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5375B - 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5375B
CN114375375B CN201980100237.8A CN201980100237A CN114375375B CN 114375375 B CN114375375 B CN 114375375B CN 201980100237 A CN201980100237 A CN 201980100237A CN 114375375 B CN114375375 B CN 1143753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oil
transmission case
gear
planetar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02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75375A (zh
Inventor
浅井亮辅
佛田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75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5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75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5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3Lubricant guiding means mounted or supported o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or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7Splash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input shafts, e.g. mounting of drive gears there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09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blem to increase efficiency, e.g. by reducing splash lo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4Lubricant guiding means in the wall of or integrated with the casing, e.g. grooves, channels,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7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rotary parts, e.g. using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by centrifugal force
    • F16H57/0428Grooves with pumping effect for supplying lubric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36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Lubricant storage reservoirs, e.g. reservoirs in addition to a gear sump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in the upper part of a gear c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69Bearings or seals
    • F16H57/0471B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79Gears or bearings on planet carr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2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483Axle or inter-axle different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2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486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fixed gear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2048/38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ing or crown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input shafts, e.g. mounting of drive gears thereon
    • F16H2048/423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input shafts, e.g. mounting of drive gears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bearing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4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 F16H37/041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82Plane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传动装置,由减速器的行星架与差速器壳体结合而成的传动壳体借助于壳体支承轴承而支承于变速箱,在轴向上在差动机构的一侧配置有行星齿轮的特定行星齿轮部,并且在差动机构的另一侧配置有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其中,在变速箱(10)的内壁设置有油通路形成体(T),所述油通路形成体(T)具备:油捕集部(Tc),其朝上开口,能够捕集伴随着传动壳体(20)的旋转而在变速箱(10)内的特定行星齿轮部(P1)的周边溅起的润滑油;以及油贮存部(Ta),其与油捕集部相连且贮存由油捕集部捕集到的润滑油,并供给向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Bc2)。由此,能够将由特定行星齿轮部等溅起的润滑油供给至从该处分离的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并且,能够降低传动过程中的变速箱的贮存油面而提高传动效率。

Description

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尤其涉及这样一种传动装置,其具备:减速器,其具有太阳齿轮、与太阳齿轮呈同心状地配设的齿圈、与太阳齿轮及齿圈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以及分别借助于枢轴将多个行星齿轮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行星架;以及差动装置,其具有从减速器接受旋转力的差速器壳体、以及配设于差速器壳体内并在允许差动旋转的情况下将该旋转力分配给一对输出轴的差动机构。
在本发明及本说明书中,“轴向”是指沿着传动壳体的中心轴线(旋转轴线)的方向,另外,“周向”是指以传动壳体的中心轴线为基准的圆周方向,另外,“径向”是指以传动壳体的中心轴线为基准的半径方向。
背景技术
上述传动装置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已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879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传动装置中,传动壳体具备行星架和与行星架结合的差速器壳体,该传动壳体借助于一对壳体支承轴承42、44旋转自如地支承、收纳于变速箱,在轴向上,在差动机构的一侧配置有二级行星齿轮的特定行星齿轮部(即大径齿轮24),另外,在差动机构的另一侧(即在轴向上远离大径齿轮24的一侧)配置有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44。
然而,传动过程中,大量的润滑油从大径齿轮24飞散,但将该飞散油供给至在轴向上远离大径齿轮24的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44并不容易。另外,在变速箱内的底部贮存有规定量的润滑油,但若将该贮存油面设定得较高,则伴随着传动壳体的旋转而溅起贮存油的油量增加,与此同时,传动壳体受到的润滑油的搅拌阻力增加,这成为传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解决上述问题的传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其具备:减速器,其具有:太阳齿轮;齿圈,其与该太阳齿轮呈同心状地配设,并且固定于变速箱;多个行星齿轮,其与所述太阳齿轮及所述齿圈啮合;以及行星架,其借助于枢轴而将该多个行星齿轮分别支承为旋转自如;以及
差动装置,其具有:差速器壳体,其从所述减速器接受旋转力;以及差动机构,其配设于该差速器壳体内,在允许差动旋转的情况下将所述旋转力分配给一对输出轴,
传动壳体具备所述行星架和与该行星架结合的所述差速器壳体,所述传动壳体借助于至少一对壳体支承轴承而旋转自如地支承、收纳于所述变速箱,
在轴向上,在所述差动机构的一侧配置有所述行星齿轮的特定行星齿轮部,并且,在所述差动机构的另一侧配置有特定的所述壳体支承轴承,
其第一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速箱的内壁设置有油通路形成体,所述油通路形成体具备:油捕集部,其朝上开口,能够捕集伴随着所述传动壳体的旋转而在所述变速箱内的所述特定行星齿轮部的周边溅起的润滑油;以及油贮存部,其与所述油捕集部相连且贮存由该油捕集部捕集到的润滑油,并将该润滑油供给向所述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
另外,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齿轮是二级行星齿轮,其一体地具有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部、和与所述齿圈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部形成为直径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部小且在轴向上位于接近所述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的位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部构成所述特定行星齿轮部。
另外,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在与所述传动壳体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观察时,所述油捕集部配置在所述变速箱的处于通过该旋转轴线的铅垂线的一侧的半周部的周向中间部,
所述变速箱的所述一侧的半周部是正转时所述传动壳体的外周部从该变速箱的顶部朝向底部在周向上移动的那一侧的半周部。
另外,在第一~第三中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油通路形成体由檐沟状部件构成,该檐沟状部件以在凹陷设置于所述变速箱的内周的安装槽内通过的方式安装于该变速箱,
在所述变速箱的内周形成有切口状凹部,该切口状凹部形成为轴向位置与所述油捕集部的至少一部分一致,该切口状凹部将顺着该变速箱的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上方的内周面的下降的润滑油引导向所述油捕集部的上部开口。
另外,在第一~第四中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油贮存部配置为在径向上通过所述齿圈与所述变速箱之间的空间。
另外,在第五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所述齿圈在嵌合、固定于所述变速箱的内周面的该齿圈的外周面上,一体地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止转用突起部,所述油贮存部配置为在所述齿圈的外周侧通过面向该齿圈的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止转用突起部之间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空间。
另外,在第一~第六中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壳体在所述特定行星齿轮部的周边的外周上一体地具有能够溅起贮存于所述变速箱内的底部的润滑油的多个溅起用突部。
另外,在第一~第七中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支承轴承夹装在轴承凸台部与环状的传动壳体支承部之间,所述轴承凸台部突出设置于所述传动壳体并将一方所述输出轴的外周嵌合、支承为旋转自如,所述传动壳体支承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变速箱,其内部供所述一方输出轴在轴向上贯通,所述变速箱具有将所述传动壳体支承部的外周部和内周部连通的切口部,所述油通路形成体的下游端到达所述切口部,所述油通路形成体能够将在该油通路形成体中流动来的润滑油供给向所述一方输出轴与所述轴承凸台部相嵌合的嵌合部。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特征,传动装置具备行星齿轮式减速器和差动装置,由该减速器的行星架与差速器壳体结合而成的传动壳体借助于壳体支承轴承而支承于变速箱,在轴向上,在差动机构的一侧配置有行星齿轮的特定行星齿轮部,并且,在差动机构的另一侧配置有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其中,在变速箱的内壁设置有油通路形成体,所述油通路形成体具备:油捕集部,其朝上开口,能够捕集伴随着传动壳体的旋转而在变速箱内的特定行星齿轮部的周边溅起的润滑油;以及油贮存部,其与油捕集部相连且贮存由油捕集部捕集到的润滑油,并将该润滑油供给向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由此,即使在轴向上隔着差动机构而相互分离的位置配置特定行星齿轮部和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也能够利用油通路形成体的油捕集部捕集在特定行星齿轮部的周边溅起的润滑油,并向从此处在轴向上远离的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经由油通路形成体流动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对该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进行充分的润滑。而且,在处于差动机构的一侧的特定行星齿轮部的周边溅起的润滑油经由在轴向上较长的油贮存部被供给至壳体支承轴承,因此,油通路形成体能够发挥在传动装置的传动过程中能够暂时贮存比较大量的润滑油的辅助油箱功能,相应地,能够将传动过程中的变速箱内的贮存油面设定得低,由此,能够使传动壳体承受的润滑油的搅拌阻力降低,伴随着油溅起的传动效率的降低得以抑制。
另外,根据第二特征,上述特定行星齿轮部是二级行星齿轮的大径的第一行星齿轮部,因此,能够通过该大径的第一行星齿轮部猛烈地溅起变速箱底部的润滑油,由此,能够提高油捕集部的油捕集效果。
另外,根据第三特征,在与传动壳体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观察时,油捕集部配置在变速箱的位于通过该旋转轴线的铅垂线的一侧的半周部的周向中间部,变速箱的该一侧的半周部是正转时传动壳体的外周部从变速箱的顶部朝向底部在周向上移动的那一侧的半周部。由此,能够将从正转时的传动壳体的特定行星齿轮部的周边飞散而欲沿着变速箱的内周向下流动的润滑油高效地捕集到油捕集部。
另外,根据第四特征,油通路形成体由以在凹陷设置于变速箱的内周的安装槽内通过的方式安装于变速箱的檐沟状部件构成,在变速箱的内周形成有切口状凹部,该切口状凹部将顺着变速箱的位于安装槽的上方的内周面下降的润滑油引导向油捕集部的上部开口,所述切口状凹部形成为轴向位置与油捕集部的至少一部分一致。由此,能够将从正转时的传动壳体的特定行星齿轮部的周边飞散而欲沿着变速箱的内周面向下流动的润滑油更高效地捕集到油捕集部。
另外,根据第五特征,油贮存部配置为在径向上通过齿圈与变速箱之间的空间,因此,即使特定行星齿轮部和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因齿圈而在变速箱的内表面上在轴向上被分隔,也能够越过齿圈而无障碍地流动、供给润滑油。
另外,根据第六特征,在嵌合、固定于变速箱的内周的齿圈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止转用突起部,油通路形成体的油贮存部在齿圈的外周侧通过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止转用突起部之间,因此,能够在该2个止转用突起部之间利用齿圈的外周侧的空间,能够合理地处理油贮存部。
另外,根据第七特征,在传动壳体的位于特定行星齿轮部的周边的外周,一体地具有能够将贮存在变速箱内的底部的润滑油溅起的多个溅起用突部,因此,能够利用传动壳体的外周的溅起用突部更高效地将变速箱底部的润滑油溅起,能够进一步提高油捕集部的油捕集效果。
另外,根据第八特征,壳体支承轴承夹装在轴承凸台部与环状的传动壳体支承部之间,所述轴承凸台部突出设置于传动壳体并将一方输出轴的外周嵌合、支承为旋转自如,所述传动壳体支承部突出设置于变速箱,其内部供一方输出轴在轴向贯通,变速箱具有将传动壳体支承部的外周部和内周部连通的切口部,油通路形成体的下游端到达切口部,油通路形成体能够将在油通路形成体中流动来的润滑油供给向一方输出轴与轴承凸台部相嵌合的嵌合部。由此,即使输出轴与轴承凸台部的内周相嵌合的嵌合部被壳体支承轴承从变速箱的内部空间分隔开来,也能够从油通路形成体通过切口部向变速箱的支承部的径向内侧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利用来自油通路形成体的供给润滑油直接润滑输出轴与轴承凸台部的内周相嵌合的嵌合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传动装置的整体纵剖视图(沿图2中的1-1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沿图1中的3-3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沿图1中的4-4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沿图1中的5-5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沿图4中的6-6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油路形成体在变速箱中的安装方式的俯视剖视图(沿图2中的7-7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8是所述传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9是省略了变速箱的所述传动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油路形成体向变速箱主体的安装方式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1是省略了变速箱的所述传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A:传动装置;
Bc1、Bc2:作为一对壳体支承轴承的第一、第二壳体支承轴承;
C:行星架;
C1o:作为特定外周壁部的第一行星架部的外周壁部;
D:差动装置;
P:行星齿轮;
P1:作为特定行星齿轮部的第一行星齿轮部;
P2:第二行星齿轮部;
R:减速器;
T:油通路形成体;
Ta:油贮存部;
Tc:油捕集部;
X1:旋转轴线;
2t:溅起用突部;
10:变速箱;
11b:作为传动壳体支承部的第二支承凸台部;
11bk:切口部;
11g:安装槽;
11z:切口状凹部;
17:空间;
20:传动壳体;
21Ao:作为特定外周壁部的、第一端壁的外周壁部;
21b2:作为轴承凸台部的第二轴承凸台部;
31:太阳齿轮;
32:齿圈;
32t:止转用突起部;
33:枢轴;
40:差速器壳体;
41:作为差动机构的差动齿轮机构;
51、52:作为一对输出轴的第一、第二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在图1~图6中,搭载于车辆例如汽车的传动装置A具备:固定支承于支承部13(例如车身)的变速箱10;能够旋转地收纳、支承于该变速箱10内的传动壳体20;配备于该传动壳体20内、时来自未图示的动力源(例如车载的电动马达)的动力减速并进行传递的减速器R;同样配备于传动壳体20内、将减速器R的输出在允许差动旋转的情况下分配并传递向第一、第二输出轴51、52的差动装置D。并且,第一、第二输出轴51、52经由未图示的连动机构使左右的驱动车轮连动旋转。
变速箱10例如由有底圆筒状的变速箱主体11和封闭变速箱主体11的开放端的盖体12在轴向上分割构成。变速箱主体11形成为,其筒部11a随着接近端壁部11s而直径逐渐(在图示例中阶段性地)变小。并且,第二输出轴52的中间部经由密封部件14而嵌插于端壁部11s的中心孔中。另外,在端壁部11s螺钉固定有用于保护、支承密封部件14的盖板15。
另一方面,盖体12具备:圆盘状的端板部12s,其通过多个螺栓B1能够装卸地与变速箱主体11的开放端接合;以及筒部12a,其一体地突出设置于端板部12s的外侧面。另外,端板部12s通过多个螺栓B2能够装卸地固定于所述支承部13。
传动壳体20借助于第一、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1、Bc2分别绕第一轴线X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第二支承凸台部12b、11b,所述第一、第二支承凸台部12b、11b向内地突出设置在变速箱10的两端壁(更具体而言为上述的端板部12s及端壁部11s)的内表面。而且,第一轴线X1为传动壳体20的旋转轴线。并且,传动壳体20能够穿过变速箱主体11及盖体12彼此对置的对置面(即变速箱主体11的开放端)从轴向外侧装入变速箱主体11内。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传动壳体20由成为其主要部分的传动壳体主体21和通过多个螺栓B3能够装卸地与该传动壳体主体21的圆盘状的第一端壁(即一端壁)21A接合的、减速器R的一部分(即后述的第一行星架部C1)分割构成。
传动壳体主体21具备:上述第一端壁21A、与该第一端壁21A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圆盘状的第二端壁21B、以及将这些第一、第二端壁21A、21B之间一体地结合的多个(图示例为2个)连结壁21L。该连结壁21L在周向上存在于与减速器R的后述的行星齿轮P及枢轴33不同的位置。
而且,关于传动壳体主体21,第一、第二端壁21A、21B的径向内侧的各半部与连结壁21L相互协作而作为差动装置D的差速器壳体40发挥功能。并且,在该差速器壳体40的两端壁,即第一、第二端壁21A、21B的中央侧的外侧面,分别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分别旋转自如地嵌合、支承第一、第二输出轴51、52的朝外的第一、第二轴承凸台部21b1、21b2。
在第一、第二输出轴51、52与第一、第二轴承凸台部21b1、21b2相嵌合的嵌合面中的至少一方凹陷设置有螺旋槽G2、G3。这些螺旋槽G2、G3在伴随着第一、第二输出轴51、52的正转(车辆的前进)而在上述嵌合面间产生了相对旋转时发挥螺纹泵作用,获得相对于该嵌合面以及相邻的可动部分(例如差动齿轮机构41)将变速箱10内的润滑油强制性地送入差速器壳体40内的泵功能。
另外,在第一、第二轴承凸台部21b1、21b2的各末端部,与螺旋槽G2、G3的外侧开口端分别对应地突出设置有用于在上述相对旋转时将其末端部周边的润滑油拢入到螺旋槽G2、G3内的油拢入用突起部。
接着,一并参照图8及图9,对减速器R的一例进行说明。减速器R具有:太阳齿轮31,其面向传动壳体20内;齿圈32,其在从太阳齿轮31沿轴向移开的位置相对太阳齿轮31呈同心状地配置;多个(图示例中为4个)行星齿轮P,其与太阳齿轮31和齿圈32啮合;以及行星架C,其借助于枢轴33将多个行星齿轮P分别支承为旋转自如。
行星齿轮P是二级行星齿轮,其一体地具有与太阳齿轮31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和与齿圈32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部P2,该第二行星齿轮部P2形成为直径比第一行星齿轮部P1小且在轴向上位于与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接近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齿轮P与枢轴33同轴且形成为一体。并且,第一、第二行星齿轮部P1、P2、太阳齿轮31以及齿圈32具有通过上述啮合的反作用力而产生推力载荷的齿轮齿(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螺旋齿)。
太阳齿轮31的中间部外周借助于轴承Bs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箱10(盖体12)。而且,太阳齿轮31的内周面旋转自如地嵌合、支承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的外周面,因此,太阳齿轮31和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成为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的配置。太阳齿轮31的未图示的外端部经由未图示的连动机构而与未图示的动力源的输出侧连动、连结。
另外,在太阳齿轮31的末端面(即轴向内端面)与第一端壁21A的外侧面之间存在有第一空间部25,该第一空间部25能够供随着减速器R的工作而在传动壳体20内从壳体外周侧向中心部侧流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流入。在太阳齿轮31与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相嵌合的嵌合面之间(在图示例中为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的外周面)设置有一端与第一空间部25连通的螺旋槽状的油路G1,并且该油路G1的另一端在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的轴向外侧向第二空间部26开口,该第二空间部26划分形成在太阳齿轮31的中心孔31h与第一输出轴51的外周部之间。由此,油路G1经由第二空间部26而与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和第一输出轴51相嵌合的嵌合部连通,能够向该嵌合部供给润滑油。
上述的油路G1为螺旋槽状,因此,在伴随着太阳齿轮31的正转(车辆的前进)而上述嵌合面相互产生相对旋转时,与所述的螺旋槽G2、G3同样地,油路G1能够发挥螺纹泵作用而将第一空间部25的润滑油输送向第二空间部26侧。另外,也可以将油路G1形成为螺旋槽以外的槽形态(例如直线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油路G1设置于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的外周面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太阳齿轮31的内周面设置油路G1。
齿圈32的外周面嵌合、固定(例如通过簧环等卡定单元70卡定)于变速箱主体11(更具体而言筒部11a)的轴向中间部的内周面。在该齿圈32的外周面,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一体形成有多个止转用突起部32t,该止转用突起部32t不能相对旋转地与在筒部11a的内周面形成为花键槽状的多个止转槽卡合。另外,齿圈32形成为其内径比第二端壁21B的最大外径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行星架C分割构成为:支承行星齿轮P的枢轴33的一端即第一行星齿轮部P1侧的外端的所述第一行星架部C1、以及支承枢轴33的另一端即第二行星齿轮部P2侧的外端的第二行星架部C2。第一行星架部C1在比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靠轴向外侧的位置一体地具有比其外侧面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凸台部C1b。并且,在凸台部C1b与变速箱10(盖体12)的内表面的支承凸台部12b之间,夹装有件传动壳体20的一端侧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所述第一壳体支承轴承Bc1。
另一方面,第二行星架部C2与传动壳体主体21的第二端壁21B一体化。即,第二端壁21B的径向外侧的半部发挥作为第二行星架部C2的功能。
另外,关于行星齿轮P的枢轴33,第一行星齿轮部P1侧的一端部借助于第一轴承Bp1支承于传动壳体20的第一行星架部C1,另外,第二行星齿轮部P2侧的另一端部借助于第二轴承Bp2支承于传动壳体20的第二行星架部C2。并且,这些第一、第二轴承Bp1、Bp2中仅第一轴承Bp1为能够承受径向载荷以及轴向一侧和另一侧的推力载荷两者的轴承构造(例如球轴承)。另外,作为第二轴承Bp2,使用仅承受径向载荷而不承受推力载荷的轴承(例如滚针轴承)。
关于传动壳体20的第二端壁21B、特别是作为第二行星架部C2发挥功能的部分,由图5及图8可明确,其具备:多个轴承孔21h4,其以贯通第二端壁21B的方式形成,借助于第二轴承Bp2嵌合、支承枢轴33的另一端;凹处21z1,其于在径向上比第二轴承Bp2靠内侧处凹陷设置于第二端壁21B的外侧面,且底面在轴向上位于比轴承孔21h4的轴向外端靠内侧的位置;以及第二轴承凸台部21b2,其比凹处21z1的底面向轴向外侧突出,将第二输出轴52嵌合支承为旋转自如。
而且,上述轴承孔21h4是枢轴支承部的一例,另外也是后述的第二行星齿轮用***孔的一例。
另外,第二轴承凸台部21b2的外周部借助于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而支承于在变速箱10的内表面上突出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承凸台部11b。而且,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及第二支承凸台部11b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凹处21z1内。换言之,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第二支承凸台部11b以及凹处21z1在轴向上有一部分与第二轴承Bp2重叠地配置。
而且,在第二端壁21B的外侧面,在径向上比第二轴承凸台部21b2和凹处21z1靠外侧处、且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二轴承Bp2的各轴承之间,分别形成有凹部21z2。圆环状的油保持板27作为覆盖这些凹部21z2的开口面的径向外侧部和第二轴承Bp2的轴向外端的径向外侧部的油保持部件,该油保持板27如图5所明示那样以跨凹部21z2及第二轴承Bp2地在周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该油保持板27能够装卸地固定(例如螺钉固定)于第二端壁21B的外侧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油保持板27形成为圆环状、并覆盖全部的凹部21z2的开口面的径向外侧部和全部的第二轴承Bp2的轴向外端的径向外侧部的情况,但也可以将油保持板27形成为在第二端壁21B的周向上延伸的圆弧状,覆盖一部分的凹部21z2的开口面的径向外侧部和一部分的第二轴承Bp2的轴向外端的径向外侧部。
另外,行星齿轮P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是特定行星齿轮部的一例,配置于传动壳体主体21的第一端壁21A与第一行星架部C1相对置的相对置面之间。并且,在该相对置面划分形成有收纳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齿轮泵室28。
如图3和图9所示,通过在上述相对置面的一个面(即第一端壁21A的外侧面)形成泵室划分形成用的凹部21Ac,从而在其与上述相对置面的另一个面(即第一行星架部C1的内侧面)之间划分形成齿轮泵室28。另外,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相反,而能够实施如下变形例:在上述相对置面的另一个面(即第一行星架部C1的内侧面)形成泵室划分形成用的凹部。另外,也能够实施如下变形例:在上述相对置面中的第一端壁21A的外侧面和第一行星架部C1的内侧面双方形成泵室划分形成用的凹部21Ac。
由图3可明确,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齿轮齿的外径与齿轮泵室28的内径大致一致,即,该齿轮齿与齿轮泵室28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处于对置、接近的位置。另外,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轴向两侧面与齿轮泵室28的轴向两内侧面(即凹部21Ac的底面和第一行星架部C1的内侧面)的相对置面在轴向上处于比较接近的位置。
因此,在行星齿轮P旋转时,保持于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齿轮齿的谷部的润滑油沿着齿轮泵室28的内周面从传动壳体20的外周侧被输送向中心部侧,其一部分还供给向太阳齿轮31的末端面与第一端壁21A的外侧面之间的所述第一空间部25。而且,第一行星齿轮部P1和齿轮泵室28构成承担润滑油的上述输送的齿轮泵GP。
并且,在行星齿轮P的旋转过程中,保持于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齿轮齿的谷部的润滑油通过与太阳齿轮31的啮合而被从该谷部挤出。此时,如上所述,太阳齿轮31与第一行星齿轮部P1彼此通过螺旋齿啮合,并且螺旋齿的螺旋角被设定为通过两齿轮啮合而将润滑油向第一空间部25侧挤出。更具体而言,被设定为:在太阳齿轮31与第一行星齿轮部P1啮合而两齿轮旋转时,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各齿轮齿从其轴向外侧与太阳齿轮31的齿轮齿啮合,通过进一步旋转而与轴向内侧的齿轮齿啮合。由此,通过齿轮泵GP而从传动壳体20的外周侧输送的润滑油能够高效地到达第一空间部25。
另外,第一行星架部C1及第一端壁21A各自的外周壁部C1o、21Ao的一部分处于浸渍于贮存在变速箱10内的底部的润滑油中的高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行星架部C1的外周壁部C1o,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能够将变速箱10内的贮存润滑油溅起的多个溅起用突部2t。上述的各外周壁部C1o、21Ao是传动壳体20的具有最大外径的外周部分,是传动壳体20的特定外周壁部的一例。
另外,第一端壁21A的外周壁部21Ao具有使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一部分从传动壳体20的外周面露出的多个油导入窗21Aw,各油导入窗21Aw与一部分的溅起用突部2t在轴向上相邻配置。另外,关于溅起用突部2t,也能够代替图示例的构造,或者在此基础上,设置于第一端壁21A的外周壁部21Ao的与油导入窗21Aw相邻的部位。另外,在如上述那样在第一行星架部C1的内侧面形成了泵室划分形成用的凹部的变形例的情况下,齿轮泵GP的油导入窗被设置于第一行星架部C1的外周壁部C1o。
差动装置D具备:所述差速器壳体40,其为第一端壁21A、21B以及连结壁21L的结合体,从减速器R(行星架C)接受旋转力;以及差动齿轮机构41,其配设于差速器壳体40内,将差速器壳体40的旋转力在允许差动旋转的情况下分配给一对输出轴51、52。并且,差动齿轮机构41是差动机构的一例。
由图1、图4及图6可明确,差动齿轮机构41具备:小齿轮轴42,其两端部嵌合、固定(在图示例中利用压入销47防脱固定)于传动壳体主体21的一对连结壁21L,配置于与第一轴线X1垂直的第二轴线X2上;多个(在图示例中为2个)小齿轮43,其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小齿轮轴42;以及左右的侧面齿轮44,其与各小齿轮43啮合且能够绕第一轴线X1旋转。而且,小齿轮43以及侧面齿轮44是差动机构构成齿轮的一例。
小齿轮43和侧面齿轮4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锥齿轮构成。两侧面齿轮44作为差动齿轮机构41的输出齿轮发挥功能,在两侧面齿轮44的内周面分别花键嵌合第一、第二输出轴51、52的内端部。
各小齿轮43的呈球面状的背面隔着衬垫绕第二轴线X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连结壁21L的球面状的内表面,另外,各侧面齿轮44的平坦的背面隔着衬垫绕第一轴线X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第二端壁21A、21B相对置的相对置面。另外,衬垫也可以根据需要而省略。
而且,从行星架C传递到传动壳体主体21(进而差速器壳体40)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差动齿轮机构41在允许差动旋转的情况下分配给第一、第二输出轴51、52。另外,差动齿轮机构41的差动功能是以往公知的,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传动壳体主体21在第一、第二端壁21A、21B之间具备允许小齿轮43以及侧面齿轮44向差速器壳体40内进行组装的作业窗21w。该作业窗21w划分形成于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连结壁21L的、在周向上相邻且沿着旋转轴线X1分别呈直线状延伸的端缘之间。
上述组装用的作业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在通过作业窗21w将一对侧面齿轮44组装于差速器壳体40的状态下,通过作业窗21w将小齿轮43装入到与侧面齿轮44啮合的啮合位置。接着,一边维持该啮合状态,一边使小齿轮43绕侧面齿轮44公转而使齿轮背面与连结壁21L的小齿轮支承面抵接。并且,在该抵接状态下使小齿轮轴42贯插于小齿轮43以及连结壁21L,并且利用压入销47将小齿轮轴42固定于连结壁21L。
然而,作业窗21w具有这样的尺寸(更具体而言为轴向和周向的各开口宽度):使构成差动齿轮机构41的全部的差动机构构成齿轮(即小齿轮43及侧面齿轮44)的齿面的至少啮合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齿面整面)的旋转轨迹在该旋转轨迹的整个轴向宽度露出到传动壳体20之外。
而且,由图4可知,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窗21w的开口面形成为使上述旋转轨迹比该开口面向外侧探出的形状。换言之,作业窗21w的开口面处于将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连结壁21L的、在周向上相邻的端缘相互连结且与图4的纸面垂直的假想平面上,根据其位置关系可知,上述旋转轨迹比上述开口面向外侧探出。
并且,第二行星齿轮部P2和全部的差动机构构成齿轮43、44以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隔着作业窗21w的开口部而相互对置,且在轴向上相互重叠的方式配设于传动壳体20。
由此,减速器R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将从第二行星齿轮部P2飞散的润滑油直接供给至差速器壳体40内的全部的差动机构构成齿轮(即各小齿轮43以及各侧面齿轮44)的齿面的至少啮合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齿面整面),另外,反之,能够将从差动机构构成齿轮43、44的齿面飞散的润滑油直接供给至第二行星齿轮部P2,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提高针对差动装置D以及减速器R的润滑效果。该情况下,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窗21w使所述啮合部分在该旋转轨迹的整个轴向宽度露出到传动壳体20之外,因此,容易将飞散到传动壳体20内的润滑油供给向该啮合部分,进一步提高所述润滑效果。而且,作业窗21w的开口面形成为使所述啮合部分的旋转轨迹比该开口面向外侧探出的形状,因此,能够使该旋转轨迹(进而所述啮合部分)更接近第二行星齿轮部P2,其结果为,能够将从第二行星齿轮部P2飞散的润滑油更高效地供给至所述啮合部分,另外,反之,能够将从差动机构构成齿轮43、44飞散的润滑油更高效地供给至第二行星齿轮部P2,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润滑效果。
另外,第二行星齿轮部P2和差动齿轮机构41以在轴向上相互重叠的方式配设于传动壳体20,由此,能够以第二行星齿轮部P2和差动齿轮机构41在轴向上相互重叠的长度使传动壳体20在轴向上小型化。
另外,传动壳体20的传动壳体主体21整体铸造成型为一体。并且,传动壳体主体21具备:第一、第二输出轴用***孔21h1、21h2,其能够供第一、第二输出轴51、52分别在轴向上从两外侧方***传动壳体主体21;以及第一、第二行星齿轮用***孔21h3、21h4,其能够供行星齿轮P在轴向上从与第一行星架部C1对置的对置面侧***。
第一、第二输出轴用***孔21h1、21h2相当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轴承凸台部21b1、21b2的中心孔,另外,第一行星齿轮用***孔21h3以能够供第二行星齿轮部P2通过的内径贯通形成于第一端壁21A。并且,第二行星齿轮用***孔由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壁21B的轴承孔21h4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传动装置A中,在轴向上,在差动齿轮机构41的一(在图1中为左)侧配置行星齿轮P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另外,在差动齿轮机构41的另一(在图1中为右)侧配置作为特定的壳体支承轴承的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即,第一行星齿轮部P1和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位于在轴向上隔着差动齿轮机构41而相互分离的位置,特别是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在变速箱10内存在于来自减速器R及差动装置D的飞散润滑油难以充分到达的部位。另外,在变速箱主体11的内周面的位于第一行星齿轮部P1与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之间的部分,嵌合有齿圈32,其成为壁而有可能妨碍润滑油的飞散。
与之相对地,第一行星架部C1及第一端壁21A各自的外周壁部C1o、21Ao是传动壳体20的最大外径部分,即特定外周壁部,能够伴随着传动壳体20的旋转而大量溅起变速箱10内的底部的贮存润滑油。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附加了用于将由该特定外周壁部C1o、21Ao溅起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向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侧高效地供给的油供给构造。接下来,一并参照图7、图8以及图10,对该油供给构造的一例进行具体说明。
即,在变速箱主体11的内壁安装有油通路形成体T,所述油通路形成体T具备:油捕集部Tc,其朝上开口,能够捕集第一行星齿轮部P1和/或上述的特定外周壁部C1o、21Ao在变速箱10内溅起的润滑油;以及油贮存部Ta,其与油捕集部Tc相连,且贮存由油捕集部Tc捕集到的润滑油,并将该润滑油供给向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
在与传动壳体20的旋转轴线X1垂直的投影面上观察时,油捕集部Tc配置在变速箱主体11的处于通过旋转轴线X1的铅垂线的一侧(图3中为右侧)的半周部(即图3中为右半周部)的周向中间部。在此,上述的半周部相当于正转时传动壳体20的外周部从变速箱主体11的顶部朝向底部在周向上移动的那一侧的半周部,其周向中间部并不仅限于图示例那样的从变速箱主体11的顶部以中心角计为90度的位置,也可以是比以上述中心角计为90度的位置稍小的角度位置或比其大的角度位置。
油通路形成体T由上表面开放的檐沟状部件构成,以在一连串地凹陷设置于变速箱主体11(更具体而言,筒部11a及端壁部11s)的内周面的安装槽11g内通过的方式配置,且固定(例如,如图示例那样用多个螺钉螺纹固定)于变速箱主体11。另外,在变速箱主体11的外表面,在与安装槽11g对应的位置,一体地形成有用于确保槽周壁部分的壁厚的鼓出部11y。
而且,对该油通路形成体T赋予了从其上游端(更具体而言为油捕集部Tc的上游端)朝向下游端(更具体而言为油贮存部Ta的下游端)稍微下降的斜度。因此,由油捕集部Tc捕集到的润滑油在油捕集部Tc以及油贮存部Ta中极其缓慢地流下,并供给到面向其下游端的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另外,油通路形成体T从处于差动机构41的轴向一侧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延伸至处于差动机构41的轴向另一侧的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因此,油通路形成体T在轴向上形成得较长。
如图3、图8所示,在变速箱主体11的内周面,形成有切口状凹部11z,该切口状凹部11z将顺着变速箱主体11的比安装槽11g靠上方的内周面的下降的润滑油引导至油捕集部Tc的上部开口,该切口状凹部11z形成为轴向位置与油捕集部Tc的至少一部分(在图示例中为全部)一致。
油贮存部Ta配置为,其中途部分如图4所明确的那样在径向上通过齿圈32与变速箱主体11之间的空间17。更具体而言,油贮存部Ta配置成在齿圈32的外周侧通过面向齿圈32的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止转用突起部32t之间的外周面的空间17。
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如前述那样夹装在第二端壁21B的第二轴承凸台部21b2与变速箱主体11的端壁部11s的第二支承凸台部11b之间。该第二支承凸台部11b是传动壳体支承部的一例,第二输出轴52在轴向上贯通第二支承凸台部11b的内部。并且,上述端壁部11s具有将第二支承凸台部11b的外周部和内周部连通的切口部11bk,该切口部11bk与端壁部11s的内表面的安装槽11g的径向内端部直接连通。
而且,油通路形成体T(更具体而言为油贮存部Ta)的下游端到达切口部11bk。由此,不仅是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还能够对第二输出轴52与第二轴承凸台部21b2相嵌合的嵌合部直接供给在油通路形成体T中流下的润滑油。
这样,即使第二输出轴52与第二轴承凸台部21b2相嵌合的嵌合部通过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被从变速箱10的内部空间分隔开来,也能够从油通路形成体T通过切口部11bk向第二支承凸台部11b的径向内侧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利用来自油通路形成体T的供给润滑油直接且充分地润滑该嵌合部。
接着,对所述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传动装置A中,当太阳齿轮31通过未图示的动力源(例如电动马达)而被旋转驱动时,太阳齿轮31及齿圈32与二级行星齿轮P的第一及第二行星齿轮部P1、P2分别相互啮合,将太阳齿轮31的旋转驱动力在二级减速的同时向行星架C传递。并且,传递到与行星架C一体的传动壳体20的旋转驱动力通过作为传动壳体20的一部分的差速器壳体40内的差动齿轮机构41在被允许差动旋转的情况下分配给第一、第二输出轴51、52,并且从该第一、第二输出轴51、52传递向左右的驱动车轮。
在该传动装置A中,减速器R的行星架C分割构成为:对二级行星齿轮P中的枢轴33的、靠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一端部进行支承的第一行星架部C1;和对该枢轴33的、靠第二行星齿轮部P2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承的第二行星架部C2,传动壳体20由将差速器壳体40及第二行星架部C2一体化而成的传动壳体主体21和、接合、固定于传动壳体主体21的第一端壁21A的第一行星架部C1分割构成。并且,第一行星齿轮部P1配置于第一端壁21A与第一行星架部C1的对置面之间,传动壳体主体21具有:多个第一、第二行星齿轮用***孔21h3、21h4,其能够供行星齿轮P在轴向上从上述对置面侧***;第一、第二输出轴用***孔21h1、21h2,其能够供第一、第二输出轴51、52在轴向上从两外侧方分别***;以及作业窗21w,其允许差动机构构成齿轮(即小齿轮43以及侧面齿轮44)向差速器壳体40内的组装。
由此,行星齿轮P在从上述相对置面侧***传动壳体主体21内之后,将第一端壁21A和第一行星架部C1以在其相互间夹着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方式利用螺栓B3将相互间接合、固定,则能够容易地将行星齿轮P组装于传动壳体20,不需要将该行星齿轮P组装用的专用作业窗特别地成型于传动壳体20的行星架构成部分。该情况下,传动壳体主体21的铸造工序中所需的型芯只要是用于将差速器壳体40的内表面和与该内表面连续的差动齿轮机构组装用的作业窗21w一连串地成型的型芯即可,因此,作为整体而使得铸造工序简单化,具有能够实现铸造成本的节约的优越性。
与之相对地,在如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将支承二级行星齿轮的大型的行星架(22)与差速器壳体(38)一起形成为一体物的传动壳体构造中,需要在行星架(22)的周壁部成型多个用于将多个行星齿轮(30)组装于行星架(22)的大型的行星齿轮装入用作业窗。因此,在传动壳体的铸造过程中,需要分别准备这些行星齿轮装入用作业窗的成型用的多个型芯、和用于成型差速器壳体的内表面的型芯,因此,作为整体,铸造工序中的型芯的使用数量增加,存在工序复杂化而成本增加的不利之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传动壳体主体21具备:第一端壁21A,其嵌合、支承第一输出轴51;第二端壁21B,其与第一端壁21A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且嵌合、支承第二输出轴52;以及多个连结壁21L,其在周向上处于与行星齿轮P的枢轴33以及第二行星齿轮部P2不同的位置,将第一、第二端壁21A、21B之间结合为一体,上述作业窗21w划分形成于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连结壁21L的、在周向上相邻的端缘之间。
由此,传动壳体主体21通过仅利用多个连结壁21L将其两端壁21A、21B之间结合一体化的简单的构造,而能够在相邻的连结壁21L之间容易地形成上述作业窗21w。而且,该连结壁21L与存在于在轴向上同其重叠的位置的二级行星齿轮P的枢轴33及第二行星齿轮部P2在周向上存在于不同的位置,因此,不需要将连结壁21L绕过枢轴33及第二行星齿轮部P2而配置、形成于径向外侧,因而相应地实现了传动壳体主体21的径向小型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传动壳体20中,由在传动壳体主体21(更具体而言为第一端壁21A)与第一行星架部C1的对置面之间划分形成的齿轮泵室28、和行星齿轮P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构成齿轮泵GP。由此,通过利用了行星齿轮P的简单的齿轮泵构造,能够从传动壳体20的外周侧向中心部侧(例如第一空间部25)强制性地输送润滑油,因此,不需要在传动壳体20设置专用的润滑油泵,能够实现传动装置A的构造简化,进而实现成本节约。
另外,太阳齿轮31和第一行星齿轮部P1相互通过螺旋齿啮合,该螺旋齿的螺旋角被设定为,通过两齿轮啮合,使得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齿轮齿的谷部内的润滑油被向第一空间部25侧挤出。由此,由齿轮泵GP输送的润滑油能够高效地到达第一空间部25。
并且,该行星齿轮P是二级行星齿轮,其一体地具有与太阳齿轮31啮合的大径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和与齿圈32啮合的小径的第二行星齿轮部P2,特别是大径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成为齿轮泵GP的齿轮部,因此,通过利用了该大径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简单的构造而提高了齿轮泵GP的泵效率。
而且,在第一行星架部C1的外周壁部C1o一体地设置有能够溅起贮存于变速箱10内的底部的润滑油的多个溅起用突部2t,另外,在与第一行星架部C1大致相同直径的第一端壁21A的外周壁部21Ao开设有使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一部分露出到传动壳体20外的油导入窗21Aw,该油导入窗21Aw与一部分溅起用突部2t在轴向上相邻配置。由此,通过由溅起用突部2t对应于传动壳体20的旋转而溅起变速箱10的贮存油,能够将该润滑油的一部分高效地供给到油导入窗21Aw侧,进一步提高了齿轮泵GP的泵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减速器R中,齿圈32固定于变速箱10,而来自动力源的旋转驱动力被输入至太阳齿轮31,因此,伴随着该旋转驱动力的输入,第一行星齿轮部P1相对于传动壳体20的旋转方向向反方向旋转。此时,通过传动壳体20的旋转而搅起的润滑油欲向重力方向落下,因此,容易利用向传动壳体20的反方向旋转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将润滑油引入传动壳体20内。由此,进一步提高了齿轮泵GP的泵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传动装置A中,由将差速器壳体40和第二行星架部C2一体化而成的传动壳体主体21、和与传动壳体主体21的第一端壁21A的外侧面接合的第一行星架部C1分割构成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箱10的传动壳体20,在该第一端壁21A的靠太阳齿轮31侧的侧面突出设置有嵌合、支承第一输出轴51的外周部的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该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处于与太阳齿轮31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的外周部嵌合于太阳齿轮31的中心孔31h中。
由此,在传动壳体20的分割面,特别是第一端壁21A的能够向外部大幅度露出的外侧面,能够容易地加工、形成嵌合支承第一输出轴51的在轴向上长的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不仅如此,还能够利用该长的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稳定地嵌合、支承第一输出轴51。而且,该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通过使其与太阳齿轮31的中心孔31h嵌合,也能够兼用作太阳齿轮31的支承单元,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提高针对太阳齿轮31的支承刚性。而且,通过使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与太阳齿轮31在轴向上重叠,能够抑制伴随着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的突出设置的传动壳体20轴向尺寸增加,因此,有利于实现传动装置A的轴向小型化。
而且,在太阳齿轮31的末端面与传动壳体主体的第一端壁21A之间,存在能够流入伴随着减速器R的工作而在传动壳体20内从其外周侧向中心部侧流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的第一空间部25,润滑油也通过所述的齿轮泵GP而被强制地输送到该第一空间部25。由此,能够经由第一空间部25向太阳齿轮31与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的嵌合部侧高效地供给润滑油,能够无障碍地润滑该嵌合部。
而且,在太阳齿轮31与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的嵌合面之间设置有一端与第一空间部25连通的油路G1,并且该油路G1的另一端在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的轴向外侧向第二空间部26开口,该第二空间部26面向太阳齿轮31的中心孔31h与第一输出轴51的外周之间的嵌合部。由此,即使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的外周与太阳齿轮31嵌合、第一输出轴51没有露出于变速箱10内或传动壳体20内,也能够通过油路G1和第二空间部26对第一输出轴51与第一轴承凸台部21b1相嵌合的嵌合部充分地供给如上所述向第一空间部25流动来的润滑油(包括来自齿轮泵GP的输送油),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该嵌合部的润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传动装置A中,在轴向上,在差动齿轮机构41的一侧(图1中为左侧)配置有行星齿轮P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并且,在差动齿轮机构41的另一侧(图1中为右侧)配置有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而且,油通路形成体T设置于变速箱主体11的内壁,所述油通路形成体T了油捕集部Tc和油贮存部Ta,所述油捕集部Tc朝上开口,且能够捕集第一行星齿轮部P1和/或传动壳体20的特定外周壁部(更具体而言,第一行星架部C1及第一端壁21A各自的外周壁部C1o、21Ao)在变速箱10内溅起的润滑油,所述油贮存部Ta与油捕集部Tc相连且贮存由此捕集到的润滑油,并将该润滑油供给向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
由此,即使在轴向上隔着差动齿轮机构41相互分离的位置配置第一行星齿轮部P1和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也能够利用油捕集部Tc捕集第一行星齿轮部P1和/或特定外周壁部C1o、21Ao溅起的润滑油,向从此处在轴向上分离配置的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经由油贮存部Ta缓慢且持续地流动、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对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进行充分的润滑。而且,油通路形成体T通过从处于差动机构41的轴向一侧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延伸到处于差动机构41的轴向另一侧的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而在轴向上变长,该油通路形成体T在传动装置A的传动过程中能够发挥临时贮存比较大量的润滑油的辅助性的油箱功能,因此,与该临时贮存的润滑油的量相应地,能够将传动过程中的变速箱10内的贮存油面设定得低。由此,能够降低传动壳体20的润滑油的搅拌阻力,抑制伴随贮存油的溅起的传动效率的降低。
而且,第一行星齿轮部P1是二级行星齿轮P的大径侧的行星齿轮部,另外位于该第一行星齿轮部P1的周边的特定外周壁部C1o、21Ao是传动壳体20的最大外径部,因此,能够通过该大径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和/或特定外周壁部C1o、21Ao猛烈地溅起贮存于变速箱10内的底部的润滑油,能够提高油捕集部Tc的油捕集效果。
另外,在与传动壳体20的旋转轴线X1垂直的投影面上观察时,上述油捕集部Tc配置在变速箱主体11的位于通过旋转轴线X1的铅垂线的一侧(图3中为右侧)的半周部的周向中间部,在此,该一侧的半周部是正转时(即车辆前进时)传动壳体20的外周部从变速箱主体11的顶部朝向底部在周向上移动的那一侧的半周部。由此,能够将从正转时的传动壳体20的特定外周壁部C1o、21Ao和/或第一行星齿轮部P1飞散而欲沿着变速箱主体11的内周向下流动的润滑油高效地捕集到油捕集部Tc。
另外,上述油通路形成体T由以在凹陷设置于变速箱主体11的内周的安装槽11g内通过的方式固定(例如螺钉固定)于变速箱主体11的檐沟状部件构成。并且,在变速箱主体11的内周,形成有切口状凹部11z(参照图3、图8),该切口状凹部11z沿着变速箱主体11的位于安装槽11g的上方的内周面下降的润滑油引导至油捕集部Tc的上部开口,该切口状凹部11z的轴向位置与油捕集部Tc的至少一部分(在图示例中为大致全部)一致。由此,能够将从正转时的传动壳体20的特定外周壁部C1o、21Ao和/或第一行星齿轮部P1飞散而欲沿着变速箱主体11的内周向下流动的润滑油更高效地捕集到油捕集部Tc。
而且,上述油贮存部Ta及安装槽11g配置为,其中途部分如图4中明确的那样在径向上通过齿圈32与变速箱主体11之间的空间17,因此,即使第一行星齿轮部P1和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因齿圈32而在变速箱主体11的内表面上在轴向上分隔开来,也能够越过齿圈32无障碍地供给润滑油。
另外,特别是在嵌合、固定于本实施方式的变速箱主体11的内周的齿圈32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止转用突起部32t,油贮存部Ta配置成在齿圈32的外周侧通过面向齿圈32的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止转用突起部32t之间的外周的空间17。由此,能够在该2个止转用突起部32t之间利用齿圈32的外周侧的空间,合理地处理油贮存部Ta。
另外,如上所述,在传动壳体20的至少一个特定外周壁部C1o、21Ao突出设置有多个润滑油溅起用突部2t,因此,能够利用该溅起用突部2t更高效地溅起贮存于变速箱主体11的底部的润滑油,能够进一步提高油捕集部Tc的油捕集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传动装置A中,减速器R中的二级行星齿轮P的枢轴33将大径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侧的一端部借助于第一轴承Bp1支承于第一行星架部C1,并且将小径的第二行星齿轮部P2侧的另一端部借助于第二轴承Bp2支承于第二行星架部C2。并且,对这些第一、第二轴承Bp1、Bp2中的特别是仅对第一轴承Bp1选定支承轴向一侧和另一侧的推力载荷的轴承(例如球轴承),另一方面,对第二轴承Bp2选定不支承推力载荷的轴承(例如滚针轴承)。
这样,第二轴承Bp2不会使其负担推力载荷,因此,能够实现第二轴承Bp2(进而轴承面21h4)的径向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包含第二行星架部C2的第二端壁21B的处于第二轴承Bp2周围的壁部分的径向小型化。其结果为,传动壳体20即使在其设置包括二级行星齿轮P的行星齿轮式的减速器R和差动装置D双方,也能够特别有效地使第二端壁21B的上述壁部分在径向上小型化。而且,与第二轴承Bp2相邻的第二行星齿轮部P2直径较小,因此,能够实现变速箱主体11的上述壁部分及围绕第二行星齿轮部P2的周壁部分的径向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传动壳体20的、将第二行星架部C2一体化而成的第二端壁21B具备:多个轴承面21h4(枢轴支承部),其以贯通第二端壁21B的方式形成,借助于第二轴承Bp2支承枢轴33的另一端部;圆形状的凹处21z1,其在径向上比第二轴承Bp2靠内侧的位置凹陷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壁21B的外侧面,且底面位于比轴承面21h4的轴向外端在轴向上靠内侧的位置;以及第二轴承凸台部21b2,其比该凹处21z1的底面向轴向外侧突出,将第二输出轴52嵌合、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第二轴承凸台部21b2的外周部经由借助于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而支承于在变速箱主体11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的第二支承凸台部11b,这些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及第二支承凸台部11b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凹处21z1内。
由此,出于不承受推力载荷的第二轴承Bp2径向宽度窄且轴向宽度宽的关系,在支承第二轴承Bp2的第二端壁21B的外侧面,在比第二轴承Bp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能够形成大径且在轴向上深的凹处21z1,能够实现第二端壁21B的多余厚度减轻。而且,利用该大径且在轴向上深的凹处21z1的空间,能够分别合理地配置支承第二输出轴52的第二轴承凸台部21b2、围绕第二轴承凸台部21b2的第二壳体支承轴承Bc2、以及变速箱主体11侧的第二支承凸台部11b,因此,相应地有利于实现传动装置A的轴向小型化。
并且,在上述的第二端壁21B的外侧面,在径向上比第二轴承凸台部21b2靠外侧、且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第二轴承Bp2的各轴承之间,形成有凹部21z2,环状的油保持板27覆盖凹部21z2的开口面的径向外侧部和第二轴承Bp2的外端的至少一部分,该油保持板27以跨凹部21z2和第二轴承Bp2的方式在周向上延伸配设。由此,在传动壳体20的旋转过程中,能够利用离心力使凹部21z2内的润滑油偏向凹部21z2内的径向外侧并进行保持。另外,在该传动壳体20的旋转停止时,此前保持于凹部21z2内的润滑油能够顺着油保持板27自然流下而被向第二轴承Bp2侧引导,因此,能够提高针对第二轴承Bp2的润滑效果。
而且,出于不承受推力载荷的第二轴承Bp2如前述那样径向宽度窄且轴向宽度宽的关系,在支承第二轴承Bp2的第二端壁21B的外侧面上,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二轴承Bp2的相互间,能够形成大径且在轴向上深的凹部21z2,实现了第二端壁21B的多余厚度减轻。而且,能够利用该大径且深的凹部21z2的空间来提高润滑油的保持容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传动壳体20能够通过分割构成变速箱10的变速箱主体11及盖体12彼此的对置面而装入变速箱主体11内,与传动壳体20的、支承第二轴承Bp2的壁部分(即第二端壁21B)的最大外径相比,固定于变速箱主体11的齿圈32的内径形成得大。由此,在将油路形成体T、齿圈32预先组装、固定在变速箱主体11内的状态下,能够从上述对置面将传动壳体20组装在该变速箱主体11内。另外,不承受推力载荷的第二轴承Bp2径向宽度窄,能够使第二端壁21B的、支承第二轴承Bp2的所述壁部分小径化,与此相关地,还能够实现通过该壁部分的齿圈32、固定该齿圈32的变速箱主体11的径向小型化。
另外,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第二行星齿轮部P2与差动机构41在轴向上相互重叠的构造中,为了合理地避免第二行星齿轮部P2与差动机构41的干涉,使第二行星齿轮部P2小径化是有利的,另外,为了将减速器R的减速比设定得高,相对于第一行星齿轮部P1使第二行星齿轮部P2小径化也是有利的。但是,若使第二行星齿轮部P2小径化,则与其啮合的齿圈32也小径化,与之相伴地,齿圈32的内径与第二端壁21B的支承第二轴承Bp2的壁部分的外径接近,该壁部分难以通过或者不易通过齿圈32内。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轴承Bp2设为不支承推力载荷的轴承,能够使该轴承周围的上述壁部分充分地小型化,上述壁部分能够顺利地通过齿圈32内。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对传动装置A的输入部(太阳齿轮31)赋予旋转驱动力的动力源而例示了电动马达,但也可以代替电动马达或在电动马达的基础上将车载的发动机作为动力源。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传动装置A实施于车辆(例如汽车)用传动装置,利用该传动装置A中的差动装置D向车辆的左右的驱动车轮分配、赋予旋转驱动力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差动装置D用作中央差速器而向车辆的前后的驱动车轮分配、赋予旋转驱动力。或者,也可以将本发明的传动装置A作为车辆以外的各种机械装置中的、将减速器R及差动装置D复合而成的传动装置来实施。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行星齿轮P的第一、第二行星齿轮部P1、P2与枢轴33一体化的情况,但也可以将经由连结轴部将第一、第二行星齿轮部P1、P2结合、一体化而成的行星齿轮部结合体和枢轴33设为分体的部件,该情况下,使上述行星齿轮部结合体旋转自如地嵌合、支承于枢轴33。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差动装置D中小齿轮43有2个的情况,但小齿轮43也可以为3个以上,该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配置与小齿轮43的个数对应的小齿轮轴42以及连结壁21L。

Claims (15)

1.一种传动装置,其具备:
减速器(R),其具有:太阳齿轮(31);齿圈(32),其与该太阳齿轮(31)呈同心状地配设,并且固定于变速箱(10);多个行星齿轮(P),其与所述太阳齿轮(31)及所述齿圈(32)啮合;以及行星架(C),其借助于枢轴(33)而将该多个行星齿轮(P)分别支承为旋转自如;以及
差动装置(D),其具有:差速器壳体(40),其从所述减速器(R)接受旋转力;以及差动机构(41),其配设于该差速器壳体(40)内,在允许差动旋转的情况下将所述旋转力分配给一对输出轴(51、52),
传动壳体(20)具备所述行星架(C)和与该行星架(C)结合的所述差速器壳体(40),所述传动壳体(20)借助于至少一对壳体支承轴承(Bc1、Bc2)而旋转自如地支承、收纳于所述变速箱(10),
在轴向上,在所述差动机构(41)的一侧配置所述行星齿轮(P)的行星齿轮部(P1),并且,在所述差动机构(41)的另一侧配置所述壳体支承轴承(Bc2),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速箱(10)的内壁设置有油通路形成体(T),所述油通路形成体(T)具备:油捕集部(Tc),能够捕集伴随着所述传动壳体(20)的旋转而在所述变速箱(10)内的所述行星齿轮部(P1)的周边溅起的润滑油;以及油贮存部(Ta),其能够贮存由该油捕集部(Tc)捕集到的润滑油,使径向的通路宽度相比于所述油捕集部(Tc)扩大且与所述油捕集部(Tc)相连,所述油贮存部(Ta)将由该油捕集部(Tc)捕集到的润滑油供给向所述壳体支承轴承(Bc2),所述油通路形成体(T)朝上开口,并且使所述油贮存部(Ta)沿着配置在所述差动机构(41)的轴向另一侧的所述行星架(C)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齿轮(P)是二级行星齿轮,其一体地具有与所述太阳齿轮(31)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部(P1)、和与所述齿圈(32)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部(P2),所述第二行星齿轮部(P2)形成为直径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部(P1)小且在轴向上位于接近所述壳体支承轴承(Bc2)的位置,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部(P1)构成所述行星齿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传动壳体(20)的旋转轴线(X1)垂直的投影面上观察时,所述油捕集部(Tc)配置在所述变速箱(10)的处于通过该旋转轴线(X1)的铅垂线的一侧的半周部的周向中间部,
所述变速箱(10)的所述一侧的半周部是正转时所述传动壳体(20)的外周部从该变速箱(10)的顶部朝向底部在周向上移动的那一侧的半周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通路形成体(T)由檐沟状部件构成,该檐沟状部件以在凹陷设置于所述变速箱(10)的内表面的安装槽(11g)内通过的方式安装于该变速箱(10),
在所述变速箱(10)的内周形成有切口状凹部(11z),该切口状凹部(11z)形成为轴向位置与所述油捕集部(Tc)的至少一部分一致,该切口状凹部(11z)将顺着该变速箱(10)的位于所述安装槽(11g)的上方的内周面下降的润滑油引导向所述油捕集部(Tc)的上部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通路形成体(T)由檐沟状部件构成,该檐沟状部件以在凹陷设置于所述变速箱(10)的内表面的安装槽(11g)内通过的方式安装于该变速箱(10),
在所述变速箱(10)的内周形成有切口状凹部(11z),该切口状凹部(11z)形成为轴向位置与所述油捕集部(Tc)的至少一部分一致,该切口状凹部(11z)将顺着该变速箱(10)的位于所述安装槽(11g)的上方的内周面下降的润滑油引导向所述油捕集部(Tc)的上部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贮存部(Ta)配置为在径向上通过所述齿圈(32)与所述变速箱(10)之间的空间(1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贮存部(Ta)配置为在径向上通过所述齿圈(32)与所述变速箱(10)之间的空间(1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贮存部(Ta)配置为在径向上通过所述齿圈(32)与所述变速箱(10)之间的空间(17)。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贮存部(Ta)配置为在径向上通过所述齿圈(32)与所述变速箱(10)之间的空间(17)。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圈(32)在嵌合、固定于所述变速箱(10)的内周面的该齿圈(32)的外周面上,一体地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止转用突起部(32t),
所述油贮存部(Ta)配置为在所述齿圈(32)的外周侧通过面向该齿圈(32)的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止转用突起部(32t)之间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空间(17)。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圈(32)在嵌合、固定于所述变速箱(10)的内周面的该齿圈(32)的外周面上,一体地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止转用突起部(32t),
所述油贮存部(Ta)配置为在所述齿圈(32)的外周侧通过面向该齿圈(32)的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止转用突起部(32t)之间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空间(17)。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圈(32)在嵌合、固定于所述变速箱(10)的内周面的该齿圈(32)的外周面上,一体地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止转用突起部(32t),
所述油贮存部(Ta)配置为在所述齿圈(32)的外周侧通过面向该齿圈(32)的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止转用突起部(32t)之间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空间(17)。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圈(32)在嵌合、固定于所述变速箱(10)的内周面的该齿圈(32)的外周面上,一体地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止转用突起部(32t),
所述油贮存部(Ta)配置为在所述齿圈(32)的外周侧通过面向该齿圈(32)的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所述止转用突起部(32t)之间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空间(17)。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壳体(20)在所述行星齿轮部(P1)的周边的外周上一体地具有能够溅起贮存于所述变速箱(10)内的底部的润滑油的多个溅起用突部(2t)。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支承轴承(Bc2)夹装在轴承凸台部(21b2)与环状的传动壳体支承部(11b)之间,所述轴承凸台部(21b2)突出设置于所述传动壳体(20)并将一方所述输出轴(52)的外周嵌合、支承为旋转自如,所述传动壳体支承部(11b)突出设置于所述变速箱(10),其内部供所述一方输出轴(52)在轴向上贯通,
所述变速箱(10)具有将所述传动壳体支承部(11b)的外周部和内周部连通的切口部(11bk),
所述油通路形成体(T)的下游端到达所述切口部(11bk),所述油通路形成体(T)能够将在该油通路形成体(T)中流动来的润滑油供给向一方所述输出轴(52)与所述轴承凸台部(21b2)相嵌合的嵌合部。
CN201980100237.8A 2019-09-11 2019-09-11 传动装置 Active CN114375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5638 WO2021048941A1 (ja) 2019-09-11 2019-09-11 伝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5375A CN114375375A (zh) 2022-04-19
CN114375375B true CN114375375B (zh) 2024-06-07

Family

ID=74866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0237.8A Active CN114375375B (zh) 2019-09-11 2019-09-11 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39827B2 (zh)
JP (1) JP7429702B2 (zh)
CN (1) CN114375375B (zh)
DE (1) DE112019007702T5 (zh)
WO (1) WO20210489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86481A4 (en) * 2019-12-30 2023-05-31 Jat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7432767B (zh) * 2023-12-21 2024-03-2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减速器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3127A (en) * 1995-03-06 1997-07-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having fluid-tight enclosure accommodating lubricating points and storing lubricating oil delivered from mechanical oil pump
JP3287972B2 (ja) * 1995-03-06 2002-06-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CN101602326A (zh) * 2009-07-06 2009-1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差速减速器
CN103339415A (zh) * 2011-02-04 2013-10-02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
JP2015183762A (ja) * 2014-03-24 2015-10-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8208Y2 (ja) * 1988-09-05 1994-10-05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の潤滑構造
JP3221476B2 (ja) * 1994-11-16 2001-10-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平行軸差動歯車装置
JP2002195384A (ja) * 2000-10-19 2002-07-10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4610227B2 (ja) * 2004-05-07 2011-01-12 Gknドライブライン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区画構造
US7374507B2 (en) 2006-02-13 2008-05-20 Ford Motor Company Lubrication system for differential mechanism
JP2012041947A (ja) * 2010-08-13 2012-03-01 Ntn Corp 電気自動車用減速差動装置
JP5966563B2 (ja) 2012-04-23 2016-08-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JP2017096325A (ja) * 2015-11-19 2017-06-01 株式会社ミツバ 遊星歯車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アクチュエ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3127A (en) * 1995-03-06 1997-07-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having fluid-tight enclosure accommodating lubricating points and storing lubricating oil delivered from mechanical oil pump
JP3287972B2 (ja) * 1995-03-06 2002-06-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CN101602326A (zh) * 2009-07-06 2009-1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差速减速器
CN103339415A (zh) * 2011-02-04 2013-10-02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
JP2015183762A (ja) * 2014-03-24 2015-10-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5375A (zh) 2022-04-19
DE112019007702T5 (de) 2022-05-19
US11739827B2 (en) 2023-08-29
US20220316580A1 (en) 2022-10-06
WO2021048941A1 (ja) 2021-03-18
JPWO2021048941A1 (zh) 2021-03-18
JP7429702B2 (ja) 2024-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5737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US10967845B2 (en) Drive-force transmit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4375375B (zh) 传动装置
CN114450506B (zh) 传动装置
JP2016191418A (ja) 差動装置
JP2016080152A (ja) 差動装置
US10260617B2 (en) Transmission packaging for an epicyclic/planetary gearbox unit with integrated oil pump
WO2020110417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4423968B (zh) 传动装置
WO2021048938A1 (ja) 伝動装置
WO2021048940A1 (ja) 伝動装置
JP2012149692A (ja) 差動装置
JP7442015B2 (ja) 伝動装置
JP7442017B2 (ja) 伝動装置
JP7442016B2 (ja) 伝動装置
WO2022201539A1 (ja) 伝動装置
CN117432767B (zh) 减速器及车辆
WO2023190129A1 (ja) 車両用駆動伝達装置
WO2023162155A1 (ja) 伝動装置
US20210356033A1 (en) Differential device
JP2016194362A (ja) 車両用差動装置
JP2021055723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05003072A (ja) 歯車装置の潤滑構造
CN113280095A (zh) 车辆用差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