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3920A - 空气吹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吹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3920A
CN113613920A CN202080019254.1A CN202080019254A CN113613920A CN 113613920 A CN113613920 A CN 113613920A CN 202080019254 A CN202080019254 A CN 202080019254A CN 113613920 A CN113613920 A CN 113613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vehicle
air
baffle
air b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92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3920B (zh
Inventor
原淳一郎
西岛英也
小林崇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13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3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3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3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空气吹出装置(1)具备:出风口(2),在车辆的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开口;挡板部(3),可开闭出风口(2),并且在打开了出风口(2)的状态下能够将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引向车辆的后方;及突出部(4),在位于车辆的后方侧的出风口(2)的后端部(22),至少在从出风口(2)吹出风的状态下从上表面(102a)突出。挡板部(3)中位于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32)至少在最大限度地打开了出风口(2)的状态下位于比突出部(4)更靠上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空气吹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吹出装置。
本申请主张2019年4月1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q-70103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对车辆的车厢内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装置。该空气吹出装置具备出风口,在设置于前部座位(驾驶座、副驾驶座)前侧的仪表板的上表面开口。从该出风口吹出的风朝向车辆的后方流动,并到达座位(尤其坐在前部座位的搭乘人员的面部)。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4345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空气吹出装置中,从出风口吹出而朝向车辆的后方的风会因康达效应而容易顺延仪表板的上表面流动。因此,在仪表板的上表面因阳光照射而受热的状态下,即便从出风口吹出冷风,冷风也会被仪表板加热。由此,到达搭乘人员的风的温度变高,从而存在受风的搭乘人员的舒适性低这一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吹出装置,能够抑制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被加热,提高受风的搭乘人员的舒适性。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吹出装置具备:出风口,在车辆的仪表板的上表面开口;挡板部,可开闭所述出风口,并且在打开了所述出风口的状态下能够将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引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及突出部,在位于所述车辆的后方侧的所述出风口的后端部,至少在从所述出风口吹出风的状态下从所述上表面突出,所述挡板部中位于所述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至少在最大限度地打开了所述出风口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突出部更靠上方的位置。
在这种结构中,从出风口吹出而通过挡板部朝向车辆的后方流动的风位于从仪表板的上表面分开相当于从仪表板的上表面突出的突出部的突出高度的量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朝向车辆的后方的风顺延仪表板的上表面流动。即,能够抑制康达效应的产生。由此,能够抑制从出风口吹出的冷风被仪表板加热,从而将到达车辆的搭乘人员的风的温度抑制为较低。因此,能够提高接受该风的搭乘人员的舒适性。
并且,在从出风口未吹出风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挡板部关闭出风口,即能够通过挡板部遮挡出风口。由此,能够提高仪表板的上表面的外观设计。
在上述空气吹出装置中,所述突出部可以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出风口的后端部,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上表面突出的第1位置与所述突出部未从所述上表面突出而覆盖所述出风口的第2位置之间旋转。
在这种结构中,在不从出风口吹出风的状态下,通过将突出部配置于第2位置,能够防止突出部从仪表板的上表面突出。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仪表板的上表面的外观设计。
另一方面,在从出风口吹出风的状态下,通过将突出部配置于第1位置,能够抑制如上所述朝向车辆的后方流动的风顺延仪表板的上表面。
并且,在上述空气吹出装置中,所述挡板部可以被安装成能够以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出风口旋转,所述旋转轴可以位于沿该旋转轴的径向延伸的所述挡板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
在这种结构中,与旋转轴位于挡板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旋转轴到挡板部的端部的挡板部的长度,因此能够确保挡板部的刚性。由此,例如,能够抑制挡板部因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而挠曲,因此能够抑制由挡板部引导的风的朝向偏离。
并且,在上述空气吹出装置中,可以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排列多个所述挡板部。
在这种结构中,可使多个挡板部彼此独立地进行动作,并且可使从出风口吹出的风朝向各个方向。例如,能够通过一部分挡板部将从出风口吹出的风的一部分引向车辆的后方,并且通过剩余的挡板部将从出风口吹出的风引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即,能够同时发挥将风吹向搭乘人员的功能及除霜器(除霜装置)的功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能够抑制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被加热,因此能够提高接受该风的搭乘人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吹出装置在车厢中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l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吹出装置中挡板部的旋转角度较小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吹出装置中挡板部的旋转角度较大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图3的空气吹出装置的第1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2、图3的空气吹出装置的第2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吹出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吹出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吹出装置的第1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吹出装置的第2例中多个挡板部彼此平行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空气吹出装置中多个挡板部彼此倾斜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图3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吹出装置1为对车辆100的车厢101吹出空气的装置,设置于车辆100的仪表板102。仪表板102设置于车辆100的前后方向上的车厢101的前端部分,即位于前部座位103(驾驶座、副驾驶座)的前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中,挡风玻璃104从仪表板102的前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挡风玻璃104的一部分隔着间隔位于仪表板102的上方。
在图1~图3中,以X轴方向来表示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并且,以Z轴方向来表示车辆100的上下方向,以Y轴方向来表示车辆100的宽度方向。
如图1、图2所示,空气吹出装置1具备出风口2、挡板部3及突出部4。
出风口2在车辆100的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开口。出风口2形成为将从车辆100的空调装置(未图示)输出的风主要朝向仪表板102的上方(Z轴正方向)对车厢101吹出。图1、图2中的箭头W1表示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的行进方向的一例。
如图2、图3所示,挡板部3设置成可开闭出风口2。即,挡板部3相对于仪表板102,能够移动地安装在关闭出风口2的关闭位置P11与打开出风口2的打开位置P12。并且,挡板部3可将在打开了出风口2的状态下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至少引向车辆100的后方(X轴正方向)。
挡板部3形成为板状。挡板部3被安装成能够以沿与其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沿车辆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5为中心,相对于出风口2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5位于出风口2的前端部21,该出风口2的前端部21位于车辆100的前方侧。并且,挡板部3在旋转轴5的径向上仅沿旋转轴5的一侧延伸。即,旋转轴5位于沿旋转轴5的径向延伸的挡板部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由此,在旋转轴5的径向上位于从旋转轴5分开的位置的挡板部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32在将挡板部3配置于关闭位置P11的状态下位于出风口2的后端部22,该出风口2的后端部22位于车辆100的后方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板部3的另一端部32在将挡板部3配置于关闭位置P11的状态下与后述的突出部4的前端接触。
当使挡板部3从关闭位置P11移动至打开位置P12时,以使挡板部3的另一端部32位于比后述的突出部4更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使挡板部3旋转(在图2、图3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中,根据将关闭位置P11设为基准的挡板部3的旋转角度θ,由挡板部3引导的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的朝向发生变化。例如,如图2所示,当挡板部3的旋转角度较小时,在图1、图2中如箭头W1所示,能够将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通过挡板部3引向车辆100的后方而使其到达车辆100的搭乘人员110(尤其面部)。并且,例如,如图3所示,当挡板部3的旋转角度较大时,如箭头W2所示,能够将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通过挡板部3引向上方而使其到达挡风玻璃104(参考图1)。即,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具有将风吹向搭乘人员110的面部的功能及作为挡风玻璃104的除霜装置(除霜器)的功能。
例如,如图2所示,挡板部3通过驱动器35及控制部36进行动作。驱动器35例如设置于旋转轴5,并且旋转驱动挡板部3。控制部36控制驱动器35的动作,以使挡板部3配置于规定的位置。另外,例如可以通过手动移动挡板部3。
如图2、图3所示,突出部4在出风口2的后端部22中,从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突出。突出部4形成为在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中在与比出风口2更靠车辆100的后方侧(X轴正方向侧)的区域之间产生高低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向与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正交的方向(Z轴正方向)突出。并且,突出部4与仪表板102一体地形成。另外,突出部4例如也可以与仪表板102另行形成的基础上固定于仪表板102。
挡板部3中位于车辆100的后方侧的端部即挡板部3的另一端部32至少在最大限度地打开了出风口2的状态下位于比突出部4更靠上方的位置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挡板部3配置于关闭位置P11的状态下,挡板部3的另一端部32载置于突出部4的前端。因此,只需将挡板部3的另一端部32从突出部4的前端远离,挡板的另一端部32就位于比突出部4更靠上方的位置。
在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中,通过在图2所例示的打开位置P12配置挡板部3,能够将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通过挡板部3引向车辆100的后方。在此,通过挡板部3朝向车辆100的后方流动的风位于从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分开相当于从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突出的突出部4的突出高度的量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朝向车辆100的后方流动的风顺延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即,能够抑制康达效应的产生。突出部4的突出高度设定为能够抑制朝向车辆100的后方流动的风顺延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的程度即可。
由此,能够抑制从出风口2吹出的冷风被仪表板102加热,从而能够将到达车辆100的搭乘人员110的风的温度抑制为较低。因此,能够提高接受该风的搭乘人员110的舒适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中,在从出风口2未吹出风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挡板部3关闭出风口2,即能够通过挡板部3遮挡出风口2。由此,能够提高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的外观设计。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中,根据挡板部3的位置,也能够使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朝向车辆100的挡风玻璃104。即,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不仅具有将风吹向搭乘人员的功能,还能够兼用作除霜器(除霜装置)的功能。
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4所示,挡板部3的另一端部32也可以在将挡板部3配置于关闭位置P11的状态下进入出风口2的内侧,而不是载置于突出部4的前端。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将挡板部3配置于关闭位置P11的状态下使挡板部3与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平行的方式配置挡板部3。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的外观设计。
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5所示,突出部4也可以以随着从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Z轴正方向)向上方分开而朝向车辆100的前方(X轴负方向)的方式突出。即,突出部4也可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6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等,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C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具备出风口2、挡板部3及突出部4C。
本实施方式的挡板部3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被安装成能够以位于出风口2的前端部21的旋转轴5为中心,相对于出风口2在关闭位置P11与打开位置P12之间旋转。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关闭位置P11的挡板部3覆盖出风口2的一部分。具体而言,配置于关闭位置P11的挡板部3覆盖出风口2的前端部21侧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4C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出风口2的后端部22,在第1位置P21与第2位置P22之间旋转。
突出部4C的第1位置P21为突出部4C从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向上方(Z轴正方向)突出的位置。突出部4C在从出风口2吹出风的状态下配置于第1位置P21即可。如图6所例示,配置于第1位置P21的突出部4C以相对于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正交的方式延伸即可,例如也可以以相对于上表面102a倾斜的方式延伸。
另一方面,突出部4C的第2位置P22为突出部4C未从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突出而覆盖出风口2的位置。突出部4C在从出风口2未吹出风的状态下配置于第2位置P22即可。配置于第2位置P22的突出部4C覆盖出风口2中未被前述的挡板部3覆盖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4C被安装成能够以出风口2的后端部22中沿车辆1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7C为中心,相对于出风口2旋转。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C,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在从出风口2吹出风的状态下,通过将突出部4C配置于第1位置P21,能够抑制朝向车辆100的后方流动的风顺延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
并且,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C,在从出风口2未吹出风的状态下,通过将突出部4C配置于第2位置P22,能够防止突出部4C从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突出。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的外观设计。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7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等,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D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具备出风口2、挡板部3D及突出部4。
本实施方式的挡板部3D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被安装成能够在以沿车辆1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5D为中心,相对于出风口2在关闭位置P11与打开位置P12之间旋转。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5D位于车辆100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的出风口2的中间部分。并且,挡板部3D在旋转轴5D的径向上向旋转轴5D的两侧延伸。即,旋转轴5D位于沿旋转轴5D的径向延伸的挡板部3D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
在将挡板部3D配置于关闭位置P11的状态下,旋转轴5D的径向上的挡板部3D的一端部31D位于出风口2的前端部21,挡板部3D的另一端部32D位于出风口2的后端部22。如图7所例示,配置于关闭位置P11的挡板部3D的另一端部32D可以不载置于突出部4的前端而进入出风口2的内侧,例如也可以载置于突出部4的前端。另一方面,在将挡板部3D配置于打开位置P12的状态下,挡板部3D的一端部31D位于出风口2的下方(Z轴负方向),挡板部3D的另一端部32D位于出风口2或突出部4的上方(Z轴正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D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根据将关闭位置P11设为基准的挡板部3D的旋转角度,由挡板部3D引导的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的朝向发生变化。即,如图7所例示,当挡板部3D的旋转角度较小时,能够将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通过挡板部3D引向车辆100的后方而使其到达车辆100的搭乘人员110(参考图1)。另一方面,当挡板部3D的旋转角度较大时,也能够将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由挡板部3D引向上方而使其到达挡风玻璃104(参考图1)。即,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D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具有将风吹向搭乘人员110的面部的功能及作为挡风玻璃104的除霜装置(除霜器)的功能。
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D,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D,旋转轴5D位于挡板部3D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因此,与如第1实施方式旋转轴5D位于挡板部3D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旋转轴5D到挡板部3D的端部(一端部31D、另一端部32D)的挡板部3D的长度,因此能够确保挡板部3D的刚性。由此,例如,能够抑制挡板部3D因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而挠曲,因此能够抑制由挡板部3D引导的风的朝向偏离。
在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D中,例如也可以适用如第2实施方式突出部4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出风口2旋转的结构。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8~10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等,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E、1F与第1、第3实施方式同样,具备出风口2、挡板部3、3D及突出部4。本实施方式的挡板部3、3D具有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挡板部3、3D沿车辆100的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多个挡板部3、3D能够彼此同步地进行动作。多个挡板部3、3D同步地进行动作例如表示多个挡板部3、3D彼此朝向相同的方向。并且,多个挡板部3、3D也能够彼此独立地进行动作。挡板部3、3D的数量并不限于图示例的2个,例如也可以是3个以上。
图8所例示的空气吹出装置1E中的各挡板部3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进行设置。即,各挡板部3在旋转轴5的径向上仅向旋转轴5的一侧延伸。并且,位于在其径向上从旋转轴5分开的位置的各挡板部3的端部(另一端部32)在将挡板部3配置于关闭位置P11的状态下相对于旋转轴5位于车辆100的后方侧(出风口2的后端部22侧)。
另一方面,图9、图10所例示的空气吹出装置1F中的挡板部3D以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进行设置。即,各挡板部3D在旋转轴5D的径向上向旋转轴5D的两侧延伸。
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E、1F,发挥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E、1F,也可以使多个挡板部3、3D彼此独立地进行动作,从而能够使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朝向各个方向。
例如,在图8所示的空气吹出装置1E中,缩小位于出风口2的后端部22侧的挡板部3的旋转角度,且加大位于出风口2的前端部21侧的挡板部3的旋转角度。由此,能够通过一部分挡板部3将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的一部分引向车辆100的后方,并且通过剩余的挡板部3将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引向车辆100的挡风玻璃104。
并且,在图9、图10所示的空气吹出装置1F中,如图10所示,使沿前后方向排列的2个挡板部3D从关闭位置P11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而配置于打开位置P12。具体而言,将位于出风口2的后端部22侧的挡板部3D以使其另一端部32D位于比突出部4或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更高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并且,将位于出风口2的前端部21侧的挡板部3D以使其一端部31D位于比仪表板102的上表面102a更高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由此,与图8所示的空气吹出装置1E的情况同样,能够通过一部分挡板部3D将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的一部分引向车辆100的后方,并且通过剩余的挡板部3D将从出风口2吹出的风引向车辆100的挡风玻璃104。
因此,在第4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E、1F中,能够同时发挥将风吹向搭乘人员110的功能及除霜器(除霜装置)的功能。
在第4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1E、1F中,例如也可以适用如第2实施方式突出部4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出风口2旋转的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各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及它们的组合等为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他变更。并且,本发明不受实施方式限定,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被加热的空气吹出装置。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接受从出风口吹出的风的搭乘人员的舒适性。
符号说明
1、1C、1D、1E、1F-空气吹出装置,2-出风口,3、3D-挡板部,4、4C-突出部,5、5D-旋转轴,7C-旋转轴,100-车辆,101-车厢,102-仪表板,102a-上表面,104-挡风玻璃,P11-关闭位置,P12-打开位置,P21-第1位置,P22-第2位置。

Claims (4)

1.一种空气吹出装置,其具备:
出风口,在车辆的仪表板的上表面开口;
挡板部,可开闭所述出风口,并且在打开了所述出风口的状态下能够将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引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及
突出部,在位于所述车辆的后方侧的所述出风口的后端部,至少在从所述出风口吹出风的状态下从所述上表面突出,
所述挡板部中位于所述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至少在最大限度地打开了所述出风口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突出部更靠上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
所述突出部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出风口的后端部,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上表面突出的第1位置与所述突出部未从所述上表面突出而覆盖所述出风口的第2位置之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
所述挡板部被安装成能够以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出风口旋转,
所述旋转轴位于沿该旋转轴的径向延伸的所述挡板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
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挡板部。
CN202080019254.1A 2019-04-01 2020-04-01 空气吹出装置 Active CN1136139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0103A JP7231460B2 (ja) 2019-04-01 2019-04-01 空気吹出装置
JP2019-070103 2019-04-01
PCT/JP2020/014982 WO2020204056A1 (ja) 2019-04-01 2020-04-01 空気吹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3920A true CN113613920A (zh) 2021-11-05
CN113613920B CN113613920B (zh) 2023-07-21

Family

ID=72668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9254.1A Active CN113613920B (zh) 2019-04-01 2020-04-01 空气吹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31460B2 (zh)
CN (1) CN113613920B (zh)
WO (1) WO2020204056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34535C1 (de) * 1993-10-09 1994-09-22 Daimler Benz Ag Luftdüsen-Verkleidungsteil-Einheit für ein Fahrzeug
CN1571740A (zh) * 2001-10-17 2005-01-2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尤其用于汽车的车辆通风装置
JP2005178516A (ja) * 2003-12-18 2005-07-07 Howa Kasei Kk 空気吹出調整用レジスタ
FR2877271A1 (fr) * 2004-11-03 2006-05-05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nc Aerateur de systeme de ventilation de l'habitacle d'un vehicule
CN202783117U (zh) * 2012-08-23 2013-03-1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除霜风道总成及车辆
DE102015205257A1 (de) * 2014-03-28 2015-10-01 Fuji Jukogyo K.K. Fahrzeug mit einer Klimatisierungsfunktion und einer Displayfunktion
CN105015498A (zh) * 2015-07-29 2015-11-0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除霜风道结构
CN106132740A (zh) * 2014-03-27 2016-11-16 株式会社电装 空气吹出装置
JP2017100553A (ja) * 2015-12-01 2017-06-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気吹き出し装置
CN108430832A (zh) * 2015-12-22 2018-08-21 奥迪股份公司 具有操纵板模块的机动车
CN207772906U (zh) * 2018-01-12 2018-08-2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5707U (ja) * 1984-01-17 1985-08-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風吹出し口装置
FR2819756B1 (fr) 2001-01-22 2003-08-15 Bourbon Automobile Sa Aerateur pour habitac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14210564A (ja) 2013-04-05 2014-1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吹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34535C1 (de) * 1993-10-09 1994-09-22 Daimler Benz Ag Luftdüsen-Verkleidungsteil-Einheit für ein Fahrzeug
CN1571740A (zh) * 2001-10-17 2005-01-2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尤其用于汽车的车辆通风装置
JP2005178516A (ja) * 2003-12-18 2005-07-07 Howa Kasei Kk 空気吹出調整用レジスタ
FR2877271A1 (fr) * 2004-11-03 2006-05-05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nc Aerateur de systeme de ventilation de l'habitacle d'un vehicule
CN202783117U (zh) * 2012-08-23 2013-03-1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除霜风道总成及车辆
CN106132740A (zh) * 2014-03-27 2016-11-16 株式会社电装 空气吹出装置
US20170008372A1 (en) * 2014-03-27 2017-01-12 Denso Corporation Air-blowing device
DE102015205257A1 (de) * 2014-03-28 2015-10-01 Fuji Jukogyo K.K. Fahrzeug mit einer Klimatisierungsfunktion und einer Displayfunktion
CN105015498A (zh) * 2015-07-29 2015-11-0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除霜风道结构
JP2017100553A (ja) * 2015-12-01 2017-06-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気吹き出し装置
CN108430832A (zh) * 2015-12-22 2018-08-21 奥迪股份公司 具有操纵板模块的机动车
CN207772906U (zh) * 2018-01-12 2018-08-2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文成等: "《空调车出口风温的自动调节》",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3920B (zh) 2023-07-21
JP7231460B2 (ja) 2023-03-01
WO2020204056A1 (ja) 2020-10-08
JP2020168895A (ja)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9732B2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07000545B (zh) 空气吹出装置
CN107672420B (zh) 出风装置和具有这种出风装置的汽车
US20150217629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US20200317020A1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EP2500192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251835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3613920A (zh) 空气吹出装置
JP200624053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2040765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4364581B2 (ja) 乗用車の空気案内構造
WO2014155805A1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WO2014103610A1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15520142A (zh) 侧除霜器的排气口结构
JP3917881B2 (ja) 車両用風向調整装置
JP2008183999A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
CN214355449U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及包括该通风装置的车门
JP425445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33330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012169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33330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5189341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70170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4087381A (ja) バスの空調装置
JP2003341339A (ja) ベントグリ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