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1357A - 停车机构和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停车机构和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1357A
CN114321357A CN202110930963.1A CN202110930963A CN114321357A CN 114321357 A CN114321357 A CN 114321357A CN 202110930963 A CN202110930963 A CN 202110930963A CN 114321357 A CN114321357 A CN 114321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shaft
parking
movable
movable membe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309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1357B (zh
Inventor
藤原久嗣
中松修平
田村翼
麻生启介
松尾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647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51703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21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1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1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1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停车机构和驱动装置,停车机构的一个方式包括:被驱动轴,上述被驱动轴能以沿规定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可动部,上述可动部伴随被驱动轴的旋转而移动;止动构件,上述止动构件具有爪部,并且伴随可动部的移动而移动;以及停车齿轮,上述停车齿轮能与爪部啮合。伴随可动部的移动,止动构件的位置切换成爪部与停车齿轮啮合的停车位置、以及爪部远离停车齿轮的非停车位置。被驱动轴中相对于可动部位于规定方向的一侧的部分与使被驱动轴旋转的驱动源连接。被驱动轴具有被支承成能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第一被支承部。第一被支承部相对于可动部位于规定方向的另一侧。

Description

停车机构和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机构和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装设于车辆的停车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5001503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有时通过电动致动器使被驱动轴旋转来驱动停车锁定机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施加于被驱动轴的负载,有可能会发生被驱动轴变形等不良情况。因此,停车锁机构的动作有时会发生不良情况。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具有能够提高可靠性的结构的停车机构以及包括这样的停车机构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停车机构的一个方式包括:被驱动轴,上述被驱动轴能以沿规定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可动部,上述可动部伴随上述被驱动轴的旋转而移动;止动构件,上述止动构件具有爪部,并且伴随上述可动部的移动而移动;以及停车齿轮,上述停车齿轮能与上述爪部啮合。伴随上述可动部的移动,上述止动构件的位置切换成上述爪部与上述停车齿轮啮合的停车位置以及上述爪部远离上述停车齿轮的非停车位置。上述被驱动轴中相对于上述可动部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一侧的部分与使上述被驱动轴旋转的驱动源连接。上述被驱动轴具有被支承成能绕上述中心轴线旋转的第一被支承部。上述第一被支承部相对于上述可动部位于上述规定方向的另一侧。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式是装设于车辆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上述驱动装置的动力部、与上述动力部连接的传递机构部、以及安装于上述传递机构部的上述停车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高停车机构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驱动装置中,能够提高停车机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停车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停车机构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可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从右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停车机构的图。
符号说明
10…停车机构、20…被驱动轴、22b…第二被支承部、24a…第一被支承部、30…可动部、31…第一可动构件、32…第二可动构件、33…第一弹性构件、34…被固定部、35c…外缘部、35d…第一槽部、35e…第二槽部、35h…槽部、36e…贯通孔、37a…凸轮面、40…止动构件、42…爪部、50…停车齿轮、60…第二弹性构件、80a…动力部、80b…传递机构部、83a…第一齿轮、83b…第二齿轮、85…外壳、87…第一外壳构件、87b…第一孔部、88…第二外壳构件、88d…第二孔部、100…驱动装置、J4…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各图中示出了X轴、与X轴正交的Y轴、以及与X轴和Y轴正交的Z轴。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Z轴平行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与Y轴平行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是彼此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例如是装设有图1所示的驱动装置100的车辆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例如是装设有驱动装置100的车辆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例如是装设有驱动装置100的车辆的前后方向。
在上下方向中,将Z轴的箭头朝向的正侧称为上侧,将与Z轴的箭头朝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负侧称为下侧。在左右方向中,将Y轴的箭头朝向的正侧称为左侧,将与Y轴的箭头朝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负侧称为右侧。在前后方向中,将X轴的箭头朝向的正侧称为前侧,将与X轴的箭头朝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负侧称为后侧。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相当于“规定方向”。左侧相当于“规定方向的一侧”,右侧相当于“规定方向的另一侧”。另外,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0是装设于车辆且使车轴86旋转的驱动装置。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00包括动力部80a、传递机构部80b、停车机构10、外壳85和电动致动器90。
外壳85在内部对动力部80a、传递机构部80b和停车机构10进行收容。外壳85包括对动力部80a进行收容的第一收容部85a、以及对传递机构部80b和停车机构10进行收容的第二收容部85b。第二收容部85b例如与第一收容部85a的左侧相连。例如,在第一收容部85a的内部和第二收容部85b的内部贮存有油O。
如图2所示,外壳85具有第一外壳构件87和第二外壳构件88。第一外壳构件87和第二外壳构件88是彼此不同的构件。第二外壳构件88固定于第一外壳构件87。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外壳构件87和第二外壳构件88固定,由此构成第二收容部85b。第二外壳构件88例如位于第一外壳构件87的左侧。
第一外壳构件87具有分隔壁部87a。分隔壁部87a是将第一收容部85a的内部和第二收容部85b的内部沿左右方向隔开的壁部。分隔壁部87a例如位于停车机构10的右侧。分隔壁部87a的左侧的面构成第二收容部85b的内侧面中的位于右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外壳构件87具有第一孔部87b。即,外壳85具有第一孔部87b。第一孔部87b例如是从分隔壁部87a的左侧的面向右侧凹陷且在右侧具有底部的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第一孔部87b例如是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的圆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线J4沿左右方向延伸。中心轴线J4例如与动力轴线J1平行。
第二外壳构件88例如是向右侧开口的箱状的构件。例如,第二外壳构件88的右侧开口被分隔壁部87a封闭。第二外壳构件88具有左侧壁部88a和连结筒部88b。左侧壁部88a例如位于停车机构10中的位于第二收容部85b内的部分的左侧。左侧壁部88a具有从左侧壁部88a的右侧的面向左侧凹陷的凹部88c。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凹部88c例如是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的圆形形状。
连结筒部88b从左侧壁部88a向左侧突出。连结筒部88b在左侧开口。连结筒部88b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的圆筒状。在连结筒部88b的内部保持有油密封件71。油密封件71是将后述的被驱动轴20包围的圆环状。
第二外壳构件88具有第二孔部88d。即,外壳85具有第二孔部88d。第二孔部88d例如从左侧壁部88a的右侧的面向左侧凹陷。更详细地,第二孔部88d例如从凹部88c的底面向左侧凹陷。凹部88c的底面是凹部88c的内侧面中的位于左侧且朝向右侧的面。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第二孔部88d例如是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的圆形形状。第二孔部88d例如沿左右方向贯穿左侧壁部88a,并且将第二收容部85b的内部和连结筒部88b的内部相连。第二孔部88d的内径例如小于第一孔部87b的内径、凹部88c的内径以及连结筒部88b的内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致动器90是对停车机构10进行驱动的驱动源。如图1所示,电动致动器90例如位于外壳85的外部。电动致动器90例如固定于第二收容部85b的外侧面。电动致动器90例如与连结筒部88b连结。
动力部80a是对驱动装置100进行驱动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部80a是电动机。动力部80a具有转子81和定子82。转子81具有能以动力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动力轴81a。动力轴线J1例如沿左右方向延伸。动力轴81a例如是以动力轴线J1为中心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例如,动力轴81a从第一收容部85a的内部向左侧延伸,沿左右方向贯穿分隔壁部87a,并且突出到第二收容部85b的内部。
传递机构部80b与动力部80a连接。传递机构部80b具有减速装置83和差动装置84。减速装置83与动力轴81a连接。减速装置83使动力部80a的转速减小,并且使从动力部80a输出的扭矩根据减速比而增大。减速装置83将从动力部80a输出的扭矩传递至差动装置84。减速装置83具有第一齿轮83a、第二齿轮83b、第三齿轮83c以及中间轴83d。即,传递机构部80b具有第一齿轮83a和第二齿轮83b。
第一齿轮83a固定于动力轴81a中的突出至第二收容部85b内的部分的外周面。由此,第一齿轮83a固定于动力部80a。中间轴83d例如以中间轴线J2为中心沿左右方向延伸。中间轴线J2例如与动力轴线J1平行。中间轴线J2例如位于比动力轴线J1更靠下侧的位置处。第二齿轮83b和第三齿轮83c固定于中间轴83d的外周面。第二齿轮83b和第三齿轮83c经由中间轴83d连接。第二齿轮83b与第一齿轮83a啮合。中间轴83d、第二齿轮83b和第三齿轮83c能以中间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
差动装置84与减速装置83连接。差动装置84使车轴86旋转。轴86例如绕与动力轴线J1平行地延伸的输出轴线J3旋转。输出轴线J3例如从左右方向观察时配置于与动力轴线J1和中间轴线J2偏离的位置。差动装置84具有齿圈84a。齿圈84a与第三齿轮83c啮合。从动力部80a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83传递至齿圈84a。齿圈84a的下端的端部浸渍于贮存在第二收容部85b内的油O。油O通过齿圈84a的旋转而扬起。所扬起的油O例如作为润滑油供给至减速装置83和差动装置84。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电动致动器90基于车辆的换挡操作来驱动停车机构10。通过作为动力源的电动致动器90,停车机构10的状态在阻止车轴86的旋转的锁定状态与允许车轴86的旋转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车辆的齿轮处于停车的情况下,停车机构10变为锁定状态,在车辆的齿轮是停车以外的情况下,停车机构10变为解锁状态。车辆的齿轮是停车以外的情况是指包括例如车辆的齿轮处于驱动、空挡、倒车等的情况。如图3所示,停车机构10包括被驱动轴20、可动部30、止动构件40、停车齿轮50和第二弹性构件60。
被驱动轴20能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4为中心旋转。被驱动轴20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另外,在以下的停车机构10的说明中,有时将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绕中心轴线J4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图中,适当地将周向用箭头θ表示。将从周向中的右侧观察时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箭头θ朝向的一侧(θ侧)称为“周向一侧”,将从周向中的右侧观察时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与箭头θ朝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θ侧)称为“周向另一侧”。
如图2所示,被驱动轴20例如从第二收容部85b的内部经由凹部88c的内部、第二孔部88d的内部和连结筒部88b的内部突出至外壳85的外部。如图2和图4所示,被驱动轴20具有被连结部21、大径部22、中径部23和小径部24。被连结部21、大径部22、中径部23和小径部24从左侧朝向右侧依次相连。
被连结部21是与电动致动器90连结的部分。如图2所示,被连结部21例如突出至外壳85的外部。被连结部21的左侧的端部例如是被驱动轴20的左侧的端部。在被连结部21的外周面上例如设置有花键部。被连结部21例如使花键部与设置于电动致动器90的输出部的花键槽嵌合,由此与电动致动器90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连结部21是被驱动轴20中的位于比可动部30更靠左侧的部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驱动轴20中的位于比可动部30更靠左侧的部分即被连结部21与使被驱动轴20旋转的驱动源即电动致动器90连接。
大径部22与被连结部21的右侧相连。大径部22的外径例如大于被连结部21的外径。大径部2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例如大于被连结部2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径部22具有被密封部22a和第二被支承部22b。即,被驱动轴20具有被密封部22a和第二被支承部22b。
被密封部22a例如是大径部22的左侧部分。被密封部22a例如位于连结筒部88b的内部。被密封部22a的外周面与油密封件71的内周面接触。通过油密封件71将被密封部22a的外周面与连结筒部88b的内周面之间封闭。
第二被支承部22b例如是大径部22的右侧部分。第二被支承部22b与被密封部22a的右侧相连。第二被支承部22b被***第二孔部88d。第二被支承部22b的外径稍微小于第二孔部88d的内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被支承部22b间隙嵌合至第二孔部88d内。由此,第二支承部22b通过第二孔部88d的内周面绕中心轴线J4能旋转地支承。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孔部88d作为将第二被支承部22b绕中心轴线J4能旋转地支承的轴承部发挥作用。第二被支承部22b位于被驱动轴20中的与作为驱动源的电动致动器90连接的部分即被连结部21和可动部30的左右方向之间。
中径部23与大径部22的右侧相连。中径部23的外径例如小于大径部22的外径。中径部23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例如大于大径部2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中径部23例如位于第二收容部85b的内部。中径部23的左侧的端部例如位于凹部88c的内部。中径部23具有将中径部23沿径向贯穿的销止动孔23a。销止动孔23a例如设置于中径部23中的靠左侧的部分。如图4所示,销止动孔23a例如是圆形形状的孔。
小径部24与中径部23的右侧相连。小径部24的外径例如小于中径部23的外径和被连结部21的外径。如图2所示,小径部24具有第一被支承部24a。即,被驱动轴20具有第一被支承部24a。第一被支承部24a例如是小径部24的右侧部分。第一被支承部24a的右侧的端部例如是被驱动轴20的右侧的端部。第一被支承部24a位于比可动部30更靠右侧的位置。
第一被支承部24a被***到第一孔部87b。第一被支承部24a的外径稍微小于第一孔部87b的内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被支承部24a间隙嵌合至第一孔部87b内。由此,第一被支承部24a通过第一孔部87b的内周面绕中心轴线J4能旋转地支承。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孔部87b作为将第一被支承部24a绕中心轴线J4能旋转地支承的轴承部发挥作用。
可动部30是伴随被驱动轴20的旋转而移动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30伴随被驱动轴20的旋转而绕中心轴线J4旋转。如图4所示,可动部30具有第一可动构件31、第二可动构件32和第一弹性构件33。
第一可动构件31具有被固定部34和凸缘部35。被固定部34和凸缘部35例如是彼此不同的构件,并彼此固定。被固定部34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被固定部34在左右方向的两侧开口。如图2所示,在被固定部34的内部,被驱动轴20的中径部23沿左右方向贯穿。被固定部34具有第一部分34a和第二部分34b。
第一部分34a例如是被固定部34的左侧部分。第二部分34b例如是被固定部34的右侧部分。第二部分34b与第一部分34a的右侧相连。第二部分34b的外径小于第一部分34a的外径。在第一部分34a和第二部分34b的左右方向之间设置有具有台阶面34e的台阶。台阶面34e是例如朝向右侧与左右方向正交的面,是第一部分34a的右侧的端面。
第一部分34a具有销止动孔34c。销止动孔34c将中心轴线J4沿径向夹着而设置有一对。销止动孔34c从第一部分34a的内周面贯穿至外周面。销止动孔34c例如是圆形形状的孔。第一部分34a例如通过贯穿销止动孔34c的销38而固定于中径部23。由此,被固定部34固定于被驱动轴20,并且第一可动构件31固定于被驱动轴20。
销38是沿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的圆柱状。销38从被固定部34的一对销止动孔34c中的一个销止动孔34c穿过被驱动轴20的销止动孔23a,延伸至一对销止动孔34c中的另一个销止动孔34c。销38嵌合于各销止动孔23a、34c内而固定。销38与各销止动孔23a、34c内嵌合,由此阻止了被驱动轴20与第一可动构件31绕中心轴线J4的相对旋转和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如图4所示,在第一部分34a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对平坦面34d。一对平坦面34d是与径向正交的矩形形状的面,彼此夹着中心轴线J4而配置于相反侧。
如图2所示,在被固定部34的左侧的端部与凹部88c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垫圈70。垫圈70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且包围被驱动轴20的中径部23的圆环状。垫圈70是板面朝向左右方向的板状。垫圈70的内径例如小于大径部22的外径。垫圈70的左侧的面例如与凹部88c的底面接触。垫圈70的右侧的面例如与被固定部34的左侧的端面接触。
凸缘部35固定于被固定部34。凸缘部35例如是将板状的构件弯折而形成的。凸缘部35具有基部35a、连结部35b、外缘部35c。即,第一可动构件31具有外缘部35c。
基部35a是固定于被固定部34的部分。基部35a具有沿左右方向贯穿基部35a的固定孔35g。在固定孔35g嵌合有第二部分34b。第二部分34b的右侧的端部比固定孔35g向右侧突出。第二部分34b中的比固定孔35g向右侧突出的部分的外径例如随着朝向右侧而变小。
基部35a的左侧的面与台阶面34e接触。基部35a例如通过焊接固定于被固定部34。此外,基部35a也可以通过将第二部分34b向固定孔35g内压入而固定于被固定部34。如图5所示,基部35a具有从基部35a的右侧的面向左侧凹陷的***孔35f。***孔35f例如是沿左右方向贯穿基部35a的圆形形状的孔。
连结部35b是将基部35a和外缘部35c相连的部分。连结部35b从基部35a的周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斜右方突出。连结部35b例如从基部35a中的位于与***孔35f的周向位置不同的周向位置处的部分突出。
外缘部35c从连结部35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外缘部35c在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的径向上位于比被固定部34更靠外侧的位置。外缘部35c例如沿周向延伸。外缘部35c的周向的尺寸例如随着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大。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缘部35c位于比被固定部34更靠右侧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固定部34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和外缘部35c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彼此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固定部34的左右方向的位置是与外缘部35c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相比沿左右方向远离第二可动构件32的位置。
如图5所示,第一可动构件31具有槽部35h。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35h设置于外缘部35c。槽部35h例如从外缘部35c的径向外周缘向径向内侧凹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槽部35h。槽部35h包括第一槽部35d和第二槽部35e。第一槽部35d和第二槽部35e彼此沿周向分开。例如,第二槽部35e从第一槽部35d向周向一侧分开配置。第一槽部35d例如设置于外缘部35c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第二槽部35e例如设置于外缘部35c的周向一侧的端部。
如图2所示,第二可动构件32经由第一弹性构件33与第一可动构件31连结。第二可动构件32能相对于第一可动构件31相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可动构件32能相对于第一可动构件31绕中心轴线J4相对旋转。第二可动构件32例如向第一可动构件31的右侧分开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动构件31和第二可动构件32沿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第二可动构件32例如是单个构件。第二可动构件32具有筒部36和凸轮凸缘部37。
筒部36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的圆筒状。筒部36在左右方向的两侧开口。筒部36具有供被驱动轴20沿左右方向贯穿的贯通孔36e。即,第二可动构件32具有供被驱动轴20沿左右方向贯穿的贯通孔36e。中径部23的右侧的端部和小径部24的左侧部分位于贯通孔36e的内部。第二可动构件32能相对于被驱动轴20绕中心轴线J4相对旋转。在贯通孔36e的内周面设置有具有台阶面36d的台阶。台阶面36d是朝向左侧的面。例如,设置于中径部23与小径部24的左右方向之间的台阶的台阶面与台阶面36d接触。
筒部36具有基部36a、与基部36a的右侧相连的第一突出部36b、以及与基部36a的左侧相连的第二突出部36c。第一突出部36b从基部36a向右侧突出。第一突出部36b的外径小于基部36a的外径。第一突出部36b的右侧的端面例如是第二可动构件32的右侧的端面,与分隔壁部87a的左侧的面接触。第二突出部36c从基部36a向左侧突出。第二突出部36c的外径小于基部36a的外径。例如,第二突出部36c的外径随着朝向左侧而变小。
凸轮凸缘部37从基部36a向径向外侧扩展。凸轮凸缘部37例如从基部36a向下侧扩展。如图4所示,凸轮凸缘部37从左右方向观察时是大致扇形形状。凸轮凸缘部37的径向外侧面的一部分是凸轮面37a。即,第二可动构件32具有凸轮面37a。凸轮面37a沿周向延伸。凸轮面37a例如朝向下侧。如图3和图6所示,凸轮面37a是与止动构件40接触的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可动构件32经由凸轮面37a与止动构件40接触。凸轮面37a例如位于比外缘部35c的径向外缘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
如图6所示,凸轮面37a具有第一凸轮部37b和第二凸轮部37c。第一凸轮部37b和第二凸轮部37c沿周向延伸。第一凸轮部37b和第二凸轮部37c例如是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的圆弧状。第一凸轮部37b和第二凸轮部37c沿周向相连。第二凸轮部37c例如与第一凸轮部37b的周向一侧相连。第二凸轮部37c位于比第一凸轮部37b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面37a具有周向位置与第一槽部35d相同的部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35h的至少一部分的绕中心轴线J4的周向位置被包含在凸轮面37a的绕中心轴线J4的周向位置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面37a的周向位置是图6中的用θc表示的周向范围。凸轮面37a的周向位置例如包括外缘部35c的靠近周向另一侧的部分的周向位置。
如图4所示,凸轮凸缘部37具有从凸轮凸缘部37的左侧的面向右侧凹陷的***孔37d。***孔37d例如是沿左右方向贯穿凸轮凸缘部37的圆形形状的孔。***孔37d例如设置于凸轮凸缘部37中的在径向外侧面未设置凸轮面37a的部分。***孔37d例如位于比凸轮面37a更靠周向一侧的位置处。
第一弹性构件33将第一可动构件31和第二可动构件32连结。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构件33是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包围被驱动轴20的螺旋弹簧。第一弹性构件33例如是扭力螺旋弹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构件33能沿周向弹性变形。第一弹性构件33通过第一可动构件31和第二可动构件32沿周向相对旋转而沿周向弹性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径部23沿左右方向贯穿第一弹性构件33的内部。第一弹性构件33位于第一可动构件31与第二可动构件32的左右方向之间。如图4所示,第一弹性构件33包括弹性构件主体33a和被***部33b、33c。
弹性构件主体33a是构成第一弹性构件33的线材绕中心轴线J4螺旋状地卷绕而构成的部分。如图2所示,在弹性构件主体33a的左侧端部的内侧***有被固定部34的第二部分34b中的比固定孔35g向右侧突出的部分。由此,能够对第一弹性构件33相对于第一可动构件31沿径向偏移进行抑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34b中的比固定孔35g向右侧突出的部分的外径随着朝向右侧而变小,因此,容易将第二部分34b***到弹性构件主体33a的左侧端部的内侧。
在弹性构件主体33a的右侧端部的内侧***有筒部36的第二突出部36c。由此,能够对第一弹性构件33相对于第二可动构件32沿径向偏移进行抑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突出部36c的外径小于基部36a的外径,因此,能够使第二突出部36c的外径相对较小,并且容易将第二突出部36c***到弹性构件主体33a的右侧端部的内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突出部36c的外径随着朝向左侧而变小,因此,更容易将第二突出部36c***到弹性构件主体33a的右侧端部的内侧。弹性构件主体33a的左侧部分的一部分位于外缘部35c的径向内侧。即,第一弹性构件33的一部分沿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的径向观察时与外缘部35c重叠。
如图4所示,被***部33b从构成弹性构件主体33a的线材的左侧端部向左侧延伸。被***部33b***到第一可动构件31的***孔35f。由此,第一弹性构件33安装于第一可动构件31。被***部33c从构成弹性构件主体33a的线材的右侧的端部向右侧延伸。被***部33c***到第二可动构件32的***孔37d。由此,第一弹性构件33安装于第二可动构件32。
如图3所示,止动构件40例如位于可动部30的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构件40通过支承轴44能旋转地支承。支承轴44例如是以与动力轴线J1平行的旋转轴线J5为中心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旋转轴线J5例如位于比中心轴线J4更靠前侧且下侧的位置处。旋转轴线J5例如位于比中间轴线J2更靠前侧且上侧的位置处。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支承轴44的右侧的端部被嵌入设置于分隔壁部87a的孔部而支承。支承轴44的左侧的端部被嵌入设置于左侧壁部88a的孔部而支承。
在支承轴44安装有扭力螺旋弹簧45。扭力螺旋弹簧45的一端被固定于止动构件40。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扭力螺旋弹簧45的另一端固定于分隔壁部87a。扭力螺旋弹簧45对止动构件40施加朝向周向一侧方向(+θ方向)的弹性力。
止动构件40具有臂部41、爪部42和接触部43。臂部41从支承轴44向后侧(-X侧)延伸。如图6所示,在臂部41的前侧的端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贯穿臂部41的孔部41a。支承轴44沿左右方向贯穿孔部41a。臂部41的后侧的端部位于凸轮面37a的下侧。
爪部42从臂部41的后侧(-X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接触部43设置于臂部41的后侧端部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43是安装于臂部41的后侧端部的辊。接触部43以能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臂部41。接触部43从下侧与凸轮面37a接触。
止动构件40伴随可动部30的移动而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构件40伴随第二可动构件32绕中心轴线J4旋转而以旋转轴线J5为中心摆动。由此,止动构件40的后侧的端部伴随第二可动构件32绕中心轴线J4旋转而沿上下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止动构件40通过扭力螺旋弹簧45受到朝向周向一侧的弹性力,因此,设置于止动构件40的后侧端部的接触部43从扭力螺旋弹簧45受到朝向上侧的力,并且被从下侧按压至凸轮面37a。
在本实施方式中,停车齿轮50位于止动构件40的下侧。更详细地,停车齿轮50位于爪部42的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停车齿轮50不位于被驱动轴20的延长线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驱动轴20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位于设置有停车齿轮50的区域的外侧。
如图1所示,停车齿轮50例如固定于中间轴83d的左侧的端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停车齿轮50经由中间轴83d固定于第二齿轮83b。停车机构10经由停车齿轮50安装于传递机构部80b。停车齿轮50能绕中间轴线J2旋转。另外,停车齿轮50可以经由第三齿轮83c固定于第二齿轮83b,也可以直接地固定于第二齿轮83b。
如图3和图6所示,停车齿轮50具有沿中间轴线J2周围空开间隔的多个齿部51。在齿部51彼此之间能够***爪部42。由此,爪部42能够与停车齿轮50啮合。
如图4所示,第二弹性构件60具有板簧部61和辊62。板簧部61是板面朝向上下方向的板状。板簧部61沿前后方向延伸。板簧部61的前侧的端部例如通过螺钉63固定于外壳85。板簧部61中的位于后侧的部分位于第一可动构件31的下侧。板簧部61中的位于后侧的部分能够以由螺钉63固定的板簧部61的前侧的端部为支点沿上下方向弹性变位。
板簧部61具有基部61a和一对臂部61b、61c。基部61a例如是板簧部61的前侧部分。基部61a例如通过螺钉63固定于外壳85。一对臂部61b、61c从基部61a的后侧的端部向后侧延伸。一对臂部61b、61c沿左右方向空开间隔排列配置。臂部61c位于臂部61b的右侧。一对臂部61b、61c彼此的左右方向之间的左右方向位置例如与外缘部35c的左右方向位置相同。在一对臂部61b、61c彼此的左右方向之间,例如,外缘部35c沿上下方向贯穿。
辊62能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辊62安装于板簧部61的后侧的端部。辊62沿左右方向延伸。辊62将一对臂部61b、61c的后侧的端部彼此相连。辊62的左侧的端部能旋转地支承于臂部61b的后侧的端部。辊62的右侧的端部能旋转地支承于臂部61c的后侧的端部。辊62位于外缘部35c的下侧。辊62与外缘部35c的径向外侧面接触。
辊62能嵌入槽部35h中,并且能相对于槽部35h沿中心轴线J4周围的周向钩挂。由此,第二弹性构件60沿中心轴线J4周围的周向钩挂于槽部35h。在图4中,例如,示出了辊62嵌入第一槽部35d中并沿周向钩挂的状态。
在图3中,示出了停车机构10处于允许车轴86旋转的解锁状态的情况。在解锁状态下,止动构件40的爪部42处于从停车齿轮50向上侧远离的状态,并且爪部42不位于齿部51彼此之间。即,在解锁状态下,止动构件40位于爪部42远离停车齿轮的非停车位置。在该状态下,停车齿轮50能绕中间轴线J2旋转,并且减速装置83的各齿轮也能旋转。因此,来自动力部80a的旋转经由减速装置83和差动装置84传递至车轴86,从而使车轴86能旋转。在解锁状态下,辊62沿周向钩挂于第一槽部35d。即,在被驱动轴20的旋转角度是使止动构件40处于非停车位置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第二弹性构件被钩挂于第一槽部35d。在解锁状态下,止动构件40的接触部43与第一凸轮部37b接触。
在解锁状态下,若被驱动轴20通过电动致动器90向周向另一侧方向(-θ方向)旋转,则可动部30也与被驱动轴20一起向周向另一侧方向旋转。若第二可动构件32从解锁状态向周向另一侧方向旋转,则如图6所示,与接触部43接触的凸轮面37a的部分从第一凸轮部37b变为第二凸轮部37c。由于第二凸轮部37c位于比第一凸轮部37b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因此,接触部43被第二凸轮部37c向下侧按压,从而使止动构件40的后侧的端部向下侧移动。由此,爪部42进入停车齿轮50的齿部51彼此之间,并且与停车齿轮50啮合。即,止动构件40的位置成为爪部42与停车齿轮50啮合的停车位置。
若爪部42与停车齿轮50啮合,则阻止了停车齿轮50绕中间轴线J2旋转。因此,阻止了固定有停车齿轮50的中间轴83d、第二齿轮83b和第三齿轮83c的旋转。由此,停车机构10成为阻止了车轴86的旋转的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辊62沿周向钩挂于第二槽部35e。即,在被驱动轴20的旋转角度是使止动构件40处于停车位置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第二弹性构件60被钩挂于第二槽部35e。
在锁定状态下,若被驱动轴20通过电动致动器90向周向一侧方向(+θ方向)旋转,则可动部30也与被驱动轴20一起向周向一侧方向旋转。若第二可动构件32从锁定状态向周向一侧方向旋转,则与接触部43接触的凸轮面37a的部分从第二凸轮部37c变为第一凸轮部37b。由此,通过螺旋弹簧45的弹性力使止动构件40的后侧的端部向上侧移动,并且爪部42从停车齿轮50的齿部51彼此之间向上侧远离。即,止动构件40的位置成为爪部42远离停车齿轮50的非停车位置。由此,停车机构10再次处于解锁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电动致动器90使被驱动轴20旋转,由此止动构件40的位置伴随可动部30的移动而切换停车位置和非停车位置。由此,停车机构10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施方式,被驱动轴20中相对于可动部30位于左侧的部分与作为使被驱动轴20旋转的驱动源的电动致动器90连接。被驱动轴20具有位于比可动部30更靠右侧的位置的第一被支承部24a。因此,被驱动轴20将分别位于比可动部30更靠左右方向的两侧的位置的部分通过电动致动器90、以及对第一被支承部24a进行支承的部分、即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孔部87b进行双侧支承。由此,与单侧支承被驱动轴20的情况相比,能够稳定地支承被驱动轴20。因此,即使对被驱动轴20施加负载,也能够对被驱动轴20变形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进行抑制。因此,能够抑制在停车机构10的动作中发生不良情况。因此,能够提高停车机构10的可靠性。
另外,例如,在停车机构10从解锁状态切换成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当止动构件40靠近停车齿轮50时,取决于停车齿轮50的齿部51的位置,有时爪部42会与齿部51的前端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止动构件40有时不能移动至爪部42与齿部51彼此之间啮合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经由凸轮面37a对止动构件40进行按压的第二可动构件32有时也不能旋转到规定位置。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动部30具有将第一可动构件31和第二可动构件32连结的第一弹性构件33。因此,即使在第二可动构件32不能旋转至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构件33的弹性变形使第一可动构件31与被驱动轴20一起旋转至规定位置,并且允许第二可动构件32不处于规定位置的状态。由此,即使在爪部42与齿部51的前端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对第一可动构件31和被驱动轴20的旋转被阻碍进行抑制。因此,能够抑制对使被驱动轴20旋转的电动致动器90施加负载。另外,能够抑制爪部42与齿部51的前端接触的冲击传递至第一可动构件31和被驱动轴20。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可动构件31和被驱动轴20的损伤。
在爪部42与齿部51的前端接触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弹性构件33的弹性变形,因此,对第二可动构件32施加从第一弹性构件33移动至规定位置的方向的弹性力。因此,若停车齿轮50旋转而使齿部51的位置偏移,则第二可动构件32移动至规定位置,并且将止动构件40的爪部42压入齿部51彼此之间。由此,爪部42与齿部51彼此之间啮合,并且止动构件40移动至停车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可动构件31具有第二弹性构件60所钩挂的槽部35h。因此,通过将第二弹性构件60钩挂于槽部35h,能够抑制第二弹性构件60的移动,并且能够抑制被驱动轴20绕中心轴线J4旋转。由此,例如,即使在向电动致动器90的电力供给变为关断的情况下等,也能够保持被驱动轴20的位置,并且能够保持停车机构10的状态。另一方面,在通过电动致动器90使被驱动轴20旋转的情况下,第二弹性构件60弹性变位,由此能够使第二弹性构件60从槽部35h偏离,并且使被驱动轴20和可动部30旋转。因此,能够对停车机构10的状态进行切换。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可动构件31和第二可动构件32通过第一弹性构件33连结,因此,即使在经由止动构件40等对第二可动构件32施加冲击的情况等下,也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构件33吸收该冲击。由此,能够抑制该冲击传递至第一可动构件31。因此,通过将槽部35h设置于第一可动构件31而不是第二可动构件32,即使在对第二可动构件32施加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一可动构件31移动而使第二弹性构件60从槽部35h偏离。因此,能够更理想地保持被驱动轴20的位置,并且能够更理想地保持停车机构10的状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槽部35h包括:第一槽部35d,上述第一槽部35d在被驱动轴20的旋转角度是使止动构件40处于非停车位置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供第二弹性构件60钩挂;以及第二槽部35e,上述第二槽部35e在被驱动轴20的旋转角度是使止动构件40处于停车位置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供第二弹性构件60钩挂。因此,通过第二弹性构件60钩挂于第一槽部35d,能够使停车机构10维持于解锁状态。另外,通过第二弹性构件60钩挂于第二槽部35e,能够使停车机构10维持于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外缘部35c旋转,则板簧部61通过外缘部35c的径向外侧面向下侧弹性变位,并且辊62从第一槽部35d和第二槽部35e中的一个偏离。若第一槽部35d和第二槽部35e中的另一个移动至与辊62相对的位置,则辊62嵌入第一槽部35d和第二槽部35e中的另一个。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槽部35h的至少一部分的绕中心轴线J4的周向位置被包含在凸轮面37a的绕中心轴线J4的周向位置中。因此,容易将设置有槽部35h的外缘部35c和具有凸轮面37a的凸轮凸缘部37在外壳85内集中配置在同一区域。由此,与将配置外缘部35c和凸轮凸缘部37的区域分别确保在外壳85内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第一可动构件31和第二可动构件32空间效率良好地配置在外壳85内。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被固定部34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和外缘部35c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彼此不同。因此,当将被固定部34固定于被驱动轴20时,外缘部35c不易成为障碍。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被固定部34固定于被驱动轴20的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进行将销38***销止动孔23a、34c中的作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弹性构件33的一部分从以中心轴线J4为中心的径向观察时与外缘部35c重叠。因此,能够将第一弹性构件33的一部分配置在外缘部35c的径向内侧,并且容易增大第一弹性构件33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由此,容易使第一弹性构件33的弹性模量变得理想。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被驱动轴20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位于设置有停车齿轮50的区域的外侧。即,停车齿轮50不位于被驱动轴20的延长线上。因此,在外壳85内,容易确保在被驱动轴20的右侧设置对第一被支承部24a进行支承的部分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孔部87b容易设置于被驱动轴20的右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被驱动轴20具有第二被支承部22b,上述第二被支承部22b位于被驱动轴20中的与作为驱动源的电动致动器90连接的部分和可动部30的左右方向之间。因此,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承被驱动轴20。因此,即使对被驱动轴20施加负载,也能够进一步对被驱动轴20变形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进行抑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停车机构10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被支承部24a与第一孔部87b之间、以及第二被支承部22b与第二孔部88d之间供给由齿圈84a扬起的油O。因此,油O作为润滑油发挥作用,能够减少各被支承部的外周面与各孔部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由此,能够通过各孔部将各被支承部理想地能旋转地支承。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外壳85具有供第一被支承部24a***的第一孔部87b、以及供第二被支承部22b***的第二孔部88d。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孔部87b和第二孔部88d将被驱动轴20能旋转地支承。由此,与相对于外壳85另外设置对被驱动轴20进行支承的轴承的情况等相比,能够减少驱动装置100的部件数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外壳85包括具有第一孔部87b的第一外壳构件87、以及具有第二孔部88d的第二外壳构件88。因此,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的组装方法:在第一外壳构件87和第二外壳构件88被固定之前,将一个被支承部支承于一个孔部,并且在将第一外壳构件87和第二外壳构件88固定时,将另一个被支承部支承于另一个孔部。由此,与例如在同一构件上设置第一孔部87b和第二孔部88d的情况相比,驱动装置100的组装更容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停车齿轮50固定于第二齿轮83b。因此,与例如停车齿轮50固定于第一齿轮83a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停车机构10从动力轴81a的延长线上分开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在外壳85内配置停车机构10。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也能够采用其他结构以及其他方法。被驱动轴的中心轴线延伸的规定方向没有特别限定。被驱动轴的中心轴线延伸的规定方向也可以是与停车齿轮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心轴线J4和被驱动轴20也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
对第一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分和对第二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分只要能够将各被支承部能旋转地支承,则可以是任何结构。对第一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分和对第二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分可以是圆筒状的滑动轴承构件,也可以是滚珠轴承等滚动轴承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各轴承构件例如被保持于外壳。对第一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分和对第二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分也可以设置于同一单个构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被驱动轴20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对第一被支承部24a进行支承的第一孔部87b和对第二被支承部22b进行支承的第二孔部88d设置于第二外壳构件88。在这种情况下,被连结部21也可以从第二外壳构件88向上侧突出。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设置第一孔部87b的壁部也可以从左侧壁部88a向右侧突出。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被支承部。
只要可动部伴随被驱动轴的旋转而移动,则可以是任何结构。可动部也可以是单个构件。可动部也可以是不旋转而整体沿某一方向直线地移动的结构。只要可动部中的与止动构件接触的部分使止动构件移动,则也可以不是凸轮面,可以是任何结构。在可动部具有第一可动构件和第二可动构件的情况下,第一可动构件和第二可动构件也可以配置在任何的相对位置。第一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第二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也可以彼此不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可动构件32也可以配置在比第一可动构件31更靠左侧的位置、即靠近被连结部21的一侧。
只要止动构件伴随可动部的移动而移动,则可以以任何方式移动。止动构件也可以是不摆动而整体沿某一方向直线状移动的结构。第二弹性构件所钩挂的槽部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可动构件。槽部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也可以不设置槽部。停车齿轮也可以安装于传递机构部的任何部位。
动力部也可以不是电动机。动力部例如也可以是发动机。传递机构部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以上,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结构以及各方法能够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Claims (13)

1.一种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驱动轴,所述被驱动轴能以沿规定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可动部,所述可动部伴随所述被驱动轴的旋转而移动;
止动构件,所述止动构件具有爪部,并且伴随所述可动部的移动而移动;以及
停车齿轮,所述停车齿轮能与所述爪部啮合,
伴随所述可动部的移动,所述止动构件的位置切换成所述爪部与所述停车齿轮啮合的停车位置以及所述爪部远离所述停车齿轮的非停车位置,
所述被驱动轴中相对于所述可动部位于所述规定方向的一侧的部分与使所述被驱动轴旋转的驱动源连接,
所述被驱动轴具有被支承成能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的第一被支承部,
所述第一被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可动部位于所述规定方向的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具有:
第一可动构件,所述第一可动构件固定于所述被驱动轴;
第二可动构件,所述第二可动构件与所述止动构件接触,并且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构件相对移动;以及
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将所述第一可动构件和所述第二可动构件连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弹性构件,
所述第一可动构件具有供所述第二弹性构件钩挂的槽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包括:
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在所述被驱动轴的旋转角度是使所述止动构件处于所述非停车位置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供所述第二弹性构件钩挂;以及
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在所述被驱动轴的旋转角度是使所述止动构件处于所述停车位置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供所述第二弹性构件钩挂。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可动构件具有:
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供所述被驱动轴沿所述规定方向贯穿;以及
凸轮面,所述凸轮面与所述止动构件接触,
并且,所述第二可动构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可动构件绕所述中心轴线相对旋转,
所述槽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位置被包含在所述凸轮面的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位置中。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可动构件具有:
被固定部,所述被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被驱动轴;以及
外缘部,所述外缘部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相对于所述被固定部位于外侧,并且设置有所述槽部,
所述被固定部的所述规定方向上的位置和所述外缘部的所述规定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可动构件和所述第二可动构件沿所述规定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是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且包围所述被驱动轴的螺旋弹簧,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可动构件与所述第二可动构件的所述规定方向之间,
所述被固定部的所述规定方向上的位置是相对于所述外缘部的所述规定方向上的位置沿所述规定方向远离所述第二可动构件的位置,
沿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外缘部重叠。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规定方向观察时,所述被驱动轴位于设置有所述停车齿轮的区域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驱动轴具有被支承成能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的第二被支承部,
所述第二被支承部位于所述被驱动轴中的与所述驱动源连接的部分和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规定方向之间。
10.一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装设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对所述驱动装置进行驱动;
传递机构部,所述传递机构部与所述动力部连接;
安装于所述传递机构部的权利要求9所述的停车机构;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在内部对所述动力部、所述传递机构部和所述停车机构进行收容,
所述外壳具有:
第一孔部,所述第一孔部供所述第一被支承部***;以及
第二孔部,所述第二孔部供所述第二被支承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
第一外壳构件,所述第一外壳构件具有所述第一孔部;以及
第二外壳构件,所述第二外壳构件具有所述第二孔部,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壳构件。
12.一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装设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对所述驱动装置进行驱动;
传递机构部,所述传递机构部与所述动力部连接;以及
安装于所述传递机构部的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停车机构。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部具有: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动力部;以及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所述停车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齿轮。
CN202110930963.1A 2020-09-30 2021-08-13 停车机构和驱动装置 Active CN1143213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4756A JP7517038B2 (ja) 2020-09-30 パーキング機構、および駆動装置
JP2020-164756 2020-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1357A true CN114321357A (zh) 2022-04-12
CN114321357B CN114321357B (zh) 2024-01-16

Family

ID=81044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30963.1A Active CN114321357B (zh) 2020-09-30 2021-08-13 停车机构和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135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7479A (ja) * 2003-08-26 2005-03-1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装置
JP2006281906A (ja) * 2005-03-31 2006-10-19 Fuji Heavy Ind Ltd パーキング装置
JP2016511382A (ja) * 2013-03-15 2016-04-14 デーナ、オータモウティヴ、システィムズ、グループ、エルエルシー 変速機用パーキングロック機構
CN110397734A (zh) * 2018-04-25 2019-11-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单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7479A (ja) * 2003-08-26 2005-03-1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装置
JP2006281906A (ja) * 2005-03-31 2006-10-19 Fuji Heavy Ind Ltd パーキング装置
JP2016511382A (ja) * 2013-03-15 2016-04-14 デーナ、オータモウティヴ、システィムズ、グループ、エルエルシー 変速機用パーキングロック機構
CN110397734A (zh) * 2018-04-25 2019-11-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1357B (zh) 2024-01-16
JP2022056808A (ja) 2022-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13527B (zh) 驻车机构和驱动装置
JP4824459B2 (ja) 機械式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CN111828553A (zh) 旋转致动器
JP2022091762A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17046405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4321357A (zh) 停车机构和驱动装置
US6336373B1 (en) Rotary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JP2008174024A (ja)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563910B2 (ja) 減速機構付モータ
CN114593206B (zh) 驱动装置
US11739839B2 (en) Parking mechanism and drive apparatus
EP1908979A1 (en)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WO2019156075A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回転電動機、およびハウジングの製造方法
WO2024111069A1 (ja) 軸受ユニット及び減速機付きモータユニット
US12030410B2 (en) Gear device
US20230323939A1 (en) Gear device
JP2020003041A (ja) 車両駆動装置のパークロック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06342941A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の取付構造
US20230272660A1 (en) Power sliding door actuator
JP6164063B2 (ja) 振動体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その固定構造を用いた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US20230323943A1 (en) Gear device
US11975635B2 (en) Gear device
WO2022118839A1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2024031375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2129398B1 (ko) 전기자동차 구동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