟踪误差信号的光检测器所构成;
用于驱动该物镜致动器并设定为聚焦状态和散焦状态的驱动电路;
在每个所设定的该聚焦状态和该散焦状态,从该光检测器的输出检测推挽信号和再现信息信号的单元;
生成与每个该聚焦状态和该散焦状态所检测出的该推挽信号的各个振幅对应的第一球面象差误差信号,和生成每个与该聚焦状态和该散焦状态所检测出的该再现信息信号的各个振幅对应的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的单元;以及
根据该第一、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控制该球面象差修正元件,并修正光点的球面象差的单元。
1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拾取器,由光源、将从该光源发射的光束分离为0级衍射光束和按照相互不同的透镜倍率汇聚发散状态互相不同的±1级衍射光束的3束光束的全息照相元件、将这3束光束汇聚到光盘的信息记录层的物镜、能够将入射到该物镜的光束的球面象差调整为规定值的球面象差修正元件、能够接收来自该光盘的反射光束来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能够通过推挽法来检测跟踪误差信号的光检测器所构成;
生成对应于基于该+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推挽信号的振幅和基于该-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推挽信号的振幅的差的第一球面象差误差信号的单元;
生成对应于基于该+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和基于该-1级衍射光束的该光检测器的受光的再现信号的振幅的差的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的单元;以及
根据该第一、第二球面象差误差信号来控制该球面象差修正元件,并修正光点的球面象差的单元。
12.一种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源;
将从该光源发射的光束分离为0级衍射光束和按照相互不同的透镜倍率汇聚发散状态互相不同的±1级衍射光束的3束光束的全息照相元件;
将该3束光束汇聚到光盘的信息记录层的物镜;
能够将入射到该物镜的光束的球面象差调整为规定值的球面象差修正元件;以及
光检测器,能够利用相互不同的受光区域接收从该光盘反射的该0级衍射光束、+1级衍射光束、和-1级衍射光束,根据各个受光量来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并能够通过推挽法来检测跟踪误差信号,
所述光检测器的所述±1级衍射光束的受光区域的截止频率fc满足:fc>fn
其中,fn是与记录在所述光盘上的最长标记和最长间隔的组合相对应的频率。
CNB2004100626420A 2003-09-04 2004-06-30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29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12986A JP4171378B2 (ja) 2003-09-04 2003-09-04 記録用光ディスクの球面収差補正方法,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312986 2003-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1614A CN1591614A (zh) 2005-03-09
CN1282956C true CN1282956C (zh) 2006-11-01

Family

ID=34225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264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2956C (zh) 2003-09-04 2004-06-30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07927B2 (zh)
JP (1) JP4171378B2 (zh)
CN (1) CN1282956C (zh)
TW (1) TWI2743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2190C (zh) * 2004-04-23 2009-0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对焦检测机构、跟踪检测机构以及光盘装置
CN100487804C (zh) * 2004-06-24 2009-05-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中的半导体装置
RU2348083C1 (ru) * 2004-10-25 2009-02-27 Мацусита Электрик Индастриал Ко., Лт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диска
JP4727971B2 (ja) * 2004-11-11 2011-07-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KR101027402B1 (ko) * 2004-11-16 2011-04-11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블랭크 디스크에 대한 서보 조정방법
JP4527591B2 (ja) * 2005-04-15 2010-08-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TW200715278A (en) * 2005-06-29 2007-04-1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mization of spherical aberration to determine current layer
JP4410177B2 (ja) 2005-09-21 2010-02-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7328827A (ja) * 2006-06-06 2007-12-20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952965B2 (en) * 2006-09-20 2011-05-3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ptical pickup device, optical pickup controller and optical pickup control method
JP2008084417A (ja) * 2006-09-27 2008-04-10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143031B2 (ja) * 2008-01-22 2013-02-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光ディスクシステム、光ディスクシステムを搭載した移動体、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399398B2 (ja) * 2008-08-25 2014-01-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ヘッド、回折格子付き光学素子、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5323092B2 (ja) * 2008-12-10 2013-10-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情報処理方法及び光情報処理装置
TW201025320A (en) * 2008-12-22 2010-07-01 Quanta Storage Inc Method for discriminating abnormal disc
JP2010244669A (ja) * 2009-03-16 2010-10-28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US20110002117A1 (en) * 2009-06-16 2011-01-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drive
JP5055411B2 (ja) * 2010-08-23 2012-10-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調整方法
JP2013030236A (ja) * 2011-07-27 2013-02-07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1388A (ja) 1998-06-19 2000-01-14 Sony Corp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JP3574747B2 (ja) 1998-08-05 2004-10-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JP3775965B2 (ja) 2000-02-07 2006-05-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再生装置
JP2001307349A (ja) 2000-04-19 2001-11-02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351255A (ja) 2000-06-09 2001-12-21 Nec Corp 光ヘッド装置および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085812B2 (ja) * 2000-09-06 2008-05-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ヘッド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6967916B2 (en) * 2000-10-10 2005-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apparatus,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detecting aberration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optical head apparatus
JP3769666B2 (ja) * 2000-11-09 2006-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収差補正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163830A (ja) * 2000-11-24 2002-06-07 Toshiba Corp 光学的収差を利用した光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厚みムラのある透明層で保護された記録層を持つ情報媒体
US7260032B2 (en) 2001-08-06 2007-08-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Focal point adjusting method,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1614A (zh) 2005-03-09
US7307927B2 (en) 2007-12-11
TWI274331B (en) 2007-02-21
JP2005085311A (ja) 2005-03-31
JP4171378B2 (ja) 2008-10-22
US20050052964A1 (en) 2005-03-10
TW200511258A (en) 200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2956C (zh)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CN1231900C (zh) 光拾取装置以及光盘的记录以及/或者再生装置
CN1244006A (zh) 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和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
CN1805022A (zh) 光盘装置、聚焦位置控制方法和聚焦位置控制装置
CN101165788B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器
CN1469358A (zh) 兼容光拾取器
CN1691155A (zh) 对焦检测机构、跟踪检测机构以及光盘装置
CN1182521C (zh) 能够检测稳定的误差信号的光学拾取装置
CN1604204A (zh) 光盘装置
CN1249699C (zh) 用于信息记录介质重放的光学拾波器
CN1187000A (zh) 物镜以及采用该物镜的光学头和光盘装置
KR20100076784A (ko) 비구면 렌즈 및 이를 대물렌즈로 채용한 광픽업
CN1494069A (zh) 使用双波长光源模块的光拾取器
CN1905027A (zh) 光头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505815A (zh) 信息再现装置和光记录介质
CN1293547C (zh) 光盘设备
CN1925035A (zh) 兼容的光学拾取器以及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297970C (zh) 光学读写头
CN1811933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01030403A (zh) 衍射光栅和光拾取器装置
CN100350479C (zh) 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拾波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525454A (zh) 跟踪误差信号产生方法和装置、驱动器和导入控制方法
CN1841531A (zh) 光学拾取器、光学记录再现设备及循轨误差信号检测方法
CN1684166A (zh) 受光元件、光学头和光记录再现装置以及光记录再现方法
CN1815582A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308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82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nufacturing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