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8568B - 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8568B
CN116278568B CN202310469415.2A CN202310469415A CN116278568B CN 116278568 B CN116278568 B CN 116278568B CN 202310469415 A CN202310469415 A CN 202310469415A CN 116278568 B CN116278568 B CN 1162785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damper
rear suspension
bracket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694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78568A (zh
Inventor
罗御
夏国锋
吕鉴福
陈振
张家斌
崔兆东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Special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Special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Special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Special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694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8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8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8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78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8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05Suspension lock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5/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 B60G15/08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fluid spring
    • B60G15/1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fluid spring and fluid dam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商用车驾驶室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的底部的限位结构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液压锁具;外壳用于与横向减振器的一端铰接连接,液压锁具用于将后悬上支架连接在外壳的顶端,外壳的底部用于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铰接连接;限位结构用于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相配合,以限制第一气囊减振器绕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的铰接点的转动,以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会使现有的后悬液压锁产生绕气囊减振器上吊耳中心的旋转运动,使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加剧,产生异响,还会加剧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磨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商用车驾驶室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
背景技术
驾驶室后悬液压锁是设置在车架上,用于连接驾驶室后端与车架,或断开驾驶室后端与车架之间的连接的锁止机构,现有的后悬液压锁与车架之间通常都连接有一组气囊减振器和一组横向减振器,以便通过气囊减振器和横向减振器减少行车时来自发动机和地面的各种震动对驾驶室造成的影响,提高驾驶室乘驾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现有后悬液压锁通常通过液压锁具将与驾驶室固定连接的后悬上支架的锁销锁定在后悬液压锁顶端的锁体导向槽内的方式实现驾驶室与后悬液压锁之间的连接;现有的后悬液压锁上通常设置有侧面安装点和下方安装点;
侧面安装点与横向减振器上吊耳相连,下方安装点与气囊减振器上吊耳相连,由于横向减振器在侧向上的运动存在一定的行程,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会使现有的后悬液压锁产生绕气囊减振器上吊耳中心的旋转运动,使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加剧,产生异响,还会加剧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磨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以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会使现有的后悬液压锁产生绕气囊减振器上吊耳中心的旋转运动,使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加剧,产生异响,还会加剧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磨损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的限位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液压锁具;
所述外壳用于与横向减振器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液压锁具用于将后悬上支架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端,所述外壳的底部用于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铰接连接;
所述限位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绕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的铰接点的转动。
通过设置所述限位结构,通过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绕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的铰接点的转动,解决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会使现有的后悬液压锁产生绕气囊减振器上吊耳中心的旋转运动,使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加剧,产生异响,还会加剧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磨损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环抱在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环抱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同。
其中,所述限位结构用于环抱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的侧面(也即内侧面)的形状根据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的形状来确定,所述限位结构不用于环抱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的侧面(也即外侧面)的形状则不做额外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后悬上支架的后悬锁止销轴相配合的U型槽;所述液压锁具用于将所述后悬锁止销轴锁止在所述U型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底端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顶端面贴合的贴合面,所述限位结构形成于所述贴合面上,所述贴合面上还形成有连通所述外壳内部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用于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穿入所述外壳的内部。
通过设置所述贴合面,使经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吸收减弱后沿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轴向向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与所述后悬液压锁的铰接点传递的剩余冲击力,能够经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分摊至所述贴合面上,减少该所述剩余冲击力对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与所述后悬液压锁的铰接点的冲击,减少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与所述后悬液压锁的铰接点的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两块相对设置并铆接连接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液压锁具、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和所述横向减振器的一端的容纳空间;
所述侧板的底端均向远离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翻边,两个所述翻边形成所述贴合面。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贴合面上,并沿所述上盖的周向设置的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上盖的外周面贴合的弧形面。
其中,所述凸起部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凸起部呈空心柱状(包括但不限于:圆环状、空心圆柱状、空心直棱柱状等),所述凸起部的內周面与所述上盖的外周面相配合。
其中,所述凸起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上盖的周向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凸起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上盖的周向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贴合面上设置有橡胶缓冲层,所述橡胶缓冲层用于与所述上盖的顶端面抵接。
通过设置所述橡胶缓冲层,使上述剩余冲击力中分摊至所述贴合面的部分能够被所述橡胶缓冲层吸收、减弱,避免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与所述贴合面之间因撞击产生损伤或变形,也能减少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与所述贴合面之间的撞击异响,进一步提升车辆的NVH性能。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驾驶室后悬液压锁还包括警报单元和设置在所述液压锁具上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在所述液压锁具解锁时向所述警报单元发送警报信息,所述警报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警报信息时,发出声音警报或灯光警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后悬支架结构,包括用于与驾驶室的底端和/或后端固定连接的后悬上支架、用于与车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架、第一气囊减振器、横向减振器和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驾驶室后悬液压锁;
所述后悬上支架通过所述液压锁具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
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铰接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绕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的转动;
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下吊耳与所述连接支架的底端铰接连接,所述横向减振器倾斜设置,所述横向减振器的一端铰接连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横向减振器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支架的顶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悬架总成,包括前悬支架单元和两个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后悬支架结构,两个所述后悬支架结构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前悬支架单元包括横向稳定杆和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前悬支架结构;
所述前悬支架结构包括翻转臂、前悬上支架、第二气囊减振器和减振器支座;
所述第二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和所述翻转臂的第一端部均铰接连接在所述前悬上支架的底端,所述前悬上支架用于与所述驾驶室的前端和/或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翻转臂的第二端部用于与所述车架铰接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翻转臂之间;
所述减振器支座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二气囊减振器的下吊耳与所述减振器支座铰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悬支架结构还包括前悬下支架,所述后悬支架结构还包括后悬下支架,所述前悬下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翻转臂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前悬下支架铰接连接;
所述后悬下支架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后悬下支架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所述前悬下支架和所述后悬下支架,即可使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总成能够通过调整所述前悬下支架、所述减振器支座和所述后悬下支架的高度,或者通过设置调节结构(所述前悬下支架、所述减振器支座和所述后悬下支架沿其高度方向开设多个调节安装孔),沿高度方向调整所述前悬下支架、所述减振器支座和所述后悬下支架在所述车架上的安装位置,使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总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型号的车辆中驾驶室和车架之间的各种高度差,进而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总成能够匹配不同安装高度的驾驶室,相对于现有的悬架总成具备更好的通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悬架总成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翻转臂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前悬下支架的铰接点上的压紧螺栓的螺帽上,并位于所述螺帽与所述前悬下支架之间,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向所述报警器发送表示所述螺帽对所述前悬下支架的压紧力值的压紧力信息。
通过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报警器(其中,所述报警器设置于车体上即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报警器设置于驾驶室内部的仪表台上),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螺帽对所述前悬下支架的压紧力值,当检测到压紧力值超出预设压紧力值范围时(即大于预设压紧力值范围的最大值,或小于预设压紧力值范围的最小值时),所述报警器可通过声音或光效等措施对驾驶员发出报警指示,提示驾驶员及时对所述压紧螺栓的拧紧力矩进行维护,避免因所述压紧螺栓的拧紧力矩衰减失效直至松脱后造成的异响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的驾驶室后悬液压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后悬支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的第一气囊减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的后悬上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中的悬架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的前悬支架结构、横向稳定杆、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中的前悬上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中的横向稳定杆和翻转臂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中的减振器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中的前悬下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中的后悬下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后悬支架结构、2—前悬支架结构、3—横向稳定杆、4—压力传感器、5—报警器、6—压紧螺栓;
11—驾驶室后悬液压锁、12—后悬上支架、13—连接支架、14—第一气囊减振器、15—横向减振器、16—后悬下支架;
111—外壳、112—限位结构、113—液压锁具、114—U型槽;
111.1—贴合面;
121—后围安装板、122—后悬地板纵梁安装板、123—后悬锁止销轴、124—锁止销轴支架;
141—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142—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3—第一减振器的下吊耳;
21—翻转臂、22—前悬上支架、23—第二气囊减振器、24—减振器支座、25—前悬下支架;
211—转轴;
221—前围安装板、222—前悬地板纵梁安装板、223—减振器连接座、224—转轴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11,包括外壳111、设置在外壳111的底部的限位结构112和设置在外壳111内的液压锁具113;
外壳111用于与横向减振器15的一端铰接连接,液压锁具113用于将后悬上支架12连接在外壳111的顶端,外壳111的底部用于与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上吊耳铰接连接;
限位结构112用于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相配合,以限制第一气囊减振器14绕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上吊耳的铰接点的转动。
通过设置限位结构112,通过限位结构112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相配合,以限制第一气囊减振器14绕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上吊耳的铰接点的转动,解决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会使现有的后悬液压锁产生绕气囊减振器上吊耳中心的旋转运动,使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加剧,产生异响,还会加剧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磨损的技术问题。
概括的来讲,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结构112环抱在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上;限位结构112用于环抱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的侧面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同。
其中,限位结构112用于环抱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的侧面(也即限位结构112的内侧面)的形状根据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的形状来确定,限位结构112不用于环抱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的侧面(也即限位结构112的外侧面)的形状则不做额外限定。
其中,通过液压锁具113将后悬上支架12连接在外壳111的顶端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外壳111的顶部开设有与后悬上支架12的后悬锁止销轴123相配合的U型槽114;液压锁具113用于将后悬锁止销轴123锁止在U型槽114内。
其中,如图1所示,外壳111的底端形成有用于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顶端面贴合的贴合面111.1,限位结构112形成于贴合面111.1上,贴合面111.1上还形成有连通外壳111内部的安装口,安装口用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141穿入外壳111的内部。
通过设置贴合面111.1,使经第一气囊减振器14吸收减弱后沿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轴向向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上吊耳与后悬液压锁的铰接点传递的剩余冲击力,能够经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分摊至贴合面111.1上,减少该剩余冲击力对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上吊耳与后悬液压锁的铰接点的冲击,减少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上吊耳与后悬液压锁的铰接点的磨损。
其中,如图1所示,外壳111包括两块相对设置并铆接连接的侧板,两个侧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液压锁具113、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141和横向减振器15的一端的容纳空间;
侧板的底端均向远离另一个侧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翻边,两个翻边形成贴合面111.1。
其中,如图1所示,限位结构112包括形成于贴合面111.1上,并沿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周向设置的至少一个凸起部,凸起部上形成有用于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贴合的弧形面。
其中,凸起部的数量为一个时,凸起部呈空心柱状(包括但不限于:圆环状、空心圆柱状、空心直棱柱状等),凸起部的內周面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相配合。
其中,凸起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凸起部沿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周向间隔设置。
优选的,凸起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凸起部沿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周向均布。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由于两个翻边形成贴合面111.1,凸起部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凸起部对称设置,每个翻边上均设置有一个凸起部,凸起部呈弧形板状,凸起部上形成有用于与上盖的外周面贴合的内弧面。
在本实施例1中,贴合面111.1上设置有橡胶缓冲层(图中未示出),橡胶缓冲层用于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顶端面抵接。
通过设置橡胶缓冲层,使上述剩余冲击力中分摊至贴合面111.1的部分能够被橡胶缓冲层吸收、减弱,避免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与贴合面111.1之间因撞击产生损伤或变形,也能减少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与贴合面111.1之间的撞击异响,进一步提升车辆的NVH性能。
其中,实施例1所提供的驾驶室后悬液压锁11还包括警报单元和设置在液压锁具113上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用于在液压锁具113解锁时向警报单元发送警报信息,警报单元用于在接收到警报信息时,发出声音警报或灯光警报。
实施例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基于实施例1所提供的驾驶室后悬液压锁11,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后悬支架结构1,包括用于与驾驶室的底端和/或后端固定连接的后悬上支架12、用于与车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架13、第一气囊减振器14、横向减振器15和根据实施例1所提供的驾驶室后悬液压锁11;
后悬上支架12通过液压锁具113连接在外壳111的顶部;
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141铰接连接在外壳111的底部,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与限位结构112配合,以限制第一气囊减振器14绕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141的转动;
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下吊耳143与连接支架13的底端铰接连接,横向减振器15倾斜设置,横向减振器15的一端铰接连接在外壳111上,横向减振器15的另一端安装在连接支架13的顶端。
其中,如图4所示,后悬上支架12包括竖直设置的后围安装板121、水平设置的后悬地板纵梁安装板122、固定连接在后悬地板纵梁安装板122的底端的锁止销轴支架124和固定连接在锁止销轴支架124上的后悬锁止销轴123;
后围安装板121的底端与后悬地板纵梁安装板122的后端固定连接;
锁止销轴支架12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后悬锁止销轴123固定连接在锁止销轴支架124的两个侧板之间。
液压锁具113用于将后悬锁止销轴123锁止在U型槽114内。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基于实施例2所提供的后悬支架结构1,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悬架总成,包括前悬支架单元和两个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后悬支架结构1,两个后悬支架结构1左右对称设置;
前悬支架单元包括横向稳定杆3和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前悬支架结构2;
如图6和图9所示,前悬支架结构2包括翻转臂21、前悬上支架22、第二气囊减振器23和减振器支座24;
第二气囊减振器23的上吊耳和翻转臂21的第一端部均铰接连接在前悬上支架22的底端,前悬上支架22用于与驾驶室的前端和/或底端固定连接;
翻转臂21的第二端部用于与车架铰接连接;横向稳定杆3固定连接在两个翻转臂21之间;
减振器支座24固定连接在车架上,第二气囊减振器23的下吊耳与减振器支座24铰接连接。
其中,如图7所示,前悬上支架22包括竖直设置的前围安装板221、水平设置的前悬地板纵梁安装板222、固定连接在前悬地板纵梁安装板222和/或前围安装板221底端的减振器连接座223和转轴连接座224;
前围安装板221的底端与前悬地板纵梁安装板222的前端固定连接。
其中,如图8所示,翻转臂21的第一端部套设有转轴211,转轴211水平且垂直于翻转臂21设置,转轴211的两端分别伸出翻转臂21的两侧,转轴211的侧面上开设有两个螺栓孔,其中一个螺栓孔位于翻转臂21的一侧,另一个螺栓孔位于翻转臂21的另一侧,转轴211上的两个螺栓孔用于与转轴连接座224上的两个螺栓孔两配合,通过螺栓将转轴211固定连接在转轴连接座224上,进而实现前悬上支架22与翻转臂21之间的铰接连接。
其中,如图6、图10和图11所示,前悬支架结构2还包括前悬下支架25,后悬支架结构1还包括后悬下支架16,前悬下支架25固定连接在车架上,翻转臂21的第二端部与前悬下支架25铰接连接;
后悬下支架16的顶端与连接支架13固定连接,后悬下支架16与车架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前悬下支架25和后悬下支架16,即可使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总成能够通过调整前悬下支架25、减振器支座24和后悬下支架16的高度,或者通过设置调节结构(前悬下支架25、减振器支座24和后悬下支架16沿其高度方向开设多个调节安装孔),沿高度方向调整前悬下支架25、减振器支座24和后悬下支架16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使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总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型号的车辆中驾驶室和车架之间的各种高度差,进而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总成能够匹配不同安装高度的驾驶室,相对于现有的悬架总成具备更好的通用性。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悬架总成还包括压力传感器4和报警器5;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翻转臂21的第二端部与前悬下支架25的铰接点上的压紧螺栓6的螺帽上,并位于螺帽6与前悬下支架25之间,报警器5与压力传感器4电连接,压力传感器4用于向报警器5发送表示所述螺帽对前悬下支架25的压紧力值的压紧力信息。
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4和报警器5(其中,报警器5设置于车体上即可,包括但不限于:报警器5设置于驾驶室内部的仪表台上),通过压力传感器4实时检测所述螺帽对前悬下支架25的压紧力值,当检测到压紧力值超出预设压紧力值范围时(即大于预设压紧力值范围的最大值,或小于预设压紧力值范围的最小值时),报警器5可通过声音或光效等措施对驾驶员发出报警指示,提示驾驶员及时对压紧螺栓6的拧紧力矩进行维护,避免因压紧螺栓6的拧紧力矩衰减失效直至松脱后造成的异响问题发生。
其中,在本实施例3中,翻转臂21的第二端部的侧面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套设有减振衬套,减振衬套的外周面与通孔过盈配合,减振衬套的两端均伸出通孔外;前悬下支架25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侧板,其中一个侧板用于和减振衬套的一端抵接,另一个侧板用于和减振衬套的另一端抵接,压紧螺栓6依次穿过一个侧板、减振衬套的内孔和另一个侧板后与螺母螺纹配合,以将衬套夹紧在两个侧板之间;
压力传感器4设置于压紧螺栓6的螺帽朝向侧板的侧面上,报警器5与压力传感器4电连接,压力传感器4用于向报警器5发送表示螺帽对侧板的压力值的压力信息。
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通过设置限位结构112,通过限位结构112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的外周面相配合,以限制第一气囊减振器14绕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上吊耳的铰接点的转动,解决了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会使现有的后悬液压锁产生绕气囊减振器上吊耳中心的旋转运动,使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加剧,产生异响,还会加剧锁体导向槽与后悬上支架的锁销之间的磨损的技术问题。
2、通过设置贴合面111.1,使经第一气囊减振器14吸收减弱后沿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轴向向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上吊耳与后悬液压锁的铰接点传递的剩余冲击力,能够经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分摊至贴合面111.1上,减少该剩余冲击力对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上吊耳与后悬液压锁的铰接点的冲击,减少第一气囊减振器14的上吊耳与后悬液压锁的铰接点的磨损。
3、通过设置橡胶缓冲层,使上述剩余冲击力中分摊至贴合面111.1的部分能够被橡胶缓冲层吸收、减弱,避免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与贴合面111.1之间因撞击产生损伤或变形,也能减少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142与贴合面111.1之间的撞击异响,进一步提升车辆的NVH性能。
4、通过设置前悬下支架25和后悬下支架16,即可使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总成能够通过调整前悬下支架25、减振器支座24和后悬下支架16的高度,或者通过设置调节结构(前悬下支架25、减振器支座24和后悬下支架16沿其高度方向开设多个调节安装孔),沿高度方向调整前悬下支架25、减振器支座24和后悬下支架16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使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总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型号的车辆中驾驶室和车架之间的各种高度差,进而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总成能够匹配不同安装高度的驾驶室,相对于现有的悬架总成具备更好的通用性。
5、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4和报警器5,通过压力传感器4实时检测所述螺帽对前悬下支架25的压紧力值,当检测到压紧力值超出预设压紧力值范围时(即大于预设压紧力值范围的最大值,或小于预设压紧力值范围的最小值时),报警器5可通过声音或光效等措施对驾驶员发出报警指示,提示驾驶员及时对压紧螺栓6的拧紧力矩进行维护,避免因压紧螺栓6的拧紧力矩衰减失效直至松脱后造成的异响问题发生。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的限位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液压锁具;
所述外壳用于与横向减振器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液压锁具用于将后悬上支架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端,所述外壳的底部用于与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铰接连接;
所述限位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相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绕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的铰接点的转动;
所述限位结构环抱在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环抱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同;
所述外壳的底端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顶端面贴合的贴合面,所述限位结构形成于所述贴合面上,所述贴合面上还形成有连通所述外壳内部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用于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穿入所述外壳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两块相对设置并铆接连接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液压锁具、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和所述横向减振器的一端的容纳空间;
所述侧板的底端均向远离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翻边,两个所述翻边形成所述贴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贴合面上,并沿所述上盖的周向设置的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上盖的外周面贴合的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面上设置有橡胶缓冲层,所述橡胶缓冲层用于与所述上盖的顶端面抵接。
5.一种后悬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驾驶室的底端和/或后端固定连接的后悬上支架、用于与车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架、第一气囊减振器、横向减振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后悬液压锁;
所述后悬上支架通过所述液压锁具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部;
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铰接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盖的外周面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绕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的转动;
所述第一气囊减振器的下吊耳与所述连接支架的底端铰接连接,所述横向减振器倾斜设置,所述横向减振器的一端铰接连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横向减振器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支架的顶端。
6.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悬支架单元和两个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悬支架结构,两个所述后悬支架结构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前悬支架单元包括横向稳定杆和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前悬支架结构;
所述前悬支架结构包括翻转臂、前悬上支架、第二气囊减振器和减振器支座;
所述第二气囊减振器的上吊耳和所述翻转臂的第一端部均铰接连接在所述前悬上支架的底端,所述前悬上支架用于与所述驾驶室的前端和/或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翻转臂的第二端部用于与所述车架铰接连接;所述横向稳定杆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翻转臂之间;
所述减振器支座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二气囊减振器的下吊耳与所述减振器支座铰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支架结构还包括前悬下支架,所述后悬支架结构还包括后悬下支架,所述前悬下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翻转臂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前悬下支架铰接连接;
所述后悬下支架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后悬下支架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翻转臂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前悬下支架的铰接点上的压紧螺栓的螺帽上,并位于所述螺帽与所述前悬下支架之间,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向所述报警器发送表示所述螺帽对所述前悬下支架的压紧力值的压紧力信息。
CN202310469415.2A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 Active CN116278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9415.2A CN116278568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9415.2A CN116278568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8568A CN116278568A (zh) 2023-06-23
CN116278568B true CN116278568B (zh) 2024-05-28

Family

ID=86832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69415.2A Active CN116278568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856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37129A (ko) * 2011-06-10 2012-12-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대형트럭용 캡 현가장치
CN203032782U (zh) * 2013-01-06 2013-07-03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悬置及包括有该悬置的后悬置***
CN203888564U (zh) * 2014-04-15 2014-10-22 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后悬气囊减振装置
CN205872217U (zh) * 2016-07-15 2017-01-11 武汉理工大学 驾驶室四气囊全浮悬置装置
CN107813876A (zh) * 2016-09-12 2018-03-20 湖北港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驾驶室四气囊悬置***
CN113734301A (zh) * 2021-09-23 2021-12-03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节省空间的新型驾驶室后悬结构
CN114750559A (zh) * 2022-05-17 2022-07-15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商用车全浮驾驶室前悬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37129A (ko) * 2011-06-10 2012-12-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대형트럭용 캡 현가장치
CN203032782U (zh) * 2013-01-06 2013-07-03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悬置及包括有该悬置的后悬置***
CN203888564U (zh) * 2014-04-15 2014-10-22 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后悬气囊减振装置
CN205872217U (zh) * 2016-07-15 2017-01-11 武汉理工大学 驾驶室四气囊全浮悬置装置
CN107813876A (zh) * 2016-09-12 2018-03-20 湖北港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驾驶室四气囊悬置***
CN113734301A (zh) * 2021-09-23 2021-12-03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节省空间的新型驾驶室后悬结构
CN114750559A (zh) * 2022-05-17 2022-07-15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商用车全浮驾驶室前悬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8568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50242A (en) Tractor cabin
EP1679254B1 (en) Motorcycle comprising a swing arm supporting structure
WO2010087276A1 (ja) 作業車輌
WO2018207688A1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US20130049392A1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10612246B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US8584789B2 (en) Assembly for hanging a vibration-generating member attached inside an axle of an automobile running gear
JP7172875B2 (ja) フレーム車の車体構造
KR20100045800A (ko) 서스펜션용 서브 프레임
GB2289875A (en) Vehicle chassis structure with fuel tank serving as wheel suspension subframe
KR102089486B1 (ko) 전기차용 샤시플랫폼 모듈
CN116278568B (zh) 一种驾驶室后悬液压锁、后悬支架结构以及悬架总成
JP5469898B2 (ja) 車体構造
CN214565639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副车架及汽车
WO2018207689A1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3224222B2 (ja) 自動車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JP2002200924A (ja) パワープラント支持構造
KR101705148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KR20220082491A (ko) 차량의 차체
JPS5826864Y2 (ja) ト−シヨンバ−受部の緩衝装置
CN100408410C (zh) 牵引挂钩的安装部构造
JPH09221067A (ja)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JP3419435B2 (ja) 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08349381B (zh) 并入储箱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轮式后桥组件
CN219524015U (zh) 一种具有塔台结构的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