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5589A - 织物连接部和造纸机绷网 - Google Patents

织物连接部和造纸机绷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5589A
CN116615589A CN202180073287.9A CN202180073287A CN116615589A CN 116615589 A CN116615589 A CN 116615589A CN 202180073287 A CN202180073287 A CN 202180073287A CN 116615589 A CN116615589 A CN 116615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connection
wire
layer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32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伯特·埃伯哈特
托尔斯滕·维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ith Paten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oith Pat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ith Patent GmbH filed Critical Voith Patent Gmb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21/07602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089843A1/de
Publication of CN116615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5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用于制造或加工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的绷网的织物连接部,其包括具有第一经纱端部的第一织物端部和具有第二经纱端部的第二织物端部以及至少一个沿以后的绷网的横向延伸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具有上侧和下侧,并且第一经纱端部以及第二经纱端部仅与连接元件的上侧接触并且与其材料锁合地连接,尤其是焊接,以及具有纸侧和运行侧的绷网,其中,绷网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织物层,其中,第一织物层具有至少一个这种织物连接部,其被布置成使得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的下侧指向绷网的运行侧的方向。

Description

织物连接部和造纸机绷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或加工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的绷网和接缝绷网以及织物连接部。
背景技术
绷网,尤其是用于造纸机的绷网,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织物带作为组成部分。为了应用于绷网中,通常需要连续的织物带,即,所谓的带圈。它们或者可以直接编织成带圈(“圆织”),或者可以编织成扁平织物段,其通过连接两个纵向侧端部而形成连续。
针对织物带的两个端部的这种连接由现有技术已知各种可能性。
US 2014/0186579说明了借助超声波焊缝连接两个端部。然而,这种类型的连接是不利的。一方面,如在US 2014/0186579的图中也可以看出,织物在焊接过程中受损。焊接后接合点的特性不容易预测。焊接长丝的强度特性也会受损。这是特别不利的,因为足够的抗拉强度,尤其是在机器方向上,是底布和成品绷网的重要质量特征。最后,这种焊缝也比较脆。
US 7,381,307也建议了两个织物端部的焊接连接。US 7,381,307没有详细介绍端部的焊接,然而一般性建议了激光焊接作为适当的连接类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任务是建议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的织物连接部以及具有这种织物连接部的改进的绷网。
在此,一方面应当建议可简单制造的牢固的织物连接部。
此外本发明任务是建议一种织物连接部,其特性可以简单方式针对所需的应用情况来调整。
另一任务是建议具有织物连接部的绷网,其中,织物连接部在生产出的纤维材料幅材中留下很少的痕迹。
这些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织物连接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2的绷网和根据权利要求7的接缝绷网完全解决。
有利实施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如果在该应用范畴内提到:元件针对确定波长的光、例如激光是吸光的,则应当理解为:吸收至少30%,优选至少50%,特别优选至少70%的辐射能量。
如果在该应用范畴内提到:元件针对确定波长的光、例如激光是透明的,则应当理解为:吸收最多20%,优选最多10%,特别优选最多5%的辐射能量。
如果在本申请范畴内提到:元件具有上侧或下侧,则在圆形元件情况下应当这样理解,即,中心线上方的半圆理解为上侧,位于下方的半圆理解为下侧。
这同样按照适当应用适用于椭圆形或类似元件。
关于连接部,该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制造或加工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的绷网的织物连接部解决,其包括具有第一经纱端部的第一织物端部和具有第二经纱端部的第二织物端部以及至少一个沿以后的绷网的横向延伸的连接元件。根据本发明规定,连接元件具有上侧和下侧,第一经纱端部以及第二经纱端部仅与连接元件的上侧接触并且与其材料锁合地连接,尤其是焊接。
在此,如果(例如由于焊接中的熔融过程)经纱端部的一小部分在上侧之外接触连接元件,则也应当看作为已满足经纱端部仅与连接元件的上侧接触的特征。
所述机器例如尤其可以是造纸机,(或者说纸板机、纸巾机)或浆板机。
有利的是,材料锁合的连接借助透射焊接、尤其是激光透射焊接实施。所述方法在造纸机或浆板机的绷网领域内尤其是有利的,这是因为绷网往往完全或部分由聚酰胺组成,聚酰胺例如在近红外光波长范围内在很大程度上是透明的。通过引入完全或部分吸光的连接元件可以非常简单地执行焊接。此外,绷网的不吸光部分不会或者仅非常轻微地受焊接过程的影响。
在织物连接部的有利实施方案中可以设置多个连接元件,尤其是两个或三个连接元件。在此,第一和第二经纱端部尤其可以分别仅与连接元件的上侧接触,并且与其材料锁合地连接,尤其是焊接。通过设置多个连接元件,一方面可以提高织物连接部的强度,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与应用单个更大的连接元件相比)可以提高织物连接部的柔韧性和渗透性。
此外可以规定,为了产生第一经纱端部和/或第二经纱端部从第一织物端部和/或第二织物端部分别去除一根或多根纬纱,尤其是2根~5根纬纱。这尤其在应用多个连接元件情况下有利于产生足够长度的经纱端部。
按照有利方式,连接元件可以延伸经过织物端部的多个经纱端部。通常,连接元件在横向上在织物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可以规定,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优选所有连接元件实施为纱线。在此,一根或多根纱线尤其具有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横截面。然而纱线也可以具有其他横截面。通过横截面的适当形状,例如“X”形、“Y”形或楔形,在由单一材料制成的纱线情况下也可以改变压缩性和弹性。此外可以提高连接元件与经纱端部的接触面积,而不会在织物连接部中形成过高的材料密度。
同样可行的是,连接元件不实施为纱线。替选地例如也可行的是,一些或所有连接元件实施为织物带或薄膜或泡沫条。
此外可以规定,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的直径与第一织物端部以及第二织物端部的编入的纬纱的直径相比更大,尤其是大了超过10%,优选大了超过30%。
如果应用多个连接元件、尤其是连接纱线,则有利的可以是,两个相邻连接元件的间距与第一织物端部以及第二织物端部的相邻纬纱的间距相比更大,尤其是大了超过10%,优选大了超过20%。
织物端部的连接尤其是焊接可以如所述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在织物端部上去除纬纱以形成经纱端部突出于织物端部、提供纬纱和随后在已提供的纬纱上布置经纱端部。一个容易想到的实施方案是,在两个织物端部上去除相同数量的纬纱(例如3段),在经纱的重叠区域内提供相同数量的(3段)连接元件、尤其是纱线式连接元件,按照理想方式,以与全织物给定的间距几乎相等的方式提供。
此外,显而易见的是,针对所提供的连接元件,使用与织物中的纬纱的直径相同的纬纱。
如果透射焊接工艺用于连接,则***/提供的纬纱还可以如下这样实施,即,使得纬纱充分吸收用于焊接的波长的光。
然而发现,所提供的、与织物端部的全织物内的纬纱相比直径更大的连接元件导致更稳定的焊接,这是由于在焊接织物端部时施加的压紧力使得经纱和纬纱在连接区域内更好地压在一起并且通常在纱线连接处产生更大的接触面。然而通过同时压紧和焊接,所获得的织物连接部与全织物相比在厚度方面仅有最小的偏差。
这样示例性地可以获得的织物连接部用纬纱直径为0.5mm的连接元件代替0.4mm的全织物的纬纱,且织物连接部的强度提高了30%~90%。然而连接区的厚度在这两种情况下相当并且与全织物的厚度基本相同。
当织物应当具有高存储体积并且因而实施为1.5层或2层织物时,连接元件的更大直径也是有利的。
在1.5层织物中,沿横向走线的纱线例如可以如下这样彼此紧密贴合,即,它们由此略微向上和向下移动,由此出现更厚和更蓬松的织物。如果在此(原则上可行的)使用与织物纬纱直径相同的纱线作为连接元件,织物接缝与其余织物相比更薄。由此可能在纸张上出现不期望的痕迹。通过应用相应更粗的纱线作为连接元件可以获得织物和织物接缝的厚度补偿。
替选地或附加地还可以规定,针对连接元件应用与织物纬纱所用类型不同的纱线。尤其可以规定,将捻线用于全织物的纬纱,而将单丝用于连接元件。这可以是有利的,这是因为与捻线相比与单丝焊接大多更容易且更可重复实现。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2×2×0.2mm型捻线用于全织物的纬纱(将直径0.2mm的2根长丝彼此加捻,随后将这样形成的两根捻线再次彼此加捻)。在此,直径0.4mm的长丝可以用于连接元件。然而,除了所述实施例之外大量其他组合也是可行的。
在有利实施方案中可以规定,连接元件至少在它们各自的上侧吸收波长在780μm~1200μm范围内的光。
此外已发现,具有与织物端部的全织物内的纬纱的间距不同间距的连接元件的这种织物连接部是有利的。如果例如在织物端部处去除4根纬纱然而仅提供在连接区域内以大致相等的间距布置的3根纬纱作为用于织物连接部的连接元件,则焊接之后得到略微更敞开的织物连接部,它们具有与上述连接部相比降低的材料密度。
此外,自身相对刚性的连接区域(所有经纱端部和所有连接元件按照理想方式在所有接触点处彼此焊接)略微更加柔韧。当将底布层与压制毡的绒毛纤维层针刺起来时,这两种效果例如都是有利的。在非常紧密的织物连接部中,纤维输送在针刺时通常被抑制。
尽管由于织物连接部在那里材料密度更高,但是得到压制毡的具有针刺之后与全织物内的针刺区域相比渗透性更高的区域。较少的纤维刺入织物层,绒毛纤维在纸侧部分地在针刺过程中被送入相邻区域,或者由于在织物层上方的集中导致厚部位。
此外可以规定,连接元件是可变形的,尤其是可弹性变形的。
这尤其可以如下这样实现,即,连接元件包括弹性体尤其是聚氨酯。
原则上,连接元件可以由统一材料制成,或者由不同材料构造。这样所谓的芯鞘纱线可以用作为连接元件,其中,芯和鞘由不同材料制成。在此例如可行的是,连接元件具有由聚氨酯制成的芯,其被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鞘包围,其中,鞘吸收波长在780μm~1200μm范围内的光。
在此,鞘应当足够厚,以避免在焊接期间或之后,芯材料裸露。另一方面其应当足够厚,以便柔软或弹性的芯在纱线负荷情况下能压缩和再次膨胀。
作为芯鞘纱线的可能替选可以将所谓的“顶-底”元件或者说“顶-底”纱线用作为连接元件。
这种纱线具有吸光上侧和下侧,它们具有良好的弹性特性。例如下侧由TPU(热塑性聚氨酯)制成并且上侧由聚酰胺制成,例如PA6,其中添加吸收剂添加剂。工业烟灰(“碳黑”)非常适合作为吸收剂添加剂。
此处所述的理念的其他优点也包括更好的纤维锚固以及更好的渗透分布。
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或加工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的绷网,其具有接触幅材的纸侧和背离幅材的运行侧,其中,绷网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织物层,其具有至少一个根据上述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织物连接部。
关于绷网,该任务通过用于制造或加工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的绷网(其具有接触幅材的纸侧和背离幅材的运行侧)来解决,其中,绷网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织物层。根据本发明规定,第一织物层具有根据上述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至少一个织物连接部,其中,织物连接部被布置成使得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的下侧指向绷网的运行侧的方向。
绷网的有利实施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绷网的织物层例如可以由一块通过单个织物连接部而变得连续的织物段组成。织物连接部使得同一织物段的两个织物端部彼此连接。该织物段可以在其整个延伸上具有相同的织物特性(例如:编织图案、纱线支数、纱线密度)。然而也可行的是,特性、例如编织图案在织物段上变化。这样编织图案例如可以沿织物段的纵向变化。
在替选实施方案中有利的可以是,第一织物层具有多个织物连接部,它们根据上述方面其中之一构造,其中,尤其是所有织物连接部均被布置成使得各自的连接元件的下侧指向绷网的运行侧。织物连接部将不同织物段的织物端部彼此连接。
在此,各个织物段或者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在一个或多个特性方面有区别。各个织物段尤其是自身也可以在其整个延伸上具有相同的织物特性(例如编织图案、纱线支数、纱线密度)。然而也可行的是,特性、例如编织图案在织物段上变化。
此外有利的可以是,绷网具有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织物层,其中,它们同样可以具有尤其是根据上述方面之一的一个或多个织物连接部。在此,第一织物层与另外的织物层相比优选更接近绷网的纸侧。
关于接缝绷网,该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制造或加工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的接缝绷网解决,其具有接触幅材的纸侧和背离幅材的运行侧,其中,接缝绷网包括基础结构,其如下这样实现,即,织物段在两个折叠部位处折叠并且放置在自身上以构成两层织物,其中,两个织物端部通过织物连接部彼此连接,并且其中,在折叠部位处形成接缝圈,其中,通过借助插线元件将接缝圈连接成插线接缝而产生连续的织物圈。
根据本发明规定,根据上述发明的一个方面实施织物连接部,并且织物连接部被布置成使得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的下侧指向所形成的两层织物的内部的方向。
在此也在从属要求中说明有利实施方案。
例如可以规定,织物连接部布置在两层织物的更接近纸侧的层内,其中,连接元件的下侧指向绷网的运行侧的方向。
由于织物连接部布置在更接近纸侧的层内,在接缝绷网运行时,织物连接部不直接与造纸机的驱动元件、导向元件或脱水元件接触。因而织物连接部受到保护并且磨损较少。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材料锁合的连接(尤其是在本实施方案中实施为焊接)在持久负荷时可能被这些元件弄断,尤其是驱动元件、导向元件或脱水元件碰到连接元件的侧面。
因而这种实施方案在基于机器结构或机器行进方式而存在较高磨损风险的这种应用情况下尤其是有利的。
替选地可以规定,织物连接部布置在两层织物的更接近运行侧的层内,其中,连接元件的下侧指向绷网的纸侧的方向。
通过这种布置方案,织物连接部至少通过织物的第二层与纤维材料幅材分开。由此可以明显减少织物连接部的留痕趋势。为了保护织物连接部防止磨损,织物连接部如下这样取向,即,使得一个或多个连接元件向内指向也就是背离造纸机的驱动元件、导向元件或脱水元件指向。
这种实施方案在那种基于所生产的品种范围使得即使接缝绷网仅带来轻微痕迹也已导致明显质量缺陷的应用情况下尤其是有利的。
替选或附加地可以规定,绷网和/或接缝绷网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其中,另外的织物层是圆织的织物层。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绷网或接缝绷网可以是压制毡,其中,绷网的纸侧通过绒毛层提供,其与一个或多个织物层通过针刺连接起来。
以下句子再次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各个方面:
句子l:用于制造或加工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的绷网的织物连接部,其包括具有第一经纱端部的第一织物端部和具有第二经纱端部的第二织物端部以及至少一个沿以后的绷网的横向延伸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具有上侧和下侧,第一经纱端部以及第二经纱端部仅与连接元件的上侧接触并且与其材料锁合地连接,尤其是焊接。
句子2:根据前述句子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连接元件,尤其是两个或三个连接元件,第一经纱端部和第二经纱端部分别仅与连接元件的上侧接触并且与其材料锁合地连接,尤其是焊接。
句子3:根据前述句子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特征在于,为了产生第一经纱端部和/或第二经纱端部,从第一织物端部和/或第二织物端部分别去除一根或多根纬纱,尤其是2根~5根纬纱。
句子4:根据前述句子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优选所有连接元件实施为纱线。
句子5:根据句子4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特征在于,纱线具有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横截面。
句子6:根据前述句子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的直径与第一织物端部以及第二织物端部的编入的纬纱的直径相比更大,尤其是大了超过10%,优选大了超过30%。
句子7:根据句子2至6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连接元件的间距与第一织物端部以及第二织物端部的相邻纬纱的间距相比更大,尤其是大了超过10%,优选大了超过20%。
句子8:根据前述句子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至少在它们各自的上侧吸收波长在780μm~1200μm范围内的光。
句子9:根据前述句子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是可变形的,尤其是可弹性变形的。
句子10:根据前述句子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包括弹性体,尤其是聚氨酯。
句子11:根据前述句子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具有由聚氨酯制成的芯,芯被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鞘包围,其中,鞘吸收波长在780μm~1200μm范围内的光。
句子12:用于制造或加工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的绷网,其具有接触幅材的纸侧和背离幅材的运行侧,其中,绷网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织物层,其特征在于,第一织物层具有至少一个根据前述句子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中,织物连接部尤其可以被布置成使得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的下侧指向绷网的运行侧的方向。(原则上,其他布置方案也是可行的,例如参见图7e)。
句子13:根据句子12所述的绷网,其特征在于,第一织物层具有多个根据句子1至11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中,所有织物连接部均被布置成使得各自的连接元件的下侧指向绷网的运行侧的方向。
句子14:根据句子12至13之一所述的绷网,其特征在于,绷网具有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织物层,另外的织物层同样具有尤其是根据句子1至11之一所述的织物连接部,其中,第一织物层与另外的织物层相比布置得更接近绷网的纸侧。
句子15:根据句子12至14之一所述的绷网,其特征在于,绷网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其中,另外的织物层是圆织的织物层。
句子16:根据句子12至15之一所述的绷网,其特征在于,绷网是压制毡,其中,绷网的纸侧通过绒毛层提供,其与一个或多个织物层通过针刺连接起来。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示意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图1a和图1b阐述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织物连接部;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织物连接部;
图3a至图3d示出根据本发明不同方面的可能的连接元件的横截面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不同方面的连接元件的另一可行横截面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绷网;
图6a和图6b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绷网;
图7a至图7e示出尤其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绷网的编织的基础结构的可能制造过程。
具体实施方案
图1a示出应当借助织物连接部1连接的第一织物端部2a和第二织物端部2b。在此,例如可以是通过织物连接部变得连续的单织物段的两个端部。然而也可以是通过织物连接部1接合的两个不同织物段的织物端部2a、2b。
在此,第一织物端部2a具有第一经纱端部3a,第二织物端部2b在此具有第二经纱端部3b。为了产生足够长度的经纱端部3a、3b来用于织物连接部1,在两个织物端部2a、2b上去除全织物的一些纬纱6。通常有利的是,每个织物端部2a、2b去除两至五根纬纱6。
图1b示出,根据图1的两个织物端部2a、2b如何放在一起。在此设置呈连接纱线4形式的三个连接元件4,它们沿以后的绷网的横向延伸。
在这里,连接元件4具有上侧4a和下侧。第一经纱端部3a以及第二经纱端部3b被布置成使得它们仅与连接元件4的上侧4a接触。为了建立织物连接部1,连接元件4与以连接元件4的上侧4a材料锁合连接。该材料锁合的连接可以有利地通过焊接产生,特别是通过(激光)透射焊接产生。如果经纱端部3a、3b如大多数绷网常见的那样由聚酰胺制成,则它们对NIR(近红外光)范围内的光而言是完全或很大程度上透明的。如果至少连接元件4的上侧4a设计为吸收来自该范围内的光,例如通过添加适当的吸收剂添加剂如碳黑,则可以利用适当的近红外激光照射穿透经纱端部3a、3b,加热连接元件4的吸光的上侧4a并且将其与经纱端部3a、3b焊接。通常,该过程在施加一定的接合压力情况下执行。
替选地,材料锁合的连接然而例如也可以通过其他焊接工艺例如超声波焊接或粘接实现。
图2所示的织物连接部1是根据图1b的织物连接部1的特殊实施方案。在此,连接元件4按呈连接纱线4形式实施,它们与织物端部2a、2b的全织物中的纬纱6相比直径更大。这导致更稳定的焊接连接,原因是,在焊接织物端部2a、2b时施加的压紧力使得经纱端部3a、3b和连接元件4在连接区域内更好地压在一起并且通常在纱线连接处产生更大的接触面。然而通过同时压紧和焊接,所获得的织物连接部1与全织物相比在厚度方面仅有最小的偏差。
这样,获得的织物连接部1例如用直径为0.5mm的连接元件4代替0.4mm的全织物的纬纱6,且织物连接部1的强度提高了30%~90%。然而连接区1的厚度在两种情况下相当并且与全织物的厚度基本相同。
另一示例是1.5层或2层织物,其中,例如沿横向走线的纱线如下这样彼此紧密贴合,即,它们由此略微向上和向下移动,由此出现更厚和更蓬松的织物。因而例如在纬纱6和经纱端部3a、3b的经纱的直径分别例如为0.4mm情况下,织物具有1.2mm的自身厚度。(所说明的直径仅应理解为示例性可能数值。本发明然而不局限于该数值)。如果在这里同样将直径0.4mm的纱线用作为连接元件4,则约0.8mm的织物连接部厚度明显小于其余织物厚度。这尤其会导致在生产纸张中出现不期望的痕迹。
一个解决方案也可以是在这里应用更粗的连接元件4。在连接元件的直径为0.8mm时,连同经纱端部3a、3b的0.4mm直径一起,获得1.2mm的与织物厚度相同的织物连接部的厚度。如上所述,连接元件6的直径甚至还可以比其稍微更大(例如10%或20%)。通过同时压紧和焊接在此又可以得到与全织物相比在厚度方面仅有最小偏差的织物连接部1。
由此可以产生具有期望厚度的织物连接部1,然而与此同时有时也会出现,这样产生的织物连接部1由于相对粗的连接元件4而非常重,也较硬,特别是与全织物相比不可压缩。这可以如下这样应对,即,有时通过适当选择材料(例如应用弹性体)和/或选择适当的横截面形状使得连接元件4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此的有利示例在图3a至3d以及图4中示出。
此外,图2中,连接元件4按照与织物端部2a、2b的全织物中的纬纱6的间距相比更大的间距布置。为了产生经纱端部3a、3b,在此示范性地在织物端部2a、2b处分别去除四根纬纱6,然而仅使用三根纬纱作为用于织物连接部4的连接元件4。由此,在连接之后获得略微更敞开的织物连接部1,它们具有降低的材料密度。
此外,自身相对刚性的连接区域1(所有经纱端部3a、3b和所有连接元件4按照理想方式在所有接触点处彼此焊接)略微更加柔韧。当将底布层与压制毡的绒毛纤维层针刺起来时,这两种效果例如都是有利的。
此外,为了能够借助激光透射焊接有效执行材料锁合的连接,有利的是,连接元件4至少在其上侧4a按吸光方式实施。为此如已述那样,整个连接元件借助吸收剂添加剂按吸光方式实施。然而也可行的是,仅连接元件4的部分是吸光的。图3a示出典型的芯鞘丝,其中,仅鞘8是吸光的,与此同时,在设计芯7时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度。该芯例如又可以由聚酰胺制成。然而也可行的是,芯7由其他材料、例如弹性聚氨酯制成。连接元件4的由此增大的弹性特性可以被证实是有利的。
图3b、3c和3d示出由混合材料制成的连接元件4的变形方案。
图3b和3c可见“半对半”纱线4,一个具有圆形横截面,一个具有矩形横截面。在此,上部分,例如上半部分由吸光的鞘材料8制成,下部分由不吸光的芯材料7制成。
图3d示出图3c的一个变形方案。在这里,在矩形连接元件4情况下仅上侧4a的表面由吸光的材料8制成。其例如可以在焊接前施加到连接元件上。适当材料例如按照名称“Clearweld”在市场上购置。
在此所示的连接元件4应当仅用于显示多种可能性。本发明在这里不局限于这些示例。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各种不同方面的连接元件4的进一步可能的横截面。通过适当形状(例如“X”、“Y”或楔形形状)也可以在纱线由单一材料制成的情况下改变压缩性和弹性。此外可以提高连接元件与经纱端部的接触面,而不会在织物连接部中形成过高的材料密度。
然而替选地,这种方式成型的连接元件4(如图4所示)也可以具有利用吸光的鞘材料8包围的芯7。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绷网10。绷网10被实施为压制毡。其包括提供给绷网10的纸侧11的绒毛层13。绒毛层13布置在第一织物层14上并且例如通过针刺来紧固。在此,第一织物层14具有织物连接部1,其使得具有第一经纱端部3a的第一织物端部2a与具有第二经纱端部3b的第二织物端部2b彼此连接。为此例如在图5的绷网10中设置三个沿绷网10的横向延伸的连接元件4。在这里,连接元件4仅以其上侧5与第一经纱端部3a和第二经纱端部3b材料锁合地连接,尤其是焊接。
在此,织物连接部1被布置成使得连接元件4的下侧5b指向绷网10的运行侧12的方向。织物连接部1的布置方案影响压制毡10的留痕趋势。(也许重叠的)经纱端部3a、3b指向纸侧13,连接元件4的横向布置的纱线指向运行侧12。由此,可能出现的从连接元件4出发的机械痕迹通过相对紧密堆积的经纱3a、3b(大约是连接区域1内的纱线密度的双倍)减至最少。这是更加重要的,因为在有利实施方案中,与全织物中的纬纱6相比连接元件4的纬纱彼此间具有更大的间距。
图6a和图6b也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的绷网10的示例。不同于图5,此处所示的绷网10除了第一织物层14之外分别还具有另外的织物层15,其中,第一织物层14与另外的织物层15相比更接近绷网10的纸侧11。另外的织物层15在这些图中同样具有根据本理念的一个方面的至少一个织物连接部1。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绷网10中,这些织物连接部1大致彼此相叠布置。然而通常有利的是,第一织物层14的织物连接部1和另外的织物层15的织物连接部1不直接相叠布置,而是沿机器纵向方向(MD)彼此错开,并且例如具有大于10cm或大于100cm的MD间距。
图6a和图6b之间的区别在于,织物连接部1在另外的织物层15中的取向。在图6a的绷网10中,织物连接部1如第一织物层14的那个那样定向。经纱端部3a、3b指向纸侧13并且连接元件4的横向布置的纱线指向运行侧12。相反,在图6b的绷网10中,织物连接部1刚好相反定向。织物连接部1的这种布置方案,在某些情况下在生产技术方面是有利的。这样,另外的织物层15的织物连接部1例如可以简单地通过透射焊接封闭,具体而言,从运行侧出发借助例如激光照射连接区域。该光可以穿透通常透明的经纱端部3a、3b,被连接元件的上侧5吸收,由此产生材料锁合的连接。这在图6的实施方案中是不可行的,这是因为在这里能量被连接元件6的下侧5b吸收。因而无法焊接上侧5与经纱端部3a、3b。
图7a至图7e示出用于绷网10尤其是用于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绷网10的编织的基础结构的可行制造过程。
在这里,织物段在两个折叠部位20处折叠并且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放置在自身上,即,这两个织物端部2a、2b彼此接触或重叠(图7a和7b)。接着,这两个织物端部2a、2b通过织物连接部1彼此连接。为此,经纱端部3a、3b通常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元件4彼此材料锁合地连接。连接元件4例如呈纱线形式沿绷网10的横向延伸。在这里,如下这样实施连接,即,经纱端部3a、3b仅与连接元件4的上侧或连接元件4接触并且与其材料锁合地连接,尤其是焊接。为了调整织物连接部,可以从织物端部2a、2b去除一些纬纱6,以延长经纱端部3a、3b。按照有利方式如图7c所示,织物连接部1如下这样取向,即,使得至少一个连接元件4的下侧5b指向所形成的两层织物的内部的方向。如已述那样,可以简单借助透射焊接实现材料锁合的连接。
为了制造接缝绷网10,尤其是接缝毛毡10,在折叠部位20处形成接缝圈21。为此,在这些部位上从织物上去除一定数量的纬纱6。这种去除通常在绷网10折叠和彼此叠放之前已经实施。
现在可以由该两层织物出发,通过将接缝圈21合拢到一起并借助插线元件将接缝圈连接成插线接缝22而制成连续的织物圈,其可用作为绷网10的基础结构。在此,提供图7d和图7e所示的两种可能性。
在图7d中,接缝圈21如下这样合拢,即,使得织物连接部1布置在更接近纸侧11的层中。在此获得,织物连接部1被布置成使得至少一个连接元件4的下侧5b指向绷网10的运行侧12的方向。因而,如在图7d中所示的这种织物圈也可用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绷网10内的第一织物层14。
图7e示出替选方案。在此,接缝圈21如下这样合拢,即,使得织物连接部1布置在更接近运行侧12的层中。在此获得,织物连接部1被布置成使得至少一个连接元件4的下侧5b指向绷网10的纸侧11的方向。如在图7e中所示这种织物圈由于其制造简单而也可有利地用作为绷网10中的织物层14,也许也用作为第一织物层。
附图标记
1织物连接部
2a第一织物端部
2b第二织物端部
3a第一经纱端部
3b第二经纱端部
4连接元件
5上侧
5b下侧
6纬纱
7芯
8鞘
10绷网
11纸侧
12运行侧
13绒毛层
14第一织物层
15另外的织物层
20折叠部位
21接缝圈
22插线接缝

Claims (9)

1.用于制造或加工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的绷网(10)的织物连接部(1),所述织物连接部包括具有第一经纱端部(3a)的第一织物端部(2a)和具有第二经纱端部(3b)的第二织物端部(2b)以及至少一个沿以后的绷网(10)的横向延伸的连接元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4)具有上侧(5)和下侧(5b),并且所述第一经纱端部(3a)以及所述第二经纱端部(3b)仅与所述连接元件(4)的上侧(5)接触并且与所述上侧材料锁合地连接,尤其是焊接。
2.用于制造或加工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的绷网(10),所述绷网具有接触幅材的纸侧(11)和背离幅材的运行侧(12),其中,所述绷网(1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织物层(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12)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连接部(1),其中,所述织物连接部(1)被布置成使得至少一个连接元件(1)的下侧(5b)指向所述绷网(10)的运行侧(12)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绷网(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14)具有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连接部(1),其中,所有织物连接部(1)均被布置成使得各自的连接元件(4)的下侧(5b)指向所述绷网(10)的运行侧(12)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之一所述的绷网(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绷网(10)具有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织物层(15),所述另外的织物层同样具有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连接部(1),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14)与所述另外的织物层(15)相比布置得更接近所述绷网(10)的纸侧(11)。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绷网(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绷网(10)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15),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15)是圆织的织物层。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绷网(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绷网是压制毡(10),其中,所述绷网(10)的纸侧(11)通过与一个或多个织物层(14、15)通过针刺连接的绒毛层来提供。
7.用于制造或加工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的接缝绷网(10),所述接缝绷网具有接触幅材的纸侧(11)和背离幅材的运行侧(12),其中,所述接缝绷网(10)包括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织物段在两个折叠部位(20)处折叠并且放置在自身上以构成两层织物,其中,两个织物端部(2a、2b)通过织物连接部(1)彼此连接,并且其中,在所述折叠部位(20)处形成接缝圈(21),其中,通过借助插线元件将所述接缝圈(21)连接成插线接缝(22)而产生连续的织物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连接部(1)根据权利要求1来实施,其中,所述织物连接部(1)被布置成使得至少一个连接元件(1)的下侧(5b)指向所形成的两层织物的内部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缝绷网(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连接部(1)布置在所述两层织物的更接近所述纸侧(11)的层内,其中,所述连接元件(4)的下侧(5b)指向所述绷网(10)的运行侧(12)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缝绷网(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连接部(1)布置在所述两层织物的更接近所述运行侧(12)的层内,其中,所述连接元件(4)的下侧(5b)指向所述绷网(10)的纸侧(12)的方向。
CN202180073287.9A 2020-10-28 2021-09-22 织物连接部和造纸机绷网 Pending CN1166155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06634P 2020-10-28 2020-10-28
US63/106,634 2020-10-28
DE102020132389.1 2020-12-07
PCT/EP2021/076021 WO2022089843A1 (de) 2020-10-28 2021-09-22 Gewebeverbindung und papiermaschinenbespann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5589A true CN116615589A (zh) 2023-08-18

Family

ID=87684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3287.9A Pending CN116615589A (zh) 2020-10-28 2021-09-22 织物连接部和造纸机绷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55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64120B1 (ko) 평직물의 초음파 갭 용접에 의한 직물 시임 성형방법
FI80922B (fi) Tyg, saerskilt foer pappersmaskin och dess framstaellningsfoerfarande.
CN1989295B (zh) 用于输送皮带及压榨织物应用的半渗透织物
CN105026647B (zh) 工业织物以及使用超声波焊接来焊接接缝区域的方法
JP5486499B2 (ja) 製紙用および工業用の布の縫合を製造する方法、ならびに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した縫合
KR101598038B1 (ko) 초지기 및 산업용 직물의 시임 제조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시임
CN111148623B (zh) 格栅布
US20130333792A1 (en) Stabilized fabric seam for flat-woven continuous fabric belts
KR101514199B1 (ko) 다층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230407565A1 (en) Web connection and paper machine fabric
CN111954735B (zh) 用于制造纤维料幅的机器的网毯
CN116615589A (zh) 织物连接部和造纸机绷网
CN113825875A (zh) 接缝毛毡和在棉纸机中的应用
JP4564174B2 (ja) 非対称織りの織帯のための対称織りとの接合
US8388811B2 (en) Seamable press felt with flat manufactured carrier structure which is not woven
RU2446241C2 (ru) Тканевая лента для машины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олосов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в частности бумаги или картона
JP2018131707A (ja) 製紙用フェルト基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41769A (ja) 抄紙用プレスフェルト
CN114867910A (zh) 造纸机网毯
CN113785090A (zh) 网毯和网毯在棉纸机中的使用
KR20190139888A (ko) 핀 심의 프레스 펠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7365214B2 (ja) 製紙用シームフェルト
JP6433229B2 (ja) 製紙用シームフェ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885072A (zh) 压榨毡
JP6475063B2 (ja) 製紙用シームフェル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