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9719B -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9719B
CN116119719B CN202310411128.6A CN202310411128A CN116119719B CN 116119719 B CN116119719 B CN 116119719B CN 202310411128 A CN202310411128 A CN 202310411128A CN 116119719 B CN116119719 B CN 116119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gsten oxide
platy
superfine
hydrochloric acid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111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19719A (zh
Inventor
张龙辉
徐国钻
张欣
彭权
刘莉
羊求民
钟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yi Zhangyuan Tungst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yi Zhangyuan Tungst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yi Zhangyuan Tungst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yi Zhangyuan Tungst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1112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9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9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9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19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9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1/00Compounds of tungsten
    • C01G41/02Oxides;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2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wo dimensions, e.g. plate-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得到氧化钨为板状结构且单个氧化钨较薄,该结构有利于促进氢还原反应的进行,便于细颗粒粉体的制备;所述超细板状氧化钨的费氏粒度为0.5~1.5μm,显著小于传统氧化钨,比表面积为3.0~5.0m2/g,显著高于传统氧化钨,有利于高性能细颗粒产品的制备,可以促进钨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和原子能领域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钨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密度和低热膨胀系数等一系列优良的性质,是生产多种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的主要原料,在航空、航天、军事和原子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钨熔点较高,钨合金制品往往以钨粉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采用细粉末能显著降低烧结温度,可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制备具有高密度的细晶合金,从而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等性能。因此,难熔金属细颗粒粉体及细晶合金的制备成为近年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细颗粒粉体的制备关键在于原料的控制,氢还原过程中“挥发-沉积”作用控制,从而有效抑制颗粒长大获得超细粉末。目前针状结构、疏松多孔且费氏粒度小于12μm的紫钨以及大比表面积的蓝钨在细颗粒及超细颗粒钨粉的制备过程中应用较好。而黄色三氧化钨因费氏粒度大(14μm以上)、比表面积低等特性,在制备细颗粒粉末过程中存在较大缺陷,较难制备出满足需求的高性能细颗粒产品。所以,开发出一种费氏粒度小、比表面积大的超细氧化钨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所述超细板状氧化钨为板状结构,其费氏粒度为0.5~1.5μm,比表面积为3.0~5.0m2/g。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述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钨酸铵溶液备用;
S2.取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1~1.3倍;
S3.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10~12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500~600℃下煅烧1.0~2.0h,过筛得超细板状氧化钨。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钨酸铵溶液的浓度为200~250g/L。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盐酸的浓度为16~20wt%。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3在常温下进行。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3中,搅拌速度为50~100r/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3中,滴加速度为100~200mL/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S3中,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0.5~1.0h;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述超细板状氧化钨在航空、航天、军事和原子能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出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得到氧化钨为板状结构且单个氧化钨较薄,该结构有利于促进氢还原反应的进行,便于细颗粒粉体的制备;所述超细板状氧化钨的费氏粒度为0.5~1.5μm,显著小于传统氧化钨,比表面积为3.0~5.0m2/g,显著高于传统氧化钨,有利于高性能细颗粒产品的制备,可以促进钨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和原子能领域的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SEM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SEM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SEM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SEM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SEM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SEM图;
图7为本发明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氧化钨的SEM图;
图8为本发明对比例3制备得到的氧化钨的SEM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出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得到氧化钨为板状结构且单个氧化钨较薄,该结构有利于促进氢还原反应的进行,便于细颗粒粉体的制备;所述超细板状氧化钨的费氏粒度为0.5~1.5μm,显著小于传统氧化钨,比表面积为3.0~5.0m2/g,显著高于传统氧化钨。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所述超细板状氧化钨为板状结构,其费氏粒度为0.5~1.5μm,比表面积为3.0~5.0m2/g。具体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费氏粒度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0.5μm、0.8μm、1.0μm、1.2μm、1.5μm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超细板状氧化钨的比表面积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3.0m2/g、3.5m2/g、4.0m2/g、4.5m2/g、5.0m2/g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述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钨酸铵溶液备用;
S2.取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1~1.3倍;
S3.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10~12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500~600℃下煅烧1.0~2.0h,过筛得超细板状氧化钨。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钨酸铵溶液的浓度为200~250g/L。钨酸铵浓度过低,则产量过低;浓度过高,则对钨酸铵的制备工艺要求高,同时易析出APT,不利于后续氧化钨的制备。具体的,所述钨酸铵溶液的浓度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200g/L、210g/L、220g/L、230g/L、240g/L、250g/L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盐酸的浓度为16~20wt%,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1~1.3倍;酸浓度过高,钨酸铵加入后瞬时形核多,钨酸沉积长大作用不明显,不利于板状结构的控制。而酸浓度过低,则会导致反应效率低且所需酸量大,反应母液体积多,对反应设备及过滤设备要求高,且生产效率低。具体的,盐酸的浓度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16wt%、17wt%、18wt%、19wt%、20wt%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酸用量过低,则反应所需酸量不够,难以形成钨酸;而酸用量过高则不易形成板状结构并且造成酸浪费。具体的,所述盐酸的备用量可以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例如但不限于1.1倍、1.15倍、1.2倍、1.25倍、1.3倍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在常温下进行,搅拌速度为50~100r/min;滴加速度为100~200mL/min;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0.5~1.0h;搅拌速度太慢,不利于钨酸铵快速分散到盐酸中,降低了钨酸形核速度。搅拌速度过快,钨酸形核较多,沉积长大效果不明显,不利于板状结构的形成。具体的,搅拌速度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50r/min、60r/min、70r/min、80r/min、90r/min、100r/min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滴加速度太慢,则会导致整体反应时间较长。滴加速度太快,则会钨酸形核数量多,沉积长大作用效果不明显,不利于板状结构的形成。具体的,滴加速度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100mL/min、110mL/min、120mL/min、130mL/min、140mL/min、150mL/min、160mL/min、170mL/min、180mL/min、190mL/min、200mL/min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搅拌时间过短,则容易反应不彻底,导致滤液中钨浓度高;搅拌时间过长则反应效率太低。具体的,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时间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0.5h、0.75h、1.0h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由于酸用量为过量,所以制备钨酸后的母液仍有酸残留,烘干过程中既要去除水分,也要去除残留稀酸。稀盐酸的沸点为108℃,所以为了将残余酸去除更彻底,所以一般选110℃以上,但温度过高,对设备要求更高,同时能耗高。具体的,烘干温度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煅烧温度低,钨酸完全转变为氧化钨的时间需要增加,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与节约生产成本。温度过高,则物料易烧结长大,氧化钨比表面积降低。具体的,煅烧温度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600℃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煅烧时间可以为例如但不限于1.0h、1.25h、1.5h、1.75h、2.0h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煅烧后过筛,去除粗大颗粒和机械夹杂物,筛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用,例如采用80目筛网、采用100目筛网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述超细板状氧化钨在航空、航天、军事和原子能领域的应用。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500mL浓度为200g/L的钨酸铵溶液备用;
S2.取浓度为16wt%的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1倍;
S3.常温下,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00r/min,滴加速度为100mL/min,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0.5h;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1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500℃下煅烧2.0h,过筛得超细板状氧化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费氏粒度为1.0μm,比表面积为4.1m2/g。
实施例2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500mL浓度为230g/L的钨酸铵溶液备用;
S2.取浓度为18wt%的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2倍;
S3.常温下,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80r/min,滴加速度为180mL/min,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0.8h;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1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550℃下煅烧1.5h,过筛得超细板状氧化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费氏粒度为1.3μm,比表面积为3.3m2/g。
实施例3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500mL浓度为250g/L的钨酸铵溶液备用;
S2.取浓度为20wt%的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3倍;
S3.常温下,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50r/min,滴加速度为200mL/min,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1.0h;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2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600℃下煅烧1.0h,过筛得超细板状氧化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费氏粒度为1.5μm,比表面积为3.0m2/g。
实施例4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500mL浓度为230g/L的钨酸铵溶液备用;
S2.取浓度为20wt%的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3倍;
S3.常温下,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50r/min,滴加速度为180mL/min,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0.8h;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1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550℃下煅烧1.0h,过筛得超细板状氧化钨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费氏粒度为1.1μm,比表面积为3.6m2/g。
实施例5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500mL浓度为230g/L的钨酸铵溶液备用;
S2.取浓度为20wt%的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1倍;
S3.常温下,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50r/min,滴加速度为180mL/min,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0.8h;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1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550℃下煅烧1.0h,过筛得超细板状氧化钨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费氏粒度为0.8μm,比表面积为4.4m2/g。
实施例6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500mL浓度为230g/L的钨酸铵溶液备用;
S2.取浓度为20wt%的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1倍;
S3.常温下,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00r/min,滴加速度为140mL/min,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0.8h;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1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550℃下煅烧1.0h,过筛得超细板状氧化钨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费氏粒度为0.5μm,比表面积为5.0m2/g。
对比例1
一种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500mL浓度为230g/L的钨酸铵溶液备用;
S2.取浓度为20wt%的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1倍;
S3.常温下,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00r/min,滴加速度为140mL/min,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0.8h;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1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650℃下煅烧1.0h,过筛得氧化钨,其为板状结构,费氏粒度为2.0μm,比表面积为2.5m2/g。
对比例2
一种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500mL浓度为230g/L的钨酸铵溶液备用;
S2.取浓度为20wt%的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4倍;
S3.常温下,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00r/min,滴加速度为140mL/min,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0.8h;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1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550℃下煅烧1.0h,过筛得氧化钨如图7所示,其团聚状态,无板状结构,费氏粒度为0.46μm,比表面积为6.2m2/g,氧化钨团聚严重,不利于料层厚度的控制,严重影响产品粒度分布均匀性。
对比例3
一种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500mL浓度为230g/L的钨酸铵溶液备用;
S2.取浓度为20wt%的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1倍;
S3.常温下,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min,滴加速度为300mL/min,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0.8h;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1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550℃下煅烧1.0h,过筛得氧化钨如图8所示,其为团聚状态,无板状结构,费氏粒度为1.3μm,比表面积为5.2m2/g,氧化钨团聚严重,不利于料层厚度的控制,严重影响产品粒度分布均匀性。
由以上各实施例可以看出,所述超细板状氧化钨的费氏粒度为0.5~1.5μm,显著小于传统氧化钨,比表面积为3.0~5.0m2/g,显著高于传统氧化钨,本发明超细板状氧化钨有利于高性能细颗粒产品的制备,可以促进钨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和原子能领域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板状氧化钨为板状结构,其费氏粒度为0.5~1.5μm,比表面积为3.0~5.0m2/g;包括如下步骤:
S1.取钨酸铵溶液备用;所述钨酸铵溶液的浓度为200~250g/L;
S2.取盐酸备用,所述盐酸的备用量为制备钨酸所需盐酸的理论量的1.1~1.3倍;所述盐酸的浓度为16~20wt%;
S3.将备用的钨酸铵溶液通过滴加方式加入备用的盐酸中,在滴加的同时进行搅拌;滴加速度为100~200mL/min,步骤S3在常温下进行;
S4.搅拌完成后过滤,将过滤后的钨酸在110~120℃温度下烘干;
S5.将烘干的钨酸在500~600℃下煅烧1.0~2.0h,过筛得超细板状氧化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搅拌速度为50~100r/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板状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0.5~1.0h。
CN202310411128.6A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119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1128.6A CN116119719B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1128.6A CN116119719B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9719A CN116119719A (zh) 2023-05-16
CN116119719B true CN116119719B (zh) 2023-06-27

Family

ID=86306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1128.6A Active CN116119719B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971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6607A (ja) * 1989-07-21 1991-03-12 Catalysts & Chem Ind Co Ltd タングステン超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1182040A (zh) * 2007-12-07 2008-05-21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氧化钨的生产方法
WO2008117655A1 (ja) * 2007-03-23 2008-10-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光触媒用三酸化タングステン粉末の製造方法、光触媒用三酸化タングステン粉末および光触媒製品
JP2010280551A (ja) * 2009-06-08 2010-12-16 Kanto Denka Kogyo Co Ltd 酸化タングステン微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49586A (zh) * 2012-05-24 2012-08-29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溶解仲钨酸铵和/或氧化钨的方法
CN106995218A (zh) * 2017-03-22 2017-08-01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砖块状单斜相wo3的制备方法
CN110981213A (zh) * 2019-12-18 2020-04-10 济南大学 一种交叉式板状三氧化钨-氧化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947374A (zh) * 2023-01-28 2023-04-11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纳米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电极材料和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1984B2 (en) * 2003-07-28 2009-09-22 Los Alamos National Security, Llc Preparation of tungsten oxide
WO2016061721A1 (zh) * 2014-10-20 2016-04-28 中南大学 一种稀土氧化物弥散强化细晶钨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180630A (zh) * 2021-12-27 2022-03-15 南京理工大学 多层纳米板状wo3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6607A (ja) * 1989-07-21 1991-03-12 Catalysts & Chem Ind Co Ltd タングステン超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WO2008117655A1 (ja) * 2007-03-23 2008-10-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光触媒用三酸化タングステン粉末の製造方法、光触媒用三酸化タングステン粉末および光触媒製品
CN101182040A (zh) * 2007-12-07 2008-05-21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氧化钨的生产方法
JP2010280551A (ja) * 2009-06-08 2010-12-16 Kanto Denka Kogyo Co Ltd 酸化タングステン微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49586A (zh) * 2012-05-24 2012-08-29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溶解仲钨酸铵和/或氧化钨的方法
CN106995218A (zh) * 2017-03-22 2017-08-01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砖块状单斜相wo3的制备方法
CN110981213A (zh) * 2019-12-18 2020-04-10 济南大学 一种交叉式板状三氧化钨-氧化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947374A (zh) * 2023-01-28 2023-04-11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纳米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电极材料和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三种纳米结构三氧化钨的气敏性研究;王新刚;郭一凡;田阳;刘丽丽;张怀龙;;中国钨业(0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9719A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0649B (zh) 一种低温碳氢双联还原制备超细铁粉的方法
CN109261980B (zh) 一种高密度合金用钨粉的制备方法
CN109128141B (zh) 一种纳米WC-Co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10227826B (zh) 一种制备高纯纳米钼粉的方法
CN108031856B (zh) 高钴纳米/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8772569B (zh) 一种超细纳米钨粉的水热制备方法
CN103056381A (zh) 一种纳米碳化钨/钴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1829786A (zh) 一种细晶团聚体形貌的钴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01706B (zh) 陶瓷金属化用钼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6228B (zh) 一种固相还原制备超细镍粉的方法
CN104087790A (zh) 用于超细硬质合金制备的晶粒生长抑制剂的添加方法
CN103056376A (zh) 一种制备球形纳米结构碳化钨/钴复合粉末的方法
CN111874957A (zh) 一种超细钴粉用四氧化三钴前驱体生产工艺
CN111842921A (zh) 一种小fsss高松比钴粉的制备方法
CN113798504B (zh) 3d打印用稀土氧化物弥散增强钨粉的制备方法
CN116119719B (zh) 一种超细板状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09446B (zh) 回收利用含Cr碳化钨废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1620374B (zh) 一种长径比大的棒状紫钨制备方法
CN101570478B (zh) 球形草酸钴粉体的制造方法
CN112430770A (zh) 一种多尺度结构非均匀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83670A (zh) 一种Ti(C,N)-Mo-Fe复合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22420B (zh) 一种掺杂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纳米钨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46213B (zh) 一种低氧含量高分散纳米球形钴粉的制备方法
JP2005524515A (ja) 触媒を用いたダイヤモン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合成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グラファイト/触媒混合物の加工方法
CN110026551B (zh) 一种冷冻制备钴包裹碳化钨粉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