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0916B - 硼化合物及包括该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 Google Patents

硼化合物及包括该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0916B
CN114040916B CN202080047954.1A CN202080047954A CN114040916B CN 114040916 B CN114040916 B CN 114040916B CN 202080047954 A CN202080047954 A CN 202080047954A CN 114040916 B CN114040916 B CN 1140409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atoms
chemical formula
group
substituted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79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0916A (zh
Inventor
沈昭英
柳世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F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F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F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FC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0/00938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1010770A1/ko
Publication of CN114040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0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0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0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用于有机发光元件的硼化合物及包括该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更为详细地说,涉及包括由[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任意一个表示的硼化合物以及包括该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与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的记载相同。

Description

硼化合物及包括该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用于有机发光元件的新型硼化合物,更加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用作有机发光元件内发光层的掺杂剂材料并且由此能够实现诸如高发光效率及长寿命等的元件特性的新型硼化合物及包括所述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元件(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是利用自发光现象的显示器,不仅视角宽且相比液晶显示器,具有可以变得轻薄、短小,并且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正在期待其作为全色(full-color)显示器或者照明的应用。
通常,有机发光现象表示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利用有机发光现象的有机发光元件通常具有包括阳极、阴极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物层的结构。此处,在大多数情形下,为了提高有机发光元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有机物层构成为由彼此不同的物质构成的多层结构,例如,可以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构成。在这种有机发光元件的结构中,如果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空穴会从阳极被注入到有机物层,电子会从阴极被注入到有机物层,当被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时,形成激子(exciton),在该激子重新降到基态时会发光。已知这种有机发光元件具有自发光、高亮度、高效率、低驱动电压、宽视角、高对比度、快响应性等特性。
在有机发光元件中被用作有机物层的材料根据功能可以被分类为发光材料和电荷传输材料,例如,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所述发光材料可根据分子量而被分类为高分子型和低分子型,可根据发光机理而被分类为源自电子的单重激发态的荧光材料和源自电子的三重激发态的磷光材料。
此外,仅将一个物质作为发光材料使用的情况下,存在着最大发光波长因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移动至长波长侧,且色纯度降低或者由于发光衰减效应引起元件的效率降低的问题,所以为了提高色纯度并增加通过能量转移的发光效率,可以使用主体-掺杂剂***作为发光材料。
其原理如下:如果在发光层混合少量比形成发光层的主体的能带间隙更小的掺杂剂,则从发光层产生的激子被传输至掺杂剂而发出高效率的光。此时,主体的波长移动至掺杂剂的波长带,所以能够根据使用的掺杂剂的种类得到所需波长的光。
最近在进行将硼化合物作为这种发光层中的掺杂剂化合物的研究,作为与此相关的现有技术,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6-0119683号(2016.10.14)中公开了利用诸如硼原子和氧原子等连接多个芳香族环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包括其的有机发光元件,在国际专利公开公报第2017-188111号(2017.11.02)记载有将多个稠合芳香族环通过硼原子和氮连接的结构的化合物用作发光层内的掺杂剂,并且将蒽衍生物用作主体的有机发光元件。
然而,即便已经制造了包括上述现有技术在内的使用于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层的多种形态的化合物,但目前仍然持续需要开发可应用于有机发光元件,并且能够低电压驱动,同时稳定且具有高效率特性的新型化合物及包括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期望解决的第一个技术课题为提供一种能够用作有机发光元件内发光层的掺杂剂物质的新型结构的硼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期望解决的第二个技术课题为通过将所述硼化合物应用于有机发光元件内的掺杂剂物质,从而提供高发光效率及长寿命等的元件特性优异的有机发光元件(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达成所述技术课题,提供一种由下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任意一个表示的硼化合物。
在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
所述Q1至Q3分别彼此相同或者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芳香族杂环;
所述X选自B、P、P=O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Y1和Y2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N-R1、CR2R3、O、S以及SiR4R5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Z1及Z2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N-R6、CR7R8、O、S以及SiR9R10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取代基R1至R10分别彼此相同或者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硝基、氰基、卤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R2和R3、R4和R5、R7和R8、R9和R10能够分别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Y1中,取代基R1至取代基R5能够与所述Q3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Y2中,取代基R1至取代基R5能够与所述Q2环或Q3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连接基Z2中,取代基R6至取代基R10能够与所述Q1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化学式A]中,
所述Z1中的取代基R6至取代基R10能够分别与Z2或Y1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化学式B]中,
所述Z1中的取代基R6至取代基R10能够分别与Z2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化学式C]中,
所述Z1中的取代基R6至取代基R10能够分别与Y1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化学式D]中,
所述Z1中的取代基R6至取代基R10能够分别与Q1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技术效果
在将根据本发明的新型硼化合物用作有机发光元件中的掺杂剂物质的情况下,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有机发光元件相比,能够提供一种既呈现出长寿命特性,又呈现出进一步改善效率的有机发光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在本发明的各个附图中,结构物的大小或尺寸为了本发明的明确性而相比于实际被放大或缩小示出,并且为了突出特征性的构成,省略公知的构成而示出,因此不限于附图。
并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各个构成的大小及厚度为了便于说明而被任意地示出,因而本发明不一定限于图示的内容,并且在附图中为了明确地表示多个层及区域而将厚度放大示出。并且,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部分层及区域的厚度夸张示出。当提到层、膜、区域、板等部分位于其他部分“上”时,不仅包括位于其他部分“紧邻的上部”的情形,还包括中间具有另一部分的情形。
并且,在说明书全文中,当提到某个部分“包括”某构成要素时,在没有特殊相反的记载的情况下,其意味着不排除其他构成要素,而还可以包括其他构成要素。并且,在说明书全文中,“位于…上”表示位于对象部分的上方或下方,不一定表示位于以重力方向为基准的上侧。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下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任意一个表示的硼化合物。
在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
所述Q1至Q3分别彼此相同或者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芳香族杂环;
所述X选自B、P、P=O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Y1和Y2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N-R1、CR2R3、O、S以及SiR4R5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Z1及Z2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N-R6、CR7R8、O、S以及SiR9R10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取代基R1至取代基R10分别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硝基、氰基、卤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R2和R3、R4和R5、R7和R8、R9和R10能够分别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Y1中,取代基R1至取代基R5能够与所述Q3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Y2中,取代基R1至取代基R5能够与所述Q2环或Q3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连接基Z2中,取代基R6至取代基R10能够与所述Q1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化学式A]中,
所述Z1中的取代基R6至取代基R10可以分别能够与Z2或Y1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化学式B]中,
所述Z1中的取代基R6至取代基R10能够分别与Z2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化学式C]中,
所述Z1中的取代基R6至取代基R10能够分别与Y1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化学式D]中,
所述Z1中的取代基R6至取代基R10能够分别与Q1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其中,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所述“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中的“被取代”表示被选自由以下取代基组成的群中的一个以上的取代基所取代:重氢、氰基、卤基、羟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烯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为3至24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杂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烷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烷基芳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杂芳基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2至24的二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二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亚硫酰基。
并且,若考虑本发明中的所述“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50的芳基”等中的所述烷基或者芳基的范围,则所述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以及碳原子数为5至50的芳基的碳原子数的范围分别表示:在不考虑所述取代基所取代的部分而视为未被取代时的构成烷基部分或者芳基部分的全部碳原子数。例如,在对位被丁基取代的苯基应视为相当于被碳原子数为4的丁基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的芳基。
在本发明的化合物中使用的作为取代基的芳基是通过去除一个氢而从芳香族烃衍生的有机自由基,在所述芳基中存在取代基时,能够与彼此邻接的取代基彼此稠合(fused)而追加形成环。
作为所述芳基的具体例,可以有苯基、邻联苯基、间联苯基、对联苯基、邻三联苯基、间三联苯基、对三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芘基、茚基、芴基、四氢萘基、苝基、基、并四苯基、荧蒽基之类的芳香族基团,所述芳基中的一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重氢原子、卤原子、羟基、硝基、氰基、甲硅烷基、氨基(-NH2、-NH(R)、-N(R')(R”),R'与R"彼此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烷基、在此情况下称为“烷氨基”)、脒基、肼基、腙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烯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杂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杂芳基或者碳原子数为2至24的杂芳烷基所取代。
本发明的化合物中用作取代基的杂芳基表示包括从N、O、P、Si、S、Ge、Se、Te中选择的1个、2个或者3个杂原子且剩余的成环原子为碳的碳原子数为2至24的环芳香族***,所述环可稠合(fused)而形成环。另外,所述杂芳基中的一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与所述芳基的情形相同的取代基所取代。
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芳香族杂环表示芳香族烃环的芳香族碳中的一个以上的碳被杂原子取代的情形,所述芳香族杂环优选为芳香族烃内的1至3个芳香族碳可以被选自N、O、P、Si、S、Ge、Se、Te中的一个以上的杂原子取代。
在本发明中用作取代基的烷基作为在烷烃(alkane)中去除一个氢的取代基,包括直链、支链结构,其具体示例可以有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等,所述烷基中的一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与所述芳基的情形相同的取代基所取代。
作为在本发明的化合物中使用的取代基的环烷基、环烷氧基等中的“环”表示可以形成烷基或烷氧基中的饱和烃的单环或多环的结构的取代基,例如,环烷基的具体示例有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甲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乙基环戊基、乙基环己基、金刚烷基、双环戊二烯基、十氢萘基、降冰片基、冰片基、异冰片基等,所述环烷基中的一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与所述芳基的情形相同的取代基所取代,这也适用于环烷氧基。
作为在本发明的化合物中使用的取代基的烷氧基为在烷基或环烷基的末端结合有氧原子的取代基,其具体示例可以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己氧基、环丁氧基、环戊氧基、金刚烷氧基、二环戊烷氧基、冰片烷氧基、异冰片烷氧基等,所述烷氧基中的一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与所述芳基的情形相同的取代基所取代。
在本发明的化合物中用作取代基的芳烷基的具体示例可以有苯甲基(苄基)、苯乙基、苯丙基、萘甲基、萘乙基等,所述芳烷基中的一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与所述芳基的情形相同的取代基所取代。
作为在本发明的化合物中使用的取代基的甲硅烷基的具体示例可以有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二甲氧基苯基甲硅烷基、二苯基甲基甲硅烷基、二苯基乙烯基甲硅烷基、甲基环丁基甲硅烷基、二甲基呋喃基甲硅烷基等,所述甲硅烷基中的一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与所述芳基的情形相同的取代基所取代。
此外,在本发明中的烯基(alkenyl)表示包括由两个碳原子组成的一个碳-碳双键的烷基取代基,并且,炔基(alkynyl)表示包括由两个碳原子组成的一个碳-碳三键的烷基取代基。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用的亚烷(alkylene)基是通过去除直链或者支链形态的饱和烃的烷烃(alkane)分子中的两个氢而衍生的有机自由基,所述亚烷基的具体示例有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异亚丙基、异亚丁基、仲亚丁基、叔亚丁基、亚戊基、异亚戊基、亚己基等,所述亚烷基中的一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与所述芳基的情形相同的取代基所取代。
此外,本发明中的二芳基氨基表示氮原子与在上文中的记载相同或相异的两个芳基结合的胺基,并且,在本发明中的二杂芳基氨基表示氮原子与相同或相异的两个杂芳基结合的胺基,并且,所述芳基(杂芳基)氨基表示所述芳基和杂芳基分别与氮原子结合的胺基。
另外,作为对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化学式H]内的所述“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中的“被取代”的优选示例,其可以被重氢、氰基、卤基、羟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2至12的烯基、碳原子数为2至12的炔基、碳原子数为3至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杂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至20的芳基烷基、碳原子数为7至20的烷基芳基、碳原子数为2至18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2至18的杂芳基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18的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基亚硫酰基组成的群中的一个以上的取代基所取代。
在本发明中,由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任意一个表示的硼化合物具有作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或者作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芳香族杂环的Q2环和Q3环分别连接到中心原子X的结构特征,Q2环和Q3环通过连接基Y2彼此连接,Q3环通过连接基Y1而连接,位于包括所述Z1和两个双键(二烯烃)的五元环的一侧的相邻的两个碳原子分别各自连接于所述Y1和X,并且,通过使位于包括所述Z1和两个双键(二烯烃)的五元环的另一侧的相邻的两个碳原子分别连接于Z2以及作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芳香族杂环的Q1环,从而具有使包括所述Z1的五元环、包括Z2的五元环以及包括X和Y1的六元环形成缩环的结构性特征。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R2和R3、R4和R5、R7和R8、R9和R10可以分别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的情况表示可以通过从所述R2和R3中分别去除一个氢原子并使它们连接而附加地形成环,并且表示从R4和R5中分别去除一个氢原子并使它们连接而附加地形成环,并且也可以应用于剩下的取代基中。
此外,所述“Y1中的取代基R1至取代基R5可以与所述Q3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的情况也可以表示能够去除Q3环中的一个氢原子并去除所述R1环中的一个氢原子并且使它们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环,或者能够去除Q3环中的一个氢原子并去除所述R2或R3中的一个氢原子并且使它们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环,或者能够去除Q3环中的一个氢原子并去除所述R4或R5中的一个氢原子并且使它们连接而附加地形成环,这表示在权利要求以及后述的本发明的说明书中的“与~结合而附加地形成环”的情况下可以从用于形成环的两个取代基中分别去除一个氢原子并使它们彼此连接而形成环。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所述Q1至Q3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并且可以彼此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或者可以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芳香族杂环,优选地,可以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20的芳香族烃环,或者可以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芳香族杂环,进一步优选地,可以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14的芳香族烃环,或者可以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14的芳香族杂环。
作为一示例,连接于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Q3环的连接基Y1和连接基Y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N-R1,在此情形下,所述R1与上文中的定义相同。
此外,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连接基Y1和连接基Y2中的至少一个为N-R1的情况,优选地,所述取代基R1可以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并且优选地,可以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20的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杂芳基。
此外,在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连接基Y1和连接基Y2分别为N-R1的情况下,优选地,所述取代基R1可以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
此外,在[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所述连接基Y1和连接基Y2中的至少一个彼此相同或相异,并且可以为由下述[结构式A]表示的连接基。
[结构式A]
在所述[结构式A]中,“-*”表示用于分别与连接于所述取代基Z1的碳原子或者连接于包括Z1的五元环中的Y1的碳原子、Q2环中的芳香族碳原子、或者Q3环中的芳香族碳原子结合的结合位点,
在所述[结构式A]中,所述R41至R45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芳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芳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硝基、氰基、卤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41和R45可以分别与所述Q2环或Q3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所述“R41和R45与所述Q2环或Q3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的情况下,与上述的R2和R3、R4和R5等分别彼此连接的情形等中观察的情况相同地,表示为能够去除所述取代基R41或取代基R45中的一个氢原子并去除Q2环或Q3环中的一个氢原子并且使它们连接而附加地形成环,这可以相同地应用于说明书中将后述的“附加地形成环”的情况。
作为一实施例,连接于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Q3环的连接基Y1和连接基Y2分别相同或相异,且可以为N-R1,在此情形下,所述R1与上文中的定义相同。
并且,本发明的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连接基Y1和连接基Y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氧(O)原子,并且,本发明的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中心原子(X)可以为硼(B)原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由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表示的化合物中,Q1至Q3的芳香族烃环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并且可以彼此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在此情形下,优选地,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Q1和Q2的芳香族烃环彼此相同或相异,并且可以彼此独立地为选自下述[结构式10]至[结构式21]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结构式10]至[结构式21]中,“-*”表示用于使所述Q1环中的芳香族环内的碳与取代基Z2或者包含取代基Z2的五元环内的碳原子结合的结合位点,或者表示用于使所述Q2环中的芳香族环内的碳与X或者连接基Y2结合的结合位点,
在所述[结构式10]至[结构式21]中,所述R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芳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至24的二芳基氨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4的二杂芳基氨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杂芳基)氨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氰基、卤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m是1至8的整数,并且当m是2以上时或者当R是2以上时,各个R可以彼此相同或相异。
并且,在所述Q1至Q3环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的情况下,[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Q3的芳香族烃环可以是由下述[结构式B]表示的环。
[结构式B]
在所述[结构式B]中,“-*”表示用于使Q3环中的芳香族环内的碳分别与连接基Y1、X及连接基Y2结合的结合位点。
在所述[结构式B]中,所述R55至R57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芳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至24的二芳基氨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4的二杂芳基氨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杂芳基)氨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氰基、卤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R55至R57可以分别与彼此相邻的取代基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芳香族的单环或多环。
并且,在根据本发明的由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表示的化合物中的Q1至Q3环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芳香族杂环的情况下,它们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并且可以彼此独立地为选自[结构式31]至[结构式40]中的任意一个。
在所述[结构式31]至[结构式40]中,
所述连接基T1至连接基T12彼此相同或相异,并且可以分别独立地为选自C(R61)、C(R62)(R63)、N、N(R64)、O、S、Se、Te、Si(R65)(R66)以及Ge(R67)(R68)中的任意一个,并且排除所述连接基T1至连接基T12同时全部为碳原子的情况,所述R61至R68与在上文中定义的R1相同。
并且,所述[结构式33]可以包括基于电子移动的共振结构的由下述[结构式33-1]表示的化合物。
[结构式33-1]
在所述[结构式33-1]中,
所述连接基T1至连接基T7与在所述[结构式31]至[结构式40]中的定义相同。
并且,更优选地,所述[结构式31]至[结构式40]可以为选自下述[结构式50]中的杂环中的任意一个杂环结构。
[结构式50]
在所述[结构式50]中,
所述取代基X与在上文中定义的R1相同,
所述m是选自1至11中的任意一个整数,并且当m是2以上时,多个X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
并且,在根据本发明的由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任意一个表示的化合物中,所述Q1环至Q3环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选自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至24的二芳基氨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4的二杂芳基氨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杂芳基)氨基中的胺基所取代,优选地,所述Q1环至Q3环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被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至24的二芳基氨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4的二杂芳基氨基、被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至24芳基(杂芳基)氨基中的胺基所取代,其中“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中的“被取代”与上文中的定义相同。
并且,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所述Q1至Q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或碳原子数为2至50的芳香族杂环内结合有由下述结构式F表示的芳氨基,优选地,可以结合有0至4个由结构式F表示的芳氨基,进一步优选地,可以在所述Q1至Q3内结合有0个或1个或2个由结构式F表示的芳氨基。
[结构式F]
在所述[结构式F]中,“-*”表示用于与Q1至Q3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环的芳香族碳结合的结合位点,
所述Ar11和Ar12相同或相异,并且彼此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基,优选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12的芳基,并且它们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由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任意一个表示的硼化合物可以是选自<化学式1>至<化学式112>中的任意一个。
作为包含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的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面对;以及有机层,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括一种以上选自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任意一种硼化合物。
另外,本发明中的“(有机层)包括一种以上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表述可以被解释为“(有机层)可以包括属于本发明的范围的一种有机化合物或者属于所述有机化合物的范围的彼此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化合物”。
此时,本发明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除了发光层之外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同时具有空穴注入功能和空穴传输功能的功能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更优选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包括发光层,其中,所述发光层由主体和掺杂剂构成,并且可以包括本发明中的由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表示的硼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发光层内的掺杂剂。
作为一实施例,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中,可以使用由下述化学式H表示的蒽衍生物作为所述主体。
[化学式H]
在所述[化学式H]中,
所述取代基R11至R18相同或相异,且分别与在先记载的由[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任意一个表示的硼化合物中定义的所述R1至R10相同;
所述取代基Ar9和Ar10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炔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环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杂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连接基L13为选自单键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2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杂亚芳基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k为1至3的整数,在所述k为2以上的情形下各个L13彼此相同或相异。
作为一实施例,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中,作为所述主体,由[化学式H]表示的蒽衍生物可以使用由下述[化学式H1]或者[化学式H2]表示的蒽衍生物。
[化学式H1]
[化学式H2]
在所述[化学式H1]和[化学式H2]中,
所述取代基R19至取代基R25相同或相异,分别与由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任意一个表示的硼化合物中定义的所述R1至R10相同。
其中,如下图片1所示,由所述[化学式H1]或[化学式H2]表示的化合物的特征在于,二苯并呋喃的任意一侧苯环的1号位置或2号位置或者二苯并呋喃的另一侧苯环的1'号位置或2'号位置结合于蒽基的9号位置,并且由所述[化学式H1]或[化学式H2]表示的化合物可以用作发光层内的主体材料。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所述[化学式H]、[化学式H1]或者[化学式H2]表示的蒽衍生物中的取代基Ar9可以为由下述[结构式C-1]表示的取代基。
[结构式C-1]
此时,所述[结构式C-1]中的R61至R65分别相同或相异,并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至50的芳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卤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结构式C-1]中的“-*”是结合于[化学式H]、[化学式H1]或[化学式H2]内蒽基的10号位置的结合位点。
作为一实施例,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中,所述[化学式H]、[化学式H1]或[化学式H2]中的连接基L13可以为单键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20的亚芳基,此时,所述k为1至2的整数,在所述k为2以上的情形下,各个L13彼此相同或相异。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中由所述[化学式H]表示的蒽衍生物可以为选自下述<化合物101>至<化合物166>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又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中的由所述[化学式H1]和[化学式H2]中的任意一个表示的蒽衍生物可以为选自下述<化合物201>至<化合物281>中的任意一个。
作为更为优选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作为第一电极;阴极,作为与第一电极相面对的第二电极;以及发光层,夹设于所述阳极与阴极之间,其中,包含本发明中的由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表示的硼化合物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发光层内的掺杂剂,并且包含由所述[化学式H]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发光层内的主体,根据这种结构特征,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可以具有低电压驱动和高效率的特性。
此时,所述发光层内的掺杂剂的含量通常可以以约100重量份的主体为基准,在约0.01重量份至约20重量份的范围内选择,但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所述发光层除了所述掺杂剂和主体以外,还可以附加地包括多种主体和多种掺杂剂物质。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为依次包括如下部件的有机发光元件:阳极20;空穴传输层40;发光层50,包括主体和掺杂剂;电子传输层60;以及阴极80,并且相当于是将所述阳极作为第一电极,将阴极作为第二电极而在所述阳极与发光层之间包括空穴传输层,在发光层与阴极之间包括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元件。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可以在所述阳极20与空穴传输层40之间包括空穴注入层30,在所述电子传输层60与阴极80之间包括电子注入层70。
参照所述图1说明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则如下。
首先,在基板10上部涂覆正极(阳极)电极用物质而形成阳极20。其中,基板10使用在一般的有机EL元件中使用的基板,但优选为透明性、表面平滑性、可处理性以及防水性出色的有机基板或者透明塑料基板。此外,阳极电极用物质使用透明且导电性出色的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等。
在所述阳极20电极上部将空穴注入层物质进行真空热沉积或者旋涂以形成空穴注入层30。然后,在所述空穴注入层30的上部将空穴传输层物质进行真空热沉积或者旋涂以形成空穴传输层40。
所述空穴注入层材料只要是在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材料,则能够不受特殊限制地使用,例如可以使用4,4',4”-三[2-萘基苯基-苯氨基]三苯基胺(2-TNATA:4,4',4"-tris(2-naphthylphen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N,N'-二(1-萘基)-N,N'-二苯基联苯胺(NPD:N,N'-di(1-naphthyl)-N,N'-diphenylbenzidine)、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N,N'-diphenyl-N,N'-bis(3-me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N'-二苯基-N,N'-双-[4-(苯基-间甲苯基-氨基)-苯基]-联苯-4,4'-二胺(DNTPD:N,N'-diphenyl-N,N'-bis-[4-(phenyl-m-tolyl-amino)-phenyl]-biphenyl-4,4'-diamine)等。然而,本发明并不一定限于此。
并且,作为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只要是在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材料,则能够不受特殊限制,例如可以使用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或者N,N'-二(萘-1-基)-N,N'-二苯基联苯胺(a-NPD)等。然而,本发明并不一定限于此。
另外,本发明可以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部附加地形成电子阻挡层。所述电子阻挡层是用于防止从电子注入层注入的电子经过发光层进入到空穴传输层,从而提高元件的寿命和效率的层,可以形成于发光层与空穴注入层之间的合适的部分,优选地,可以形成在发光层与空穴传输层之间。
接下来,可以通过真空沉积方法或者旋涂方法而在所述空穴传输层40或者电子阻挡层的上部堆叠发光层50。
其中,所述发光层可以由主体和掺杂剂构成,构成它们的材料如在先所记载。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优选为
此外,通过真空沉积方法或者旋涂方法在所述发光层上沉积电子传输层60。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起到稳定地传输从电子注入电极(阴极(Cathode))注入的电子的功能的材料,其可以使用公知的电子传输物质。作为公知的电子传输物质的例,可采用喹啉衍生物,尤其还可以采用三(8-羟基喹啉)铝(Alq3)、Liq、TAZ、BAlq、双(苯并喹啉-10-羟基)铍(beryllium bis(benzoquinolin-10-olate:Bebq2)、化合物ET201、化合物ET202、BCP、作为噁二唑衍生物的PBD、BMD、BND等之类的材料,然而并不局限于此。
并且,本发明中的有机发光元件可以在形成所述电子传输层之后在电子传输层上部堆叠作为具有能够使电子从阴极容易地注入的功能的物质的电子注入层(EIL),其材料不受特别限制。
作为所述电子注入层形成材料,可以使用如CsF、NaF、LiF、Li2O、BaO等作为电子注入层形成材料而公知的任意物质。虽然所述电子注入层的沉积条件根据使用的化合物而不同,但通常可以从与空穴注入层的形成大致相同的条件范围中选择。
所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可以为大约至大约大约至大约如果所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满足前述的范围,则可以在驱动电压没有实质性上升的情况下获得令人满意的程度的电子注入特性。
并且,本发明中的所述阴极可以使用功函数小的物质以容易地注入电子。可以使用诸如锂(Li)、镁(Mg)、钙(Ca)或者它们的合金铝(Al)、铝-锂(Al-Li)、镁-铟(Mg-In)、镁-银(Mg-Ag)等,或者可以采用使用ITO、IZO的透射型阴极。
并且,在本发明中,有机发光元件可以附加地包括在380nm至800nm波长范围内发光的蓝色发光材料、绿色发光材料或者红色发光材料的发光层。即,本发明中的发光层为多个发光层,所述附加地形成的发光层内的蓝色发光材料、绿色发光材料或者红色发光材料可以是荧光材料或者磷光材料。
并且,在本发明中,选自各个所述层中的一个以上的层可以通过单分子沉积工艺或者溶液工艺而形成。
其中,所述沉积工艺表示在真空或者低压状态下通过加热等来使作为用于形成所述各个层的材料而使用的物质蒸发而形成薄膜的方法,所述溶液工艺表示将作为用于形成所述各个层的材料而使用的物质与溶剂混合并将其通过诸如喷墨印刷、卷对卷涂布、丝网印刷、喷涂、浸涂、旋涂等方法而形成薄膜的方法。
另外,本发明中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可以使用于选自平板显示器装置、柔性显示器装置、单色或者白色平板照明用装置以及单色或者白色柔性照明用装置中的任意一种装置。
以下,以优选实施例为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本领域的具有基本知识的人员可以明确地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
合成例1:化学式31的合成
合成例1-(1):<中间体1-a>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呋喃并[2,3-b]苯并呋喃33.2g(210mmol)、二氯甲烷250mL并搅拌。冷却至-10℃后,将33.6g(210mmol)的溴稀释于50mL的二氯甲烷并滴加,之后在0℃下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搅拌后萃取。将有机层减压浓缩后,用乙醇再结晶而得到了<中间体1-a>58.7g。(收率88%)
合成例1-(2):<中间体1-b>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氢氧化钾12.1g(216mmol)和乙醇200mL并溶解。在0℃下将<中间体1-a>34.3g(108mmol)溶解于乙醇并滴加后回流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浓缩,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中间体1-b>12.8g。(收率50%)
合成例1-(3):<中间体1-c>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1-溴-3-氯苯3.1g(16mmol)、苯胺1.5g(16mmol)、乙酸钯0.1g(1mmol)、叔丁醇钠3g(32mmol)、双(二苯基膦基)-1,1'-联萘0.2g(1mmol)、甲苯45mL,并回流搅拌24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并浓缩,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中间体1-c>5.2g。(收率82%)
合成例1-(4):<中间体1-d>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中间体1-c>20g(98mmol)、<中间体1-b>23.2g(98mmol)、乙酸钯0.5g(2mmol)、叔丁醇钠18.9g(196mmol)、三叔丁基膦0.8g(4mmol)、甲苯200mL并回流搅拌5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并浓缩,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中间体1-d>27.5g。(收率78%)
合成例1-(5):<中间体1-e>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1-d>代替1-溴-3-氯苯以外,以与合成例1-(3)相同的方法合成并得到了<中间体1-e>。(收率71%)
合成例1-(6):<中间体1-f>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1-e>代替<中间体1-c>并使用1-溴-2-碘苯代替<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相同的方法合成并得到了<中间体1-f>。(收率80%)
合成例1-(7):<化学式31>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中间体1-f>13.1g(23mmol)、叔丁基苯120mL。在-78℃下滴加正丁基锂42.5mL(68mmol),然后在60℃下搅拌3小时。在相同温度下吹入氮气以除去庚烷。将温度降至-78℃后,滴加三溴化硼11.3g(45mmol)。在常温下搅拌1小时。在0℃下滴加N,N-二异丙基乙胺5.9g(45mmol)后,在120℃下搅拌2小时。在常温下加入乙酸钠水溶液并搅拌。反应结束后,过滤并浓缩,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1.4g的<化学式31>。(收率12%)
MS(MALDI-TOF):m/z 500.17[M+]
合成例2:化学式4的合成
合成例2-(1):<中间体2-a>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噻吩并[2,3-b]苯并噻吩19g(100mmol)、氯仿300mL并搅拌。冷却至0℃后,缓慢滴加N-溴代琥珀酰亚胺17.8mg(100mmol)30分钟,然后搅拌4小时。反应结束后萃取并浓缩,然后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22.6g的<中间体2-a>。(收率84%)
合成例2-(2):<化学式4>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2-a>代替合成例1-(4)中的<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至1-(7)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化学式4>。(收率12%)
合成例3:化学式23的合成
合成例3-(1):<中间体3-a>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苯并噻吩并呋喃-3(2H)-酮5g(26.2mmol)并溶于50ml的甲醇。将温度冷却至0℃后,缓慢滴加15分钟1.5g(40mmol)的硼氢化钠,之后搅拌1小时。加入100ml的冰水并稀释后,用5%盐酸酸化并调节至pH 4。萃取并浓缩后,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3.5g的<中间体3-a>。(收率76%)
合成例3-(2):<中间体3-b>的合成
在10ml的二噁烷-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中溶解1.57g(6.33mmol)的二溴化物后,在0℃的温度下缓慢滴加了在6ml的相同溶剂(二噁烷-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中溶解1g(5.74mmol)<中间体3-a>的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搅拌了2小时。加入碳酸氢钠中和,并在20分钟后过滤。萃取并浓缩后,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0.84g的<中间体3-b>。(收率58%)
合成例3-(3):<中间体3-c>的合成
除了使用2,3-二氯-N-苯基苯胺代替<中间体1-c>并使用3-溴-三苯胺代替<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相同的方法合成并得到了<中间体3-c>。(收率77%)
合成例3-(4):<中间体3-d>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3-b>代替1-溴-3-氯苯并使用3-氨基联苯代替苯胺以外,以与合成例1-(3)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3-d>。(收率67%)
合成例3-(5):<中间体3-e>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3-d>代替<中间体1-c>并使用<中间体3-c>代替<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3-e>。(收率60%)
合成例3-(6):<化学式23>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3-e>代替<中间体1-f>以外,以与合成例1-(7)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化学式23>。(收率17%)
合成例4:化学式8的合成
合成例4-(1):<中间体4-a>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3-溴-2-硝基噻吩20.8g(100mmol)、苯硼酸12.2g(100mmol)、四(三苯基膦)钯4g(3mmol)、碳酸钾41.5g(300mmol)、四氢呋喃250mL、蒸馏水90mL并回流搅拌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有机层减压并浓缩,然后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16g的<中间体4-a>。(收率78%)
合成例4-(2):<中间体4-b>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中间体4-a>16g(78mmol)、三苯基膦51.1g(195mmol),然后投入1,2-二氯苯300ml并溶解,之后回流搅拌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有机层减压并浓缩,之后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9.7g的<中间体4-b>。(收率72%)
合成例4-(3):<中间体4-c>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4-b>代替<中间体1-c>并使用碘苯代替<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4-c>。(收率74%)
合成例4-(4):<中间体4-d>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4-c>代替噻吩并[2,3-b]苯并噻吩以外,以与合成例2-(1)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4-d>。(收率78%)
合成例4-(5):<化学式8>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4-d>代替合成例1-(4)中的<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至1-(7)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化学式8>。(收率13%)
MS(MALDI-TOF):m/z 591.19[M+]
合成例5:化学式13的合成
合成例5-(1):<中间体5-a>的合成
在氮气状态下,向反应器投入5-溴呋喃-2-硼酸22.5g(118mmol)、2-碘苯甲酸甲酯30.9g(118mmol)、四三苯基膦钯2.7g(2.3mmol)、碳酸钾33g(237mmol)、甲苯200ml、1,4-二氧六环200ml、水100ml,并回流了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有机层减压并浓缩,然后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24.5g的<中间体5-a>。(收率74%)
合成例5-(2):<中间体5-b>的合成
向装有四氢呋喃150ml的反应器投入<中间体5-a>30.9g(110mmol),并将温度降至-10℃,之后缓慢滴加3M甲基溴化镁85ml(254mmol)。将温度升至40℃后,搅拌4小时。将温度降至-10℃后,缓慢滴加2N盐酸70ml,之后加入氯化铵水溶液70ml,之后将温度升至常温。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反应物,减压并浓缩后,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24.7g的<中间体5-b>。(收率80%)
合成例5-(3):<中间体5-c>的合成
在氮气氛围下,向反应器投入<中间体5-b>25g(89.2mmol)、磷酸70ml,并在常温下搅拌了12小时。反应结束后萃取并浓缩,然后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16.4g的<中间体5-c>。(收率70%)
合成例5-(4):<中间体5-d>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1-溴-3-叔丁基-5-碘苯50g(177mmol)、苯胺36.2g(389mmol)、乙酸钯1.6g(7mmol)、叔丁醇钠51g(530mmol)、双(二苯基膦基)-1,1'-联萘4.4g(7mmol)、甲苯500mL,回流搅拌24小时。反应完成后,将所得物过滤并浓缩滤液。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42.5g的<中间体5-d>。(收率50%)
合成例5-(5):<中间体5-e>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中间体5-d>31.6g(100mmol)、3-溴苯并呋喃19.7g(100mmol)、乙酸钯1g(2mmol)、叔丁醇钠12.2g(127mmol)、三叔丁基膦0.7g(3mmol)、甲苯150mL并回流搅拌5小时。反应结束后浓缩。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19.5g的<中间体5-e>。(收率45%)
合成例5-(6):<中间体5-f>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5-e>代替<中间体1-c>并使用<中间体5-c>代替<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5-f>。(收率67%)
合成例5-(7):<化学式13>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5-f>代替<中间体1-f>以外,以与合成例1-(7)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化学式13>。(收率15%)
MS(MALDI-TOF):m/z 622.28[M+]
合成例6:化学式60的合成
合成例6-(1):<中间体6-a>的合成
除了使用(4-溴呋喃-3-基)硼酸代替合成例5-(1)中的5-溴呋喃-2-硼酸以外,以与合成例5-(1)至合成例5-(3)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6-a>。(收率65%)
合成例6-(2):<中间体6-b>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6-a>代替<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6-b>。(收率72%)
合成例6-(3):<中间体6-c>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中间体6-b>57.9g(150mmol)、苯酚31.2g(160mmol)、碳酸钾45.7g(300mmol)以及NMP 250mL,并在160℃下回流搅拌12小时。反应完成后,将温度降至室温,并在减压下蒸馏并除去NMP,然后萃取。将溶剂减压并浓缩后,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43.2g的<中间体6-c>。(收率65%)
合成例6-(4):<化学式60>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6-c>代替<中间体1-f>以外,以与合成例1-(7)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化学式60>。(收率15%)
MS(MALDI-TOF):m/z 451.17[M+]
合成例7:化学式84的合成
合成例7-(1):<中间体7-a>的合成
向反应器投入5,7-二氢吲哚并[2,3-b]咔唑10.8g(42mmol)、<中间体1-b>9.9g(42mmol)、铜粉10.7g(1mmol)、18-冠-6-醚4.5g(17mmol)、碳酸钾34.9g(253mmol),并加入二氯苯110mL后,在180℃下回流搅拌约24小时。反应结束后,去除二氯苯,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12.5g的<中间体7-a>。(收率72%)
合成例7-(2):<中间体7-b>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7-a>代替<中间体1-c>并使用2-溴-4-叔丁基-1-碘苯代替<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7-b>。(收率67%)
合成例7-(3):<化学式84>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7-b>代替<中间体1-f>以外,以与合成例1-(7)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化学式84>。(收率15%)
MS(MALDI-TOF):m/z 552.20[M+]
合成例8:化学式46的合成
合成例8-(1):<中间体8-a>的合成
除了使用4,4-二甲基-1,4-二氢茚并[1,2-b]吡咯代替合成例4-(3)中的<中间体4-b>以外,以与合成例4-(3)至合成例4-(4)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8-a>。(收率55%)
合成例8-(2):<中间体8-b>的合成
除了使用1,3-二溴苯代替1-溴-3-氯苯并使用4-叔丁基苯胺代替苯胺以外,以与合成例1-(3)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8-b>。(收率77%)
合成例8-(3):<中间体8-c>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8-b>代替5,7-二氢吲哚并[2,3-b]咔唑并使用<中间体8-a>代替<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7-(1)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8-c>。(收率69%)
合成例8-(4):<中间体8-d>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8-c>代替<中间体1-c>并使用1-溴-4-叔丁基-2-碘苯代替<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8-d>。(收率72%)
合成例8-(5):<化学式46>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8-d>代替<中间体1-f>以外,以与合成例1-(7)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化学式46>。(收率13%)
合成例9:化学式103的合成
合成例9-(1):<中间体9-a>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3-d>代替<中间体1-c>并使用1-溴-2,3-二氯苯代替<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9-a>。(收率75%)
合成例9-(2):<中间体9-b>的合成
在反应器中搅拌苯肼100g(0.924mol)、乙酸500mL后,加热至60℃。缓慢滴加2-甲基环己酮103.6g(0.924mol)后,回流8小时。反应结束后,用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后浓缩,并用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130g的<中间体9-b>。(收率76%)
合成例9-(3):<中间体9-c>的合成
在氮气氛围下,将<中间体9-b>75g(405mmol)放入装有甲苯750mL的反应器并冷却至零下10℃,之后缓慢滴加1.6M的甲基锂380mL(608mmol)并在零下10℃下搅拌了3小时左右。反应完成后,用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后浓缩,并通过柱层析法分离而得到了50.5g的<中间体9-c>。(收率62%)
合成例9-(4):<中间体9-d>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9-c>代替<中间体1-c>并使用<中间体9-a>代替<中间体1-b>以外,以与合成例1-(4)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中间体9-d>。(收率64%)
合成例9-(5):<化学式103>的合成
除了使用<中间体9-d>代替<中间体1-f>以外,以与合成例1-(7)相同的方法合成而得到了<化学式103>。(收率15%)
MS(MALDI-TOF):m/z 624.24[M+]
实施例1至18: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
通过图案化而使ITO玻璃的发光面积成为2mm×2mm的尺寸后进行了清洗。将上述的ITO玻璃安装在真空腔内,然后在所述ITO玻璃上以DNTPDα-NPD的顺序形成膜。对于发光层的主体和掺杂剂而言,将在下表1中记载的化合物以重量比97:3混合并形成膜之后,按顺序而将[化学式E-1]形成膜而作为电子传输层、将Liq形成膜而作为电子注入层,并将作为阴极的Al形成膜从而制造了有机发光元件。在10mA/cm2下测量了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
比较例1至6
除了用[BD1]、[BD2]、[BD3]代替所述实施例1至18中使用的掺杂剂化合物以外,以相同的方法制造了有机发光元件,并在10mA/cm2下测量了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所述[BD1]至[BD3]的结构如下。
[表1]
如上表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相比于使用利用现有技术的比较例1至比较例6的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表现出了优异的发光效率和长寿命的元件特性,从而可知其作为有机发光元件的可应用性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新型硼化合物在用作有机发光元件内的掺杂剂物质的情况下,与现有物质相比,具有更长寿命及高效率的特性,在应用于有机发光元件的情况下,表现出改善的特性,从而在有机发光元件及与此相关的产业领域中,产业上的可利用性高。

Claims (19)

1.一种硼化合物,由下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任意一个表示:
在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
所述Q1至Q3分别彼此相同或者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14的芳香族烃环,
所述X为B,
所述Y1和Y2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N-R1、O、S中的任意一个,并且,所述连接基Y1和Y2中的至少一个为N-R1
所述Z1及Z2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
Z1为O或S,
Z2为选自N-R6、CR7R8、O、S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取代基R1、R6至R8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R7和R8能够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Y1中,取代基R1能够与所述Q3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Y2中,取代基R1能够与所述Q2环或Q3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连接基Z2中,取代基R6至取代基R8能够与所述Q1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其中,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所述“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中的“被取代”表示被选自由以下取代基组成的群中的一个以上的取代基所取代:重氢、氰基、卤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3至24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烷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烷基芳基、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2至24的二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二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甲硅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代基R1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在[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所述连接基Y1和连接基Y2中的至少一个为由下述[结构式A]表示的连接基:
[结构式A]
在所述[结构式A]中,“-*”表示用于分别与连接于所述取代基Z1的碳原子或者与作为包括Z1的五元环内的碳原子而与Y1连接的碳原子、Q2环中的芳香族碳原子或者Q3环中的芳香族碳原子结合的结合位点,
在所述[结构式A]中,所述R41至R45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氰基、卤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3至24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烷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烷基芳基、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2至24的二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二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甲硅烷基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硼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连接基Y1和连接基Y2均为由[结构式A]表示的连接基,此时,由所述[结构式A]表示的连接基Y1和连接基Y2相同或相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连接基Y1和连接基Y2分别相同或相异,并且为N-R1,其中,所述R1与权利要求1中的定义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连接基Y1和连接基Y2中的至少一个为氧原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Q1和Q2的芳香族烃环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下述[结构式10]至[结构式21]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结构式10]至[结构式21]中,“-*”表示用于使所述Q1环中的芳香族环内的碳与取代基Z2或者包含取代基Z2的五元环内的碳原子结合的结合位点,或者表示用于使所述Q2环中的芳香族环内的碳与X或者连接基Y2结合的结合位点,
在所述[结构式10]至[结构式21]中,所述R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氰基、卤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3至24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烷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烷基芳基、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2至24的二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二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甲硅烷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m是1至8的整数,并且当m是2以上时或者当R是2个以上时,各个R能够彼此相同或相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Q3的芳香族烃环是由下述[结构式B]表示的环:
[结构式B]
在所述[结构式B]中,“-*”表示用于使Q3环中的芳香族环内的碳分别与连接基Y1、X及连接基Y2结合的结合位点,
在所述[结构式B]中,所述R55至R57分别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氰基、卤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3至24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烷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烷基芳基、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2至24的二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二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甲硅烷基中的任意一种。
9.一种硼化合物,由下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的任意一种表示:
在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
所述Q1至Q3分别彼此相同或者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14的芳香族烃环,
所述X为B,
所述Y1和Y2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N-R1、O、S中的任意一个,并且,所述连接基Y1和Y2中的至少一个为N-R1
所述Z1及Z2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
Z1为O或S,
Z2为选自N-R6、CR7R8、O、S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取代基R1、R6至R8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R7和R8能够彼此连接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Y1中,取代基R1能够与所述Q3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Y2中,取代基R1能够与所述Q2环或Q3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在所述连接基Z2中,取代基R6至取代基R8能够与所述Q1环结合而附加地形成脂环族或者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
所述Q1至Q3中的至少一个在碳原子数为6至14的芳香族烃环内结合有由下述结构式F表示的芳氨基,
[结构式F]
在所述[结构式F]中,“-*”表示用于与Q1至Q3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环的芳香族碳结合的结合位点,
Ar11和Ar12相同或相异,并且彼此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基,
其中,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中,所述“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中的“被取代”表示被选自由以下取代基组成的群中的一个以上的取代基所取代:重氢、氰基、卤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3至24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烷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烷基芳基、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2至24的二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二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基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甲硅烷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硼化合物选自下述[化学式1]、[化学式2]、[化学式4]、[化学式7]、[化学式8]、[化学式13]、[化学式15]、[化学式16]、[化学式18]、[化学式21]、[化学式23]、[化学式24]、[化学式26]、[化学式29]、[化学式31]、[化学式32]、[化学式34]、[化学式36]、[化学式37]、[化学式39]、[化学式44]、[化学式48]、[化学式54]、[化学式60]、[化学式77]、[化学式79]至[化学式81]、[化学式83]、[化学式84]、[化学式88]、[化学式90]至[化学式93]、[化学式95]、[化学式101]、[化学式103]至[化学式105]、[化学式110]至[化学式112]中的任意一个:
11.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面对;以及
有机层,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一种以上选自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的硼化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同时具有空穴注入功能和空穴传输功能的功能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包括发光层,
所述发光层由主体和掺杂剂构成,并且将由所述[化学式A]至[化学式D]表示的硼化合物中的任意一个用作掺杂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层将由下述[化学式H]表示的蒽衍生物用作主体:
[化学式H]
在所述[化学式H]中,
所述取代基R11至取代基R18相同或相异,且分别与所述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R1、R6至R8相同;
所述取代基Ar9和取代基Ar10分别彼此相同或相异,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连接基L13为单键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20的亚芳基,
所述k为1至2的整数,在所述k为2的情形下各个L13彼此相同或相异,
其中,所述“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中的“被取代”表示被选自由以下取代基组成的群中的一个以上的取代基所取代:重氢、氰基、卤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3至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至20的芳基烷基、碳原子数为7至20的烷基芳基、碳原子数为2至18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18的杂芳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基甲硅烷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化学式H]表示的蒽衍生物是由下述[化学式H1]或者[化学式H2]表示的蒽衍生物:
[化学式H1]
[化学式H2]
在所述[化学式H1]和[化学式H2]中,
所述取代基R19至取代基R25相同或相异,并且分别表示为选自由以下取代基组成的群中的一个以上的取代基:氢、重氢、氰基、卤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3至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至20的芳基烷基、碳原子数为7至20的烷基芳基、碳原子数为2至18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至12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18的芳基甲硅烷基。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蒽衍生物选自下述<化合物101>至<化合物166>中的任意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蒽衍生物为选自下述<化合物201>至<化合物281>中的任意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选自各个所述层中的一个以上的层通过沉积工艺或者溶液工艺而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使用于选自平板显示器装置、柔性显示器装置、单色或者白色平板照明用装置以及单色或者白色柔性照明用装置中的任意一种装置。
CN202080047954.1A 2019-07-17 2020-07-16 硼化合物及包括该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Active CN114040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90086567 2019-07-17
KR10-2019-0086567 2019-07-17
PCT/KR2020/009383 WO2021010770A1 (ko) 2019-07-17 2020-07-16 신규한 보론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0916A CN114040916A (zh) 2022-02-11
CN114040916B true CN114040916B (zh) 2024-06-28

Family

I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5879A (zh) * 2015-03-25 2018-02-23 学校法人关西学院 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发光层形成用组合物
CN108473511A (zh) * 2016-01-21 2018-08-31 学校法人关西学院 多环芳香族化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5879A (zh) * 2015-03-25 2018-02-23 学校法人关西学院 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发光层形成用组合物
CN108473511A (zh) * 2016-01-21 2018-08-31 学校法人关西学院 多环芳香族化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30153B1 (ko) 방향족 아민기를 포함하는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1933810B (zh) 包括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JP6533825B2 (ja) 複素環を含む縮合フルオレン誘導体
CN113582955B (zh) 有机发光元件用化合物以及包括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07108545B (zh) 有机发光元件用化合物及包括此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07004776B (zh) 具有高效率和长寿命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13015738A (zh) 新型硼化合物以及包括该新型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07690719B (zh) 具有高效率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12996796A (zh) 新型硼化合物及包括该新型硼化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16528647A (zh) 新型胺化合物及包括此的有机发光元件
KR20150043669A (ko) 유기전기 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2110884B (zh) 有机发光化合物及包括其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13015737B (zh) 硼化合物及包括该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10832657B (zh) 具有高效率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13227066A (zh) 有机发光元件用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长寿命的有机发光元件
KR20210010389A (ko) 신규한 보론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JP7488912B2 (ja) 新規なアントラセン化合物及びこれを含む有機発光素子
KR20180012693A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CN115210893A (zh) 具有高效率及长寿命的有机发光元件
KR20150132993A (ko) 헤테로아릴아민기를 포함하는 피렌 유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JP7362941B2 (ja) 新規なホウ素化合物及びこれを含む有機発光素子
CN115427416A (zh) 新型硼化合物及包括该新型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15916788A (zh) 新型杂环化合物以及包括该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14040916B (zh) 硼化合物及包括该硼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KR101996650B1 (ko) 축합 아릴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