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76395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76395A
CN118176395A CN202180103854.0A CN202180103854A CN118176395A CN 118176395 A CN118176395 A CN 118176395A CN 202180103854 A CN202180103854 A CN 202180103854A CN 118176395 A CN118176395 A CN 118176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reheater
cooler
air conditioner
switch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38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千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176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76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6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of fluid flow revers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空调机(100)具备制冷剂回路(RC)和送风机(32)。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构成为,在第一切换状态下被切换为使得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RC)中按照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的顺序流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构成为,在第二切换状态下被切换为使得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RC)中按照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的顺序流动。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构成为,无论是在第一切换状态下还是在第二切换状态下,由送风机(32)吹送的空气都是在通过冷却器(22)后通过再热器(21)。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空调机,其具有:室外机,其具备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室内机,其具备作为冷却器发挥功能的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作为再热器发挥功能的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压缩机,其使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中循环。在该空调机中,被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冷却和除湿后的空气被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加热,由此分别调节从室内机向空调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这样的空调机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02-89998号公报(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899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公报所记载的空调机中,作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仅使用一个四通阀。因此,在与四通阀的两个切换状态分别对应地进行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的情况下,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中流过室内机的制冷剂的方向反转。因此,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中作为冷却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和作为再热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替换。其结果,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中的任一方的运转中,由再热器加热后的空气被冷却器冷却,因此无法进行充分的除湿。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双方中在再热器和冷却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相同的空调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空调机具备制冷剂回路和送风机。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室外热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再热器、第二膨胀阀以及冷却器,且构成为使制冷剂循环。送风机构成为能够向再热器和冷却器吹送空气。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构成为能够在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构成为,在第一切换状态下被切换为使得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按照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室外热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再热器、第二膨胀阀、冷却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的顺序流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构成为,在第二切换状态下被切换为使得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按照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再热器、第二膨胀阀、冷却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第一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的顺序流动。再热器和冷却器构成为,无论是在第一切换状态下还是在第二切换状态下,由送风机吹送的空气都是在通过冷却器后通过再热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空调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构成为,无论是在第一切换状态下还是在第二切换状态下都被切换为使得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按照再热器和冷却器的顺序流动。因此,能够使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双方中在再热器和冷却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冷却主体运转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加热主体运转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旋转式的六通阀的第一切换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旋转式的六通阀的第二切换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滑动式的六通阀的第一切换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滑动式的六通阀的第二切换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冷却主体运转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8是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加热主体运转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9是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冷却主体运转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加热主体运转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1是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再热器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冷却器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再热器的立体图。
图14是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冷却器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再热器的翅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而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装置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的制冷剂回路图。如图1所示,空调机100具备制冷剂回路RC、传感器15、风路31、送风机32、控制装置CD。制冷剂回路RC具有高压配管1、低压配管2、排出配管3、吸入配管4、气体配管5、液体配管6、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室外热交换器13、第一膨胀阀14、再热器21、冷却器22、第二膨胀阀23。
在制冷剂回路RC中,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室外热交换器13、第一膨胀阀14、再热器21、冷却器22、第二膨胀阀23通过高压配管1、低压配管2、排出配管3、吸入配管4、气体配管5、液体配管6而连接。
高压配管1与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和再热器21连接。低压配管2与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和冷却器22连接。排出配管3与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连接。吸入配管4与压缩机11的吸入侧和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连接。气体配管5与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和室外热交换器13连接。液体配管6经由第一膨胀阀14与室外热交换器13和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连接。
制冷剂回路RC构成为使制冷剂循环。制冷剂是混合制冷剂。混合制冷剂是两种以上的制冷剂的混合物。此外,制冷剂也可以是单一制冷剂。
空调机100具备室外机10、室内机20。室外机10和室内机20通过高压配管1和低压配管2而连接。室外机10具有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室外热交换器13、第一膨胀阀14、传感器15、控制装置CD。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室外热交换器13、第一膨胀阀14、传感器15、控制装置CD收纳于室外机10。室内机20具有再热器21、冷却器22、第二膨胀阀23、风路31、送风机32。再热器21、冷却器22、第二膨胀阀23、送风机32收纳于室内机20。在室内机20设置有风路31。
压缩机11构成为压缩制冷剂。压缩机11构成为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压缩机11例如构成为容量可变。压缩机11例如构成为,基于来自控制装置CD的指示来调整压缩机11的转速,从而使容量变化。
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构成为能够在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例如构成为基于来自控制装置CD的指示而在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构成为,在第一切换状态下被切换为使得所述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RC中按照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室外热交换器13、第一膨胀阀14、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的顺序流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在冷却主体运转中成为第一切换状态。
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构成为,在第二切换状态下被切换为使得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RC中按照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第一膨胀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的顺序流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在加热主体运转中成为第二切换状态。
在实施方式1中,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是六通阀12。六通阀12的六个连接口(第一连接口P1~第六连接口P6)分别与高压配管1、低压配管2、排出配管3、吸入配管4、气体配管5、液体配管6连接。第一连接口P1与排出配管3连接。第二连接口P2与气体配管5连接。第三连接口P3与吸入配管4连接。第四连接口P4与低压配管2连接。第五连接口P5与液体配管6连接。第六连接口P6与高压配管1连接。
在六通阀12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构成经由压缩机11、排出配管3、六通阀12、气体配管5、室外热交换器13、液体配管6、第一膨胀阀14、六通阀12、高压配管1、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低压配管2、六通阀12、吸入配管4再次到达压缩机11的制冷剂回路RC。在六通阀12的第一切换状态下,第二连接口P2与第一连接口P1连接,第四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P3连接,第六连接口与第五连接口连接。
在六通阀12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构成经由压缩机11、排出配管3、六通阀12、高压配管1、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低压配管2、六通阀12、第一膨胀阀14、液体配管6、室外热交换器13、气体配管5、六通阀12、吸入配管4而再次到达压缩机11的制冷剂回路RC。在六通阀12的第二切换状态下,第六连接口P6与第一连接口P1连接,第三连接口P3与第二连接口P2连接,第五连接口P5与第四连接口P4连接。
室外热交换器13构成为在室外热交换器13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在室外热交换器13的外部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13构成为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制冷运转中作为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13构成为在加热主体运转和制热运转中作为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13例如是具有多个翅片和贯通多个翅片的传热管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
第一膨胀阀14构成为通过使由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膨胀而使其减压。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中,第一膨胀阀14为全开状态,不作为减压装置发挥功能。第一膨胀阀14构成为在制冷运转中使由室外热交换器13冷凝后的制冷剂减压。第一膨胀阀14构成为在制热运转中使由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冷凝后的制冷剂减压。
第一膨胀阀14例如是电磁膨胀阀。第一膨胀阀14例如构成为,基于来自控制装置CD的指示来调整第一膨胀阀14的开度,从而使减压量变化。
传感器15在制冷剂回路RC中设置于第一膨胀阀14与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之间。传感器15设置在将第一膨胀阀14与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连接的配管上。传感器15构成为能够测定该配管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传感器15构成为能够测定制冷剂回路RC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传感器15可以是构成为能够测定制冷剂的压力的制冷剂压力传感器,也可以是构成为能够测定制冷剂的温度的制冷剂温度传感器。
控制装置CD构成为进行运算、指示等来控制空调机100的各设备等。控制装置CD与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第一膨胀阀14、传感器15、第二膨胀阀23、送风机32等电连接,构成为控制它们的动作。
再热器21构成为在再热器21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在再热器21的外部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再热器21构成为在冷却主体运转、加热主体运转以及制热运转中作为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再热器21构成为在制冷运转中作为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再热器21例如是具有多个翅片和贯通多个翅片的传热管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
冷却器22构成为在冷却器22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在冷却器22的外部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器22构成为在冷却主体运转、加热主体运转以及制冷运转中作为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冷却器22构成为在制热运转中作为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冷却器22例如是具有多个翅片和贯通多个翅片的传热管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
第二膨胀阀23构成为通过使由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膨胀而使其减压。第二膨胀阀23构成为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中使由再热器21冷凝后的制冷剂减压。在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中,第二膨胀阀23为全开状态,不作为减压装置发挥功能。第二膨胀阀23例如是电磁膨胀阀。第二膨胀阀23例如构成为,基于来自控制装置CD的指示来调整第二膨胀阀23的开度,从而使减压量变化。
风路31设置于室内机20的壳体。在风路31内配置有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送风机32构成为能够向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吹送空气。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在送风机32吹送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排列配置。再热器21配置于在送风机32吹送的空气的流动中比冷却器22靠下风侧的位置。在风路31中,冷却器22配置于再热器21的上游。
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共用风路31和送风机32。再热器21及冷却器22构成为,无论是在第一切换状态下还是在第二切换状态下,由送风机32吹送的空气都是在通过冷却器22后通过再热器21。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构成为,在送风机32的运转中,空气与六通阀12的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无关地在通过冷却器22之后通过再热器21。
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也可以构成为制冷剂的流动相对于空气的流动为对向流。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双方具有空气和制冷剂成为对向流的传热管流路结构。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分别具有上风侧的传热管和下风侧的传热管。上风侧的传热管与下风侧的传热管连接。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中,构成为制冷剂从下风侧的传热管流向上风侧的传热管。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双方中,在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的传热管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在传热管的外部流动的空气成为对向流。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冷却主体运转>
首先,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的冷却主体运转进行说明。所谓冷却主体运转是指,冷却器22中的空气的冷却量比再热器21中的空气的加热量大、且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由此作为热泵的剩余散热量向外部空气散热的运转。在冷却主体运转中,通过再热器21后的空气与通过冷却器22前的空气相比,温度低,水分含量少。
在冷却主体运转中,如图1的实线所示,六通阀12被切换为第一切换状态。在压缩机11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气制冷剂向排出配管3流出,通过六通阀12,经由气体配管5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高温高压的蒸气制冷剂向由室外送风机(未图示)导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3的室外空气散热。由此,高温高压的蒸气制冷剂被冷凝,成为高温高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
高温高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向液体配管6流出,经由第一膨胀阀14通过六通阀12,经由高压配管1流入再热器21。再热器21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高温高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向由送风机32导入到再热器21的空气散热。由此,高温高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被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流入第二膨胀阀23。
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第二膨胀阀23中膨胀、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该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冷却器22。冷却器2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通过从由送风机32导入到冷却器22的空气中吸热,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蒸发,成为低压的蒸气制冷剂。之后,低压的蒸气制冷剂经由低压配管2流入六通阀12,经由吸入配管4被吸入压缩机11。在冷却主体运转中,制冷剂接下来以同样的过程在制冷剂回路RC中循环。
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共用风路31和送风机32。由送风机32在风路31内引导的空气首先通过冷却器22而被冷却及除湿。由此,空气的温度变低,空气的水分含量变少。通过了冷却器22的空气被风路31引导而通过再热器21,从而被加热。由此,空气的温度上升。另外,在再热器21中一般不进行加湿,因此空气的水分含量在通过再热器21前后不变。通过了再热器21的空气被风路31引导而向空调对象空间吹出。
空气在冷却器22中被冷却及除湿后,根据需要被再热器21加热,因此能够分别独立地调节空气的除湿量和空气的温度。因此,能够将用户设定的温度以及湿度的空气向空调对象空间供给。
<加热主体运转>
接着,参照图2,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的加热主体运转进行说明。加热主体运转是指,再热器21中的空气的加热量比冷却器22中的空气的冷却量大、且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由此作为热泵的剩余冷热量向外部空气排热的运转。在加热主体运转中,通过再热器21后的空气与通过冷却器22前的空气相比,温度高,水分含量少。
在加热主体运转中,如图2的实线所示,六通阀12被切换为第二切换状态。在压缩机11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气制冷剂向排出配管3流出,通过六通阀12,经由高压配管1流入再热器21。再热器21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高温高压的蒸气制冷剂向由送风机32导入到再热器21的空气散热。由此,高温高压的蒸气制冷剂被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流入第二膨胀阀23。
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第二膨胀阀23中膨胀、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该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冷却器22。冷却器2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通过从由送风机32导入到冷却器22的空气中吸热,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的一部分蒸发。之后,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经由低压配管2流入六通阀12,向液体配管6流出,经由第一膨胀阀14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
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通过从由室外送风机(未图示)导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3的室外空气中吸热,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蒸发,成为低压的蒸气制冷剂。该低压的蒸气制冷剂经由气体配管5流入六通阀12,经由吸入配管4被吸入压缩机11。在加热主体运转中,制冷剂接下来以同样的过程在制冷剂回路RC中循环。
由送风机32在风路31内引导的空气与冷却主体运转同样地,在冷却器22中被冷却及除湿后,由再热器21加热,向空调对象空间吹出。因此,能够分别独立地调节空气的除湿量和空气的温度。因此,能够将用户设定的温度以及湿度的空气向空调对象空间供给。
<制冷运转>
再次参照图1,对制冷运转进行说明。在制冷运转中,第一膨胀阀14使制冷剂膨胀。即,在制冷运转中,第一膨胀阀14作为膨胀阀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在制冷运转中,第二膨胀阀23为全开状态,不作为膨胀阀发挥功能。
在制冷运转中,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RC中按照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室外热交换器13、第一膨胀阀14、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的顺序循环。
<制热运转>
再次参照图2,对制热运转进行说明。在制热运转中,第一膨胀阀14使制冷剂膨胀。即,在制热运转中,第一膨胀阀14作为膨胀阀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中,第二膨胀阀23为全开状态,不作为膨胀阀发挥功能。
在制热运转中,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RC中按照压缩机11、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第一膨胀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的顺序循环。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构成为无论是在第一切换状态下和还是在第二切换状态下都被切换为使得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RC中按照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的顺序流动。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在冷却主体运转中成为第一切换状态,在加热主体运转中成为第二切换状态。因此,能够使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双方中在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相同。
另外,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构成为,无论是在第一切换状态下还是在第二切换状态下,由送风机32吹送的空气都是在通过冷却器22后通过再热器21。因此,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双方的运转中,能够在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后进行再加热。因此,能够在冷却主体运转和加热主体运转双方的运转中进行充分的除湿。
特别是,能够在加热主体运转中进行充分的除湿,因此能够将加热主体运转活用于空调对象空间的干燥除湿。因此,也能够将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用于食品和材料的干燥用途。
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中,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是六通阀12。因此,能够使得无论是在冷却主体运转中还是在加热主体运转中,在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都相同。因此,无论是在冷却主体运转中还是在加热主体运转中,都能够利用再热器21对在冷却器22中被冷却和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因此,能够将用户设定的温度以及湿度的空气向空调对象空间供给。
在不希望室内空间的噪音以及振动等情况下,与在室内机20内设置压缩机11的被称为远程式的空调机100的结构相比,优选在室外机10内设置压缩机11的被称为分离式的空调机100的结构。在远程式中,通常为如下的制冷剂回路结构:再热器21的一端在不经由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的情况下与排出配管3连接,再热器21的另一端与液体配管6连接。在该制冷剂回路结构中,若采用压缩机11设置于室外机10内的分离式结构,则需要利用排出配管3、液体配管6和低压配管2这三根配管连接室外机10和室内机20。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的结构中,室外机10和室内机20通过高压配管1和低压配管2而连接。因此,能够利用高压配管1和低压配管2这两根配管连接室外机10和室内机20,因此能够减少施工的工夫。
根据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传感器15构成为能够测定制冷剂回路RC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因此,在冷却主体运转中,基于传感器15测定再热器21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的结果,第一膨胀阀14能够调节空气的加热量。另外,在加热主体运转中,基于传感器15测定冷却器22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的结果,第一膨胀阀14能够调节空气的冷却量。因此,在冷却主体运转中能够细致地调节再热器21中的制冷剂冷凝温度,在加热主体运转中能够细致地调节冷却器22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由此,能够稳定地控制空调机100的吹出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具体而言,例如在与用户设定的空调机100的吹出空气的温度及湿度对应的、冷却主体运转中的再热器21内的制冷剂压力值或加热主体运转中的冷却器22内的制冷剂压力值事先明确的情况下,调节第一膨胀阀14的开度指令,以使传感器15的测定值接近该制冷剂压力值。
根据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制冷剂是混合制冷剂。两种以上的制冷剂的混合物即混合制冷剂一般为非共沸制冷剂,因此气液相变化时的温度不固定。因此,随着混合制冷剂的相变,在热交换器中产生温度梯度。因此,需要进行热交换器的最优设计。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中,能够对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进行专用设计,因此即使使用混合制冷剂也能够实现高性能的空调机100。
根据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构成为制冷剂的流动相对于空气的流动为对向流。因此,能够活用混合制冷剂的热交换器内的温度梯度来减小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温度差。因此,能够实现空调机100的高性能运转。
非共沸制冷剂随着制冷剂的蒸发而温度上升,因此通过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冷却器22中使空气和制冷剂成为对向流的结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温度上升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温度下降相互作用,能够在冷却器22整个区域中缩小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温度差。
另外,非共沸制冷剂随着制冷剂的冷凝而温度下降,因此通过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再热器21中使空气和制冷剂成为对向流的结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温度下降和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温度上升相互作用,能够在再热器21整个区域中缩小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温度差。
另外,送风机32的位置不限于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的冷却器22的风路31上游。送风机32的位置可以是风路31内的冷却器22与再热器21之间,也可以是再热器21的风路31下游。
另外,参照图3和图4,六通阀12也可以是旋转式的结构。图3是旋转式的六通阀12的第一切换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旋转式的六通阀12的第二切换状态的示意图。旋转式的六通阀12具有阀座12a和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阀座12a旋转的阀芯12b。通过阀芯12b相对于阀座12a的旋转,流路在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参照图5和图6,六通阀12也可以是滑动式的结构。图5是滑动式的六通阀12的第一切换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滑动式的六通阀12的第二切换状态的示意图。滑动式的六通阀12具有阀座12a和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阀座12a滑动的阀芯12b。通过阀芯12b相对于阀座12a的滑动,流路在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00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相同的结构、动作以及作用效果。
<装置结构>
图7是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00的制冷剂回路图。参照图7,对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具有四通阀41以及止回阀桥式回路NC。四通阀41与压缩机11、室外热交换器13以及止回阀桥式回路NC连接。止回阀桥式回路NC具有第一止回阀42、第二止回阀43、第三止回阀44、第四止回阀45。
四通阀41的四个连接口(第一连接口P1~第四连接口P4)分别与高压配管1或低压配管2、排出配管3、吸入配管4、气体配管5连接。第一连接口P1与排出配管3连接。第二连接口P2与气体配管5连接。第三连接口P3与第一止回阀42的流入口和第四止回阀45的流出口连接。第四连接口P4与吸入配管4连接。
第一止回阀42的流出口和第三止回阀44的流出口与高压配管1连接。第四止回阀45的流入口和第二止回阀43的流入口与低压配管2连接。第二止回阀43的流出口和第三止回阀44的流入口与液体配管6连接。
在四通阀41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构成经由压缩机11、排出配管3、四通阀41、气体配管5、室外热交换器13、液体配管6、第一膨胀阀14、第三止回阀44、高压配管1、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低压配管2、第四止回阀45、四通阀41、吸入配管4再次到达压缩机11的制冷剂回路RC。在四通阀41的第一切换状态下,第二连接口P2与第一连接口P1连接,第四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P3连接。
在四通阀41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构成经由压缩机11、排出配管3、四通阀41、第一止回阀42、高压配管1、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低压配管2、第二止回阀43、第一膨胀阀14、液体配管6、室外热交换器13、气体配管5、四通阀41、吸入配管4再次到达压缩机11的制冷剂回路RC。在四通阀41的第二切换状态下,第三连接口P3与第一连接口P1连接,第四连接口P4与第二连接口P2连接。
接着,对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00的动作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相同。参照图7,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00的冷却主体运转中,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RC中经由压缩机11、排出配管3、四通阀41、气体配管5、室外热交换器13、液体配管6、第一膨胀阀14、第三止回阀44、高压配管1、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低压配管2、第四止回阀45、四通阀41、吸入配管4再次流到压缩机11。
参照图8,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00的加热主体运转中,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RC中经由压缩机11、排出配管3、四通阀41、第一止回阀42、高压配管1、再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冷却器22、低压配管2、第二止回阀43、第一膨胀阀14、液体配管6、室外热交换器13、气体配管5、四通阀41、吸入配管4再次流到压缩机11。
再次参照图7,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00的制冷运转中,制冷剂与冷却主体运转同样地在制冷剂回路RC中流动。再次参照图8,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00的制热运转中,制冷剂与加热主体运转同样地在制冷剂回路RC中流动。
接着,对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00中,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具有四通阀41以及止回阀桥式回路NC。因此,能够使得无论是在冷却主体运转中还是在加热主体运转中,在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都相同。因此,无论是在冷却主体运转中还是在加热主体运转中,都能够利用再热器21对在冷却器22中被冷却和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因此,能够将用户设定的温度以及湿度的空气向空调对象空间供给。
另外,由于能够由四通阀41以及止回阀桥式回路NC构成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因此能够由廉价的部件构成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RF。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00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相同的结构、动作以及作用效果。
参照图9和图10,对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9及图10所示,再热器21具有并联配置的多个第一传热流路T1。冷却器22具有并联配置的多个第二传热流路T2。
参照图11和图12,冷却器22的多个第二传热流路T2的并联数比再热器21的多个第一传热流路T1的并联数多。并联数为分支数。换言之,并联数是通路数。
接着,对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再热器21内的制冷剂为高温高压状态,密度大。因此,通过减少第一传热流路T1的并联数,能够使制冷剂流动速度上升而使传热流路内的热传递率上升。因此,减少第一传热流路T1的并联数有助于提高空调机100的性能。
冷却器22内的制冷剂为低温低压状态,密度小。因此,通过增加第二传热流路T2的并联数,能够使制冷剂流动速度降低而使传热流路内的压力损失降低。因此,增加第二传热流路T2的并联数有助于提高空调机100的性能。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00,冷却器22的多个第二传热流路T2的并联数比再热器21的多个第一传热流路T1的并联数多,因此能够实现高性能的空调机100。
将风路上游侧的热交换器设为冷却器22,将风路下游侧的热交换器设为再热器21,能够进行专用设计,因此从热交换器内的传热管并联分支数的设计观点来看,能够对由制冷剂的热传递率提高带来的性能提高的效果和由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减少带来的性能提高的效果进行最优设计。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100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相同的结构、动作以及作用效果。
参照图13~图15,对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100的再热器21和冷却器22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再热器21具有第一翅片F1。再热器21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翅片F1。如图14所示,冷却器22具有第二翅片。冷却器22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二翅片F2。冷却器22的第二翅片F2的表面处的与水接触的接触角小于再热器21的第一翅片F1的表面处的与水接触的接触角。
如图15所示,对于空气被冷却而产生结露的冷却器22的第二翅片F2的表面,为了抑制结露水向风路的飞散和提高翅片表面的排水性,优选进行亲水处理。冷却器22的第二翅片F2具有主体部Fa和覆盖主体部Fa的表面的亲水处理部Fb。另一方面,在再热器21的翅片表面不产生结露水,因此不需要进行花费成本的亲水处理。
接着,对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100,冷却器22的第二翅片F2的表面处的与水接触的接触角小于再热器21的第一翅片F1的表面处的与水接触的接触角。因此,能够实现兼顾除湿性能和成本的空调机100。
将风路上游侧的热交换器设为冷却器22,将风路下游侧的热交换器设为再热器21,能够进行专用设计,因此例如通过仅对冷却器22的翅片表面实施亲水处理,能够相比于再热器21的第一翅片F1的表面使冷却器22的第二翅片F2的表面处的水的接触角变小。
应当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非限定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并非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标号说明
1:高压配管、2:低压配管、3:排出配管、4:吸入配管、5:气体配管、6:液体配管、10:室外机、11:压缩机、12:六通阀、13:室外热交换器、14:第一膨胀阀、15:传感器、20:室内机、21:再热器、22:冷却器、23:第二膨胀阀、31:风路、32:送风机、41:四通阀、42:第一止回阀、43:第二止回阀、44:第三止回阀、45:第四止回阀、100:空调机、F1:第一翅片、F2:第二翅片、NC:止回阀桥式回路、RC:制冷剂回路、RF: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T1:第一传热流路、T2:第二传热流路。

Claims (9)

1.一种空调机,其具备:
制冷剂回路,其具有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室外热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再热器、第二膨胀阀以及冷却器,且构成为使制冷剂循环;以及
送风机,其构成为能够向所述再热器以及所述冷却器吹送空气,
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构成为能够在第一切换状态和第二切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构成为,在所述第一切换状态下被切换为使得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按照所述压缩机、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所述再热器、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冷却器、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的顺序流动,并且
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切换状态下被切换为使得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按照所述压缩机、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所述再热器、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冷却器、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的顺序流动,
所述再热器和所述冷却器构成为,无论是在所述第一切换状态下还是在所述第二切换状态下,由所述送风机吹送的所述空气都是在通过所述冷却器后通过所述再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是六通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具有四通阀以及止回阀桥式回路,
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以及所述止回阀桥式回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再热器具有并联配置的多个第一传热流路,
所述冷却器具有并联配置的多个第二传热流路,
所述冷却器的所述多个第二传热流路的并联数比所述再热器的所述多个第一传热流路的并联数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再热器具有第一翅片,
所述冷却器具有第二翅片,
所述冷却器的所述第二翅片的表面处的与水接触的接触角小于所述再热器的所述第一翅片的表面处的与水接触的接触角。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还具备:
室外机,其具有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
室内机,其具有所述再热器和所述冷却器;
高压配管;以及
低压配管,
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室内机通过所述高压配管以及所述低压配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的配管上还具备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构成为能够测定所述配管中的所述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制冷剂是混合制冷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再热器和所述冷却器构成为所述制冷剂的流动相对于所述空气的流动为对向流。
CN202180103854.0A 2021-11-10 2021-11-10 空调机 Pending CN1181763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41422 WO2023084658A1 (ja) 2021-11-10 2021-11-10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76395A true CN118176395A (zh) 2024-06-11

Family

ID=86335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3854.0A Pending CN118176395A (zh) 2021-11-10 2021-11-10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84658A1 (zh)
CN (1) CN118176395A (zh)
WO (1) WO20230846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1640A (ja) * 1989-06-28 1991-02-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2089998A (ja) 2000-09-18 2002-03-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制御方法
JP2003050061A (ja) * 2001-08-06 2003-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5500240B2 (ja) * 2012-05-23 2014-05-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03822391B (zh) * 2013-12-02 2016-09-14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变温变功率除湿***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89393A (zh) * 2014-07-21 2014-10-08 深圳市沃森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除湿量可调的室内换热器及室内机
JP6621616B2 (ja) * 2014-09-03 2019-12-1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冷媒量検知装置
JP6248878B2 (ja) * 2014-09-18 2017-12-2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JP6605117B2 (ja) * 2016-02-22 2019-1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724935B2 (ja) * 2018-02-08 2020-07-1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4658A1 (ja) 2023-05-19
JPWO2023084658A1 (zh)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540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062851B (zh) 空调***及其除湿方法
JP4803199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8047331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09087733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四方弁
WO2012077275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WO2018061188A1 (ja)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2086746A1 (ja) 流路切換弁、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WO2012085965A1 (ja) 空気調和機
EP1806542A1 (en) Air conditioner
JP3969381B2 (ja)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CN11257710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220214082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216203824U (zh) 空调器
CN118176395A (zh) 空调机
CN110207417B (zh) 空调***
JP2998740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101452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411052B (zh) 空调装置
US20220003467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402070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及び除湿空調装置
WO2023243054A1 (ja) 空気調和機
JP745080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99873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1330309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