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24279A - 一种melk抑制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melk抑制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24279A
CN117924279A CN202410303947.3A CN202410303947A CN117924279A CN 117924279 A CN117924279 A CN 117924279A CN 202410303947 A CN202410303947 A CN 202410303947A CN 117924279 A CN117924279 A CN 117924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yl
substituted
mmol
unsubstituted
me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039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锡涛
王雨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4103039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24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24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242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MELK抑制剂及其应用。其中,MELK抑制剂的结构通式为:,R1、R2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12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2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C4‑12杂芳基中的杂元素选自O、N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中的MELK抑制剂,以咪唑并[1,2‑a]吡啶类为骨架,引入不同基团,合成的MELK抑制剂具有良好生物活性,为治疗与MELK靶点相关的疾病提供潜在的活性成分。

Description

一种MELK抑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ELK抑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aternal embryonic leucine zipper kinase,MELK)先前被确定为涉及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snfl/AMP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的新成员,它编码了一个具有激酶催化结构域和亮氨酸拉链基序的蛋白质。该激酶作为一种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通过与多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转录后修饰、胚胎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Daniel等人于2005年首次在20个癌症组织中研究了MELK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大量的数据证实,MELK在若干种癌细胞中显著上调,但在正常生命器官(心脏、肝脏、肺、肾脏)中未表达。在结肠、乳腺、卵巢和肺肿瘤等样本中,MELK的mRNA含量相对于正常组织增加了5至50倍,而siRNA抑制MELK的表达会导致***、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因此,在多种类型的癌症治疗中,MELK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因此,需要开发全新的MELK抑制剂,为治疗与MELK靶点相关的疾病提供潜在的活性成分。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ELK抑制剂及其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治疗与MELK靶点相关的疾病的活性成分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MELK抑制剂,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1、R2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2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12杂芳基中的一种;所述C4-12杂芳基中的杂元素选自O、N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C1-6烷基的取代基选自酰胺基-杂环基、酰胺基-C1-6烷基-甲氧基-C1-6烷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C6-12芳基的取代基选自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氧基、苯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氮杂环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C4-12杂芳基的取代基选自羟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酰胺基、C1-6烷基、1,4-氮氧杂环基、1,4-二氮杂环基-C1-6烷基、对甲苯磺酰基-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甲氧基的取代基选自C1-6烷基-杂环基、氮杂环基、C1-6烷基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酰胺基的取代基选自C1-6烯烃基、卤代C1-6烷基、C1-6烷基、C1-6烯烃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氮杂环基的取代基选自C1-6烷基。
一种本申请提供的ME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肿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可选地,所述肿瘤疾病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
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本申请提供的MELK抑制剂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可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优势:
本申请中的MELK抑制剂,以咪唑并[1,2-a]吡啶类为骨架,引入不同基团,合成的MELK抑制剂具有良好生物活性,为治疗与MELK靶点相关的疾病提供潜在的活性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实施例中的缩写具有下述含义:
DCM:二氯甲烷;EtOH:乙醇;DMF:N,N-二甲基甲酰胺;THF:四氢呋喃;Boc:叔丁氧基羰基;TEA:三乙胺;DIEA:N,N-二异丙基乙胺;HATU:2-(7-偶氮苯丙三氮唑-1-基)-N,N,N', 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NIS:N-碘代丁二酰亚胺TFA:三氟乙酸;TBDMS: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BAF:四丁基氟化铵。
下面对本申请涉及的术语做简单介绍。
C1-6烷基是指碳原子为1-6的烷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和己基,包括所有可能的异构形式,例如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等。C1-6烷基包括其中所含的全部子范围,例如C1-2烷基、C1-3烷基、C1-4烷基、C1-5烷基、C2-5烷基、C3-5烷基、C4-5烷基、C3-4烷基、C3-5烷基和C4-5烷基。C1-6烷氧基是指(C1-6烷基)O-基团,其中C1-6烷基如本文中定义。杂环基-C1-6烷基是指被杂环基-C1-6烷基取代的C1-3烷基,其中通过杂环基连接到化合物的主体结构上。杂环基-C1-6烷氧基是指被杂环基-C1-6烷氧基取代的C1-3烷基,其中通过杂环基连接到化合物的主体结构上。杂环基-C1-6烷氧基-杂环基是指被杂环基-C1-6烷氧基-杂环基取代的C1-3烷基其中通过杂环基连接到化合物的主体结构上。
所述杂环基是指含至少一个选自含有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的杂原子的单环、二环或螺环的环系。杂环基可以为3、4、5、6、7或8元环。单环的杂环包括但不限于氮杂环丁烷基、氮杂环庚烷基、氮杂环丙烷基、二氮杂环庚烷、1 ,3- 二氮杂环己烷、1 ,4-二氮杂环己烷等。
芳族基团是指平面环具有离域的π电子***并且含有4n+2个π电子,其中n是整数。芳族基团可以由五、六、七、八、九或多于九个环原子构成。芳族基团可以是任选取代的。芳族基团包括“芳基”(环原子仅仅由碳原子构成)和“杂芳基”(环原子由碳原子和选自例如氧、硫和氮的杂原子构成)。“芳基”和“杂芳基”包括单环或稠环多环(即共用相邻的环原子对的环)基团。“芳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苯基、萘基、菲基、蒽基、芴基和茚基。
目前唯一进入临床试验的MELK抑制剂OTSSP167(OTS167),是一种1,5-萘啶衍生物,由Chung团队于2012年以高通量筛选为开端获得,其对于MELK的半抑制浓度值为0.41nM。目前OTS167已开展了晚期TNBC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I/II期临床试验。除此之外,许多MELK激酶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例如,B. Barry团队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及结构优化发现NVS-MELK8a对乳腺癌MDA-MB-468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有显著影响,其半抑制浓度为2 nM,NVS-MELK8a可以通过抑制MELK活性进一步影响有丝***进程。也有研究发现,CRO15作为一种新的双胍类衍生化合物,可以通过激活AMPK通路和p53通路抑制MELK,导致黑色素瘤细胞死亡,同时它对正常细胞如成纤维细胞没有毒性作用。可见现有技术中,MELK抑制剂的数量极少。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MELK抑制剂,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R1、R2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2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12杂芳基中的一种;C4-12杂芳基中的杂元素选自O、N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C1-6烷基的取代基选自酰胺基-杂环基、酰胺基-C1-6烷基-甲氧基-C1-6烷基中的至少一种;C6-12芳基的取代基选自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氧基、苯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氮杂环基中的至少一种;C4-12杂芳基的取代基选自羟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酰胺基、C1-6烷基、1,4-氮氧杂环基、1,4-二氮杂环基-C1-6烷基、对甲苯磺酰基-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甲氧基的取代基选自C1-6烷基-杂环基、氮杂环基、C1-6烷基醇中的至少一种;酰胺基的取代基选自C1-6烯烃基、卤代C1-6烷基、C1-6烷基、C1-6烯烃基中的至少一种;氮杂环基的取代基选自C1-6烷基。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1的结构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连接位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2的结构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连接位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MELK抑制剂选自如下结构化合物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MELK抑制剂可以通过下述方案合成:
其中,下述合成方案中,两种物质的比例关系为体积比。
合成方案I
步骤1:
将2-氨基-4-溴吡啶1(1.500 g,8.67 mmol)、氯乙醛2(40%wt水溶液,3.50 mL)和NaHCO3(1.460 g,17.3 mmol)置于乙醇(20 mL)中回流6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石油醚 =4:1)得化合物3(1.600 g,产率93%)为褐色固体。
步骤2:
将化合物3(0.500 g,2.54 mmol)、4-甲氧基苯硼酸(0.390 g,2.54 mmol)和K3PO4(1.070 g,5.08 mmol)溶于1,4-二氧六环(8.0 mL)和H2O(2.0 mL)中,体系用氩气(3×)置换后加入Pd(dppf)Cl2(0.090 g,0.127 mmol),在氩气条件下保持9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60:1),得到化合物4(0.500 g,产率87%)为褐色固体。
步骤3:
在化合物4(0.500 g,2.2 mmol)的DMF(7.0 mL)溶液中加入NIS(0.520 g,2.3mmol),在室温搅拌下8 h。反应液用饱和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80:1)得到化合物5(0.670 g,产率87%)为黄色固体。
步骤4:
将化合物5(0.060 g,0.17 mmol)、R-Bpin或R-B(OH)2(0.19 mmol)和K3PO4(0.070g,0.34 mmol)溶于1,4-二氧六环(0.80 mL)和H2O(0.20 mL)中,体系用氩气(3×)置换后加入Pd(dppf)Cl2(0.090 g,0.127 mmol),在氩气条件下保持9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化合物6a–6h(产率40%-80%)。
步骤5:
在0 ℃下,将丙烯酰氯或氯乙酰氯(1.2当量)滴加到化合物6d或化合物6e或化合物6h(1.0当量)和TEA(2.0当量)的DCM混合液中,恢复至室温反应2小时后减压浓缩反应液,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化合物7a–7e(产率50%-70%)。
合成方案II
步骤1:
将化合物8(0.200 g,1.15 mmol)、R1-X(1.20 mmol)、K2CO3(0.480 g,3.45 mmol)、KI(0.057 g,0.345 mmol)溶解在DMF(5.0 mL)中,于8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石油醚=3:1)得到化合物9和化合物10(产率50%-75%)。
步骤2:
将化合物4(0.090 g,0.40 mmol)、化合物9或化合物10(0.72 mmol)和KOAc(0.090g,0.80 mmol)溶于DMF(3.0 mL)中,体系用氩气(3×)置换后加入Pd(OAc)2(0.011g,0.040mmol),在氩气条件下保持135 ℃搅拌12 h之后冷却至室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11a和化合物11b(产率66%-80%)。
合成方案Ⅲ
步骤1:
在化合物3(2.000 g,10 mmol)的DMF(20 mL)溶液中加入NIS(2.500 g,11 mmol),室温搅拌8 h。反应液用饱和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石油醚=3:1)得到化合物12(2.800 g,产率88%)为白色固体。
步骤2:
将化合物12(0.350 g,1.1 mmol)、R1-Bpin或R1-B(OH)2(1.1 mmol)和Na2CO3(0.350g,3.3 mmol)溶于1,4-二氧六环(0.8 mL)和H2O(0.2 mL)中,体系用氩气(3×)置换后加入Pd(PPh3)4(0.088 g,0.076 mmol),在氩气条件下保持9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化合物13-15(产率40%-80%)。
步骤3:
将化合物13或化合物14或化合物15(0.17 mmol)、R2-Bpin或R2-B(OH)2(0.20mmol)和K2CO3(0.51 mmol)溶于1,4-二氧六环(0.80 mL)和H2O(0.20 mL)中,体系用氩气(3×)置换后加入Pd(dppf)Cl2(0.012 g,0.017 mmol),在氩气条件下保持9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16a–16j(产率40%-90%)。
合成方案Ⅳ
步骤1:
将化合物11(0.350 g,1.1 mmol)、R1-Bpin或R1-B(OH)2(1.1 mmol)和Na2CO3(0.350g,3.3 mmol)溶于1,4-二氧六环(0.80 mL)和H2O(0.20 mL)中,体系用氩气(3×)置换后加入Pd(PPh3)4(0.088 g,0.076 mmol),在氩气条件下保持9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化合物14、化合物17–18(产率60%-90%)。
步骤2:
将化合物14或化合物17或化合物18(0.17 mmol)、R2-Bpin或R2-B(OH)2(0.20mmol)和K2CO3(0.51 mmol)溶于1,4-二氧六环(0.8 mL)和H2O(0.2 mL)中,体系用氩气(3×)置换后加入Pd(dppf)Cl2(0.012 g,0.017 mmol),在氩气条件下保持9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19a–19d(产率40%-70%)。
步骤3:
将化合物19b或化合物19c(0.080 g,0.28 mmol)、R2-X(0.33 mmol)、NaOH(0.028g,0.70 mmol)溶解在DMF(2.0 mL)中,于8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20a–20d(产率50%-80%)。
步骤4:
在20a的1.0 mL DCM溶液中加入0.50 mL TFA,将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2 h。加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提取有机相,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21a(0.040g,产率89%)。
步骤5:
在2.0 mL DMF中加入化合物19d(0.29 mmol),3-二甲氨基丙酸(0.35 mmol),HATU(0.160 g,0.43 mmol)和NaOH(0.87 mmol)。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2 h,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22a(产率55%)。
合成方案Ⅴ
步骤1:
将化合物19a(0.095 g,0.24 mmol)、(3-溴丙氧基)叔丁基二甲基硅烷(0.066 g,0.26 mL)和NaH(0.010 g,0.24 mmol)在DMF(2.0 mL)中室温搅拌12 h,反应液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并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50:1)得到化合物23(0.098 g,产率72%)。
步骤2:
在化合物23的1.0 mL THF溶液中加入0.50 mL TBAF(1.0 M THF),在室温下搅拌2h,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提取有机相,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50:1)得到化合物24(0.077 g,产率99%)。
步骤3:
在24的1.0 mL DCM溶液中加入0.50 mL TFA,将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加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提取有机相,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并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25a(0.040 g,产率89%)。
合成方案Ⅵ
步骤1:
将化合物26(0.800 g,4.8 mmol)、化合物2(40%wt水溶液,2.7 mL)和NaHCO3(0.800 g,9.6 mmol)溶于乙醇(20 mL)中回流6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石油醚=3:1)得到化合物27(0.900 g,产率98%)。
步骤2:
将NIS(1.500 g,6.6 mmol)加入化合物27(1.200 g,6.3 mmol)的DMF(20.0 mL)溶液中室温搅拌5 h。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石油醚=4:1)得到化合物28(1.800 g,产率91%)。
步骤3:
将化合物28(0.200 g,0.63 mmol)、吡啶-4-硼酸(0.078 g,0.63 mmol)和K3PO4(0.270 g,1.26 mmol)溶于1,4-二氧六环(2.0 mL)和H2O(0.50 mL)中,体系用氩气(3×)置换后加入Pd(dppf)Cl2(0.023 g,0.032 mmol),在氩气条件下保持9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30:1)得到化合物29(0.087 g,产率52%)为棕色固体。
步骤4:
将化合物29(0.230 g,0.89 mmol)和NaOH(0.089 g,2.2 mmol)溶于乙醇(8.0 ml)和水(3.0 ml)中。在65 ℃下搅拌2 h后冷却至室温,反应液被减压浓缩除去多余乙醇,用1M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至4。通过过滤得到灰白色固体化合物30(0.160 g,产率75%)。
步骤5:
在2.0 mL DMF中加入化合物30(0.066 g,0.28 mmol)、R-NH2(0.28 mmol)、HATU(0.157 g,0.42 mmol)和DIEA(0.14 mL,0.82 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2 h,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31a–31e(产率40%-80%)。
合成方案Ⅶ
步骤1:
将化合物29(1.500 g,5.6 mmol)和水合肼(1.680 g,33.6 mmol)在EtOH(30 mL)中回流30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过滤沉淀,用DCM洗涤,得到32(1.100 g,产率80%)。
步骤2:
在化合物32(1.100 g,4.46 mmol)中加入2 N HCl(5.0 mL)搅拌后,加入冷水(20mL),在零度下逐步加入6.7 mmol的NaNO2水溶液,室温搅拌2 h,用饱和Na2CO3中和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30ml)洗涤得到到化合物33。
步骤3:
将化合物33加入EtOH(8.0 ml)中回流12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30:1)得到化合物34(0.560 g,产率52%)。
步骤4:
将化合物34溶在5 N NaOH水溶液(20 mL)中搅拌回流加热8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DCM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10:1)得到化合物35(0.310 g,产率78%)。
步骤5:
在0 ℃下,将3,4-二甲基苯甲酰氯(1.2当量)加入到化合物35(1.0当量)和TEA(2.0当量)的DCM混合液中,恢复至室温反应12小时后减压浓缩反应液,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36a(0.023 g,产率62%)为白色固体。
合成方案Ⅷ
步骤1:
将化合物37(0.500 g,2.66 mmol)和(Boc)2O(0.690 g,3.19 mmol)置于5 mL四氢呋喃溶液中,在室温条件下搅拌12小时。反应液被减压浓缩并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石油醚=4:1)得到化合物38(0.590 g,产率77%)。
步骤2:
将化合物38(0.400 g,1.39 mmol)、R3-X(0.310 g,1.66 mL)、K2CO3(0.570 g,4.2mmol)、KI(0.069 g,0.42 mmol)溶解在DMF(6.0 mL)中,于8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石油醚=2:1)得到化合物39(0.470 g,产率80%)。
步骤3:
将39(0.300 g,0.75 mmol)、联硼酸频那醇酯(0.210 g,0.82 mmol)、KOAc(0.220g,2.24 mmol)、Pd(dppf)Cl2(0.027 g,0.037 mmol)溶于1,4-二氧六环(4.0 mL)中,在氩气条件下保持10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80:1)得到化合物40(产率75%)。
步骤4:
将化合物40(0.400 g,0.87 mmol)、化合物14(0.73 mmol)和Cs2CO3(0.710 g,2.2mmol)溶于DMF(5.0 mL)和H2O(1.0 mL)中,体系用氩气(3×)置换后加入Pd(PPh3)4(0.080g,0.036 mmol),在氩气条件下保持10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41(产率70%)。
步骤5:
在化合物41的1.0 mL DCM溶液中加入0.50 mL TFA,将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加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提取有机相,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42a(产率89%)。
合成方案Ⅸ
步骤1:
将化合物14(0.197 g, 0.72 mmol)、R-Bpin或R-B(OH)2(0.79 mmol),以及Cs2CO3(0.710 g,2.2 mmol)溶于DMF(5.0 mL)和H2O(1.0 mL)中,体系用氩气(3×)置换后加入Pd(PPh3)4(0.080 g,0.036 mmol),在氩气条件下保持100 ℃搅拌12 h。冷却至室温后反应液被减压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分液,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最终有机相用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化合物43a-43e(产率51% – 80%)。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MELK抑制剂的体外抑制活性分析
使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KinEASE-STK试剂盒(PerkinElmer)按照生产商的说明进行激酶活性测试。将化合物用激酶缓冲液稀释,并与激酶在384孔板中预孵化30分钟。在384孔板中加入底物,然后加入ATP以启动反应。60分钟后加入TK-Antibody-Cryptate/Sa-XL665溶液停止反应。在多功能酶标仪上读取665 nm和620 nm波长的发光比值。每个点都是平行两次实验测得,使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根据剂量反应曲线确定IC50值。
按照上述合成方案I至IX,合成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化合物6a-6h、7a-7e、11a、11b、16a-16j、20b-20d、21a、22a、25a、31a-31e、36a-36b、42a-42c、43a-43e。具体合成步骤如表1所示。在MELK抑制剂的体外抑制活性分析中,测定了本发明中的化合物IC50值,并在表1中按照IC50值所处区间给出IC50值,其中“+++”代表IC50<100 nM;“++”代表100 nM<IC50<1000 nM;“+”代表1000 nM<IC50<10000 nM。
从表1中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合成的化合物对MELK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化合物16g、16i、20b、20d、22a、42a、43a、43b、43c、43d、43e具有优异的抑制效果。
表1、实施例中化合物的IC50
/>
/>
/>
/>
/>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MELK抑制剂,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1、R2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2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12杂芳基中的一种;
所述C4-12杂芳基中的杂元素选自O、N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LK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C1-6烷基的取代基选自酰胺基-杂环基、酰胺基-C1-6烷基-甲氧基-C1-6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C6-12芳基的取代基选自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氧基、苯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氮杂环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C4-12杂芳基的取代基选自羟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酰胺基、C1-6烷基、1,4-氮氧杂环基、1,4-二氮杂环基-C1-6烷基、对甲苯磺酰基-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ELK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氧基的取代基选自C1-6烷基-杂环基、氮杂环基、C1-6烷基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酰胺基的取代基选自C1-6烯烃基、卤代C1-6烷基、C1-6烷基、C1-6烯烃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氮杂环基的取代基选自C1-6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LK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1的结构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连接位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LK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2的结构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一种:
其中,“”表示连接位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ELK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MELK抑制剂选自如下结构化合物中的一种: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ME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肿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疾病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
9.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MELK抑制剂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CN202410303947.3A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melk抑制剂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7924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3947.3A CN117924279A (zh)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melk抑制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3947.3A CN117924279A (zh)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melk抑制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24279A true CN117924279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57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03947.3A Pending CN117924279A (zh)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melk抑制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2427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8733A (zh) * 2002-05-30 2005-09-14 细胞基因公司 利用jnk或mkk抑制剂调节细胞分化并治疗骨髓增生异常和脊髓发育不良综合症的方法
FR2945806A1 (fr) * 2009-05-19 2010-11-26 Sanofi Aventis Nouveaux derives imidazo[1,2-a]pyridine,procede de preparation,medicaments,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et utilisation notamment comme inhibiteurs de met
CN104370897A (zh) * 2013-01-24 2015-02-25 韩冰 一类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35175A (zh) * 2015-09-29 2018-06-08 肿瘤疗法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双环化合物及其用于抑制suv39h2的用途
WO2022117062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上海拓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稠合三环的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
CN114805340A (zh) * 2021-01-22 2022-07-29 武汉人福创新药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CN117105936A (zh) * 2023-08-24 2023-11-24 遵义医科大学 一种作为FLT3抑制剂的咪唑并[1,2-a]吡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8733A (zh) * 2002-05-30 2005-09-14 细胞基因公司 利用jnk或mkk抑制剂调节细胞分化并治疗骨髓增生异常和脊髓发育不良综合症的方法
FR2945806A1 (fr) * 2009-05-19 2010-11-26 Sanofi Aventis Nouveaux derives imidazo[1,2-a]pyridine,procede de preparation,medicaments,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et utilisation notamment comme inhibiteurs de met
CN104370897A (zh) * 2013-01-24 2015-02-25 韩冰 一类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35175A (zh) * 2015-09-29 2018-06-08 肿瘤疗法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双环化合物及其用于抑制suv39h2的用途
WO2022117062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上海拓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稠合三环的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
CN114805340A (zh) * 2021-01-22 2022-07-29 武汉人福创新药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CN117105936A (zh) * 2023-08-24 2023-11-24 遵义医科大学 一种作为FLT3抑制剂的咪唑并[1,2-a]吡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NG REN, ET AL.: "Structural classfication of MELK inhibitors and prospects for the treatment of tumor resistance: A review",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vol. 156, 7 November 2022 (2022-11-07), pages 1 - 10 *
周俊邑等: "MELK抑制剂OTSSP167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实验研究",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vol. 31, no. 3, 31 December 2023 (2023-12-31), pages 739 - 74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2225B (zh) 二氢嘧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CA3177261A1 (en) Benzothiazolyl biaryl compound,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KR101730933B1 (ko) 5-알키닐-피리미딘
EP3919483A1 (en) Benzopyridone heterocyclic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KR20200070323A (ko) Cdk7을 억제하는데 유용한 화합물
RU2662713C2 (ru) Пиридопиримидинов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и применение указан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CA2748943A1 (en) Pyrrolopyrimidinyl axl kinase inhibitors
KR20100016432A (ko) Pi3k 저해제로서 2-모르폴린-4-일-피리미딘
WO2018126898A1 (zh) 噻吩并嘧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FR2941948A1 (fr) Derives d&#39;azaindoles en tant qu&#39;inhibiteur des proteines kinases abl et src
CN105712998A (zh) 氮杂吲哚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
US20060264439A1 (en) Inhibitors of polo-like kinase-1
WO2012028756A1 (es) Preparación de compuestos pirido[2,3-d]pirimidin-7(8h)-ona sustituidos
CN113024544A (zh) 一种含氰基并杂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14524810B (zh) 一类嘧啶并杂环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Shukla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 series of 1, 2, 4-triazoles derivatives & triazole based schiff bases
WO2017071607A1 (zh) 4H-吡唑并[1,5-α]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中间体
CN103382182A (zh) 苯基脲偶联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药物用途
CN113045559A (zh) 一种二芳基脲类PI3Kα/mTOR双靶点抑制剂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CN117924279A (zh) 一种melk抑制剂及其应用
CN112174958B (zh) 一种吡啶并[2,3-d]嘧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880814B (zh) 一种嘧啶胺类化合物及应用
CN114907350A (zh) 一类含氮稠环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880816A (zh) 一种含哌嗪类的氨基嘧啶衍生物及应用
CN114085207A (zh) 布鲁顿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