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2905B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2905B
CN114792905B CN202210008232.6A CN202210008232A CN114792905B CN 114792905 B CN114792905 B CN 114792905B CN 202210008232 A CN202210008232 A CN 202210008232A CN 114792905 B CN114792905 B CN 114792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electric wire
housing
lead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82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92905A (zh
Inventor
山田祐也
竹下祐平
町田健吾
杉山大介
岩部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92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2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92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2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01R13/6593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the shield being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6Means for preventing chafing or fracture of flexible leads at outlet from coupling part
    • H01R13/567Traverse cable outlet or wir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1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 H01R13/6215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using one or more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进入屏蔽罩中的水到达编织部件。线束具备电线(We)和连接器(1),连接器具备:端子配件(10),与电线末端电连接;壳体(20),使电线和端子配件容纳于内侧的容纳室(20c),使电线从容纳室的引出口(20d)向外侧引出;第一屏蔽罩部件(31),覆盖于壳体;第二屏蔽罩部件,第一屏蔽罩部件以使端部面接触的状态组装,并在配置于比该端部靠电线的引出方向侧的筒部(32a)内侧的电线容纳室(32b)中容纳电线的第一引出部(We1)并使电线从电线容纳室的引出口(32c)向外侧引出;编织部件(35),以紧贴状态覆盖于第二屏蔽罩部件的筒部、且覆盖电线的第二引出部(We2);以及编织侧密封部件(45),将电线容纳室的内周壁与第一引出部之间的间隙填埋。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在线束中,已知有被构成为在电线的末端组装有连接器的带连接器的电线的线束。并且,关于该连接器,已知有为了抑制噪声向电线、端子配件侵入而构成为屏蔽连接器的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端子配件在壳体中与电线的末端电连接,并且该电线被引出到壳体之外。而且,在该连接器中,利用将多个罩部件组合而成的屏蔽罩从外侧覆盖壳体。关于这种线束,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至3中有公开。另外,在线束中,为了抑制噪声向已从连接器引出的电线的引出部分侵入,例如,如下述的专利文献2及3记载的那样,将以金属材料编织为网眼的筒状的编织部件覆盖于电线的引出部分和屏蔽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7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923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415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线束中,在如以往那样使屏蔽罩由相互组合的多个屏蔽罩部件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在各个屏蔽罩部件之间形成有分别进行面接触的配合面,因此如果水浸入该配合面,则该水可能会流动到屏蔽罩中。但是,在以往的连接器中,在壳体中设置有将壳体与电线之间的间隙填埋的密封部件,因此通过该密封部件来防止进入屏蔽罩中的水到达端子配件。另一方面,现有的连接器存在如下可能性:该屏蔽罩中的水例如一边在电线的引出部分等流动一边向屏蔽罩外脱出,该脱出的水到达编织部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已进入到屏蔽罩中的水到达编织部件的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电线;以及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组装于所述电线的末端,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配件,所述端子配件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电连接;绝缘性的壳体,所述壳体使所述电线和所述端子配件容纳于其内侧的容纳室,并且使所述电线从所述容纳室的引出口向外侧引出;导电性的第一屏蔽罩部件,所述第一屏蔽罩部件覆盖所述壳体;导电性的第二屏蔽罩部件,所述第二屏蔽罩部件以使端部面接触第一屏蔽罩的状态组装于所述第一屏蔽罩部件,并且在配置于比该端部更靠所述电线的引出方向侧的筒部的内侧的电线容纳室中容纳所述电线的从所述容纳室引出的第一引出部,并且使所述电线从所述电线容纳室的引出口向外侧引出;导电性的编织部件,所述编织部件被编织成网眼的筒状,并且以紧贴状态覆盖所述第二屏蔽罩部件的所述筒部,并且将所述电线的从所述电线容纳室引出的第二引出部覆盖;以及编织侧密封部件,所述编织侧密封部件将所述电线容纳室的内周壁与所述电线的所述第一引出部之间的间隙填埋。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线束即使已进入采用分割结构的屏蔽罩(第一屏蔽罩部件、第二屏蔽罩部件)中的水、尘埃进入到第二屏蔽罩部件的筒部中的电线容纳室,在该电线容纳室中配置的编织侧密封部件也能够抑制水等向编织部件侧流出。因此,该线束能够抑制由于进入到屏蔽罩中的水引起的编织部件的耐久性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从屏蔽罩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X-X线剖视图。
图4是将实施方式的线束局部拆卸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一电线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电线保持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屏蔽罩的透视图。
图10是屏蔽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第二电线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二电线保持件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连接器
10 端子配件
20 壳体
20c 容纳室
20d 引出口
30 屏蔽罩
31 第一屏蔽罩部件
32 第二屏蔽罩部件
32a 筒部
32b 电线容纳室
32c 引出口
32d环状部(卡定部)
35 编织部件
43 端子侧密封部件
45 编织侧密封部件
70 橡胶套
80第二电线保持件(电线保持件)
80c 突出部
We 电线
We1 第一引出部
We2 第二引出部
WH 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线束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12对本发明的线束的实施方式之一进行说明。
图1至图4的符号WH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束。该线束WH是所谓的带连接器的电线,其具备电线We和组装于该电线We末端的连接器1。此处所示的线束WH具有电极数量为多个的连接器1,并具备根数与该电极数量对应的电线We。在该示例中,该线束WH具备2根电线We和电极数量为2个的连接器1。
连接器1通过从末端***嵌合于配对侧嵌合部(省略图示)从而与配对侧端子配件(省略图示)电连接。例如,此处所示的连接器1被构成为使后述的壳体20的嵌合部20a***嵌合于具有内周壁面的孔状的配对侧嵌合部的内侧。该连接器1使嵌合部20a沿着该孔状的配对侧嵌合部的孔轴方向相对于该配对侧嵌合部插拔。配对侧嵌合部例如形成为与孔轴方向正交的正交截面呈矩形。另外,配对侧嵌合部也可以形成为筒状,并使嵌合部20a***嵌合于其内侧的空间。
例如,该连接器1通过与配对侧设备(省略图示)的配对侧端子配件电连接,从而使该配对侧设备与电线We的目标设备(省略图示)之间电连接。该配对侧设备具备金属制的框体,将在该框体的壁体形成的贯通孔用作配对侧嵌合部。另外,该配对侧设备在其框体的内部具备端子台或配对侧连接器。配对侧端子配件是该端子台或配对侧连接器所具备的部件。因此,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嵌合于配对侧嵌合部的内侧,并在框体的内部与端子台或配对侧连接器的配对侧端子配件电连接。
以下,在没有特别说明而仅记载为***方向的情况下,该***方向表示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相对于配对侧嵌合部的***方向。另外,在没有特别说明而仅记载为拔出方向的情况下,该拔出方向表示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相对于配对侧嵌合部的拔出方向。另外,在没有特别说明而仅记为插拔方向的情况下,该插拔方向表示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相对于配对侧嵌合部的插拔方向。
该连接器1具备端子配件10、容纳电线We和端子配件10的绝缘性的壳体20、以及用于实现噪声降低的导电性的屏蔽罩30(图1、图3和图4)。
端子配件1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例如,该端子配件10通过对作为母材的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切断加工等冲压成型而形成为规定形状。
该端子配件10具有与配对侧端子配件的配对侧端子连接部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1(图1、图3和图4)。例如,端子连接部11和配对侧端子连接部随着嵌合部20a与配对侧嵌合部的***嵌合而相互嵌合连接。该方式的端子连接部11和配对侧端子连接部中的一个形成为阴端子形状,其中另一个形成为阳端子形状。另外,例如,端子连接部11和配对侧端子连接部也可以相互螺纹固定。在该示例中,端子连接部11形成为圆筒状的阴端子形状,并且配对侧端子连接部被形成为嵌入到端子连接部11内侧的轴状的阳端子形状。在端子配件10中,该端子连接部11的筒轴方向成为插拔方向。在该示例的端子连接部11的内侧组装有能够弹性变形的触点部件(省略图示)。
该端子配件10直接或间接地与电线We的末端电连接。例如,端子配件10通过设置与电线We的末端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电线连接部12,从而直接与电线We的末端电连接(图3和图4)。另外,例如,端子配件10通过使中继端子(省略图示)存在于其与电线We的末端之间,从而使其与电线We的末端间接地电连接。此处所示的端子配件10具有电线连接部12,并与电线We的末端直接电连接。
电线连接部12例如通过压接或熔接于电线We末端的露出的芯线从而与该电线We物理连接且电连接。此处所示的电线连接部12使2片筒片紧固压接于露出的芯线。电线We被从该电线连接部12引出。
端子配件10形成为使端子连接部11的筒轴方向与电线连接部12中的电线We的引出方向相同的直线形状。在使用该直线形状的端子配件10的情况下,可以使从电线连接部12引出的电线We直接向引出方向延伸而容纳于壳体20,也可以将从电线连接部12引出的电线We在中途折弯而容纳于壳体20。在该示例中,直线形状的端子配件10和在从电线连接部12引出后折弯了90度的电线We被容纳于壳体20(图3和图4)。
另外,端子配件10也可以形成为使端子连接部11的筒轴方向与电线连接部12中的电线We的引出方向交叉(例如,正交)的交叉形状。在该情况下,使从电线连接部12引出后的电线We直接沿引出方向延伸。
该连接器1具备多组成对的端子配件10和电线We的组合。在此,具备2组该组合(图4)。在该连接器1中,2个端子配件10在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排列配置。另外,在该连接器1中,使2根电线We在该正交方向上排列而并列。
壳体2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
该壳体20具有向配对侧嵌合部***嵌合的嵌合部20a(图1至图6)。在此所示的嵌合部20a沿着***方向***嵌合于孔状的配对侧嵌合部的内侧,并沿着与之相反朝向的拔出方向从配对侧嵌合部的内侧拔出。该嵌合部20a形成为以相对于配对侧嵌合部的插拔方向(***方向、插拔方向)为筒轴方向的筒状。这里所示的嵌合部20a形成为方筒状。
连接器1具备将该嵌合部20a与配对侧嵌合部之间的环状的间隙填埋并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的环状的密封部件41(图1至图4)。该密封部件41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并且,该密封部件41组装于嵌合部20a的外周面。
而且,壳体20在其嵌合部20a的外周面的外侧具有凸缘状的凸缘部20b(图1、图3、图5和图6)。该凸缘部20b具有对置壁面,在嵌合部20a与配对侧嵌合部处于嵌合完成状态时,该对置壁面与该配对侧嵌合部的周缘的壁面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连接器1具备将该凸缘部20b的对置壁面与配对侧嵌合部的周缘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填埋并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的环状的密封部件42(图1和图3)。该密封部件42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并且,该密封部件42以突出状态嵌入于在凸缘部20b的对置壁面形成的环状槽中。
在该壳体20中,端子配件10被容纳在嵌合部20a的内侧。
该壳体20具有:内侧的容纳室20c,其容纳电线We和端子配件10;以及引出口20d,其使电线We从容纳室20c向外侧引出(图3、图5和图6)。即,该壳体20使电线We以及端子配件10容纳于内侧的容纳室20c,并且使电线We从容纳室20c的引出口20d向外侧引出。
容纳室20c具有:端子容纳部20c1,其容纳端子配件10;以及电线容纳部20c2,其容纳从该端子配件10的电线连接部12引出的电线We(图3、图5和图6)。在该壳体20中,将筒状的嵌合部20a的内侧空间用作端子容纳部20c1。在该端子容纳部20c1中,例如通过分隔壁等而划分为针对每个端子配件10的室。另外,此处所示的电线容纳部20c2形成为使电线We沿着与插拔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在该例示中为正交方向)而被容纳。在该电线容纳部20c2中,例如通过分隔壁等划分为针对每个电线We的室。
连接器1具备端子保持部件50,该端子保持部件50被容纳于该容纳室20c的端子容纳部20c1且在该端子容纳部20c1中保持端子配件10(图1至图4)。该端子保持部件5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该端子保持部件50将端子配件10以配对侧端子连接部能够插拔的状态容纳并保持于内侧,并且该端子保持部件50被保持于嵌合部20a的内周面。
该端子保持部件50可以针对每个端子配件10设置,也可以设置为一个能够保持多个端子配件10的部件。在此所示的端子保持部件50针对每个端子配件10而设置。该端子保持部件50例如通过利用了在与嵌合部20a之间钩挂的爪部等的锁定机构(省略图示)而被保持在该嵌合部20a的内周面。
而且,该连接器1具备将容纳室20c的内周壁与电线We之间的间隙填埋并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的密封部件(以下,称为“端子侧密封部件”)43(图3和图4)。该端子侧密封部件43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
该端子侧密封部件43可以针对每个电线We设置,也可以将容纳室20c的内周壁与多根电线We之间的间隙填埋。此处所示的端子侧密封部件43被形成为将容纳室20c的电线容纳部20c2的内周壁与2根电线We之间的间隙填埋的部件。
另外,在此,电线容纳部20c2具有形成为长圆形的空间部20c21,在该空间部20c21配置有端子侧密封部件43(图3、图5和图6)。因此,此处所示的端子侧密封部件43形成为长圆形,并且具有针对每个电线We的圆形的贯通孔43a(图4)。并且,在该端子侧密封部件43中,在外周面形成有同轴的环状的唇(以下,称为“外周唇”),并且在该贯通孔43a的内周面形成有同轴的环状的唇(以下,称为“内周唇”)。该端子侧密封部件43通过使外周唇紧贴于电线容纳部20c2中的长圆形的空间部20c21的内周壁,并且使内周唇紧贴于电线We的外周面,从而抑制从引出口20d进入到容纳室20c的电线容纳部20c2的水、尘埃到达端子配件10。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抑制由水引起的端子配件10的耐久性下降、由尘埃引起的端子配件10的导电性能下降。
而且,该连接器1具备在容纳室20c中保持电线We的电线保持件(以下,称为“第一电线保持件”)60(图3、图4、图7和图8)。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可以针对每个电线We设置,也可以设置为能够保持多根电线We的单个部件。此处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设置为能够保持多根(在该例示中为2根)电线We的单个部件。另外,此处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在容纳室20c的电线容纳部20c2中,在从端子配件10的电线连接部12引出并折弯后的位置保持电线We。
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具有供圆柱状的电线We插通的圆柱状的电线插通部60a(图3和图7)。例如,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可以使该电线插通部60a的外径比电线We的外径小,而从该电线插通部60a的内周面对电线We的外周面产生保持力。但是,此处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使该电线插通部60a的外径大于电线We的外径。并且,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具有突起状的肋60b,该肋60b对电线We的外周面作用按压力,并利用该按压力来产生对电线We的保持力(图7和图8)。该肋60b从电线插通部60a的内周面突出。
此处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具备夹持电线We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图3、图4、图7和图8)。该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在相互组装的状态下夹持电线We。因此,第一电线保持件60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之间具备将它们维持在组装状态的第一锁定机构63和第二锁定机构64(图7和图8)。在该示例中,该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使用相同的部件。
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具有直径比电线We的外径大的半圆柱状的空间部65(图8)。该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在组装状态下形成将各自的空间部65合在一起的圆柱状的空间部。在此,将该圆柱状的空间部用作电线插通部60a。因此,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在其空间部65的内周面设置有肋60b。在此所示的空间部65中,在其周向的一端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2个肋60b,并且在其周向的另一端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3个肋60b。在此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中,针对每个电线We而形成有空间部65和设置于该空间部65的5个肋60b。
第一锁定机构63在电线插通部60a的轴线方向上,在组装状态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两端分别各设置2个。另一方面,第二锁定机构64在与该轴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即,2个电线插通部60a的排列方向)上,在组装状态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两端分别各设置一个。
上述两端中的一个第一锁定机构63具备:第一卡定体63a,其设置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以及第二卡定体63b,其设置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并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定体63b与第一卡定体63a之间卡定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图8)。另外,上述两端的另一个第一锁定机构63具备:第一卡定体63a,其设置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以及第二卡定体63b,其设置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定体63b与第一卡定体63a之间卡定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图8)。
第一卡定体63a形成为以朝向电线插通部60a的轴线方向的方式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突出的爪状的突起体。另一方面,第二卡定体63b具有:爪状的第二卡定部63b1,其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为组装状态时,在其与爪状的第一卡定体63a之间卡定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以及具有挠性的悬臂状的挠性片部63b2,其在自由端具有该第二卡定部63b1,并且将固定端设置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图8)。挠性片部63b2能够进行如下的弹性变形:在组装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时,第二卡定部63b1能够越过第一卡定体63a,并且在越过后能够使第一卡定体63a和第二卡定部63b1对置配置。
一个第二锁定机构64具备:第一卡定体64a,其设置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以及第二卡定体64b,其设置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并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定体64b与第一卡定体64a之间卡定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图8)。另外,另一个第二锁定机构64具备:第一卡定体64a,其设置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以及第二卡定体64b,其设置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并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定体64b与第一卡定体64a之间卡定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图8)。
第一卡定体64a形成为以朝向2个电线插通部60a的排列方向的方式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突出的爪状的突起体。另一方面,第二卡定体64b具有:片体状的第二卡定部64b1,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定部64b1与爪状的第一卡定体64a之间卡定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以及具有挠性的2个悬臂状的挠性片部64b2,在自由端侧连接该第二卡定部64b1的端部,并且将固定端设置在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图8)。挠性片部64b2能够进行如下的弹性变形:在组装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时,第二卡定部64b1能够越过第一卡定体64a,并且在越过后能够使第一卡定体64a和第二卡定部64b1对置配置。
壳体20具有保持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保持部20g(图3、图5和图6)。该保持部20g在壳体20上至少设置一个。在该连接器1中,利用第一电线保持件60来保持电线We,并将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保持于壳体20的保持部20g,从而即使在车辆行驶时在电线We的引出部分产生的晃动作为振动而传递,也能够利用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来抑制该振动向端子配件10的传播。并且,在该连接器1中,由于将该第一电线保持件60在电线We的轴线方向上与端子侧密封部件43排列配置,因此,由于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所实现的抑制振动传播的效果,容纳室20c中的电线We的振动也被抑制。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抑制伴随着电线We的晃动而产生的端子侧密封部件43的压扁,因此在电线We与端子侧密封部件43之间难以产生间隙,能够提高端子侧密封部件43的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
在此,第一电线保持件60可以配置于比端子侧密封部件43靠端子配件10侧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比端子侧密封部件43靠容纳室20c的引出口20d侧的位置。
在该连接器1中,将第一电线保持件60配置于比端子侧密封部件43靠端子配件10侧的位置(图3)。由此,在该连接器1中,从引出部分传递来的电线We的振动首先被端子侧密封部件43吸收,接着,在此未被完全吸收的剩余的振动成分向端子配件10侧的传播被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抑制。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通过端子侧密封部件43能够减小要由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抑制的振动,因此能够抑制提高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该连接器1中,通过将第一电线保持件60配置于比端子侧密封部件43靠容纳室20c的引出口20d侧的位置,从而即使在利用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无法完全抑制从引出部分传递来的电线We的振动向端子配件10侧的传播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通过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而变小的振动传递到端子配件10之前,利用端子侧密封部件43来吸收该振动。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即使假设无法用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保持部20g抑制振动,也能够抑制振动向端子配件10的传播。
具体而言,在此所示的壳体20具备壳体主体21、盖部件22和前支架23(图3至图6)。
在壳体主体21设置有:第一空间部21a,其容纳电线We和端子配件10;以及第一开口部21b,使电线We和端子配件10***到第一空间部21a(图5)。第一空间部21a例如通过之前所示的分隔壁等而划分为针对每个电线We与端子配件10的组合的室。另外,在该壳体主体21形成有使电线We从第一空间部21a引出的半圆形的开口21a1(图5)。该开口21a1针对每个电线We而设置。而且,在该壳体主体21设置有容纳端子侧密封部件43的第一密封容纳部21c(图5)。另外,在该壳体主体21上形成有之前所示的嵌合部20a和凸缘部20b(图5和图6)。
在盖部件22设置有:第二空间部22a,其容纳电线We及端子配件10;以及第二开口部22b,其使电线We及端子配件10***到第二空间部22a(图6)。第二空间部22a例如通过之前所示的分隔壁等而划分为针对每个电线We的室。另外,在该盖部件22形成有使电线We从第二空间部22a引出的半圆形的开口22a1(图6)。该开口22a1针对每个电线We而设置。而且,在该盖部件22设置有容纳端子侧密封部件43的第二密封件容纳部22c(图6)。
在该壳体20中,通过组装该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从而第一开口部21b和第二开口部22b合在一起而形成由第一空间部21a和第二空间部22a构成的容纳室20c。另外,在该壳体20中,通过组装该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从而形成由各个开口21a1、22a1构成的引出口20d。另外,在该壳体20中,通过组装该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从而形成由第一密封容纳部21c和第二密封容纳部22c构成的电线容纳部20c2的空间部20c21
在该壳体20中,在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中至少一者设置第一电线保持件60用的保持部20g。在此,在该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两者都设置保持部20g(图3、图5和图6)。壳体主体21的保持部20g是容纳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的空间部,并通过抑制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在该空间部中的相对移动,来保持该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此处所示的壳体主体21的保持部20g形成为不堵塞空间部65而能够将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的外壁包围的室。盖部件22的保持部20g是容纳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空间部,通过抑制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在该空间部中的相对移动,来保持该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此处所示的盖部件22的保持部20g形成为不堵塞空间部65而能够将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外壁包围的室。
在该壳体20中,通过组装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从而利用该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各自的保持部20g的内壁面夹入第一电线保持件60(图3)。因此,在该壳体20中,利用组装状态的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夹持第一电线保持件60,由此提高容纳室20c的电线容纳部20c2中的对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保持力。由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提高抑制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的效果。
该壳体20还具备使该相互组装的壳体主体21以及盖部件22维持组装状态的锁定机构(以下,称为“盖锁定机构”)24(图3、图5和图6)。在该壳体20中,在壳体主体21与盖部件22之间的各个外周壁设置有多个盖锁定机构24。
盖锁定机构24具备:第一卡定体24a,其设置于壳体主体21;以及第二卡定体24b,其设置于盖部件22,并且在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定体24b与第一卡定体24a之间卡定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图3、图5和图6)。
第一卡定体24a形成为从壳体主体21的外周壁突出的爪状的突起体(图3、图5和图6)。另一方面,第二卡定体24b具有:片体状的第二卡定部24b1,在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定部24b1与爪状的第一卡定体24a之间卡定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以及具有挠性的2个悬臂状的挠性片部24b2,其在自由端侧连接该第二卡定部24b1的端部,并且将固定端设置于盖部件22(图3、图5和图6)。挠性片部24b2能够进行如下的弹性变形:在组装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时,第二卡定部24b1能够越过第一卡定体24a,并且在越过后能够使第一卡定体24a和第二卡定部24b1对置配置。
另外,该壳体20具备密封部件(以下,称为“盖密封部件”)44,该密封部件44以避免水、尘埃进入到该组装后的壳体主体21与盖部件22之间的方式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图3和图4)。该盖密封部件44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此处所示的盖密封部件44形成为方环状,并夹在壳体主体21与盖部件22之间。另外,在该连接器1中,该盖密封部件44形成为与之前的端子侧密封部件43一体的一个部件(图4)。
前支架23形成为将壳体主体21的嵌合部20a的外周面覆盖的方筒状,并嵌合于该嵌合部20a。壳体20具备使该已相互组装的壳体主体21和前支架23维持组装状态的锁定机构(以下,称为“支架锁定机构”)25(图5和图6)。在该壳体20中,在嵌合部20a的内周面与前支架23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架锁定机构25。
支架锁定机构25具备:第一卡定体25a,其设置于壳体主体21的嵌合部20a的内周面;以及第二卡定体25b,其以与该嵌合部20a的内周面对置配置的状态设置于前支架23,在嵌合部20a和前支架23为组装状态时,在第二卡定体25b与第一卡定体25a之间卡定嵌合部20a和前支架23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图5和图6)。
第一卡定体25a形成为从嵌合部20a的内周面突出的爪状的突起体(图6)。另一方面,第二卡定体25b具有:片体状的第二卡定部25b1,在嵌合部20a和前支架23为组装状态时,在该第二卡定部25b1与爪状的第一卡定体25a之间卡定嵌合部20a和前支架23的与组装方向反向的移动;以及具有挠性的2个悬臂状的挠性片部25b2,其在自由端侧连接该第二卡定部25b1的端部,并且将固定端设置于前支架23(图5和图6)。挠性片部25b2能够进行如下的弹性变形:在组装嵌合部20a和前支架23时,第二卡定部25b1能够越过第一卡定体25a,并且在越过后能够使第一卡定体25a和第二卡定部25b1对置配置。
屏蔽罩30抑制外部的噪声向内侧侵入,并且以噪声不会影响壳体20中的电线We、端子配件10的方式覆盖该壳体20。因此,该屏蔽罩3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
该屏蔽罩30具备相互组装的第一屏蔽罩部件31和第二屏蔽罩部件32(图1至图4、图9和图10)。
第一屏蔽罩部件31为了抑制噪声向壳体20中的侵入而从盖部件22侧覆盖该壳体20。此处所示的第一屏蔽罩部件31具有:主壁31a,其覆盖盖部件22;以及侧壁31b,其以使电线We的引出方向侧开口的状态包围壳体主体21(图2至图4、图9和图10)。
该第一屏蔽罩部件31通过将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对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夹持方向作为螺纹轴方向的紧固结构螺纹固定于壳体主体21。在此所示的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侧壁31b设置有2个固定部31c,在各个固定部31c形成有内螺纹部N1(图1、图2和图10)。并且,在壳体主体21,针对每个固定部31c设置有用于安装于该固定部31c的固定部21d(图1、图5和图6),在各个固定部21d形成有用于使外螺纹部件B1(图1和图4)插通的贯通孔21d1(图5和图6)。第一屏蔽罩部件31在使外螺纹部件B1插通于该贯通孔21d1之后,使该外螺纹部件B1与内螺纹部N1螺合,从而第一屏蔽罩部件31被螺纹固定于壳体主体21。
在此,在该壳体主体21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之间,紧固结构的轴力作用于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对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夹持方向。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利用作用于壳体主体21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之间的紧固结构的轴力,使壳体主体21与盖部件22之间产生对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夹持力。例如,在此,使第一屏蔽罩部件31形成为以下的形状:在壳体主体21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被螺纹固定的状态下,能够使主壁31a与盖部件22抵接、并且能够从该主壁31a对盖部件22作用朝向壳体主体21的按压力。由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使没有偏差的稳定的保持力从壳体主体21和盖部件22作用于第一电线保持件60,因此能够提高抑制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的效果。
第二屏蔽罩部件32用于抑制噪声向电线We的从容纳室20c引出的第一引出部We1的侵入。因此,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设置有容纳该第一引出部We1的筒部32a(图1至图4、图9和图10)。这里所示的筒部32a形成为长圆形的筒状,将其内侧的空间用作容纳第一引出部We1的电线容纳室32b(图3、图9和图10)。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以使端部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面接触的状态被组装。并且,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使第一引出部We1容纳在与该端部相比配置于电线We的引出方向侧位置的筒部32a的内侧的电线容纳室32b中,并且使电线We从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向外侧引出(图3)。
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中,在筒部32a的电线We的引出方向侧的开口的周缘设置有与该筒部32a同轴且朝向内侧突出的平板状的环状部32d(图3、图9和图10)。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中,将该环状部32d的内周面侧的开口用作电线We的引出口32c。
另外,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中,将筒部32a的与引出口32c相反侧的开口的周缘及其附近作为端部,并使该端部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面接触。
在此所示的第二屏蔽罩部件32,在其筒部32a的与引出口32c相反侧的开口的周缘设置有平板状的凸缘部32e(图1至图4、图9和图10)。该凸缘部32e使其平面与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主壁31a中的电线We引出方向侧的端面面接触。
在此,在第一屏蔽罩部件31中,在侧壁31b设置有具有与该主壁31a的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壁面的2个固定部31d(图1、图2、图9和图10)。该固定部31d用于经由凸缘部32e而将第二屏蔽罩部件32螺纹固定于第一屏蔽罩部件31。因此,凸缘部32e使其平面与2个固定部31d的壁面面接触。在此,在各个固定部31d形成有内螺纹部N2(图10)。并且,在凸缘部32e,针对每个固定部31d而形成有用于使外螺纹部件B2(图1、图2和图9)插通的贯通孔32e1(图10)。第二屏蔽罩部件32在使外螺纹部件B2插通于该贯通孔32e1之后,使该外螺纹部件B2与内螺纹部N2螺合,从而被螺纹固定于第一屏蔽罩部件31。
进而,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具有平板状的第一片部32f,该第一片部32f从该凸缘部32e向与电线We的引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突出、且从外侧覆盖于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主壁31a而进行面接触(图2至图4和图9)。在此,该第一片部32f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并且,在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主壁31a形成有供该第一片部32f进入的矩形的槽部31a1(图2、图3和图9)。
另外,进而,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具有平板状的第二片部32g,该第二片部32g在与第一片部32f相反的一侧从凸缘部32e向与电线We的引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从外侧与壳体主体21对置配置(图1至图4、图9和图10)。
该连接器1具备导电性的编织部件35,该编织部件被编织为网眼的筒状,并且以紧贴状态覆盖于该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筒部32a,并且覆盖电线We中的从电线容纳室32b引出的第二引出部We2(图1至图4)。并且,该连接器1具备环状的密封环36,该密封环36将该编织部件35夹在其与筒部32a的外周壁之间并进行紧固压接(图1至图4)。例如,该连接器1通过将设置于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侧壁31b的2个固定部31e(图1、图2、图9和图10)螺纹固定于配对侧设备的金属制的框体,并且使屏蔽罩30和编织部件35与该框体电连接来释放噪声。
而且,该连接器1具备橡胶套70,该橡胶套70形成为筒状且以紧贴状态覆盖于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筒部32a且覆盖于编织部件35,并将该编织部件35以掩盖于内侧的方式容纳(图3)。该橡胶套70例如被从外侧卷绕捆扎带等紧固部件75,以紧贴状态固定于筒部32a的外周壁。另外,在本图以外,省略了橡胶套70。
在该连接器1中,利用该橡胶套70来抑制水、尘埃从外侧与编织部件35接触。另一方面,在该连接器1中,由于屏蔽罩30采用了基于第一屏蔽罩部件31和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分割结构,因此水、尘埃可能会从第一屏蔽罩部件31和第二屏蔽罩部件32之间的配合面和第二屏蔽罩部件32与壳体主体21之间的间隙等进入屏蔽罩30中。该配合面是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主壁31a中的电线We引出方向侧的端面与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凸缘部32e的平面之间的接触面、还有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2个固定部31d的壁面与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凸缘部32e的平面之间的接触面、以及第一屏蔽罩部件31的主壁31a的槽部31a1与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第一片部32f之间的接触面。另外,该间隙是指形成于壳体主体21与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第二片部32g之间的间隙。
在此,在壳体20中,即使进入该屏蔽罩30中的水、尘埃从引出口20d进入容纳室20c,也能够通过端子侧密封部件43来抑制该水、尘埃到达端子配件10。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如之前所示,能够抑制水引起的端子配件10的耐久性下降、尘埃引起的端子配件10的导电性能下降。
另一方面,在该连接器1中,如果进入屏蔽罩30中的水、尘埃进入到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电线容纳室32b,并从该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脱出,则该水、尘埃有可能到达编织部件35,例如有可能引起由该水导致的编织部件35的耐久性下降。
因此,该连接器1具备将电线容纳室32b的内周壁与电线We的第一引出部We1之间的间隙填埋并实现其间的防水和防尘的密封部件(以下,称为“编织侧密封部件”)45(图3和图4)。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由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
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可以针对每个电线We设置,也可以将电线容纳室32b的内周壁与多根电线We的第一引出部We1之间的间隙填埋。此处所示的编织侧密封部件45形成为将电线容纳室32b的内周壁与2根电线We的第一引出部We1之间的间隙的部件填埋。
此处所示的编织侧密封部件45形成为长圆形,且具有针对每个电线We而设置的圆形的贯通孔45a(图4)。而且,在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中,在外周面形成有同轴的环状的唇(以下,称为“外周唇”),且在该贯通孔45a的内周面形成有同轴的环状的唇(以下,称为“内周唇”)。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通过使外周唇紧贴于筒部32a的内周壁,并且使内周唇紧贴于电线We的第一引出部We1的外周面,从而能够抑制从配合面等进入屏蔽罩30中并到达电线容纳室32b的水、尘埃从引出口32c流出。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抑制从配合面等进入到屏蔽罩30中的水所引起的编织部件35的耐久性下降。
另外,在连接器1中,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配置在比之前示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端子侧密封部件43靠电线We引出方向侧的位置,因此从引出部分传递来的电线We的振动在向第一电线保持件60和端子侧密封部件43传递之前,被该编织侧密封部件45吸收。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的效果。
而且,该连接器1具备在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电线容纳室32b中保持电线We的电线保持件(以下,称为“第二电线保持件”)80(图3、图4、图11和图12)。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可以针对每个电线We设置,也可以设置为能够保持多根电线We的单个部件。此处所示的第二电线保持件80设置为能够保持多根(在该例示中为2根)电线We的第一引出部We1的单个部件。另外,此处所示的第二电线保持件80与之前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同样地,由形成为相同部件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组装而成(图3、图4、图11和图12)。但是,此处所示的第二电线保持件80相对于之前所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具有如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电线保持件80具有与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电线插通部60a相同的电线插通部80a,但在电线插通部80a中不具有如在该电线插通部60a设置的肋60b那样的突起部(图3、图11和图12)。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具有与分别设置在第一电线保持件60的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的空间部65相同的空间部85(图12),与第一电线保持件60同样地,通过将各个空间部85合在一起而成的圆柱状的空间部来形成电线插通部80a。
另外,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在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之间具有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之间的第二锁定机构64相同的锁定机构84{第一卡定体84a、第二卡定体84b(第二卡定部84b1、挠性片部84b2)},但不具有相当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61与第二电线保持部件62之间的第一锁定机构63的部件(图11和图12)。
在此,第二电线保持件80可以配置于比编织侧密封部件45靠端子配件10侧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比编织侧密封部件45靠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侧的位置。在该示例中,为了设置与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相关的下述的突出部80c和卡定部(环状部32d),而将第二电线保持件80配置于比编织侧密封部件45靠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侧的位置(图3)。
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具有筒状的突出部80c,该突出部80c比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更向外侧突出且容纳电线We的第二引出部We2(图3、图11和图12)。该突出部80c针对每个电线We而设置。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分别具有从电线插通部80a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81a、82a突出的与该电线插通部80a同心的半圆弧状的突出部86(图3和图12)。该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将各自的突出部86合在一起而形成圆筒状的突出部80c。在该连接器1中,通过该突出部80c,能够防止电线We与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的周缘(环状部32d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该电线We的耐久性下降。
在此,第二屏蔽罩部件32具有使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在电线容纳室32b的引出口32c侧卡定的卡定部。例如,在此所示的第二屏蔽罩部件32中,环状部32d中的电线容纳室32b侧的平面与第一电线保持部件81和第二电线保持部件82各自的端面81a、82a对置配置。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将该环状部32d用作第二电线保持件80用的卡定部,并能够利用该卡定部(环状部32d)来防止第二电线保持件80从电线容纳室32b向引出口32c侧脱出。并且,在该连接器1中,由于将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向编织侧密封部件45的引出口32c侧的移动卡定,因此还能够防止编织侧密封部件45从电线容纳室32b向引出口32c侧脱出。
在该连接器1中,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配置在比之前示出的第一电线保持件60、端子侧密封部件43和编织侧密封部件45靠电线We引出方向侧的位置,因此从引出部分传递来的电线We的振动在向第一电线保持件60、端子侧密封部件43和编织侧密封部件45传递之前,被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抑制。因此,在该连接器1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振动向端子配件10传播的效果。进而,在该连接器1中,该第二电线保持件80抑制电线We在电线容纳室32b中的振动,能够抑制电线We晃动所伴随的编织侧密封部件45的压扁,因此在电线We与编织侧密封部件45之间难以产生间隙,能够提高基于编织侧密封部件45的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
如以上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线束WH,即使进入到采用了分割结构的屏蔽罩30中的水、尘埃进入到第二屏蔽罩部件32的筒部32a中的电线容纳室32b,在该电线容纳室32b配置的编织侧密封部件45也能够抑制向水等编织部件35侧流出。因此,该线束WH能够抑制进入屏蔽罩30中的水所引起的编织部件35的耐久性下降。进而,该线束WH通过第二电线保持件80来抑制电线We在电线容纳室32b中的晃动,因此在电线We与编织侧密封部件45之间难以产生间隙,能够提高基于编织侧密封部件45的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

Claims (6)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线;以及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组装于所述电线的末端,
所述连接器包括:
端子配件,所述端子配件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电连接;
绝缘性的壳体,所述壳体使所述电线和所述端子配件容纳于其内侧的容纳室,并且使所述电线从所述壳体的容纳室的引出口向外侧引出;
导电性的第一屏蔽罩部件,所述第一屏蔽罩部件覆盖所述壳体;
导电性的第二屏蔽罩部件,所述第二屏蔽罩部件以端部与所述第一屏蔽罩部件面接触的状态组装于所述第一屏蔽罩部件,并且在配置于比该端部更靠所述电线的引出方向侧的筒部的内侧的电线容纳室中容纳所述电线的从所述壳体的容纳室引出的第一引出部,并且使所述电线从所述电线容纳室的引出口向外侧引出;
导电性的编织部件,所述编织部件被编织成网眼的筒状,并且以紧贴状态覆盖所述第二屏蔽罩部件的所述筒部,并且将所述电线的从所述电线容纳室引出的第二引出部覆盖;
编织侧密封部件,所述编织侧密封部件将所述电线容纳室的内周壁与所述电线的所述第一引出部之间的间隙填埋;以及
端子侧密封部件,所述端子侧密封部件将所述壳体的容纳室的内周壁与所述电线之间的间隙填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具备电线保持件,所述电线保持件在所述电线容纳室中配置于比所述编织侧密封部件靠该电线容纳室的所述引出口的一侧的位置,并且对所述电线的所述第一引出部进行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保持件具有筒状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比所述电线容纳室的所述引出口更向外侧突出,并且容纳所述电线的所述第二引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屏蔽罩部件具有卡定部,所述卡定部使所述电线保持件卡定在所述电线容纳室的所述引出口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包括:
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形成为筒状,并且以紧贴状态覆盖所述第二屏蔽罩部件的所述筒部且覆盖所述编织部件,并将所述编织部件以掩盖于内侧的方式容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形成为筒状,并且以紧贴状态覆盖所述第二屏蔽罩部件的所述筒部且覆盖所述编织部件,并将所述编织部件以掩盖于内侧的方式容纳。
CN202210008232.6A 2021-01-08 2022-01-06 线束 Active CN114792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1764 2021-01-08
JP2021001764A JP7200272B2 (ja) 2021-01-08 2021-01-08 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2905A CN114792905A (zh) 2022-07-26
CN114792905B true CN114792905B (zh) 2023-08-25

Family

ID=82116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8232.6A Active CN114792905B (zh) 2021-01-08 2022-01-06 线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00272B2 (zh)
CN (1) CN114792905B (zh)
DE (1) DE1020211345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87377A (ja) * 2022-12-19 2024-07-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40396A (ja) * 2008-08-06 2010-02-18 Hitachi Cable Ltd シールド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70666A (ja) * 2013-03-04 2014-09-1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JP2019212583A (ja) * 2018-06-08 2019-12-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コネクタと機器筐体との間における浸水抑制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4989B2 (ja) * 2013-10-24 2016-11-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91098B2 (ja) * 2017-12-20 2020-04-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電線
JP6898380B2 (ja) * 2019-04-04 2021-07-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40396A (ja) * 2008-08-06 2010-02-18 Hitachi Cable Ltd シールド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70666A (ja) * 2013-03-04 2014-09-1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JP2019212583A (ja) * 2018-06-08 2019-12-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コネクタと機器筐体との間における浸水抑制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00272B2 (ja) 2023-01-06
DE102021134535A1 (de) 2022-07-14
CN114792905A (zh) 2022-07-26
JP2022107083A (ja)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15386B1 (en) Insulating structure of l-shaped terminal
US8827569B2 (en) Connector
WO2017122779A1 (ja) コネクタ
JP5227599B2 (ja) コネクタ
JP7139072B2 (ja)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体
WO2014203954A1 (ja) コネクタ
JP7345733B2 (ja) 電磁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22032603A (ja) コネクタ
CN114792905B (zh) 线束
JP7134792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11009108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4792908B (zh) 线束
CN114792911B (zh) 线束
CN115149320A (zh) 连接器及线束
JP2019110042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5207696A (zh) 线缆连接器
CN117242653A (zh) 连接器
CN116097527A (zh) 连接器
WO2023127408A1 (ja) コネクタ
JP7107992B2 (ja) コネクタ
JP7430738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7199617A (ja) コネクタ組立方法及びコネクタ
CN117999710A (zh) 连接器
CN116888832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