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6022A - 前部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部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6022A
CN115636022A CN202210855015.0A CN202210855015A CN115636022A CN 115636022 A CN115636022 A CN 115636022A CN 202210855015 A CN202210855015 A CN 202210855015A CN 115636022 A CN115636022 A CN 115636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rib
rib reinforcement
body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50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丙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15636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6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8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light alloys, e.g. extru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3Reducing w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5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e.g. by redesig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7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部车身结构,其包括挡泥板上构件、前纵梁以及前柱单元,前纵梁接合到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前部分,前柱单元接合到所述前纵梁的后部分以及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后部分,所述前柱单元包括铝材料。

Description

前部车身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21年7月2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21-0094583号的权益,该申请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涉及一种前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提高车辆燃料效率的一种方式,对减轻车身重量的研究仍在继续。
换句话说,车辆工业正在集中精力开发一种这样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可以同时实现提高强度和减轻重量,同时满足与车辆碰撞相关的更严格的法规。
通常,前部车身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设置有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布置在左右两侧的前纵梁。
挡泥板上构件的前部接合到前纵梁的前部。连接到侧边梁的前围板和前柱总成接合到前纵梁的后部分以及挡泥板上构件的后部分。
在这样的前柱总成中,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的载荷路径面积不足,因此可能无法适当地分配前部冲击载荷(碰撞能量)。
此外,通常,由于需要单独的连接部件来加强前柱总成的连接性,因此存在车身部件的数量、重量以及成本增加但连接强度可能不会增加的问题。
公开于背景技术部分的上述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的信息并不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涉及一种前部车身结构。具体实施方案涉及一种车身的前柱的组装结构。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这样的前部车身结构,其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降低成本和重量,增加前部车身的强度,并提高前部碰撞性能。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可以包括前纵梁和前柱单元,其中,前纵梁分别与每个挡泥板上构件的前部结合,前柱单元接合到每个前纵梁的后部分以及每个挡泥板上构件的后部分,并由铝材料制成。
每个前柱单元可以包括前肋加强件和后肋加强件,前肋加强件接合到所述前纵梁的后部分以及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后部分,后肋加强件与所述前肋加强件一体地形成,并且接合到侧边梁的前部和侧板的前部。
所述前肋加强件可以包括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以及第三凸缘,第一凸缘接合到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后部,第二凸缘从所述第一凸缘延伸到所述后肋加强件的上部分,第三凸缘从所述第一凸缘延伸到所述后肋加强件的下部分。
所述前肋加强件可以包括外肋,在前肋加强件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上,所述外肋沿着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和所述前纵梁的后延伸方向形成,并且所述外肋一体地连接到所述后肋加强件。
所述外肋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加强肋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多个第一加强肋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与多个第一加强肋上下连接。
所述后肋加强件可以包括内肋,在后肋加强件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内肋沿着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和所述前纵梁的后延伸方向形成,并且所述内肋一体地连接到所述前肋加强件。
所述内肋可以包括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三加强肋。
所述后肋加强件可以包括侧板安装侧部和至少一个车门铰链安装表面,侧板安装侧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形成于外侧面,至少一个车门铰链安装表面形成于所述侧板安装侧部。
所述后肋加强件可以包括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从外侧面向内延伸的至少一个结合凸台。
至少一个结合凸台可以包括第一结合凸台和第二结合凸台,第一结合凸台沿着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后延伸方向布置,第二结合凸台沿着所述前纵梁的后延伸方向布置。
至少一个结合凸台可以与前围内板结合,所述前围内板布置在后肋加强件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
盒状空间可以形成在第一结合凸台的内侧,并且所述盒状空间内可以布置有竖直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竖直肋。
至少一个车门铰链安装表面可以形成于所述后肋加强件的外侧面,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所述后肋加强件的内侧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凸台,并且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凸台形成为在相应的至少一个车门铰链安装表面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突出。
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凸台可以与从所述后肋加强件的内侧面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肋连接。
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所述后肋加强件的内侧面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接合凸台。
至少一个第二接合凸台可以与从所述后肋加强件的内侧面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肋连接。
与前柱上构件重叠的构件安装表面可以形成在所述后肋加强件的上部。
所述后肋加强件的下部可以通过延伸支架接合到所述前纵梁的后部以及所述侧边梁的前部。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降低部件的数量、重量和成本,增加前部车身的车架强度和连接性,并提高前部碰撞性能。
此外,通过本发明实施方案可获得或预测的效果将在本发明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中直接或隐含地公开。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预测的各种效果将在稍后描述的详细说明中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各实施方案,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件。
图1和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图3和图4是示出了从外侧观察到的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前柱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前柱单元的外部侧视图。
图6和图7是示出了从内侧观察到的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前柱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了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前柱单元的内部侧视图。
图9是示出了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延伸支架部分的示意图。
上面参考的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应理解为呈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基本原理的各种优选特征的相当简化的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某些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的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特定的预期应用和使用环境确定。
可以结合附图使用以下附图标记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附图标记说明:
1:挡泥板上构件 3:侧边梁
5:侧板 7:前围板
8:前柱上构件 9:前围内板
10:前纵梁 11:构件主体
13:下部侧外板 30:前柱单元
31:铝压铸构件 33:上下接合线
35:截面线 40:前肋加强件
41:第一凸缘 42:第二凸缘
43:第三凸缘 44:第四凸缘
45:外肋 47:第一加强肋
49:第二加强肋 60:后肋加强件
61:侧板安装侧部 63:第一车门铰链安装表面
64:第二车门铰链安装表面
65:第一结合凸台
67:第二结合凸台 69:内肋
71:第一接合凸台 73:第二接合凸台
75:第一盒状空间 77:第二盒状空间
78a:第一竖直肋 78b:第二竖直肋
79:第三加强肋 81:第一连接肋
83:第二连接肋 85:构件安装表面
87:延伸支架 LP:载荷路径
100:前部车身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
如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含”和/或“包括”表示指定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可以存在至少一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还应该理解,这不排除步骤、操作、组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或增加。
如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至少一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一个或所有组合。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接合”或“连接”是指通过焊接、SPR(自冲铆钉)、FDS(流钻螺钉)、结构粘合剂等方式将组件直接彼此连接,或通过至少一个中间组件以及两个组件之间的物理关系间接连接。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车辆”、“车辆的”或其它类似术语一般用于乘客汽车,所述乘客汽车包括乘客车辆、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s)、公共车辆、卡车以及各种商用车辆,并且还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以及其它替代性燃料车辆(例如,从石油以外的资源中提取的燃料)。
下面将参考所附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具体描述。
图1和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可以应用于连接各种前部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结构。
在此,前部车身结构100是位于车辆的乘员室和发动机室之间的前部结构,并且通过有效地支撑从车辆前方输入的碰撞载荷来起到保护乘员室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车身前后方向”可以定义为车身的长度方向,“车身宽度方向”可以定义为车身的左右方向,“竖直方向”可以定义为车身的高度方向。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可以定义为彼此面对并间隔开的构成元件之间的内部区域(例如,内侧面),“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可以定义为构成元件的外部区域(例如,外侧面)。
进一步地,在本说明书中,构成元件的“上端部分”、“上部分”、“上端”或“上表面”表示构成元件的在附图中相对较上的“端部分”、“端部”或面,构成元件的“下端部分”、“下部分”、“下端”或“下表面”表示构成元件的在附图中相对较下的“端部分”、“端部”或面。
进一步地,在本说明书中,构成元件的端部(例如,一个端部或另一个端部等)表示构成元件在任一方向上的端部,构成元件的端部分(例如,一端部分或另一端部分等)表示构成元件的包括端部在内的某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配置为使得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降低成本和重量,增加前部车身的强度,并提高前部碰撞性能。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基本上可以包括前纵梁10以及接合到前纵梁10的前柱单元30。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前纵梁10的两侧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分别布置在左右两侧。
在一个示例中,两个前纵梁10中的每一个包括成形为例如矩形盒状的构件主体11、以及结合到构件主体11的后部的下部侧外板13。
这两个前纵梁10中的每一个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都是公知的,因此将省略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上所述的每个前纵梁10可以通过铝挤出方法制造。
在此,挡泥板上构件1的前部接合到前纵梁10的前部。
挡泥板上构件1的前部可以接合到构件主体11的前部。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前柱单元30(通常也称为“A柱单元”)于两侧在包括侧边梁3和侧板5的侧面车身的前部布置在乘员室和发动机室之间。
前柱单元30将从车身的前部输入的载荷(例如,前部冲击载荷)传递到车身的后部。
前柱单元30可以将前纵梁10和挡泥板上构件1两者的前部冲击载荷传递到侧边梁3、侧板5以及前柱上构件8。即,前柱单元30配置为形成多个通向车身后部的载荷路径LP(参照图5)。
前柱单元30在两侧接合到每个前纵梁10的后部分和挡泥板上构件1的后部分。
在下文中,两个前纵梁10的每个后部分可以定义为下部侧外板13的后部分。
前柱单元30的前部可以接合到前纵梁10的后部和挡泥板上构件1的后部。
此外,前柱单元30的后部分可以接合到侧边梁3的前部分和侧板5的前部分。
进一步地,每个前柱单元30从车身的前部与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布置的前围板7的两端接合。
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前围板7的两端接合到前柱单元30的内侧。
在一个示例中,每个前柱单元30可以通过铝压铸方法制造。
每个前柱单元30由铝压铸构件31制成为单一结构,前纵梁10、挡泥板上构件1、侧边梁3、侧板5以及前围板7可以安装于所述单一结构。
图3和图4是示出了从外侧观察到的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前柱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前柱单元的外部侧视图。
图6和图7是示出了从内侧观察到的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前柱单元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了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前柱单元的内部侧视图。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的前柱单元30。
参照图1至图8,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每个前柱单元30基于连接到其内侧的前围板7的上下接合线33(参见图2)可以包括作为前部的前肋加强件40以及作为后部的后肋加强件60。
前肋加强件40接合到前纵梁10的后部分和挡泥板上构件1的后部分。
并且,后肋加强件60与前肋加强件40一体地形成,并接合到侧边梁3的前部和侧板5的前部。
前肋加强件40吸收从车身的前部输入的碰撞载荷并将其传递到后肋加强件60。
并且,后肋加强件60将从前肋加强件40传递的前部碰撞载荷通过侧边梁3和侧板5传递到车身的后部。
即,前肋加强件40和后肋加强件60可以形成多个载荷路径LP,从而将来自前纵梁10和挡泥板上构件1的前部碰撞载荷传递到侧边梁3等。
进一步地,前柱上构件8可以接合到后肋加强件60的上部分。
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后肋加强件60的内侧,可以结合与上述前围板7连接的前围内板9。参照图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前柱单元30的内侧,形成有将前肋加强件40和后肋加强件60沿着车身前后方向隔开的截面线(section line)35。
在截面线35中,前围板7的两端被结合以形成图2所示的上下接合线33。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前肋加强件40包括第一凸缘41、第二凸缘42、第三凸缘43以及外肋45。
第一凸缘41设置在前肋加强件40的前部,并且接合到挡泥板上构件1的后部。
第二凸缘42从第一凸缘41延伸到后肋加强件60的上部分。
第二凸缘42可以通过朝向后肋加强件60的上部分在向上的方向上倾斜地延伸而形成。此外,第三凸缘43从第一凸缘41延伸到后肋加强件60的下部分。
第三凸缘43以弧形朝向后肋加强件60的下部延伸,并连接到后肋加强件60的下部。
参照图4,第四凸缘44一体地形成于第三凸缘43。
第四凸缘44接合到前纵梁10的后部分。
外肋45加强前柱单元30的强度,吸收从车身的前部输入的碰撞载荷,并将其传递到后肋加强件60。
外肋45设计为形成从前肋加强件40到后肋加强件60的多个载荷路径LP。
在前肋加强件40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上,外肋45沿着挡泥板上构件1和前纵梁10的后延伸方向形成,并且一体地连接到后肋加强件60。
外肋45与第一凸缘41、第二凸缘42以及第三凸缘43连接,并布置在第二凸缘42和第三凸缘43之间。
外肋45包括多个第一加强肋47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49。
多个第一加强肋47设计为将第一凸缘41、第二凸缘42和第三凸缘43与后肋加强件60一体地连接。
多个第一加强肋47从第一凸缘41、第二凸缘42和第三凸缘43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一体地连接到后肋加强件60。
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49从多个第一加强肋47中的至少一个竖直地延伸。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49可以设置为多个。
多个第二加强肋49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将多个第一加强肋47上下连接而形成格子形状。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后肋加强件60可以包括侧板安装侧部61、至少一个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3和64、至少一个结合凸台65和67、内肋69、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凸台7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合凸台73。
侧板安装侧部61形成于后肋加强件60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以结合侧板5的前部。
至少一个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3和64适配为接合车门铰链(未示出)的安装部分(未示出)。
至少一个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3和64形成为从侧板安装侧部61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向外突出。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车门铰链安装表面可以包括第一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3和第二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4。
第一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3布置在后肋加强件60的上侧并连接到前肋加强件40的外肋45。
并且,第二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4布置在后肋加强件60的下侧。
至少一个结合凸台65和67与布置在后肋加强件60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面上的前围内板9结合。
至少一个结合凸台65和67形成为从后肋加强件60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面向内延伸。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结合凸台可以包括第一结合凸台65和第二结合凸台67。
第一结合凸台65沿着挡泥板上构件1的后延伸方向布置。
并且,第二结合凸台67沿着前纵梁10的后延伸方向布置。
第一结合凸台65和第二结合凸台67可以形成连接到前肋加强件40的外肋45的多个载荷路径LP。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结合凸台65和第二结合凸台67可以以矩形盒状设置。
第一盒状空间75形成在第一结合凸台65的内侧,第二盒状空间77形成在第二结合凸台67的内侧。
在第一盒状空间75中,至少一个第一竖直肋78a布置成相对于第一结合凸台65形成方向竖直地延伸,并且在第二盒状空间77中,至少一个第二竖直肋78b布置成相对于第二结合凸台67形成方向竖直地延伸。
内肋69支撑通过外肋45传递的前部冲击载荷并将其传递到前纵梁10、侧边梁3以及挡泥板上构件1。
即,内肋69配置为形成连接到外肋45的多个载荷路径LP。
在后肋加强件60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内肋69沿着挡泥板上构件1和前纵梁10的后延伸方向形成,并一体地连接到前肋加强件40。
该内肋69包括至少一个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加强肋79。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三加强肋79可以设置为多个。
多个第三加强肋79可以布置成从后肋加强件60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面沿着竖直方向以预定间隔彼此隔开。
并且,多个第三加强肋79中的一个可以与第一结合凸台65一体地连接,并且另一个可以与第二结合凸台67一体地连接。
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凸台71适配为将上述车门铰链的安装部接合到至少一个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3和64。
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后肋加强件60的内侧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凸台71。
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凸台71形成为在相应的至少一个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3和64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突出。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凸台71可以设置多个。
多个第一接合凸台71中的一对形成为从第一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3沿车辆宽度方向突出,并且可以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布置在与第一结合凸台65相邻的位置。
此外,多个第一接合凸台71中的另一对形成为在第二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4沿车辆宽度方向突出,并且可以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布置在与第二结合凸台67相邻的位置。
这样的多个第一接合凸台71与从后肋加强件60的内侧面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肋81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肋81可以设置为多个。
多个第一连接肋81适配为分配集中在多个第一接合凸台71上的载荷。
至少一个第二接合凸台73适配为接合从车身的前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的前罩横杆(未示出)。
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后肋加强件60的内侧面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接合凸台73。
至少一个第二接合凸台73形成为从后肋加强件60的上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侧突出。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二接合凸台73可以成对设置于后肋加强件60的上部分。
一对第二接合凸台73布置成在后肋加强件60的上部分沿竖直方向间隔开。
第二接合凸台73与从后肋加强件60的内侧面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肋83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肋83可以设置为多个。
多个第二连接肋83适配为分配集中在一对第二接合凸台73上的载荷。
在后肋加强件60的上部,形成有可以与上述前柱上构件8重叠的构件安装表面85。
构件安装表面85可以与前柱上构件8的前部结合。
如图9所示,后肋加强件60的下部可以通过延伸支架87接合到前纵梁10的后部和侧边梁3的前部。
延伸支架87连接到后肋加强件60的下部、前纵梁10的后部以及侧边梁3的前部,并用于闭合侧边梁3的开口前端。
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图9,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的操作。
每个前纵梁10在相应的铝压铸构件31处附接到相应的前柱单元30。
挡泥板上构件1的前部在两侧与每个前纵梁10的前部接合。
每个前柱单元30接合到两个前纵梁10的每一个后部以及挡泥板上构件1的后部,并且接合到每个侧边梁3的前部以及每个侧板5的前部。
在此,前围板7的两端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前柱单元30的内侧接合到截面线35。
基于接合到截面线35的前围板7的上下接合线33,这些前柱单元30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体地连接的前肋加强件40和后肋加强件60。
前肋加强件40接合到前纵梁10的后部分和挡泥板上构件1的后部分。
后肋加强件60接合到两个侧边梁3的前部以及两个侧板5的前部。
在此,前柱上构件8接合到后肋加强件60的上部。
与前肋加强件40的下部一体地连接的后肋加强件60的下部通过延伸支架87接合到前纵梁10的后部以及侧边梁3的前部。
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后肋加强件60的内侧,前围板7和被连接的前围内板9结合。
进一步地,前肋加强件40包括外肋45。
并且,后肋加强件60包括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3和64、结合凸台65和67、内肋69以及接合凸台71和73。
在上文中,前围内板9与结合凸台65和67结合。
在接合凸台71和73之一中,车门铰链(未示出)的安装部(未示出)被接合,并且在另一个中,从车身(未示出)的前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的前罩横杆被接合。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可以通过前柱单元30的前肋加强件40和后肋加强件60来有效地支撑前纵梁10、挡泥板上构件1、侧边梁3以及侧板5。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可以通过外肋45有效地吸收从车身的前部输入的前部碰撞载荷。
此外,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可以通过由外肋45形成的多个载荷路径LP来有效地将前部碰撞载荷传递到后肋加强件60。
并且,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可以通过后肋加强件60的内肋69、车门铰链安装表面63和64、结合凸台65和67以及接合凸台71和73来支撑从前肋加强件40传递的前部碰撞载荷。
此外,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可以通过后肋加强件60有效地将前部碰撞载荷传递到前纵梁10、侧边梁3以及挡泥板上构件1。
因此,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可以在车辆的前部碰撞期间通过前柱单元30有效地分配碰撞载荷来提高车身的前部碰撞性能。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包括具有铝压铸材料的前柱单元30,其可以降低车辆的重量和成本。
进一步地,由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部车身结构100通过前柱单元30而不需要用于结构加强的单独连接部件,因此可以降低部件的数量、重量以及成本。
虽然参考目前被视为是实际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构思的观念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修改形式和等效形式。

Claims (20)

1.一种前部车身结构,包括:
挡泥板上构件;
前纵梁,其接合到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前部分;以及
前柱单元,其接合到所述前纵梁的后部分以及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后部分,所述前柱单元包括铝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前柱单元包括:
前肋加强件,其接合到所述前纵梁的后部分以及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后部分;以及
后肋加强件,其与所述前肋加强件一体地形成并且接合到侧边梁的前部和侧板的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前肋加强件包括:
第一凸缘,其接合到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后部分;
第二凸缘,其从所述第一凸缘延伸到所述后肋加强件的上部分;以及
第三凸缘,其从所述第一凸缘延伸到所述后肋加强件的下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前肋加强件包括外肋,在前肋加强件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上,所述外肋沿着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和所述前纵梁的后延伸方向形成,并且所述外肋一体地连接到所述后肋加强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外肋包括:
多个第一加强肋,其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其沿竖直方向与多个第一加强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后肋加强件包括内肋,在后肋加强件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内肋沿着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和所述前纵梁的后延伸方向形成,并且所述内肋一体地连接到所述前肋加强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内肋包括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加强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后肋加强件包括:
侧板安装侧部,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形成于外侧面;以及
车门铰链安装表面,其形成于所述侧板安装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
车门铰链安装表面形成于所述后肋加强件的外侧面;
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所述后肋加强件的内侧形成有第一接合凸台,所述第一接合凸台在所述车门铰链安装表面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凸台与从所述后肋加强件的内侧延伸的第一连接肋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在所述后肋加强件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二接合凸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接合凸台与从所述后肋加强件的内侧面延伸的第二连接肋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进一步包括与前柱上构件重叠并布置在所述后肋加强件的上部的构件安装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后肋加强件的下部通过延伸支架接合到所述前纵梁的后部以及所述侧边梁的前部。
15.一种前部车身结构,包括:
挡泥板上构件;
前纵梁,其接合到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前部分;
前柱单元,其接合到所述前纵梁的后部分以及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后部分,所述前柱单元包括铝材料;
前肋加强件,其接合到前纵梁的后部分以及挡泥板上构件的后部分;以及
后肋加强件,其与所述前肋加强件一体地形成并且接合到侧边梁的前部和侧板的前部,所述后肋加强件包括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从外侧面向内延伸的结合凸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结合凸台包括:
第一结合凸台,其沿着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后延伸方向布置;以及
第二结合凸台,其沿着所述前纵梁的后延伸方向布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结合凸台与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后肋加强件的内侧的前围内板接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进一步包括限定在所述结合凸台内侧的盒状空间,其中,所述盒状空间内布置有竖直延伸的竖直肋。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前肋加强件包括:
第一凸缘,其接合到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后部分;
第二凸缘,其从所述第一凸缘延伸到所述后肋加强件的上部分;以及
第三凸缘,其从所述第一凸缘延伸到所述后肋加强件的下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前肋加强件包括外肋,在前肋加强件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上,所述外肋沿着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和所述前纵梁的后延伸方向形成,并且所述外肋一体地连接到所述后肋加强件。
CN202210855015.0A 2021-07-20 2022-07-19 前部车身结构 Pending CN1156360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94583A KR20230013758A (ko) 2021-07-20 2021-07-20 전방 차체 구조
KR10-2021-0094583 2021-07-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6022A true CN115636022A (zh) 2023-01-24

Family

ID=84784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5015.0A Pending CN115636022A (zh) 2021-07-20 2022-07-19 前部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3028B2 (zh)
KR (1) KR20230013758A (zh)
CN (1) CN115636022A (zh)
DE (1) DE1020221178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4567B2 (ja) * 2003-10-08 2007-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KR101689575B1 (ko) 2015-07-03 2016-12-26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후드 힌지 마운팅부의 연결 브라켓
US9988095B2 (en) * 2016-09-07 2018-06-05 Thunder Power New Energy Vehicle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A-pillar rib configuration
FR3089190B1 (fr) * 2018-11-30 2020-10-30 Psa Automobiles Sa Renfort de pied ava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13758A (ko) 2023-01-27
US20230025443A1 (en) 2023-01-26
DE102022117876A1 (de) 2023-01-26
US11873028B2 (en)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06373B1 (en) Vehicle body bottom structure
CN109263727B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5352682B2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EP2740650B1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KR101781089B1 (ko) 자동차의 차체 전방 구조
CN105383571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WO2019198753A1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10171477B (zh) 车身结构
JP2013144525A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CN108622205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10733578A (zh) 车辆后部构造
CN108016504B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CN113401223A (zh) 汽车车身
CN111284567B (zh) 车身构造
JPH09175433A (ja) 支持構造付きの乗用車の前部構造
JP2002225750A (ja) バッテリブラケット構造
CN113710562B (zh) 用于车辆的车身前端结构
KR20220086891A (ko) 차체 결합 구조
WO2017069015A1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KR102446656B1 (ko) 측방 차체 보강구조
CN115636022A (zh) 前部车身结构
US11745804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359150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14590324A (zh) 车体前部结构
WO2020149308A1 (ja) 自動車の側部構造及び自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