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2908B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2908B
CN114792908B CN202210009577.3A CN202210009577A CN114792908B CN 114792908 B CN114792908 B CN 114792908B CN 202210009577 A CN202210009577 A CN 202210009577A CN 114792908 B CN114792908 B CN 1147929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ousing
electric wire
terminal fitting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95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92908A (zh
Inventor
山田祐也
竹下祐平
町田健吾
杉山大介
岩部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92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2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92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2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01R13/5208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having at least two cable receiving open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6Means for preventing chafing or fracture of flexible leads at outlet from coupling part
    • H01R13/567Traverse cable outlet or wir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clamped between assembled parts of the housing
    • H01R13/5825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clamped between assembled parts of the housing the means comprising additional parts captured between housing parts and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振动从电线向端子配件传播的线束。该线束具备:电线(We)和组装于电线(We)的末端的连接器(1),连接器(1)具备:端子配件(10),其直接或间接地与电线(We)的末端电连接;绝缘性的壳体(20),其在将电线(We)及端子配件(10)容纳于内侧的容纳室(20c)的同时使电线(We)从容纳室(20c)的引出口(20d)向外侧引出;密封部件(43),其填埋容纳室(20c)的内周壁与电线(We)之间的间隙;以及电线保持件(60),其在容纳室(20c)中保持电线(We),壳体(20)具有保持电线保持件(60)的保持部(20g)。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在线束中,已知这样一种线束,其被构成为在电线的末端组装有连接器的带连接器的电线。在该连接器中,端子配件在壳体中与电线的末端电连接,并且该电线被引出至壳体之外。在线束中,使该连接器与端子台或配对侧连接器嵌合连接,随之,使端子配件与端子台等的配对侧端子配件嵌合连接,或将端子配件螺纹固定于配对侧端子配件。关于这种线束,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至3中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7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923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415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线束中,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情况下,由于端子台等设置于车身侧的电气设备等,因此若由于行驶时的路面输入、加减速而对从连接器引出的电线的引出部分施加力,则伴随该力的电线的晃动可能会作为振动向端子配件侧传播。并且,在该线束中,当伴随该电线的晃动的振动传递到端子配件时,嵌合连接状态的端子配件与配对侧端子配件之间的接点处的接触压力发生变化,在其相互间的通电性能有可能产生偏差。另外,在该线束中,当伴随着电线的晃动的振动传递到端子配件时,有可能对螺纹固定状态的端子配件和配对侧端子配件施加过载荷。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振动从电线向端子配件传播的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电线;以及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组装于所述电线的末端,所述连接器具备:端子配件,所述端子配件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电连接;绝缘性的壳体,所述绝缘性的壳体在将所述电线以及所述端子配件容纳于内侧的容纳室的同时使所述电线从所述容纳室的引出口向外侧引出;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填埋所述容纳室的内周壁与所述电线之间的间隙;以及电线保持件,所述电线保持件在所述容纳室中保持所述电线,所述壳体具有保持所述电线保持件的保持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即使在车辆行驶时在电线的引出部分发生的晃动作为振动传递到连接器,也能够利用电线保持件和保持部来抑制该振动向端子配件传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从屏蔽罩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X-X线剖视图。
图4是将实施方式的线束部分散开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一电线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电线保持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屏蔽罩的立体图。
图10是屏蔽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二电线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二电线保持件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连接器
10 端子配件
20 壳体
20c 容纳室
20d 引出口
20g 保持部
21 壳体主体
21a 第一空间部
21b 第一开口部
22 罩部件
22a 第二空间部
22b 第二开口部
24 罩锁定机构(锁定机构)
30 屏蔽罩
43 端子侧密封部件(密封部件)
60 第一电线保持件(电线保持件)
60b 肋
61 第一电线保持部件
62 第二电线保持部件
We 电线
WH 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1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的1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4的附图标记WH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束。该线束WH是所谓的带连接器的电线,具备电线We和组装于该电线We的末端的连接器1。此处所示的线束WH具备电极的数量为多个的连接器1,且具备与该电极的数量对应的根数的电线We。在该示例中,该线束WH具备2根电线We和电极数为2个的连接器1。
连接器1通过从末端***嵌合于配对侧嵌合部(省略图示)而与配对侧端子配件(省略图示)电连接。例如,此处所示的连接器1构成为使后述的壳体20的嵌合部20a***嵌合于具有内周壁面的孔状的配对侧嵌合部的内侧。该连接器1使嵌合部20a相对于该孔状的配对侧嵌合部沿着该配对侧嵌合部的孔轴方向插拔。配对侧嵌合部例如形成为与孔轴方向正交的正交截面呈矩形。另外,配对侧嵌合部也可以形成为筒状,并使嵌合部20a***嵌合于其内侧的空间。
例如,该连接器1通过与配对侧设备(省略图示)的配对侧端子配件电连接,从而使该配对侧设备与电线We的目标设备(省略图示)之间电连接。该配对侧设备具备金属制的框体,将在该框体的壁体形成的贯通孔用作配对侧嵌合部。另外,该配对侧设备在该框体的内部具备端子台或配对侧连接器。配对侧端子配件是该端子台或配对侧连接器所具有的部件。因此,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嵌合于配对侧嵌合部的内侧,在框体的内部与端子台或配对侧连接器的配对侧端子配件电连接。
以下,在没有特别说明地仅记载为***方向的情况下,该***方向表示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相对于配对侧嵌合部的***方向。另外,在没有特别说明地仅记载为拔出方向的情况下,该拔出方向表示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相对于配对侧嵌合部的拔出方向。另外,在没有特别说明而仅记为插拔方向的情况下,该插拔方向表示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相对于配对侧嵌合部的插拔方向。
该连接器1具备端子配件10、将电线We及端子配件10容纳的绝缘性的壳体20及用于实现噪声降低的导电性的屏蔽罩30(图1、图3及图4)。
端子配件1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例如,该端子配件10通过对作为母材的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切断加工等冲压成型而形成为规定形状。
该端子配件10具有与配对侧端子配件的配对侧端子连接部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1(图1、图3和图4)。例如,端子连接部11和配对侧端子连接部随着嵌合部20a与配对侧嵌合部的***嵌合而相互嵌合连接。该形态的端子连接部11和配对侧端子连接部将其中的一者形成为阴端子形状,其中的另一者形成为阳端子形状。另外,例如,端子连接部11和配对侧端子连接部也可以是相互螺纹固定的结构。在该示例中,端子连接部11形成为圆筒状的阴端子形状,且配对侧端子连接部形成为嵌入端子连接部11的内侧的轴状的阳端子形状。在端子配件10中,该端子连接部11的筒轴方向成为插拔方向。在该示例的端子连接部11的内侧组装有能够弹性变形的触点部件(省略图示)。
该端子配件10直接或间接地与电线We的末端电连接。例如,端子配件10通过设置与电线We的末端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电线连接部12,从而直接与电线We的末端电连接(图3和图4)。另外,例如,端子配件10通过使中继端子(省略图示)介于端子配件10与电线We的末端之间,从而使端子配件10与电线We的末端间接地电连接。此处所示的端子配件10具有电线连接部12,并使电线连接部12与电线We的末端直接电连接。
电线连接部12例如通过压接或熔接于电线We的末端的露出的芯线而与该电线We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此处所示的电线连接部12使2片筒片紧固压接于露出的芯线。电线We从该电线连接部12引出。
端子配件10形成为端子连接部11的筒轴方向与电线连接部12中的电线We的引出方向相同朝向的直线形状。在使用该直线形状的端子配件10的情况下,可以使从电线连接部12引出的电线We直接向引出方向延伸而容纳于壳体20,也可以将从电线连接部12引出的电线We在中途折弯而容纳于壳体20。在该示例中,直形形状的端子配件10和从电线连接部12引出后折弯了90度的电线We被容纳于壳体20(图3以及图4)。
另外,端子配件10也可以形成为使端子连接部11的筒轴方向与电线连接部12中的电线We的引出方向交叉(例如,正交)的交叉形状。在该情况下,使从电线连接部12引出的电线We直接向引出方向延伸。
该连接器1具备多组成对的端子配件10和电线We的组合。在此,具备2组该组合(图4)。在该连接器1中,2个端子配件10在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排列配置。另外,在该连接器1中,使2根电线We在该正交方向上排列而并列。
壳体2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
该壳体20具有***嵌合于配对侧嵌合部的嵌合部20a(图1至图6)。在此所示的嵌合部20a沿着***方向***嵌合于孔状的配对侧嵌合部的内侧,并沿着与***方向相反的朝向的拔出方向从配对侧嵌合部的内侧拔出。该嵌合部20a形成为使相对于配对侧嵌合部的插拔方向(***方向、插拔方向)为筒轴方向的筒状。这里所示的嵌合部20a形成为方筒状。
连接器1具备环状的密封部件41,该密封部件41填埋该嵌合部20a与配对侧嵌合部之间的环状的间隙,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图1至图4)。该密封部件41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并且,该密封部件41组装于嵌合部20a的外周面。
而且,壳体20在该嵌合部20a的外周面的外侧具有凸缘状的凸缘部20b(图1、图3、图5以及图6)。该凸缘部20b具有对置壁面,在嵌合部20a与配对侧嵌合部成为嵌合完成状态时,该对置壁面与该配对侧嵌合部的周缘的壁面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连接器1具备环状的密封部件42,该密封部件42填埋该凸缘部20b的对置壁面与配对侧嵌合部的周缘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图1以及图3)。该密封部件42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并且,该密封部件42以突出状态嵌入于在凸缘部20b的对置壁面形成的环状槽中。
在该壳体20中,端子配件10容纳在嵌合部20a的内侧。
该壳体20具有容纳电线We和端子配件10的内侧的容纳室20c和使电线We从容纳室20c向外侧引出的引出口20d(图3、图5和图6)。即,该壳体20在使电线We以及端子配件10容纳于内侧的容纳室20c的同时使电线We从容纳室20c的引出口20d向外侧引出。
容纳室20c具有:端子容纳部20c1,其容纳端子配件10;以及电线容纳部20c2,其容纳从该端子配件10的电线连接部12引出的电线We(图3、图5和图6)。在该壳体20中,将筒状的嵌合部20a的内侧的空间用作端子容纳部20c1。在该端子容纳部20c1中,例如通过分隔壁等划分为针对每个端子配件10的室。另外,此处所示的电线容纳部20c2形成为沿着与插拔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在该例示中为正交方向)容纳电线We的空间。在该电线容纳部20c2中,例如通过分隔壁等划分为针对每个电线We的室。
连接器1具备端子保持部件50,该端子保持部件50容纳于该容纳室20c的端子容纳部20c1且在该端子容纳部20c1中保持端子配件10(图1至图4)。该端子保持部件5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该端子保持部件50以能够插拔配对侧端子连接部的状态将端子配件10容纳并保持于内侧,并且该端子保持部件50保持于嵌合部20a的内周面。
该端子保持部件50既可以针对每个端子配件10设置,也可以作为能够保持多个端子配件10的1个部件而设置。在此所示的端子保持部件50针对每个端子配件10而设置。该端子保持部件50例如通过利用在与嵌合部20a之间钩挂的爪部等的锁定机构(省略图示)而保持于该嵌合部20a的内周面。
而且,该连接器1具备密封部件(以下,称为“端子侧密封部件”)43,该密封部件43填埋容纳室20c的内周壁与电线We之间的间隙,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图3及图4)。该端子侧密封部件43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
该端子侧密封部件43可以针对每个电线We设置,也可以填埋容纳室20c的内周壁与多根电线We之间的间隙。此处所示的端子侧密封部件43被成形为填埋容纳室20c的电线容纳部20c2的内周壁与2根电线We之间的间隙的部件。
另外,在此,电线容纳部20c2具有形成为长圆形的空间部20c21,在该空间部20c21配置有端子侧密封部件43(图3、图5以及图6)。因此,此处所示的端子侧密封部件43成形为长圆形,且针对每个电线We具有圆形的贯通孔43a(图4)。并且,在该端子侧密封部件43中,在外周面形成有同轴的环状的唇(以下,称为“外周唇”),且在该贯通孔43a的内周面形成有同轴的环状的唇(以下,称为“内周唇”)。该端子侧密封部件43通过使外周唇紧贴于电线容纳部20c2中的长圆形的空间部20c21的内周壁,并且使内周唇紧贴于电线We的外周面,从而抑制从引出口20d进入容纳室20c的电线容纳部20c2的水、尘埃到达端子配件10。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抑制水引起的端子配件10的耐久性的降低、尘埃引起的端子配件10的导电性能的降低。
而且,该连接器1具备在容纳室20c中保持电线We的电线保持件(以下,称为“第一电线保持件”)60(图3、图4、图7及图8)。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既可以针对每个电线We设置,也可以作为能够保持多根电线We的1个部件而设置。此处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作为能够保持多根(在该例示中为2根)电线We的1个部件而设置。另外,此处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在容纳室20c的电线容纳部20c2中,在电线We从端子配件10的电线连接部12引出并折弯后的位置保持该电线We。
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具有使圆柱状的电线We插通的圆柱状的电线插通部60a(图3以及图7)。例如,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可以使该电线插通部60a的外径比电线We的外径小,从该电线插通部60a的内周面向电线We的外周面产生保持力。但是,此处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将该电线插通部60a的外径设为大于电线We的外径。并且,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具有突起状的肋60b,该突起状的肋60b使按压力作用于电线We的外周面,并通过该按压力产生对电线We的保持力(图7和图8)。该肋60b从电线插通部60a的内周面突出。
此处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具备夹持电线We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图3、图4、图7以及图8)。该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在相互组装的状态下夹持电线We。因此,第一电线保持件60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之间具备使它们维持在组装状态的第一锁定机构63和第二锁定机构64(图7以及图8)。在该示例中,该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使用相同的部件。
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具有直径比电线We的外径大的半圆柱状的空间部65(图8)。在该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中,形成由在组装状态下的各个空间部65配合而成的圆柱状的空间部。在此,将该圆柱状的空间部用作电线插通部60a。因此,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在该空间部65的内周面设置有肋60b。在此所示的空间部65中,在其周向的一端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2个肋60b,并且在其周向的另一端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3个肋60b。在此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中,针对每个电线We形成有空间部65和设置于该空间部65的5个肋60b。
在电线插通部60a的轴线方向上,在组装状态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两端分别各设置2个第一锁定机构63。另一方面,在与该轴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即,2个电线插通部60a的排列方向)上,在组装状态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两端分别各设置1个第二锁定机构64。
上述的两端的一个第一锁定机构63具备:第一卡止体63a,其设置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以及第二卡止体63b,其设置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止体63b与第一卡止体63a之间卡止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图8)。另外,上述的两端的另一个第一锁定机构63具备:第一卡止体63a,其设置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以及第二卡止体63b,其设置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一卡止体63a与第二卡止体63b之间卡止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图8)。
第一卡止体63a形成为朝向电线插通部60a的轴线方向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突出的爪状的突起体。另一方面,第二卡止体63b具有:爪状的第二卡止部63b1,其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止部63b1与爪状的第一卡止体63a之间将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卡止;以及具有挠性的悬臂状的挠性片部63b2,其在自由端具有该第二卡止部63b1,并且将固定端设置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图8)。挠性片部63b2能够进行如下弹性变形:在组装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时,第二卡止部63b1能够越过第一卡止体63a,并且在其越过后能够使第一卡止体63a与第二卡止部63b1对置配置。
一个第二锁定机构64具备:第一卡止体64a,其设置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以及第二卡止体64b,其设置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在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止体64b与第一卡止体64a之间将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卡止(图8)。另外,另一个第二锁定机构64具备:第一卡止体64a,其设置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以及第二卡止体64b,其设置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止体64b与第一卡止体64a之间使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卡止(图8)。
第一卡止体64a形成为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朝向2个电线插通部60a的排列方向突出的爪状的突起体。另一方面,第二卡止体64b具有:片体状的第二卡止部64b1,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为组装状态时,该第二卡止部64b1在与爪状的第一卡止体64a之间将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卡止;以及具有挠性的2个悬臂的挠性片部64b2,其在自由端侧连接该第二卡止部64b1的端部,并且将固定端设置在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图8)。挠性片部64b2能够进行如下弹性变形:在组装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时,第二卡止部64b1能够越过第一卡止体64a,并且在其越过后能够使第一卡止体64a和第二卡止部64b1对置配置。
壳体20具有保持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保持部20g(图3、图5以及图6)。在壳体20上至少设置1个该保持部20g。在该连接器1中,通过利用第一电线保持件60保持电线We,并将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保持于壳体20的保持部20g,即使在车辆行驶时在电线We的引出部分产生的晃动作为振动而传播时,也能够利用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来抑制该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并且,在该连接器1中,由于将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在电线We的轴线方向上与端子侧密封部件43并排配置,因此,由于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实现的抑制振动传播的效果,也能够抑制容纳室20c中的电线We的振动。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抑制电线We的振动所伴随的端子侧密封部件43的压扁,因此在电线We与端子侧密封部件43之间难以产生间隙,能够提高端子侧密封部件43所实现的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
在此,第一电线保持件60既可以配置于比端子侧密封部件43靠端子配件10侧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比端子侧密封部件43靠容纳室20c的引出口20d侧的位置。
在该连接器1中,将第一电线保持件60配置于比端子侧密封部件43靠端子配件10侧的位置(图3)。由此,在该连接器1中,从引出部分传递来的电线We的振动首先被端子侧密封部件43吸收,接着,在端子侧密封部件43未被完全吸收的剩余的振动成分向端子配件10侧的传播由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抑制。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通过端子侧密封部件43减小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所要控制的振动,因此能够提高抑制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该连接器1中,通过将第一电线保持件60配置于比端子侧密封部件43靠容纳室20c的引出口20d侧,即使在利用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无法完全抑制从引出部分传递来的电线We的振动向端子配件10侧的传播的情况下,在通过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而变小的振动传递到端子配件10之前,也能够利用端子侧密封部件43吸收该振动。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假如即使用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无法完全控制住振动,也能够抑制振动向端子配件10的传播。
具体而言,在此所示的壳体20具备壳体主体21、罩部件22和前保持架23(图3至图6)。
在壳体主体21设置有:第一空间部21a,其容纳电线We和端子配件10;以及第一开口部21b,其使电线We及端子配件10***第一空间部21a(图5)。第一空间部21a例如通过之前所示的分隔壁等划分为针对每个电线We和端子配件10的组合的室。另外,在该壳体主体21形成有使电线We从第一空间部21a引出的半圆形的开口21a1(图5)。该开口21a1针对每个电线We设置。而且,在该壳体主体21设置有容纳端子侧密封部件43的第一密封容纳部21c(图5)。另外,在该壳体主体21形成有之前所示的嵌合部20a和凸缘部20b(图5和图6)。
在罩部件22设置有:第二空间部22a,其容纳电线We及端子配件10;以及第二开口部22b,其使电线We及端子配件10***第二空间部22a(图6)。第二空间部22a例如被之前所示的分隔壁等而划分为针对每个电线We的室。另外,在该罩部件22形成有使电线We从第二空间部22a引出的半圆形的开口22a1(图6)。该开口22a1针对每个电线We设置。而且,在该罩部件22设置有容纳端子侧密封部件43的第二密封件容纳部22c(图6)。
在该壳体20中,通过组装该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第一开口部21b和第二开口部22b配合在一起,形成由第一空间部21a和第二空间部22a构成的容纳室20c。另外,在该壳体20中,通过组装该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形成由各个开口21a1、22a1构成的引出口20d。另外,在该壳体20中,通过组装该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形成由第一密封容纳部21c和第二密封容纳部22c构成的电线容纳部20c2的空间部20c21
在该壳体20中,在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中的至少一者设置第一电线保持件60用的保持部20g。在此,在该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两者设置保持部20g(图3、图5以及图6)。壳体主体21的保持部20g是容纳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的空间部,通过抑制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在该空间部中的相对移动,来保持该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此处所示的壳体主体21的保持部20g形成为不堵塞空间部65而能够将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的外壁包围的室。罩部件22的保持部20g是容纳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空间部,通过抑制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在该空间部中的相对移动,来保持该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此处所示的罩部件22的保持部20g形成为不堵塞空间部65而能够将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外壁包围的室。
在该壳体20中,通过组装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在该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各自的保持部20g的内壁面夹入第一电线保持件60(图3)。因此,在该壳体20中,利用组装状态的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夹持第一电线保持件60,由此提高容纳室20c的电线容纳部20c2中的对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保持力。由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提高抑制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的效果。
该壳体20还具备使该相互组装的壳体主体21以及罩部件22维持在组装状态的锁定机构(以下,称为“罩锁定机构”)24(图3、图5以及图6)。在该壳体20中,在壳体主体21与罩部件22之间的各自的外周壁设置有多个罩锁定机构24。
罩锁定机构24具备:第一卡止体24a,其设置于壳体主体21;以及第二卡止体24b,其设置于罩部件22,在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止体24b与第一卡止体24a之间将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卡止(图3、图5以及图6)。
第一卡止体24a形成为从壳体主体21的外周壁突出的爪状的突起体(图3、图5以及图6)。另一方面,第二卡止体24b具有:片体状的第二卡止部24b1,在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为组装状态时,第二卡止部24b1在与爪状的第一卡止体24a之间将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卡止;以及具有挠性的2个悬臂状的挠性片部24b2,其在自由端侧连接该第二卡止部24b1的端部,并且将固定端设置于罩部件22(图3、图5以及图6)。挠性片部24b2能够进行如下的弹性变形:在组装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时,第二卡止部24b1能够越过第一卡止体24a,并且在其越过后能够使第一卡止体24a与第二卡止部24b1对置配置。
另外,该壳体20具备密封部件(以下,称为“罩密封部件”)44,其避免水、尘埃进入到该组装后的壳体主体21与罩部件22之间,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图3和图4)。该罩密封部件44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此处所示的罩密封部件44成形为方环状,夹在壳体主体21与罩部件22之间。另外,在该连接器1中,该罩密封部件44形成为与之前的端子侧密封部件43成为一体的1个部件(图4)。
前保持架23形成为将壳体主体21的嵌合部20a的外周面覆盖的方筒状,并嵌合于该嵌合部20a。壳体20具备使该相互组装的壳体主体21以及前保持架23维持在组装状态的锁定机构(以下,称为“保持架锁定机构”)25(图5以及图6)。在该壳体20中,在嵌合部20a的内周面与前保持架23之间设置有多个保持架锁定机构25。
保持架锁定机构25具备:第一卡止体25a,其设置于壳体主体21的嵌合部20a的内周面;以及第二卡止体25b,其以与该嵌合部20a的内周面对置配置的状态设置于前保持架23,在嵌合部20a和前保持架23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止体25b与第一卡止体25a之间将嵌合部20a和前保持架23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卡止(图5以及图6)。
第一卡止体25a形成为从嵌合部20a的内周面突出的爪状的突起体(图6)。另一方面,第二卡止体25b具有片体状的第二卡止部25b1:其在嵌合部20a和前保持架23为组装状态时,在与爪状的第一卡止体25a之间将嵌合部20a和前保持架23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卡止;以及具有挠性的2个悬臂状的挠性片部25b2,其在自由端侧连接该第二卡止部25b1的端部,并且将固定端设置于前保持架23(图5以及图6)。挠性片部25b2能够进行如下的弹性变形:在组装嵌合部20a和前保持架23时,第二卡止部25b1能够越过第一卡止体25a,并且在其越过后能够使第一卡止体25a与第二卡止部25b1对置配置。
屏蔽罩30抑制外部的噪声向内侧侵入,以在壳体20中的电线We、端子配件10不会被噪声影响的方式覆盖于该壳体20。因此,该屏蔽罩3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
该屏蔽罩30具备相互组装的第一屏蔽罩部件31和第二屏蔽罩部件32(图1至图4、图9以及图10)。
为了抑制噪声向壳体20中的侵入,第一屏蔽罩部件31从罩部件22侧覆盖于该壳体20。此处所示的第一屏蔽罩部件31具有:覆盖罩部件22的主壁31a;以及侧壁31b,其在使电线We的引出方向侧开口的状态下包围壳体主体21(图2至图4、图9以及图10)。
该第一屏蔽罩部件31通过紧固结构而螺纹固定于壳体主体21,该紧固结构以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对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夹持方向作为螺纹轴方向。在此所示的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侧壁31b设置有2个固定部31c,在各个固定部31c形成有内螺纹部N1(图1、图2以及图10)。并且,在壳体主体21,针对每个固定部31c设置有用于安装于该固定部31c的固定部21d(图1、图5以及图6),在各个固定部21d形成有用于使外螺纹部件B1(图1以及图4)插通的贯通孔21d1(图5以及图6)。第一屏蔽罩部件31在使外螺纹部件B1插通于该贯通孔21d1之后,使该外螺纹部件B1与内螺纹部N1螺合,从而被螺纹固定于壳体主体21。
在此,在该壳体主体21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之间,紧固结构的轴力作用于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对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夹持方向。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利用作用于壳体主体21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之间的紧固结构的轴力,使得在壳体主体21与罩部件22之间产生对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夹持力。例如,在此,使第一屏蔽罩部件31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壳体主体21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被螺纹固定的状态下,屏蔽罩能够使主壁31a与罩部件22抵接、且能够从该主壁31a对罩部件22作用朝向壳体主体21的按压力。由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使没有偏差的稳定的保持力从壳体主体21和罩部件22作用于第一电线保持件60,因此能够提高抑制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的效果。
第二屏蔽罩部件32用于抑制噪声向电线We中的从容纳室20c引出的第一引出部We1的侵入。因此,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设置有容纳该第一引出部We1的筒部32a(图1至图4、图9以及图10)。这里所示的筒部32a形成为长圆形的筒状,将其内侧的空间用作容纳第一引出部We1的电线容纳室32b(图3、图9和图10)。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在使端部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面接触的状态下被组装。并且,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在使第一引出部We1容纳在与该端部相比在电线We的引出方向侧配置的筒部32a的内侧的电线容纳室32b的同时,使电线We从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向外侧引出(图3)。
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中,在筒部32a的电线We的引出方向侧的开口的周缘设置有与该筒部32a同轴且朝向内侧突出的平板状的环状部32d(图3、图9以及图10)。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中,将该环状部32d的内周面侧的开口用作电线We的引出口32c。
另外,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中,将筒部32a的与引出口32c相反侧的开口的周缘及其附近作为端部,使该端部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面接触。
在此所示的第二屏蔽罩部件32,在其筒部32a的与引出口32c相反侧的开口的周缘设置有平板状的凸缘部32e(图1至图4、图9以及图10)。该凸缘部32e使其平面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主壁31a中的电线We的引出方向侧的端面面接触。
在此,在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侧壁31b设置有2个固定部31d,该2个固定部31d具有与该主壁31a的端面在同一平面上的壁面(图1、图2、图9以及图10)。该固定部31d用于经由凸缘部32e将第二屏蔽罩部件32螺纹固定于第一屏蔽罩部件31。因此,凸缘部32e使该平面与2个固定部31d的壁面面接触。在此,在各个固定部31d形成有内螺纹部N2(图10)。并且,在凸缘部32e,针对每个固定部31d形成有用于使外螺纹部件B2(图1、图2以及图9)插通的贯通孔32e1(图10)。第二屏蔽罩部件32在使外螺纹部件B2插通于该贯通孔32e1之后,使该外螺纹部件B2与内螺纹部N2螺合,从而被螺纹固定于第一屏蔽罩部件31。
进而,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具有平板状的第一片部32f,该第一片部32f从该凸缘部32e向与电线We的引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突出、且从外侧覆盖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主壁31a而进行面接触(图2至图4以及图9)。在此,该第一片部32f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并且,在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主壁31a形成有供该第一片部32f进入的矩形的槽部31a1(图2、图3以及图9)。
另外,进而,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具有平板状的第二片部32g,该第二片部32g在与第一片部32f相反的一侧从凸缘部32e向与电线We的引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突出且从外侧与壳体主体21对置配置(图1至图4、图9以及图10)。
该连接器1具备导电性的编织部件35,其被编织为网眼的筒状,并且在以紧贴状态覆盖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筒部32a的同时,覆盖电线We的从电线容纳室32b引出的第二引出部We2(图1至图4)。并且,该连接器1具备环状的密封环36,该密封环36将该编织部件35夹在该密封环36与筒部32a的外周壁之间从而进行紧固压接(图1至图4)。例如,该连接器1通过将在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侧壁31b设置的2个固定部31e(图1、图2、图9以及图10)螺纹固定于配对侧仪器的金属制的框体,并使屏蔽罩30和编织部件35与该框体电连接来释放噪声。
而且,该连接器1具备橡胶套70,该橡胶套70形成为筒状,且在以紧贴状态覆盖于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筒部32a的同时覆盖于编织部件35并将该编织部件35以隐藏在内侧的方式容纳(图3)。该橡胶套70例如被从外侧卷绕捆扎带等紧固部件75,以紧贴状态固定于筒部32a的外周壁。另外,在本图以外,省略了橡胶套70。
在该连接器1中,利用该橡胶套70来抑制水、尘埃从外侧与编织部件35的接触。另一方面,在该连接器1中,由于屏蔽罩30采用了基于第一屏蔽罩部件31和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分割结构,因此水、尘埃可能会从第一屏蔽罩部件31和第二屏蔽罩部件32之间的配合面、第二屏蔽罩部件32与壳体主体21之间的间隙等进入屏蔽罩30中。该配合面为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主壁31a中的电线We的引出方向侧的端面与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凸缘部32e的平面之间的接触面、以及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2个固定部31d的壁面与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凸缘部32e的平面之间的接触面、以及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主壁31a的槽部31a1与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第一片部32f之间的接触面。另外,该间隙是指形成于壳体主体21与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第二片部32g之间的间隙。
在此,在壳体20中,即使进入该屏蔽罩30中的水、尘埃从引出口20d进入容纳室20c,也能够通过端子侧密封部件43抑制该水、尘埃到达端子配件10。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如之前所示,能够抑制水引起的端子配件10的耐久性的降低、尘埃引起的端子配件10的导电性能的降低。
另一方面,在该连接器1中,进入屏蔽罩30中的水、尘埃进入到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电线容纳室32b,如果从该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脱出,则该水、尘埃有可能到达编织部件35,例如有可能引起由该水导致的编织部件35的耐久性的降低。
因此,该连接器1具备密封部件(以下,称为“编织侧密封部件”)45,该密封部件45填埋电线容纳室32b的内周壁与电线We的第一引出部We1之间的间隙,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图3以及图4)。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
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可以针对每个电线We设置,也可以填埋电线容纳室32b的内周壁与多根电线We的第一引出部We1之间的间隙。此处所示的编织侧密封部件45形成为填埋电线容纳室32b的内周壁与2根电线We的第一引出部We1之间的间隙的部件。
此处所示的编织侧密封部件45成形为长圆形,且针对每个电线We具有圆形的贯通孔45a(图4)。而且,在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中,在外周面形成有同轴的环状的唇(以下,称为“外周唇”),且在该贯通孔45a的内周面形成有同轴的环状的唇(以下,称为“内周唇”)。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通过使外周唇紧贴于筒部32a的内周壁,并且使内周唇紧贴于电线We的第一引出部We1的外周面,从而能够抑制从配合面等进入屏蔽罩30中而到达电线容纳室32b的水、尘埃从引出口32c流出。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抑制从配合面等进入到屏蔽罩30中的水导致的编织部件35的耐久性的降低。
另外,在连接器1中,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配置在比之前示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端子侧密封部件43靠电线We的引出方向侧的位置,因此从引出部分传递来的电线We的振动在向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端子侧密封部件43传递之前,被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吸收。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的效果。
而且,该连接器1具备在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电线容纳室32b中保持电线We的电线保持件(以下,称为“第二电线保持件”)80(图3、图4、图11和图12)。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既可以针对每个电线We设置,也可以设置为能够保持多根电线We的1个部件。此处所示的第二电线保持件80设置为能够保持多根(在该例示中为2根)电线We的第一引出部We1的1个部件。另外,此处所示的第二电线保持件80与之前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相同,是由形成为相同部件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而形成的部件(图3、图4、图11以及图12)。但是,此处所示的第二电线保持件80相对于之前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具有如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电线保持件80具有与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电线插通部60a相同的电线插通部80a,但在电线插通部80a并不具有在该电线插通部60a中设置的肋60b那样的突起部(图3、图11以及图12)。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具有与在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中分别设置的空间部65相同的空间部85(图12),第二电线保持件80与第一电线保持件60相同,利用将各个空间部85配合在一起的圆柱状的空间部形成电线插通部80a。
另外,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之间具有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之间的第二锁定机构64相同的锁定机构84{第一卡止体84a、第二卡止体84b(第二卡止部84b1、挠性片部84b2)},但并不具有相当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之间的第一锁定机构63的部件(图11和图12)。
在此,第二电线保持件80可以配置于比编织侧密封部件45靠端子配件10侧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比编织侧密封部件45靠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侧的位置。在该示例中,为了设置与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相关的下述的突出部80c和卡止部(环状部32d),将第二电线保持件80配置于比编织侧密封部件45靠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侧的位置(图3)。
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具有筒状的突出部80c,该突出部80c比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向外侧突出且容纳电线We的第二引出部We2(图3、图11及图12)。该突出部80c针对每个电线We设置。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分别具有从电线插通部80a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81a、82a突出的与该电线插通部80a同心的半圆弧状的突出部86(图3以及图12)。该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将各自的突出部86配合在一起来形成圆筒状的突出部80c。在该连接器1中,通过该突出部80c,能够防止电线We与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的周缘(环状部32d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该电线We的耐久性降低。
在此,第二屏蔽罩部件32具有将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在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侧卡止的卡止部。例如,在此所示的第二屏蔽罩部件32中,环状部32d中的电线容纳室32b侧的平面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各自的端面81a、82a对置配置。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利用该环状部32d作为第二电线保持件80用的卡止部,利用该卡止部(环状部32d),能够防止第二电线保持件80从电线容纳室32b向引出口32c侧脱出。并且,在该连接器1中,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将编织侧密封部件45向引出口32c侧的移动卡止,因此还能够防止编织侧密封部件45从电线容纳室32b向引出口32c侧脱出。
在该连接器1中,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配置在比之前示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端子侧密封部件43和编织侧密封部件45靠电线We的引出方向侧的位置,因此从引出部分传递来的电线We的振动在向第一电线保持件60、端子侧密封部件43和编织侧密封部件45传递之前,被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抑制。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的效果。进而,在该连接器1中,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抑制电线We在电线容纳室32b中的振动,能够抑制电线We的振动所伴随的编织侧密封部件45的压扁,因此在电线We与编织侧密封部件45之间难以产生间隙,能够提高编织侧密封部件45所实现的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
如以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束WH即使在车辆行驶时在电线We的引出部分产生的晃动作为振动传递到连接器1,也能够利用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抑制该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因此,该线束WH例如在端子配件10与配对侧端子配件相互嵌合连接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端子配件10与配对侧端子配件之间的触点处的接触压力的变化,因此能够将其相互间的通电性能保持为良好。另外,该线束WH例如在端子配件10与配对侧端子配件相互螺纹固定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端子配件10与配对侧端子配件之间产生过载荷,因此能够抑制这些配件的耐久性的降低。而且,该线束WH也能够抑制电线We在容纳室20c中的振动,因此在电线We与端子侧密封部件43之间难以产生间隙,能够提高端子侧密封部件43所实现的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

Claims (7)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线;以及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组装于所述电线的末端,
所述连接器具备:
端子配件,所述端子配件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电连接;
绝缘性的壳体,所述绝缘性的壳体在将所述电线和所述端子配件容纳于内侧的容纳室的同时使所述电线从所述容纳室的引出口向外侧引出;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填埋所述容纳室的内周壁与所述电线之间的间隙;以及
电线保持件,所述电线保持件在所述容纳室中保持所述电线,
所述壳体具有保持所述电线保持件的保持部,
所述壳体具备: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设置有容纳所述电线及所述端子配件的第一空间部和使所述电线及所述端子配件***于所述第一空间部的第一开口部;罩部件,所述罩部件设置有容纳所述电线及所述端子配件的第二空间部和使所述电线及所述端子配件***于所述第二空间部的第二开口部,且所述罩部件使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第一开口部配合而形成由所述第一空间部及所述第二空间部构成的所述容纳室;以及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将相互组装后的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罩部件维持在组装状态,
所述保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罩部件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电线保持件被组装状态的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罩部件夹持,
所述连接器具备导电性的屏蔽罩,所述屏蔽罩从所述罩部件侧覆盖所述壳体,并且通过紧固结构螺纹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罩部件之间产生针对所述电线保持件的夹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保持件具有突起状的肋,所述肋对所述电线的外周面作用按压力,并通过该按压力产生对所述电线的保持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保持件配置于比所述密封部件靠所述端子配件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保持件配置于比所述密封部件靠所述端子配件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结构以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罩部件对所述电线保持件的夹持方向为螺纹轴方向,利用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屏蔽罩之间作用的所述紧固结构的轴力,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罩部件之间产生针对所述电线保持件的夹持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保持件具备夹持所述电线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保持件具备夹持所述电线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
CN202210009577.3A 2021-01-08 2022-01-06 线束 Active CN114792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1763 2021-01-08
JP2021001763A JP7256214B2 (ja) 2021-01-08 2021-01-08 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2908A CN114792908A (zh) 2022-07-26
CN114792908B true CN114792908B (zh) 2023-08-15

Family

ID=82116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9577.3A Active CN114792908B (zh) 2021-01-08 2022-01-06 线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56214B2 (zh)
CN (1) CN114792908B (zh)
DE (1) DE102021134534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5371A (ja) * 2009-03-23 2010-10-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938061A (zh) * 2009-07-02 2011-01-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779722A (zh) * 2012-10-25 2014-05-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CN107809028A (zh) * 2016-09-08 2018-03-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7437B2 (ja) 2012-11-26 2017-12-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41560B2 (ja) * 2012-11-28 2015-07-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6132868B2 (ja) 2015-03-31 2017-05-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8041554A (ja) 2016-09-05 2018-03-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5371A (ja) * 2009-03-23 2010-10-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938061A (zh) * 2009-07-02 2011-01-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779722A (zh) * 2012-10-25 2014-05-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CN107809028A (zh) * 2016-09-08 2018-03-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56214B2 (ja) 2023-04-11
CN114792908A (zh) 2022-07-26
JP2022107082A (ja) 2022-07-21
DE102021134534A1 (de) 2022-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2649B (zh) 连接器
EP2515386B1 (en) Insulating structure of l-shaped terminal
WO2017122779A1 (ja) コネクタ
US20110189888A1 (en) Header connector assembly
JP5227599B2 (ja) コネクタ
WO2014203954A1 (ja) コネクタ
CN112753138B (zh) 阳型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KR100800790B1 (ko) 하우징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실드커넥터
US10446976B2 (en) Shiel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KR100882047B1 (ko) 접속이 용이한 하우징 조립체, 이를 구비하는 실드커넥터,및 실드커넥터 세트
JP7134792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4792908B (zh) 线束
CN110021846B (zh) 屏蔽连接器以及线束
CN114792905B (zh) 线束
KR20180045216A (ko) 커넥터
CN116097527A (zh) 连接器
CN114792911B (zh) 线束
CN115207696A (zh) 线缆连接器
WO2022244518A1 (ja) コネクタ
JP7107992B2 (ja) コネクタ
WO2023127408A1 (ja) コネクタ
CN113904162B (zh) 连接器
CN113346271B (zh) 连接器
US20220239033A1 (en) Connector
CN117999710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