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90C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90C
CN1140990C CNB97120506XA CN97120506A CN1140990C CN 1140990 C CN1140990 C CN 1140990C CN B97120506X A CNB97120506X A CN B97120506XA CN 97120506 A CN97120506 A CN 97120506A CN 1140990 C CN1140990 C CN 114099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image
mentioned
indication
c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71205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560A (zh
Inventor
久我雅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86Storage for making a plurality of copies or reprodu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03G15/502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relat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rol menu, e.g. pop-up menus, help scre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84Key input means, e.g. buttons or keyp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97Switches, knob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H04N1/00437Intelligent menus, e.g. anticipating user sel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206Original medium
    • G03G2215/00316Electronic image supplied to th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85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2201/3288Storage of two or more complete document pages or image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toring Facsimile Image Dat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中,在不使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时,或者在使用逐张输送原稿的自动输送装置,利用电子排序功能或存储编辑功能进行复印时,不存在不易分辨的操作,能可靠地指定最后的原稿。在不使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时,或者在按逐张输送原稿模式使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时,当读入存储并积存多张原稿时,在原稿读入过程中或原稿读入后,能辨别该原稿是最后的原稿或者还有下一张原稿。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对原稿图像进行电子排序或存储、编辑、复印并获得复印图像的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背景
迄今,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在进行原稿输入控制时,是采用下述模式判断该原稿是否是最后的原稿。
(1)使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ADF)时
在原稿供给动作结束时刻,每次都由光传感器检测ADF上是否有原稿。
除特殊模式外,将全部原稿一并置于ADF上,以此为前提,所以在原稿供给结束、开始扫描的时刻,如果ADF上没有原稿,据此判定作为扫描对像的原稿就是最后的原稿。
(2)不使用ADF时
在不使用自动连续供纸的ADF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原稿的基础是检测使用者在放置原稿后是否按压了复印键,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
可是,如果以使用者未按压复印键作为没有下一个原稿的基础,则为了判断未按压复印键,就必须检测在一定时间内是否操作了复印键。因此,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原稿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上述(1)使用ADF时,如果在原稿输入结束时刻ADF上无原稿,则判定当前的原稿是原稿的最后一页,因此在执行四合一功能等时,如果一张一张地放置原稿,则每次设置原稿,都输出缩小成1/4的复印品。
在上述(2)不使用ADF时,由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原稿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导致可操作性变坏。
因此,在现有的结构中一般都有下述的例1或例2中记载的操作***。
即,不使用ADF进行复印时,或使用1张ADF原稿输送模式进行存储、编辑、复印时,由于在复印机一侧没有识别原稿的最后一页的装置,所以多半得不到想要的编辑结果。
例如,现在考虑利用存储、编辑、复印之一的四合一功能而不使用ADF取得复印品的情况,假定一张一张地送入图17(a)所示的3张原稿,取得四合一复印品。
<例1>
(1)放置第1张原稿,按复印键
(2)扫描第1张原稿(图像"C")
(3)第1个图像文件化
(4)进行"放置下一原稿,请按复印键。/最后一张原稿时请按最终键"的显示
(5)放置第2张原稿,按复印键
(6)扫描第2张原稿(图像"B")
(7)第2个图像文件化
(8)进行这样的显示:"放置下一个原稿,请按复印键。/最后一张原稿时请按最终键"
(9)放置第3张原稿,按复印键
(10)扫描第3张原稿(图像"A")
(11)第3个图像文件化
(12)印刷开始
<例2>
(1)放置第1张原稿,按复印键
(2)扫描第1张原稿(图像"C")
(3)在扫描第1张原稿过程中进行"有下一原稿时,请按有下一原稿键"的显示
(4)在扫描第1张过程中,按"有下一个原稿"键
(5)第1个图像文件化
(6)进行"无下一原稿时,请按无下一原稿键"的显示
(7)放置第2张原稿,按复印键
(8)扫描第2张原稿(图像"B")
(9)第2个图像文件化
(10)进行"无下一原稿时,请按无下一原稿键"的显示
(11)放置第3张原稿,按复印键
(12)扫描第3张原稿(图像"A")
(13)第3个图像文件化
(14)进行"无下一原稿时,请按无下一原稿键"的显示
(15)按"无下一原稿"键
(16)印刷开始
可是,首先设想例1的情况,一般在不使用ADF一张一张地将多页原稿读入复印机的情况下(多半是在书籍原稿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放置规定的原稿、按复印键的动作。在反复进行这样的操作的情况下,只有在最后的原稿时不用复印键,而按另一键,使操作变得非常不明确。另外,按最终键时,如果是正在对最后的原稿进行扫描,由于误操作按了复印键而读入了最后的原稿,那么为了获得规定的图像,就必须从头开始改正操作。
考虑例2的情况来看,当准备读入多张原稿时,就必须要在扫描原稿过程中这一非常短的时间内按动有下一原稿键,这也非常不明确。还不仅如此,而且在上述的短时间内如果不按动“有下一原稿键”,那么复印机就会判定这时的原稿为最后原稿而开始进行编辑。
因此,复印机输入原稿时,在判断是否是最后原稿的必要结构方面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即,如上所述,在输入原稿时,能够消除在判断该原稿是否是最后原稿方面的必要结构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利用电子排序功能或存储、编辑、复印功能获得复印图像的情况下,不使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时,或者使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的一张输送模式时,能简单、误操作少且可靠地实现指定最后原稿的操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读取装置,用于读取原稿的图象;存储器,存储由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第一处理装置,进行上述读取装置原稿图像读取操作,将该读取的图像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第一指示装置,当上述第一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之后,指示接着是否还有原稿;第二处理装置,当上述第一指示装置指示接着还有原稿的时候,使上述第一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第三处理装置,当上述第一指示装置指示接着没有原稿时,在图像形成媒体上形成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图像。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读取步骤,用于读取原稿的图象;存储步骤,在存储器中存储由读取步骤读取的图像;第一处理步骤,进行由上述读取步骤所进行的原稿图像读取操作,将该读取的图像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第一指示步骤,当上述第一处理步骤进行处理之后,指示接着是否还有原稿;第二处理步骤,当上述第一指示步骤指示接着还有原稿的时候,使上述第一处理步骤进行处理;第三处理步骤,当上述第一指示步骤指示接着没有原稿时,在图像形成媒体上形成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由以下各装置构成:有可以重叠放置原稿的原稿供给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给台上的原稿输送到规定的原稿读入位置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指示由该原稿自动输送装置输送1张原稿的第1指示装置;读入由上述原稿自动输送装置输送到上述原稿读入位置的原稿图像的读入装置;存储由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像的存储装置;由上述第1指示装置指示输送1张原稿时,将由上述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置于原稿供给台上的1张原稿输送到上述原稿读入位置,由上述读入装置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入,将该读入的图像存入上述存储装置的第1处理装置;由该第1处理装置进行了处理后,显示出指示有无下一原稿的第2指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当由该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指示有下一原稿时,进行由上述第1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第2处理装置;以及当由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指示没有下一原稿时,将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媒体上的第3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由以下各装置构成:读入放置在原稿放置台上的原稿图像的读入装置;存储由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像的存储装置;由上述读入装置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入,将该读入的图像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第1处理装置;由该第1处理装置进行了处理后,显示出指示有无下一原稿的第2指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当由该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指示有下一原稿时,进行由上述第1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第2处理装置;以及当由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指示没有下一原稿时,将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媒体上的第3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由以下各装置构成:有可以重叠放置原稿的原稿供给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给台上的原稿输送到规定的原稿读入位置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指示由该原稿自动输送装置输送1张原稿的第1指示装置;读入由上述原稿自动输送装置输送到上述原稿读入位置的原稿图像的读入装置;存储由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像的存储装置;指示编辑该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的编辑模式的第2指示装置;当由该第2指示装置指示编辑模式、且由上述第1指示装置指示输送1张原稿时,将由上述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置于原稿供给台上的1张原稿输送到上述原稿读入位置,由上述读入装置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入,将该读入的图像存入上述存储装置的第1处理装置;由该第1处理装置进行了处理后,显示出指示有无下一原稿的第3指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当由该显示装置显示的第3指示装置指示有下一原稿时,进行由上述第1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第2处理装置;以及当由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3指示装置指示没有下一原稿时,对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进行与上述编辑模式对应的编辑处理后,在图像形成媒体上形成图像的第3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由以下各装置构成:读入放置在原稿放置台上的原稿图像的读入装置;存储由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像的存储装置;指示编辑该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的编辑模式的第2指示装置;当由该第2指示装置指示编辑模式时,由上述读入装置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入,将该读入的图像存入上述存储装置中的第1处理装置;由该第1处理装置进行了处理后,显示出指示有无下一原稿的第3指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当由该显示装置显示的第3指示装置指示有下一原稿时,进行由上述第1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第2处理装置;以及当由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3指示装置指示没有下一原稿时,对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进行与上述编辑模式对应的编辑处理后,在图像形成媒体上形成图像的第3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由以下各装置构成:有可以重叠放置原稿的原稿供给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给台上的原稿输送到规定的原稿读入位置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指示由该原稿自动输送装置输送1张原稿的第1指示装置;读入由上述原稿自动输送装置输送到上述原稿读入位置的原稿图像的读入装置;存储由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像的存储装置;由上述第1指示装置指示输送1张原稿时,将由上述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置于原稿供给台上的1张原稿输送到上述原稿读入位置,由上述读入装置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入,将该读入的图像存入上述存储装置的第1处理装置;由该第1处理装置进行了处理后,显示出指示有无下一原稿的第2指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当由该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指示有下一原稿时,取消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进行由上述第1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第2处理装置;以及当由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指示没有下一原稿时,取消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将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媒体上的第3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由以下各装置构成:读入放置在原稿放置台上的原稿图像的读入装置;存储由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像的存储装置;由上述读入装置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入,将该读入的图像存入上述存储装置中的第1处理装置;由该第1处理装置进行了处理后,显示出指示有无下一原稿的第2指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当由该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指示有下一原稿时,取消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进行由上述第1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第2处理装置;以及当由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指示没有下一原稿时,取消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将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媒体上的第3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由以下各装置构成:有可以重叠放置原稿的原稿供给台、并将放置在该原稿供给台上的原稿输送到规定的原稿读入位置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指示由该原稿自动输送装置输送1张原稿的第1指示装置;读入由上述原稿自动输送装置输送到上述原稿读入位置的原稿图像的读入装置;存储由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像的存储装置;指示编辑该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的编辑模式的第2指示装置;当由该第2指示装置指示编辑模式、且由上述第1指示装置指示输送1张原稿时,将由上述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置于原稿供给台上的1张原稿输送到上述原稿读入位置,由上述读入装置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入,将该读入的图像存入上述存储装置的第1处理装置;由该第1处理装置进行了处理后,显示出指示有无下一原稿的第3指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当由该显示装置显示的第3指示装置指示有下一原稿时,取消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进行由上述第1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第2处理装置;以及当由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3指示装置指示没有下一原稿时,取消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对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进行与上述编辑模式对应的编辑处理后,在图像形成媒体上形成图像的第3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由以下各装置构成:读入放置在原稿放置台上的原稿图像的读入装置;存储由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像的存储装置;指示编辑该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的编辑模式的第2指示装置;当由该第2指示装置指示编辑模式时,由上述读入装置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入,将该读入的图像存入上述存储装置中的第1处理装置;由该第1处理装置进行了处理后,显示出指示有无下一原稿的第3指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当由该显示装置显示的第3指示装置指示有下一原稿时,取消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进行由上述第1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第2处理装置;以及当由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3指示装置指示没有下一原稿时,取消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第2指示装置,对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进行与上述编辑模式对应的编辑处理后,在图像形成媒体上形成图像的第3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字式复印机的简略结构图。
图2是说明整理器用的说明图。
图3是说明整理器用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整理器用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操作面板结构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液晶显示部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液晶显示部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数字式复印机控制***的简略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扫描部的简略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基本部CPU的简略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印刷部的简略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分页式存储器的页面缓冲区M1和文件区M2之间的关连图。
图13是表示说明四合一复印用的4张原稿的例图。
图14是说明不排序的复印用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采用装订电子排序进行复印用的说明图。
图16是说明四合一处理用的流程图。
图17是说明四合一复印品用的3张原稿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即,用具有复印(PPC)、传真(FAX)、印刷(PRT)3种功能的复合型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字式复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数字式复印机备有装置本体10,在该装置本体10内设有后文所述的具有读入装置功能的扫描部4,及具有图像形成装置功能的印刷部6。
放置读取对像物即原稿D的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放置台12设在装置本体10的上面。另外,在装置本体10的上面还配置着自动将原稿送到原稿放置台12上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以下称ADF)7。该ADF7能对原稿放置台12进行开、闭,且具有将放置的原稿放置台12上的原稿D紧密地压在原稿放置台12上的功能。
ADF7备有:放置原稿D的原稿纸盒8;检测有无原稿的无载传感器9;从原稿纸盒8上将原稿一张一张地取出的取稿轮14;输送取出的原稿的供稿轮15;将原稿的前端对正位置的对位辊对16;以及几乎全部覆盖着原稿放置台12设置的输送带18。而且,被置于原稿纸盒8上的多张原稿由对位辊对16按照从其最下一页即最后一页的顺序调整好位置后,由输送带18输送到原稿放置台12上的规定位置。
在ADF7中,在输送带18两侧,在与对准辊对16相对的一侧的端部设有翻转辊20、挡板21、切换舌门22及排稿轮23。由后文所述的扫描部4读入了图像信息的原稿D由输送带18从原稿放置台12上送出,通过翻转辊20、挡板21及排稿轮23被排出到ADF上面的原稿排稿部24上。在读取原稿D的背面时,通过切换舌门22,由输送带18输送的原稿D被翻转辊20翻转后,再由输送带18输送到原稿放置台12上的规定位置。
在上述ADF7的供稿侧的盖11上设有指示1张原稿输送模式用的1张原稿输送键11a。
配置在装置本体10内的扫描部4备有作为照亮被置于原稿放置台12上的原稿D的光源的曝光灯25、以及使来自原稿D的反射光偏向规定方向的第1反射镜26,这些曝光灯25和第1反射镜26被安装在设置于原稿放置台12的下方的第1托架27上。
第1托架27能平行于原稿放置台12移动,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齿形传动带等,并利用驱动电机,可在原稿放置台12的下方往复移动。
另外,在原稿放置台12的下方沿着与原稿放置台12平行的方向设有可移动的第2托架28。在第2托架28上安装着互相垂直的第2及第3反射镜30、31,用来将由第1反射镜26偏转后的来自原稿D的反射光顺向偏转。第2托架28利用驱动第1托架27的齿形传动带等,相对于第1托架27从动,同时以第1托架的1/2的速度沿原稿放置台12平行移动。
另外,在原稿放置台12的下方设有使来自第2托架28上的第3反射镜31的反射光聚焦的成像透镜32、以及接收由成像透镜聚焦后的反射光并进行光电变换的CCD传感器34。成像透镜32通过驱动机构可移动地配置在包含由第3反射镜31偏转的光的光轴的面内,通过本身的移动,以预期的倍率使反射光成像。而且,CCD传感器34对入射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输出与读入的原稿D对应的电信号。
另一方面,印刷部6备有起到潜像形成装置作用的激光曝光装置40。激光曝光装置40备有: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41;将从半导体激光器41射出的激光进行连续偏转,作为扫描构件的多面反射镜36;以后文所述的规定转速旋转驱动多面反射镜36的、也作为扫描电机用的多面反射镜电机37;以及使来自多面反射镜的激光偏转、并导向后文所述的感光鼓44上的光学***42。这样构成的激光曝光装置40被固定在装置本体10的图中未示出的支撑框上。
半导体激光器41根据由扫描部4读入的原稿D的图像信息或传真收发信文档信息等进行通、断控制,该激光通过多面反射镜36及光学***42被导向感光鼓44上,通过扫描感光鼓44的周面,而在感光鼓44的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另外,印刷部6有配置在装置本体10的大致中央的作为像载体的灵活旋转的感光鼓44,感光鼓44的周面被来自激光曝光装置40的激光曝光后,形成预期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44的周围依次配置着:使滚筒周面带上规定的电荷的充电器45;将作为显像剂的色粉供给感光鼓44的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以预期的图像浓度进行显像的显像器46;呈一体地具有使从后文所述的供纸盒供给的复印材料即复印纸P从感光鼓44上分离用的剥离充电器47,并将在感光鼓44上形成的色粉像转印在纸P上的转印充电器48;将复印纸P从感光鼓44的周面上分离的分离爪49;清洁感光鼓44的周面上残留的色粉的清洁装置50;以及使感光鼓44的周面除电的除电器51。
在装置本体10的下部互相以重叠状态分别配置着可从装置本体抽出的上层纸盒52、中层纸盒53及下层纸盒54,各盒内装有尺寸不同的复印纸。在这些盒的一侧设有大容量供纸器55,该大容量供纸器55中能收容使用频度高的尺寸的复印纸P例如A4尺寸的复印纸P约3000张。另外,在大容量供纸器55的上方安装装卸方便兼作手动纸盒56用的供纸盒57。
在装置本体10内形成从各纸盒及大容量供纸器55通过位于感光鼓44和转印充电器48之间的复印部延伸的输送路径58,在输送路径58的终端设有带定影灯60a的定影装置60。在与定影装置60相对的装置本体10的侧壁上形成排出口61,在排出口61中安装着单纸盒整理器150。
在上层纸盒52、中层纸盒53及下层纸盒54及大容量供纸器55的附近分别设有从盒或大容量供纸器中将纸P一张一张地取出用的搓纸轮63。另外,在输送路径58中设有多对供纸辊对64,用来通过输送路径58输送由搓纸轮63取出的复印纸P。
在输送路径58中,在感光鼓44的上游侧设有止挡辊对65。止挡辊对65用来刻正所取出的复印纸P的倾斜度,同时使复印纸P的前端和感光鼓44上的色粉像的前端对齐,并以与感光鼓44的周面的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将复印纸P送给转印部。在止挡辊对65跟前即在供纸辊对64一侧设有检测复印纸P到达的整理前传感器66。
由搓纸轮63从各盒或大容量供纸器55中一张一张地取出的复印纸P由供纸辊对64送给止挡辊对65。然后由止挡辊对65将复印纸P的前端对正位置后送给转印部。
在转印部中,在感光鼓44上形成的显像剂像即色粉像通过转印充电器48被转印在纸P上。转印了色粉像的复印纸P利用剥离充电器47和剥离爪49的作用被从感光鼓44的周面上剥离,通过构成输送路径52的一部分的输送带67被送给定影装置60。然后,显像剂像由定影装置60熔融定影在复印纸P上之后,复印纸P由供纸辊对68和排纸辊对69通过排出口61排出到整理器150上。
在输送路径58的下方设有将通过了定影装置60的复印纸P翻转后再送给阻挡辊对65的自动两面印装置70。自动两面装置70备有:暂时将复印纸P积存用的暂时积存部71;将从输送路径58分支出来、通过了定影装置60的复印在纸P翻转后提示到暂时积存部71的翻转路径72;将积存在暂时积存部的复印在纸P一张一张地取出的取纸轮73;以及使取出的纸通过输送路径74送给止挡辊对65的供纸轮75。另外,在输送路径58和翻转路径72的分支部分设有有选择地将复印纸P分配给排出口61或翻转路径72的分配门76。
进行两面复印时,通过了定影装置60的复印纸P通过分配门76导向翻转路径72,在翻转后的状态下,暂时积存在暂时堆积存部71,然后由取纸轮73和供纸轮75通过输送路径74送给阻挡辊对65。然后由止挡辊对65将复印纸P对正位置后,再送给转印部,将色粉像复印在转印纸P的背面。此后,复印纸P通过输送路径58、定影装置60及排纸轮69被排出给整理器150。
整理器150以一册为单位将排出的一册文件装订成册贮存。如图2所示,进行装订的复印纸P从一张排出口61排出时,用导杆151使其靠近装订侧对齐。待全部排出结束后,压纸臂152压住排出的以一册为单位的复印纸P,由装订元件153进行装订。然后,导杆151下降到图3中的虚线所示的位置,装订完的复印纸P以一册为单位,由整理器排出轮155将其排到该整理器排纸盒154上,如图4所示。整理器排出纸盒154的下降量在某一程度上由排出的复印纸P的张数确定,以一册为单位排出时,呈台阶式地下降。另外,使排出的复印纸P对齐的导杆151位于不会与在整理器的排纸盒154上所装的已装订好的复印纸P相触碰的高度的位置上。
另外,整理器排纸盒154在处于排序模式时,连接着使每一册移动(例如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未图示)。
另外,在装置本体10的前面上部设有操作面板80,用来输入各种复印条件及使复印运作开始的复印开始信号等。
如图5所示,操作面板80由下述部分构成:0-9的十个数字键81、复印键82、状态显示部83、液晶显示部84、原稿尺寸设定键85、复印纸尺寸设定键86、浓度显示部87、浓度设定键88、倍率设定键89、清除/停止键90、修整键91、中断键92、全部清除键93、以及盒选择键94。
0-9的十个数字键81用来设定原稿张数或复印张数。
复印键82用来指示复印开始。
状态显示部83用来提示显示供纸盒的选择状态、原稿或纸的压紧等。
液晶显示部84用来显示原稿张数或复印张数,同时进行复印倍率或编辑的显示,或进行各种操作的提示。在该液晶显示部84上设有触摸面板,能输入各种运作指示。例如,如图6所示,在处于待机状态时,显示出"可以复印,A4,100%,1张",同时显示基本键、编辑键、放大键、及设定调整键,这些键都能输入。
当使用编辑锭在该液晶显示部84上输入显示时,就能够从存储编辑功能中选定指示将4张原稿复印在1张纸P上的四合一模式、或者将2张原稿复印在1张纸P上的二合一模式、以及选用使复印品能够采用中缝装订模式的书页顺序进行复印的中缝装订模式。
中缝装订模式是这样一种模式,例如如果是B5尺寸的8页原稿,在将B4尺寸的复印纸排出时,要在第1张复印纸的背面上复印第1页和第8页,在正面上复印第2页和第7页,在第2张复印纸的背面上复印第3页和第6页,在正面上复印第4页和第5页。因此,通过将该复印纸沿中缝装订,就能获得按照从第1页至第8页的顺序定位的岫子(周刊杂志)之类的复印品。
在利用上述存储编辑功能进行的各种模式的处理时,也包括在不使用ADF7时,或者使用ADF7的逐张输送原稿模式,每次用复印键82的输入时,如图7所示,便在液晶显示部84上显示出"有下一原稿吗?"这样的提示,同时还显示YES键、NO键。YES键是有下一原稿时输入用的键,NO键是没有下一原稿时输入用的键。
原稿尺寸设定键85用来设定原稿D的尺寸。
复印纸尺寸设定键86用来设定纸P的尺寸。
浓度显示部87用来显示由浓度设定键88设定的复印浓度。
位率设定键89用来设定缩放倍率。
清除/停止键90用来清除由0-9的十个数字键81设定的内容,返回标准状态。
修整键91用来设定装订、排序、分组方式。
中断键92用来设定中断复印。
全部清除键93用来指示运作的中止运作。
纸盒选择键94用来选择供供纸P的供纸盒52、53、54、55、57。
其次,参照图8至图11,说明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电路。图8是涉及一个实施例的数字式复印机控制***等图像形成设备的简略结构框图,图9表示扫描部,图10表示基本部CPU,图11表示印刷部。
数字式复印机控制***总体上是由两大模块构成的,即由用图像处理装置214将扫描部4和印刷部6之间联系起来构成数字式复印机的基本部301,以及通过接收并记录来自该基本部301的图像数据、再将该记录的图像数据送给基本部301来实现存储复印(电子排序)的分式页式存储部302构成的。
基本部301和分页式存储部302由访问控制数据的基本部***接口316和访问图像数据的基本部图像接口317进行连接。
其次,基本部301由输入装置(扫描部)4、输出装置(复印部)6、图像处理装置314及控制它们的控制装置(基本部CPU)311构成。
在控制装置(基本部CPU)311的主CPU100上连接ROM102、RAM104、图像存储器106、内部接口122、外部接口123、传真机接口126、复印机接口128、辅助记录装置接口130、码变换电路132、以及压缩/解压电路134。在操作面板80上连接内部接口122,在作为外部装置的上述ADF7上连接外部接口123,在共用地线136连接着传真机接口126,在外部装置138上连接复印机接口128,IC卡读出、写入器142、在硬盘驱动器144上连接着辅助记录装置接口130等。
这里,由主CPU100进行图像信息的记录、调用等。例如,当记录图像信息时,通过扫描CPU160的控制,由扫描部4读入的图像信息根据主CPU100的指示被记录在图像存储器106中。主CPU100的指示是根据来自操作面板80的输入(键入)或上述ADF7的逐张送给原稿键11a的输入确定模式的。
在RAM104中设定参数表104a。在该参数表104a中记录由操作面板80等设定的复印条件,未设定的条件则与规定值相对应。作为该复印条件设定的参数是:复印份数、原稿尺寸、复印纸尺寸、缩放倍率、排序模式、四合一模式、二合一模式、中缝装订模式、ADF7的逐张输送原稿送给模式等。
其次,参照图9说明扫描部4的详细结构。在扫描部4的扫描CPU160上连接控制曝光灯25的灯控制部164、扫描控制电机166的电机驱动器168、以及驱动控制传感器、开关、螺线管类的170的驱动部172以及对其进行的控制,另外,还连接对来自CCD传感器34的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用的A/D变换电路176、折像度变换电路178、暗影修正电路179、图像的质改善电路180、以及二进制化电路182,以及对其进行的控制。
其次,参照图11说明印刷部6。在印刷部6中,在印刷CPU190上连接:驱动主电机192的主电机驱动器194;驱动传感器、开关、螺线管类的196的驱动部198;控制定影灯60a的定影灯控制部202;对于将来自高压变压器213、214、215的高电压施加到静电充电器45、转印充电器48、剥离充电器47上的运作进行控制用的高压输出控制部212;控制除电器51的除电器控制部216;控制供纸辊对64、…、68、阻挡辊对65、输送带67、排纸辊对69用的供纸电机222的供纸控制部224;以及控制半导体激光器41、多面镜电机37用的激光驱动电路230的调制电路323,以及对其进行控制。
其次,参照图8说明分页式存储部302。分页式存储部302由下述部分构成:对基本部301以及对分页式存储部323所做的访问进行控制、内部装有通信存储器305的***控制装置304;暂时记录图像数据的记录装置(页存储器)323;生成页存储器323的地址的地址控制部306;在分页式存储部302内的各器件之间的进行数据传送的图像总线320;在分页式存储部302内的各器件和***控制装置304之间进行控制信号传送用的控制总线321;在通过图像总线320进行分页式存储部323和其它器件的数据传送时,用于控制数据传送用的数据控制装置307;在通过基本部图像接口317与基本部之间传送图像数据时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转换用的图像数据I/F装置308;在将图像数据送给不同折像变的设备时,将图像数据变换成其它设备的析像度、而在将从析像度不同析像度的设备收到的图像数据变换成基本部301的印刷部6的析像度,对于二进制图像数据作90度旋转处理的析像度变换/二进制旋转装置325;将准备向传真机或光盘发送的记录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将准备输入至各器件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将处于经过压缩形态的图像数据通过印刷部6进行解压,生成可视形态用的压缩/解压装置324;以及与图像数据I/F装置308相连接,在从印刷部6输出的图像数据、且将图像数据进行90度或-90度旋转后输出时使用的多值旋转存储器309。
另外,如图12所示,页存储器323分为写入经过用扫描部4读入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用的分页缓冲区M1,以及由该图像数据经过压缩了生成的数据以1页为单位划分的文件区M2。
将该文件区M2的各页的起始地址记录在文件区中的每页数据起始地址的存储区M3中。
另外,在页存储器323中,有与上述区不同的进行编辑存储用的图像合成区M3。于是,例如四合一的模式时,将4页的图像数据依次存入页缓冲区M1,此后,第1页原稿被缩小成1/4,并存入将图像合成区M3分成4份后的左上区,第2页原稿被缩小成1/4,并存入将图像合成区M3分成4份后的右上区,第3页原稿被缩小成1/4,并存入将图像合成区M3分成4份后的左下区,第4页原稿被缩小成1/4,并存入将图像合成区M3分成4份后的右下区。该图像合成区M3中存储的合成图像数据被读出到各行上之后,输出给印刷部6。
这时,对图13(a)所示的4张原稿,能获得图13(b)所示的复印品(印刷成品)。
其次,用图14、图15说明装订电子排序方法。
作为一个示例,考虑复印2份由3页构成的文件。
在图14中,在不排序复印时,原稿D从ADF7按照D3-D2-D1的顺序被送到原稿读入位置,由扫描部4进行原稿的读入,并由印刷部6进行印刷的组合,按照3-3-2-2-1-1的顺序在复印纸P上形成图像。形成图像后的复印纸P从上开始按照1-1-2-2-3-3的顺序积存在整理器排出纸盒154上。
另外,在图15中,在按装订电子排序进行复印时,原稿D从ADF7按照D3-D2-D1的顺序被送到原稿读入位置,由扫描部4按照3-2-1的顺序将图像读入页存储器323。接着以3-2-1的顺序从页存储器323输出给印刷部6后,进行装订,排出到纸盒上。同样按照3-2-1的顺序从页存储器输出到印刷机,进行装订,排出到整理器排纸盒154上。排出到整理器排出纸盒154上的复印纸P从上按1-2-3的顺序进行装订,操作人员能获得装订成2份的成册复印品。
其次,参照图16所示的流程,说明在上述的结构中进行四合一处理的情况。
即,在操作面板80的液晶显示部84上显示初始画面的状态下(ST1),当利用编辑键输入时(ST2),由主CPU100判定为存储、编辑、复印模式(ST3),在液晶显示部84上显示出四合一键、二合一键、中缝装订键(ST4)。根据该显示,当利用四合一键输入时(ST5),由主CPU100判定为进行四合一模式的处理,确保页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区M1和图像合成区M3(ST6)。
接着,操作者将1张或多张原稿置于原稿纸盒8上(ST7),或将第1张原稿置于原稿放置台12上(ST8)。
将原稿置于原稿纸盒8上之后(ST9),由操作者操作逐张输送原稿键输入11a(ST9),由主CPU100判定为逐张输送原稿模式(ST10)。
此后,主CPU100判定业已由操作者输入了复印键82时(ST11),按逐张输送原稿模式将放置在原稿纸盒8上的原稿仅只运送一张,并将其置于原稿放置台12上(ST12)。经过这样放置后,由主CPU100使扫描部4开始运作,由扫描部4对原稿放置台12上的原稿进行扫描及读取(ST13)。接着,由主CPU100将由该扫描部4读入的图像数据依次通过图像处理装置314、基本部图像接口317、图像数据转换装置308、图像总线320及数据控制装置307后,供给页存储器323,存储在该页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区M1中(ST14)。
另外,当由主CPU100在由扫描部4开始读入时,如图7所示,在液晶显示部84上显示出"有下一原稿吗?"这样的提示画面,以及YES键、NO键。(ST15)。
在呈现该提示显示的状态下,由操作者输入复印键82时(ST16),返回步骤12,将置于ADF7的原稿纸盒8上的下一张原稿置于原稿放置台12上,在呈现上述提示显示的状态下,当输入YES键时(ST17),返回步骤11,输入复印键82。
另外,在呈现步骤15中的提示显示的状态下,当输入了NO键时,或者经过规定的时间(由图中未示出的时钟计时的时间)后(ST18),由主CPU100判定由该扫描部4进行的原稿的读取扫描业已结束时,即开始进行印刷运作(ST19)。
另外,在上述页存储器323中,在四合一模式下,当4页的图像数据存入了页缓冲区M1时,如上所述,在图像合成区M3中经缩小合成后,进行压缩并存入文件区M2。
另外,通过上述的NO键的输入等,由主CPU100判定为由扫描部4进行的原稿的读取扫描业已结束时,将页缓冲区M1中所存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合成区M3中进行缩小合成。
于是,通过将文件区M2中存储的图像数据解压并输出给印刷部6,或将图像合成区M3中所存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印刷部6,按四合一模式进行图像数据的印刷。
例如,当对图17(a)所示的3张原稿进行读入、并将3页的图像数据存入页缓冲区M1中时,在输入了NO键后,该3页的图像数据分别被缩小并存入图像合成区M3中,由此进行合成。通过由印刷部6印刷该图像合成区M3中的合成图像数据,如图17(b)所示,按第4页为空白进行四合一图像数据的印刷。
另外,在上述步骤8中,当第1张原稿被置于原稿放置台12上时,进入上述步骤13。以后进行同样的处理。但是,由步骤17输入了YES键后,返回步骤8,变成将下一张原稿置于原稿放置台12上的处理,由步骤16利用复印键输入后,返回步骤13,变成对下一张原稿的读入扫描处理。
因此,对每一张原稿都显示出"有下一原稿吗?"这样的提示,同时显示YES键、NO键。因此,对每张原稿都能呈现等待使用者的指示(或原稿输入)的状态,使用者(通过按NO键)能明确地指定原稿的最后页,因此能用四合一模式获得预期的结果。
在上述例中,虽然说明的是四合一模式的情况,但并不受此限,在进行二合一模式、中缝装订模式、电子排序模式时也能够按上述同样的步骤实施。即,当使用页存储器进行复印时,也能对每一张原稿显示出"有下一原稿吗?"这样的提示,同时显示YES键、NO键。因此,对每张原稿都能呈现等待使用者的指示(或原稿输入)的状态,使用者(通过按NO键)能明确地指定原稿的最后页,因此能通过电子排序或存储、编辑、复印,获得预期的结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如果不使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或者按逐张输送原稿模式使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当读入存储并积存多张原稿时,在原稿读入过程中或原稿读入后,能选择该原稿是最后的原稿或者还有下一原稿,所以没有不易分辨的操作,能可靠地指定最后的原稿。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读入原稿后,能对装置指示原稿的最后页,所以能提供一种在利用电子排序功能或存储编辑功获得复印图像的情况下,在不使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或者使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的逐张输送模式,就能简单、误操作少、且可靠地实现指定最后原稿的操作***的图像形成设备。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读取装置,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
存储器,存储由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
第一处理装置,进行上述读取装置的原稿图像读取操作,将该读取的图像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
第一指示装置,当上述第一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之后,指示接着是否还有原稿;
第二处理装置,当上述第一指示装置指示接着还有原稿的时候,使上述第一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第三处理装置,当上述第一指示装置指示接着没有原稿时,在图像形成媒体上形成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图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读取装置具有载置原稿的原稿载置台。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述读取装置,具有可积载原稿的原稿供纸台,包含将设置在上述原稿供纸台上的原稿传输到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的自动原稿传输装置。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指示上述自动原稿传输装置送出一张原稿的第二指示装置;
上述第一处理装置,在上述第二指示装置指示送出一张原稿的时候,使上述自动原稿传输装置将设置在原稿供纸台上的一张原稿传输到上述原稿读取位置,进行上述读取装置读取原稿的操作,将该读取的图像存储到上述存储装置中。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指示编辑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图像的编辑方式的第二指示装置,
上述第三处理装置进行对应于上述第二指示装置所指示的编辑方式的编辑处理,在图像形成媒体上形成图像。
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读取步骤,用于读取原稿的图象;
存储步骤,在存储器中存储由读取步骤读取的图像;
第一处理步骤,进行上述读取步骤的原稿图像读取操作,将该读取的图像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
第一指示步骤,当上述第一处理步骤进行处理之后,指示接着是否还有原稿;
第二处理步骤,当上述第一指示步骤指示接着还有原稿的时候,使上述第一处理步骤进行处理;
第三处理步骤,当上述第一指示步骤指示接着没有原稿时,在图像形成媒体上形成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图像。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还具有指示编辑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图像的编辑方式的第二指示步骤,
上述第三处理步骤进行对应于上述第二指示步骤所指示的编辑方式的编辑处理,在图像形成媒体上形成图像。
CNB97120506XA 1996-09-30 1997-09-29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409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9510/1996 1996-09-30
JP259510/96 1996-09-30
JP25951096A JP3662685B2 (ja) 1996-09-30 1996-09-30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60A CN1179560A (zh) 1998-04-22
CN1140990C true CN1140990C (zh) 2004-03-03

Family

ID=17335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20506X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0990C (zh) 1996-09-30 1997-09-29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178273B1 (zh)
EP (1) EP0833210B1 (zh)
JP (1) JP3662685B2 (zh)
CN (1) CN1140990C (zh)
DE (1) DE69727433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6410A (ja) * 1997-10-29 1999-05-21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JP4048708B2 (ja) * 1999-12-20 2008-0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画像形成装置
JP4550199B2 (ja) * 2000-01-14 2010-09-2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GB2363500A (en) * 2000-06-12 2001-12-19 David Mather YES/NO keys on a keyboard or keypad
DE10114527A1 (de) * 2001-03-21 2002-10-02 Francotyp Postalia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Druckbildes in mehreren Schritten
US7567360B2 (en) * 2003-03-27 2009-07-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5167938A (ja) * 2003-12-05 2005-06-23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050210054A1 (en) * 2004-03-22 2005-09-22 Michael Harr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WI267632B (en) * 2005-11-17 2006-12-01 Ind Tech Res Ins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non-sampling-based Q-factor measuring
JP2010177789A (ja) * 2009-01-27 2010-08-12 Riso Kagaku Corp 画像複写装置
JP4725658B2 (ja) * 2009-03-03 2011-07-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合成出力プログラム、画像合成出力装置及び画像合成出力システム
JP5459470B2 (ja) * 2009-06-10 2014-04-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935891B2 (ja) * 2009-12-21 2012-05-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合成装置及び画像合成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3603B2 (ja) * 1985-06-28 1996-07-03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157052A (ja) 1989-11-15 1991-07-05 Ricoh Co Ltd 原稿読取装置
US5465163A (en) * 1991-03-18 1995-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oversized original images and for synthesizing multiple images
JPH0630167A (ja) * 1992-07-09 1994-02-04 Sharp Corp ディジタル複写機
JP3337768B2 (ja) * 1993-07-23 2002-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複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合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142428B2 (ja) * 1993-12-13 2001-03-07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3179290B2 (ja) * 1994-07-28 2001-06-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画像形成装置
US5901278A (en) * 1994-08-18 1999-05-04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a memory means to store image data
JPH0897991A (ja) * 1994-09-28 1996-04-12 Fuji Xerox Co Ltd 複写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33210A2 (en) 1998-04-01
EP0833210A3 (en) 1998-12-09
JP3662685B2 (ja) 2005-06-22
CN1179560A (zh) 1998-04-22
JPH10107947A (ja) 1998-04-24
DE69727433D1 (de) 2004-03-11
US6178273B1 (en) 2001-01-23
EP0833210B1 (en) 2004-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990C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61935C (zh) 能够进行两种装订处理的纸页装订装置
EP085463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s
CN1258447C (zh) 纸张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
CN1678015A (zh) 由原始文档或原始图像数据生成多个图像文件
JP2009100211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CN1608856A (zh) 纸张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
CN1161669C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92349C (zh) 以电子分类模式进行复制的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JPH05284307A (ja) 画像形成記憶装置
JP31720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149443C (zh) 成像装置
CN1147759C (zh) 图象形成装置
CN1215177A (zh) 图象形成装置
JP20063311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レビュー表示制御方法
CN1777229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程序
JP20033161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497371A (zh) 图象形成***和图象形成装置
CN1161477A (zh) 成像装置
JP20040233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688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7131618A (ja) 画像処理装置
CN1172283A (zh)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JPH092055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59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