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3926B - 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3926B
CN113813926B CN202111215020.7A CN202111215020A CN113813926B CN 113813926 B CN113813926 B CN 113813926B CN 202111215020 A CN202111215020 A CN 202111215020A CN 113813926 B CN113813926 B CN 1138139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aldehyde
porous carbon
carbon material
lewis acid
bas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50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3926A (zh
Inventor
袁文静
石绍渊
万印华
曹宏斌
胡康
鞠培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angxi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12150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39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3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3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3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39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free carbon; comprising carbon obtained by carbonis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8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20/28054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5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70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孔碳材料的表面具有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供氮源、L‑半胱氨酸和供硼源混合并研磨,得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所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进行两步煅烧,得到所述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得到的多孔碳材料用作甲醛的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本发明利用简便的制备工艺得到具有B‑N路易斯酸碱对位点兼具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特性的甲醛专效吸附剂,对于生活环境中甲醛具有很高的去除效率,在稀土工业污水处理、电催化等领域亦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Description

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气体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甲醛作为一种典型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其主要来源于家庭装饰材料、家用纺织品以及木质家具等。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刺激皮肤、呼吸***疾病,甚至诱发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开发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来净化室内甲醛污染意义重大。吸附消除甲醛虽是一种较为低效的方法,但也存在其独特的优点,如吸附剂原料廉价易得、合成方法简单等。因此,开发一种含有丰富的吸附甲醛位点兼具易规模化的制备方法对其应用于净化室内甲醛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CN104689857A公开了一种新型原位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负载型催化剂的载体的用途,以及包含该原位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负载型催化剂和该负载型催化剂在水相醇缩合反应中的应用,该发明的原位氮掺杂多孔碳材料采用廉价的小分子含氮物质为氮源,在碳材料制备过程中实现氮原子原位掺杂,其掺杂含量可控、分布均匀,可通过氮原子的掺杂提高金属在载体中的分散性和与载体的结合强度,从而有利于增强其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
CN104998675A公开一种氮硼掺杂碳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首先将碳材料进行预处理,其次将经预处理的碳材料与供氮剂、供硼剂及活化剂混合后,进行机械球磨,然后将研磨后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在温度为500-1100℃范围,对碳材料进行氮硼共渗热处理1-3小时,最后经酸洗制备出氮硼掺杂碳基催化剂。该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氮硼掺杂碳基催化剂具有导电性能好的硼氮掺杂晶格点阵,因此可作为燃料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催化剂来催化燃料电池产生的氧气,但是并不适合用作甲醛催化剂。
CN110756045A公开了B-N及金属改性B-N材料在“存储-氧化再生”循环脱除甲醛反应中的应用。所述循环脱除甲醛反应为:室温阶段,将甲醛部分氧化为甲酸盐等中间物种化学存储在B-N或金属改性B-N材料表面;再生阶段,选用加热或等离子体等方式,将存储的甲醛完全氧化为COx和H2O,使催化剂得以原位再生,循环过程中碳平衡超过95%。该发明中使用的B-N及金属改性B-N材料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应用于“存储-氧化再生”循环脱除甲醛反应中,可有效抑制室内空气中共存水蒸气的竞争吸附影响,但是该材料是使用B-N材料构造出六方氮化硼结构,并不能利用化学动力学对甲醛进行吸附。
多孔碳材料以其可调控的表面结构、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而被研究人员广泛应用于相关环境领域。为了提升多孔碳材料对甲醛的吸附性能,对多孔碳材料的改性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改善造孔温度或气氛、改进多孔碳材料原材料属于物理方法,掺杂元素、表面及内部反应属于化学方法,上述发明公开了硼氮元素对多孔碳材料结构的改变,但是利用含硼、氮物质改进甲醛专效吸附剂的方面,尚未有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从结构入手,研究开发新型甲醛吸附多孔碳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吸附剂对甲醛捕获能力不强、改造方法复杂且效果不佳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简便的制备工艺得到具有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甲醛专效吸附剂。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所述多孔碳材料的表面具有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
“路易斯酸碱对结构”是一种基于路易斯酸碱理论得名的结构,主要特征是在材料的某一区域同时分布有路易斯酸性位点和路易斯碱性位点,因而对同时具有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分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本发明提供的多孔碳材料具有硼、氮元素组成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其中多孔碳中的B元素为缺电子原子,具有接受电子的本领,而N元素则为富电子原子,具有给电子的潜力,两者共同组成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
经过研究分析甲醛分子结构发现,由于碳元素和氧元素两者之间的电负性存在一定差异,导致甲醛分子中羰基(-C=O)中的电子云密度强烈偏向于羰基氧原子,进而使其呈现出负电性,显示出路易斯碱的性质;同时,-C=O中的碳原子则表现为正电性,呈现出路易斯酸特性。因而,甲醛分子中的羰基实质为一种典型的路易斯酸碱对。依据路易斯酸碱理论可知,具有路易斯酸碱特性的甲醛分子易与含有接受电子的空轨道和能够给出电子的孤对电子的吸附剂表面位点发生路易斯酸碱反应,产生化学吸附效应,达到精准吸附甲醛的目标。因此,构建丰富路易斯酸碱对结构位点是提升吸附剂捕获甲醛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净化室内甲醛污染意义重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800-900m2·g-1,例如可以是800m2·g-1、810m2·g-1、820m2·g-1、830m2·g-1、840m2·g-1、850m2·g-1、860m2·g-1、870m2·g-1、880m2·g-1、890m2·g-1或900m2·g-1,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多孔碳材料的孔径范围为1-500nm,优选为2.0-5.0nm,例如可以是1.0nm、2.0nm、2.5nm、3.0nm、3.5nm、4.0nm、4.5nm、5.0nm、10nm、50nm、100nm、200nm、300nm或500n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多孔碳材料的表面B含量为28.19-48.86at.%,例如可以是28.19at.%、30.25at.%、33.31at.%、35.36at.%、37.42at.%、40.48at.%、42.55at.%、44.62at.%、46.73at.%、48.86at.%,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多孔碳材料的表面N含量为21.31-38.57at.%,例如可以是21.31at.%、23.39at.%、25.42at.%、27.59at.%、30.63at.%、32.61at.%、34.79at.%、36.25at.%、38.57at.%、,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中涉及的at.%指原子百分比,某元素的原子百分比即该元素的原子数除以物质中的总原子数,元素测试时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材料表面元素局部取样进行分析,多次测试后得到的平均数即为元素的原子百分比。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一方面提供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供氮源、L-半胱氨酸和供硼源混合并研磨,得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所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进行两步煅烧,得到所述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
本发明采用两步煅烧,其中一段保温中,供氮源聚合产生半导体C3N4,供硼源吸附于C3N4表面,为下一步煅烧产生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做准备,其中L-半胱氨酸起连接C3N4及造孔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中供氮源、L-半胱氨酸和供硼源的质量比为(1-6):(1-4):(0.5-3),例如可以是1:1:1、1:1:2、1:2:2、1:2:3、2:1:1、2:1:2、2:1:3、2:2:3、2:3:1、2:3:2、2:3:3、3:3:1、3:2:1、4:2:2、4:2:3、4:3:2、4:3:3、5:2:2或6:4:3,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所述供氮源、L-半胱氨酸和供硼源的质量比为(1-6):(1-4):(0.5-3),优选为(1.5-2.5):1:(0.5-1.5),如果硼源比例过低,则形成的多孔碳表面B-N路易斯酸碱对位点浓度较少;若硼源比例过高,则容易直接形成氮化硼物质,而非B-N路易斯酸碱对多孔碳。另外,假设L-半胱氨酸比例较低,导致的结果便是供氮源聚合的C3N4难以被有效连接;如果L-半胱氨酸比例过高,则过量的L-半胱氨酸会阻止C3N4进一步聚合转变为多孔碳;因此,适量的L-半胱氨酸的比例可以达到连接C3N4及造孔的良好效果。
优选地,所述供氮源包括三聚氰胺。本发明优选三聚氰胺作为供氮源,从而能够在煅烧过程中形成C3N4结构,最终得到含有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
优选地,所述供硼源包括硼酸。本发明优选三聚氰胺作为供氮源,从而能够在煅烧过程中形成C3N4结构,最终得到含有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
优选地,所述研磨的时间为5-60min,优选为10-20min,例如可以是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或60min,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步煅烧包括:一段升温后一段保温,然后二段升温后二段保温,最后降温。
优选地,一段保温中,所述三聚氰胺聚合形成C3N4结构。
优选地,一段保温中,所述L-半胱氨酸对C3N4结构连接并扩大。
优选地,二段保温中,所述L-半胱氨酸进行分解。
优选地,二段保温中,所述分解产生的气体从多孔碳材料内部转移到外部,产生孔道结构。
本发明的两步煅烧中,第一步煅烧发生的反应主要为固态混合物中的三聚氰胺聚合形成一种典型的聚合物半导体C3N4,此时混合物中的L-半胱氨酸中的含硫基团会与C3N4表面碳原子结合,进而实现将分散的小尺度C3N4连接在一起,为下一步煅烧制备含B-N路易斯酸碱对多孔碳做准备。另外,在第二步更高的温度煅烧时,L-半胱氨酸会发生分解产生硫氧化物气体,并从多孔碳材料内部溢出,进而产生丰富的多孔结构。表征数据表明,典型样品的孔径范围主要集中在2.0-5.0nm,对应的BET表面积高达800-900m2·g-1。因此,这种拥有丰富B-N路易斯酸碱对位点兼具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特性的多孔碳材料在净化室内甲醛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步煅烧的气氛为N2气氛。
优选地,所述一段升温的速率为2-15℃/min,优选为5-10℃/min,例如可以是2℃/min、3℃/min、5℃/min、8℃/min、10℃/min、12℃/min、13℃/min或15℃/min,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一段升温的起点温度为室温。
优选地,所述一段升温的终点温度为500-700℃,优选为550-650℃,例如可以是500℃、550℃、600℃、650℃或700℃,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由于高温煅烧,三聚氰胺聚合形成半导体C3N4,进而形成表面均匀分布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而聚合反应发生所需温度范围为500-700℃,因此一步煅烧的温度最好在此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一段保温的时间为1-4h,优选为2-3h,例如可以是1h、1.5h、2h、2.5h、3h、3.5h或4h,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段升温的速率为2-15℃/min,优选为5-10℃/min,例如可以是2℃/min、3℃/min、5℃/min、8℃/min、10℃/min、12℃/min、13℃/min或15℃/min,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二段升温的起点温度为所述一段升温的终点温度。
优选地,所述二段升温的终点温度为900-1000℃,优选为950-980℃,例如可以是900℃、925℃、950℃、975℃、980℃或1000℃,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二段保温的时间为1-4h,优选为2-3h,例如可以是1h、1.5h、2h、2.5h、3h、3.5h或4h,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降温的起点温度为所述二段升温的终点温度。
优选地,所述降温的终点温度为室温。
优选地,所述降温的速率为2-15℃/min,优选为5-10℃/min,例如可以是2℃/min、3℃/min、5℃/min、8℃/min、10℃/min、12℃/min、13℃/min或15℃/min,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供氮源、L-半胱氨酸和供硼源按照质量比为(1-6):(1-4):(0.5-3)混合、研磨5-60min,得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所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在N2气氛下,以2-15℃/min的速率升温至500-700℃下煅烧1-4h,再以2-15℃/min的速率升温至900-1000℃下煅烧1-4h,降温后得到所述基于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吸附甲醛的多孔碳材料。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应用,所述多孔碳材料用作甲醛的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
相对传统吸附剂来说,本发明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多孔碳材料中的B元素易于接受电子,而N元素易于给出电子,两者共同组成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能够与具有路易斯酸碱位点的甲醛(羰基氧:路易斯碱位点;羰基碳:路易斯酸位点)产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达到精准吸附甲醛的目的;同时,所制备的具有丰富B-N路易斯酸碱对材料在去除稀土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电催化等领域亦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表面含丰富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而具有路易斯酸碱特性的甲醛分子易与含接受电子的空轨道和能够给出电子的孤对电子的吸附剂表面位点发生路易斯酸碱反应,产生化学吸附效应,实现精准吸附甲醛的目标;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使用L-半胱氨酸,配合三聚氰胺和硼酸为原料混合研磨并进行两步煅烧,对设备要求低,工艺流程简单,具有可放大生产的潜力;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拥有丰富B-N路易斯酸碱对位点兼具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特性,采用优选方案制备的产品,甲醛起始浓度200ppm时,去除效率高达74.5-93.0%,甲醛浓度低至10ppm时,去除效率也高达82.3%,同时,本发明中涉及的典型材料在稀土工业废水处理、电催化等领域亦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高分辨B1s和N1s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和孔径分布曲线;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NH3-TPD和CO2-TPD曲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吸附甲醛的一级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曲线;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吸附甲醛曲线;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高分辨B1s和N1s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吸附甲醛曲线;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高分辨B1s和N1s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吸附甲醛曲线;
图14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N掺杂多孔碳材料的高分辨N1s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图15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N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吸附甲醛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吸附甲醛的多孔碳材料,所述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800-900m2·g-1,孔径范围为1-500nm,优选为2.0-5.0nm;多孔碳材料的表面B含量为28.19-48.86at.%,N含量为21.31-38.57at.%。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吸附甲醛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三聚氰胺、L-半胱氨酸和硼酸按照质量比为(1-6):(1-4):(0.5-3)混合、研磨5-60min,得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所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在管式炉中,N2气氛下,以2-15℃/min的速率升温至500-700℃下煅烧1-4h,再以2-15℃/min的速率升温至900-1000℃下煅烧1-4h,降温后得到所述基于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吸附甲醛的多孔碳材料。
需明确的是,采用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艺或进行了常规数据的替换或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所述多孔碳材料的BET表面积为860.2m2·g-1,孔径范围为1-500nm,孔径主要集中在2.0-5.0nm;多孔碳材料的表面B含量为32.76at.%,N含量为26.09at.%。
本实施例还提供所述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三聚氰胺、L-半胱氨酸和硼酸按照质量比为2:1:1混合、研磨15min,得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所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在管式炉中,N2气氛下,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下煅烧2h,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下煅烧2h,以10℃/min的速率降温后得到所述基于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吸附甲醛的多孔碳材料。
图1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图中25°附近出现一个宽峰,表明本实施例制备的样品中的多孔碳材料主要为无定型结构;另外,在44°左右呈现的峰主要归功于样品中含有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导致的。因此,X-射线衍射谱图说明本实施例中合成的样品的确为含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
图2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高分辨B1s和N1s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本实施例合成的样品表面的B和N元素的含量约为32.76at.%和26.09at.%,对应的存在形式主要为B-N,B-C,B-O,吡啶型氮,N-B和吡咯型氮。
图3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扫描电镜图,可以观察到样品的微观形貌主要为具有大孔的片层多孔碳材料。
图4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和孔径分布曲线,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BET表面积高达860.2m2·g-1,并存在丰富的介孔结构(2.0-5.0nm)。
图5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NH3-TPD和CO2-TPD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显的NH3和CO2脱附峰,说明实施例1合成的样品具有丰富的路易斯酸性位点和路易斯碱性位点。
图6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吸附甲醛的一级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样品吸附甲醛较好地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5),而非一级动力学模型(R2=0.8755),说明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吸附甲醛行为主要为化学吸附。
图7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吸附甲醛曲线,测试结果显示本实施例合成的样品在甲醛初始浓度依次为200ppm和10ppm对应的甲醛去除率分别高达93.0%和82.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所述多孔碳材料的表面B含量为28.19at.%,N含量为21.31at.%。
本实施例还提供所述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三聚氰胺、L-半胱氨酸和硼酸按照质量比为4:2:1混合、研磨15min,得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所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在管式炉中,N2气氛下,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下煅烧2h,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下煅烧2h,以10℃/min的速率降温后得到所述基于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吸附甲醛的多孔碳材料。
图8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图中25°附近出现一个宽峰,表明本实施例制备的样品中的多孔碳材料主要为无定型结构;另外,在44°左右呈现的峰主要归功于样品中含有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导致的。因此,X-射线衍射谱图说明本实施例中合成的样品的确为含B-N路易斯酸碱对多孔碳材料。
图9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高分辨B1s和N1s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实施例合成的样品表面的B和N元素的含量约为28.19at.%和21.31at.%,对应的存在形式主要为B-N,B-C,B-O,吡啶型氮,N-B和吡咯型氮。
图10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吸附甲醛曲线,测试结果显示本实施例合成的样品在甲醛初始浓度为200ppm时的甲醛去除率高达86.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所述多孔碳材料的表面的B含量为48.86at.%,N含量为38.57at.%。
本实施例还提供所述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三聚氰胺、L-半胱氨酸和硼酸按照质量比为2:1:3混合、研磨15min,得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所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在管式炉中,N2气氛下,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下煅烧2h,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下煅烧2h,以10℃/min的速率降温后得到所述基于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吸附甲醛的多孔碳材料。
图11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图中25°附近出现一个宽峰,表明本实施例制备的样品中的多孔碳材料主要为无定型结构;另外,在44°左右呈现的峰主要是由于样品中含有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导致的。因此,X-射线衍射谱图说明本实施例中合成的样品的确为含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
图12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高分辨B1s和N1s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实施例合成的样品表面的B和N元素的含量约为48.86at.%和38.57at.%,对应的存在形式主要为B-N,B-C,B-O,吡啶型氮,N-B和吡咯型氮。
图13为本实施例制备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吸附甲醛曲线,测试结果显示本实施例合成的样品在甲醛初始浓度为200ppm时的甲醛去除率高达74.5%。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混合时不加入硼酸。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三聚氰胺、L-半胱氨酸按照质量比为2:1混合、研磨15min,得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所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在管式炉中,N2气氛下,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下煅烧2h,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下煅烧2h,以10℃/min的速率降温后得到对比例1中的N掺杂多孔碳材料。
图14为对比例1制备的N掺杂多孔碳材料的高分辨N1s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实施例合成的样品表面的N元素的含量约为6.76at.%,对应的存在形式主要为吡啶型氮、吡咯型氮和石墨型氮。
图15为对比例1制备的N掺杂多孔碳材料吸附甲醛曲线,测试结果显示对比例1制备的样品在甲醛初始浓度为200ppm时的甲醛去除率仅为19.0%。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混合时不加入三聚氰胺。由于对比例2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加入三聚氰胺,虽然L-半胱氨酸可以充当碳源,但在一段升温过程中L-半胱氨酸无法聚合形成C3N4,因此在后续的二段升温过程中形成不了B掺杂多孔碳材料。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混合时不加入L-半胱氨酸。虽然三聚氰胺聚合形成了C3N4,但由于缺乏L-半胱氨酸的有效连接,因此很难形成本发明所述的性能优异的具有丰富B-N路易斯酸碱对多孔结构的碳材料。
由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看出,实施例1-3得到的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的表面具有丰富的路易斯酸碱对结构,B和N元素含量分别在28.19-48.86at.%和21.31-38.57at.%,对应的存在形式主要为B-N,B-C,B-O,吡啶型氮,N-B和吡咯型氮,证明其具有丰富的路易斯酸性位点和路易斯碱性位点,为甲醛提供了精准吸附的位点;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在800-900m2·g-1,并存在大量2.0-5.0nm的介孔结构,为甲醛的吸附提供足量空间;多孔碳材料吸附甲醛的拟合曲线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证明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吸附甲醛行为主要为化学吸附,对于初始浓度分别为200ppm和10ppm的甲醛的去除率高达74.5-93.0%和82.3%;对比例1的制备方法不加入供硼源,从而不能形成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只能形成N掺杂结构的多孔碳,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N掺杂多孔碳材料对甲醛的去除率仅为19.0%,对比例2的制备方法不加入供氮源,这会导致前驱体无法聚合产生,同时亦不能形成B掺杂结构,对比例3的制备方法不加入L-半胱氨酸,C3N4缺乏了连接物,因此无法生成本发明所述的具有丰富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适合专效吸附甲醛,对于生活环境中甲醛具有很高的去除效率,在稀土工业污水处理、电催化等领域亦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甲醛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醛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为具有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
所述甲醛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的比表面积为800-900m2·g-1
所述甲醛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的孔径范围为2.0-5.0nm;
所述甲醛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的表面B含量为30.25-46.73at.%;
所述甲醛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的表面N含量为23.39-36.25at.%;
所述甲醛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供氮源、L-半胱氨酸和供硼源混合并研磨10-20min,得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所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进行两步煅烧,得到所述甲醛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
其中,所述两步煅烧包括:一段以速率2-15℃/min的升温后一段保温,然后二段以速率2-15℃/min的升温后二段保温,最后降温;
所述供氮源包括三聚氰胺。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醛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供氮源、L-半胱氨酸和供硼源混合并研磨10-20min,得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所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进行两步煅烧,得到所述甲醛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
其中,所述两步煅烧包括:一段以速率2-15℃/min的升温后一段保温,然后二段以速率2-15℃/min的升温后二段保温,最后降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中供氮源、L-半胱氨酸和供硼源的质量比为(1-6):(1-4):(0.5-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硼源包括硼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步煅烧的气氛为N2气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升温的速率为5-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升温的终点温度为500-7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升温的终点温度为550-65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保温的时间为1-4h。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保温的时间为2-3h。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升温的速率为5-10℃/min。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升温的终点温度为900-10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升温的终点温度为950-980℃。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保温的时间为1-4h。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保温的时间为2-3h。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的速率为2-15℃/min。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的速率为5-10℃/min。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供氮源、L-半胱氨酸和供硼源按照质量比为(1-6):(1-4):(0.5-3)混合、研磨10-20min,得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所述固态混合物前驱体在N2气氛下,以2-15℃/min的速率升温至500-700℃下煅烧1-4h,再以2-15℃/min的速率升温至900-1000℃下煅烧1-4h,降温后得到所述甲醛吸附剂或甲醛的催化氧化剂基底。
CN202111215020.7A 2021-10-19 2021-10-19 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38139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5020.7A CN113813926B (zh) 2021-10-19 2021-10-19 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5020.7A CN113813926B (zh) 2021-10-19 2021-10-19 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3926A CN113813926A (zh) 2021-12-21
CN113813926B true CN113813926B (zh) 2024-02-20

Family

ID=78916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5020.7A Active CN113813926B (zh) 2021-10-19 2021-10-19 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39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8392B (zh) * 2022-09-05 2022-11-29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富含含氧官能团的多功能生物炭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0476A (en) * 1983-06-28 1984-12-25 Rohm And Haas Company Catalys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α,β-unsaturated compounds
JP2009125693A (ja) * 2007-11-26 2009-06-11 Japan Carlit Co Ltd:The 触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098405A1 (en) * 2011-01-20 2012-07-26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imited Method of preparing porous carbon
KR20150054727A (ko) * 2015-04-21 2015-05-20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산소 환원 반응용 촉매, 이를 포함하는 연료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6160137A (ja) * 2015-03-02 2016-09-05 ライオン・スペシャリティ・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多孔質炭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担体、触媒担持体及び燃料電池用電極
CN107376825A (zh) * 2017-08-22 2017-11-2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六方氮化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174151A (zh) * 2018-08-30 2019-01-1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三维多孔氮化硼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17977A (zh) * 2021-02-03 2021-04-30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不含氨气气流合成硼碳氮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083228A (zh) * 2021-03-04 2021-07-09 湘潭海泡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掺杂海泡石复合多孔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84814A (zh) * 2021-05-14 2021-07-3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硼碳氮化物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93196A (zh) * 2021-07-20 2021-10-12 北方民族大学 一种硼氮共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52975A (zh) * 2021-10-19 2022-01-21 中国科学院江西稀土研究院 一种b、n共掺杂碳纤维基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60717A (zh) * 2022-04-06 2022-05-31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一种一维多孔氮化硼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5395B2 (en) * 2012-12-07 2017-08-08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Heterogeneous metal-free catalyst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0476A (en) * 1983-06-28 1984-12-25 Rohm And Haas Company Catalys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α,β-unsaturated compounds
JP2009125693A (ja) * 2007-11-26 2009-06-11 Japan Carlit Co Ltd:The 触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098405A1 (en) * 2011-01-20 2012-07-26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imited Method of preparing porous carbon
JP2016160137A (ja) * 2015-03-02 2016-09-05 ライオン・スペシャリティ・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多孔質炭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担体、触媒担持体及び燃料電池用電極
KR20150054727A (ko) * 2015-04-21 2015-05-20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산소 환원 반응용 촉매, 이를 포함하는 연료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376825A (zh) * 2017-08-22 2017-11-2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六方氮化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174151A (zh) * 2018-08-30 2019-01-1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三维多孔氮化硼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17977A (zh) * 2021-02-03 2021-04-30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不含氨气气流合成硼碳氮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083228A (zh) * 2021-03-04 2021-07-09 湘潭海泡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掺杂海泡石复合多孔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84814A (zh) * 2021-05-14 2021-07-3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硼碳氮化物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93196A (zh) * 2021-07-20 2021-10-12 北方民族大学 一种硼氮共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52975A (zh) * 2021-10-19 2022-01-21 中国科学院江西稀土研究院 一种b、n共掺杂碳纤维基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60717A (zh) * 2022-04-06 2022-05-31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一种一维多孔氮化硼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lectrochemical Fixation of Nitrogen and Its Coupling with Biomass Valorization with a Strongly Adsorbing and Defect Optimized Boron-Carbon-Nitrogen Catalyst";Q. Qin et al;《ACS Appl. Energy Mater.》;第2卷;摘要,结果与讨论,支持信息 *
"Enhancing the room-temperature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formaldehyde through constructing surface lewis pairs on carbon-based catalyst";Wenjing Yuan et al;《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第272卷;第1小节第4段 *
Intramolecular B/N frustrated Lewis pairs and the hydrogenation of carbon dioxide;Marc-André Courtemanche et al;Chem. Commun.;20150514;第51卷;全文 *
Novel B and N Sites of One-Dimensional Boron Nitride Fiber: Efficient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in the Formaldehyde Capture Process;Wenjing Yuan et al;ACS Omega;20220715;第7卷;全文 *
Q. Qin et al."Electrochemical Fixation of Nitrogen and Its Coupling with Biomass Valorization with a Strongly Adsorbing and Defect Optimized Boron-Carbon-Nitrogen Catalyst".《ACS Appl. Energy Mater.》.2019,第2卷摘要,结果与讨论,支持信息. *
Synergetic palladium-modulated and B/N Lewis pair-functionalized flocculent carbon fibres as robust catalyst: Mechanism insight for indoor HCHO decomposition;Wenjing Yuan et al;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20220728;第318卷;全文 *
多孔氮化硼和铂负载镁铝水滑石的室内甲醛去除性能;叶家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190515(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3926A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5684B (zh) 碳包覆铁及碳化铁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Yu et al. Molten salt synthesis of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s for hydrogen sulfide adsorptive removal
Fang et al. Methane dry reforming over coke‐resistant mesoporous Ni‐Al2O3 catalysts prepared by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
CN106564868B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Yang et al. Superior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is enabled by integrating hierarchical pores, Fe 3 C nanoparticles and bamboo-like carbon nanotubes
CN110642238B (zh) 类石墨烯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53481B (zh) 一种污水降解用氮掺杂介孔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344369A (zh) 具有三维分级多孔结构的钴氮共掺杂炭基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151285B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负载ZnS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hen et al. Hollow porous carbon fiber from cotton with nitrogen doping
Guo et al. Greenery-inspired nanoengineering of bamboo-like hierarchical porous nanotubes with spatially organized bifunctionalities for synergistic photothermal catalytic CO 2 fixation
CN109761216A (zh) 一种通用的、基于有机锌盐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
CN113813926B (zh) B-n路易斯酸碱对结构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76953A (zh) 一种p,s共掺杂氮化碳同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
Boehm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nitrogen‐containing carbons
Cho et al.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and CO2 uptake on carbon molecular sieves: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and theoretical study
CN113149003A (zh) 原位超小锌纳米晶模板法合成氮掺杂多孔碳、方法和应用
CN110980719A (zh) 一种多孔石墨化空心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Xin et al. N-doped carbon foam constructed by liquid foam with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 for supercapacitor
Cheng et al. Defect-dominated carbon deposited Pd nanoparticles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formic acid dehydrogenation
Yan et al.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s supported wacker‐type catalyst for catalytic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Liu et al. Carbonization of Fe-bas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 as electrocatalyst for catalysis of oxygen to hydrogen peroxide
CN114990567B (zh) 碳基载体负载的硫配位钴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Xiang et al. Two Synthesis Methods for Fe (III)@ MOF‐5‐derived Porous Carbon Composites for Enhanced Phenol Hydroxylation
CN115430451A (zh) 铁钛共掺杂的多孔石墨相氮化碳光芬顿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41000 No. 1, chutanwei Academy of Sciences Road, Chutan Town, Ganxian District,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341003 No.36, Huangjin Avenue, Ga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xi Rare Earth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