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3887A - 光源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光源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3887A
CN114263887A CN202110906804.8A CN202110906804A CN114263887A CN 114263887 A CN114263887 A CN 114263887A CN 202110906804 A CN202110906804 A CN 202110906804A CN 114263887 A CN114263887 A CN 114263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late
light source
source unit
insulating shee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68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森昭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63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38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源单元。其课题在于,在由金属板支撑发光元件的光源单元中,可以实现降低成本,且使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从金属板有效地散发。使层叠沿所需方向延伸的导电层(44)的绝缘片(42)形成为在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延伸至所需方向的两端面。金属板(34)包括固定发光元件(32)的主体部(34A)和在所需方向的中途位置从主体部(34A)折弯而形成的立壁部(34B)。由此,使发光元件(32)所产生的热量不仅从金属板(34)的主体部(34A)而且从其立壁部(34B)有效地散发。通过预先使粘贴有绝缘片(42)的金属板(34)在所需方向连续形成,将其裁断并折弯,能够统一制造多个金属板(34)。

Description

光源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金属板支撑发光元件的光源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灯具等的光源单元,已知有由金属板支撑发光元件的光源单元。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光源单元的结构,在粘贴于金属板的第一板面的柔性印刷基板上搭载发光元件。
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源单元为了使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构成为在该金属板中固定在散热器的上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12485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的光源单元中,当制造多个光源单元时,每制造一个光源单元都必须进行将柔性印刷基板粘贴在金属板的第一板面上、再相对该柔性印刷基板搭载发光元件的作业。因此,光源单元的制造成本高,难以降低其成本。
另外,作为光源单元自身的结构,期望是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从金属板有效地散发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源单元,在由金属板支撑发光元件的光源单元中,可以实现降低成本,且使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从金属板有效地散发。
本发明通过在金属板的形状等方面下功夫,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涉及的光源单元包括发光元件和支撑上述发光元件的金属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金属板的第一板面,粘贴层叠沿所需方向延伸的导电层的绝缘片,
上述金属板包括主体部,以及在上述所需方向的中途位置从上述主体部折弯而形成的立壁部,
上述发光元件在与上述导电层电连接的状态下在上述主体部固定在上述第一板面,
上述绝缘片形成为延伸至上述金属板中的上述所需方向的两端面。
上述“金属板”只要在上述所需方向的中途位置从主体部折弯形成立壁部,则对其折弯方向或折弯角度等的具体结构不作特别限定。
上述“金属板”的具体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铝板、铜板等。
上述“发光元件”只要在与导电层电连接的状态下在主体部固定在第一板面,则既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一板面,也可以通过绝缘片固定在第一板面。
上述“绝缘片”只要在粘贴于金属板的第一板面的状态下形成为延伸至所需方向的两端面,则其具体的外形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
上述“导电层”只要在沿所需方向延伸地配置的状态下层叠在绝缘片,则其具体的层叠范围和外形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既可以仅仅配置在主体部,也可以配置延伸至立壁部。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光源单元是由金属板支撑发光元件的结构,另外,在金属板的第一板面,粘贴层叠了沿所需方向延伸的导电层的绝缘片,金属板包括主体部以及在上述所需方向的中途位置从主体部折弯而形成的立壁部,发光元件在与导电层电连接的状态下在上述主体部固定在第一板面,绝缘片形成为延伸至金属板中的所需方向的两端面,因此,可以获得以下作用效果。
即,金属板包括从固定发光元件的主体部折弯而形成的立壁部,因此,不仅从金属板的主体部,还能够从该立壁部有效地散发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
另外,绝缘片形成为延伸至金属板中的上述所需方向的两端面,因此,通过预先将粘贴有绝缘片的金属板在上述所需方向连续形成,将其裁断并折弯,可以统一制造多个金属板。由此,可以有效地制造多个光源单元,从而降低光源单元的成本。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由金属板支撑发光元件的光源单元中,可以实现降低成本,使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从金属板有效地散发。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绝缘片形成为延伸至金属板中的与上述所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面的结构,则预先不仅在上述所需方向,而且在与该所需方向正交的方向连续形成将第一板面粘贴绝缘片的金属板,通过将其二维地裁断,能够更有效地制造多个光源单元。由此,可以进一步促进光源单元的成本降低。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将第一板面中的绝缘片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设定为1/2以下的值,则能够从金属板的第一板面有效地散发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
此时,作为绝缘片,如果与绝缘片的位于主体部的部分相比,绝缘片的位于立壁部的部分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小,则发光元件和导电层的电连接容易进行,使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从立壁部的第一板面有效地散发。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金属板,如果由铝板构成,并且对该第一板面施以氧化铝膜处理,则能够提高从第一板面未粘贴绝缘片的区域的散热效率。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在金属板的第一板面施以黑色氧化铝膜处理或黑色涂装,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从第一板面未粘贴绝缘片的区域的散热效率。
也可以在金属板的第二板面施以氧化铝膜处理(包括黑色氧化铝膜处理)或黑色涂装,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从金属板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有组装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光源单元的两个灯具单元的车辆用灯具的正面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截面图。
图3是图2的III部分的详细图。
图4是将上述光源单元与电源侧连接器一起表示的俯视图。
图5是将上述光源单元与电源侧连接器一起表示的立体图。
图6的(a)~(c)是表示上述光源单元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一变形例的与图5相同的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二变形例的与图5相同的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三变形例的与图5相同的图。
图10的(a)~(c)是表示上述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与图6相同的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的与图3相同的图。
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10—车辆用灯具
12—灯体
14—透光罩
20A、20B—灯具单元
30、130、230、330、430—光源单元
32、132—发光元件
32a、132a—发光面
32b—端子部
34、234、434—金属板
34a、234a、434a—第一板面
34b、234b、434b—第二板面
34c、434c—开口部
36—金属线
36a—前端部
36b—后端部
34A、234A、434A—主体部
34Aa、234Aa、434a—前端面
34Ab、434Ab—水平突出部
34Ac—定位孔
34B、234B、434B—立壁部
34Ba、234Ba、434Ba—下端面
42、142、242、342、442—绝缘片
44、144、244—导电层
44a—第一供电部
44b—第二供电部
50,450—反射镜
50a、450a—反射面
50s、450s—反射元件
52、452—光源支撑部
52a—切口部
52b、452b—接合片
52c、452c—定位销
60—电源侧连接器
62—框体
64—金属端子
246—连接器
M1、M2—加工用材料
具体实施形态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的正面图,图2是图1的II-II线截面图。
在图1、2中,X所示的方向是“灯具前方”,Y所示的方向是与“灯具前方”正交的“左方向”(从灯具正面看是“右方向”),Z所示的方向是“上方向”。在图1、2以外的图中也同样。
如图1、2所示,本实施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是设置在车辆前端部的前照灯,形成两个灯具单元20A、20B以沿车宽方向排列的状态组装于由灯体12和安装在该灯体12的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状透光罩14形成的灯室内的结构。
各灯具单元20A、20B具备光源单元30和反射镜50。
光源单元30具备发光元件32和支撑该发光元件32的金属板34,以使发光元件32的发光面32a向上的状态配置。
反射镜50具备由多个反射元件50s形成的反射面50a,在各反射元件50s中使来自发光元件32的射出光朝向灯具前方反射。
在反射镜50的下端部形成在使光源单元30定位状态下对其进行支撑的光源支撑部52。并且,通过将电源侧连接器60从灯具后方侧相对由该光源支撑部52支撑的光源单元30安装,向光源单元30供电。
两个灯具单元20A、20B的构成反射镜50的反射面50a的各反射元件50s的表面形状互相不同,但除此之外的结构都相同。两个灯具单元20A、20B的反射镜50由树脂制部件构成,相互形成一体。
并且,本实施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通过来自两个灯具单元20A、20B的照射光形成所需的配光图案(例如近光用配光图案)。
图3是图2的III部分的详细图。图4和图5是将光源单元30与电源侧连接器一起表示的俯视图和立体图。
如图3~5所示,光源单元30的金属板34构成为包括沿水平面延伸形成的主体部34A、和从该主体部34A的后端位置以L字形折弯的状态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立壁部34B。在本实施形态中,从主体部34A的前端面34Aa到立壁部34B的下端面34Ba呈L字形延伸的方向成为“所需方向”。
金属板34由板厚一定的铝板构成,作为其具体的材质,例如使用A1050(JIS记号)的铝材料。并且,在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和第二板面34b施以黑色氧化铝膜处理。在本实施形态中,主体部34A的上表面及立壁部34B的后表面构成第一板面34a,主体部34A的下表面及立壁部34B的前表面构成第二板面34b。
金属板34以一定的左右宽度形成,其主体部34A的前端面34Aa和立壁部34B的下端面34Ba形成为在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金属板34的主体部34A和立壁部34B的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34c。该开口部34c在位于立壁部34B的上端部的部分形成横长矩形的形状,在位于主体部34A的部分在左右两处形成狭缝状。
金属板34的主体部34A的后端部在开口部34c的左右两侧与立壁部34B连接,另外,位于其后端部的左右方向中央的部分形成朝着灯具后方沿水平面延伸的水平突出部34Ab。该水平突出部34Ab的后端面相比立壁部34B的后表面稍稍位于灯具后方侧。
在金属板34的主体部34A,在其后部区域形成左右一对定位孔34Ac。
在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粘贴绝缘片42,在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导电层44叠层于该绝缘片42。
绝缘片42是具有1mm以下厚度的聚酰亚胺制的片材,在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中,形成为从主体部34A的前端面34Aa至立壁部34B的下端面34Ba,朝上述所需方向延伸。
具体地说,绝缘片42在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区域以比开口部34c稍宽的左右宽度形成为带状。
但是,绝缘片42没有在形成开口部34c的部分形成,而是在水平突出部34Ab中形成为延伸直到其后端面。
此外,绝缘片42在主体部34A的左右方向中央区域,在面对其前端面34Aa的区域,以及在立壁部34B的左右方向中央区域,在面对其下端面34Ba的区域分别切口成矩形状。此时,绝缘片42在主体部34A和立壁部34B以相同的左右宽度切口,但是,相比主体部34A的切口深度(灯具前后方向的长度),立壁部34B的切口深度(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为大的值。
并且,由此,第一板面34a中的绝缘片42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设定为1/2以下的值(例如20~50%左右的值)。此时,绝缘片42形成为与位于主体部34A的部分相比,位于立壁部34B的部分成为粘贴面积的占有率小的值(例如,位于主体部34A的部分为30~50%程度的值,位于立壁部34B的部分为20~40%程度的值)。
左右一对导电层44在位于绝缘片42的主体部34A的部分的左右方向中央区域,以多少隔开间隔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地配置。此时,各导电层44从绝缘片42的前端缘附近位置延伸到其后端位置(即水平突出部34Ab的后端面的位置),形成带状。
各导电层44的前端部构成第一供电部44a,其后端部构成第二供电部44b。各导电层44由厚度约为0.6mm的铜箔构成,在第一和第二供电部44a、44b以外的部分,在其上面形成抗蚀剂层。
发光元件32构成为在左右一对导电层44的第二供电部44b,与电源侧连接器60电连接。
发光元件32是白色发光二极管,其发光面32a形成为横长矩形状。该发光元件32在其发光面32a的灯具后方侧形成左右一对平板状的端子部32b。
发光元件32配置在金属板34的主体部34A的第一板面34a的中央稍稍靠向灯具前方的位置。此时,发光元件32在从左右一对导电层44向灯具前方侧离开的位置(即主体部34A的第一板面34a中没有粘贴绝缘片42的区域)固定在第一板面34a。通过使用具有导热性的粘合剂将发光元件32粘合固定。
发光元件32通过金属线36与各导电层44的第一供电部44a电连接。
各金属线36由铝制带构成,形成为拱形弯曲延伸。而且,各金属线36在其前端部36a通过超声波焊接相对发光元件32的各端子部32b固定,在其后端部36b通过超声波焊接相对各导电层44的第一供电部44a固定。
电源侧连接器60是卡边缘连接器,构成为从灯具后方侧对着金属板34的主体部34A的水平突出部34Ab进行安装。
即,电源侧连接器60构成为左右一对金属端子64收纳在框体62的内部空间。各金属端子64在框体62的内部空间的上部朝着灯具前方延伸,在电源侧连接器60的安装完成的状态下,各金属端子64弹性变形,与各导电层44的第二供电部44b接合。
如图1~3所示,反射镜50的光源支撑部52形成为在反射镜50的下端部沿着水平面呈平板状延伸,在其主体部34A支撑光源单元30的金属板34。
光源支撑部52在俯视图中以比金属板34的主体部34A大一圈的矩形形状的外形形状朝着灯具前方延伸,在其左右方向中央区域形成向着灯具后方侧开口的切口部52a,该切口部52a将发光元件32和左右一对导电层44以矩形形状包围。
在光源支撑部52中,在围住金属板34的主体部34A的位置形成四个接合片52b,另外,在与主体部34A形成的左右一对定位孔34Ac对应的位置形成左右一对定位销52c。
并且,通过使得金属板34的主体部34A相对于反射镜50的光源支撑部52从下方压接,在上下方向定位状态下,光源单元30由反射镜50支撑。此时,在左右一对定位销52c***左右一对定位孔34Ac的状态下,通过四个接合片52b与金属板34的主体部34A接合,使光源单元30在灯具前方及左右方向上都定位。
图6是表示本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光源单元30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即通过对呈带状延伸的加工用材料M1的切取,统一制造多个金属板34的工序)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6(a)所示,事先制造使多个金属板34沿所需方向连续配置的加工用材料M1。此时,加工用材料M1预先构成为在多个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粘贴单一的绝缘片42,同时,在绝缘片42的多处层叠一对导电层44。
然后,通过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对加工用材料M1进行裁断,切取如图6(b)所示的金属板34。与此同时,在金属板34还通过冲孔形成开口部34c和左右一对定位孔34Ac。
此后,如图6(c)所示,通过在上述所需方向的中途位置将金属板34垂直向下折弯形成L字形,由此完成具有主体部34A和立壁部34B的金属板34。
在上述工序中,加工用材料M1形成层叠了导电层44的绝缘片42连续粘贴在多个金属板34的结构,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
另外,通过在加工用材料M1的阶段预先形成稍长的导电层44,当截断金属板34折弯时,导电层44在主体部34A的第一板面34a延伸直到水平突出部34Ab的后端面的位置。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光源单元30是由金属板34支撑发光元件32的结构,另外,在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粘贴层叠了沿所需方向延伸的导电层44的绝缘片42,金属板34具备主体部34A和在上述所需方向的中途位置从主体部34A折弯而形成的立壁部34B,发光元件32在与导电层44电连接的状态下在主体部34A中固定在第一板面34a,绝缘片42形成为延伸至金属板34中的上述所需方向的两端面(即,从主体部34A的前端面34Aa到立壁部34B的下端面34Ba),因此,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也就是说,金属板34具备从固定发光元件32的主体部34A折弯形成的立壁部34B,因此,不仅从金属板34的主体部34A,还能够从该立壁部34B有效地散发发光元件32产生的热量。
另外,绝缘片42形成为延伸至金属板34中的上述所需方向的两端面,因此,通过预先将粘贴有绝缘片42的金属板34在上述所需方向连续形成,将其裁断折弯,可以统一制造多个金属板34。由此,可以有效地制造多个光源单元30,从而降低光源单元30的成本。
这样,根据本实施形态,在由金属板34支撑发光元件32的光源单元30中,可以实现降低成本,使发光元件32产生的热量从金属板34有效地散发。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一板面34a的绝缘片42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设定为1/2以下的值,因此,能够从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有效地散发发光元件32产生的热量。
此时,绝缘片42形成为:与位于主体部34A的部分相比,位于立壁部34B的部分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小,因此,发光元件32和导电层44的电连接容易进行,在发光元件32产生的热量能从立壁部34B的第一板面34a有效地散发。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金属板34由铝板构成,对该第一板面34a实施黑色氧化铝膜处理,因此,能够充分提高在第一板面34a上未粘贴绝缘片42的区域的散热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对金属板34的第二板面34b也实施黑色氧化铝膜处理,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金属板34的散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绝缘片42由聚酰亚胺制片材构成,但其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定,除此之外,也可以是由例如PET那样的聚酯制片材或环氧类片材等构成。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对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及第二板面34b实施黑色氧化铝膜处理,但也可以仅对第一板面34a和第二板面34b中的任意一方实施黑色氧化铝膜处理,另外,也可以取代黑色氧化铝膜处理而实施通常的氧化铝膜处理。此外,作为金属板34,也可以采用铜板等代替铝板,然后在第一板面34a和/或第二板面34b上实施黑色涂装。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金属板34的结构是立壁部34B从沿水平面延伸形成的主体部34A的后端位置垂直向下折弯而形成,也可以不是垂直向下而是朝向斜下方折弯。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车辆用灯具10具备两个灯具单元20A、20B,但也可以是具备单一或三个以上的灯具单元。
接下来,说明关于上述实施形态的变形例。
首先,说明关于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一变形例。
图7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130的与图5相同的图。
如图7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13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但发光元件132以及绝缘片142和左右一对导电层144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不同。
即,本变形例的发光元件132也是白色发光二极管,具有形成横长矩形的发光面132a,但形成在其下端面与左右一对的导电层144电连接的结构。
本变形例的绝缘片142也是在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中形成为从主体部34A的前端面34Aa沿所需方向延伸至立壁部34B的下端面34Ba,在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区域形成左右宽度比开口部34c稍宽的带状。
另外,本变形例的绝缘片142也在主体部34A和立壁部34B以相同的左右宽度切口,但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绝缘片42相比,以更宽的左右宽度切口,并且,主体部34A的切口深度(灯具前后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上述实施形态场合小得多的值。
在本变形例中,左右一对导电层144也配置在绝缘片142中位于主体部34A的部分的左右方向中央区域,多少隔开间隔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此时,各导电层144从绝缘片142的前端缘附近位置延伸直到其后端位置(即水平突出部34Ab的后端面的位置),形成带状。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使发光元件132跨越左右一对导电层144的前端部而载置在绝缘片142,进行发光元件132与各导电层144的电连接。
在本变形例中,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中的绝缘片142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也设定为1/2以下的值(例如20~50%程度的值),并且,与位于主体部34A的部分相比,位于立壁部34B的部分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小。
即使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关于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二变形例。
图8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230的与图5相同的图。
如图8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23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一变形例的情况相同,但与上述第一变形例的情况不同的地方是其具有连接到电源侧连接器(未图示)的连接器246,因此,金属板234和绝缘片242以及左右一对导电层244的结构也不同于第一变形例。
即,在本变形例的金属板234中,没有形成上述第一变形例的金属板34那样的开口部34c,左右一对导电层244形成为延伸到金属板234的第一板面234a中的主体部234A和立壁部234B的连接部分的曲面区域的前端位置(即,在主体部234A中,第一板面234a沿着水平面延伸的区域的后端位置)。
并且,连接器246通过在主体部234A的后端部跨越左右一对导电层244的后端部,载置在绝缘片242,与各导电层244进行电连接。此时,连接器246配置在从左右一对导电层244的后端缘朝灯具前方侧多少离开的位置(例如离开2mm程度的位置)。
本变形例的绝缘片242也形成为在金属板234的第一板面234a中从主体部234A的前端面234Aa沿上述所需方向延伸到立壁部234B的下端面234Ba。此时,绝缘片242以与上述第一变形例的情况相同的左右宽度形成,但是,立壁部234B的切口深度(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上述第一变形例的情况多少大些的值。
在本变形例中,金属板234的第一板面234a中的绝缘片242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也设定为1/2以下的值(例如20~50%程度的值),并且,与位于主体部234A的部分相比,位于立壁部234B的部分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小。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金属板234也由板厚一定的铝板构成,在其第一板面234a和第二板面234b上实施黑色氧化铝膜处理。
即使采用了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时,在本变形例中,左右一对导电层244不是形成为绕入到主体部234A和立壁部234B的连接部分,其后端缘设定在主体部234A中第一板面234a沿水平面延伸的区域的后端位置,因此,当金属板234折弯成L字形时,可以防止导电层244无意中从绝缘片242剥离。另外,连接器246配置在从左右一对导电层244的后端缘朝灯具前方侧离开的位置,因此,当金属板234折弯成L字形时,可以防止产生不合理的应力。
接着,说明关于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三变形例。
图9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330的与图5相同的图。
如图9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33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但绝缘片342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不同。
即,本变形例的绝缘片342也形成为在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从主体部34A的前端面34Aa沿所需方向延伸至立壁部34B的下端面34Ba,但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不同,其形成为延伸至与上述所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面(即左右方向的两端面)。
此时,本变形例的绝缘片342也在主体部34A和立壁部34B以相同的左右宽度切口,但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绝缘片42相比,以相当宽的左右宽度(即比金属板34的左右宽度多少小些的左右宽度)切口。绝缘片342的主体部34A和立壁部34B的切口深度设定为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的值。
在本变形例中,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中的绝缘片342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设定为1/2以下的值(例如20~50%程度的值),并且,与位于主体部34A的部分相比,位于立壁部34B的部分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小。
图10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330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即通过从以宽幅呈带状延伸的加工用材料M2的切取,统一制造多个金属板34的工序)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10(a)所示,预先制造使多个金属板34在所需方向以及与之正交的方向连续配置的加工用材料M2。
此时,加工用材料M2预先构成为在多个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粘贴单一的绝缘片342,并且在绝缘片342的多处层叠一对导电层44。
并且,通过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将加工用材料M2截断成格子状,切取如图10(b)所示的金属板34。与此同时,在金属板34还通过冲孔形成开口部34c和左右一对定位孔34Ac。
此后,如图10(c)所示,通过在上述所需方向的中途位置将金属板34垂直向下折弯形成L字形,由此,完成具有主体部34A和立壁部34B的金属板34。
在上述工序中,加工用材料M2构成为层叠了导电层44的绝缘片342连续粘贴在多个金属板34,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
另外,通过在加工用材料M2的阶段预先形成稍长的导电层44,当截断金属板34并折弯时,导电层44在主体部34A的第一板面34a延伸到水平突出部34Ab的后端面的位置。
即使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如本变形例那样,如果绝缘片342形成为在金属板34中延伸至与上述所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面,则通过使第一板面34a粘贴有绝缘片342的金属板34不仅在上述所需方向,还在与之正交的方向上连续形成,将其二维地裁断,能够更有效地制造多个光源单元30。由此,可以进一步促进光源单元30的成本降低。
接着,说明关于上述实施形态的第四变形例。
图11是将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430与反射镜450一起表示的与图3相同的图。
如图11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43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但是金属板434和绝缘片442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不同,另外反射镜450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不同。
即,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430是将上述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光源单元30以上下反转的状态由反射镜450支撑的结构。
本变形例的金属板434是立壁部434B相对于主体部434A向第一板面434a侧折弯的结构。
也就是说,金属板434构成为立壁部434B从沿水平面延伸形成的主体部34A的后端位置折弯形成L字形的状态下垂直向下延伸。并且,主体部434A的下表面和立壁部434B的前表面构成第一板面434a,主体部434A的上表面和立壁部434B的后表面构成第二板面434b。
金属板434除此之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金属板34相同。
即,金属板434以一定的左右宽度形成,其主体部434A的前端面434Aa和立壁部434B的下端面434Ba以沿着与灯具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在主体部434A和立壁部434B的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434c。而且,在金属板434的主体部434A的后端部形成水平突出部434Ab,主体部34A的后部区域形成左右一对定位孔(未图示)。在本变形例中,在金属板434的第一板面434a和第二板面434b也实施黑色氧化铝膜处理。
本变形例的绝缘片442也是在金属板34的第一板面34a中形成为从主体部34A的前端面34Aa沿所需方向延伸至立壁部34B的下端面34Ba。此时,绝缘片442的形成范围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
即,在本变形例中,金属板434的第一板面434a中的绝缘片442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也设定为1/2以下的值(例如20~50%程度的值),并且,与位于主体部434A的部分相比,位于立壁部434B的部分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小。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光源单元430以发光元件32使其发光面32a朝下的状态配置。
本变形例的反射镜50具备形成多个反射元件450s的反射面450a,在各反射元件450s中使来自发光元件32的照射光朝向灯具前方反射。
在反射镜450的上端部形成在使光源单元430定位状态下对其进行支撑的光源支撑部452。并且,通过从灯具后方侧对该光源支撑部452支撑的光源单元30安装电源侧连接器60,从而向光源单元430供给电力。此时,电源侧连接器60以从上述实施形态的姿势上下反转的状态安装。
光源支撑部452具有使上述实施形态的光源支撑部52上下反转的形状,形成有四个接合片452b和左右一对定位销452c。
即使在本变形例中,金属板434的第一板面434a中的绝缘片442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设定为1/2以下的值(例如20~50%程度的值),并且,与位于主体部434A的部分相比,位于立壁部434B的部分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小。
即使采用本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及其变形例中作为规格表示的数值只是示例,当然也可以将这些数值适当设定为不同的值。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及其变形例中记载的结构,可以采用除此以外的各种变更后的结构。

Claims (9)

1.一种光源单元,包括发光元件和支撑上述发光元件的金属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金属板的第一板面,粘贴层叠沿所需方向延伸的导电层的绝缘片,
上述金属板包括主体部,以及在上述所需方向的中途位置从上述主体部折弯而形成的立壁部,
上述发光元件在与上述导电层电连接的状态下在上述主体部固定在上述第一板面,
上述绝缘片形成为延伸至上述金属板中的上述所需方向的两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片形成为延伸至上述金属板中的与上述所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板面中的上述绝缘片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设定为1/2以下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板面中的上述绝缘片的粘贴面积的占有率设定为1/2以下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绝缘片的位于上述主体部的部分相比,上述绝缘片的位于上述立壁部的部分的上述粘贴面积的占有率小。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绝缘片的位于上述主体部的部分相比,上述绝缘片的位于上述立壁部的部分的上述粘贴面积的占有率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板由铝板构成,
在上述第一板面施以氧化铝膜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板面施以黑色氧化铝膜处理或黑色涂装。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板面施以黑色氧化铝膜处理或黑色涂装。
CN202110906804.8A 2020-09-16 2021-08-09 光源单元 Pending CN1142638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5616A JP2022049417A (ja) 2020-09-16 2020-09-16 光源ユニット
JP2020-155616 2020-09-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3887A true CN114263887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24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6804.8A Pending CN114263887A (zh) 2020-09-16 2021-08-09 光源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49417A (zh)
CN (1) CN114263887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4677A (ja) * 2009-12-25 2011-07-07 Koito Mfg Co Ltd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車輌用灯具
JP2013211453A (ja) * 2012-03-30 2013-10-10 Kobe Steel Ltd Led照明用ヒートシンク
CN103423684A (zh) * 2012-05-14 2013-12-04 Sl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灯具
CN203868806U (zh) * 2014-02-24 2014-10-08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201621223A (zh) * 2014-12-09 2016-06-16 綠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7816697A (zh) * 2016-09-13 2018-03-2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安装基座、发光装置、移动体用照明装置以及移动体
CN109114515A (zh) * 2017-06-26 2019-01-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安装基台、部件安装模块以及移动体
CN110462283A (zh) * 2017-05-24 2019-11-1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10671675A (zh) * 2018-07-02 2020-01-10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以及灯具单元制造方法
JP2020047565A (ja) * 2018-09-21 2020-03-2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灯具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4677A (ja) * 2009-12-25 2011-07-07 Koito Mfg Co Ltd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車輌用灯具
JP2013211453A (ja) * 2012-03-30 2013-10-10 Kobe Steel Ltd Led照明用ヒートシンク
CN103423684A (zh) * 2012-05-14 2013-12-04 Sl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灯具
CN203868806U (zh) * 2014-02-24 2014-10-08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201621223A (zh) * 2014-12-09 2016-06-16 綠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7816697A (zh) * 2016-09-13 2018-03-2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安装基座、发光装置、移动体用照明装置以及移动体
CN110462283A (zh) * 2017-05-24 2019-11-1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09114515A (zh) * 2017-06-26 2019-01-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安装基台、部件安装模块以及移动体
CN110671675A (zh) * 2018-07-02 2020-01-10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以及灯具单元制造方法
JP2020047565A (ja) * 2018-09-21 2020-03-2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灯具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49417A (ja)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35453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車輌用灯具
JP5727076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フレキシブル回路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US6821143B2 (en) Device supporting a light-emitting diode for an automobile signalling system,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evice
KR102129647B1 (ko) 광전자 조명 모듈, 광전자 조명 장치 및 차량 헤드램프
JP4470906B2 (ja) 照明装置
JP2010184648A (ja) 発光装置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547520B2 (ja) Led照明装置
JP4605789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車輌用灯具
JP3743186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
JP4479839B2 (ja) パッケージ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5786104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板、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CN109556074B (zh) 灯具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
CN112254103B (zh) 光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具
JP7360343B2 (ja)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JP2015220035A (ja) Led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灯具
CN114263887A (zh) 光源单元
JP2010027937A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線状光源装置
JP4450234B2 (ja) 照明装置
JP2020047565A (ja) 灯具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CN212204389U (zh) 光源单元及车辆用灯具
JP4865666B2 (ja) 電子部品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14839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US20070108464A1 (en) Led package with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and led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13167463A (zh) 电路基板及车辆用灯具
CN217719593U (zh) Led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