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7466B - 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 - Google Patents

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7466B
CN114787466B CN202080084821.1A CN202080084821A CN114787466B CN 114787466 B CN114787466 B CN 114787466B CN 202080084821 A CN202080084821 A CN 202080084821A CN 114787466 B CN114787466 B CN 114787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d
water
wall
flood protection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48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87466A (zh
Inventor
龟井正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di Commerc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di Commerc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di Commerc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di Commerc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87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7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7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7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14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against other dangerous influences, e.g. tornadoes, floods
    • E04H9/145Floo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02B3/102Permanently installed raisable dyk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18Making embankments, e.g. dikes, da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AREA)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防水灾设施以围绕多个建筑物(1)的形式构筑了防洪水围墙2。防洪水围墙(2)所围绕的范围例如形成1.5m程度的高度的土堆(E),在土堆(E)上构筑的防洪水围墙(2)的上端部的高度成为该地区的浸水深度以上的高度。在发生水灾时,通过闭塞防洪水围墙(2)的开口部,在建筑物(1)与防洪水围墙(2)之间形成隔离的空间(3),使内部不产生损害。通过使1个以上的建筑物(1)的壁的一部分突出至防洪水围墙(2)所围绕的范围的外侧,使该突出的部分的壁面作为具有水密性的防水壁(1W)而与防洪水围墙(2)连续,能够抑制防洪水围墙(2)部分的成本,并且作为整体能够增加强度,设计也变得容易。另外,能够与土堆(E)的高度相应地抑制防洪水围墙(2)主体的高度,水灾时防洪水围墙(2)受到的水压、波压也变小,因此,防洪水围墙(2)的安全设计变得容易。

Description

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该防洪水围墙能够在洪水、风暴潮等灾害保护建筑物及居住者以免受水灾,并且能够在该建筑物内进行长期的避难生活。作为主要的应用对象,可举出集体住宅、旅馆、办公楼、医院建筑物、工厂等。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的异常气象,产生了远远超过设想的频率的洪水、风暴潮等损害。作为对于这样的洪水、风暴潮等水灾而防止向建筑物等的浸水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5所公开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一种止水装置,其由规定面积的止水板、收纳或载置该止水板的箱体、下方锁定构件以及上方锁定构件构成,若以止水板收纳于箱体的状态设置于地面下,则其表面成为与地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若手动地立起并通过下锁定构件及上锁定构件进行锁定,则能够防止雨水、河流水、海水等泛滥水的进入。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一种紧急用防水护墙,其为了不妨碍建筑物等构筑物的出入而预先将台板和用于保护台板中的U字槽的盖板埋入地下,在洪水时拆下盖板并将堰板***U字槽,将堰板借助加强件连结、固定于台板而对防水护墙单元进行组装,将防水护墙单元相连并用接缝板堵塞单元彼此之间的间隙,并以在构筑物的周围立起围墙的方式使护墙环绕,由此防止向其内侧浸水。
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在大雨、洪水等紧急时能够迅速地组装到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通路而发挥防止向建筑物内浸水的功能的浸水防止装置,公开了如下一种防止向建筑物内浸水的浸水防止装置,其具备:支柱件,其设置于建筑物的通路的两侧壁面;止水镶板,其使两侧端部在全长范围内压接于这些支柱件而封闭建筑物的通路;板材承接横梁构件,其设置于支柱件的下端间的通路的地面上而承接止水镶板的下端;第一压接机构,其使止水镶板的下端压接于该板材承接横梁构件上;以及第二压接机构,其使板材承接横梁构件压接于通路的上述地面上。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一种防水活动挡板,其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入口等并具备用于在紧急时防止外部的水浸入到建筑物内的水密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作为用于防止水向建筑物、建造物等浸入的止水板,公开了一种借助密封垫将止水镶板的左右两端部嵌入固定框而成的构造,并记载了如下内容:通过设置在门窗的内侧或外侧而能够防止来自门窗的浸水,另外,通过设置在浸水防止用的围墙的门而能够防止浸水损害。
然而,专利文献1~5所记载的发明主要以小规模的建筑物为对象,能够应对比较小规模的洪水,并不能有效地应对近年来多发的大规模的水灾。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申请的发明人发明了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建筑物。
其主要结构为,在作为建筑物的集体住宅、旅馆、办公楼、医院建筑物或工厂的周围,与建筑物隔开间隔且以将建筑物的除去作为平时的出入口的开口部之外的大致整周进行围绕的形式来构筑具有水密性的防洪水围墙,该防洪水围墙是具有在应用对象地区设想的浸水深度以上的高度、且具有能够抵抗设想的浸水深度以上的水压的屈服强度的围墙,在该开口部设置在浸水时水密地闭塞开口部的开口部闭塞机构。
根据上述的防水灾建筑物,在发生水灾时,通过利用开口部闭塞机构来闭塞防洪水围墙的开口部,从而在建筑物的周围与防洪水围墙之间形成隔离的空间,且即使在防洪水围墙的外侧达到设想浸水深度的水位,防洪水围墙的内侧也充其量是降水量以下的水深且没有从建筑物的入口、窗浸水的危险,就算是应用于现有的建筑物的情况下,即使不特别地对建筑物自身的开口部进行改建也能够以现有状态应对水灾,且能够不对建筑物产生损害或将损害抑制在最小限度。
另外,即使在防洪水围墙的外侧达到设想浸水深度或与该设想浸水深度接近的水位而使得与外部的往来变得困难的情况下,通过使防洪水围墙的内侧保持为平稳的状态,从而使得与建筑物自身的功能相关的影响变小,即使在周边的浸水持续时间为例如1周以上的长期的情况下,建筑物自身的安全性也得以确保,因此通过在防洪水围墙的内侧预先设置例如紧急用发电机、紧急用水槽、紧急用污水槽等紧急用设备,从而能够实现水灾时进行安全的长期的避难生活。
在建筑物的用途为公共设施的情况下等,也能够活用为接收难以大范围避难的周边居民的避难所。
对于防洪水围墙,通过设置能够承受水压的具有水密性的大窗、或实施装饰等,能够确保自内侧的视场以使得建筑物的1~2层的居住者不具有闭塞感。另外,也可以不损害防洪水围墙内外的景观,反而能够赋予美感来提高建筑物的设计上的财产价值。
通过在建筑物的地下或用地内或屋顶部分设置灾害时用的盛水槽、灾害时用的紧急用发电机、灾害时用的污水槽等,即使在来自外部的服务中断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建筑物内部的基础设施,能够进行长期的避难生活。
并且,本申请的发明人与上述的防洪水围墙相关联地发明了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多重止水壁。
其主要结构为,具备在壁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为两重或三重以上的多个止水壁、和用于将浸透到该止水壁间的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机构,能够以简易的构造抑制水向多重止水壁的内侧的浸透。
即,对于第一重的止水壁,在洪水时等的水压下允许某种程度的漏水,通过排水机构将向第二重或第三重以后的止水壁之间漏过来的水尽早排出,由此第二重或第三重以后的止水壁的负担变小,能够抑制水向多重止水壁的内侧的浸透。
因此,与想要通过一重的止水壁尽可能提高止水性的以往的止水壁相比,多重配置的各个止水壁、止水件、按压机构等的负担小,因此能够形成简易的构造。
此外,在专利文献8中,作为能够设置在设想海啸等灾害的地区等来减轻海啸损害等,并且能够构筑地区居民能够避难的高楼避难场所、塔状构造物的一体型土丘,公开了通过土堆、建造来将由土堆建造成圆锥台形状的土丘之间连结,在土丘部分构筑塔状构造物的构造。
在专利文献9中,记载了在防波堤的内部构筑混凝土躯体构造制的大范围避难地,对防波堤的平缓坡度部实施栽植。
在专利文献10中记载了如下内容:针对海啸、台风等来波具有较大的消波力,以海岸、水域的防灾为目的,在海岸的护岸的前表面设置多个桩和金属网或者金属的笼,减少消波以及反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355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133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09611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13837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24248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650196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6516946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第6497641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第6541012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9-1146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上述专利文献6记载的发明中的课题,在根据设想的浸水深度以上而在建筑物的周围构筑高度5m或5m以上的高度的防洪水围墙的情况下,防洪水围墙受到的水压或波压也变得非常大,因此不仅构筑防洪水围墙所花费的成本增加,而且还存在用于具有安全的强度、稳定性的设计本身变得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主要解决了这样的专利文献6记载的发明中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灾设施,通过在构筑成为应用对象的建筑物的范围内施加不会过大的程度的土堆,并在其上构筑防洪水围墙,从而抑制防洪水围墙自身的高度,并且抑制能够承受设想浸水深度以及水压的防洪水围墙的成本,并且安全性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其以围绕1个或多个建筑物的形式,以将建筑物的除去作为平时的出入口的开口部之外的大致整周进行围绕的形式来构筑有具有水密性的防洪水围墙,该防洪水围墙是上端部具有在应用对象地区设想的浸水深度以上的高度且具有能够抵抗设想的浸水深度以上的水压的屈服强度的围墙,在开口部设置在浸水时水密地闭塞该开口部的开口部闭塞机构,在该防洪水围墙所围绕的范围内,建造有规定的高度以上的土堆,在土堆上构筑的防洪水围墙的上端部的高度被设定为在应用对象地区设想的浸水深度以上的高度,在防洪水围墙的外侧规定范围内建造具有坡度的土堆部分来作为从原地表面趋向防洪水围墙而高度逐渐增加的过渡区域,所述1个或多个建筑物中的至少1个以上的建筑物的墙壁的一部分突出到防洪水围墙所围绕的范围的外侧,将突出到该防洪水围墙所围绕的范围的外侧的部分的壁面作为具有水密性的防水壁而与防洪水围墙连续。
这里所说的建筑物例如是集体住宅、旅馆、办公楼、医院建筑物、工厂等,不仅包括围绕单一的建筑物的情况,还包括以围绕多个同种或异种的建筑物的方式构筑的情况。
一般而言,在建筑物与防洪水围墙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隔,但通过使建筑物的墙壁的一部分突出至防洪水围墙所围绕的范围的外侧,并将该突出的部分的壁面作为具有水密性的防水壁而与防洪水围墙连续,从而在强度方面也作用有较大的水压,或者即使在漂流物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成为充分承受的强度,抑制防洪水围墙部分的成本,并且设计也变得容易。
土堆的高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0.5m~2m,根据条件也可以为3m或3m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建设建筑物的基础部分或其周围,由于与基础的关系而局部不需要土堆。
另外,基本上以抑制防洪水围墙主体的高度为目的,因此也能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离开防洪水围墙的内侧的部分不进行堆土。例如,也可以考虑在该部分建造人工的池塘、公园。
关于上述的过渡区域的宽度,在考虑到车辆从开口部的出入而将坡度设为恒定的情况下,例如在将纵截坡度设为12%的情况下,若将土堆的高度设为0.5m,则过渡区域的宽度设为4.2m,若将土堆的高度设为2.0m,则过渡区域的宽度为16.7m即可。其中,若不是将出入路呈直角纵截过渡区域,而是设为在过渡区域内绕行的形式,则能够减小出入路自身的纵截坡度。
需要说明的是,建筑物的墙壁的一部分突出至防洪水围墙所围绕的范围的外侧的部分的土堆能够部分地省略。另外,若在建筑物向防洪水围墙的外侧突出的部分设置具有止水性的出入口,则也能够用作向在防洪水围墙的内侧形成的内部空间的通路。
由于近来的台风等,风暴潮的损害成为问题,但例如即使取日本的东京来看,在江东区、葛饰区、江户川区、足立区、荒川区、角田区等也存在预想有3~5m的浸水的地区,可以说为了重新开始电、煤气、上下水道的服务,有可能花费10天~2周程度。
在该情况下,以往在相同的建筑物中避免向上层楼层避难的垂直避难,事先鼓励向区域外避难的水平避难。但是,相对于此,在不进行垂直避难的情况下很难避难的意见也较多。
例如,日本的国土交通省在2013年3月进行了“洪水风险预测图制作的指南”的修改,在以往的风险预测图中,将根据浸水的基准设为5个阶段的浸水深度等级简化显示为3.0m以上(2层浸水)、0.5m~小于3.0m(1层地面上浸水)、小于0.5m(1层地面下浸水)这3个阶段,在浸水深度0.5m~3.0m的区域中,设为“在避难延迟的情况下,不要勉强并在自家2层等躲避”等。
本发明能够进行垂直避难,作为想法,首先在该建筑物周围制作包含土堆的高度在内的例如3~6m或6m以上的高度的防洪水围墙。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在发生水灾时,利用开口部闭塞机构闭塞防洪水围墙的开口部,由此在建筑物的周围与防洪水围墙之间形成隔离的空间,即使防洪水围墙的外侧达到设想浸水深度的水位,防洪水围墙的内侧也充其量是降水量以下的水深且没有从建筑物的入口、窗浸水的危险,就算是应用于现有的建筑物的情况下,即使不特别地对建筑物自身的开口部进行改建也能够以现有状态应对水灾,且能够不对建筑物产生损害或者将损害抑制在最小限度。
即使在防洪水围墙的外侧达到设想浸水深度或与该设想浸水深度接近的水位而使得与外部的往来变得困难的情况下,通过使防洪水围墙的内侧保持为平稳的状态,从而使得与建筑物自身的功能相关的影响小,即使在防洪水围墙的外侧达到设想浸水深度或与该设想浸水深度接近的水位,与外部的往来变得困难的情况下,通过使防洪水围墙的内侧保持为平稳的状态,从而使得与建筑物自身的功能相关的影响变小,即使在周边的浸水持续时间为例如经过1周以上的长期的情况下,建筑物自身的安全性也得以确保。
防洪水围墙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以往在水槽、水池、地下室等的构筑中利用的以水密混凝土为主体的材料等。此外,也可以是金属制、强化塑料制的防洪水围墙。
在作为防洪水围墙而排列设置预制产品的情况下,使止水件介于预制产品之间等,确保防洪水围墙整体的水密性。另外,为了抵抗水灾发生时的动水压、静水压,根据需要附加扶壁、撑杆。另外,防洪水围墙的下端优选埋入地下,并且实施用于不产生潜流的处置。
作为开口部闭塞机构,例如能够使用具备如下构件的机构等:支柱,其具有设置于开口部的两侧的引导槽;上下方向多片止水镶板,它们两端与该引导槽嵌合;以及止水件,其介于引导槽与止水镶板之间以及止水镶板之间。
此外,作为开口部闭塞机构,更优选可以使用专利文献7所述的第6516946号公报中记载的多重止水壁。即,作为开口部闭塞机构,能够使用具备在壁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为两重或三重以上的多个止水壁和用于将浸透到该止水壁间的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机构的多重止水壁。
在该情况下,由于多重止水壁是多重地设置止水壁并利用泵等排水机构将浸透到多重的止水壁间的水排出的结构,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抑制水向多重止水壁的内侧浸透。
即,对于第一重的止水壁,允许在洪水时等的水压下某种程度的漏水,通过排水机构将漏水到第二重或第三重以后的止水壁之间的水尽早排出,由此第二重或第三重以后的止水壁的负担变小,能够抑制水向多重止水壁的内侧的浸透。
作为用于将浸透到多重配置的止水壁间的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机构,一般是排水泵,但考虑到在洪水时等有时泥水流入,另外,在海啸、靠近海岸的场所的洪水等情况下海水流入,因此,需要根据设置部位的条件而使用也能够应对泥水、海水的排水泵。
排水泵等排水机构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设置在容易操作的位置即可。在将水中泵设置于多重的止水壁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若达到一定以上的水位则自动地起动的自动运转的泵。
在本发明的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中,对于上述的过渡区域,也可以在其一部分或大致整个区域实施植树。不仅在景观、环境方面,例如在海啸侵袭的情况下等,也能够期待防止漂流物与防洪水围墙碰撞的作用。
另外,在有海啸隐患的地区等,也可以在防洪水围墙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或大致整周设置消波块或消波结构体。为了应对由海啸引起的波能,需要静水压的3倍程度的强度,但若在过渡区域设置消波块或消波结构体,则能够期待使海啸的波能在一定程度上散逸的效果。
发明效果
对于水灾的基本效果与专利文献6所述的日本专利第6501961号公报所记载的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建筑物相同,但通过在防洪水围墙所围绕的范围内建造规定高度以上的土堆,并在该土堆上构筑防洪水围墙,能够抑制防洪水围墙主体的高度,并且能够增大实质上的防洪水围墙的高度,因此能够大幅削减构筑防洪水围墙主体所需的费用。
另外,由于防洪水围墙主体受到的水压、波能也大幅降低,因此在针对水灾发生时的水压、波能的安全设计方面也是有利的。
如上所述,由于防洪水围墙的高度被抑制,设计变得容易,因此在由于气象变动、环境的变化、法律的更改等而需要比防洪水围墙更高的强度、高度的情况下,存在能够以增加的形式提高防洪水围墙的高度或进行加强这样的潜在的富余。
若配合土堆的建造进行防洪水围墙的构筑,则即使在防洪水围墙的必要的埋入深度大的情况下,也不会进行无用的挖掘作业。另外,在建设于防洪水围墙的内侧的建筑物的建设工程中,也能够将因基础、地下楼层部分的挖掘工程而产生的残土转用于堆土,由此也能够削减整体工费。
通过采用1个以上的建筑物的墙壁的一部分突出到防洪水围墙所围绕的范围的外侧的结构,除了能够省略该部分的土堆之外,由于防洪水围墙的延长长度变短,因此能够降低防洪水围墙自身的工程费。
另一方面,从用地的有效利用的观点出发,建筑物的一部分能够配置到防洪水围墙的外侧,从而设计的自由度扩大。
另外,防洪水围墙的外侧的过渡区域的空间变大,能够实现过渡区域的环境整备、有效利用,此外,若是相同高度的土堆,则能够降低过渡区域的倾斜。另外,若倾斜相同,则能够与过渡区域的宽度大相应地提高土堆高度,能够降低防洪水围墙主体的高度。
对于防洪水围墙外周的过渡区域,除了景观的提高以外,还可以进行用于水灾对策的植树,或者根据需要设置消波块等。
另外,在预测的水灾可能性低的地区中,在过渡区域设置各种建造物,或者没置临时的店铺等,也能够实现过渡区域的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概念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的立体图。
图2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中的防洪水围墙与土堆的关系的铅锤剖视图。
图3是概念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是概念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防水灾设施的防洪水围墙内部的具体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铅锤剖视图。
图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防水灾设施的防洪水围墙内部的具体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铅锤剖视图。
图7是表示用于开口部的多重止水壁的一实施方式的水平剖视图。
图8是与图7的实施方式对应的铅垂剖视图。
图9是表示用于开口部的多重止水壁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水平剖视图。
图10是与图9的实施方式对应的铅垂剖视图。
图11是多重止水壁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概念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的立体图。
在本发明中,在建造于规定的区域内的各种建筑物1、构造物的周围,以围绕这些多个建筑物1整体的形式,构筑具有在该地区设想的水灾时的浸水深度以上的高度的水密性的防洪水围墙2。
在发生水灾时,利用后述的多重止水壁10等开口部闭塞机构闭塞防洪水围墙2的开口部9,从而在建筑物1的周围与防洪水围墙2之间形成隔离的空间3,使建筑物1不产生损害。
在防洪水围墙2所围绕的范围内,建造有规定高度以上的土堆E,在土堆E上构筑的防洪水围墙2的上端部的高度被设定为在应用对象地区设想的浸水深度以上的高度。
另外,对于一部分建筑物,使建筑物1的壁的一部分突出至防洪水围墙2所围绕的范围的外侧,将该突出的部分的壁面作为具有水密性的防水壁1W而与防洪水围墙2连续。
图2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中的防洪水围墙与土堆E的关系的图。
在该例子中,在建造于规定的区域内的集体住宅1a、办公楼1b、医院1c以及储备仓库1d的周围,以围绕这些多个建筑物整体的形式,构筑具有在该地区设想的水灾时的浸水深度以上的高度的水密性的防洪水围墙2,在发生水灾时,通过开口部闭塞机构闭塞防洪水围墙2的开口部,从而在建筑物的周围与防洪水围墙2之间形成隔离的空间3,使得建筑物不产生损害。
在防洪水围墙2所围绕的范围内,建造有规定高度以上的土堆E,在土堆E上构筑的防洪水围墙2的上端部的高度被设定为在应用对象地区设想的浸水深度以上的高度。
在防洪水围墙2的外侧规定范围内建造有具有坡度的土堆部分Et来作为从原地表面Gs趋向防洪水围墙2而高度逐渐增加的过渡区域T。
土堆E的高度根据对象地区的条件而设为0.5m~3m程度,例如设为1.5m程度,相应地能够抑制防洪水围墙2主体的高度。伴随于此,在水灾时防洪水围墙2受到的水压、波压也变小,因此防洪水围墙2的安全设计变得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在防洪水围墙2的内侧也基本上建造土堆E,但在建设建筑物的基础部分或其周围,由于与基础的关系而局部不需要土堆。另外,也可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远离防洪水围墙2的内侧的部分不进行土堆。
关于过渡区域T的宽度,在考虑到车辆从开口部的出入而将坡度设为恒定的情况下,例如在将纵截坡度设为12%的情况下,若将土堆的高度设为1.5m,则过渡区域的宽度为12.5m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子中,防洪水围墙2以围绕多个建筑物的形式构筑,但也存在以围绕1个建筑物的形式构筑的情况。
图3是概念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在该例子中,在从由道路围绕的对象地区的用地内的边界起的内侧,建造土堆E以及过渡区域的土堆Et,以围绕多个建筑物1的形式构筑防洪水围墙2。
在防洪水围墙2的开口部9(在图的例子中为4处)设置开闭式的止水壁10,在发生水灾时闭塞开口部9。
另外,对于一部分建筑物1,建筑物1的墙壁的一部分突出至防洪水围墙2所围绕的范围的外侧。
对于该建筑物1的壁的一部分比防洪水围墙2向外侧突出的部分,通过进行作为具有水密性的防水壁1W的加强,从而在水灾时也与防洪水围墙2一起保持内部空间3的平稳。
在该情况下,由于防洪水围墙2自身的延长长度变短,因此能够削减防洪水围墙2自身的工程费。另一方面,通过将建筑物1的一部分配置到防洪水围墙2的外侧,在与用地的关系中,不损害与建筑物1的配置有关的设计的自由度。另外,防洪水围墙2的外侧的过渡区域的空间变大,能够实现过渡区域的环境整备、有效利用。
另外,在该例子中,在位于防洪水围墙2的外侧的过渡区域种植植树p,进而在多处设置店铺s。
图4是概念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在上述的图3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设计为从防洪水围墙2的外部的道路通向防洪水围墙2的内部的道路以直角纵截过渡区域,因此需要将过渡区域的宽度增大一定程度。
与此相对,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向防洪水围墙2的内部的出入路,相对于主道路31设置有绕过防洪水围墙2的外周的道路32,即使减小过渡区域的宽度,也能够减小绕过的道路32的纵截坡度。
图5是表示作为防水灾设施的防洪水围墙内部的具体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图5的实施方式将集体住宅假定为建筑物1,在建造土堆的用地内,以围绕建筑物1的大致整周的形式构筑防洪水围墙2。防洪水围墙2的***成为具有平缓坡度的土堆过渡区域。
在结构上,在建筑物1的周围的用地内,以围绕建筑物1的大致整周的形式构筑防洪水围墙2,虽未图示,但在与玄关相连的部分、与停车场相连的部分、搬出生活垃圾及其他废弃物等的部分等成为平时的出入口的部分设置将其开口部水密地闭塞的开口部闭塞机构(例如,参照后述的图7~图11),在产生了由洪水、风暴潮引起的浸水的风险时,通过利用开口部闭塞机构将开口部闭塞,从而能够在防洪水围墙2的内侧形成隔离的平稳的空间3。
防洪水围墙2的高度设为建筑物1所在的区域的设想浸水深度以上的高度,例如能够以若设想浸水深度为2m,则为2m以上且3m程度,若设想浸水深度为4m,则为4m以上且5m程度,若设想浸水深度为5m,则为5m以上且6m程度的方式,以设想浸水深度以上并考虑万一的安全性而任意设定。
防洪水围墙2需要具有水密性,例如可以将水密混凝土的L形块排列,在L形块彼此之间夹着衬垫等止水件而构成。或者,也可以将防洪水围墙2设为现浇混凝土制。
防洪水围墙2当然需要设为能够充分抵抗洪水、风暴潮发生时的动水压、静水压的构造、屈服强度,并根据需要附加扶壁、撑杆。
另外,在浸水深度高的情况下,存在产生潜流或下水管等的逆流的问题,成为能够应对该问题的构造。具体而言,加深防洪水围墙2的埋入深度,或者根据需要而进行防洪水围墙2的基础部分的地基改良等。另外,在与外部相通的管路上设置止回阀8等。
本发明能够合理地进行安全的垂直避难,但当在周围以高的浸水深度浸水了的情况下,由于陆地上的与外部的往来基本上被切断,因此需要也能够应对周边的浸水持续时间例如为1周、或1周以上的长期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建筑物1的屋顶上设置与平时的盛水槽不同的紧急用的盛水槽4和紧急用发电机5,另外在用地内的地下设置紧急用的污水槽6,成为保证1周以上1个月程度的长期的生活环境的结构。另外,在由于猛烈的降雨而降水量非常多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用地内的地下的雨水槽7,抑制防洪水围墙2的内侧因降雨而产生的水位。被防洪水围墙2围绕的部分的雨水能够由雨水槽7贮存,并根据需要来利用排水用泵从防洪水围墙2的上部排水。
图6是概念性地表示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建筑物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该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图1的实施方式相同,即,在建筑物1和围绕其周围的防洪水围墙2的关系、以及在产生由洪水或风暴潮引起的浸水的危险时通过将开口部闭塞机构闭塞从而能够在防洪水围墙2的内侧形成隔离的平稳的空间3。
以往,在医院等,也有时防备长时间的停电而预先具备紧急用电力供给源,或者具备设想灾害时的铅垂避难的设备,但防止建筑物1的浸水是将出入口闭塞的程度,在浸水深度达到2层这样的状况下,预想有各种障碍、损害。
本发明即使在因洪水、风暴潮而产生浸水的危险时,也能够在防洪水围墙2的内侧形成隔离的平稳的空间3,因此也能够将建筑物1自身的损害抑制在最小限度。
图6的实施方式构成为,在预先具备紧急用的电力供给源等的前提下,例如当在屋顶有直升飞机场等屋顶利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采用如下结构:将紧急用的盛水槽4设置在用地内的地上,将紧急用的污水槽6和用于应对猛烈降雨的雨水槽7设置在地下。
当然,例如在与玄关相连的部分、与停车场相连的部分、搬出生活垃圾及其他废弃物等的部分等成为平时的出入口的部分需要开口部,通过在产生由洪水、风暴潮引起的浸水的危险时闭塞开口部,从而在防洪水围墙2的内侧形成隔离的空间3。
图7及图8是表示用于闭塞该开口部的开口部闭塞机构的一例的图,图7是水平剖视图,图8是对应的铅垂剖视图。
在该例子中,是在隔开间隔而设置的两根支柱11之间形成有止水镶板12所构成的两重的止水壁10A、10B的情况。图为设置在防洪水围墙2的开口部的情况。
在该例子中,在支柱11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2条引导槽12a、12b,以将平时保管在保管场所的由强化塑料或金属板等构成的止水镶板12的两端从上方嵌入到对置的支柱11的引导槽12a、12b中的形式,将止水镶板12分别在上下方向上设置有3段。在引导槽12a、12b部分、止水镶板12之间配置一般的止水件而能够将来自间隙的漏水抑制为最小限度。
不过,并不是期待利用多重配置的各个止水壁10A、10B进行完全的止水,而是以来自外部的水渗透过来为前提,利用排水泵14等排水机构将渗透过来的水向外部排出,由此使两重的止水壁10A、10B间的水位比外部的水位低。
通过将配置成2重的止水壁10A、10B间的水位抑制得较低,由此对内侧的止水壁1B施加的水压相对小,因此能够将向第二重的止水壁10B的内侧浸透的水量抑制得较低。原理上,如后述的图11所示,通过在两重的止水壁的内侧进一步设置第三重、第四重的止水壁,能够进一步抑制向多重止水壁的内侧的浸透,但通常认为两重或三重的止水壁足矣。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多重止水壁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水平剖视图,图10是对应的铅垂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是在隔开间隔设置的2根支柱11a、11b之间形成由止水镶板12A、12B形成的开闭式的两重的止水壁10A、10B的情况。
在该例中,在一方的支柱11b的侧面设置收纳止水镶板12A、12B的防雨窗套状的收纳部15,在预想产生水灾时,使收纳于收纳部15的止水镶板12A、12B朝向另一方的支柱11a滑动而能够封闭开口部。
由两重止水壁或多重止水壁和排水泵等排水机构进行的止水的原理与图7、图8的情况相同。
图11是原理性地表示这些多重止水壁的图,由在壁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多重配置的多个止水壁(止水壁10A、10B、10C、10D)和用于将浸透到止水壁间的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机构(排水泵14a、14b、14c)构成多重止水壁。
在水灾时多重止水壁的外侧O的水位变高时,若位于最外侧的止水壁10A的止水性完美,则不会向内侧I浸透,但实际上难以得到完美的止水性,另外花费成本。因此,以无法得到完美的止水性为前提,设计各止水壁10A、10A、10C、10D。
在止水壁10A与止水壁10A之间设置用于将浸透的水排出的排水泵14a,若将浸透来的水向多重止水壁的外部排出,则止水壁10A与止水壁10B之间的水位能够保持为比止水壁10A的外侧O(外部)的水位低的水位。
在用两重的止水壁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通过增加如第三重的止水壁10C、第四重的止水壁10D那样多重配置的止水壁的数量,利用排水泵14b、14c将浸透到各自之间的水排出,越靠近内侧则浸透水的水位越低,能够抑制水向多重止水壁的内侧的浸透,防止被多重止水壁保护的内侧的建筑物等受到的水灾的损害。
附图标记说明
1…建筑物 1a…集体住宅 1b…办公楼 1c…医院 1d…储备仓库
1W…防水壁
2…防洪水围墙 2a…埋入部 3…空间
4…盛水槽 5…紧急用发电机 6…污水槽 7…雨水槽 8…止回阀 9…开口部
E…土堆 Et…过渡区域的土堆 T…过渡区域 p…植树 s…店铺
10、10A、10B、10C、10D…止水壁
11、11a、11b…支柱、12a、12b…引导槽
12、12A、12B…止水镶板
14、14a、14b、14c…排水泵
15…收纳部
31…道路 32…绕行道路。

Claims (5)

1.一种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其以围绕1个或多个建筑物的形式,在所述建筑物的周围,以将建筑物的除去作为平时的出入口的开口部之外的大致整周进行围绕的形式来构筑有具有水密性的防洪水围墙,所述防洪水围墙是上端部具有在应用对象地区设想的浸水深度以上的高度且具有能够抵抗所述设想的浸水深度以上的水压的屈服强度的围墙,在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浸水时水密地闭塞该开口部的开口部闭塞机构,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洪水围墙所围绕的范围内,建造有规定高度以上的土堆,在所述土堆上构筑的防洪水围墙的上端部的高度被设定为在应用对象地区设想的浸水深度以上的高度,
在所述防洪水围墙的外侧规定范围内建造有具有坡度的土堆部分来作为从原地表面趋向防洪水围墙而高度逐渐增加的过渡区域,
所述1个或多个建筑物中的至少1个以上的建筑物的墙壁的一部分突出到所述防洪水围墙所围绕的范围的外侧,将突出到所述防洪水围墙所围绕的范围的外侧的部分的壁面作为具有水密性的防水壁而与所述防洪水围墙连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土堆的高度为0.5m~3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闭塞机构是具备多个止水壁和排水机构的多重止水壁,所述多个止水壁在壁厚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为两重或三重以上,所述排水机构用于将浸透到所述止水壁间的水排出到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过渡区域的一部分或大致整个区域实施植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洪水围墙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或大致整周设置有消波块或消波结构体。
CN202080084821.1A 2019-12-20 2020-12-15 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 Active CN114787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0124 2019-12-20
JP2019230124 2019-12-20
JP2020-000044 2020-01-05
JP2020000044A JP6723676B1 (ja) 2019-12-20 2020-01-05 耐洪水塀を備えた耐水害施設
PCT/JP2020/046767 WO2021125172A1 (ja) 2019-12-20 2020-12-15 耐洪水塀を備えた耐水害施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7466A CN114787466A (zh) 2022-07-22
CN114787466B true CN114787466B (zh) 2024-05-24

Family

ID=71523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4821.1A Active CN114787466B (zh) 2019-12-20 2020-12-15 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12568A1 (zh)
EP (1) EP4079995A4 (zh)
JP (1) JP6723676B1 (zh)
CN (1) CN114787466B (zh)
BR (1) BR112022011015A2 (zh)
WO (1) WO20211251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1524B2 (ja) 2021-07-28 2023-11-15 ミサワホーム株式会社 外構構造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4636A (ja) * 2007-11-02 2009-05-28 Yasushi Tawara 消波構造物
AU2011200386A1 (en) * 2010-02-01 2011-08-18 Pentabuild Pty Ltd Disaster Protection Shelter
JP2013068034A (ja) * 2011-09-26 2013-04-18 Fusao Sakano 津波・洪水対策用ビル
JP2015042831A (ja) * 2013-08-26 2015-03-05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水害対策用建物
TWM525989U (zh) * 2016-03-04 2016-07-21 yu-xiang Zeng 擋水牆結構
JP3211312U (ja) * 2017-04-14 2017-07-06 喜一 外山 浮上式津波避難シェルター
CN208685529U (zh) * 2018-06-15 2019-04-02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河道防洪结构
JP6497641B2 (ja) * 2014-04-24 2019-04-10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一体型マウンドの構築方法
JP6501961B1 (ja) * 2018-10-22 2019-04-17 正通 亀井 耐洪水塀を備えた耐水害建物およびリノベーション工法
CN208792519U (zh) * 2018-08-24 2019-04-26 广东皓一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外墙阻水结构
JP6516946B1 (ja) * 2019-03-13 2019-05-22 正通 亀井 多重止水壁
JP6541012B1 (ja) * 2018-05-17 2019-07-10 大二郎 金子 津波防災丘陵の断面形と丘陵内部に備えた広域避難地および多目的機能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85040A (en) 1980-11-18 1982-05-27 Ricoh Co Ltd Film feed system
JPS6151073A (ja) 1984-07-31 1986-03-13 Aisin Chem Co Ltd フエルト用接着剤
US4659288A (en) 1984-12-10 1987-04-21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Dual alloy radial turbine rotor with hub material exposed in saddle regions of blade ring
JP2002242481A (ja) 2001-02-13 2002-08-28 Tsutomu Odawara ガスケットを用いた止水板
JP4435512B2 (ja) 2003-08-11 2010-03-17 有限会社ノムラフォーシーズ 簡易止水装置
JP3113333U (ja) 2005-03-15 2005-09-08 武雄 三佐尾 非常用防水擁壁
JP2014177817A (ja) * 2013-03-15 2014-09-25 Keiichiro Sako 沿岸対策機能を有する構築物
JP6570838B2 (ja) 2015-01-26 2019-09-04 三和シヤッター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シャッター
FR3037089B1 (fr) * 2015-06-05 2020-09-25 Richard Dziewolski Dispositifs et procedes de fabrication pour structure flottante de grandes dimensions
JP2018096114A (ja) 2016-12-13 2018-06-2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建物内への浸水防止装置
FR3072980A1 (fr) * 2017-10-30 2019-05-03 Richard Dziewolski Dispositifs et procedes de construction des digues habitables flottante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4636A (ja) * 2007-11-02 2009-05-28 Yasushi Tawara 消波構造物
AU2011200386A1 (en) * 2010-02-01 2011-08-18 Pentabuild Pty Ltd Disaster Protection Shelter
JP2013068034A (ja) * 2011-09-26 2013-04-18 Fusao Sakano 津波・洪水対策用ビル
JP2015042831A (ja) * 2013-08-26 2015-03-05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水害対策用建物
JP6497641B2 (ja) * 2014-04-24 2019-04-10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一体型マウンドの構築方法
TWM525989U (zh) * 2016-03-04 2016-07-21 yu-xiang Zeng 擋水牆結構
JP3211312U (ja) * 2017-04-14 2017-07-06 喜一 外山 浮上式津波避難シェルター
JP6541012B1 (ja) * 2018-05-17 2019-07-10 大二郎 金子 津波防災丘陵の断面形と丘陵内部に備えた広域避難地および多目的機能
CN208685529U (zh) * 2018-06-15 2019-04-02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河道防洪结构
CN208792519U (zh) * 2018-08-24 2019-04-26 广东皓一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外墙阻水结构
JP6501961B1 (ja) * 2018-10-22 2019-04-17 正通 亀井 耐洪水塀を備えた耐水害建物およびリノベーション工法
JP6516946B1 (ja) * 2019-03-13 2019-05-22 正通 亀井 多重止水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7466A (zh) 2022-07-22
JP6723676B1 (ja) 2020-07-15
JP2021099011A (ja) 2021-07-01
US20230012568A1 (en) 2023-01-19
EP4079995A4 (en) 2024-01-24
EP4079995A1 (en) 2022-10-26
BR112022011015A2 (pt) 2022-08-16
WO2021125172A1 (ja)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13333U (ja) 非常用防水擁壁
JP6501961B1 (ja) 耐洪水塀を備えた耐水害建物およびリノベーション工法
CN114787466B (zh) 具备防洪水围墙的防水灾设施
US11585081B2 (en) Border security barrier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US) Homeowner's guide to retrofitting: Six ways to protect your home from flooding
JP6516946B1 (ja) 多重止水壁
JP6541012B1 (ja) 津波防災丘陵の断面形と丘陵内部に備えた広域避難地および多目的機能
JP6918277B2 (ja) 地域津波防災構造
Mongkonkerd et al. Comparison of direct monetary flood damages in 2011 to pillar house and non-pillar house in Ayutthaya, Thailand
JP2014066123A (ja) 地下設置水力浮上型防護壁
JPH0886119A (ja) 浸水防壁工法
Honesti et al. Establishing factors of building vulnerability towards tsunami hazard
WO2018131391A1 (ja) 水防装置
Saqib et al. Flood resistant houses in Indian environment
US20230193616A1 (en) Border Security Barrier
JP2020056299A (ja) 空中都市の構造
Permana et al. Low-Risk Engineering Adaptation Strategies to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t Individual Level in Urban Areas: A Developing Country's Viewpoint
JP6518088B2 (ja) 空中都市の構造
JP6683417B2 (ja) 空中都市の構造
JP6244579B2 (ja) 津波避難装置
Pham et al. Resilient Buildings: Informing Maintenance for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Flanagan Flood Proofing Systems & Techniques: Examples of Flood Proofed Struct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P2015094136A (ja) 水害避難設備
Goddard Flood Proofing
Bergman et al. Measures for climate change in Sweden. Altered rainfall and sea lev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Landi Commerc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Itai Masamich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