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4162B - 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4162B
CN114034162B CN202111477980.0A CN202111477980A CN114034162B CN 114034162 B CN114034162 B CN 114034162B CN 202111477980 A CN202111477980 A CN 202111477980A CN 114034162 B CN114034162 B CN 1140341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kiln
pipe
materials
feeding
transpor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79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4162A (zh
Inventor
王杰
邓立锋
赖晓清
徐莲莲
吉星
何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ongjing Keji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ongjing Keji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ongjing Keji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ongjing Keji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79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41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4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4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4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41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00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facilitate drying, e.g. mixing or backmixing the materials to be dried with predominantly dry solids
    • F26B1/005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facilitate drying, e.g. mixing or backmixing the materials to be dried with predominantly dry solids by means of disintegrating, e.g. crushing, shredding, milling the materials to be dri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18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rotating helical blades or other rotary conveyors which may be heated moving materials in stationary chambers, e.g. troughs
    • F26B17/2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rotating helical blades or other rotary conveyors which may be heated moving materials in stationary chambers, e.g. troughs the axis of rotation being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01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 F26B25/002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for bulk go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05Treatment of dryer exhaust gases
    • F26B25/007Dust filtering; Exhaust dust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具体步骤如下:S1:上料部将物料打碎并从上料端运至下料端;S2:打碎后的物料从所述上料部的下料端进入至转窑部的进料端,物料在所述转窑部内经过转动、翻滚和烘干,并最终运输至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S3: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进入回收部,所述回收部会将从所述转窑部排出的尾气输送至排放部进行过滤排放,并使烘干后的物料进入二运部;S4:烘干后的物料经过所述二运部运输至成品箱,并在进入所述成品箱时进行自然风干。本发明可以提前对物料进行打碎的操作,避免物料粘黏、结块导致后续烘干不充分,烘干的物料在二运部运输过程中自然风干,将附着在物料上的热气吹散从而使物料可以彻底干燥。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转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回转窑工艺都是直接将物料放置在回转窑中进行翻动和烘干,烘干效率较低,因为待烘干的物料中带有水分,在翻动的时候相互凝结成块,导致物料的烘干面积减小、烘干效率降低以及烘干率差等问题出现。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上料部将物料打碎并从上料端运至下料端;
S2:打碎后的物料从所述上料部的下料端进入至转窑部的进料端,物料在所述转窑部内经过转动、翻滚和烘干,并最终运输至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
S3: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进入回收部,所述回收部会将从所述转窑部排出的尾气输送至排放部进行过滤排放,并使烘干后的物料进入二运部;
S4:烘干后的物料经过所述二运部运输至成品箱,并在进入所述成品箱时进行自然风干。
优选的是,步骤S1中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物料放置在上料仓内;
S102:所述上料仓内通过上料机对物料进行搅拌、松动和打散操作;
S103:松动、分散的物料从所述上料仓的放料口进行放料,并通过放料口的插板控制出料量;
S104:打散的物料会掉落在皮带上,通过皮带将打散的物料运送至下料端。
优选的是,步骤S2中包括如下步骤:
S201:在物料进入所述转窑部之前,燃烧机会进行热量释放对回转窑进行预热,使热量经由所述回转窑的进料端贯穿至出料端;
S202:物料经由所述上料部的下料端进入所述回转窑的进料端;
S203:物料在所述回转窑内反复的转动和翻滚,在所述燃烧机提供的热风的烘干和推动下到达所述回转窑的出料端。
优选的是,步骤S3中包括如下步骤:
S301:从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排放的尾气经过通风管到达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过滤,过滤后的尾气经由烟囱进行排放;
S302:在进行步骤S301的同时,烘干后的物料进入所述回收部,并从所述回收部掉落至所述二运部。
优选的是,步骤S4中包括如下步骤:
S401: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回收部掉落至收集箱内;
S402: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收集箱内经由蛟龙输送,从运输开端输送至运输末端,运输末端的高度高于运输开端;
S403: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末端掉落至位于其下方的成品箱。
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所应用的设备,包括上料部、转窑部、回收部、排放部和二运部;物料经由所述上料部的上料端输送至所述上料部的下料端,并进入所述转窑部的进料端,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与所述回收部连接,所述排放部与所述回收部的顶部连通,所述二运部设置在所述回收部的下方,烘干后的物料经由所述二运部进入所述成品箱。
优选的是,所述上料部包括上料仓、上料机和皮带;所述上料机设置在所述上料仓内,所述上料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插板,所述皮带位于所述上料仓的底部,并且所述皮带的一端与所述上料仓构成上料端,所述皮带的另一端为下料端,下料端的高度高于上料端的高度。
优选的是,所述转窑部包括燃烧机和回转窑;所述燃烧机设置在所述回转窑的一端,并且所述燃烧机与所述回转窑的连接处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将物料引导至所述回转窑内,所述回转窑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收部连接,所述燃烧机与所述回转窑的连接处及所述导向板构成进料端,所述回转窑的另一端为出料端,进料端的高度高于出料端的高度;
所述排放部包括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所述回收部的顶部通过通风管与所述旋风除尘器连通,所述旋风除尘器与所述布袋除尘器连通,所述布袋除尘器与烟囱连通;
所述二运部包括收集箱、蛟龙输送和成品箱;所述收集箱位于所述回收部的下方,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开端设置在所述收集箱内,所述成品箱设置在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末端的下方,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末端的高度高于运输开端的高度。
优选的是,所述回转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次热风装置和二次热风装置;所述一次热风装置位于所述回转窑的进料端,所述二次热风装置位于所述回转窑的出料端,所述一次热风装置和所述二次热风装置均与所述通风管连通;
所述一次热风装置包括包裹管、固定管、转动管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管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内部,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管内,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件和若干个翻板,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翻板与所述转动管的内壁连接,所述翻板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转动管上设置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贯穿所述转动管的侧壁和所述翻板并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所述包裹管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外壁上并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气孔,所述气孔均位于所述包裹管内,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二气道相适应。
优选的是,所述二次热风装置包括连接管和加压装置;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转窑和所述回收部连通,所述加压装置为密闭的环形气管并环绕在所述连接管的外侧,所述加压装置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加压装置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加压管,所述加压管由所述加压装置向所述回收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连接管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通过上料部可以给后续步骤提供物料支持,同时在进行后续工艺之前可以提前对物料进行打碎的操作,避免物料粘黏、结块导致后续烘干不充分,物料从上料部进入转窑部之后可以在其内部进行转动、翻滚以增加物料的烘干面积,然后烘干后的物料会到达回收部,回收部会将从转窑部一起流动过来的烘干用的尾气输送至排放部进行过滤排放,同时也对从转窑部输送过来的烘干的物料进行转移,使烘干的物料进入到二运部,物料在从二运部运输至成品箱的过程中会暴露在空气中,以便对物料进行自然风干然后再进入到成品箱,转窑部将物料烘干后表面会附着少量的水蒸气,物料在二运部运输过程中自然风干,将附着在物料上的热气吹散从而使物料可以彻底干燥。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的设备示意图;
图1(a)和图1(b)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的设备中一次热风装置和二次热风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的设备中一次热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包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转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的剖视图;
图8为图3中的翻板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的设备中二次热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9的的俯视图。
图中:1上料仓、2上料机、3皮带、4插板、5燃烧机、6回转窑、7回收部、8一次热风装置、81包裹管、82固定管、821气孔、83转动管、831第二气道、84连接件、85翻板、851第一气道、9二次热风装置、91连接管、92加压装置、921进气管、922加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上料部将物料打碎并从上料端运至下料端;
S2:打碎后的物料从所述上料部的下料端进入至转窑部的进料端,物料在所述转窑部内经过转动、翻滚和烘干,并最终运输至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
S3: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进入回收部,所述回收部会将从所述转窑部排出的尾气输送至排放部进行过滤排放,并使烘干后的物料进入二运部;
S4:烘干后的物料经过所述二运部运输至成品箱,并在进入所述成品箱时进行自然风干。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上料部可以给后续步骤提供物料支持,同时在进行后续工艺之前可以提前对物料进行打碎的操作,避免物料粘黏、结块导致后续烘干不充分,物料从上料部进入转窑部之后可以在其内部进行转动、翻滚以增加物料的烘干面积,然后烘干后的物料会到达回收部,回收部会将从转窑部一起流动过来的烘干用的尾气输送至排放部进行过滤排放,同时也对从转窑部输送过来的烘干的物料进行转移,使烘干的物料进入到二运部,物料在从二运部运输至成品箱的过程中会暴露在空气中,以便对物料进行自然风干然后再进入到成品箱,转窑部将物料烘干后表面会附着少量的水蒸气,物料在二运部运输过程中自然风干,将附着在物料上的热气吹散从而使物料可以彻底干燥。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S4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S101:将物料放置在上料仓1内;
S102:所述上料仓1内通过上料机2对物料进行搅拌、松动和打散操作;
S103:松动、分散的物料从所述上料仓1的放料口进行放料,并通过放料口的插板4控制出料量;
S104:打散的物料会掉落在皮带3上,通过皮带3将打散的物料运送至下料端。
S201:在物料进入所述转窑部之前,燃烧机5会进行热量释放对回转窑6进行预热,使热量经由所述回转窑6的进料端贯穿至出料端;
S202:物料经由所述上料部的下料端进入所述回转窑6的进料端;
S203:物料在所述回转窑6内反复的转动和翻滚,在所述燃烧机5提供的热风的烘干和推动下到达所述回转窑6的出料端。
S301:从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排放的尾气经过通风管到达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过滤,过滤后的尾气经由烟囱进行排放;
S302:在进行步骤S301的同时,烘干后的物料进入所述回收部7,并从所述回收部7掉落至所述二运部。
S401: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回收部7掉落至收集箱内;
S402: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收集箱内经由蛟龙输送,从运输开端输送至运输末端,运输末端的高度高于运输开端;
S403: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末端掉落至位于其下方的成品箱。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物料放入上料仓1之后可以通过内部的上料机2对物料进行搅拌、松动和打碎的操作,使物料在上料仓1的内部不会形成结块,从而保证物料的烘干面积最大化以及使放料更加顺畅,之后调整插板4在放料口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放料口的开口大小,从而改变物料的放料量,在开始进行物料烘干之前需要先打开燃烧机5使热量充分贯通回转窑6并使回转窑6的内部进行预热,之后开始进行放料,物料经皮带3由底处运至高处的下料端,物料从下料端下落至回转窑6的进料端,物料下落至回转窑6的进料端的时候可以与空气接触进一步实现松散物料的效果,同时下落的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撞击回转窑6的进料端进而使结块的物料被摔碎,回转窑6倾斜设置,进料端的高度高于出料端的高度,在重力和燃烧机5提供的热风的风力作用下,物料会被送至回转窑6的出料端,物料在回转窑6内经过反复的转动和翻滚可以与热风充分接触,在翻滚的过程中物料与热风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化,并最终到达出料端进入回收部7,尾气则通过回收部7的顶部经由通风管依次经过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的过滤之后从烟囱排放,干燥后的物料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回收部7下方的收集箱内,被热风烘干的物料上面会带有一部分的水汽,在从回收部7下落至收集箱的过程中,散落的物料会充分与空气接触,起到对物料降温的作用,并且可以被空气带走一部分水汽,随后收集箱内的物料经由蛟龙输送从运输开端送至运输末端,运输末端的高度高于运输开端,在运输的过程中其上的物料还会再次与空气进行接触从而进一步降温和去水汽,当物料达到运输末端的时候会掉落至成品箱内,物料在掉落的过程中会最后一次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同时最后一次去除附着在物料上的水汽,从而使物料可以彻底干燥,不会因为烘干的物料中裹挟热较热的水汽而出现返潮的现象。
在上述新型回转窑工艺中所应用的设备,包括上料部、转窑部、回收部7、排放部和二运部;物料经由所述上料部的上料端输送至所述上料部的下料端,并进入所述转窑部的进料端,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与所述回收部7连接,所述排放部与所述回收部7的顶部连通,所述二运部设置在所述回收部7的下方,烘干后的物料经由所述二运部进入所述成品箱。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物料放置在上料部并在上料部内进行搅拌、打散操作防止物料结块,被打散后的物料进入到转窑部后经过转动、翻滚和烘干得到干燥的物料,烘干后的物料和烘干用的尾气在回收部7被分类处理,尾气经由回收部7到达排放部进行过滤排放避免污染空气,而烘干后的物料会从回收部7进入二运部进行二次运输,并最终运至成品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部包括上料仓1、上料机2和皮带3;所述上料机2设置在所述上料仓1内,所述上料仓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插板4,所述皮带3位于所述上料仓1的底部,并且所述皮带3的一端与所述上料仓1构成上料端,所述皮带3的另一端为下料端,下料端的高度高于上料端的高度。所述转窑部包括燃烧机5和回转窑6;所述燃烧机5设置在所述回转窑6的一端,并且所述燃烧机5与所述回转窑6的连接处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将物料引导至所述回转窑6内,所述回转窑6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收部7连接,所述燃烧机5与所述回转窑6的连接处及所述导向板构成进料端,所述回转窑6的另一端为出料端,进料端的高度高于出料端的高度;
所述排放部包括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所述回收部7的顶部通过通风管与所述旋风除尘器连通,所述旋风除尘器与所述布袋除尘器连通,所述布袋除尘器与烟囱连通;
所述二运部包括收集箱、蛟龙输送和成品箱;所述收集箱位于所述回收部7的下方,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开端设置在所述收集箱内,所述成品箱设置在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末端的下方,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末端的高度高于运输开端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物料放置在上料仓1内并经过上料机2对其进行打碎、搅拌的操作之后从放料口进行放料,在放料的时候可以调整插板4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放料速率和放料量,物料掉落至皮带3上然后经由皮带3由低处运至高处的下料端,物料从上料端掉落至燃烧机5和回转窑6的连接处并经由导向板的引导进入回转窑6内,物料在回转窑6内会进行反复的转动和翻滚,燃烧机5可以为回转窑6的内部提供热量从而使回转窑6内部的物料可以在翻滚的时候充分与热风接触从而加快烘干的速率和效率,物料到达回转窑6的出料端之后会进入回收部7,烘干用的尾气会经过回收部7顶部的通风管依次经过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的除尘和过滤之后从烟囱排出,而物料则会掉落至回收部7下方的收集箱内,然后蛟龙输送可以将收集箱内的物料运送至较高的运输末端,并经由运输末端掉落至成品箱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上料机2可以在上料仓1内对物料进行搅拌从而防止物料结块,同时避免物料堆积无法从放料口进行放料,插板4可以通过改变放料口的大小进而改变放料的速率和放料量,皮带3的下料端高于上料端使得物料可以从高处掉落至转窑部,从而进一步使物料松散,燃烧机5为回转窑6提供烘干所需的热风,导向板可以避免物料进入燃烧机5引发火灾,蛟龙输送的运输末端高于运输开端使得干燥后的物料可以在运输的时候进行自然风干,并在物料从运输末端掉落至成品箱的时候可以再一次与空气接触进行降温,同时可以通过从回收部7掉落至收集箱、蛟龙输送的过程中、从运输末端掉落至成品箱三个步骤实现烘干后的物料充分与空气进行接触,进而实现对物料降温的同时,使其上携带的带有热量的水汽风干的效果,从而避免物料返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转窑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次热风装置8和二次热风装置9;所述一次热风装置8位于所述回转窑6的进料端,所述二次热风装置9位于所述回转窑6的出料端,所述一次热风装置8和所述二次热风装置9均与所述通风管连通;
所述一次热风装置8包括包裹管81、固定管82、转动管83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管83设置在所述固定管82的内部,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管83内,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件84和若干个翻板85,所述连接件84通过所述翻板85与所述转动管83的内壁连接,所述翻板85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气道851,所述转动管83上设置有第二气道831,所述第二气道831贯穿所述转动管83的侧壁和所述翻板85并与所述第一气道851连通,所述包裹管81设置在所述固定管82的外壁上并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固定管82上设置有若干个气孔821,所述气孔821均位于所述包裹管81内,所述气孔821与所述第二气道831相适应。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回转窑6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设置有一次热风装置8和二次热风装置9,并且进入回收部7的带有热量的尾气中的一部分会被分别送至一次热风装置8和二次热风装置9进行循环再利用,带有热量的尾气在一次热风装置8中会首先到达包裹管81,包裹管81包裹在固定管82的外壁上并且包裹管81的内部与气孔821连通,尾气会经过包裹管81从气孔821进入至固定管82内,固定管82与回转窑6固定的部分连接,转动管83与回转窑6的转动部分相连接,所以转动管83会相对固定管82进行转动,所以气孔821会与第二气道831有规律的连通,使尾气可以经由气孔821进入第二气道831,并最终经由第一气道851从翻板85的侧壁排出,物料在通过导向板进入进料端的时候,会被若干个翻板85分成若干份,转动管83在转动的时候会带动其内部的物料进行翻转、滚动,同时燃烧机5的热风会由进料端向出料端吹动物料,在翻板85之间的物料会被从第一气道851吹进的尾气吹飞,在翻板85转动的时候将物料拍散,配合燃烧机5的热风便可以实现物料的翻转、分散和快速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一次热风装置8和二次热风装置9可以有效的将还带有热量的尾气进行二次利用,避免造成能源浪费,物料进入一次热风装置8之后,可以被翻板85分成若干份,同时被转动的翻板85翻转,从而使物料避免结块,加大物料的烘干面积,从第一气道851吹进的带有热量的尾气可以将沉降堆积的物料吹起发散,从而使物料与热风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化,同时燃烧机5产生的热风会由进料端向出料端进行吹动,使得被第一气道851的尾气吹起飞散的物料可以充分与热风接触进行烘干,同时也使热风可以将飞散的物料吹向出料端从而加快物料的运输速率和烘干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热风装置9包括连接管91和加压装置92;所述连接管9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转窑6和所述回收部7连通,所述加压装置92为密闭的环形气管并环绕在所述连接管91的外侧,所述加压装置92上设置有进气管921,所述进气管921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加压装置92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连接管91连通的加压管922,所述加压管922由所述加压装置92向所述回收部7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连接管91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连接管91连接回转窑6和回收部7,尾气经由进气管921进入加压装置92,因为加压装置92为密闭的环形气管,所以尾气在经由进气管921进入后便会在加压装置92内环形旋转并且由于为密闭状态所以加压装置92内的尾气速率会越来越快,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在加压装置92上设置有向回收部7方向延伸的加压管922,加压管922的直径较小并且将加压装置92与连接管91连通,高速高压的尾气经由加压管922的变径加压加速之后,会从其与连接管91的连接处喷出,喷出的尾气会将输送过来的物料吹至回收部7同时由于喷出的尾气与热风的方向相同,会在二次热风装置9和一次热风装置8之间形成负压从而使第一气道851进入的尾气增加,进而实现物料运输速率的提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加压装置92可以使进入至其内的尾气在其内部高速旋转并且随着尾气的不断进入形成高压环境,高速高压的尾气经由加压管922喷射至连接管91内,可以将烘干好的物料吹散并吹至回收部7,因为喷射的尾气和热风的方向相同所以会在一次热风装置8和二次热风装置9之间形成负压,进而使从燃烧机5进入的热风可以被更快速的吸入,同时也加快了第一气道851尾气的速率,进而加大了一次热风装置8处对粉料的作用力,从而防止一次热风装置8处被物料堵死,同时还可以加快物料的运输和烘干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次热风装置8和二次热风装置9与通风管的连通处均设置温控阀,在回转窑6的进料端设置有第一测温装置,在回收部7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测温装置,温控阀可以控制通风管与一次热风装置8和二次热风装置9的连通状态,在温控阀进行控制的时候首先需要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3394270610000091
计算出热风从回转窑6的进料端到出料端所消耗的热量,其中,τ为燃烧机5产生的热风从回转窑6的进料端到出料端所消耗的热量;P为燃烧机5的额定功率;t为热风从回转窑6的进料端流至出料端的时间;L为回转窑6的长度;V为热风的平均风速;T为当前室温;T1为进料端的温度(即第一测温装置检测的温度值);T2为出料端的温度(即第二测温装置检测的温度值);T3为通风管内的温度(即温控阀检测的温度值);C1为回转窑6的平均比热容;C2为物料的比热容;
通过计算的热风在回转窑6内所消耗的热量值可以计算出热风对物料进行烘干的热传递的效率,
Figure BDA0003394270610000101
其中,α为热风对物料进行热传递的效率;e为自然常数,通常取值为2.72;K为第一测温装置、第二测温装置和温控阀中测温件三者精度的乘积;C1为回转窑6的平均比热容;C2为物料的比热容;V为热风的平均风速;T1为进料端的温度(即第一测温装置检测的温度值);T2为出料端的温度(即第二测温装置检测的温度值);T3为通风管内的温度(即温控阀检测的温度值);ρ为物料的密度;D为回转窑6的内径;S为热风与物料的接触面积;τ为燃烧机5产生的热风从回转窑6的进料端到出料端所消耗的热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自行设定热风的热传递的效率值,并根据所需的热传递的效率值反向计算出温控阀所需要的设定的温度T3,当通风管内的温度高于温控阀设定的温度值时,则可以得知热风对物料进行热传递的效率较低,进而可知物料在回转窑6内的运输速度过慢,导致回转窑6内物料已烘干,并升温至与热风温度相接近,进而导致热传递的效率和整体烘干效率降低,此时温控阀打开,通风管内的热风进入一次热风装置8和二次热风装置9,从而使两个装置启动对尾气进行二次利用,同时利用尾气使一次热风装置8和二次热风装置9加快回转窑6内的物料的运输速度,从而使热风与物料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增加,进而使整体烘干及运输效率提高,同时避免热量较高的尾气直接排放导致能源浪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所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部、转窑部、回收部(7)、排放部和二运部;物料经由所述上料部的上料端输送至所述上料部的下料端,并进入所述转窑部的进料端,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与所述回收部(7)连接,所述排放部与所述回收部(7)的顶部连通,所述二运部设置在所述回收部(7)的下方,烘干后的物料经由所述二运部进入成品箱;
所述转窑部包括燃烧机(5)和回转窑(6);所述燃烧机(5)设置在所述回转窑(6)的一端,并且所述燃烧机(5)与所述回转窑(6)的连接处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将物料引导至所述回转窑(6)内,所述回转窑(6)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收部(7)连接,所述燃烧机(5)与所述回转窑(6)的连接处及所述导向板构成进料端,所述回转窑(6)的另一端为出料端,进料端的高度高于出料端的高度;
所述排放部包括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所述回收部(7)的顶部通过通风管与所述旋风除尘器连通,所述旋风除尘器与所述布袋除尘器连通,所述布袋除尘器与烟囱连通;
所述二运部包括收集箱、蛟龙输送和成品箱;所述收集箱位于所述回收部(7)的下方,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开端设置在所述收集箱内,所述成品箱设置在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末端的下方,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末端的高度高于运输开端的高度;
所述回转窑(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次热风装置(8)和二次热风装置(9);所述一次热风装置(8)位于所述回转窑(6)的进料端,所述二次热风装置(9)位于所述回转窑(6)的出料端,所述一次热风装置(8)和所述二次热风装置(9)均与所述通风管连通;
所述一次热风装置(8)包括包裹管(81)、固定管(82)、转动管(83)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管(83)设置在所述固定管(82)的内部,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管(83)内,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件(84)和若干个翻板(85),所述连接件(84)通过所述翻板(85)与所述转动管(83)的内壁连接,所述翻板(85)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气道(851),所述转动管(83)上设置有第二气道(831),所述第二气道(831)贯穿所述转动管(83)的侧壁和所述翻板(85)并与所述第一气道(851)连通,所述包裹管(81)设置在所述固定管(82)的外壁上并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固定管(82)上设置有若干个气孔(821),所述气孔(821)均位于所述包裹管(81)内,所述气孔(821)与所述第二气道(831)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所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包括上料仓(1)、上料机(2)和皮带(3);所述上料机(2)设置在所述上料仓(1)内,所述上料仓(1)的底部设置有插板(4),所述皮带(3)位于所述上料仓(1)的底部,并且所述皮带(3)的一端与所述上料仓(1)构成上料端,所述皮带(3)的另一端为下料端,下料端的高度高于上料端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所应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热风装置(9)包括连接管(91)和加压装置(92);所述连接管(9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转窑(6)和所述回收部(7)连通,所述加压装置(92)为密闭的环形气管并环绕在所述连接管(91)的外侧,所述加压装置(92)上设置有进气管(921),所述进气管(921)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加压装置(92)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连接管(91)连通的加压管(922),所述加压管(922)由所述加压装置(92)向所述回收部(7)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连接管(91)连通。
4.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设备的新型回转窑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S1:上料部将物料打碎并从上料端运至下料端;
S2:打碎后的物料从所述上料部的下料端进入至转窑部的进料端,物料在所述转窑部内经过转动、翻滚和烘干,并最终运输至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
S3: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进入回收部(7),所述回收部(7)会将从所述转窑部排出的尾气输送至排放部进行过滤排放,并使烘干后的物料进入二运部;
S4:烘干后的物料经过所述二运部运输至成品箱,并在进入所述成品箱时进行自然风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物料放置在上料仓(1)内;
S102:所述上料仓(1)内通过上料机(2)对物料进行搅拌、松动和打散操作;
S103:松动、分散的物料从所述上料仓(1)的放料口进行放料,并通过放料口的插板(4)控制出料量;
S104:打散的物料会掉落在皮带(3)上,通过皮带(3)将打散的物料运送至下料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包括如下步骤:
S201:在物料进入所述转窑部之前,燃烧机(5)会进行热量释放对回转窑(6)进行预热,使热量经由所述回转窑(6)的进料端贯穿至出料端;
S202:物料经由所述上料部的下料端进入所述回转窑(6)的进料端;
S203:物料在所述回转窑(6)内反复的转动和翻滚,在所述燃烧机(5)提供的热风的烘干和推动下到达所述回转窑(6)的出料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包括如下步骤:
S301:从所述转窑部的出料端排放的尾气经过通风管到达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过滤,过滤后的尾气经由烟囱进行排放;
S302:在进行步骤S301的同时,烘干后的物料进入所述回收部(7),并从所述回收部(7)掉落至所述二运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回转窑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包括如下步骤:
S401: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回收部(7)掉落至收集箱内;
S402: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收集箱内经由蛟龙输送,从运输开端输送至运输末端,运输末端的高度高于运输开端;
S403:烘干后的物料从所述蛟龙输送的运输末端掉落至位于其下方的成品箱。
CN202111477980.0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 Active CN1140341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980.0A CN114034162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980.0A CN114034162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4162A CN114034162A (zh) 2022-02-11
CN114034162B true CN114034162B (zh) 2022-10-04

Family

ID=80146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7980.0A Active CN114034162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416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49479A1 (de) * 1979-12-08 1981-06-11 Metallgesellschaft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m trocknen und kalzinieren von schuettguetern
CN209910306U (zh) * 2019-01-14 2020-01-07 山东宝阳干燥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粉专用烘干***
CN212882859U (zh) * 2020-05-29 2021-04-06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废丝回收利用生产线装置
CN213977536U (zh) * 2020-10-12 2021-08-17 宁夏东红炉衬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炭化回转窑烟气二次回收干馏装置
CN213803631U (zh) * 2020-12-09 2021-07-27 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煤热解湿法熄焦烘干***
CN214437348U (zh) * 2021-02-02 2021-10-22 山东华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废气回收装置的回转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4162A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4839C (zh) 煤粒干燥工艺及设备
CN101575541B (zh) 一种煤粉制备***及工艺
WO2013012008A1 (ja) 乾燥コンベア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備えた火力発電システム
CN201459090U (zh) 一种煤粉制备***
CN105865171A (zh) 一种改进的防堵茶叶烘干机
CN207956873U (zh) 火力发电用煤炭输送装置
CN110671907A (zh) 带有废汽转换装置的mvr真空管束干燥***
CN107597392A (zh) 一种负压式球磨机磨煤制粉粉磨***
CN114034162B (zh) 一种新型回转窑工艺
CN202030011U (zh) 物料输送***
CN112902657B (zh) 氧化钼焙烧***
CN208504974U (zh) 燃气直燃式烘干机
CN108088224A (zh) 一种生物质粉料干燥装置
CN106733064A (zh) 一种旋转闪蒸干燥机
CN206638006U (zh) 一种具有一段二段干燥的化肥生产用干燥装置
CN113280614A (zh) 一种基于闭环输送的湿粉干燥***
CN201532096U (zh) 脉动燃烧干燥装置
CN101629775A (zh) 全沸腾流化床干燥机及其装炉煤备煤新工艺
CN212339874U (zh) 一种用于茶叶制备的快速烘干机
CN204854266U (zh) 一种颗粒物料烘干装置
CN207849994U (zh) 一种生物质粉料干燥装置
CN103638767B (zh) 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及其粉尘回收利用***
CN106705621A (zh) 冶金原料的干燥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干燥方法
CN111850226A (zh) 一种对转炉煤气粗灰进行烘干和气力输送的装置
JP2006234205A (ja) 流動層乾燥機及び流動層乾燥機による湿潤原料の乾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