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6222B - 线缆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6222B
CN116526222B CN202310793152.0A CN202310793152A CN116526222B CN 116526222 B CN116526222 B CN 116526222B CN 202310793152 A CN202310793152 A CN 202310793152A CN 116526222 B CN116526222 B CN 1165262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nector
sealing
shielding shell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31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26222A (zh
Inventor
汤来鑫
孙靖攀
陈红龙
洪瑜
王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31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62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6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6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26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6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线缆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组件。该线缆组件包括线缆、连接器、电磁屏蔽壳和导电密封件,电磁屏蔽壳内具有穿线空间,穿线空间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线缆的第一端与电磁屏蔽壳相连接并通过第一开口延伸至穿线空间内,连接器与电磁屏蔽壳相连接并覆盖第二开口,线缆的第一端与连接器电连接,导电密封件位于穿线空间之外,且导电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电磁屏蔽壳与线缆之间的缝隙内密封填充有第一密封部,且第一密封部与线缆的屏蔽层电接触,电磁屏蔽壳与连接器之间的缝隙内密封填充有第二密封部。本申请能够有利于解决电磁波易干扰线缆组件的各电气元件之间的电气传输性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线缆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线缆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线缆组件一般包括线缆、连接器和金属壳体,连接器与金属壳体的第一端相连接,线缆穿过金属壳体的第二端并与连接器电性连接,金属壳体为电磁干扰防护主体,其用于对连接器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处进行金属屏蔽防护。
但是,传统的线缆组件的连接器与金属壳体之间以及金属壳体与线缆之间具有缝隙,电磁波会从该缝隙进入金属壳体的内部,从而干扰线缆组件的各电气元件之间的电气传输性能,这会降低线缆组件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组件,能够有利于解决电磁波易干扰线缆组件的各电气元件之间的电气传输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组件,包括线缆、连接器、电磁屏蔽壳和导电密封件,
电磁屏蔽壳内具有穿线空间,穿线空间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线缆的第一端与电磁屏蔽壳相连接并通过第一开口延伸至穿线空间内,连接器与电磁屏蔽壳相连接并覆盖第二开口,线缆的第一端与连接器电连接,
导电密封件位于穿线空间之外,且导电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电磁屏蔽壳与线缆之间的缝隙内密封填充有第一密封部,且第一密封部与线缆的屏蔽层电接触,电磁屏蔽壳与连接器之间的缝隙内密封填充有第二密封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磁屏蔽壳与线缆之间的缝隙内密封填充有与线缆的屏蔽层电接触的第一密封部,电磁屏蔽壳与连接器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第二密封部,也就是说,穿线空间在连接器、电磁屏蔽壳、线缆、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的围绕下成为密闭空间,如此可防止电磁波从电磁屏蔽壳与线缆之间的缝隙以及电磁屏蔽壳与连接器之间的缝隙进入电磁屏蔽壳内的穿线空间,进而解决电磁波进入穿线空间干扰线缆组件的各部件之间的电气传输性能的问题。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导电密封件位于穿线空间之外,也就是说,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位于穿线空间之外,这可增大位于穿线空间内的电气元件与导电密封件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经过导电密封件的电磁波对穿线空间内的电气元件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线缆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线缆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图4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线缆、110-屏蔽层、111-第二屏蔽部、120-外护套、200-连接器、210-连接器主体、211-环形凸缘、220-电路板、300-电磁屏蔽壳、400-导电密封件、410-第一密封部、411-安装部、412-限位面、420-第二密封部、421-宽部、430-连接部、440-第一加强部、450-第二加强部、500-绝缘内模、600-磁环、70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缆组件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缆组件,包括线缆100、连接器200、电磁屏蔽壳300和导电密封件400。可选地,电磁屏蔽壳300可以为金属壳,其是线缆组件的电磁防护主体,分别与线缆100的屏蔽层110和连接器200的金属壳体导通,对线缆100和连接器200的电连接位置进行金属屏蔽防护;导电密封件400可为导电胶、导电塑料等具有密封功能的导电件。
电磁屏蔽壳300内具有穿线空间,穿线空间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线缆100的第一端与电磁屏蔽壳300相连接并通过第一开口延伸至穿线空间内,连接器200与电磁屏蔽壳300相连接并覆盖第二开口,线缆100的第一端与连接器200电连接。具体来讲,穿线空间贯通电磁屏蔽壳300,电磁屏蔽壳300具有远离连接器200设置的压接端,线缆10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伸入穿线空间内之后,线缆100的第一端与电磁屏蔽壳300的压接端相对设置,而后可采用压接的方式将压接端与线缆100的第一端相连接,如此可将电磁屏蔽壳300固定至线缆100的第一端;连接器200与线缆100之间的连接区域可位于穿线空间内,也可位于穿线空间外,本申请不对此进行限制。
可选地,连接器200的一部分可位于穿线空间之内,连接器200的另一部分可位于穿线空间之外,连接器200位于穿线空间之外的部分的端面与电磁屏蔽壳300的端面相贴合,下述的第二密封部420密封填充于上述的两个端面之间的缝隙内,且第二密封部420可为环形结构件;当然,连接器200也可完全位于穿线空间之外,其可套设于电磁屏蔽壳300的外部,或者连接器200的端面与电磁屏蔽壳300的端面相贴合,本申请不对连接器200与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限制。
导电密封件400位于穿线空间之外,且导电密封件400包括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电磁屏蔽壳300与线缆100之间的缝隙内密封填充有第一密封部410,且第一密封部410与线缆100的屏蔽层110电接触,电磁屏蔽壳300与连接器200之间的缝隙内密封填充有第二密封部420。具体来讲,第一密封部410可填充电磁屏蔽壳300与线缆100之间的缝隙在其深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如此可避免穿线空间通过上述的缝隙与外部环境相连通;第二密封部420可填充电磁屏蔽壳300与连接器200之间的缝隙在其深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如此可避免穿线空间通过上述的缝隙与外部环境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磁屏蔽壳300与线缆100之间的缝隙内密封填充有与线缆100的屏蔽层110电接触的第一密封部410,电磁屏蔽壳300与连接器200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第二密封部420,也就是说,穿线空间在连接器200、电磁屏蔽壳300、线缆100、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的围绕下成为密闭空间,如此可防止电磁波从电磁屏蔽壳300与线缆100之间的缝隙以及电磁屏蔽壳300与连接器200之间的缝隙进入电磁屏蔽壳300内的穿线空间,进而解决电磁波进入穿线空间干扰线缆组件的各部件之间的电气传输性能的问题。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导电密封件400位于穿线空间之外,也就是说,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位于穿线空间之外,这可增大位于穿线空间内的电气元件与导电密封件400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经过导电密封件400的电磁波对穿线空间内的电气元件的干扰。
可选地,电磁屏蔽壳300的朝向第二密封部420的一面设有凹陷部,第二密封部420具有位于凹陷部内并与凹陷部的内壁贴合连接的宽部421,通过宽部421与凹陷部的内壁的限位配合可防止第二密封部420从电磁屏蔽壳300与连接器200之间的缝隙内脱离。进一步地,电磁屏蔽壳300朝向连接器200的端面的靠近穿线空间的边缘设有倒角,凹陷部为上述的倒角,如此便于在电磁屏蔽壳300的厚度较小的情况下加工凹陷部。
为了提升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分别设置在两个对应的缝隙中的稳定性,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导电密封件400还包括连接部430,连接部430位于穿线空间之外,连接部430分别与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相连接,且连接部430包裹电磁屏蔽壳300的外周面。可选地,可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形成第一密封部410、第二密封部420和连接部430。连接部430位于穿线空间之外,这可增大位于穿线空间内的电气元件与连接部430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经过连接部430的电磁波对穿线空间内的电气元件的干扰。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30包裹电磁屏蔽壳300的外周面,也就是说,连接部430完全覆盖电磁屏蔽壳300的外周面,因此连接部430与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较大,将连接部430分别与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相连接,则可间接地增大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分别与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的连接强度,如此可减小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分别从两个对应的缝隙中脱离的风险,以提升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设置的稳定性。此外,连接部430包裹电磁屏蔽壳300的外周面还可对电磁屏蔽壳300提供缓冲保护,如此可防止电磁屏蔽壳300在外部的作用力的冲击下出现裂缝或变形,进而防止电磁波通过电磁屏蔽壳300上的裂缝进入穿线空间内干扰电气元件;或者防止变形后的电磁屏蔽壳300与穿线空间内的电气元件之间的距离过小,进而防止经过电磁屏蔽壳300的电磁波对穿线空间内的电气元件进行干扰。进一步地,连接部430覆盖连接器2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和/或,连接部430覆盖电磁屏蔽壳300的邻近第一开口的端面,如此可进一步地防止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分别从两个对应的缝隙中脱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部430靠近第一密封部410的一端完全覆盖电磁屏蔽壳300的邻近第一开口的端面。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30与电磁屏蔽壳300的端面相连接,且第一密封部410与连接部430相连接,如此可通过连接部430增加第一密封部410与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防止第一密封部410从对应的缝隙中脱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部430靠近第二密封部420的一端位于第二密封部420背离第一密封部410的一侧,并包裹连接器2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30与连接器2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相连接,且第二密封部420与连接部430相连接,如此可通过连接部430使第二密封部420与连接器200相连接,从而防止第二密封部420从对应的缝隙中脱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器200具有环形凸缘211,环形凸缘211可位于电磁屏蔽壳300以内,此时连接部430位于环形凸缘211的外周面与电磁屏蔽壳300的内周面之间,也就是说,连接部430位于电磁屏蔽壳300之内,这会使得连接部430与穿线空间之间的距离较短。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420位于环形凸缘211的第一端面和电磁屏蔽壳300的第一端面之间,连接部430靠近第二密封部420的一端的端面与环形凸缘211背离电磁屏蔽壳300的第二端面共面,也就是说,环形凸缘211位于电磁屏蔽壳300之外,环形凸缘211的第一端面与电磁屏蔽壳300靠近第二开口的端面相对设置,连接部430靠近第二密封部420的一端完全包裹环形凸缘211的外周面。可选地,环形凸缘211可设于下文所述的连接器主体210的外周面。
本实施例中,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第二密封部420位于环形凸缘211的右端面和电磁屏蔽壳300的左端面之间,并填充该右端面和左端面之间的缝隙,相较于上一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二密封部420位于电磁屏蔽壳300以外,如此可使得连接部430距离穿线空间更远,进而可进一步减小经过第二密封部420的电磁波对穿线空间内的电气元件的干扰。此外,连接部430完全包裹环形凸缘211的外周面可增大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以进一步防止与连接部430相连接的第二密封部420从对应的缝隙中脱落。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6,导电密封件400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部440和第二加强部450,第一加强部440与第一密封部410相连接,且第一加强部440与电磁屏蔽壳300的邻近第一开口的端面相连接,第二加强部450与第二密封部420相连接,且第二加强部450分别与电磁屏蔽壳3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和连接器2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相连接。可选地,可通过灌封的方式分别形成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一加强部440,以及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二密封部420和第二加强部450。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440与电磁屏蔽壳300的端面相连接,且第一密封部410与第一加强部440相连接,如此可通过第一加强部440增加第一密封部410与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防止第一密封部410从对应的缝隙中脱落;第二加强部450分别与电磁屏蔽壳3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和连接器2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相连接,且第二密封部420与第二加强部450相连接,如此可通过第二加强部450增加第二密封部420分别与电磁屏蔽壳300和连接器20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防止第二密封部420从对应的缝隙中脱落。此外,第一加强部440与第二加强部450未完全覆盖电磁屏蔽壳300的外周面,因此本实施例的导电密封件400所用的原材料较少,如此可节省导电密封件400的制作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线缆100具有外护套120,屏蔽层1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屏蔽部和第二屏蔽部111,外护套120套设于第一屏蔽部的外部,第二屏蔽部111相对第一屏蔽部沿远离连接器200的方向弯折,且第二屏蔽部111覆盖外护套1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密封部410与第二屏蔽部111电接触。本实施例中,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外护套120套设于第一屏蔽部的外部,第二屏蔽部111超出外护套120的左端,将第二屏蔽部111向右弯折即可使第二屏蔽部111覆盖外护套1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将第二屏蔽部111翻折出来后,可增大屏蔽层110与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屏蔽层110与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将第二屏蔽部111翻折出来后,第二屏蔽部111位于电磁屏蔽壳300与线缆100的外护套120之间,在形成第一密封部410的过程中,外护套120可阻挡形成第一密封部410的导电原材料进入线缆100的内部,进而防止该导电原材料覆盖线缆100内的线缆芯,以避免各线缆芯之间发生短路。再者而言,在电磁屏蔽壳300具有远离连接器200设置的压接端的情况下,第二屏蔽部111位于压接端与外护套120之间,也就是说,压接端与外护套120之间具有金属层,如此可提高压接后电磁屏蔽壳300与线缆100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位于压接端与外护套120之间的第二屏蔽部111还可保护线缆100内的线缆芯,防止线缆芯被压坏。除本实施例外,还可剥离线缆100的左端的外护套120,以使线缆100左端的屏蔽层110外露,也就是说,去除屏蔽层110与电磁屏蔽壳300的压接端之间的外护套120,以便于第一密封部410与屏蔽层110电接触。
可选地,第一密封部410可仅与第二屏蔽部111的端面电接触,但如此设置第一密封部410与第二屏蔽部11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两者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410延伸至第二屏蔽部111与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的缝隙内,也就是说,第一密封部410与第二屏蔽部111的朝向电磁屏蔽壳300的一面相连接,如此可增大第一密封部410与第二屏蔽部1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两者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和/或,第一密封部410延伸至第二屏蔽部111与外护套120之间的缝隙内,也就是说,第一密封部410与第二屏蔽部111的朝向外护套120的一面相连接,如此可增大第一密封部410与第二屏蔽部1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两者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屏蔽层110一般为金属编织层,金属编织层具有多个孔隙,该孔隙会减小屏蔽层110与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屏蔽层110与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因此可使第一密封部410填充第二屏蔽部111的至少一个孔隙,如此可增大屏蔽层110与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的接触面积。此外,第一密封部410填充上述的孔隙后可增大第二屏蔽部111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小第二屏蔽部111被损坏的风险。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还包括绝缘内模500,绝缘内模500填充于穿线空间内,且绝缘内模500的外周面与穿线空间的内壁面相贴合。本实施例中,可向穿线空间内注入绝缘材料以形成绝缘内模500,绝缘内模500的外周面与穿线空间的内壁面相贴合后,可对电磁屏蔽壳300进行支撑,以防止电磁屏蔽壳300在外部的作用力下出现裂缝或者变形。此外,绝缘内模500的外周面与穿线空间的内壁面相贴合后,可防止在形成导电密封件400的过程中,形成导电密封件400的导电原材料进入穿线空间内,若导电密封件400进入穿线空间则内会减小穿线空间内的电气元件与导电密封件之间的距离,还可能会造成穿线空间内的电子元气件短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内模500包覆连接器200与线缆100的第一端的连接区域。这里的连接器200与线缆100的第一端的连接区域指的是两者的连接处所在的区域,具体可以是连接器200上的一个区域,也可以是线缆100上的一个区域。本实施例中,绝缘内模500包覆上述的连接区域,如此可防止连接器200的与线缆100电连接的电连接触点发生短路,此时绝缘内模500既可对电磁屏蔽壳300进行支撑,防止导电密封件400进入穿线空间,又可防止连接器200的与线缆100电连接的电连接触点发生短路,从而达到一物多用的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线缆100的外部套设有磁环600,磁环600与电磁屏蔽壳300间隔设置,磁环600可抑制高频电磁波,提升线缆组件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可选地,可直接将磁环600套设在线缆100的外周面上,且磁环600与线缆100过渡配合,以防止磁环600在线缆100上窜动,但由于磁环600的规格种类较少,而线缆100的规格种类较多,因此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不易找到能够与线缆100过渡配合的磁环600。因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410形成有沿远离线缆100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的安装部411,安装部411包裹线缆1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磁环600套设于安装部411的外部,并与安装部411过渡配合。本实施例中,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例,第一密封部410向右延伸,以形成安装部411,磁环600套设于安装部411的外周面,在装配的过程中,可通过控制安装部411的厚度来控制安装部411的外径,从而使安装部411可适配各种规格的磁环600,也就是说,在线缆100与磁环600不适配时,可通过形成合适厚度的安装部411来使线缆100与磁环600相适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410还具有限位面412,磁环600与限位面412在第一方向上限位配合,其中,第一方向为由磁环600向电磁屏蔽壳300延伸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在将磁环600套设在线缆100的外部后,可将磁环600向左移动,在磁环600接近位于其左侧的限位面412时,磁环600可与限位面412限位配合,如此可实现对磁环600的精准定位。此外,在注塑形成外壳700的过程中,限位面412还可防止磁环600朝靠近电磁屏蔽壳300的方向移动,如此可减小磁环600在定位后脱离预设位置的风险。
线缆100包括线缆主体和线缆芯,线缆主体包裹线缆芯,线缆芯与连接器200电连接。当线缆100被弯折时,线缆芯会相对线缆主体发生位移,即:线缆芯在线缆主体的内部窜动,如此可能会使得线缆芯与连接器200相分离,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线缆芯与线缆主体朝向连接器200的端面粘接,在线缆100被弯折时,由于线缆芯被粘接固定至线缆主体的端面,因此可防止线缆芯相对线缆主体发生位移,进而防止线缆芯与连接器200相分离。需要说明的是,线缆主体可包括上述的屏蔽层110和外护套12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还包括外壳700,外壳700包裹电磁屏蔽壳300的外周面、连接器200的部分外周面以及线缆100的部分外周面。外壳700可保护电磁屏蔽壳300和导电密封件400,减小电磁屏蔽壳300和导电密封件400受损的风险。可选地,外壳700可以为金属壳或者绝缘壳。
和/或,连接器200包括连接器主体210和电路板220,电路板220与连接器200相连接,线缆100通过电路板220与连接器主体21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20可与连接器主体210的引脚焊接,线缆100可与电路板220焊接,如此可提升接线的便利性。当然,连接器200也可以不包括电路板220,此时线缆100直接与连接器主体210电连接。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100)、连接器(200)、电磁屏蔽壳(300)和导电密封件(400),
所述电磁屏蔽壳(300)内具有穿线空间,所述穿线空间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线缆(100)的第一端与所述电磁屏蔽壳(300)相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穿线空间内,所述连接器(200)与所述电磁屏蔽壳(300)相连接并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线缆(100)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器(200)电连接,
所述导电密封件(400)位于所述穿线空间之外,且所述导电密封件(400)包括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所述电磁屏蔽壳(300)与所述线缆(100)之间的缝隙内密封填充有所述第一密封部(410),且所述第一密封部(410)与所述线缆(100)的屏蔽层(110)电接触,所述电磁屏蔽壳(300)与所述连接器(200)之间的缝隙内密封填充有所述第二密封部(420),以填充所述电磁屏蔽壳(300)与所述连接器(200)之间的缝隙在其深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密封件(400)还包括连接部(430),所述连接部(430)位于所述穿线空间之外,所述连接部(430)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部(410)和所述第二密封部(420)相连接,且所述连接部(430)包裹所述电磁屏蔽壳(300)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30)靠近所述第二密封部(42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420)背离所述第一密封部(410)的一侧,并包裹所述连接器(2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200)具有环形凸缘(211),所述第二密封部(420)位于所述环形凸缘(211)的第一端面和所述电磁屏蔽壳(300)的第一端面之间,所述连接部(430)靠近所述第二密封部(420)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环形凸缘(211)背离所述电磁屏蔽壳(300)的第二端面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密封件(400)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部(440)和第二加强部(450),所述第一加强部(440)与所述第一密封部(410)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强部(440)与所述电磁屏蔽壳(300)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部(450)与所述第二密封部(420)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强部(450)分别与所述电磁屏蔽壳(3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和所述连接器(2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100)具有外护套(120),所述屏蔽层(1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屏蔽部和第二屏蔽部(111),所述外护套(120)套设于所述第一屏蔽部的外部,所述第二屏蔽部(111)相对所述第一屏蔽部沿远离所述连接器(200)的方向弯折,且所述第二屏蔽部(111)覆盖所述外护套(1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密封部(410)与所述第二屏蔽部(111)电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10)延伸至所述第二屏蔽部(111)与所述电磁屏蔽壳(300)之间的缝隙内;和/或,所述第一密封部(410)延伸至所述第二屏蔽部(111)与所述外护套(120)之间的缝隙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绝缘内模(500),所述绝缘内模(500)填充于所述穿线空间内,且所述绝缘内模(500)的外周面与所述穿线空间的内壁面相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内模(500)包覆所述连接器(200)与所述线缆(100)的第一端的连接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100)的外部套设有磁环(600),所述磁环(600)与所述电磁屏蔽壳(300)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密封部(410)形成有沿远离所述线缆(100)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的安装部(411),所述安装部(411)包裹所述线缆(10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所述磁环(600)套设于所述安装部(411)的外部,并与所述安装部(411)过渡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410)还具有限位面(412),所述磁环(600)与所述限位面(412)在第一方向上限位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磁环(600)向所述电磁屏蔽壳(300)延伸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100)包括线缆主体和线缆芯,所述线缆主体包裹所述线缆芯,所述线缆芯与所述连接器(200)电连接,所述线缆芯与所述线缆主体朝向所述连接器(200)的端面粘接;和/或,
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外壳(700),所述外壳(700)包裹所述电磁屏蔽壳(300)的外周面、所述连接器(200)的部分外周面以及所述线缆(100)的部分外周面;和/或,
所述连接器(200)包括连接器主体(210)和电路板(220),所述电路板(220)与所述连接器(200)相连接,所述线缆(100)通过所述电路板(220)与所述连接器主体(210)电连接。
CN202310793152.0A 2023-06-29 2023-06-29 线缆组件 Active CN1165262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3152.0A CN116526222B (zh) 2023-06-29 2023-06-29 线缆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3152.0A CN116526222B (zh) 2023-06-29 2023-06-29 线缆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6222A CN116526222A (zh) 2023-08-01
CN116526222B true CN116526222B (zh) 2023-09-29

Family

ID=8739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3152.0A Active CN116526222B (zh) 2023-06-29 2023-06-29 线缆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622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6625A (en) * 1995-04-21 1998-05-05 Thomson-Csf Device to join up cable sheathings
CN206004082U (zh) * 2016-09-20 2017-03-08 重庆希诺达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远传信号线缆与连接器的加固结构
CN107732579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208970852U (zh) * 2018-11-28 2019-06-11 江苏亨通新能源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穿板高压连接器
CN110034451A (zh) * 2017-12-21 2019-07-19 德尔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提供电磁屏蔽的电缆密封件的电连接器
DE102018127578A1 (de) * 2018-11-06 2020-05-07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Kabelanordnung
JP2021018979A (ja) * 2019-07-23 2021-0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2956088A (zh) * 2019-02-25 2021-06-11 J.S.T.公司 将连接器屏蔽和接地的方法
CN215299741U (zh) * 2021-04-08 2021-12-2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屏蔽式线缆组件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6625A (en) * 1995-04-21 1998-05-05 Thomson-Csf Device to join up cable sheathings
CN107732579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206004082U (zh) * 2016-09-20 2017-03-08 重庆希诺达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远传信号线缆与连接器的加固结构
CN110034451A (zh) * 2017-12-21 2019-07-19 德尔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提供电磁屏蔽的电缆密封件的电连接器
DE102018127578A1 (de) * 2018-11-06 2020-05-07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Kabelanordnung
CN208970852U (zh) * 2018-11-28 2019-06-11 江苏亨通新能源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穿板高压连接器
CN112956088A (zh) * 2019-02-25 2021-06-11 J.S.T.公司 将连接器屏蔽和接地的方法
JP2021018979A (ja) * 2019-07-23 2021-0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15299741U (zh) * 2021-04-08 2021-12-2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屏蔽式线缆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6222A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33751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US7393218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overmolded shielded housing
CN110379554B (zh) 电缆
US9070988B2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on of connector terminal
US7671278B2 (en) Cable having EMI-suppress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EP2660827B1 (en) Wire harness shield structure
US9716378B2 (en) Cold shrinkable termination for an electric power cable
EP3573186B1 (en) Terminal crimp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rimping structure
US9466967B2 (en) Oil-cooled equipment harness
EP3683897A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EP3683894A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US6062907A (en) Offset ultra SCSI connector
US6409542B1 (en) Electrically shielded connector with over-molded insulating cover
CN116526222B (zh) 线缆组件
KR101782011B1 (ko) 플러그 커넥터 케이블 및 그 제작 방법
CN106374252A (zh) 一种多触点屏蔽连接器
CN216529678U (zh) 连接器组件
CN108336546B (zh) 一种编码器屏蔽线的加工方法及编码器
JP3237818U (ja) アングルコネクタ
CN219458086U (zh) 一种以太网板端连接器及汽车
US1190168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multi-wire electrical cable
US10044151B2 (en) Shield wire grounding device of electric equipment
JP5517287B2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
US20230163539A1 (en) Shielded terminal
CN107565253A (zh) 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的连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内部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