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18C - 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18C
CN1137518C CNB981238335A CN98123833A CN1137518C CN 1137518 C CN1137518 C CN 1137518C CN B981238335 A CNB981238335 A CN B981238335A CN 98123833 A CN98123833 A CN 98123833A CN 1137518 C CN1137518 C CN 11375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on film
bottom electrode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storage unit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1238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6862A (zh
Inventor
������ɽ����
山口宪
����һ
木村绅一郎
堀内胜忠
Ҳ
手嶋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216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6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1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5Making the transis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在如DRAM的半导体存储器件中,在隔离绝缘膜1.2的边缘部分上分布有导电薄膜1.11’,所述隔离绝缘膜与半导体衬底1.1相对,中间是薄的绝缘膜。该导电薄膜1.11’电连于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1.11。该新颖结构可以独立于冶金pn结的位置来控制电学性pn结的位置。从而实现了数据保留时间长、有效抑制漏泄电流的半导体存储器件。

Description

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一般涉及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尺寸很小存储保持时间长而且特别适合于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以下称之为DRAM)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DRAM的集成密度以每3年高达4倍的速率不断地增长。现在,集成密度为16兆位和64兆位的DRAM已大量生产,而且千兆位量级DRAM的大量生产也正在酝酿之中。已经达到的这么高的集成度减小了DRAM的平面尺寸和深度尺寸。但是,这一减小会降低信噪比,因为可以建立的电荷量减少了,而且会产生因阿尔法射线的入射而发生的诸如信号反转之类的引人注目的故障,同时产生了一个保持可靠性的严重的问题。
于是,人们强烈地希望有一种可以增加存储容量的存储单元。对于这样一种存储单元,在日本公开未审专利申请昭53-108392号(日本公开已审专利申请昭61-55528号)中公布了一种示于图15的构造。具有上述已经公开了的构造的存储单元被称之为叠层电容器单元(STC),在该构造中,存储电容器的一部分被叠层到一个开关晶体管上或者绝缘隔离晶体管上。人们期望该存储单元代替常规平面电容器单元。
参看图15,参考标号2.1是一个半导体衬底,参考标号2.2是一绝缘隔离膜,参考标号2.3是开关晶体管的沟道部分,参考标号2.4和2.5是杂质扩散层,参考标号2.6是栅极绝缘膜,参考标号2.7是字线,同时也是开关晶体管的栅极电极,参考标号2.9是位线,参考标号2.10和2.14是层间绝缘膜,参考标号2.11是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参考标号2.12是存储电容器的介电薄膜,参考标号2.13是存储电容器的平板电极(上电极),参考标号2.15是布线金属。位线2.9通过一个伸长电极2.8电连到杂质扩散层2.4上。下电极2.11电连到杂质扩散层2.5上。
应用示于图15的常规STC,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2.11可延伸到字线2.7上方,使得可以实现比仅仅把半导体衬底的表面用做存储电容器的平面电容器的存储电容值大得多的存储电容值。
示于图15的STC单元是通过下述工艺制造的。首先,用众所周知的热氧化法在半导体衬底2.1上形成一个相对厚(大约100~1000nm)的用于进行元件电隔离的硅氧化物膜。晶体管2.6(大约5~50nm)的栅极电极用众所周知的热氧化法生长。然后,形成一个掺杂多晶硅膜,该膜用熟知的光刻或干蚀法加工成预定形状以形成字线2.7。把字线2.7用做掩模,用熟知的离子注入技术,把一种与半导体衬底2.1的导电类型不同的杂质引入到该衬底中。然后,施行预定的热处理工艺,激活上述掺入的杂质以形成杂质扩散层2.4和2.5。
其次,用熟知的CVD(化学汽相淀积)形成同一导电类型的多晶硅膜,使得该膜和上述杂质扩散层2.5接触。因此所形成的不需要的膜的部分用刻蚀法去掉以形成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2.11。由图15可知,上述下电极2.11也可以延伸到字线2.7上方和绝缘隔离膜2.2上方,使得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2.11的面积变成为非常大,以存储更多的电荷量。
但是,上述常规STC单元牵涉到下述仍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增强器件工作速度和存储单元的封装密度的要求已经完成了平面尺寸的最小化,在10兆量级的存储器件中实现了宽度为0.1~0.2微米的字线2.7。
但是,如果在上述的构造中减小平面尺寸以实现高的器件工作速度,则将会引起一种所谓的穿通现象,使得难于获得良好的器件特性。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习惯上通常想办法使结深尽可能地浅。典型的结深约为0.1微米。为了得到这样一种浅的结深,在离子注入到半导体衬底2.1后用来进行杂质激活的热处理在相对低的温度下和相对短的时间内进行。
但是,这样的低温和短时间热处理的执行又将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在把杂质注入到半导体衬底2.1中去时,会产生电学缺陷或所谓深陷阱。这一问题会增加处在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之间的pn结上的漏泄电流,使得难于保持预定的存储保持时间。因此,如果存储电容器的面积借助于STC单元而增加,则来自已经电连到下电极2.11上的杂质扩散层2.5的漏泄电流的增加,将促进存储电荷的放电,因而使得难于形成浅结,成为使器件构造小型化的的障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漏泄电流非常小且存储保持时间足够长的小型化半导体存储器件和易于制造这样的半导体存储器件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根据其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已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上的多个有源区域;形成在多个有源区域上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形成在相邻的多个有源区域之间用于使它们彼此间绝缘的隔离绝缘膜;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该下电极电连到形成在多个有源区域的表面区域上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对扩散层之一上并具有与半导体衬底相反的导电类型,该下电极延伸到有源区域和隔离绝缘膜上方;电介质膜和存储电容器的上方电极,该电介质膜和上方电极被叠层到下电极上;位于中间通过绝缘膜与半导体衬底相对的隔离绝缘膜的边沿部分中的导电性薄膜,其中,下电极的底端部分被电连到导电性薄膜的顶端部分上。
采用半导体衬底表面的杂质导入和为了得到小型化构造的低温及短时间热处理的办法,导致了上述用于增加引线电流的深陷阱。如果在耗尽层中产生这些深陷阱,就会引起大的漏泄电流。因此,如果深陷阱存在于耗尽层的外边就不会引起漏泄电流的增加。
图2(a)和2(b)是说明本发明原理的说明图。图2(a)是图15中用虚线I标出的部分的扩大图。参考图2(a),那些与前边用图15说明过的相同的部分标以同一参考标号。由其发明人等进行的审查表明,如果(1)上述深陷阱在隔离绝缘薄膜2.2和杂质扩散层2.5之间在界面附近特别集中地存在于面积A中,以及(2)这一区域A的一部分与在冶金pn结C附近形成的耗尽层B重叠,则漏泄电流将会增加。
在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存储器件中,如图1所示,在被电连到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1.11上的隔离绝缘膜1.2的端部掩埋上一层导电性薄膜1.11′。该导电性薄膜1.11′用做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的底并且具有相同的构造,在该构造中,下电极1.11的一部分被掩埋在隔离绝缘薄膜1.2中。
图2(b)是图1中用虚线II标出的部分的扩大图。参考图2(b),那些与前边用图1说明过的组成部分相同的组成部分标以同一标号。上述的掩埋导电性薄膜1.11′与在中间具有薄的绝缘膜1.2的半导体衬底1.1相对,使得把该掩埋导电性薄膜1.11′用做栅极电极,在上述薄的绝缘膜1.2和半导体衬底1.1之间的界面上形成一个反型层。这一反型层的形成反过来又在示于图2(a)的耗尽层B的下边、在薄的绝缘膜1.2和半导体衬底1.1之间的界面附近形成耗尽层B′。就是说,耗尽层B′的实际上的形成位置可以与在冶金pn结C周围扩展的耗尽层B无关地进行控制。因此,在执行控制使得集中地出现在上述区域A中的深陷阱不能进入耗尽层B′的同时,利用加到下电极1.11上的电压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深陷阱产生引线电流。
图14示出了利用计算机模拟确认本发明的效果的结果。曲线A表示本发明的pn结的反向偏置电流/电压特性。曲线B示出了常规构造pn结的反向电流/电压特性。从曲线B可看出,在超过某一电压值时常规结构的反向漏泄电流就迅速地增加。就是说,曲线B表明,采用应用STC单元构造的办法,无视存储电荷量,所增加的反偏漏泄电流在短时间内使存储电容器放电。与此相反,如曲线A所示,本发明的构造永远是被抑制到一个低的值,因而和常规构造比放电周期扩展一个数量级以上。
为了利用掩埋导电性薄膜1.11′控制耗尽层的位置,上述薄的绝缘膜的厚度理想的是在预定的范围之内。应用具有从3到50nm厚度的硅氧化物薄膜将提供一个在实用上理想的结果。
此外,对于上述隔离绝缘膜来说,在相邻的有源区域之间,在形成于上述半导体衬底内的沟槽内形成是理想的。这样做有利于电连到上述下电极上的导电性薄膜的形成。
上述STC单元可以采用通过伸出来的电极在上述MOS晶体管的一个杂质扩散层上形成位线并在上述位线上以从另一个杂质扩散层上方伸出到层间绝缘薄膜上方的形式形成下电极的办法形成。
该下电极形成于具有凹入部分的预定部分上。在下电极的上表面上边并且沿着凹槽部分的内表面形成上述电介质薄膜增加电容器的电极面积,从而有效地增加被存储的电荷量。
对于电连到下电极上的导电性薄膜来说,可以用从由多晶硅,钨硅化物,钼硅化物构成的组中恰当地选出的材料构成的薄膜。
本发明的上述半导体存储器件,可以采用由下述步骤构成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制造方法容易地进行制造。这些步骤是:在半导体衬底的预定位置上形成凹槽;在整个半导体衬底的所得表面上方形成绝缘膜;在绝缘膜的形成于凹槽内部侧壁上的部分上选择性地形成导电性薄膜;采用用第2绝缘薄膜填埋凹槽的办法形成隔离区域;在半导体衬底的所期望的区域表面上而不是隔离区的表面上形成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形成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该下电极被电连到具有与半导体衬底和导电性薄膜的导电类型相反的导电类型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对扩散层之一上,该下电极延伸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和隔离区域上方;以叠层的形式在下电极的上边形成存储电容器的电介质薄膜和存储电容器的上电极。
采用使在半导体衬底上露出的表面热氧化的办法,执行在上述半导体衬底的整个顶部表面上形成上述绝缘薄膜的步骤,提供具有出色的薄膜质量的硅氧化物薄膜。在半导体衬底的整个顶表面上形成了导电性薄膜之后,采用进行各向异性刻蚀的办法,执行选择性地形成上述导电性薄膜的步骤,可以选择性地仅仅在凹槽的侧表面上的绝缘薄膜上剩余导电性薄膜。
对于上述导电性薄膜,可以应用各种材料的薄膜。但是实际上最常用的是用化学汽相淀积法形成的多晶硅薄膜。
与附图一起进行阅读,从以下的详细说明中将会弄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优点,工作方式和新颖的特点。
参照附图阅读本说明将会弄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存储单元的剖面图。
图2(a)和图2(b)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用来说明图1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工艺图。
图4是用来说明图1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工艺图。
图5是用来说明图1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再一工艺图。
图6是用来说明图1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又一工艺图。
图7是用来说明图1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的不同的工艺图。
图8是用来说明图1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再一不同的工艺图。
图9是用来说明图1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又一不同的工艺图。
图10是用来说明图1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的隔离工艺图。
图11是用来说明图1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另一隔离工艺图。
图12是用来说明图1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再一隔离工艺图。
图13是用来说明图1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的另外一种工艺图。
图14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存储单元的剖面图。
下边参照附图通过实例更为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现在参看图1,图1中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存储器的剖面图。图中,参考标号1.1是半导体衬底;参考标号1.2是层间隔离绝缘薄膜;参考标号1.3是开关晶体管的沟道部分;参考标号1.4和1.5是杂质扩散层;参考标号1.6是栅极绝缘膜;参考标号1.7是提供开关晶体管的栅极电极的字线;参考标号1.9是位线;参考标号1.10和1.14是层间绝缘薄膜;参考标号1.11是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参考标号1.12是存储电容器的电介质薄膜;参考标号1.13是存储电容器的平板电极(上电极),参考标号1.15是布线金属。位线1.9通过伸出电极1.8电连到杂质扩散层1.4上。下电极1.11电连到杂质扩散层1.5上。本发明的特征是:在隔离绝缘薄膜1.2的端部掩埋进了被电连到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1.11上的导电性薄膜1.11′,配置形式为在中间通过绝缘膜1.2与半导体衬底1.1相对。这种构成可以放置在耗尽层的外边,同时使得深陷阱集中地存在于杂质扩散层1.5中与隔离绝缘膜1.2界面附近,用以防止漏泄电流的产生。参照图1,导电性薄膜1.11′达到了隔离绝缘薄膜的底部附近。把该薄膜掩埋到至少结的深度,将有效地得到防止漏泄电流的效果。
如图1所示,字线17可以布设到隔离绝缘薄膜1.2上。为了进行保护和使之与伸出电极1.8及下电极1.11绝缘,每一条字线1.7都用硅氮化膜1.21覆盖起来。连接到MOS晶体管的杂质扩散层1.4上的伸出电极1.8由多晶硅形成。位线1.9用多晶硅膜和诸如钨硅化物之类的各种硅化物膜的叠层形成。
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1.11用下述方法形成。首先,用由硅氧化物膜构成的层间绝缘薄膜1.10把位线1.9覆盖起来。使薄膜的表面平面化。在中间绝缘薄膜1.10上边执行众所周知的反应性离子刻蚀以形成窗孔,通过该窗孔,杂质扩散层1.5和导电性薄膜1.11′的顶部露了出来。然后,形成被图形化为所希望的形状的多晶硅薄膜。显然,该多晶硅薄膜被掺杂为富含n型杂质,提供非常之低的电阻。
该隔离绝缘薄膜1.2不仅可以是掩埋氧化物薄膜,而且可以是用众所周知LOCOS工艺形成的隔离绝缘膜。从实用上说,其沟槽用绝缘薄膜掩埋起来的构造易于形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利用被配置在隔离绝缘薄膜中在中间通过薄的绝缘膜与半导体衬底相对的导电性薄膜,在半导体衬底中控制耗尽层的位置。因此,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STC构造。本发明可以用于任何具有下述构造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在该构造中被配置为在中间通过薄的绝缘膜与半导体衬底相对的导电性薄膜可以电连到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上,而不理会存储电容器自身的构造如何。
以下,参照图3到图13说明本发明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3所示,在半导体衬底1.1的预定位置上,用众所周知的光刻和反应性离子刻蚀技术形成沟槽。
其次,如图4所示,用众所周知的热氧化工艺在半导体衬底1.1的整个顶部表面上形成提供栅极绝缘薄膜和隔离绝缘薄膜的薄的硅氧化物薄膜1.6。
然后,在用众所周知的CVD工艺在整个硅氧化物薄膜1.6上形成了低电阻多晶硅薄膜1.11′之后,如图5所示,施行众所周知的干法刻蚀以仅仅保留沟槽内部侧壁上的多晶硅薄膜1.11′,从硅氧化物薄膜1.6上边的其它部分去掉多晶硅薄膜1.11′。
利用熟知的CVD和平面化工艺,用硅氧化物薄膜1.2填埋所得沟槽以形成示于图6的构造。
其次,用熟知的CVD工艺,以叠层的形式形成多晶硅薄膜1.7和硅氮化物薄膜1.21。如图7所示,在叠层上边施行熟知的光刻以除掉不希望的部分,形成栅极电极1.7。
把硅氮化物薄膜1.21和栅极电极1.7用做掩模,向半导体衬底1.1中高密度离子注入磷。如图8所示,再施行预定的热处理工艺以形成MOSFET的杂质扩散层1.4和1.5。
接着,如图9所示,在用熟知的CVD工艺形成了用于保护栅极电极1.7的硅氮化物薄膜1.21之后,用众所周知的CVD工艺,在所得到的整个表面上方形成厚度为500nm的硅氧化物薄膜。此外,在预定的部分刻蚀所形成的硅氧化物薄膜1.10以除掉它。然后,用多晶硅薄膜1.8填埋已刻蚀掉的部分。接着,如图10所示,利用众所周知的工艺,形成由多晶硅薄膜和钨硅化物薄膜构成的叠层薄膜,除掉该薄膜的不希望的部分以形成位线1.9。
在所得到的整个表面上方形成用来保护位线1.9的硅氧化物薄膜1.10。用刻蚀法除掉预定的部分以使杂质扩散层1.5和导电性薄膜1.11′的顶表面露出来,形成示于图11的构造。
之后,如图12所示,在所得到的整个表面上方形成掺磷多晶硅薄膜到600nm的厚度,用刻蚀法除掉预定的部分以形成沟槽,用以增加表面面积,形成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1.11。
最后,如图13所示,形成厚度为10nm的钽氧化物层以形成存储电容器的电介质薄膜1.12,在其上边形成钨硅化物薄膜以形成存储电容器的上电极1.13。在本实施例中,钽氧化物薄膜被用做电介质薄膜1.12。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也可以用硅氮化物薄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在每一pn结上的漏泄电流是小的,因而作为具有足够长的数据保持时间的存储器件提供良好的特性。
如上所述,倘采用本发明,则可以把电学pn结放到一个不同于冶金pn结的位置的位置上,从而防止了深陷阱进入耗尽层。该新颖的构造已经实现了低漏泄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保证从几十兆位到千兆位数量级的DRAM所需数据保持时间。
因为可以构成本发明的许多明显不同的实施例而不偏离其精神和范畴,所以应当明白,本发明除去在后述权利要求中所确定的范围之外并不受限于其特定的实施例。

Claims (14)

1、一种半导体存储器件,包括:
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上的多个有源区域;
形成在所述多个有源区域上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形成在相邻有源区域之间用于使所述多个有源区域彼此电隔离的隔离绝缘薄膜;
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所述下电极被电连到形成于所述多个有源区域的表面上并且具有和所述半导体衬底相反的导电类型的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对扩散层之一上,所述下电极延伸到所述有源区域和所述隔离绝缘薄膜上方;
所述存储电容器的电介质薄膜和上方电极,所述电介质薄膜和所述上方电极被叠层到所述下电极上;和
以在所述隔离绝缘薄膜的边沿部分中、中间通过绝缘薄膜与所述半导体衬底相对的形式配置的导电性薄膜;
其中,所述下电极的下端部分被电连到所述导电性薄膜的上端部分上。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其特征是:所述绝缘薄膜的厚度范围在3到50nm的范围内。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其特征是:所述隔离绝缘薄膜形成于沟槽之内,该沟槽形成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中的所述相邻有源区域之间。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其特征是:所述隔离绝缘薄膜利用对位于所述相邻有源区域之间的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进行氧化的办法形成。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其特征是:位线形成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所述一对扩散层中的另一扩散层上,且所述下电极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所述一对扩散层中的一个扩散层延伸到形成在所述位线上的绝缘薄膜上方。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其特征是:所述下电极形成在具有凹入部分的预定位置上,所述电介质薄膜沿着所述下电极的顶部表面且在所述凹入部分的内部连续地形成。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导电性薄膜用从多晶硅、钨硅化物、和钼硅化物构成的组中选出的材料构成。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导电性薄膜掩埋到所述隔离绝缘薄膜中,并且中间通过所述绝缘薄膜与所述之一的扩散层相对,且电连接于所述下电极。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其特征是:所述绝缘薄膜是所述隔离绝缘薄膜的一部分且厚度为3到50nm。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导电性薄膜至少被掩埋到所述之一的扩散层和所述半导体衬底之间的冶金pn结的深度。
11、一种半导体存储器件制造方法,具备下述步骤:
在半导体衬底的预定位置上形成沟槽;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整个所得表面上形成绝缘薄膜;
在部分所述绝缘薄膜上选择性地形成导电性薄膜,所述部分形成于所述沟槽的内部侧壁上;
采用用第2绝缘薄膜填埋所述沟槽的办法形成隔离区域;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在所希望的区域而不是所述隔离区域的表面上形成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形成存储电容器的下电极,所述下电极被电连到具有和所述半导体衬底以及所述导电薄膜相反的导电类型的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一对扩散层中的一个上,所述下电极延伸到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和所述隔离区域上方;和
在所述下电极上以叠层的形式形成所述存储电容器电介质薄膜和所述存储电容器的上方电极。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采用对所述半导体衬底露出的表面施行热氧化的办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所述的所得到的整个表面上方形成所述绝缘薄膜。
13、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所得到的整个表面上方形成所述导电性薄膜的办法选择性地形成所述导电性薄膜,然后用各向异性刻蚀法刻蚀已形成的导电性薄膜。
14、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导电性薄膜是用化学汽相淀积法形成的多晶硅薄膜。
CNB981238335A 1997-11-04 1998-11-04 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75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1559/97 1997-11-04
JP30155997A JP3421230B2 (ja) 1997-11-04 1997-11-04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1559/1997 1997-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6862A CN1216862A (zh) 1999-05-19
CN1137518C true CN1137518C (zh) 2004-02-04

Family

ID=17898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2383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7518C (zh) 1997-11-04 1998-11-04 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157055A (zh)
JP (1) JP3421230B2 (zh)
KR (1) KR100566411B1 (zh)
CN (1) CN1137518C (zh)
SG (1) SG83107A1 (zh)
TW (1) TW4370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146C (zh) * 1999-10-15 2007-07-11 沈明东 堆叠式存储器模组
DE10010821A1 (de) 2000-02-29 2001-09-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zur Erhöhung der Kapazität in einem Speichergraben und Grabenkondensator mit erhöhter Kapazität
US6687648B1 (en) * 2001-11-02 2004-02-03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edicting reliabilty of oxide-nitride-oxide based non-volatile memory
KR100678285B1 (ko) 2005-01-20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용 양자점 형광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0409428C (zh) * 2005-04-28 2008-08-06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非易失性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操作方法
JP2007067068A (ja) * 2005-08-30 2007-03-15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0414667C (zh) * 2006-08-07 2008-08-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储存电容及其形成方法与包括该储存电容的显示器
US8547684B2 (en) * 2009-12-17 2013-10-01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Panelboard having a parallel feeder bars distribu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8392A (en) * 1977-03-04 1978-09-21 Hitachi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5142438A (en) * 1991-11-15 1992-08-25 Micron Technology, Inc. Dram cell having a stacked capacitor with a tantalum lower plate, a tantalum oxide dielectric layer, and a silicide buried contact
JPH07112049B2 (ja) * 1992-01-09 1995-11-29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ダイナミック・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デバイスおよび製造方法
US5250829A (en) * 1992-01-09 1993-10-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ouble well substrate plate trench DRAM cell array
JP2908146B2 (ja) * 1992-10-01 1999-06-21 広島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343356A (en) * 1992-12-31 1994-08-30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Panelboard
JPH0778886A (ja) * 1993-09-07 1995-03-20 Nec Corp ダイナミック・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の容量素子
US6476435B1 (en) * 1997-09-30 2002-11-05 Micron Technology, Inc. Self-aligned recessed container cell capacitor
JP4931267B2 (ja) * 1998-01-29 2012-05-1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329238B1 (en) 2001-12-11
TW437013B (en) 2001-05-28
KR19990044902A (ko) 1999-06-25
SG83107A1 (en) 2001-09-18
KR100566411B1 (ko) 2008-01-17
JP3421230B2 (ja) 2003-06-30
JPH11135752A (ja) 1999-05-21
CN1216862A (zh) 1999-05-19
US6157055A (en) 2000-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061C (zh) 一种形成集成电路芯片的方法
CN1290198C (zh) 具铅直mos晶体管之dram胞元排列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123C (zh) 引入堆叠箱式电容单元的数兆位动态存储器的劈开-多晶硅cmos工艺
KR900000207B1 (ko) 반도체 기억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KR19990013329A (ko) 트렌치 구조를 갖는 반도체 장치
US6255684B1 (en) DRAM cell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CN1197289A (zh) 具有不对称通道掺杂剂轮廓的器件
CN1702875A (zh) 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274025C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50612C (zh) Dram单元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4725106A (zh) 半导体结构及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存储器
CN1137518C (zh) 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615C (zh) 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JPH0349259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29861C (zh) 在高低拓朴区域上形成布线层的方法和集成电路
CN1111905C (zh)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KR100517219B1 (ko) 동적이득메모리셀을갖는dram셀장치및그의제조방법
CN1182583C (zh) 具有增大栅耦合电容的集成电路
CN1165997C (zh) 具有至少一个电容的集成电路及其制造方法
CN1144291C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以及制造该器件的方法
CN1216863A (zh) 纵向晶体管
CN1277307C (zh) 具有垂直型晶体管与沟槽电容器的存储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309050C (zh) 具有单边埋入带的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
US6940123B2 (en) Memory cell array
US6593614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configuration having at least one transistor and one 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