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1947A - 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71947A
CN113771947A CN202010527747.8A CN202010527747A CN113771947A CN 113771947 A CN113771947 A CN 113771947A CN 202010527747 A CN202010527747 A CN 202010527747A CN 113771947 A CN113771947 A CN 113771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automobile
side plate
rear longitudina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77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佳武
杨宏
李玄霜
耿富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277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19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71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19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27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rea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及汽车。该汽车后纵梁结构包括后纵梁本体,后纵梁本体的前端折弯形成用于连接汽车门槛的折弯连接板,折弯连接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位于第二侧板的相对两侧;第二侧板的一端与第一侧板与呈第一预设角度连接,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第三侧板呈第二预设角度连接。该后纵梁结构实现了所述折弯连接板与所述汽车门槛三个面的紧密连接,保证了所述汽车门槛后端具有优异性能和良好的后碰性能;且无需另外的连接件即可实现所述汽车后纵梁与所述汽车门槛的连接,进而降低了该汽车后纵梁结构结构的重量,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后纵梁总成作为汽车车身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在汽车结构中起到承载作用和吸收碰撞冲击作用。现有技术中汽车后纵梁总成通常采用钢制件拼焊而成,汽车后纵梁总成一般由多个钢制冲压件组成,零件数量较多,结构复杂,且汽车后纵梁总成的焊接精度不高;另外,钢制的汽车后纵梁总成在与汽车其他结构件连接时,其连接处往往需要增加附件零件,来提高连接处的刚度,以满足汽车安全性需求,如此会提升汽车车身的结构复杂程度,增加了车身重量,无法满足汽车的轻量化需求,同时还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后纵梁总成的结构复杂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及汽车。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包括后纵梁本体,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前端折弯形成用于连接汽车门槛的折弯连接板,所述折弯连接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与呈第一预设角度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呈第二预设角度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用于连接所述所述汽车门槛的门槛侧面;所述第二侧板用于连接所述汽车门槛的门槛顶面;所述第三侧板用于连接所述汽车门槛的门槛翻边。
可选地,所述汽车后纵梁结构还包括均凸出设置在所述后纵梁本体上的主筋和多个辅筋,所述主筋连接多个所述辅筋,所述主筋的高度高于所述辅筋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预设角度为90度,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的第二预设角度为90度,形成所述折弯连接板为
Figure BDA0002533467610000021
型结构。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前纵梁、防撞纵梁以及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以及第四横梁顺次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上且两两平行;所述前纵梁平行于所述防撞纵梁;所述前纵梁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前纵梁以及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前端;所述防撞纵梁以及所述第四横梁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后端。
可选地,所述后纵梁本体上凸出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一横梁通过所述第六凹槽搭接在所述第一凸部上;
所述后纵梁本体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前纵梁上设有第二凸部,所述前纵梁通过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凹槽插接;
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一凹槽均设置在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前端;所述第一横梁垂直于连接在所述折弯连接板上的所述汽车门槛,且所述第一横梁的延长线与所述汽车门槛的延长线相交,且所述第一横梁的延长线与所述汽车门槛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前端;所述前纵梁平行于所述汽车门槛。
可选地,所述第二横梁上设有第三凸部;所述后纵梁本体上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第三凸部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可选地,所述汽车后纵梁总成还包括连接板;所述第三横梁上设有第四凸部;所述第一侧板上折弯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凸部通过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后纵梁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减震弹簧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三横梁的延长线与所述后纵梁本体的交汇处。
可选地,所述第四横梁上设有第五凸部;所述后纵梁本体上凹陷形成第四凹槽;所述第四横梁通过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四凹槽插接;
所述防撞纵梁上设有第六凸部;所述后纵梁本体上凹陷形成第五凹槽;所述防撞纵梁通过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五凹槽插接;
所述第四凹槽和所述第五凹槽均设置在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后端;所述防撞纵梁的延长线与所述第四横梁的延长线相交,且所述防撞纵梁的延长线与所述第四横梁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后端。
可选地,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后端还设有用于安装汽车副车架的第二安装部。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门槛以及所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所述汽车门槛包括门槛顶面、门槛侧面以及设置在所述门槛顶面上的门槛翻边,所述门槛侧面连接所述门槛顶面;
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门槛侧面;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门槛顶面;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门槛翻边。
本发明中,后纵梁本体上折弯形成用于连接汽车门槛的折弯连接板,折弯连接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与门槛侧面连接,第二侧板与门槛顶面连接,第三侧板与第三侧面连接,从而实现了折弯连接板与所述汽车门槛三个面(门槛顶面、门槛侧面以及门槛翻边)的紧密连接,保证了所述汽车门槛后端具有优异性能和良好的后碰性能;且本发明通过后纵梁本体自身折弯形成的折弯连接板即可实现汽车后纵梁结构与汽车门槛的连接,无需另外附加的连接件,降低了该汽车后纵梁结构的重量和结构复杂度,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另外,该所述后纵梁本体为单独的结构件,如此,避免了通过多个结构件焊接来实现与汽车门槛的连接,该所述后纵梁本体结构简单,且避免了汽车后纵梁结构由多个结构件焊接时造成的焊接精度不高,提高了该汽车后纵梁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纵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纵梁总成的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纵梁总成的第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纵梁总成的第三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纵梁总成的第四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纵梁总成的防撞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纵梁总成的后纵梁上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上封板安装在后纵梁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门槛、第一横梁安装在后纵梁本体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门槛安装在后纵梁本体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以及防撞纵梁安装在后纵梁本体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以及防撞纵梁安装在后纵梁本体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后纵梁总成;11、后纵梁结构;111、后纵梁本体;11101、折弯连接板;111011、第一侧板;111012、第二侧板;111013、第三侧板;11102、主筋;11103、辅筋;11104、第一凸部;11105、第一凹槽;11106、第二凹槽;11107、第三凹槽;11108、第四凹槽;11109、第五凹槽;11110、第一安装部;11111、第二安装部;
12、后纵梁上封板;13、第一横梁;131、第六凹槽;14、第二横梁;141、第三凸部;15、第三横梁;151、第四凸部;16、第四横梁;161、第五凸部;17、前纵梁;171、第二凸部;18、防撞纵梁;181、第六凸部;19、连接板;2、汽车门槛;21、门槛顶面;22、门槛翻边;23、门槛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方便解释本发明中所述汽车后纵梁的结构和各结构件的安装关系,本发明所指的X向即为汽车的前后方向(也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本发明中所指的Y向即为汽车的左右方向(也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本发明中所指的Z向即为汽车的上下方向(也即图1中的前后方向,亦为与图1中的X向和Y向均垂直的方向)。
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纵梁,包括后纵梁本体111,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前端折弯形成用于连接汽车门槛2的折弯连接板11101,所述折弯连接板11101包括第一侧板111011、第二侧板111012和第三侧板111013;所述第一侧板111011和所述第三侧板111013位于所述第二侧板111012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侧板1110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11011与呈第一预设角度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110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111013呈第二预设角度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1011用于连接所述所述汽车门槛2的门槛侧面;所述第二侧板111012用于连接所述汽车门槛2的门槛顶面;所述第三侧板111013用于连接所述汽车门槛2的门槛翻边。
可以理解地,所述折弯连接板11101的形状对应于所述汽车门槛2的形状,所述汽车门槛2包括门槛顶面21和均连接在所述门槛顶面21上的门槛翻边22和门槛侧面23;所述第一侧板111011连接所述门槛侧面23;所述第二侧板111012连接所述门槛顶面21;所述第三侧板111013连接所述门槛翻边22。从而实现了所述汽车门槛2与所述折弯连接板11101的三个面的紧密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111011与所述第二侧板111012之间的第一预设角度为90度,所述第二侧板111012与所述第三侧板111013之间的第二预设角度为90度,即所述折弯连接板11101为
Figure BDA0002533467610000061
型结构。
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第一侧板111011与所述门槛侧面23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11012与所述门槛顶面21均通过自攻钉连接;所述第三侧板111013与所述门槛翻边22通过螺栓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折弯形成用于连接汽车门槛2的折弯连接板11101,所述折弯连接板11101包括第一侧板111011、第二侧板111012和第三侧板111013;所述第一侧板111011与所述门槛侧面23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11012与所述门槛顶面21连接,所述第三侧板111013与所述第三侧面连接,从而实现了所述折弯连接板11101与所述汽车门槛2三个面(门槛顶面21、门槛侧面23以及门槛翻边22)的紧密连接,保证了所述汽车门槛2与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连接处(也即所述汽车门槛2的后端)的优异性能和良好的后碰性能;且本发明通过所述后纵梁本体111自身折弯形成的折弯连接板11101即可实现汽车后纵梁结构1与汽车门槛2的连接,无需另外附加的连接件,进而降低了该汽车后纵梁结构11的重量和结构复杂度,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另外,该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为单独的结构件,如此,避免了通过多个结构件焊接来实现与汽车门槛2的连接,该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结构简单,且避免了汽车后纵梁结构11由多个结构件焊接时造成其焊接精度不高,提高了该汽车后纵梁结构11的刚度和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汽车后纵梁结构11还包括均凸出设置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的主筋11102和多个辅筋11103,所述主筋11102连接多个所述辅筋11103,所述主筋11102的高度高于所述辅筋11103的高度。可以理解地,所述主筋11102设置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X向上,所述辅筋11103设置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Y向上;当汽车在X向(也即前后方向)发生碰撞时,所述主筋11102可将汽车受到的碰撞力传递到汽车的底板上,从而降低了汽车受到碰撞时遭到破坏的程度,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汽车后纵梁结构11还包括连接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后纵梁上封板12;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为铝结构件;所述后纵梁上封板12为钢结构件。可以理解地,所述后纵梁上封板12与所述后纵梁本体111形成一个密闭盒式的结构,从而提高了该汽车后纵梁结构11的刚度和强度。另外,钢结构件的所述后纵梁上封板12的设计,方便汽车车身的其他结构件与所述后纵梁上封板12的连接,也即汽车车身的其他结构件可直接与所述后纵梁上封板12焊接;在本发明中,所述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为铝结构件,所述后纵梁上封板12为钢结构件,即所述汽车后纵梁结构11形成一个上钢下铝的结构件的设计,在降低了汽车车身重量、提升了汽车的防腐性的同时,还方便该汽车后纵梁与其他结构件的连接。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1,包括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第三横梁15、第四横梁16、前纵梁17、防撞纵梁18以及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11;所述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第三横梁15以及第四横梁16顺次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且两两平行;所述前纵梁17平行于所述防撞纵梁18;所述前纵梁17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梁13;所述前纵梁17以及所述第一横梁13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前端;所述防撞纵梁18以及所述第四横梁16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后端。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横梁13、所述第二横梁14、所述第三横梁15以及所述第四横梁16均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Y向上,所述前纵梁17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X向的前端,所述防撞纵梁18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X向的后端,汽车车身可直接安装在该汽车后纵梁总成1上,从而该汽车后纵梁总成1起到了承受汽车车身的功能。
作为优选,如图3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横梁13、所述第三横梁15、所述前纵梁17以及所述防撞纵梁18均为采用密封腔的铝合金挤出结构;所述第二横梁14和所述第四横梁16均采用凸出腔的铝合金冲压结构。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横梁13、所述第二横梁14、所述第三横梁15、所述第四横梁16、所述后纵梁本体111、所述前纵梁17以及所述防撞纵梁18均为铝材料的结构件,从而大大降低了汽车车身的重量,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的同时,该汽车后纵梁总成1集成度高、精度高、制造成本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10所示,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凸出设置有第一凸部11104;所述第一横梁13上设有第六凹槽131;所述第一横梁13通过所述第六凹槽131搭接在所述第一凸部11104上;具体地,所述第一凸部11104为“Z”字形结构,所述第六凹槽131为反“Z”字形槽,合拼时采用Z向落件之后,在通过自攻钉使其两者固定连接,从而保证了所述第六凹槽131的四个内壁面均与所述第一凸部11104搭接,从而增强了所述第一横梁13与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之间的传力性,以及增强了该汽车后纵梁结构11的强度和刚度,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1105;所述前纵梁17上设有第二凸部171,所述前纵梁17通过所述第二凸部171与所述第一凹槽11105插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凹槽11105为所述后纵梁本体111前端设置的“U”字型结构,所述前纵梁17具有第二凸部171,所述第二凸部171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1105之后,再通过自攻钉进行固定连接。另外,所述第一横梁13、所述汽车门槛2以及所述前纵梁17均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的前端,增强了该汽车后纵梁结构11的刚度和碰撞传力,进一步增强了汽车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凸部11104和所述第一凹槽11105均设置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前端;所述第一横梁13垂直于连接在所述折弯连接板11101上的所述汽车门槛2,且所述第一横梁13的延长线与所述汽车门槛2的延长线相交,以及所述第一横梁13的延长线与所述汽车门槛2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前端;所述前纵梁17平行于所述汽车门槛2。可以理解地,所述前纵梁17和所述汽车门槛2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X向上,所述第一横梁13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Y向上,且所述第一横梁13的延长线与所述汽车门槛2的延长线相交,以及所述第一横梁13的延长线与所述汽车门槛2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前端,从而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前端形成一个第一三通头的结构,保证该第一三通头位置处形成较强的刚度接头,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横梁14上设有第三凸部141;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凹陷形成第二凹槽11106;所述第二横梁14通过所述第三凸部141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11106上。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横梁14上具有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11106的第三凸部14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11106为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朝Y向伸出的“U”字型结构,该第二凹槽11106的设计,实现了所述第二横梁14的紧密连接,保证了所述第二横梁14的搭接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2所示,所述汽车后纵梁总成1还包括连接板19;所述第三横梁15上设有第四凸部151;所述第一侧板111011上折弯形成第三凹槽11107;所述第四凸部151通过所述连接板19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凹槽11107内。可以理解地,所述连接板19为折弯成“U”字型的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固定在所述第三凹槽11107内后,再通过自攻钉将所述第三横梁15固定连接在所述所述连接板19上,该连接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所述第三横梁15抵抗扭转的能力,提高了所述第三横梁15的扭转刚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3所示,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减震弹簧(图未示)的第一安装部11110,所述第一安装部11110位于所述第三横梁15的延长线与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交汇处(也即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所述第一三通头处)。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安装部11110位于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底面,且所述第二安装部11111凸设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且呈圆柱状,所述减震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二安装部11111上;该处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高,故提升了所述汽车弹簧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顶面还设有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11111的多个第一加强筋,且所述第一加强筋以第二安装部11111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多个第一加强筋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所述第一安装部11110的刚度和强度,保证了所述减震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1110上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12所示,,所述第四横梁16上设有第五凸部161;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凹陷形成第四凹槽11108;所述第四横梁16通过所述第五凸部161与所述第四凹槽11108插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四凹槽11108为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朝Y向伸出的“U”字型结构,该第四凹槽11108的设计,实现了所述第四横梁16的紧密连接,保证了所述第四横梁16的插接强度。
如图2、图7和图12所示,所述防撞纵梁18上设有第六凸部181;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凹陷形成第五凹槽11109;所述防撞纵梁18通过所述第六凸部181与所述第五凹槽11109插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五凹槽11109也为“U”字型结构,所述第六凸部181插接在所述第五凹槽11109上之后,再通过自攻钉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凹槽11108和所述第五凹槽11109均设置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后端;所述防撞纵梁18的延长线与所述第四横梁16的延长线相交,且所述防撞纵梁18的延长线与所述第四横梁16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后端。可以理解地,所述第四横梁16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X向上,所述第四横梁16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Y向上,且所述防撞纵梁18的延长线与所述第四横梁16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后端,从而在进而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后端形成一个第二三通头,保证该第二三通头位置处形成较强的刚度接头,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前纵梁17本体为铸造的铝结构件,则在制造所述前纵梁17本体的过程中,无需考虑冲压件材料的利用率问题,通过铝材的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与所述第一横梁13、所述第二横梁14、所述第三横梁15、所述第四横梁16、所述前纵梁17以及所述防撞纵梁18的紧密连接,形成了各传力通道,该汽车后纵梁总成1能保证汽车后地板具有更高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更好地抵抗车身的扭转,具有更好的工艺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后端还设有用于安装汽车副车架(图未示)的第二安装部11111。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安装部11111也位于所述第四横梁16和所述防撞纵梁18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交汇处(也即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上述第一三通头处)。具体地,所述第二安装部11111为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顶面向上凸起的具有内螺纹的螺纹柱,该螺纹柱与所述汽车副车架螺纹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螺纹柱连接有多个第二加强筋,且所述第二加强筋以所述螺纹柱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该处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高,故提升了所述汽车副车架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
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高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门槛2以及所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1;所述汽车汽车门槛2包括门槛顶面21、门槛侧面23以及设置在所述门槛顶面21上的门槛翻边22,所述门槛侧面23连接所述门槛顶面21;
所述第一侧板111011连接所述门槛侧面23;所述第二侧板111012连接所述门槛顶面21;所述第三侧板111013连接所述门槛翻边22。
本发明中,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上折弯形成用于连接汽车门槛2的折弯连接板11101,所述折弯连接板11101包括第一侧板111011、第二侧板111012和第三侧板111013;所述第一侧板111011与所述门槛侧面23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11012与所述门槛顶面21连接,所述第三侧板111013与所述第三侧面连接,从而实现了所述折弯连接板11101与所述汽车门槛2三个面(门槛顶面21、门槛侧面23以及门槛翻边22)的紧密连接,保证了所述汽车门槛2与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的连接处(也即所述汽车门槛2的后端)的优异性能和良好的后碰性能;且本发明通过所述后纵梁本体111自身折弯形成的折弯连接板11101即可实现汽车后纵梁结构1与汽车门槛2的连接,无需另外附加的连接件,进而降低了该汽车后纵梁结构11的重量和结构复杂度,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另外,该所述后纵梁本体111为单独的结构件,如此,避免了通过多个结构件焊接来实现与汽车门槛2的连接,该所述后纵梁本体111结构简单,且避免了汽车后纵梁结构11由多个结构件焊接时造成其焊接精度不高,提高了该汽车后纵梁结构11的刚度和强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本体,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前端折弯形成用于连接汽车门槛的折弯连接板,所述折弯连接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与呈第一预设角度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呈第二预设角度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用于连接所述所述汽车门槛的门槛侧面;所述第二侧板用于连接所述汽车门槛的门槛顶面;所述第三侧板用于连接所述汽车门槛的门槛翻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纵梁结构还包括均凸出设置在所述后纵梁本体上的主筋和多个辅筋,所述主筋连接多个所述辅筋,所述主筋的高度高于所述辅筋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预设角度为90度,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的第二预设角度为90度,形成所述折弯连接板为
Figure FDA0002533467600000011
型结构。
4.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前纵梁、防撞纵梁以及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以及第四横梁顺次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上且两两平行;所述前纵梁平行于所述防撞纵梁;所述前纵梁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前纵梁以及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前端;所述防撞纵梁以及所述第四横梁连接在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本体上凸出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一横梁通过所述第六凹槽搭接在所述第一凸部上;
所述后纵梁本体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前纵梁上设有第二凸部,所述前纵梁通过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凹槽插接;
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一凹槽均设置在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前端;所述第一横梁垂直于连接在所述折弯连接板上的所述汽车门槛;所述第一横梁的延长线与所述汽车门槛的延长线相交,且所述第一横梁的延长线与所述汽车门槛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前端;所述前纵梁平行于所述汽车门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上设有第三凸部;所述后纵梁本体上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第三凸部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纵梁总成还包括连接板;所述第三横梁上设有第四凸部;所述第一侧板上折弯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凸部通过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减震弹簧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三横梁的延长线与所述后纵梁本体的交汇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横梁上设有第五凸部;所述后纵梁本体上凹陷形成第四凹槽;所述第四横梁通过所述第五凸部与所述第四凹槽插接;
所述防撞纵梁上设有第六凸部;所述后纵梁本体上凹陷形成第五凹槽;所述防撞纵梁通过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第五凹槽插接;
所述第四凹槽和所述第五凹槽均设置在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后端;所述防撞纵梁的延长线与所述第四横梁的延长线相交,且所述防撞纵梁的延长线与所述第四横梁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后端。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后端还设有用于安装汽车副车架的第二安装部。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门槛以及权利要求4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所述汽车门槛包括门槛顶面、门槛侧面以及设置在所述门槛顶面上的门槛翻边,所述门槛侧面连接所述门槛顶面;
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门槛侧面;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门槛顶面;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门槛翻边。
CN202010527747.8A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及汽车 Pending CN1137719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7747.8A CN113771947A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7747.8A CN113771947A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1947A true CN113771947A (zh) 2021-12-10

Family

ID=78835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7747.8A Pending CN113771947A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7194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6040A (ja) * 2006-01-12 2007-07-2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CN203419188U (zh) * 2013-06-28 2014-02-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地板骨架总成
CN207191168U (zh) * 2017-09-27 2018-04-06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
CN108045442A (zh) * 2017-12-20 2018-05-1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地板框架结构
CN109204474A (zh) * 2018-11-09 2019-01-15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CN109808773A (zh) * 2019-04-11 2019-05-28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后扭力盒
CN209126830U (zh) * 2018-08-07 2019-07-1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接头结构及汽车
CN209290526U (zh) * 2018-11-22 2019-08-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CN209479788U (zh) * 2018-12-13 2019-10-11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车身结构
CN209833789U (zh) * 2019-02-22 2019-12-24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后纵梁接头及汽车
CN111169267A (zh) * 2018-10-24 2020-05-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6040A (ja) * 2006-01-12 2007-07-2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CN203419188U (zh) * 2013-06-28 2014-02-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地板骨架总成
CN207191168U (zh) * 2017-09-27 2018-04-06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
CN108045442A (zh) * 2017-12-20 2018-05-1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地板框架结构
CN209126830U (zh) * 2018-08-07 2019-07-1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接头结构及汽车
CN111169267A (zh) * 2018-10-24 2020-05-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09204474A (zh) * 2018-11-09 2019-01-15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CN209290526U (zh) * 2018-11-22 2019-08-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结构及车辆
CN209479788U (zh) * 2018-12-13 2019-10-11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车身结构
CN209833789U (zh) * 2019-02-22 2019-12-24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后纵梁接头及汽车
CN109808773A (zh) * 2019-04-11 2019-05-28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后扭力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1584U (zh) 一种车辆的前舱总成及具有该前舱总成的车辆
JP7387772B2 (ja) 車体フロントサイドメンバー構造
CN113562083B (zh) 一种车身连接结构和车辆下门槛总成
CN213862434U (zh) 一种门槛梁及汽车地板结构
CN211617879U (zh) 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JP4589543B2 (ja) バンパ取付構造
CN113771947A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及汽车
JP4471308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CN214875137U (zh) 一种防弯折前排座椅外侧纵梁
CN212738285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1391455U (zh) 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
CN221213877U (zh)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21214243U (zh) 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CN221023867U (zh) 吸能组件、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8986772U (zh) 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20180935U (zh) 前纵梁总成及汽车车身
CN220640017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辆
CN115042864B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连接结构
CN215475359U (zh) 接头结构、车架和车辆
CN219584322U (zh) 车身骨架及车辆
CN217918114U (zh) 敞篷车的b柱结构及敞篷汽车
CN113200090B (zh)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
CN221272671U (zh) 座椅横梁结构及前地板横梁总成
CN215883814U (zh) 一种前纵梁避让加强组合结构
CN115042567B (zh) 一种汽车牵引装置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