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06A -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跟踪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跟踪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06A
CN1142106A CN96107569A CN96107569A CN1142106A CN 1142106 A CN1142106 A CN 1142106A CN 96107569 A CN96107569 A CN 96107569A CN 96107569 A CN96107569 A CN 96107569A CN 1142106 A CN1142106 A CN 1142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cking
recording
main beam
shave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7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348C (zh
Inventor
野田和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Conlu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Conlu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Conlux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Conlu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3Multi-beam tracking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cards or other card-like flat carriers, e.g. flat sheets of optical film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在记录介质(11)上记录数据期间,使用访问导向道(13)的辅助光束(31,32)进行跟踪,像传统的三束法所做的那样。在从记录介质(11)上复制数据期间,使用按推挽法访问在记录道(14)中记录的数据凹坑(15)的主光束(30)进行跟踪。此外,还提供依据三束法和推挽法的两个跟踪控制电路(20,24),并且经开关21来选择由这两个电路输出的并且基于三束法和推挽法的跟踪控制信号的使用。

Description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跟踪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涉及向诸如光卡之类的光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和从该光记录介质复制数据时相对于该介质的一个期望的数据记录道跟踪从光记录/复制头发出的光束的方法和设备。
众所周知,光信息记录和复制设备向卡片状光记录介质(以下称之为光卡)记录信息并从这种光卡上复制信息的方法都是让光卡相对于光头移动,使光卡移动中基本上垂直于光头发出的激光束的光轴。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日益增多的利用,渴望广泛使用光卡,这是因为光卡非常适合于携带、安全、尺寸小但有相当大的存贮容量的缘故;现在已经提出光卡的各种各样的应用前景。
图5A和5B表示的是光卡的典型结构,图5A是公知光卡11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的光卡11的一部分(剖面“A”)的放大的视图。在图5B中,标号12代表记录/复制区,标号13代表导向道,标号14代表数据记录道,每个数据记录道14都位于两个导向道13之间。在光卡11的记录/复制区12,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导向道13和数据记录道14。记录/复制区12包括例如由氯化银照相材料作为主要材料构成的记录层。从光头向记录层照射具有合适能量的激光点,就在数据记录道14中形成或记录了被称之为“凹坑”15的光信息单元。沿x轴方向(平行于光卡11的数据道14和导向道13的长度的方向)相对于光头移动光卡11,就可改变激光照射光点在该记录层上的位置,从而就可以按相对于期望的数字信息的期望的结构形成一系列凹坑。向光卡11的记录层写入一行凹坑、或从光卡11的记录层读出一行凹坑,就可完成期望的数字信息的记录、或复制。导向道13和数据记录道14的非记录部分(即,其中没有形成数据凹坑15的部分)具有不同的光反射特性;例如,导向道13的反射率低于未记录数据的记录道部分的反射率。
为了在光卡11的数据记录道14中形成凹坑行,通常的处理方法是使用诸如直线电机之类的驱动机构相对于光头来移动光卡11。但由于驱动机构的操作精度有限,这种现有技术的处理方法不可能可靠地避免结构位置误差的发生,这是因为这些凹坑不可能完全精确地在导向道13之间的数据记录道14的中央部分上形成的缘故这就要产生严重的问题:不可能准确地记录期望的信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用准确定位在两个相邻导向道13之间的记录道14的中央部分的激光束光点进行凹坑记录操作是绝对必要的。还必须用精确定位在记录道14的中央部分以激光束点来完成所记录的凹坑的复制。为此,一直在使用自动跟踪控制(常简写为“AT控制”),其目的在于把激光束光点总是定位在一个最佳位置,同时还能不断地补偿产生的任何机械位置误差。
至今,一直在用所谓“三束法”对记录和复制进行自动跟踪控制,按照三束法,从光头发射出三个彼此隔开预定距离的激光束,使中央激光束(主激光束)对应于数据记录道14,用作记录/复制光束,并且使中央激光束两侧的另外两个激光束(辅助激光束)对应于数据记录道14两侧的导向道13,用作跟踪光束。即,三束法测量两个辅助激光束从光卡11上的相应反射光,以便对激光束照射位置进行伺服控制,使跟踪的光束按预定的位置关系准确地对应于导向道13,并且使中央的主光束总能准确地定位在数据记录道14的预定的中央部分。另外,还必须使激光束一直稳定聚焦在光卡11的记录层上,为此还要按常规方式完成自动聚焦控制。
通过经跟踪线圈和聚焦线圈施加的电磁力沿Y轴方向(即,垂直于光卡11的数据记录道和导向道的方向)和Z轴方向(即,垂直于光卡11的记录/复制表面的方向)精确驱动光头的物镜,就可完成上述的自动跟踪和聚焦控制操作。物镜操作的目的是向光卡11的记录层上聚焦由光头发出的激光束,从而在记录层上形成聚焦光点(在使用上述三束法的情况下有三个光点)。
下面较详细地描述按照三束法的自动跟踪控制。按三束法,从光头发出主光束30和辅助光束31、32,使三个光束按预定的位置相互关系照到光卡11上,如图6A所示。通过上述的跟踪线圈精确地控制光头发出的照射光束的相应位置,使辅助光束31、32的大约1/2部分准确照射在位于数据记录道14两侧的两个导向道13上,同时沿平行于记录道14的长度方向(即,X轴方向)相对于光头移动光卡11。在此情况下,对代表辅助光束31和32的反射光量的信号(反射光信号)进行差分放大,然后进行伺服控制,使差分放大的输出变为0。在记录数据过程中,对于每个预定的数据记录点增大主光束30的光强,同时按上述方式进行跟踪控制,从而在数据记录道14中形成数据凹坑。
类似地,对于按三束法所记录的数据的复制,向数据记录道14照射主激光光束30,同时辐照三个光束,使辅助光束31和32的大约1/2部分准确照射到两个导向道13上,从而进行跟踪控制。具体来说,把检测到的来自数据记录道14的反射光的强度变化转变成电流变化,从而来复制记录的数据。让用来复制数据的主光束30的强度低于用来记录数据的主光束30的强度;一般来说,复制光束强度约为记录光束强度的1/10。
虽然三束法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方法,并且经常用于下述情况:在一个指定的数据记录道的两侧照射辅助光束以实现跟踪控制,像在复制CD(高密度光盘)那样;但这种方法存在缺点:如果记录道两侧的导向道的宽度和光的反射率不均匀,和/或如果两个辅助光束的光强度不均衡,则记录下来的某些数据将偏离记录道的中心,这是不期望的。
这就是说,如果在记录道14两侧的导向道13具有均匀的宽度和光的反射率,并且两个辅助光束的光强度相当,那么两个辅助光束31和32的定位位置就应使在两个导向道13上能准确照射辅助光束31和32的对应的一半,即在相应的导向道13上刚好照射辅助光束31和32的一半,如图6A所示。于是,可向数据记录道14的中央部分准确照射主光束30,使道14中的一排记录数据凹坑的中心线14C刚好位于两个导向道13的中间,没有任何位置偏差。
然而,当一个导向道13(如,导向道13a)的反射率大于另一个导向道13(如,导向道13b),则要进行自动跟踪,使多于一半的辅助光束点31照射到反射率较高的导向道13a,并使少于一半的辅助光束点32照射到反射率较低的导向道13b,如图6B所示,从而可使两个辅助光束31和32的相应反射强度变成相等。因此,主光束点30偏离数据记录道14的中心、偏向一个导向道13a,并且记录道14中的一排记录数据凹坑的中心线14C偏离记录道14的中心,如图6B所不。
相反,当导向道13a的反射率小于另一个导向道13b时,也要进行自动跟踪,使主光束30的照射光点偏离记录道14的中心、偏向导向道13b,从而使道14中的一排记录数据凹坑的中心线14C偏离记录道14的中心,偏向导向道13b。
进而,当一个辅助光束(如,辅助光束31)的光强度大于另一个辅助光束(如辅助光束32)的光强度时,也要完成自动跟踪,使多一半的辅助光束点31照射到导向道13a上,并使少一半的辅助光点32照射到导向道13b上,如图6C所示,从而使两个辅助光束31和32各自的光强度变为均衡。因而,使主光束点30偏离数据记录道14的中心、偏向一个导向道13a,并且道14中的一排记录数据凹坑的中心线14C偏离了记录道14的中心,偏向导向道13a,如图6C所示。
相反,当辅助光束31的反射率小于另一个辅助光束32时,也进行自动跟踪,使主光束30的照射光点偏离记录道14的中心、偏向导向道13b,其结果是道14中的一排记录数据凹坑的中心线14C偏离了记录道14的中心,偏向导向道13b。
只要严格地按照和数据记录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进行数据复制,则这排记录数据凹坑中心线14C的位置偏差并无大碍。然而,因为数据复制条件通常不同于数据记录条件,所以就会产生问题,即降低了复制的数据信号的电平,这当然是不期望的。
假设一种情况:在数据记录中使用的两个辅助光束的光强度是不均衡的,因此记录的数据凹坑偏离开数据记录道14的中心,偏向一个导向道13a,引起这排记录数据凹坑中心线14C的位置偏差,如图7所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让在数据复制过程中所用的两个辅助光束的光强度完全均衡,或者让该两个光强度以和记录过程中的不均衡条件相反的方式产生不均衡,那么就可以完成自动跟踪,使复制的主光束30的位置偏离这排记录数据凹坑中心线14C,如图7所示。由于在数据凹坑15和主光束30之间存在着这样一个位置偏差,所以会减小反射光强度的变化,使复制的数据信号的电平减小,从而减小了C/N比(载波/噪声比)。这将导致复制的数据的误差加大。进而,即使这排记录数据凹坑的中心线14C与记录道14的中心重合,一旦数据复制中使用的两个辅助光束的光强度不等时也要出现类似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跟踪方法和设备,使数据复制主光束总能准确照射到数据记录道中记录的一排数据凹坑的中心,并且即使记录数据凹坑行有位置偏差、或者两个数据复制辅助光束的光强度不等时也能避免复制的数据信号的电平下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跟踪方法,该方法用于靠近数据记录道有导向道的光记录介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期间,通过使用一个光头进行跟踪,光头发出数据记录主光束和跟踪辅助光束,并且使用辅助光束访问导向道;以及,从记录介质复制数据期间,通过使用一个光头进行跟踪,光头至少发出一个数据记录主光束,并且使用主光束按推挽法访问记录在记录道中的数据凹坑的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跟踪设备,该光记录介质具有靠近数据记录道的导向道,所说设备包括:第一跟踪部分,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期间使用光头进行跟踪,所说光头发出数据记录主光束和跟踪辅助光束,并且使用辅助光束访问导向道;以及,第二跟踪部分,用于从记录介质复制数据期间使用光头进行跟踪,所说光头至少发出一个数据记录主光束,并且使用主光束按照推挽法访问记录在该记录道上的数据凹坑的位置。
按照这样安排的本发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期间,通过使用光头进行跟踪,光头发出数据记录主光束和跟踪辅助光束,并且使用发出的辅助光束去访问导向道。即,在数据记录期间,例如按照三束法进行跟踪。在从记录介质复制数据期间,通过使用光头进行跟踪,该光头至少发出一个数据记录主光束,并且使用发出的主光束按照推挽法访问在记录道中记录的数据凹坑的位置。于是,准确地进行了自动跟踪控制,即使数据记录道中的一排记录数据凹坑的中心偏向位于记录道两侧的两个导向道之一,使用主光束的推挽跟踪也能使主光束准确照射到每一个记录凹坑上,使它们大致同轴。因此,本发明能够有益地防止复制数据的信号电平和C/N比的不期望出现的减小。
当照射到数据记录道上的主光束偏离数据凹坑的中心时,主光束的反射光沿垂直于数据记录道的方向(即,Y轴方向)出现光强度的不对称分布。使用主光束的推挽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跟踪方法,该方法检测的是不对称强度分布的差,并且控制主光束的照射位置以消除该强度分布差,即控制通过主光束的反射光受光部件检测到的沿Y轴方向的反射光强度分布,从而实现对称均衡。例如,可以提供一个受光部件,至少可将该受光部件分成两个相互分开的并且垂直于轨道的元件,以便可以协调接收主光束的反射光,在这种情况下推挽法可以控制主光束的照射位置,以均衡两个分开的受光元件的输出信号。对于未记录的(空的)光卡,不可能完全使用主光束的推挽法,这是因为该光卡只有导向道,在数据记录道上尚未记录任何数据凹坑行,因此必须进行使用辅助光束访问导向道的跟踪。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特征和其它特征,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记录/复制头的典型实例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光头中的受光部件的典型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与图1和2的光头中的受光部件结合的跟踪控制电路的实例结构的方块图;
图4A和4B是说明图3的实施例中在数据复制期间进行推挽跟踪控制的示意图;
图5A是表示在传统的光卡上的数据记录/复制区的一个实例的平面图;
图5B是表示图5A的数据记录/复制区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平面图;
图6A-6C是表示按照现有的三束法向光卡的数据道和导向道照射主光束和辅助光束的各种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说明在数据记录道中记录的数据凹坑的位置偏差和复制激光束的照射位置偏差的示意图,该位置偏差是有待解决的现有技术的问题。
图1表示适于用来实施本发明的光头1的一个典型结构。在图1中,由半导体激光器2发出的发散激光光束3通过准直透镜4会转换一个校准的光束5,然后通过衍射光栅结构6分为多个光束。多个光束穿过分光器7,并且通过物镜8聚焦,以便照射到光记录介质(如,光卡11)上。光记录介质或光卡11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向道13和数据记录道14,和常规的图5所示的光卡的情况类似。在该实施例中的这些道13和14不必一定是平行安排的直线轨道,而可以是平行地安排在一个盘形记录介质上的弧形的或圆形的轨道。
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光头1发出的光束可以是3个光束,包括一个聚焦的主光束30和位于主光束30的两侧并且相对于主光束30倾斜预定角度的两个辅助光束31、32,和图6、7中的传统公知实例类似。
在数据记录期间,半导体2发出极大激光功率的光束,并且通过主光束来记录期望的数据,与此同时使用射向导向道13的两个辅助光束31和32、按三束法进行自动跟踪。通过改变从半导体激光器2施加的电压来实现数据记录。例如,当在一个期望的凹坑位置记录数据时,主光束30的激光功率可以是10mW(毫瓦),两个辅助光束31和32的激光功率可以是1mW。
另一方面,在数据复制期间,半导体激光器2发出的激光功率降低到数据记录期间所用的激光功率的十分之一,并且在使用激光功率保持不变的主光束30按照推挽方法进行自动跟踪控制的同时复制期望的数据。
尽管这里没有具体描述,但在数据记录和数据复制期间都要使用主光束30按照常规的象散方法进行聚焦控制。
在数据记录和复制期间,从光卡11反射的激光束穿过物镜8返回到分光器7,在这里激光束向受光透镜16反射。激光束由受光透镜16会聚,然后输入到受光单元17。
例如,如图2所示,受光单元17包括4个中央受光部件17a、17b、17c、和17d,它们配合动作以接收单个主光束30的反射光30γ;受光单元17还包括两个侧向受光部件17e和17f,分别用于接收辅助光束31和32的反射光31r和32r。如图2所示,4个中央受光部件17a,17b,17c,17d大体设置成一个正方形,侧向受光部件17e、17f设在部件17a,17b,17c,17d的正方形布局的两侧。让主光束30从光卡11的反射光30r输入到按正方形排列的4个中央受光部件17a、17b、17c、17d的中央,并且让辅助光束31和32从光卡11的反射光31r和32r分别输入到侧向受光部件17e、17f。在图2中,箭头X和Y代表光头1和光头11彼此相对的移动方向;箭头X的方向对应于轨道的纵向方向,箭头Y的方向对应于垂直于轨道并相对于光卡11精确移动光束以得到期望的自动跟踪控制的方向。
图3表示在数据记录期间和数据复制期间从受光单元17取出跟踪控制信号的一个典型的电路。
接收两个辅助光束31和32的反射光31r和32r的部件17e和17f的输出信号Ve和Vf输入到差分电路20,差分电路20输入该输出信号Ve和Vf之差(Ve-Vf),以此作为基于三束法的跟踪控制信号St。在数据强录期间,对开关21进行连接,以选择差分电路20的输出信号St作为跟踪控制信号ST。把由开关21这样选择出来的跟踪控制信号ST加到一个跟踪执行机构(未示出)上,以完成数据记录的跟踪伺服控制,即,使跟踪控制信号ST(即,St)变为零。于是,在数据记录期间,通过使用辅助光束31和32按照常规方式访问设在所说数据记录道14的两侧的导向道13来执行了按照三束法的自动跟踪。
在图3所示实例中,为执行按推挽法的跟踪,相对于和轨道垂直的方向(即,Y方向)把用于主光束的4个中央受光部件17a-17d分成两组:部件17a和17d构成一组,部件17b和17c构成另一组。左组受光部件17a和17d的输出信号Va和Vd输入到加法器22,右组受光部件17b和17c的输出信号Vb和Vc输入到加法器23,每一加法器电路22和23都计算来自相应组17a和17d、或17b和17c的输出信号之和。将加法器22和23计算出来的相应的和输送到差分电路24,差分电路24输出相应的和之间的差值“(Va+Vd)-(Vb+Vc)”,以此作为基于推挽法的跟踪控制信号Sp。在数据复制期间,对开关21进行连接,以选择差分电路24的输出信号Sp,以此作为跟踪控制信号ST。把开关21这样选出的跟踪控制信号ST加到上述的跟踪执行机构,完成数据复制的跟踪伺服控制,即,使跟踪控制信号ST(即,Sp)变为零。
这样,在数据复制期间,通过使用适合于所说记录道14中的数据凹坑15的主光束30束执行按推挽法的自动跟踪。这就是说,连续完成跟踪伺服控制,使左组受光部件17a和17d的受光量(Va+Vd)与右组受光部件17b和17c的受光量(Vc+Vb)均衡相等。具体来说,设计该实施例的目的就是让主光束30的反射光点30r的左一半准确击中左组受光部件17a和17d、并且让主光束30的反射光点30r的右一半准确击中右组受光部件17b和17c,因此加法器电路22输出的信号代表主光束30的反射光点30r的左一半的总的光强度,而加法器电路23输出的信号则代表主光束30的反射光点30r的右一半的总的光强度。因此,在进行跟踪伺服控制时,从加法器22和23输出的光强度信号是均衡相等的,即主光束30的中心实际上与数据凹坑15的中心是重合的。
下面参照图4进一步说明推挽操作。当主光束照射光点30的中心如图4A所示偏离记录道14中数据凹坑15的中心时,入射到如图2所示的受光部件17a-17d上的反射光点30r的左、右两半之间的光强度要产生不均衡。具体来说,如果假定图4A中的主光束30的上、下两半分别对应于入射在受光部件17a-17d上的反射光30r的左、右两半,则光点30r的左一半的光强度大于它的右一半的光强度。然后,差分电路24输出具有对应于光强度的这种不均衡程度的数值的信号Sp,以此作为跟踪控制信号ST,从而可对跟踪执行机构进行伺服驱动,以校正这种不均衡。因此,经过伺服控制精确移动主光束30在数据记录道14上的照射位置,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由图4A中的向量Y′所示,使照射位置与数据凹坑15基本上中心重合,如图4B所示。
现在回到图3,把受光部件17b和17d的输出信号Vb和Vd加到加法器电路25,并把受光部件17a和17c的输出信号Va和Vc加到加法器电路26。然后,把两个加法器电路25和26的输出信号加到差分电路27,差分电路27输出它们之间的差“(Va+Vc)-(Vb+Vd)”,以此作为基于象散法的聚焦控制信号。以此方式,使用接收主光束30的反射光点30r的受光部件17a-17d既可进行推挽跟踪控制又可进行象散聚焦控制,这也就是在本发明中提供4个分开的受光部件17a-17d,并且按各种组合相加它们的输出信号的理由。因此,在只进行推挽跟踪控制的情况下,只有两个分开的受光部件足矣。即,可把每一组受光部件17a和17d,以及17b和17c集成在一起,并且当然可以省去加法器电路22和23。在这种情况下,可用任何其它合适方式进行聚焦控制。但在本实施例中接收主光束反射光的4个分开的受光部件17a-17d是极其有用的,因为它们可用于推挽跟踪控制和象散聚焦控制。
此外,在图3中,把加法器22和23的输出信号送到另一个加法器电路28,加法器电路28输出的信号代表从所有主光束受光部件17a-17d输出的信号的总和“Va+Vb+Vc+Vd”。然后,把加法器电路28的输出信号作为复制数据信号S提供给另一个电路(未示出),其中所说复制数据信号S具有对应于数据记录道14中是否存在数据凹坑15的电平。
借助于以上所述的结构,可进行自动跟踪控制,使主光束30的中心一直和数据记录道14中的一排记录数据凹坑15的中心线14C重合。这就防止复制数据的信号电平和C/N比的不期望的减少,而在传统技术中这种减少起因于主光束偏离数据凹坑。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数据的记录和复制来说,共用同一个光头1;并且对于数据的记录和复制来说,通过选择或转接一个开关21还使用同一个如图3所示的跟踪控制电路。另一方面,对于数据记录和复制,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头。不管使用什么类型的光头,都可以借助于下述这样一种***结构来实施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在数据记录期间,通过光头发出数据记录主光束30和跟踪辅助光束31和32,同时使用访问导向道13的辅助光束31和32进行跟踪,而在数据复制期间,通过光头至少发出记录主光束30,同时使用访问每个记录数据凹坑15的主光束30按照推挽法进行跟踪。类似地,像该跟踪控制电路那样,在数据记录期间可以使用进行三束跟踪伺服控制的一个电路,并且在数据复制期间可以使用进行推挽跟踪伺服控制的另一个电路。但在上述的图3的电路结构中,使用了同一个跟踪控制电路,并且经过开关21的选择有选择地使用了三束跟踪伺服控制(进行数据记录)或推挽跟踪伺服控制(进行数据复制);这是极其有益的,因为极有效地利用了一个电路。显然,只要能用辅助光束访问导向道,就可以使用任何其它方法来对数据记录进行跟踪伺服控制,而不用三束法。
进而,虽然以上参照使用光卡11作为光记录介质的情况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还可应用到除光卡外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记录介质上,只要记录介质上设有导向道就成。
如参照附图至今描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数据记录期间,通过光头发出数据记录主光束和跟踪辅助光束,使用访问导向道的辅助光束来进行自动跟踪;在数据复制期间,通过光头至少发出记录主光束,使用访问每个记录数据凹坑的位置的主光束按推挽法进行跟踪控制。借助于这样一种具有特征的安排,可以准确地进行自动跟踪控制,即使数据记录道中的一排记录数据凹坑的中心偏向位于该记录道两侧的两个导向道之一,使用主光束的推挽跟踪控制也能使主光束准确地照射到每个记录凹坑上,使二者的中心基本上对齐。因此,本发明有益地防止了复制数据的信号幅度和C/N比的不期望的下降,并且有效地把复制数据的误差减至最小。

Claims (7)

1.一种用于光记录介质(11)的跟踪方法,光记录介质(11)具有靠近数据记录道(14)的导向道(13),所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记录介质(11)上记录数据期间,通过使用一个光头(1)进行跟踪,光头(1)发出一个数据记录主光束(30)和一个跟踪辅助光束(31、32),并且使用所说辅助光束(31,32)访问导向道(13);以及
从记录介质(11)复制数据期间,通过使用一个光头(1)进行跟踪,光头(1)至少发出一个数据记录主光束(30),并且使用所说主光束(30)按推挽法访问记录在记录道(14)中的数据凹坑(15)的。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数据记录期间使用的所说光头(1)发出一个数据记录主光束(30)和两个跟踪辅助光束(31、32),并且在数据记录期间的所说跟踪步骤中,使用访问位于正在跟踪的数据记录道(14)两侧的导向道(13)的所说两个辅助光束(31,32)按照三束法进行所说的跟踪。
3.一种用于光记录介质(11)的跟踪设备,该光记录介质(11)具有靠近数据记录道(14)的导向道(13),所说设备包括:
第一跟踪装置(1、17e、17f、20),用于在记录介质(11)上记录数据期间使用光头(1)进行跟踪,所说光头(1)发出一个数据记录主光束(30)和一个跟踪辅助光束(31,32),并且使用所说辅助光束(31,32)访问导向道(13);以及
第二跟踪装置(1、17a-17d、24),用于从记录介质(11)复制数据期间使用光头(1)进行跟踪,所说光头(1)至少发出一个数据记录主光束(30),并且使用所说主光束(30)按照推挽法访问记录在该记录道上的数据凹坑(15)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的跟踪设备,进一步还包括开关装置(21),用于根据向记录介质记录数据还是从记录介质复制数据在所说第一和第二跟踪装置之间进行转换。
5.如权利要求3的跟踪设备,其中在数据记录期间使用的所说光头(1)发射出一个数据记录主光束(30)和两个跟踪辅助光束(31,32),所说光头(1)包括一个受光部件(17a-17d),用于接收主光束(30)的反射光(30r),该受光部件被分成至少两个彼此隔开的并且垂直于轨道的元件(17a-17d),所说光头(1)还包括另一些受光部件(17e,17f),用于接收辅助光束(31、32)的相应的反射光(31r,32r)。
6.如权利要求5的跟踪设备,其中所说第一跟踪装置包括一个电路(20),用于输出对应于辅助光束(31、32)的所说受光部件(17e,17f)的输出信号(Ve、Vf)之间的差,以此作为数据记录期间要用的跟踪控制信号(St);其中所说第二跟踪装置包括一个电路(24),用于输出对应于主光束(30)的所说两个部件(17a-17d)的输出信号之间的差,以此作为在数据复制期间要使用的跟踪控制信号(Sp)。
7.如权利要求5的跟踪设备,其中用于接收主光束(30)的反射光的所说受光部件由4个分开的元件(17a-17d)组成,所说第二跟踪装置包括一个电路(22,23),用于相加两个组的输出信号,其中的每一个组都由两个所说元件(17a-17d)的一种预定的组合构成,所说电路(22、23)还要输出从所说两个组输出的相加信号之间的差,以此作为用于数据复制的跟踪控制信号。
CN96107569A 1995-05-30 1996-05-29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跟踪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3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5311/95 1995-05-30
JP155311/1995 1995-05-30
JP7155311A JPH08329492A (ja) 1995-05-30 1995-05-30 光学的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トラッキ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06A true CN1142106A (zh) 1997-02-05
CN1058348C CN1058348C (zh) 2000-11-08

Family

ID=15603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75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348C (zh) 1995-05-30 1996-05-29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跟踪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5936920A (zh)
EP (1) EP0745978B1 (zh)
JP (1) JPH08329492A (zh)
KR (1) KR960042567A (zh)
CN (1) CN1058348C (zh)
AU (1) AU689038B2 (zh)
CA (1) CA2177546C (zh)
DE (1) DE69620051T2 (zh)
TW (1) TW3402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2793B (en) * 1997-03-27 2001-09-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for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6292441B1 (en) * 1997-04-16 2001-09-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ocus error signal
JPH11134675A (ja) * 1997-10-29 1999-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11238245A (ja) 1998-02-24 1999-08-31 Sony Corp 光検出信号処理装置
FI19992807A (fi) * 1999-12-29 2001-06-30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häiriön poistamiseksi
JP2003099984A (ja) * 2001-09-26 2003-04-04 Toshiba Corp 光学的情報記録または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2004103133A (ja) * 2002-09-10 2004-04-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EP2161721A1 (en) 2008-09-05 2010-03-10 Thomson Licensing Compatib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8609A (en) * 1985-03-29 1988-05-31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osite tracking servo system with track offset correction and rotary optical disc having at least one correction mark for correcting track offset
EP0324949B1 (en) * 1985-09-27 1992-12-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cking system for optical disc memory
JPS63142533A (ja) * 1986-12-03 1988-06-14 Fujitsu Ltd 光学的記録再生装置
JPH0638291B2 (ja) * 1987-06-22 1994-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583273B2 (ja) * 1988-04-04 1997-02-19 株式会社日本コンラックス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6162542A (ja) * 1992-11-24 1994-06-10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620051T2 (de) 2002-11-07
US5936920A (en) 1999-08-10
TW340217B (en) 1998-09-11
AU5453396A (en) 1996-12-19
CA2177546A1 (en) 1996-12-01
EP0745978B1 (en) 2002-03-27
JPH08329492A (ja) 1996-12-13
AU689038B2 (en) 1998-03-19
CN1058348C (zh) 2000-11-08
EP0745978A1 (en) 1996-12-04
DE69620051D1 (de) 2002-05-02
KR960042567A (ko) 1996-12-21
CA2177546C (en) 1999-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985C (zh) 光检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及其光信息再现设备
EP0698880B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US4797868A (en) Optical system employing a laser beam for focusing, tracking and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signals with respect to a magneto-optical memory
US5043960A (en) Overwritable magneto-opti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651454B2 (ja) マルチビーム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トラッキング誤差検出部
US5835471A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058348C (zh)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跟踪设备
EP0536718A2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US5105411A (e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focusing and tracking errors
EP0646909B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511051A (en)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multi-track access for simultaneous multirack recording/reproduction
JP2934684B2 (ja)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システム及び該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トラッキング制御装置
US6377536B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EP0621590B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716556B2 (ja) V溝型光ディスク用光学ヘッドおよび信号検出方法
JPS6132233A (ja) 追加記録形光ヘツド
JP2709819B2 (ja) 光学的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H09259456A (ja) 光ヘッド装置
JPH0482021A (ja) 光記録再生装置
JPH01144236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02173939A (ja) 光検出装置
JPH03250435A (ja) 光学ヘッド
JPS6262436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10214432A (ja) 光ヘッド装置
JPH01119924A (ja) 焦点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