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5544B - 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5544B
CN117255544B CN202311541391.3A CN202311541391A CN117255544B CN 117255544 B CN117255544 B CN 117255544B CN 202311541391 A CN202311541391 A CN 202311541391A CN 117255544 B CN117255544 B CN 117255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air conditioner
station air
controlling
inn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13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55544A (zh
Inventor
沈炜轩
文欢茂
寇永春
符龙
邓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5413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5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5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5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55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5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54Refrigerating circuit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09Evapor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18Condens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27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81Thermal management, e.g. evaporation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站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基站空调启动并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获取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记为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并获取压缩机的排气口的压力,记为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根据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或者,根据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根据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该方案,通过使基站空调兼具蓄热和流量控制的功能,提升基站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站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的单元式空调(即基站空调),用于给通信基站中的发热设备进行降温。对基站空调的制冷***而言,蒸发温度恒定维持在30℃左右最为理想。然而由于通信基站有相当一部分是建设在海拔较高的户外,昼夜温差大,而房间环境相对密闭。极端环境中,白天温度较高时,室外温度可达25℃~35℃,基站空调的冷凝器的冷凝温度上升,进而使得蒸发温度偏高,制冷量下降;而晚上外侧温度骤降到0℃甚至更低,导致基站空调的冷凝器的冷凝温度的降低又使蒸发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蒸发器表面冷凝水增多,基站空调的显热比降低,与基站空调的高显热比的需求不符。可见,在基站空调所在环境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会导致基站空调的制冷***的压力和温度波动较大,影响了基站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以解决在基站空调所在环境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会导致基站空调的制冷***的压力和温度波动较大,影响了基站空调的运行稳定性的问题,达到通过使基站空调兼具蓄热和流量控制的功能,避免在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基站空调的制冷***的压力和温度波动较大,有利于提升基站空调的运行稳定性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基站空调,具有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侧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蓄热及储液装置;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进口相连通,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通;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二进口之间,设置有旁通管路;在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基站空调启动并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并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的压力,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或者,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包括: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开关装置开启,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在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和/或,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恢复至进入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的控制之前的转速运行;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和/或,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当前转速运行;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小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中,所述基站空调,具有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侧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蓄热及储液装置;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进口相连通,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通;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二进口之间,设置有旁通管路;在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基站空调启动并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并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的压力,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或者,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包括: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开关装置开启,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在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和/或,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恢复至进入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的控制之前的转速运行;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和/或,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当前转速运行;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小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空调,包括:以上所述的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针对基站空调,在室外侧换热器与节流装置之间设置蓄热及储液装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该蓄热及储液装置的上方空间之间设置一旁通支路,在该旁通支路上设置开关装置(如电子阀);在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情况下,根据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控制开关装置的启闭和节流装置的开度,实现对压缩机的排气旁通控制;根据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和/或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实现防低温外风机转速的控制;从而,通过使基站空调兼具蓄热和流量控制的功能,避免在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基站空调的制冷***的压力和温度波动较大,有利于提升基站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当前内管温控制开关装置的启闭和节流装置的开度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当前内管温和/或当前排气压力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3-四通阀;4-室外换热器;5-室外风机;6-电子阀;7-储液罐;8-节流阀;9-室内换热器;10-室内风机;102-获取单元;104-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基站空调的制冷量分为显热和潜热两部分,显热为制冷量中实现降低空气温度的部分,潜热为使水蒸气冷凝为水的部分,即除湿的部分;基站空调的显热比则是两者的比值(即显然与潜热的比值)。通信基站设备仅产生固定显热,且运行环境长期密闭而干燥。针对这种热负荷的特点,基站空调的显热比越高,意味着基站空调的制冷量的利用率越高,节能效果越好。而相关方案中,提高基站空调的室内风机的转速,通过增大风量的方式使出风温度高于空气的露点温度,以满足基站空调的高显热比的需求;亦或是减小室外风机的转速,以提高制冷剂温度来实现。
针对上述情况,相关方案中,基站单元式空调(即基站空调)使用的解决方法是调节室外侧风机转速,外侧温度较高时提高转速,增大制冷剂的过冷度,以提升基站空调的制冷量;外侧温度低时则减小转速,以牺牲总制冷量为代价,提高蒸发温度,使基站空调的制冷显热比提高。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有限。其中,降低室外风机的转速,换热变差,将使室外侧的高压段的制冷剂的温度升高,进而使得室内侧的制冷剂温度高于露点温度。然而,温度提升的同时也使本身就处于高位的压力进一步升高。因此,该调节手段是一把双面刃,必需在保证压力不过冲(如低于4Mpa以下)的情况下才可以发挥作用。
可见,降低室外风机的转速会使冷凝压力升高,若转速降幅过大可能导致压力过冲,而降幅过小又对蒸发温度的提升没有帮助;低温环境下,由于吸气压力降低导致的冷媒流量减小的问题难以解决。若采用变频压缩机,上述问题可以通过降低压缩机的频率解决。然而,基站空调与一般舒适性空调不同,基站内设备发热源和热负荷基本不变,且需要24小时长期不间断运行,采用制冷量相对恒定、成本相对较低的定频式压缩机是更优的选择。且低温环境下压缩机低频运行,可能存在液击的风险。一般的变频压缩机对低温环境有降频限制,达到其运行频率的下限后,依旧需要借助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来进行调节。
因此,本发明的方案提出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具体是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通过在室外侧换热器和节流装置之间,额外串联一具备隔热功能的储液罐;并设置一支路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储液罐的上方空间,并设有一电子阀控制该支路的通断;根据蒸发器的管温,控制电子阀的启闭,并控制节流阀的开度,实现对压缩机的排气旁通控制及防低温情况下对室外风机的转速控制,从而使本发明的方案提出的基站空调兼具蓄热和流量控制的功能,避免在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基站空调的制冷***的压力和温度波动较大,有利于提升基站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基站空调,具有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侧换热器,如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4、节流阀8和室内换热器9;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蓄热及储液装置(如储液罐7);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进口相连通,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通;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二进口之间,设置有旁通管路;在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开关装置(如电子阀6)。
具体地,图7为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所示的例子,通信基站的单元式空调(即基站空调),应至少具备:一压缩机(可以是定频压缩机或变频压缩机,如图7所示的压缩机1),一室外侧换热器及风机(如图7所示的室外换热器4和室外风机5),节流装置(如图7所示的节流阀8,可以是电子膨胀阀),以及一室内侧换热器及风机(如图7所示的室内换热器9和室内风机10)。当然,还可以具备:四通阀(如图7所示的四通阀3),以及气液分离器(如图7所示的气液分离器2)。本发明的方案,在室外侧换热器(如图7所示的室外换热器4)和节流装置(如图7所示的节流阀8)之间,额外串联一具备隔热功能的储液罐(如图7所示的储液罐7)。该储液罐7的内外层为钢板、芯层使用热阻高的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可以采用保温材料如保温瓶所用材料。如图7所示,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包括:压缩机1、气液分离器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室外风机5、电子阀6、储液罐7、节流阀8、室内换热器9和室内风机10。其中,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至四通阀3的第二阀口;四通阀3的第一阀口,经室外换热器4、储液罐7、节流阀8和室内换热器9后,连通至四通阀3的第三阀口;四通阀3的第四阀口,经气液分离器2后,返回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压缩机1的排气口,还经电子阀6后,连通至储液罐7的顶部空间。室外风机5设置在室外换热器4处,室内风机10设置在室内换热器9处。
制冷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出口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室外侧冷凝器(即室外换热器4)进行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制冷剂后,经过储液罐7,进入节流阀8进行节流,转化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后,进入室内侧蒸发器(即室内换热器9)进行蒸发吸热,最后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口处完成压缩,形成循环。
当昼夜温差较大时,日间温度较高,冷凝侧(即室外换热器4)的温度上升,此时高温的制冷剂由冷凝器(即室外换热器4)进入储液罐7中,热量被储存在储液罐7中,制冷剂过冷度基本不变;夜间温度下降,冷凝侧(即室外换热器4)低温的制冷剂被日间储存的高温制冷剂加热,使温度恢复正常水平,如此循环往复使日间多余的热量在夜间释放,进而使室内侧蒸发器(即室内换热器9)的蒸发压力和温度保持稳定水平。
参见图7所示的例子,当日间储存的热量不足时,上述制冷模式难以发挥效用。当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排气压力下降,室内侧蒸发器(即室内换热器9)的蒸发温度偏低时,则使基站空调进入排气旁通控制。设计一支路连接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储液罐7的上方空间,并设有一电子阀6进行控制。进而,若上述功能模式仍未达到理想效果,则进入防低温情况下对室外风机的转速控制。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如图1所示,所述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30。
在步骤S110处,在所述基站空调启动并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如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并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的压力,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如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P排气)。
在步骤S120处,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或者,
在步骤S130处,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本发明的方案提出的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案,通过在室外侧换热器和节流装置之间,额外串联一具备隔热功能的储液罐;并设置一支路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储液罐的上方空间,并设有一电子阀控制该支路的通断;根据蒸发器的管温,控制电子阀的启闭,并控制节流阀的开度,实现对压缩机的排气旁通控制及防低温情况下对室外风机的转速控制,解决了昼夜温差大,导致基站空调的制冷***的压力、温度波动的问题,也解决了基站空调冬季运行时由于压力降低导致的流量减小问题,从而使基站空调兼具蓄热和流量控制的功能,避免在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基站空调的制冷***的压力和温度波动较大,有利于提升基站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其中,由于高比热容是制冷剂的主要特点之一,所以在制冷***中,直接使用制冷剂作为蓄能工质,既可使基站空调的结构简单又节省了寻找额外蓄能材料的成本。所以,在外侧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串联一具备隔热功能的储液罐。冷凝器出口的制冷剂在储液罐中进行温度中和后,再进入节流装置,可使外侧环境温度的变化延迟作用在节流装置前的制冷剂中。这样,日间产生的热量不会马上引起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而是被储存在储液罐中;夜间温度降低时,储液罐中储蓄的热量重新释放到制冷***中;同样地,夜间的冷量也可储存至日间,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因此,储液罐容量应尽可能大,容量越大,其可以储存的热量越高,产生的效用就越好。
另外,由于冬季运行时,日间产生的热量不足,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的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偏低,导致制冷剂流量减小、制冷量减小。所以,在本发明的方案中,设计一支路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储液罐的上方空间,并设有一电子阀控制。当检测到蒸发器的管温过低时,控制电子阀开启,压缩机的部分排气出口的气态高温高压制冷剂直接从上方进入储液罐;同时,节流阀开度增大,使节流阀的出口流量增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一、利用压缩机的排气出口的高温制冷剂为储液罐提供热量,提高节流装置节流前制冷剂温度;二、储液罐入口的制冷剂由纯液相变为气液两相,而出口仍为液态,从而使储液罐内的制冷剂质量减小,进入制冷***的质量流量增大,进而解决由于压力降低导致的流量减小的问题。
一些方案中,是通过将压缩机短路,也就相当于使制冷***失效,将制冷剂直接当作载冷剂来使用,来起到一个自然冷却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放弃了制冷***,对于制冷效果的稳定性不能保证。例如上述的出风温度问题,采用这种方案将使出风温度随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与通信基站设备维持恒定的工作温度的需求不符。而本发明的方案能够保证制冷***的稳定性,使其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另一些方案中,储液罐作为液体制冷工质积累的容器,实现产生压力差并推动***模式切换的作用,其容量大小受设计压差限制。而本发明的方案,在外侧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串联一具备隔热功能的储液罐,使日间产生的热量不会马上引起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而是被储存在储液罐中,夜间温度降低时,其储蓄的热量重新释放到制冷***中,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本发明的方案中储液罐的设计目的是,用以吸收外界环境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的热量,起到缓冲的作用,因此必须采用隔热材料,且容量应尽可能大。同样地,为保证制冷***运行的稳定性,低温环境下,反而需要减小室外侧的换热效果。排气旁通可以简单理解成一部分的冷凝器被短路,这部分制冷剂不经过冷凝器而直接进入节流装置,另外大容量储液罐的设计也可以有效提高制冷***的抗压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20或步骤S130中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当前内管温控制开关装置的启闭和节流装置的开度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20或步骤S130中根据当前内管温控制开关装置的启闭和节流装置的开度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20。
步骤S210,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如温度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1
步骤S220,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开关装置开启,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
具体地,图8为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基站空调开启并运行制冷模式后,检测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并检测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P排气,之后执行步骤2。
步骤2、判断是否满足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温度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1(如10℃~20℃):若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继续在步骤2等待。
步骤3、当检测到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低于温度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1时,控制电子阀6开启,使压缩机1的部分排气出口的气态高温高压制冷剂直接从储液罐7的上方进入储液罐7;同时,控制节流阀8的开度增大,使储液罐7的出口流量增大,进而使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升高,制冷***内制冷剂的质量流量提高,之后执行步骤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当前内管温和/或当前排气压力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30中根据当前内管温和/或当前排气压力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30。
步骤S310,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在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如温度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2
步骤S320,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
步骤S330,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和/或,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具体地,如图8所示,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4、若步骤1至步骤3的排气旁通控制的功能模式仍未达到理想效果,则进入防低温情况下对室外风机的转速控制,即:判断是否满足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温度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2:若是则执行步骤5,否则继续在步骤4等待。
步骤5、若检测到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低于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2(如10℃以下)时,则降低室外风机5的转速,之后执行步骤6和/或步骤7。其中,室外风机5的转速降低至某一转速后维持,直至退出外风机转速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30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4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330中根据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30。
步骤S410,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
步骤S420,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恢复至进入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的控制之前的转速运行,之后,返回,以继续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或者,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步骤S430,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之后,继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和/或,继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具体地,如图8所示,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6、判断是否满足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温度T制冷内管温目标值:若是则退出当前的退出上述排气旁通控制及防低温情况下对室外风机的转速控制,之后返回步骤1,以循环控制;否则,返回步骤5进一步降低室外风机5的转速。其中,温度T制冷内管温目标值视不同机型以及用户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大于正常运行时蒸发温度的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30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5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330中根据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
步骤S510,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
步骤S520,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当前转速运行,之后,返回,以继续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或者,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步骤S530,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小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之后,继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和/或,继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具体地,如图8所示,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7、判断是否满足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P排气≥压力P制冷排气压力目标值:若是则退出当前的退出上述排气旁通控制及防低温情况下对室外风机的转速控制,之后返回步骤1,以循环控制;否则,返回步骤5进一步降低室外风机5的转速。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针对基站空调,在室外侧换热器与节流装置之间设置蓄热及储液装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该蓄热及储液装置的上方空间之间设置一旁通支路,在该旁通支路上设置开关装置(如电子阀);在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情况下,根据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控制开关装置的启闭和节流装置的开度,实现对压缩机的排气旁通控制;根据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和/或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实现防低温外风机转速的控制;从而,通过使基站空调兼具蓄热和流量控制的功能,避免在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基站空调的制冷***的压力和温度波动较大,有利于提升基站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参见图6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基站空调,具有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侧换热器,如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4、节流阀8和室内换热器9;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蓄热及储液装置(如储液罐7);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进口相连通,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通;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二进口之间,设置有旁通管路;在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开关装置(如电子阀6)。具体地,图7为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所示的例子,通信基站的单元式空调(即基站空调),应至少具备:一压缩机(可以是定频压缩机或变频压缩机,如图7所示的压缩机1),一室外侧换热器及风机(如图7所示的室外换热器4和室外风机5),节流装置(如图7所示的节流阀8,可以是电子膨胀阀),以及一室内侧换热器及风机(如图7所示的室内换热器9和室内风机10)。当然,还可以具备:四通阀(如图7所示的四通阀3),以及气液分离器(如图7所示的气液分离器2)。本发明的方案,在室外侧换热器(如图7所示的室外换热器4)和节流装置(如图7所示的节流阀8)之间,额外串联一具备隔热功能的储液罐(如图7所示的储液罐7)。该储液罐7的内外层为钢板、芯层使用热阻高的隔热材料。如图7所示,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包括:压缩机1、气液分离器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室外风机5、电子阀6、储液罐7、节流阀8、室内换热器9和室内风机10。其中,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至四通阀3的第二阀口;四通阀3的第一阀口,经室外换热器4、储液罐7、节流阀8和室内换热器9后,连通至四通阀3的第三阀口;四通阀3的第四阀口,经气液分离器2后,返回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压缩机1的排气口,还经电子阀6后,连通至储液罐7的顶部空间。室外风机5设置在室外换热器4处,室内风机10设置在室内换热器9处。
制冷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出口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室外侧冷凝器(即室外换热器4)进行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制冷剂后,经过储液罐7,进入节流阀8进行节流,转化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后,进入室内侧蒸发器(即室内换热器9)进行蒸发吸热,最后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口处完成压缩,形成循环。
当昼夜温差较大时,日间温度较高,冷凝侧(即室外换热器4)的温度上升,此时高温的制冷剂由冷凝器(即室外换热器4)进入储液罐7中,热量被储存在储液罐7中,制冷剂过冷度基本不变;夜间温度下降,冷凝侧(即室外换热器4)低温的制冷剂被日间储存的高温制冷剂加热,使温度恢复正常水平,如此循环往复使日间多余的热量在夜间释放,进而使室内侧蒸发器(即室内换热器9)的蒸发压力和温度保持稳定水平。
参见图7所示的例子,当日间储存的热量不足时,上述制冷模式难以发挥效用。当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排气压力下降,室内侧蒸发器(即室内换热器9)的蒸发温度偏低时,则使基站空调进入排气旁通控制。设计一支路连接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储液罐7的上方空间,并设有一电子阀6进行控制。进而,若上述功能模式仍未达到理想效果,则进入防低温情况下对室外风机的转速控制。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如图6所示,所述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4。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102,被配置为在所述基站空调启动并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如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并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的压力,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如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P排气)。该获取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10。
所述控制单元104,被配置为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20。或者,
所述控制单元104,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30。
本发明的方案提出的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案,通过在室外侧换热器和节流装置之间,额外串联一具备隔热功能的储液罐;并设置一支路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储液罐的上方空间,并设有一电子阀控制该支路的通断;根据蒸发器的管温,控制电子阀的启闭,并控制节流阀的开度,实现对压缩机的排气旁通控制及防低温情况下对室外风机的转速控制,解决了昼夜温差大,导致基站空调的制冷***的压力、温度波动的问题,也解决了基站空调冬季运行时由于压力降低导致的流量减小问题,从而使基站空调兼具蓄热和流量控制的功能,避免在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基站空调的制冷***的压力和温度波动较大,有利于提升基站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其中,由于高比热容是制冷剂的主要特点之一,所以在制冷***中,直接使用制冷剂作为蓄能工质,既可使基站空调的结构简单又节省了寻找额外蓄能材料的成本。所以,在外侧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串联一具备隔热功能的储液罐。冷凝器出口的制冷剂在储液罐中进行温度中和后,再进入节流装置,可使外侧环境温度的变化延迟作用在节流装置前的制冷剂中。这样,日间产生的热量不会马上引起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而是被储存在储液罐中;夜间温度降低时,储液罐中储蓄的热量重新释放到制冷***中;同样地,夜间的冷量也可储存至日间,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因此,储液罐容量应尽可能大,容量越大,其可以储存的热量越高,产生的效用就越好。
另外,由于冬季运行时,日间产生的热量不足,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的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偏低,导致制冷剂流量减小、制冷量减小。所以,在本发明的方案中,设计一支路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储液罐的上方空间,并设有一电子阀控制。当检测到蒸发器的管温过低时,控制电子阀开启,压缩机的部分排气出口的气态高温高压制冷剂直接从上方进入储液罐;同时,节流阀开度增大,使节流阀的出口流量增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一、利用压缩机的排气出口的高温制冷剂为储液罐提供热量,提高节流装置节流前制冷剂温度;二、储液罐入口的制冷剂由纯液相变为气液两相,而出口仍为液态,从而使储液罐内的制冷剂质量减小,进入制冷***的质量流量增大,进而解决由于压力降低导致的流量减小的问题。
一些方案中,是通过将压缩机短路,也就相当于使制冷***失效,将制冷剂直接当作载冷剂来使用,来起到一个自然冷却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放弃了制冷***,对于制冷效果的稳定性不能保证。例如上述的出风温度问题,采用这种方案将使出风温度随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与通信基站设备维持恒定的工作温度的需求不符。而本发明的方案能够保证制冷***的稳定性,使其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另一些方案中,储液罐作为液体制冷工质积累的容器,实现产生压力差并推动***模式切换的作用,其容量大小受设计压差限制。而本发明的方案,在外侧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串联一具备隔热功能的储液罐,使日间产生的热量不会马上引起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而是被储存在储液罐中,夜间温度降低时,其储蓄的热量重新释放到制冷***中,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本发明的方案中储液罐的设计目的是,用以吸收外界环境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的热量,起到缓冲的作用,因此必须采用隔热材料,且容量应尽可能大。同样地,为保证制冷***运行的稳定性,低温环境下,反而需要减小室外侧的换热效果。排气旁通可以简单理解成一部分的冷凝器被短路,这部分制冷剂不经过冷凝器而直接进入节流装置,另外大容量储液罐的设计也可以有效提高制冷***的抗压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10。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如温度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1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开关装置开启,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20。
具体地,图8为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
步骤1、基站空调开启并运行制冷模式后,检测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并检测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P排气,之后执行步骤2。
步骤2、判断是否满足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温度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1:若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继续在步骤2等待。
步骤3、当检测到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低于温度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1时,控制电子阀6开启,使压缩机1的部分排气出口的气态高温高压制冷剂直接从储液罐7的上方进入储液罐7;同时,控制节流阀8的开度增大,使储液罐7的出口流量增大,进而使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升高,制冷***内制冷剂的质量流量提高,之后执行步骤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在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10。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如温度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2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和/或,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30。
具体地,如图8所示,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步骤4、若步骤1至步骤3的排气旁通控制的功能模式仍未达到理想效果,则进入防低温情况下对室外风机的转速控制,即:判断是否满足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温度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2:若是则执行步骤5,否则继续在步骤4等待。
步骤5、若检测到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低于T制冷低负荷内管温阈值2时,则降低室外风机5的转速,之后执行步骤6和/或步骤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恢复至进入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的控制之前的转速运行,之后,返回,以继续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或者,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之后,继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和/或,继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30。
具体地,如图8所示,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步骤6、判断是否满足蒸发器的管温T内管≥温度T制冷内管温目标值:若是则退出当前的退出上述排气旁通控制及防低温情况下对室外风机的转速控制,之后返回步骤1,以循环控制;否则,返回步骤5进一步降低室外风机5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当前转速运行,之后,返回,以继续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或者,在所述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小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之后,继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和/或,继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30。
具体地,如图8所示,具有蓄热功能的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步骤7、判断是否满足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P排气≥压力P制冷排气压力目标值:若是则退出当前的退出上述排气旁通控制及防低温情况下对室外风机的转速控制,之后返回步骤1,以循环控制;否则,返回步骤5进一步降低室外风机5的转速。
由于本实施例的装置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针对基站空调,在室外侧换热器与节流装置之间设置蓄热及储液装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该蓄热及储液装置的上方空间之间设置一旁通支路,在该旁通支路上设置开关装置(如电子阀);在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情况下,根据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控制开关装置的启闭和节流装置的开度,实现对压缩机的排气旁通控制;根据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和/或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实现防低温外风机转速的控制,从而,解决了昼夜温差大,导致基站空调的制冷***的压力、温度波动的问题,也解决了基站空调冬季运行时由于压力降低导致的流量减小问题,提升了基站空调的制冷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种基站空调。该基站空调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
由于本实施例的基站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针对基站空调,在室外侧换热器与节流装置之间设置蓄热及储液装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该蓄热及储液装置的上方空间之间设置一旁通支路,在该旁通支路上设置开关装置(如电子阀);在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情况下,根据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控制开关装置的启闭和节流装置的开度,实现对压缩机的排气旁通控制;根据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和/或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实现防低温外风机转速的控制,保证低温环境下制冷***运行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针对基站空调,在室外侧换热器与节流装置之间设置蓄热及储液装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该蓄热及储液装置的上方空间之间设置一旁通支路,在该旁通支路上设置开关装置(如电子阀);在基站空调制冷运行的情况下,根据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控制开关装置的启闭和节流装置的开度,实现对压缩机的排气旁通控制;根据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和/或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控制室外风机的转速实现防低温外风机转速的控制,能够保证制冷***的稳定性,使制冷***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空调,具有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侧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蓄热及储液装置;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进口相连通,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通;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二进口之间,设置有旁通管路;在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开关装置;
所述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基站空调启动并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并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的压力,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
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或者,
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其中,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包括:
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开关装置开启,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在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
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和/或,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恢复至进入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的控制之前的转速运行;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
和/或,
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当前转速运行;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小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
4.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空调,具有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侧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经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后,返回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蓄热及储液装置;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室外侧换热器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进口相连通,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一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相连通;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蓄热及储液装置的第二进口之间,设置有旁通管路;在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基站空调启动并运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的管温,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并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的压力,记为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或者,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包括:
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一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开关装置开启,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和/或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在控制所述开关装置的启闭,并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第二内管温阈值,则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
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和/或,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恢复至进入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的控制之前的转速运行;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内管温小于预设的内管温目标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
和/或,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停止继续控制所述基站空调的室外风机的转速,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当前转速运行;
若确定所述基站空调的当前排气压力小于预设的排气压力值,则返回,以继续控制所述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并控制所述室外风机按降低之后的转速运行。
7.一种基站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空调的控制装置。
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2311541391.3A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255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1391.3A CN117255544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1391.3A CN117255544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5544A CN117255544A (zh) 2023-12-19
CN117255544B true CN117255544B (zh) 2024-02-09

Family

ID=8913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41391.3A Active CN117255544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554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03215U (zh) * 2010-12-28 2011-07-20 宁波惠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全热回收的空调***
JP2014047955A (ja) * 2012-08-30 2014-03-17 Toshiba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6572818U (zh) * 2017-03-03 2017-10-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173823A (zh) * 2019-05-31 2019-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50940A (zh) * 2020-05-16 2020-08-18 王咏伦 一种低温环境螺杆制冷机组及其启动方法
CN115597196A (zh) * 2021-06-28 2023-01-1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控制方法、空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358282A (zh) * 2023-02-01 2023-06-30 烟台大学 一种闭式热泵干燥装置及其运行模式
CN116892778A (zh) * 2023-06-20 2023-10-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6928859A (zh) * 2023-08-21 2023-10-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热回收***及具有其的空调***、空调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03215U (zh) * 2010-12-28 2011-07-20 宁波惠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全热回收的空调***
JP2014047955A (ja) * 2012-08-30 2014-03-17 Toshiba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6572818U (zh) * 2017-03-03 2017-10-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173823A (zh) * 2019-05-31 2019-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50940A (zh) * 2020-05-16 2020-08-18 王咏伦 一种低温环境螺杆制冷机组及其启动方法
CN115597196A (zh) * 2021-06-28 2023-01-1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控制方法、空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358282A (zh) * 2023-02-01 2023-06-30 烟台大学 一种闭式热泵干燥装置及其运行模式
CN116892778A (zh) * 2023-06-20 2023-10-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6928859A (zh) * 2023-08-21 2023-10-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热回收***及具有其的空调***、空调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5544A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1545B (zh) 空调器及其制冷***的制冷剂循环量调节方法
CA2745109C (en) Heat pump/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sequential operation
CN104061705A (zh) 双级压缩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19617B (zh) 基于热源塔的燃气热泵装置
CN107178924A (zh) 一种蓄热不停机除霜***及空调
WO2019037722A1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64436U (zh) 双级压缩空调***
CN212538209U (zh) 热泵***及包含该热泵***的热泵空调器、热泵热水器
CN1287121C (zh) 可实现冷媒充灌量动态控制的空调器节流装置
CN103673116A (zh) 一种储能式氟泵热管***及其控制方法
CN117255544B (zh) 一种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基站空调和存储介质
CN210179937U (zh) 基于真空冷冻法的能源塔溶液再生装置
CN114076384A (zh) 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37632B (zh) 高效节能型厨房卫浴一体式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39620B (zh) 一种空调***
CN2535697Y (zh) 蓄能热泵型户式中央空调机
CN113137710B (zh) 蒸发式冷凝器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10243101A (zh) 一种蓄能型高效风冷热泵机组
CN115031351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CN114234312A (zh) 一种压缩式+吸收式一体化空调的储能方法及储能空调
CN108469134B (zh) 一种改进型风冷冷凝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002818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797570A (zh) 除霜控制方法、除霜装置及多联空调***
CN111928506A (zh) 一种降温装置及控制方法
JP404682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