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40135A - 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 - Google Patents

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40135A
CN118040135A CN202410437469.5A CN202410437469A CN118040135A CN 118040135 A CN118040135 A CN 118040135A CN 202410437469 A CN202410437469 A CN 202410437469A CN 118040135 A CN118040135 A CN 118040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emperature
positive electrode
electrode plate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374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太友
葛小冬
刘亚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Meit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Meit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Meit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Meit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374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401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40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40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涉及电池的领域。该极粉脱离方法包括:提供附着有溶剂的正极极板;正极极板包括集流体层、粘接剂和正极材料层;正极材料层通过粘接剂连接于集流体层;初步加热正极极板,去除至少部分溶剂;初步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粘接剂的失效温度;高温加热正极极板,粘接剂失效,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脱离集流体层;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于粘接剂的失效温度。本申请能够解决正极极板易出现爆燃等现象,极粉脱离过程安全性差问题。

Description

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的领域,尤其涉及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
背景技术
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锂电池,正极极板是磷酸铁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极极板包括集流体层,以及连接集流体层的正极材料层。
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极粉的回收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正极极板进行高温加热,以使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脱离集流体层,从而实现极粉的收集。然而,在高温加热正极极板的过程中,正极极板易出现爆燃等现象,极粉脱离过程的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用以解决正极极板易出现爆燃等现象,极粉脱离过程安全性差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粉脱离方法,包括:
提供附着有溶剂的正极极板;所述正极极板包括集流体层、粘接剂和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材料层通过所述粘接剂连接于所述集流体层;
初步加热所述正极极板,去除至少部分所述溶剂;所述初步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所述粘接剂的失效温度;
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所述粘接剂失效,所述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脱离所述集流体层;所述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于所述粘接剂的失效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极极粉的回收过程中,可以初步加热正极极板,从而去除附着于正极极板的至少部分溶剂,并能够保留粘接剂;初步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粘接剂的失效温度;然后,高温加热正极极板,使得粘接剂失效,使得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能够脱离集流体层,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于粘接剂的失效温度。
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直接高温加热正极极板以使粘接剂失效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先通过初步加热的方式将附着于极板的溶剂的至少部分去除,从而在高温加热正极极板的过程中,减小正极极板出现爆燃等现象的可能性,进而能够提高极粉脱离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初步加热所述正极极板,包括:
低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至少部分所述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
所述低温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或等于所述溶剂的闪点,所述低温加热的加热时间大于或等于20分钟,所述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80%。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初步加热所述正极极板,包括:
低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第一部分所述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所述正极极板;所述低温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或等于所述溶剂的闪点,所述低温加热的加热时间大于或等于5分钟;
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第二部分所述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所述正极极板;所述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于所述溶剂的闪点,所述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80%。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包括:
利用烘干装置低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
利用加热装置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
利用所述加热装置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利用加热装置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包括:
开始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第一温度;
提高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终止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第二温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终止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之后,
利用所述加热装置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所述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为所述第二温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或等于150摄氏度,低于或等于300摄氏度;
和/或,所述第二温度高于或等于400摄氏度,低于或等于500摄氏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提高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温度的时间小于或等于6分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烘干装置低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时,去除所述烘干装置内的所述气态溶剂;
和/或,利用所述加热装置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时,去除所述加热装置内的所述气态溶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的加热温度高于或等于400摄氏度,低于或等于500摄氏度;
和/或,所述高温加热设置为高温恒温加热,所述高温恒温加热的加热时间大于或等于6分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极粉脱离设备,
包括烘干装置、加热装置和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用于承载正极极板,并用于将所述正极极板自传输装置的起始端输送至所述传输装置的终止端;
所述烘干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传输装置的起始端,所述烘干装置至少用于初步加热所述正极极板,以去除附着于所述正极极板的至少部分所述溶剂;
所述加热装置对应于所述传输装置的终点端,所述加热装置至少用于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以使所述正极极板的粘接剂失效,所述正极极板的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脱离集流体层;
或者,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一部分相对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二部分靠近所述传输装置的起始端;
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一部分至少用于初步加热所述正极极板,以去除附着于所述正极极板的至少部分所述溶剂;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二部分至少用于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以使正极极板的粘接剂失效,正极极板的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脱离集流体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粉脱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正极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粉脱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极粉脱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正极极板;
110、正极材料层;120、粘接剂;130、集流体层;
200、传输装置;
300、烘干装置;
400、加热装置;
500、气体循环装置。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正极极板是磷酸铁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极极板包括集流体层、粘接剂和正极材料层。在正极极板中,正极材料层可以通过粘接剂连接于集流体层。并且,由于正极极板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与电池的电解液接触,使得正极极板通常附着有电解液的溶剂。其中,溶剂可以设置为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为DMC),粘接剂可以设置为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简称为PVDF),从而实现正极材料层和集流体层的连接。
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极粉的回收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正极极板进行高温加热,以使粘接剂在高温下失效,使得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脱离集流体层,从而实现极粉的收集。然而,由于粘接剂的失效温度高于溶剂的闪点,在高温加热正极极板的过程中,正极极板的温度远高于溶剂的闪点,使得正极极板中的溶剂易出现爆燃等现象,极粉脱离过程的安全性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在正极极粉的回收过程中,可以初步加热正极极板,从而去除附着于正极极板的至少部分溶剂,并能够保留粘接剂;初步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粘接剂的失效温度,使得附着于正极极板的溶剂挥发;
然后,高温加热去除至少部分溶剂后的正极极板,使得粘接剂失效,使得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能够脱离集流体层,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于粘接剂的失效温度,从而能够实现正极极粉的收集。
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直接高温加热正极极板以使粘接剂失效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先通过初步加热的方式将溶剂的至少部分去除,从而在高温加热正极极板的过程中,溶剂的含量降低,减小正极极板出现爆燃等现象的可能性,进而能够提高极粉脱离过程的安全性。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照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粉脱离方法,适用于回收正极极板100中的极粉,该极粉脱离方法包括:
S101、提供附着有溶剂的正极极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正极极板100可以包括集流体层130、粘接剂120和正极材料层110。其中,正极材料层110通过粘接剂120连接于集流体层130,正极极板100附着有电解液的溶剂。
其中,溶剂可以设置为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为DMC),粘接剂120可以设置为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简称为PVDF),从而实现正极材料层110和集流体层130的连接。
正极材料层110可以包括正极极粉。粘接剂120可以固化形成粘接层,正极材料层110可以通过粘接层连接于集流体层130。
或者,正极极粉可以通过粘接剂120相互粘结形成正极材料层110。正极材料层110可以通过粘接剂120连接于集流体层130。
其中,溶剂可以设置为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为DMC),粘接剂120可以设置为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简称为PVDF),从而实现正极材料层110和集流体层130的连接。
示例性的,粘接剂120的失效温度高于溶剂的闪点,例如,当溶剂设置为碳酸二甲酯时,溶剂的闪点接近于21.5摄氏度。当粘接剂120设置为聚偏二氟乙烯时,粘接剂120的失效温度高于400摄氏度,粘接剂120的失效温度与溶剂的闪点之差至少大于370摄氏度。
需要说明的是,溶剂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材料,粘接剂120可以设置为其他材料,只需要保证粘接剂120的失效温度高于溶剂的闪点即可。
S102、初步加热正极极板,去除至少部分溶剂;初步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粘接剂的失效温度;
参照图1-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可以包括: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至少部分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正极极板;低温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或等于溶剂的闪点。
示例性的,低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高于或等于5摄氏度,低于或等于20摄氏度,例如,低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设置为5摄氏度-8摄氏度、8摄氏度-10摄氏度、10摄氏度-12摄氏度、12摄氏度-15摄氏度、15摄氏度-18摄氏度,以及18摄氏度-20摄氏度中的任一温度范围内。
低温加热的加热时间可以大于或等于20分钟,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80%,从而减小在后续高温加热正极极板100时,正极极板100中的溶剂出现爆燃等现象的可能性。
容易理解的是,低温加热的时间可以根据溶剂的去除率进行确定。例如,可以在低温加热过程中对气态溶剂的浓度进行检测,从而根据气态溶剂的浓度确定溶剂的去除率;
若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比例,设定比例可以大于或等于50%,小于或等于90%。例如,当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80%时,则可以停止对正极极板100的低温加热,低温加热的加热时间可以小于20分钟。
示例性的,在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烘干装置300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使得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能够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正极极板100。
在利用烘干装置300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时,可以排出烘干装置300内的气态溶剂。例如,可以通过气体循环装置500将烘干装置300中的气态溶剂排出,从而能够通过气体循环装置500降低烘干装置300中气态溶剂的浓度,促进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提高溶剂的去除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烘干装置300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使得至少部分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正极极板100,然后可以通过对烘干装置300内气态溶剂的浓度进行检测,从而根据气态溶剂的浓度确定溶剂的去除率。若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比例,例如,当溶剂的去除率小于80%时,则可以继续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当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80%时,则可以停止对正极极板100的低温加热。
并且,通过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以实现正极极板100的初步加热,使得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的步骤更加简单,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的过程更加方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可以包括: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第一部分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正极极板100;
低温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或等于溶剂的闪点,低温加热的加热时间大于或等于5分钟,以去除第一部分溶剂。
示例性的,在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烘干装置300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低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大于或等于5摄氏度,小于或等于20摄氏度,例如,低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设置为5摄氏度-8摄氏度、8摄氏度-10摄氏度、10摄氏度-12摄氏度、12摄氏度-15摄氏度、15摄氏度-18摄氏度,以及18摄氏度-20摄氏度中的任一温度范围内。
在利用烘干装置300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时,可以排出烘干装置300内的气态溶剂。例如,可以通过气体循环装置500将烘干装置300中的气态溶剂排出,从而能够通过气体循环装置500降低烘干装置300中气态溶剂的浓度,促进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提高溶剂的去除率。
在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之后,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还可以包括: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第二部分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正极极板100;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于溶剂的闪点,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8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之前,通过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从而能够去除第一部分溶剂,使得溶剂的至少部分汽化形成气态溶剂,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的比例降低。
在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时,由于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的比例降低,且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温度较低,使得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出现爆燃等现象的可能性较小,从而保证极粉脱离过程的安全性。
容易理解的是,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于低温加热的加热温度,从而能够加快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的汽化速度,缩短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的加热时间,提高极粉脱离过程的脱离效率。
在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之后,溶剂的去除率可以大于或等于40%,小于或等于70%,以减小正极极板100在中温加热过程中出现爆燃现象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通过对烘干装置300内气态溶剂的浓度进行检测,从而根据气态溶剂的浓度确定溶剂的去除率。若溶剂的去除率处于40%-50%、50%-60%,以及60%-70%中的任一种比例范围内,可以停止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
参照图1-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加热装置400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
示例性的,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加热温度可以高于或等于150摄氏度,低于或等于300摄氏度。
例如,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设置为150摄氏度-180摄氏度、180摄氏度-200摄氏度、200摄氏度-220摄氏度、220摄氏度-250摄氏度、250摄氏度-280摄氏度,以及280摄氏度-300摄氏度中的任一温度范围内。
在利用烘干装置300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时,可以排出烘干装置300内的气态溶剂。例如,可以通过气体循环装置500将烘干装置300中的气态溶剂排出,从而能够通过气体循环装置500降低烘干装置300中气态溶剂的浓度,促进正极极板100中的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提高溶剂的去除率。
示例性的,在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过程中,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是恒定的,例如,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始终保持150摄氏度-180摄氏度、180摄氏度-200摄氏度、200摄氏度-220摄氏度、220摄氏度-250摄氏度、250摄氏度-280摄氏度,以及280摄氏度-300摄氏度中的任一温度范围内。
或者,在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过程中,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是逐渐升高的,例如,利用加热装置400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可以包括:
开始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加热装置400的加热温度为第一温度,然后提高加热装置400的加热温度,再终止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加热装置400的加热温度为第二温度。
在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过程中,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自第一温度逐渐升高至第二温度,使得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逐渐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开始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时,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的含量较大,第一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从而减小正极极板100出现爆燃现象的可能性。
在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的活跃性逐渐增强,然而,由于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的含量逐渐降低,使得正极极板100出现爆燃现象的可能性较小。
也就是说,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当开始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时,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较低;当终止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时,溶剂的含量较小,这使得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过程中,正极极板100出现爆燃现象的可能性较小,并且,逐渐升高的加热温度还能够加快溶剂的汽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溶剂的去除效率。
示例性的,在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过程中,第一温度可以高于或等于150摄氏度,低于或等于300摄氏度。
例如,第一温度可以设置为150摄氏度-180摄氏度、180摄氏度-200摄氏度、200摄氏度-220摄氏度、220摄氏度-250摄氏度、250摄氏度-280摄氏度,以及280摄氏度-300摄氏度中的任一温度范围内。
第二温度可以高于或等于400摄氏度,低于或等于500摄氏度。例如,第二温度可以设置为400摄氏度-420摄氏度、420摄氏度-440摄氏度、440摄氏度-460摄氏度、460摄氏度-480摄氏度,以及480摄氏度-500摄氏度中的任一温度范围内。
在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提高加热装置400加热温度的时间可以小于或等于6分钟,从而缩短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加热时间,提高正极极板100极粉的脱离效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烘干装置300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使得第一部分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正极极板100。然后,可以利用加热装置400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第二部分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正极极板100,从而使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比例,例如,设定比例可以设置为80%。
容易理解的是,在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去除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至少部分溶剂的过程中,可以先利用烘干装置300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使得至少部分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正极极板100,然后可以通过对烘干装置300内气态溶剂的浓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气态溶剂的浓度确定溶剂的去除率。
当溶剂的去除率小于设定比例时,可以延长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加热时间,从而使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比例;或者,还可以通过中温加热等方式使得溶剂汽化,使得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比例。
或者,还可以通过增加低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加热温度,从而提高加快溶剂的汽化,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溶剂的去除效率。
S103、高温加热正极极板,粘接剂失效,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脱离集流体层;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于粘接剂的失效温度。
参照图1-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高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加热温度可以高于或等于400摄氏度,低于或等于500摄氏度。
例如,高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加热温度可以设置为400摄氏度-420摄氏度、420摄氏度-440摄氏度、440摄氏度-460摄氏度、460摄氏度-480摄氏度,以及480摄氏度-500摄氏度中的任一温度范围内。
示例性的,高温加热可以设置为高温恒温加热,高温恒温加热的加热时间大于或等于6分钟,以使正极材料层110的极粉能够脱离于集流体层130。高温恒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参照上文,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或者,在高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过程中,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是逐渐升高的。例如,在高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过程中,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自第三温度逐渐升高至第四温度,使得正极极板100中的粘接剂120失效。
其中,第三温度可以设置为400摄氏度,第四温度可以设置为500摄氏度,第四温度与第三温度的温度差可以设置为100摄氏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加热装置400高温加热正极极板100。
示例性的,在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的过程中,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可以自第一温度逐渐升高至第二温度,使得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溶剂逐渐汽化形成气态溶剂。
然后可以停止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并提高加热装置400的加热温度,使得加热装置400的加热温度高于粘接剂120的失效温度,使得粘接剂失效,正极材料层110的极粉能够脱离集流体层130,从而能够实现正极极粉的收集。
也就是说,中温加热的过程和高温加热的过程可以采用相同的加热装置400实现,以使中温加热和高温加热的实现过程更加方便。
参照图1-图3,可以通过传输装置200承载正极极板100,传输装置200的起始端对应于烘干装置300,传输装置200的终点端对应于加热装置400。
当需要回收正极极板100中的极粉时,可以将正极极板100放置于传输装置200的起始端,使得传输装置200能够带动正极极板100依次经过烘干装置300和加热装置400,从而能够通过烘干装置300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以去除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至少部分溶剂,并通过加热装置400高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使得粘接剂120失效,从而使正极材料层110的极粉从集流体层130脱落。
或者,参照图1、图2和图4,加热装置400可以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加热装置400的第一部分可以用于中温加热正极极板100,加热装置400的第二部分可以用于高温加热正极极板100。
烘干装置300、加热装置400的第一部分和加热装置400的第二部分可以依次设置。并且,可以通过传输装置200承载正极极板100,传输装置200的起始端对应于烘干装置300,传输装置200的终点端对应于加热装置400的第二部分。
当需要回收正极极板100中的极粉时,可以将正极极板100放置于传输装置200的起始端,使得传输装置200能够带动正极极板100依次经过烘干装置300、加热装置400的第一部分和加热装置400的第二部分,从而能够通过烘干装置300和加热装置400的第一部分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以去除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至少部分溶剂,并通过加热装置400的第二部分高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使得粘接剂120失效,从而使正极材料层110的极粉从集流体层130脱落。
容易理解的是,通过传输装置200对正极极板100传输,使得正极极板100的初步加热和高温加热过程更加连贯,从而提高极粉脱离过程的脱离效率。
综上所述,在正极极粉的回收过程中,可以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从而去除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至少部分溶剂,并能够保留粘接剂120;初步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粘接剂120的失效温度;
然后,高温加热去除至少部分溶剂后的正极极板100,使得粘接剂失效,使得正极材料层110的极粉能够脱离集流体层130,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于粘接剂120的失效温度,从而能够实现正极极粉的收集。
参照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极粉脱离设备,包括烘干装置300、加热装置400和传输装置200。
传输装置200可以设置为多个传输辊依次排列形成,传输装置200用于承载正极极板100,并用于将正极极板100自传输装置200的起始端输送至传输装置200的终止端。
烘干装置300对应设置于传输装置200的起始端,烘干装置300至少用于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以去除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至少部分溶剂。
加热装置400对应于传输装置200的终点端,加热装置400至少用于高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以使正极极板100的粘接剂120失效,正极极板100的正极材料层110的极粉脱离集流体层130。
或者,加热装置400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加热装置400的第一部分相对加热装置400的第二部分靠近传输装置200的起始端;
加热装置400的第一部分至少用于初步加热正极极板100,以去除附着于正极极板100的至少部分溶剂;加热装置400的第二部分至少用于高温加热正极极板100,以使正极极板100的粘接剂120失效,正极极板100的正极材料层110的极粉脱离集流体层1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极粉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附着有溶剂的正极极板;所述正极极板包括集流体层、粘接剂和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材料层通过所述粘接剂连接于所述集流体层;
初步加热所述正极极板,去除至少部分所述溶剂;所述初步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所述粘接剂的失效温度;
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所述粘接剂失效,所述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脱离所述集流体层;所述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于所述粘接剂的失效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粉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加热所述正极极板,包括:
低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至少部分所述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所述粘接剂;所述低温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或等于所述溶剂的闪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粉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加热的加热时间大于或等于20分钟,所述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粉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加热所述正极极板,包括:
低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第一部分所述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所述正极极板;所述低温加热的加热温度低于或等于所述溶剂的闪点,所述低温加热的加热时间大于或等于5分钟;
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第二部分所述溶剂汽化形成气态溶剂,并脱离所述正极极板;所述中温加热的加热温度高于所述溶剂的闪点,所述溶剂的去除率大于或等于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粉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烘干装置低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
利用加热装置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
利用所述加热装置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粉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加热装置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包括:
开始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第一温度;
提高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终止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第二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粉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终止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之后,
利用所述加热装置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所述高温加热的加热温度为所述第二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粉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或等于150摄氏度,低于或等于300摄氏度;
和/或,所述第二温度高于或等于400摄氏度,低于或等于500摄氏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粉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高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温度的时间小于或等于6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粉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所述烘干装置低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时,排出所述烘干装置内的所述气态溶剂;
和/或,利用所述加热装置中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时,排出所述加热装置内的所述气态溶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极粉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的加热温度高于或等于400摄氏度,低于或等于500摄氏度;
和/或,所述高温加热设置为高温恒温加热,所述高温恒温加热的加热时间大于或等于6分钟。
12.一种极粉脱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装置、加热装置和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用于承载正极极板,并用于将所述正极极板自传输装置的起始端输送至所述传输装置的终止端;
所述烘干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传输装置的起始端,所述烘干装置至少用于初步加热所述正极极板,以去除附着于所述正极极板的至少部分溶剂;
所述加热装置对应于所述传输装置的终点端,所述加热装置至少用于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以使所述正极极板的粘接剂失效,所述正极极板的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脱离集流体层;
或者,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一部分相对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二部分靠近所述传输装置的起始端;
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一部分至少用于初步加热所述正极极板,以去除附着于所述正极极板的至少部分所述溶剂;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二部分至少用于高温加热所述正极极板,以使正极极板的粘接剂失效,正极极板的正极材料层的极粉脱离集流体层。
CN202410437469.5A 2024-04-12 2024-04-12 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 Pending CN1180401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37469.5A CN118040135A (zh) 2024-04-12 2024-04-12 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37469.5A CN118040135A (zh) 2024-04-12 2024-04-12 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40135A true CN118040135A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84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37469.5A Pending CN118040135A (zh) 2024-04-12 2024-04-12 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4013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7491A (ja) * 1998-10-06 2000-04-18 Nippon Press Seisakusho:Kk 溶剤回収乾燥装置
CN1973399A (zh) * 2004-06-21 2007-05-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锂电池处理方法
CN107171036A (zh) * 2017-05-18 2017-09-15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锰三元体系电池电容的回收处理方法
CN109449525A (zh) * 2018-12-21 2019-03-08 湖南锐异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废旧锂电池电解液的无害化回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313121A (zh) * 2020-03-31 2020-06-19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电池破碎制备正负极废粉的方法与制备***
CN113165031A (zh) * 2019-03-04 2021-07-23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废锂离子电池的处理***以及处理方法
CN114072954A (zh) * 2020-06-05 2022-02-18 XproEM有限公司 从废锂离子电池中物理分离和回收多种组分的方法
DE102021112128A1 (de) * 2021-05-10 2022-11-10 Scholz Recycling GmbH Verfahren zum Aufbereiten gebrauchter Batterien und Aufbereitungs-Anordnung
CN115986250A (zh) * 2022-12-28 2023-04-18 华航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片分段中温热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7491A (ja) * 1998-10-06 2000-04-18 Nippon Press Seisakusho:Kk 溶剤回収乾燥装置
CN1973399A (zh) * 2004-06-21 2007-05-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锂电池处理方法
CN107171036A (zh) * 2017-05-18 2017-09-15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锰三元体系电池电容的回收处理方法
CN109449525A (zh) * 2018-12-21 2019-03-08 湖南锐异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废旧锂电池电解液的无害化回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165031A (zh) * 2019-03-04 2021-07-23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废锂离子电池的处理***以及处理方法
CN111313121A (zh) * 2020-03-31 2020-06-19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电池破碎制备正负极废粉的方法与制备***
CN114072954A (zh) * 2020-06-05 2022-02-18 XproEM有限公司 从废锂离子电池中物理分离和回收多种组分的方法
DE102021112128A1 (de) * 2021-05-10 2022-11-10 Scholz Recycling GmbH Verfahren zum Aufbereiten gebrauchter Batterien und Aufbereitungs-Anordnung
CN115986250A (zh) * 2022-12-28 2023-04-18 华航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片分段中温热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18099B2 (ja) 電極アセンブリを乾燥させる方法
US5856045A (en) Lithium ion electrolytic cel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CN111261923B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组***及其安全运行、回收方法
KR101204539B1 (ko) 에너지 저장 장치의 전극 제조용 도핑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극 제조 방법
US9752063B2 (en) Treatment and adhesive for microporous membranes
CN108155345B (zh) 一种金属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及其应用
CN101677139B (zh) 一种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TW201220339A (en) Method for drying pair of electrodes, method for producing lithium-ion rechargable battery,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ithium-ion capacitor
JP2015187938A (ja) 容量回復方法および容量回復システム
CN101420026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制作方法
US10879522B2 (en) Transfer lamination of electrodes in silicon-dominant anode cells
CN118040135A (zh) 极粉脱离方法及极粉脱离设备
JP4673289B2 (ja) ポリマーコートしたアノードを有する2次電池
JP2002100394A (ja) セパレータ付き電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セパレータと電極との積層装置
CN103931044B (zh) 熔融盐电池的运行方法
CN113078367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
JPH09219185A (ja) 電池用隔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023569B (zh) 石墨烯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负极、锂金属电池及其去除枝晶的方法
JP2002025540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極板の製造方法
CN113816384B (zh) 一种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KR20020011491A (ko) 세퍼레이터와 전극을 본딩하는 방법
US20240204169A1 (en) Control of thermal transfer during electrode pyrolysis based processing
JP2001351682A (ja)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307100A (ja) 有機電解質電池
CN116281933A (zh) 氟代磷酸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