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5580A - 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5580A
CN115175580A CN202180017104.1A CN202180017104A CN115175580A CN 115175580 A CN115175580 A CN 115175580A CN 202180017104 A CN202180017104 A CN 202180017104A CN 115175580 A CN115175580 A CN 115175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ear
main body
pair
later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71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明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o Pap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o Pap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o Paper Corp filed Critical Daio Pap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75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55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41D13/1115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with a horizontal pleated pock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62B18/025Half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8Component parts for gas-masks or gas-helmets, e.g. windows, straps, speech transmitters, signal-devices
    • A62B18/084Means for fastening gas-masks to heads or helm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23/00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 A62B23/02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 A62B23/025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the filter having substantially the shape of a mas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以及与上述口罩主体结合的一对耳部件,在使用开始前的状态下,上述一对耳部件以彼此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且配置于上述口罩主体的外表面侧,分别于上述一对耳部件设置在俯视时自上述口罩主体的端缘突出的捏手部,在使用开始时,捏住上述捏手部并进行拉伸,从而上述一对耳部件彼此分离。

Description

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罩。
背景技术
作为佩戴于脸部的口罩的构成,公知有包括至少局部覆盖佩戴者的脸部的口罩主体、以及分别与口罩主体结合的一对耳部件(或挂耳部)即为了将口罩主体保持于规定位置而能够挂于佩戴者的各耳朵的一对部件的口罩。
近年,除了口罩的功能的提高、佩戴感的提高的观点之外,也从制造上的易于处理的观点出发,对口罩的构成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口罩,其包括口罩主体部和与口罩主体部连接的挂耳部,挂耳部分别与两端部区域接合,以在口罩的俯视时与主体的两端部区域接合的两挂耳部位于口罩主体的外形内的方式构成,还具有将两挂耳部在口罩主体的外形内彼此连接的连接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57628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使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口罩的情况下,在佩戴前,需要使通过连接部连接的两个挂耳部彼此分离而向侧方打开,使用者通常分别用左右的手把持该两个挂耳部并进行拉伸。这里,为了把持挂耳部,需要将手指***挂耳部和主体之间,通过该手指和其他手指夹起挂耳部。例如,将大拇指***挂耳部和主体之间,在挂耳部之上放置其他手指,通过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夹起挂耳部。因此,不接触主体而进行使挂耳部分离的动作是困难的。因此,在无法充分保持手指的卫生的状况等下,在使佩戴前的、口罩的挂耳部(或耳部件)分离而向侧方打开时,存在损害口罩的卫生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良好的卫生状态下进行佩戴的口罩。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以及一对耳部件,其与上述口罩主体结合,在使用开始前的状态下,上述一对耳部件以彼此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且配置于上述口罩主体的外表面侧,分别于上述一对耳部件设置在俯视时自上述口罩主体的端缘突出的捏手部,在使用开始时,捏住上述捏手部并进行拉伸,从而上述一对耳部件彼此分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良好的卫生状态下进行佩戴的口罩。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外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口罩的外侧的俯视图。
图2是自内侧(脸部侧)观察图1所示口罩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口罩的使用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4是图3的I-I线剖视图。
图5是在图3所示口罩中,一对耳部件分别向侧方打开后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II-II线剖视图。
图7是耳部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示出耳部件的捏手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示出耳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本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在口罩的使用开始前的状态下的、设有辅助件的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11是在耳部件向侧方打开后的状态下的、设有辅助件的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有时对于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另外,附图是为了有助于理解发明的示意图。
(口罩的基本构成)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口罩可以是能够覆盖佩戴者的脸部、更具体而言覆盖佩戴者的至少鼻和口的口罩。本方式的口罩可以具有防止异物到达脸部,或者防止自佩戴者产生的飞沫飞散的功能,其也被称为卫生口罩或外科口罩。口罩可以是一次性,也可以是能够通过洗涤反复使用。
图1示出了本方式的口罩100的俯视图。图1是自外侧即佩戴时不与脸部相对的、向外部露出一侧观察口罩100的图。另外,图2示出了自内侧(脸部侧)观察口罩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本方式的口罩100在佩戴时配置于佩戴者的脸部的正面,其包括能够主要覆盖佩戴者的鼻和口的口罩主体10、以及与口罩主体10结合的一对耳部件20、20。口罩主体10具有在佩戴时与佩戴者的脸部的上下方向对应的纵向D1、以及与纵向D1正交的横向D2。在图1的方式中,口罩主体10具有在横向D2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的俯视形状,但是口罩主体10的俯视形状不限于图示的形状。
如图1和图2所示,口罩主体10具有由在纵向D1排列配置的多个襞(褶)形成的褶构造15。褶构造15的襞通过使构成主体10的片在沿横向D2的折线处折叠而形成。并且,在形成有多个襞的状态下,口罩主体10的侧部(横向D2端部)被接合固定。因此,在口罩100的使用时,通过将褶构造15的襞在纵向D1展开,横向D2中央以向口罩100的外表面侧突出的方式弯曲,能够变形为适合脸部的立体形状的形状。褶构造15的具体构成不特别限定,可以是作为口罩主体使用的公知的构成。
如图1和图2,一对耳部件20、20配置于主体10的外表面侧。如图1所示,耳部件20分别可以具有在俯视时为环状(或者闭合的带状)的形状、或包括环的形状。在佩戴时,能够以佩戴者的耳朵进入耳部件20的环的内侧、即进入耳部件20的中央的开口29的方式,将耳部件20挂于耳朵。在图1和图2所示例子中,耳部件20分别作为整体由矩形环状的片构成。通过耳部件20成为片状,在佩戴时将耳部件20挂于耳朵时在耳朵的后面能够以面接触,从而降低产生不适感、疼痛。
一对耳部件20、20可以构成为在横向D2中央以彼此可分离的方式结合的连续的片。一对耳部件20、20的可分离的结合部28的结合形式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通过使用者的通常的力进行拉伸而可分离的结合。例如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形成为针眼。另外,可以通过将片的厚度设定为较小,或通过其他的方式,使一对耳部件20、20的边界脆弱化或易于施加应力,从而形成结合部28。另外,可以使一对耳部件20、20分别独立形成,在横向D2中央略微重叠,并且通过粘合剂、热封等以可分离的方式进行结合而形成结合部28。
口罩主体10可以具有多个层层叠而成的多层构造。例如,可以是至少包括通过外侧层和内侧层包夹提高了捕捉异物(尘埃、花粉、细菌、病毒等)的功能的中间层的三层的构造。优选构成主体10的各层包括无纺布、纺织品、编织品等的含纤维层,更优选包括无纺布。作为无纺布,可以举出纺粘无纺布、水流缠结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等。另外,优选在中间层中使用能够包括较细纤维的熔喷无纺布。另外,优选构成含纤维层的纤维是树脂纤维,作为树脂纤维的树脂的种类,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等。外侧层和内侧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50g/m2,优选为15~50g/m2。异物捕捉性较高的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100g/m2,优选可以为15~50g/m2
耳部件20可以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优选由具有比主体10高的伸缩性的材料形成。另外,耳部件20可以至少具有横向D2的伸缩性,也可以具有纵向D1和横向D2这两个方向的伸缩性。纵向D1的伸缩性和横向D2的伸缩性可以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在纵向D1的伸缩性和横向D2的伸缩性不同的情况下,优选横向D2的伸缩性比纵向D1的伸缩性高。耳部件20在佩戴时挂于佩戴者的耳朵,其主要在横向D2被拉伸。因此,通过至少在横向D2具有伸缩性,能够更好地将主体10在脸部的正面进行位置固定,并且能够降低耳部件20带给耳朵的负担。
耳部件20可以包括具有伸缩性的含纤维片和/或具有伸缩性或弹性的薄膜。作为含纤维片,可以举出无纺布、纺织品、编织品等,其中从使用肌肤触感、透气性良好等出发优选使用无纺布。作为无纺布,可以举出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流缠结无纺布、针刺无纺布、化学粘合无纺布等。另外,优选无纺布中包含的纤维为树脂纤维,作为树脂纤维的树脂的种类,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等。
耳部件20可以是以单层的方式包括上述具有伸缩性的含纤维片或伸缩性薄膜的部件,也可以是使上述具有伸缩性的含纤维片和/或伸缩性薄膜层叠多层,例如使含纤维片和伸缩性薄膜层叠而构成。另外,可以将具有伸缩性的含纤维片或薄膜与不具有伸缩性的片组合构成。可以在使具有伸缩性的含纤维片或薄膜伸长的状态下通过不具有伸缩性的片进行包夹而进行粘接。在含纤维片具有伸缩性的情况下,其伸缩性可以通过含纤维片包括伸缩性纤维,例如通过纤维的材料本身具有伸缩性或纤维为卷曲纤维来体现。或者,通过规定的物理构造,例如通过在表面具有凹凸来体现伸缩性。而且,耳部件20可以通过由具有伸缩性或不具有伸缩性的含纤维片包夹线状橡胶来形成。在含纤维片的伸缩性较低或没有伸缩性的情况下,可以在使线橡胶伸长的状态下自两侧佩戴含纤维片。
更具体而言,耳部件20可以使用伸缩性热风无纺布、伸缩性纺粘无纺布、伸缩性水流缠结无纺布、伸缩性针刺无纺布、伸缩性化学粘合无纺布等的单层的无纺布。另外,可以使用由纺粘/熔喷/纺粘这种多层的无纺布构成的无纺布。而且,可以使用无纺布/伸缩薄膜、无纺布/伸缩薄膜/无纺布(例如,纺粘/伸缩薄膜/纺粘、热风/伸缩薄膜/热风等)这种层压片材。在使耳部件20由多层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将层彼此通过伸缩性或非伸缩性的热熔无纺布(纤维通过加热软化或熔融而能够与其他部件粘接的无纺布)进行粘合。耳部件20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为20~150g/m2。另外,耳部件20的厚度可以为100~3,000μm。
一对耳部件20、20分别结合于主体10的外表面的侧部(横向D2端部)。即,一对耳部件20、20的各自的横向D2外侧的部分与主体10接合,其之外的部分未与主体10接合。在开始本方式的口罩100的使用时,在口罩100的佩戴前,解除一对耳部件20、20彼此的可分离的结合,使耳部件20、20彼此分离(也称为分离动作),使耳部件20、20的未与主体10接合的部分向横向D2侧方打开(也称为展开动作)。
(耳部件的分离/展开动作)
图3示出了将要开始图1所示口罩100的使用的状态的图。另外,图4示出了图3的I-I线剖视图。在使用开始时,使用者可以如图3所示分别用手捏住或把持一对耳部件20、20,并且向彼此相反方向拉伸。由此,首先,能够解除可分离的结合部28的结合。若结合部28由沿一对耳部件20、20间的边界线形成的针眼构成,则可以使针眼断裂而使两耳部件20、20沿边界线分离。之后,使用者可以在分别保持一对耳部件20、20的状态下,在图3和图4的箭头所示方向上向横向D2的外方打开一对耳部件20、20。
图5示出了自图3的状态向横向D2外方分别打开一对耳部件20、20的状态。另外,图6示出了图5的II-II线剖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若打开一对耳部件20、20,则耳部件20、20被翻过来,即,耳部件20、20的、在使用开始前的状态下与主体10相对的面露出。并且,耳部件20、20主要配置于主体10的横向D2的外侧,主体10的外表面整体露出。将耳部件分离展开这样的动作为了佩戴口罩100前的准备而进行。即,使用者可以在将耳部件分离展开而成为图5和图6所示状态后,自己佩戴口罩100,或使其他人佩戴。
需要说明的是,在口罩100的佩戴中,即在使耳部件20、20向侧方打开而挂于耳朵的状态下,耳部件20、20被向佩戴者的耳朵拉伸,伴随于此,耳部件20、20的与主体10的结合部分朝向佩戴者的脸部被按压。这里,在本方式中,由于一对耳部件20、20分别与主体10的外表面的两侧部结合,因此在口罩100的佩戴中,耳部件20的一部分配置于主体10的两侧部的外侧(图6),即,由于主体10的两侧部配置于耳部件20和佩戴者的脸部之间,因此主体10的两侧部被耳部件20朝向脸部按压。由此,在口罩主体10的两侧部处能够使主体10与脸部的间隙较小,从而能够使口罩的功能、例如阻挡异物的功能、使佩戴者产生的飞沫不会飞散的功能等提高。另外,由于在主体的两侧部的内侧(脸部侧)不配置耳部件20,因此在佩戴中,在主体10的两侧部处耳部件20不与佩戴者的脸部接触,从而还能够获得更好的佩戴感。
另外,在主体10中,可以通过压花加工、印刷、缝入等形成能够区别主体1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印记18。印记18为使用者目视能够识别即可,其方式不限定。如图1等所示,印记18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数字、记号、图形、标志等。
(耳部件、和捏手部)
于一对耳部件20、20设有在将一对耳部件20、20彼此分离而向横向D2外方打开时使用者能够捏住的捏手部25、25。该捏手部25、25在俯视时自主体10的端缘突出,使用者可以通过捏住捏手部25、25来进行使一对耳部件20、20彼此分离而向侧方分别展开的上述动作。
由于捏手部25、25在俯视时自主体10的端缘突出,从而使用者能够在自主体10离开的位置处捏住或把持一对耳部件20、20。由此,能够不接触主体10而进行耳部件的分离和/或展开动作,或者能够将使用者接触主体10的区域设定为较小。因此,使用者在佩戴口罩前的准备阶段,能够不接触主体10或基本不接触主体10而捏住捏手部25、25。并且,同样能够不接触主体10或基本不接触主体10而将一对耳部件20、20分离/展开。因此,即使在使用者未能充分顾及手指的卫生的状况下,也能够准备良好的卫生状态的口罩100。
而且,由于耳部件20具有捏手部25、25,因此使用者将耳部件20挂于佩戴者的耳朵时或挂于耳朵后,能够把持捏手部25、25而容易地进行耳部件20的调整。即,可以把持捏手部25、25,使耳部件20相对于耳朵相对地在耳部件20的周向错位而进行位置调整,或者朝向后侧拉伸耳部件20或放松耳部件20而调整耳部件20的张紧状况。
另外,在本方式的口罩100中,一对耳部件20、20配置于主体10的外表面侧。即,使用者捏住的捏手部25、25也配置于主体10的外表面侧。根据口罩100所使用的状况和/或使用者的动作不同,在捏住捏手部25、25时使用者的手有时会接触口罩主体10,即使如此,也能够将使用者的手接触的部位限制为口罩主体10的外表面。如此,根据本方式,能够消除或降低特别希望维持卫生的内表面(在佩戴时与佩戴者的脸部相对的面)与手的接触,即使在佩戴前的准备阶段,使用者的手接触口罩100,也能够确保口罩的卫生。
图7示出了口罩100的一个耳部件20的放大俯视图。如上所述,于耳部件20设有在俯视时自主体10的端缘突出的捏手部25。捏手部25的大小等为使用者能够用手指捏住的大小即可,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捏手部25的、自主体10的端缘突出的部分的纵向D1的最大的长度a为5~15mm,更优选为8~15mm。在图7所示例子中,长度a是自主体10的端缘至捏手部25的突出部分的顶点25s的纵向D1的长度。通过将长度a设定为上述范围,使用者易于捏住捏手部25,另外能够可靠地抬起耳部件20且容易使耳部件20、20彼此分离,并且不成为佩戴口罩100时的妨碍,另外在佩戴中也能够降低捏手部25与脸部、耳朵接触而带来的不适感。
捏手部25的、在俯视时自主体10的端缘突出的突出部分可以在自主体10离开的方向具有凸的形状。在该情况下,捏手部25的突出部分的轮廓可以为曲线状也可以为直线状。但是,若轮廓为曲线状,则有棱角部分减少,从而捏手部25不易弯折,另外在使用口罩100时(包括使耳部件20、20分离、展开时,以及佩戴口罩100时),手或脸部接触捏手部25的端缘时难以产生不适感。
在捏手部25的突出部分的轮廓为曲线状的情况下,突出部分的顶点25s处的曲率半径可以为5~20mm。通过具有上述范围的曲率半径,捏手部25的形状成为使用者易于用手指捏住的形状。
捏手部25的位置不特别限定,优选自口罩100的横向D2的端缘至捏手部25最突出的位置的横向D2长度(在图7的例子中,至捏手部25的突出部分的顶点25s的横向D2长度)b为口罩100整体的横向D2长度的1/2的长度c的45~90%,更优选为65~80%。通过将上述长度b设定为长度c的45%以上,能够防止过度远离耳部件20、20间的可分离的结合部28而无法顺利进行耳部件20、20的分离/展开。另一方面,通过将上述长度b设定为上述长度c的90%以下,在用双手分别捏住左右的捏手部25、25时,两手不会过度接近而妨碍彼此的手。
需要说明的是,也存在捏手部25的最突出的部分的轮廓不具有顶点25s,而是包括与主体10的端缘平行的部分的情况,即也存在包括自主体10的端缘的距离恒定的部分(后述的图8的(a)和图9所示方式等)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长度b设定为自口罩100的横向D2的端缘至与主体10的端缘平行的部分(自主体10的端缘的距离恒定的部分)的横向D2中央的长度。
捏手部25在俯视时可以自主体10的下端突出,也可以自上端突出。另外,可以在耳部件20的下侧设置自主体10的下端突出的捏手部,并且在耳部件20的上侧设置自主体10的上端突出的其他捏手部。但是,如图7所示,若捏手部25在俯视时自主体10的下端突出,则使用者能够通过自然的动作使耳部件20、20分离、展开。例如,使用者在进行口罩100的佩戴准备时,口罩100可以在使用者的身体之前,在水平面上,其纵向D1沿身体的上下方向且其横向D2沿身体的左右方向放置。因此,使用者朝向耳部件20、20的捏手部25、25使手背向上而自然地伸出双手的话,则能够不改变手的形状(姿势),以将大拇指配置于捏手部的下侧,将其他手指配置于捏手部的上侧的方式捏住捏手部25、25(图3)。
而且,在人的身体的构造上,使两手腕自身体的正面中央向侧方移动(打开)的动作是容易的。因此,使用者在如上所述捏住自主体10的下端突出的捏手部25、25后,能够容易地进行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拉伸耳部件20、20而使其分离,从而向横向D2外方展开的动作。此时,不需要自捏住捏手部25、25的状态改变捏住方式(改变手的形状或朝向)。
使用者在如上所述分别把持一对耳部件20、20的捏手部25、25而向横向D2外方打开后,若抬起例如口罩100,则口罩100的外表面与打开了耳部件20、20的使用者相对,口罩100的内表面(脸部侧的面)朝向与使用者相反侧。因此,本方式的口罩100适合用于使其他佩戴者佩戴。即,在使用者将一对耳部件20、20向横向D2外方分别打开后(图5和图6),在把持一对耳部件20、20的状态下,使口罩100向其他佩戴者的脸部移动,在将口罩主体10配置于佩戴者的脸部的期望的位置后,可以不改变口罩100的把持方式而将一对耳部件20、20分别挂于佩戴者的耳朵。因此,本方式的口罩100能够适用于在使例如小孩、病人等难以自己佩戴口罩的人佩戴口罩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耳部件20的环可以具有粘接于口罩主体10且沿纵向D1延伸的粘接部22、在佩戴时配置于耳后的钩挂部24、在上侧自粘接部转移至钩挂部24的上侧转移部23、以及在下侧自粘接部22转移至钩挂部24的下侧转移部26。在图7所示例子中,耳部件20如上所述为矩形环状,更具体而言,粘接部22和钩挂部24分别作为整体沿纵向延伸,上侧转移部23和下侧转移部26分别作为整体沿横向延伸。并且,捏手部25形成于下侧转移部26或形成于钩挂部24与下侧转移部26的连结部分。
(变形例)
图8示出了捏手部25的变形例。捏手部25的形状为自主体10的端缘突出从而使用者能够捏住即可,另外捏手部25的形状以在佩戴时不阻碍耳部件的伸长的方式形成即可,不特别限定。捏手部25可以如图7所示,为轮廓的切线的倾斜连续变化的形状,也可以如图8的(a)所示,为包括轮廓的切线的倾斜不变化的部分的形状。更具体而言,可以为包括自主体10的端缘的距离恒定的部分的形状,或为包括大致四边形的形状。耳部件20的环可以具有与口罩主体10粘接且沿纵向D1延伸的粘接部22、在佩戴时配置于耳后的钩挂部24、在上侧自粘接部向钩挂部24转移的上侧转移部23、以及在下侧自粘接部22向钩挂部24转移的下侧转移部26。
另外,如图8的(b)所示,可以于捏手部25以使用者易于捏住的方式设置提高了刚性的高刚性部分25r。高刚性部分25r可以通过追加涂布树脂、实施压花加工、粘贴刚性较高的材料等来形成。而且,如图8的(c)所示,可以以使用者能够识别捏手部25的方式,在捏手部25设置具有与耳部件20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印记25c。印记25c可以通过印刷形成,也可以通过粘贴较小面积的片来形成。
并且,在图9中,示出了一对耳部件20、20的变形例。在图9所示例子中,与图17所示例子相同,耳部件20的环也分别具有粘接于口罩主体10且沿纵向D1延伸的粘接部22、在佩戴时配置于耳后的钩挂部24、在上侧自粘接部向钩挂部24转移的上侧转移部23、以及在下侧自粘接部22向钩挂部24转移的下侧转移部26。另外,捏手部25、25设于下侧转移部26。但是,在图9所示例子中,与图7所示例子相比,捏手部25、25位于自一对耳部件20、20的横向D2的中央(或者口罩100的横向D2的中央)离开的位置。换言之,捏手部25位于一个耳部件20的横向D2的中央附近。
另外,在图9所示例子中,耳部件20、20整体的形状也与图1等所示例子不同。在图9所示例子中,耳部件20、20分别由具有开口29的环状的俯视形状的片构成。但是,各个耳部件20并非矩形环状,而是与图1等所示例子相比带有圆角。更具体而言,上侧转移部23、钩挂部24、以及下侧转移部26均以成为弧状的方式形成。在作为这样的包括弧的形状的耳部件20中,通过捏手部25位于耳部件20的横向D2的中央附近,不妨碍作为整体具有圆角的形状的柔和的外观的印象。
如图9所示例子那样,从在耳部件20、20分别具有更具有圆形的形状的情况下使外观的印象更好这一观点出发,优选自口罩100的横向D2的端缘至捏手部25最突出的位置的横向D2长度(在本例中,至捏手部25最突出的部分的横向D2中央的横向D2长度)b为口罩100整体的横向D2长度的1/2的长度c的55~65%。
(辅助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所示口罩100中,一对耳部件20、20分别通过辅助件30、30与主体10的两侧部结合。可以不设置辅助件30、30。
图10示出了在口罩100中设有辅助件30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0的(a)是局部俯视图,图10的(b)是图10的(a)的III-III线剖视图。另外,图11示出了自图10所示状态将耳部件20向横向D2外方打开后的图。图11的(a)是局部俯视图,图11的(b)是图11的(a)的IV-IV线剖视图。在图10和图11的例子中,依次配置主体10、耳部件20、以及辅助件30。在图10和图11中,省略了口罩主体10的褶构造15(图1等)的图示。
辅助件30设于主体10和耳部件20之间,其设置为用于使主体10和耳部件20间接结合。更具体而言,主体10和辅助件30在第一接合部B1接合,耳部件20和辅助件30在第二接合部B2接合,主体10和耳部件20不直接接合。第一接合部B1和第二接合部B2例如可以通过施加压力和/或热而使部件的相对的面彼此接合的方式、例如热封、超声波密封、非加热的压花加工等来形成。其中,从能够可靠接合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热封。
在接合部通过热封等形成的情况下,接合部可以包括多个熔敷部分。熔敷部分在接合部中可以在纵向D1和/或横向D2连续,也可以不连续。需要说明的是,接合部的熔敷部分的形状只要能够形成能够充分维持强度的接合部即可,不特别限定。熔敷部分可以形成为与长度相比窄幅的形状、即线状(直线状或曲线状),也可以形成为点状(能够作为点识别的形状)。另外,更具体而言,熔敷部分的俯视形状可以为矩形、菱形等的四边形、四边形之外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任意的形状。
如上所述,主体10具有阻挡异物的侵入或防止佩戴者产生的飞沫的飞散的功能,另一方面,耳部件20具有在佩戴时挂于佩戴者的耳朵而保持主体10的功能。因此,主体10和耳部件20通常由不同材料形成,优选耳部件20由相对伸缩性较高的材料构成。因此,在主体10与耳部件20直接接合的以往的构成中,在因耳部件20被拉伸等而对口罩100施加力时,存在主体10无法跟随耳部件20的伸展,从而无法维持接合而两者彼此剥离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在本方式中,可以分别形成作为主体10与辅助件30的接合部的第一接合部B1、以及作为耳部件20与辅助件30的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B2。即,通过包括第一接合部B1和第二接合部B2,结合的力被分散,耳部件20难以剥离。另外,能够以适合想要直接结合的两个部件的特性的形式形成各个接合部。而且,作为辅助件30的材料,也能够选择使与主体10的接合、以及与耳部件20的接合这两者最优化的材料。由此,主体10与耳部件20的间接的结合难以破坏,作为结果,能够获得即使施加力而难以损坏的口罩。
如上所述,在佩戴本方式的口罩100前,通过捏住分别设于一对耳部件20、20的捏手部25、25而进行拉伸,使耳部件20、20彼此分离,分别向侧方打开。在这样的耳部件20、20的分离/展开动作时,容易对口罩100施加较大的力。但是,根据本方式,即使在使用开始时的耳部件20、20的分离/展开动作中也难以自主体10剥离,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开始佩戴。
辅助件30可以由不具有伸缩性或伸缩性较小的材料形成,优选由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的材料形成。另外,辅助件30可以由若施加力则形状能够不可逆地变形的材料形成。辅助件30可以包括与耳部件20相同的上述种类的伸缩性无纺布,但是优选辅助件30的伸缩性至少在横向D2比耳部件20的伸缩性小。另外,优选辅助件30的伸缩性至少在横向D2比主体10的伸缩性大。
通过设置具有伸缩性的辅助件30,即使在耳部件20被拉伸时,也能够分别抑制主体10的伸长与辅助件30的伸长的差、以及耳部件20的伸长与辅助件30的伸长的差。因此,主体10与辅助件30的第一接合部B1、以及耳部件20与辅助件30的第二接合部B2均难以损坏,作为结果,主体10与耳部件20的间接结合难以损坏。需要说明的是,辅助件30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为5~100g/m2。另外,辅助件30的厚度可以为100~1,000μm。
如图10和图11所示,辅助件30可以是沿口罩100的纵向D1延伸的片状的部件。优选辅助件30的纵向D1的长度与口罩100的纵向D1的长度(主体10的纵向D1的长度)相同,也可以比口罩100的纵向D1的长度短。另外,在口罩100的横向D2的一侧(左右任一侧)中,辅助件30的横向D2的外端31可以位于比主体10的横向D2的外端11靠横向D2内方,也可以位于比主体10的横向D2的外端11靠横向D2外方,优选如图10的(a)和(b)所示,位于与主体10的横向D2的外端11对齐的位置。
辅助件30的横向D2的长度(宽度)W根据口罩100整体的尺寸和构成、主体10和耳部件20的尺寸、形状、材质而不同,优选为15~35mm。通过将横向D2的长度设定为上述范围,能够分别充分确保第一接合部B1和第二接合部B2的面积,另一方面,辅助件30不妨碍使用开始时的分离/展开动作和/或佩戴,也不妨碍主体10和耳部件20的功能。
如图10所示,辅助件30配置于主体10的外表面侧。因此,即使在口罩100的佩戴中,辅助件30本身与佩戴者的脸部接触的可能性较低,不会妨碍本方式的口罩100的良好的佩戴感。
而且,如上所述,本方式中的耳部件20能够以将主体10的两侧部朝向佩戴者的脸部按压的方式起作用,配置于主体10的外表面侧的辅助件30也至少局部与耳部件20成为一体,能够起到将主体10朝向脸部按压的功能。由此,能够进一步将主体10的两侧部与脸部之间的间隙设定为较小,从而能够提高口罩100的功能。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的方式进行附注。
(附注1)
附注1的方式是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以及与上述口罩主体结合的一对耳部件,在使用开始前的状态下,上述一对耳部件以彼此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且配置于上述口罩主体的外表面侧,分别于上述一对耳部件设置在俯视时自上述口罩主体的端缘突出的捏手部,在使用开始时,捏住上述捏手部并进行拉伸,从而上述一对耳部件彼此分离。
在上述附注1的方式中,一对耳部件设有自主体的端缘突出的捏手部。因此,使用者能够在自主体离开的位置处,捏住或把持耳部件。由此,能够不接触主体或基本不接触主体地进行在佩戴口罩前进行的、使一对耳部件彼此分离的动作(分离动作)。而且,将分离的耳部件向侧方(横向外方)打开的动作(展开动作)也可以不接触主体或基本不接触主体地进行。因此,在佩戴口罩前的准备阶段不损害口罩的卫生,佩戴者能够佩戴维持了良好的卫生状态的口罩。
在进行上述分离动作和展开动作时,有时手因使用者的动作而多少接触主体。与此相对,在本方式中,由于一对耳部件配置于主体的外表面侧,因此即使使用者的手接触主体,手接触的是主体的外表面,手接触内表面的可能性较小。由于特别是口罩的内表面(在佩戴时与佩戴者的脸部相对的面)希望维持卫生状态,因此通过消除或降低至少该内表面与手的接触,在分离动作和展开动作中即使手与主体接触,也能够有效维持口罩的卫生状态。
(附注2)
在附注2的方式中,上述口罩具有与佩戴者的脸部的上下方向对应的纵向、以及与上述纵向正交的横向,上述捏手部分别设于上述一对耳部件的下侧。
根据上述附注2的方式,由于捏手部设于耳部件的下侧,因此使用者能够以不勉强的自然的动作捏住捏手部。例如,将口罩以其横向沿身体的左右方向且其上方向和下方向分别沿身体的前方向和后方向的方式置于台子等之上,朝向耳部件的捏手部自然地伸出两手,不改变手的形状(姿势),将大拇指配置于捏手部的背面侧(耳部件的内表面侧或与主体相对的侧),将其他的手指配置于捏手部的正面侧(耳部件的外表面侧),从而能够捏住捏手部。
(附注3)
在附注3的方式中,自上述口罩的横向的端缘至上述捏手部的自上述口罩主体的端缘最突出的位置的横向的长度为上述口罩的横向的长度的1/2的45~90%。
根据上述附注3的方式,耳部件的捏手部的最突出的部分相对于口罩位于横向的规定位置。因此,左右的手能够不妨碍彼此的动作而捏住捏手部,并且在将耳部件抬起而使其彼此分离且向侧方打开时,不需要较大的力、繁杂的动作。
(附注4)
在附注4的方式中,上述捏手部的、自上述口罩主体的端缘突出的部分的纵向的最大长度为5~15mm。
根据上述附注4的方式,捏手部的突出部分自主体的端缘具有规定的长度,从而为了使用者捏住捏手部而能够确保充分的面积。
(附注5)
在附注5的方式中,上述捏手部具有曲线状的轮廓。
根据上述附注5的方式,自主体突出的部分难以弯折。另外,在佩戴前的分离/展开动作时,或在佩戴时将耳部件挂于耳朵时,能够降低捏手部的轮廓接触手时的不适感。
(附注6)
在附注6的方式中,还包括配置于上述口罩主体的外表面侧的辅助件,上述一对耳部件通过上述辅助件分别于上述口罩主体的侧部结合。
根据上述附注6的方式,由于一对耳部件通过辅助件分别与主体结合,因此能够不使耳部件与主体直接结合而构成口罩。因此,能够分别形成主体与辅助件的结合部、以及耳部件与辅助件的结合部。即,能够以适合想要直接结合的两个部件的材料的形式分别形成各个结合部。由此,不损害部件的功能、佩戴感,能够在耳部件与主体之间形成难以破坏的间接结合,从而能够获得坚固且佩戴感良好的口罩。
本申请要求于日本专利局在2020年5月29日申请的基础申请2020-094368号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参照引用其全部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0 口罩主体
11 口罩主体的横向外端
15 褶构造
20 耳部件
21 耳部件的横向外端
22 粘接部
23 上侧转移部
24 钩挂部
25 捏手部
25s 捏手部的突出部分的顶点
25c 印记
25r 高刚性部分
26 下侧转移部
28 可分离的结合部
30 辅助件
31 辅助件的横向外端
100 口罩
B1 第一接合部
B2 第二接合部。

Claims (6)

1.一种口罩,包括:
口罩主体;以及
一对耳部件,其与上述口罩主体结合,
在使用开始前的状态下,上述一对耳部件以彼此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且配置于上述口罩主体的外表面侧,
分别于上述一对耳部件设置在俯视时自上述口罩主体的端缘突出的捏手部,在使用开始时,捏住上述捏手部并进行拉伸,从而上述一对耳部件彼此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中,
上述口罩具有与佩戴者的脸部的上下方向对应的纵向以及与上述纵向正交的横向,
上述捏手部分别设于上述一对耳部件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
自上述口罩的横向的端缘至上述捏手部的自上述口罩主体的端缘最突出的位置的横向的长度为上述口罩的横向的长度的1/2的45~9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
上述捏手部的、自上述口罩主体的端缘突出的部分的纵向的最大长度为5~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
上述捏手部具有曲线状的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
还包括配置于上述口罩主体的外表面侧的辅助件,
上述一对耳部件通过上述辅助件分别与上述口罩主体的侧部结合。
CN202180017104.1A 2020-05-29 2021-05-14 口罩 Pending CN1151755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4368 2020-05-29
JP2020094368A JP7386756B2 (ja) 2020-05-29 2020-05-29 マスク
PCT/JP2021/018437 WO2021241284A1 (ja) 2020-05-29 2021-05-14 マス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5580A true CN115175580A (zh) 2022-10-11

Family

ID=78744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7104.1A Pending CN115175580A (zh) 2020-05-29 2021-05-14 口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159286A4 (zh)
JP (1) JP7386756B2 (zh)
CN (1) CN115175580A (zh)
BR (1) BR112022023219A2 (zh)
WO (1) WO202124128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1760B2 (ja) * 2004-07-23 2010-06-02 株式会社 ユニティー マスク
JP5762803B2 (ja) 2011-04-08 2015-08-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5901900B2 (ja) * 2011-06-28 2016-04-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6068135B2 (ja) * 2012-08-10 2017-01-2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5917757B1 (ja) * 2015-09-04 2016-05-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マスク
JP6816075B2 (ja) * 2018-09-05 2021-01-20 スズラン株式会社 マスク、およ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7134854B2 (ja) 2018-12-12 2022-09-12 利文 小無田 連通口用の仕切り枠セ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2023219A2 (pt) 2022-12-20
WO2021241284A1 (ja) 2021-12-02
EP4159286A4 (en) 2023-10-18
JP7386756B2 (ja) 2023-11-27
JP2021188176A (ja) 2021-12-13
EP4159286A1 (en) 2023-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64579B2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CN111770697B (zh) 一次性口罩
CN115175580A (zh) 口罩
JP6968231B1 (ja) マスク
CN115003185A (zh) 口罩
EP4316604A1 (en) Ear-hanging member for mask, and mask
WO2022196142A1 (ja) マスク
EP4190194A1 (en) Mask
JP7476413B2 (ja) マスク用耳材、マスク、及びマスク用耳材の製造方法
WO2022024647A1 (ja)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22150304A (ja) マスク
WO2021234975A1 (ja) マスク用固定シールおよびマスク用固定シールを備えたマスク
JP2023128037A (ja) マス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